CN106044468A - 电梯的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44468A CN106044468A CN201610157147.0A CN201610157147A CN106044468A CN 106044468 A CN106044468 A CN 106044468A CN 201610157147 A CN201610157147 A CN 201610157147A CN 106044468 A CN106044468 A CN 1060444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bar
- elevator
- rotary shaft
- thr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4—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 B66B7/041—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including active 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 B66B7/042—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including active 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with rollers, sho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4—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 B66B7/046—Roller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同时有效地发挥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电梯的引导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的上下左右,且包括与构造物侧的导轨接触而被该构造物侧的导轨支承的引导辊,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杆,其在电梯轿厢上固定的基底上借助第一旋转轴而被安装成能够旋转;衰减装置,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一方端侧;第二旋转轴,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且将引导辊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主动引导件,其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设置在比第二旋转轴更靠远方的位置,在抑制电梯轿厢所产生的振动的方向上赋予推力而使杆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引导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抑制控制电梯轿厢振动、并且也能够进行基于电梯交错时的风压的减振的电梯的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的引导装置构成为,设置在电梯轿厢的上下四处,通过在构造物侧的导轨上接触引导辊而上下移动。关于所述引导装置,伴随着近年来的构造物的高层化、电梯的高速化,电梯轿厢的振动降低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其中,作为具备降低电梯轿厢的横向振动的技术的引导装置,已知有如下的引导装置:具备检测轿厢的横向振动的传感器、以及向轿厢施加减振力的致动器,并具备通过致动器将与横向振动相反朝向的力经由引导辊向轿厢施加而降低振动的主动引导件的功能。
另外,已知有该引导装置具备用于进行基于电梯交错时的风压的减振的衰减装置。专利文献1是具备上述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的一例。
图2是专利文献1的图15所公开的电梯的引导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载,“在引导装置9的臂9G与引导基座9A之间,与致动器12并列地设置有直动衰减装置21,该直动衰减装置21对引导辊9E被导轨6挤压而移动的振动进行衰减。直动衰减装置21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转轴承21A与臂9G连接为能够旋转、以及通过旋转轴承21B与引导基座9A连接为能够旋转。直动衰减装置21的构造与使轿厢框和轿厢室之间的振动衰减的直动衰减装置5相同。如此一来,具有能够削减部件件数这样的效果。”
在图2的构造中,致动器12是根据检测轿厢的横向振动的传感器的信号而向轿厢施加减振力的致动器,直动衰减装置21与衰减装置对应。此时,引导基座9A上的附图标记9B成为支点,致动器12给予的横向移动力(在附图中为左方向)将杆9C(因而引导辊9E)向导轨6侧按压而抑制振动。另外,在通过风压而欲使杆9C横向移动(在附图中为右方向)时,直动衰减装置21被压缩,由此作用阻止横向移动的力。图2的构造中的各情况下的力点、支点、作用点的关系如上所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6-137113号公报
根据现有的构造,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应当同时有效发挥,但实际上包含以下的问题点。首先,第一,由于主动引导件12与衰减装置21在臂9G上并列配置,因此成为在横向上较长的装置,但由于在引导装置周边较多地安装其它构造物,因此安装上的制约较大,谋求进一步的小型化。
第二,存在从作为支点的附图标记9B至主动引导件或者衰减装置为止的距离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构造明显处于后者的距离长于前者的距离的配置关系。该情况意味着难以确保用于控制的必要最小限度的距离。相对于旋转轴,若驱动部的距离较短,则无法确保控制所需要的行程,因此控制较为困难。作为其解决方法,需要提高机械部件的精度或者为了增大杠杆比而增大装置尺寸。这是与小型化相反的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在本发明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同时有效地发挥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的电梯的引导装置。
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情况,在本发明中,电梯的引导装置在电梯轿厢的上下左右配置,且包括与构造物侧的导轨接触而被该构造物侧的导轨支承的引导辊,其中,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杆,其在固定于电梯轿厢的基底上借助第一旋转轴安装成能够旋转;衰减装置,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一方端侧;第二旋转杆,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且将引导辊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主动引导件,其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设置在比第二旋转轴更靠远方的位置,并向抑制电梯轿厢所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给予推力而使杆转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小型且同时有效地发挥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的电梯的引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的引导装置(进深方向)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图15所公开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典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左右方向)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9:引导装置;
9G:臂;
9A:引导基座;
9E:引导辊;
6:导轨;
21:直动衰减装置;
12:致动器;
21A、21B:旋转轴承;
5:直动衰减装置;
100:电梯轿厢;
F1:上框;
F2:竖框;
F3:下框;
104:底板;
105:正面门;
110、111、112、113、114:引导装置;
120:导轨;
B:基底;
LR1、LR2、LR3:杆;
R1、R2、R3:引导辊;
21R1、21R2、21R3:衰减装置;
31R1、31R2、31R3:旋转支承轴;
32R1、32R2、32R3:杆旋转轴;
33R1、33R2、33R3:支承部;
34:马达;
35:线性引导件;
36:左右连结金属件;
37R1、37R2、37R3:弹簧;
38R1、38R2、38R3:弹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3是表示典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该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100利用其上框F1、竖框F2、下框F3而形成在该上框F1、竖框F2、下框F3所围成的区域内。附图标记104是底板,附图标记105是正面门。
另外,从这些框上直接或者适当地经由托架等,在电梯轿厢的(从正面门侧观察)左上下、右上下固定有合计四个引导装置110、111、112、113。
作为引导装置而以附图标记111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从正面门侧观察)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两个引导辊R1、R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一个引导辊R3。由此,引导辊R1、R2、R3与构造物侧的T型导轨120的3点接触支承,由此,电梯轿厢100能够进行朝上下方向的稳定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附图标记40是为了以下说明的主动引导件的功能而使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引导装置的附近而主要检测该部分中的横向振动成分。传感器输出被未图示的控制器聚合而驱动各引导装置的马达。在马达驱动中产生减轻横向振动的方向上的推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的一例的图。在图1中示出了相对于进深方向的两个引导辊的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引导装置构成在固定于电梯轿厢100的基底B上。在与基底B构成为一体的支承部33R1、33R2上,杆LR1、LR2安装为能够绕杆旋转轴32R1、32R2旋转。
在杆LR1、LR2的下侧,安装有例如通过橡胶等形成的粘弹性的衰减装置21R1、21R2。衰减装置21R1、21R2想要通过以杆旋转轴32R1、32R2为起点的杆LR1、LR2的左右动作进行移动,但由于衰减装置21R1、21R2与支承部33R1、33R2之间的例如粘弹性所产生的阻力而抑止移动。衰减装置21R1、21R2抑制相对长周期的振动,该相对长周期的振动为了抑止电梯轿厢高速交错时的瞬间的风压所造成的振动。
在杆LR1、LR2的、比杆旋转轴32R1、32R2靠上方侧的位置,设有引导辊R1、R2的旋转支承轴31R1、31R2,将引导辊R1、R2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杆LR1、LR2的上部配置有主动引导件的功能。
在图1中,附图标记34是马达。马达34由检测到轿厢的振动的加速度传感器40的输出驱动,以相对于轿厢振动的方向而成为抑制该振动的方向的方式控制马达34的旋转力。附图标记35是滚珠丝杠等线性引导件,将马达34的旋转力转换为左右运动的推力。线性引导件35的推力向左右连结金属件36传递。
另一方面,在杆LR1、LR2的上部,通过弹簧37R1、37R2施加有按压力的弹簧杆38R1、38R2向左右连结金属件36的左右面挤压。因此,左右连结金属件36的左右运动的推力从弹簧杆38R1、38R2、杆LR1、LR2向两个引导辊R1、R2传递,控制引导辊R1、R2的挤压力。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标记39R1、39R2是限位器。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电梯的引导装置中,在直线状的杆LR1、LR2上配置有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另外,该杆LR1、LR2具备引导辊R1、R2的旋转支承轴31R1、31R2,兼具旋转轴支承功能。换句话说,以直线状杆LR1、LR2的杆旋转轴32R1、32R2为支点,在下侧配置衰减装置21R1、21R2的功能,在上侧借助引导辊R1、R2的旋转支承轴31R1、31R2而配置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弹簧杆38R1、38R2以及左右连结金属件36)。
根据该结构,主动引导件由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来驱动的马达34、将马达34的旋转转换为直线方向的距离的线性引导件35、以及将线性引导件35的移动距离作为推力而使杆LR1、LR2转动的左右连结金属件36构成,左右连结金属件36赋予两组杆LR1、LR2的推力设为如下关系:在赋予一方的杆LR1推力时,释放赋予另一方的杆LR2的推力。
通过该直线状杆LR1、LR2的朝向上下的功能分散,在本发明中能够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重要的是,从作为支点的杆旋转轴32R1、32R2至主动引导件(弹簧杆38R1、38R2以及左右连结金属件36)或者衰减装置21R1、21R2的距离的问题。在本发明中,明显处于前者的距离比后者的距离长的配置关系。这意味着确保了用于控制的必要最小限度的距离。相对于旋转轴而使驱动部的距离较长,因此能够确保控制所必要的行程,使控制变得容易。在该解决手法中,不需要提高机械部件的精度,也不需要为了增大杠杆比而增大装置尺寸。因此,适合小型化。解决了如专利文献1的例子那样、沿横向并排放置所引起的大型化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图示了相对于(从正面门侧观察)前后方向的两个引导辊R1、R2的引导装置的结构例,但是,同样,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一个引导辊R3的引导装置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用于上述情况的实施例图在图4中示出。
图4的结构也与图1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基底B与图1的基底相同。其中,马达34、线性引导件35、左右连结金属件36与图1的进深方向用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但作为左右方向用部件而具备其它装置。另外,左右连结金属件36在因作用推力的引导辊仅为R3而仅利用一方的面这点与图1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研究结果,从作为支点的杆旋转轴32R1、32R2至主动引导件(弹簧杆38R1、38R2以及左右连结金属件36)或者衰减装置21R1、21R2的距离之比优选为1∶3至1∶4左右。
由此,高频率的横向振动从马达34经由杆LR1、LR2向引导辊R1、R2传递,但该部分的杠杆比较大(从支点至作用点的距离较长),因此移动距离增大,能够期待高灵敏度的振动抑制。另一方面,高速电梯轿厢的交错所造成的风压所产生的振动是具有突发性但在频率的方面频率较低的振动。此时,即使杠杆比较低也能够期待衰减装置21R1、21R2的滑动阻力所带来的变动量抑制。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引导装置,其在电梯轿厢的上下左右配置,且包括与构造物侧的导轨接触而被该构造物侧的导轨支承的引导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杆,其在固定于电梯轿厢的基底上借助第一旋转轴而被安装成能够旋转;衰减装置,其设置在该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方端侧;第二旋转轴,其设置在所述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且将所述引导辊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主动引导件,其在所述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设置在比所述第二旋转轴更靠远方的位置,并向抑制电梯轿厢所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给予推力而使所述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辊包括相对于电梯正面门而在进深方向上配置的两组引导辊,
相对于各引导辊而言,所述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所述杆、所述衰减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旋转轴,并且,
所述电梯的引导装置在两组所述杆中共用地具备所述主动引导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杆,该杆的从所述第一旋转轴至所述主动引导件向该杆给予推力的点为止的距离,比该杆的从所述第一旋转轴至所述衰减装置为止的距离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的从所述第一旋转轴至所述主动引导件向该杆给予推力的点为止的距离设为:该杆的从所述第一旋转轴至所述衰减装置为止的距离的3倍至4倍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沿高度方向配置,从该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向下方侧配置所述衰减装置,在该杆的上端侧具备所述主动引导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引导件包括:被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驱动的马达;将该马达的旋转转换为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线性引导件;以及将该线性引导件的移动距离作为推力而使所述杆转动的连结金属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引导件包括:被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驱动的马达;将该马达的旋转转换为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线性引导件;以及将该线性引导件的移动距离作为推力而使所述杆转动的左右连结金属件,所述左右连结金属件向两组杆给予的推力设为如下关系:在向一方的杆给予推力时,释放向另一方的杆给予的推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75830 | 2015-04-02 | ||
JP2015075830A JP6560000B2 (ja) | 2015-04-02 | 2015-04-02 | エレベーターのガイ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44468A true CN106044468A (zh) | 2016-10-26 |
CN106044468B CN106044468B (zh) | 2018-08-10 |
Family
ID=5735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57147.0A Active CN106044468B (zh) | 2015-04-02 | 2016-03-18 | 电梯的引导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60000B2 (zh) |
CN (1) | CN106044468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2761A (zh) * | 2016-12-30 | 2017-05-17 | 苏州沃诺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梯 |
CN106672747A (zh) * | 2016-12-30 | 2017-05-17 | 苏州沃诺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梯的导靴及升降梯 |
CN109319628A (zh) * | 2017-07-31 | 2019-02-1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 |
CN110228739A (zh) * | 2019-06-21 | 2019-09-13 | 徐州大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调节式矿井滚轮充电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0556A1 (ja) * | 2020-01-07 | 2021-07-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20725A1 (en) * | 2002-07-29 | 2004-02-05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levator vibration reducing device |
CN1787960A (zh) * | 2004-04-08 | 2006-06-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1208252A (zh) * | 2005-06-20 | 2008-06-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US7424934B2 (en) * | 2004-02-02 | 2008-09-16 | Inventio Ag | Method for vibration damping at an elevator ca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5914A (en) * | 1996-02-02 | 1998-02-1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Active magnetic guide apparatus for an elevator car |
JP4732580B2 (ja) * | 2000-12-25 | 2011-07-27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05145668A (ja) * | 2003-11-17 | 2005-06-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JP4052304B2 (ja) * | 2004-11-09 | 2008-02-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 |
JP4317204B2 (ja) * | 2006-06-29 | 2009-08-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振制御装置 |
JP5528594B2 (ja) * | 2013-03-08 | 2014-06-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
-
2015
- 2015-04-02 JP JP2015075830A patent/JP65600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18 CN CN201610157147.0A patent/CN1060444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20725A1 (en) * | 2002-07-29 | 2004-02-05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levator vibration reducing device |
US7424934B2 (en) * | 2004-02-02 | 2008-09-16 | Inventio Ag | Method for vibration damping at an elevator car |
CN1787960A (zh) * | 2004-04-08 | 2006-06-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1208252A (zh) * | 2005-06-20 | 2008-06-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2761A (zh) * | 2016-12-30 | 2017-05-17 | 苏州沃诺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梯 |
CN106672747A (zh) * | 2016-12-30 | 2017-05-17 | 苏州沃诺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梯的导靴及升降梯 |
CN109319628A (zh) * | 2017-07-31 | 2019-02-1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 |
CN109319628B (zh) * | 2017-07-31 | 2020-08-1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 |
CN110228739A (zh) * | 2019-06-21 | 2019-09-13 | 徐州大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调节式矿井滚轮充电装置 |
CN110228739B (zh) * | 2019-06-21 | 2023-10-31 | 徐州大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调节式矿井滚轮充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96336A (ja) | 2016-11-24 |
JP6560000B2 (ja) | 2019-08-14 |
CN106044468B (zh) | 2018-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44468A (zh) | 电梯的引导装置 | |
KR101309019B1 (ko) | 하역기계의 면진장치 | |
CN105102855B (zh) | 离心力摆装置 | |
JP5018936B2 (ja) | 走行式クレーンの免震構造 | |
KR100986602B1 (ko) | 시뮬레이터 모션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시스템 | |
KR102136568B1 (ko) | 능동형 자유진동이 가능한 진동감쇄 댐핑장치 | |
JP2014234295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5819303A (zh) | 自适应阻尼电梯井阻尼总成 | |
JP2007071399A (ja) | 上下免震装置 | |
JP2007010110A (ja) | 免震装置及び回転慣性付加装置 | |
CN208361640U (zh) | 电梯装置 | |
CN206268122U (zh) | 用于风机上的底座 | |
JP6496551B2 (ja) | 免震装置 | |
CN101863404A (zh) | 电梯用磁悬浮导靴装置 | |
JP2005126163A (ja) | エレベータローラガイドの振動抑制装置 | |
CN101992994B (zh) | 带有减振装置的电梯 | |
JP2017218857A (ja) | 回転マスダンパの設置構造 | |
KR101479282B1 (ko) | 연직 방향 진동 저감 장치 | |
CN106760013B (zh) | 一种变阻尼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布置机构 | |
CN208758545U (zh) | 一种平烫弹簧机的限位槽板装置 | |
CN109319628B (zh) | 电梯 | |
JP7487893B2 (ja) | 振動抑制装置及び振動抑制方法 | |
JP2012046325A (ja) |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の振動制御装置及び振動制御方法 | |
JP3820495B2 (ja) | アクティブ免震装置 | |
JP2005265132A (ja) | 衝撃振動吸収方法及び制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