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2668A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2668A
CN106042668A CN201610223476.0A CN201610223476A CN106042668A CN 106042668 A CN106042668 A CN 106042668A CN 201610223476 A CN201610223476 A CN 201610223476A CN 106042668 A CN106042668 A CN 106042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coating
medium
printed
printed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34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2668B (zh
Inventor
赤泽祥
高桥透
河西庸雄
竹内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42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2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2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2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22Analysing the received data before processing
    • G06K15/1823Analysing the received data before processing for evaluating the resources needed, e.g. rasterizing time, ink, paper st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1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24Type of sheet, e.g. colour of paper or transpar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既能抑制印刷物的成本提高、又能根据印刷介质的种类而适当地进行预涂。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具备:介质信息获取部(53),其获取能够确定印刷介质的种类的介质信息;印刷部(57),其向印刷介质排出印刷墨水;涂敷部(56),其在基于印刷部(57)的印刷之前向印刷介质涂敷预涂液;以及涂敷控制部(55a),其控制涂敷部(56),涂敷控制部(55a)能够根据所获取的介质信息来改变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印刷介质的预涂(pre-coat)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印刷装置:在印刷之前,针对印刷介质的整个面或者图像形成区域进行白色墨水的注入。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该构成,即使在对底色呈黄色的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也可以起到不受底色影响地能够再现鲜艳的彩色图像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已知利用紫外线固化墨水进行印刷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这种印刷装置,在向印刷介质排出紫外线固化墨水之后,照射紫外线而使紫外线固化墨水固化,由此实现印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8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87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已知会发生如下情况: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紫外线固化墨水的情况下,在从墨水的附着至固化的短暂时间内,墨水浸透至印刷介质的内部,因墨水的扩散而产生画质的劣化和/或因色料的下沉而产生显色的下降。因此,考虑应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而在印刷之前进行白色墨水的注入(进行预涂)。然而,根据印刷介质的不同,还存在几乎不存在墨水的扩散和/或色料的下沉的印刷介质,在使用这种印刷介质的情况下,预涂变得无用。另外,根据印刷介质的材质和/或底色的不同,有时还因利用白色墨水进行预涂而反倒使画质劣化。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因进行预涂而使得墨水使用量增加,从而印刷物的单价上升。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抑制印刷物的成本提高、又能根据印刷介质的种类而适当地进行预涂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能够确定印刷介质的种类的介质信息;涂敷部,其在印刷之前向印刷介质涂敷预涂液;以及涂敷控制部,其对涂敷部进行控制,涂敷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获取的介质信息来改变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获取能够确定印刷介质的种类的介质信息的介质信息获取步骤;以及在印刷之前向印刷介质涂敷预涂液的涂敷步骤,在涂敷步骤中,能够根据所获取的介质信息来改变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由于能够根据所获取的介质信息来改变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因此能够进行适合于印刷介质的预涂。另外,在为无需预涂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将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设为0(零),或者在为墨水的扩散少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使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印刷物的成本提高。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数据获取部,其获取印刷数据;以及印刷部,其基于印刷数据,向印刷介质排出印刷墨水,涂敷控制部基于印刷数据来决定作为向印刷介质涂敷预涂液的区域的涂敷对象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能够基于印刷数据而仅在所需的区域进行预涂。例如,考虑基于印刷数据从印刷介质整个面确定印刷区域,并将所确定的印刷区域设为涂敷对象区域,或者基于印刷数据从印刷介质整个面确定非印刷区域,并将避开所确定的非印刷区域的一部分区域设为涂敷对象区域。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涂敷控制部将作为向印刷介质涂敷印刷墨水的区域的印刷要素区域决定为涂敷对象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由于仅在对印刷介质涂敷印刷墨水的印刷要素区域(例如,在印刷文字的情况下的着墨部分等)进行预涂,因此与对印刷介质整个面进行预涂的情况相比,能够格外抑制预涂液的消耗量。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预涂液以及印刷墨水是紫外线固化墨水,上述印刷装置具备使紫外线固化墨水固化的固化部,固化部包括:第1固化部,其在印刷部的印刷之前,使涂敷于印刷介质的预涂液固化;以及第2固化部,其在印刷部的印刷之后,使涂敷于印刷介质的印刷墨水固化。
本发明的构成能够应用于利用紫外线固化墨水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另外,通过在印刷前使预涂液固化,能够防止预涂液与印刷墨水混合。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介质信息是能够确定印刷介质的润湿扩散性、吸收性以及底色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能够进行与印刷介质的润湿扩散性、吸收性以及底色这三种特性适合的预涂。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涂敷控制部根据所获取的介质信息来判定有无润湿扩散性、有无吸收性、以及底色是否为有彩色,在判定为有吸收性、或者底色为有彩色的情况下,将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设为第1值,在判定为无吸收性、底色不是有彩色且有润湿扩散性的情况下,将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设为比第1值小的第2值,在判定为无吸收性、底色不是有彩色且无润湿扩散性的情况下,不涂敷预涂液。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在为有吸收性的印刷介质和/或有彩色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涂敷量大的预涂,能够防止因色料的下沉而引起的显色下降和/或因底色的影响而引起的色调变化。另外,在虽然无吸收性且为无彩色但却有润湿扩散性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涂敷量小的预涂,既能抑制预涂液的消耗量,又能防止印刷墨水的扩散(渗入)。并且,在无吸收性及润湿扩散性、且为无彩色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由于不实施预涂,因此能够消除预涂液的无用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墨水排出机构以及紫外线照射机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4的(a)是表示涂敷印刷墨水的印刷要素区域的图,图4的(b)是表示涂敷预涂液的涂敷对象区域的图。
图5是表示使基材种类与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相关联的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与预涂相关的预置(preset)的次序的画面转变图。
图7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处理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涂敷对象区域的设定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11:输送机构;12:墨水排出机构;13:紫外线照射机构;31:头单元;41:照射单元;53:介质信息获取部;54:印刷数据获取部;55a:涂敷控制部;55b:印刷控制部;55c:固化控制部;56:涂敷部;57:印刷部;58:固化部;71:白色墨水层;72:彩色墨水层;E1:印刷要素区域;E2:涂敷对象区域;E3:非印刷区域;P:印刷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利用白色的紫外线固化墨水(预涂液,以下称为“UV墨水”)进行预涂(形成白版),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设定的印刷介质的种类而改变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印刷装置1的示意图。另外,图2是墨水排出机构12以及紫外线照射机构13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输送机构11,其以卷对卷(roll to roll)的方式输送作为连续纸的印刷介质P;墨水排出机构12,其以喷墨方式对输送来的印刷介质P排出(印刷)UV墨水;以及紫外线照射机构13,其通过照射紫外线使涂敷于印刷介质P的UV墨水固化。
输送机构11具备:放出卷轴21,其将卷绕成卷状的印刷介质P放出;旋转鼓22,其一边对放出的印刷介质P进行保持、一边输送该印刷介质P;卷取卷轴23,其将从旋转鼓22送出的印刷介质P卷取为卷状;以及多个辊24,它们以旋转鼓22为中心而对印刷介质P的输送路径进行限制。
利用摩擦力将印刷介质P保持于旋转鼓22的外周面,借助旋转鼓22的旋转而沿旋转鼓22的外周面对印刷介质P进行输送。与此相对,墨水排出机构12与旋转鼓2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置,向输送来的印刷介质P排出UV墨水。即,旋转鼓22作为支承印刷介质P、并且隔着印刷介质P与墨水排出机构12(下述的各头单元31a~31f)对置的滚筒而发挥作用。
墨水排出机构12具备沿旋转鼓22的外周面排列的6个头单元31a~31f。另外,各头单元31a~31f配设为经由滚筒间隙而与旋转鼓22的外周面对置。
另外,为了构成与印刷介质P的全宽对应的印刷线,各头单元31a~31f具有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纸宽方向”)上排列成交错状的多个喷墨头(省略图示)。各喷墨头具有由在纸宽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排出喷嘴构成的喷嘴列,从该各排出喷嘴排出UV墨水。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各头单元31a~31f与颜色各不相同的墨水对应,并将对应的颜色的墨水排出。具体而言,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起,将白色(Wh)、青色(C)、品红色(M)、黑色(K)、黄色(Y)、透明(Dv)的UV墨水从各头单元31a~31f排出。
其中,将白色的UV墨水用作预涂液。预涂是指形成白色墨水层的基底。另外,将青色、品红色、黑色、黄色的UV墨水用于彩色图像的形成。以下,将青色、品红色、黑色、黄色的这些彩色墨水称为“印刷墨水”。并且,为了将形成的彩色图像覆盖、且使彩色图像产生光泽感和/或无光泽感等而使用透明的墨水。即,将透明的墨水印刷于印刷介质P的整个面,以便覆盖彩色图像。
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紫外线照射机构13具备与6个头单元31a~31f对应的6个照射单元41a~41b。各照射单元41a~41f配设于对应的各头单元31a~31f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即,多个头单元31a~31f与多个照射单元41a~41f配设为在输送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此外,6个照射单元41a~41f中的、与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头单元31b~31d对应的3个照射单元41b~41d是暂时固化用(固定(pinning)用)的照射单元。在图2中,“暂时固化(1)”、“暂时固化(2)”以及“暂时固化(3)”的表述是指由照射单元41b进行第1次的暂时固化、由照射单元41c进行第2次的暂时固化、且由照射单元41d进行第3次的暂时固化。暂时固化用的照射单元41b~41d使印刷墨水固化,以使得附着于印刷介质P的印刷墨水(附着点)的润湿扩散的状态变为规定的状态(未完全固化的程度)。
另一方面,6个照射单元41a~41f中的、与白色、黄色以及透明的头单元31a、31e、31f对应的3个照射单元41a、41e、41f是正式固化用的照射单元。在图2中,“正式固化(1)”、“正式固化(2)”以及“正式固化(3)”的表述是指由照射单元41a进行第1次的正式固化、由照射单元41e进行第2次的正式固化、且由照射单元41f进行第3次的正式固化。正式固化用的照射单元41a、41e、41f通过照射与暂时固化用的照射单元41b~41d相比累计光量更大的紫外线,而使附着于印刷介质P的UV墨水完全固化。
接下来,参照图3,对印刷装置1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作为主要的功能构成,印刷装置1具备显示部51、输入部52、介质信息获取部53、印刷数据获取部54、控制部55、涂敷部56、印刷部57、固化部58以及输送部59。
显示部51对各种设定画面以及各种信息进行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为了用户对印刷介质P(基材)的种类以及有无预涂进行设定而使用(参照图6)。输入部52用于向各种设定画面进行信息输入以及项目选择。
介质信息获取部53从输入部52向设定画面输入的输入结果获取介质信息。介质信息是指能够确定印刷介质P的种类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要使用的印刷介质P是否符合“扩散基材”、“吸收基材”以及“彩色基材”中的任意一种作为介质信息而获取。此处,“扩散基材”是指多孔质基材等具有润湿扩散性(具有预定值以上的润湿扩散性)的印刷介质P。另外,“吸收基材”是指优质纸和/或纹理基材等具有吸收性(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吸收性)的印刷介质P。另外,“彩色基材”是指底色为有彩色的印刷介质P。
印刷数据获取部54从作为上位装置的PC100(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获取印刷数据。此外,印刷数据可以从平板终端等PC100以外的信息处理终端获取。另外,可以获取从外部存储介质读取的印刷数据,还可以基于输入部52的输入结果获取由印刷装置1生成的印刷数据。另外,关于介质信息,也可以不获取输入部52的输入结果,而是从PC100和/或PC100以外的信息处理终端获取,还可以获取从外部存储介质读取的介质信息。
涂敷部56在印刷之前向印刷介质P涂敷预涂液,并将墨水排出机构12(白色的头单元31a)作为主要部件。印刷部57向印刷介质P排出印刷墨水,并将墨水排出机构12(青色、品红色、黑色以及黄色的头单元31b~31e)作为主要部件。此外,可以将从白色的头单元31a涂敷的白色的UV墨水兼用作预涂液以及印刷墨水。
固化部58使紫外线固化墨水固化,并将紫外线照射机构13作为主要部件(照射单元41a~41f)。另外,固化部58包括第1固化部以及第2固化部。第1固化部将在印刷墨水排出之前使涂敷于印刷介质P的预涂液固化的照射单元41a作为主要部件。另外,第2固化部将在印刷墨水排出之后且在透明墨水排出之前使涂敷于印刷介质P的印刷墨水固化的照射单元41e作为主要部件。另一方面,输送部59沿着输送路径对印刷介质P进行输送,并将输送机构11作为主要部件。
控制部55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并对印刷装置1内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5包括涂敷控制部55a、印刷控制部55b、固化控制部55c以及输送控制部55d。印刷控制部55b、固化控制部55c以及输送控制部55d分别对印刷部57、固化部58以及输送部59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涂敷控制部55a对涂敷部56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基于通过印刷数据获取部54获取的印刷数据,决定作为向印刷介质P涂敷预涂液的区域的涂敷对象区域E2,并对涂敷部56发出向该涂敷对象区域E2涂敷的指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涂敷对象区域E2与作为由印刷部57向印刷介质P涂敷印刷墨水的区域的印刷要素区域E1为同一区域。例如,如图4的(a)所示,在文字“A”的着墨部分成为印刷要素区域E1(printing element)的情况下,如图4的(b)所示,将文字“A”的着墨部分设为涂敷对象区域E2。即,将排出青色、品红色、黑色以及黄色中的至少1种颜色的印刷墨水的区域设为涂敷对象区域E2。
另外,涂敷控制部55a能够根据通过介质信息获取部53获取的介质信息而改变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表示为占空(duty)比(头单元31a的驱动占空比)。例如,如图5所示,在选择了“扩散基材”作为基材种类的情况下,以1%的占空比涂敷预涂液。另外,在选择了“吸收基材”或者“彩色基材”的情况下,以100%的占空比涂敷预涂液。这是因为,在“吸收基材”和/或“彩色基材”的情况下,通过将预涂液的涂敷量设为印刷时的整个面涂敷程度,能够防止因色料的下沉而引起的显色下降和/或因底色的影响而引起的色调变化,与此相对,“扩散基材”,以其几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的程度的涂敷量则能够期待防止印刷墨水的扩散(渗入)效果。此外,图5所示的涂敷量(占空比)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值。
接下来,参照图6,对与预涂相关的预置的次序进行说明。图6的(a)~(c)所示的各画面是显示部51所显示的画面。若在未图示的初始画面中由用户进行预置开始操作,则显示图6的(a)所示的预置一览画面D1。在预置一览画面D1中,作为选择项组61,显示“扩散基材预置”、“吸收基材预置”以及“彩色基材预置”等与多个介质种类对应的选择项。用户根据要使用的印刷介质P,选择任1个选择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为具有吸收性的印刷介质P和/或有彩色的印刷介质P的情况下,无论有无润湿扩散性,都选择“吸收基材预置”或者“彩色基材预置”。
若由用户在预置一览画面D1中选择了1个选择项,则显示图6的(b)所示的预置设定内容详细画面D2。此外,在预置一览画面D1中,在选择了“扩散基材预置”、“吸收基材预置”以及“彩色基材预置”以外的选择项的情况下,由于是不具有吸收性及润湿扩散性且无彩色的印刷介质P,因此不进行预涂。
在预置设定内容详细画面D2中,作为选择项组62,对“预涂设定”等详细设定项目进行显示。若由用户选择了“预涂设定”的选择项,则对图6的(c)所示的预涂设定画面D3进行显示。在预涂设定画面D3中,作为选择项组63,显示“有预涂”和“无预涂”。
若由用户选择了“有预涂”的选择项、并按下OK按钮64,则在执行印刷时,以与在预置一览画面D1中选择的介质种类对应的涂敷量(参照图5)进行预涂。另外,在选择了“无预涂”的选择项、并按下OK按钮64的情况下,无论在预置一览画面D1中选择的介质种类如何都不进行预涂。此外,在预涂设定画面D3中按下取消按钮65的情况下,将预涂设定画面D3的设定内容或者画面D1~D3的设定内容都取消。
接下来,参照图7,对印刷装置1的处理工序进行说明。图7的(a)表示被涂敷UV墨水之前的印刷介质P的剖面图。图7的(b)表示被涂敷预涂液(白色的UV墨水)之后的印刷介质P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通过预涂液的涂敷而在涂敷对象区域E2形成白色墨水层71,此后由固化部58进行正式固化。图7的(c)表示被涂敷印刷墨水(彩色的UV墨水)之后的印刷介质P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在预涂液的涂敷之后,通过印刷墨水的涂敷而在印刷要素区域E1(=涂敷对象区域E2)形成彩色墨水层72,此后由固化部58进行正式固化。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根据由用户选择的印刷介质P的种类,改变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因此能够进行适合于印刷介质P的预涂。例如,在选择了“吸收基材”和/或“彩色基材”作为印刷介质P的种类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涂敷量大的预涂,能够防止因色料的下沉而引起的显色下降和/或因底色的影响而引起的色调变化。另外,在选择了“扩散基材”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涂敷量小的预涂,既能抑制预涂液的消耗量,又能防止印刷墨水的扩散(因印刷墨水的渗入而引起的文字和/或格线的品质的劣化)。并且,由于在选择了“扩散基材”、“吸收基材”以及“彩色基材”以外的选择项的情况下,不进行预涂,因此能够消除预涂液的无用的消耗。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对印刷介质P涂敷印刷墨水的印刷要素区域E1设为预涂液的涂敷对象区域E2,因此与对印刷介质整个面进行预涂的情况相比,能够格外抑制预涂液的消耗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既能使预涂液的消耗量为最小限度而抑制印刷物的成本,又能根据印刷介质P的种类而进行有效的预涂。
此外,能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采用以下的变形例。
[变形例1]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介质P的种类,将“扩散基材”、“吸收基材”以及“彩色基材”设为选择项,但也可以将印刷介质P的名称(基材名称)设为选择项。在该情况下,预先在印刷装置1内存储图8所示的表。表使得基材名称、有无润湿扩散性、有无吸收性以及底色是否为有彩色、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占空比)相关联。印刷装置1基于该表,针对所选择的基材名称的印刷介质P,判定有无润湿扩散性、有无吸收性、以及底色是否为有彩色。结果,在判定为有吸收性、或者底色为有彩色的情况下,将占空比设为100%(第1值)(参照基材A~基材F)。另外,在判定为无吸收性、底色并非有彩色、且有润湿扩散性的情况下,将占空比设为1%(第2值)(参照基材G)。并且,在判定为无吸收性、底色并非有彩色、且无润湿扩散性的情况下,不进行预涂。这样,根据变形例1,能够对基材名称进行选择,据此,即便是对于印刷介质P的知识不足的用户,也能够进行适当的预涂设定。
[变形例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被涂敷印刷墨水的印刷要素区域E1设为涂敷对象区域E2,但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决定涂敷对象区域E2。例如,在获得图9的(a)所示的印刷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将图9的(b)或者图9的(c)中的由虚线框包围的区域设为涂敷对象区域E2而实施预涂。在图9的(b)的例子中,基于印刷数据确定印刷区域(形成文字和/或图形等印刷图像的区域),并将所确定的印刷区域设为涂敷对象区域E2。另外,在图9的(c)的例子中,基于印刷数据确定非印刷区域E3(不形成印刷图像的区域),并将避开所确定的非印刷区域E3的一部分区域设为涂敷对象区域E2。此外,关于印刷区域及非印刷区域,只要针对将印刷介质P上的区域划分为矩阵状的各个单位区域判别有无印刷点,将有印刷点的单位区域连续的区域确定为印刷区域,将无印刷点的单位区域连续的区域确定为非印刷区域即可。
另外,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可以对印刷介质P的整个面实施预涂。另外,可以形成为用户能够从仅为印刷要素区域E1、仅为形成印刷图像的印刷区域、印刷介质P的整体等多个选择项中选择涂敷对象区域E2。
[变形例3]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使印刷介质P相对于头单元31a~31f移动而进行UV墨水的排出/固化的印刷装置1的例子,但也可以使头单元31a~31f相对于印刷介质P移动而进行处理。另外,可以使用单张纸而不是连续纸,作为印刷介质P。并且,彩色墨水的印刷顺序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而是任意的。
[变形例4]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白色的UV墨水进行预涂,但也可以使用白色以外(例如透明)的UV墨水等其它颜色。另外,可以根据印刷介质P的底色和/或材质,改变在预涂中所使用的墨水颜色。另外,还能够在使用UV墨水以外的颜料和/或染料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1中应用本发明。
[变形例5]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喷墨方式向印刷介质P涂敷预涂液,但也可以通过喷墨方式以外的方式涂敷预涂液。另外,可以将进行预涂的第1装置与进行印刷的第2装置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印刷装置。
[其它变形例]
另外,可以将上述示出的印刷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作为程序提供。另外,可以将该程序存储于各种记录介质(CD-ROM、闪存等)而提供。即,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印刷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而发挥作用的程序、以及对该程序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为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印刷装置1的控制部55等。

Claims (7)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介质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能够确定印刷介质的种类的介质信息;
涂敷部,其在印刷之前向所述印刷介质涂敷预涂液;以及
涂敷控制部,其对所述涂敷部进行控制,
所述涂敷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获取的所述介质信息来改变所述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印刷数据获取部,其获取印刷数据;以及
印刷部,其基于所述印刷数据,向所述印刷介质排出印刷墨水,
所述涂敷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数据来决定作为向所述印刷介质涂敷所述预涂液的区域的涂敷对象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控制部将作为向所述印刷介质涂敷所述印刷墨水的区域的印刷要素区域决定为所述涂敷对象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涂液以及所述印刷墨水是紫外线固化墨水,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使所述紫外线固化墨水固化的固化部,
所述固化部包括:
第1固化部,其在所述印刷部的印刷之前,使涂敷于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预涂液固化;以及
第2固化部,其在所述印刷部的印刷之后,使涂敷于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印刷墨水固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1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信息是能够确定所述印刷介质的润湿扩散性、吸收性以及底色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控制部根据所获取的所述介质信息来判定有无所述润湿扩散性、有无所述吸收性、以及所述底色是否为有彩色,
在判定为有所述吸收性、或者所述底色为有彩色的情况下,将所述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设为第1值,
在判定为无所述吸收性、所述底色不是有彩色且有所述润湿扩散性的情况下,将所述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设为比所述第1值小的第2值,
在判定为无所述吸收性、所述底色不是有彩色且无所述润湿扩散性的情况下,不涂敷所述预涂液。
7.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
获取能够确定印刷介质的种类的介质信息的介质信息获取步骤;以及
在印刷之前向所述印刷介质涂敷预涂液的涂敷步骤,
在所述涂敷步骤中,能够根据所获取的所述介质信息来改变所述预涂液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
CN201610223476.0A 2015-04-17 2016-04-1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042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4824 2015-04-17
JP2015084824A JP6485183B2 (ja) 2015-04-17 2015-04-17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2668A true CN106042668A (zh) 2016-10-26
CN106042668B CN106042668B (zh) 2019-09-24

Family

ID=5712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3476.0A Active CN106042668B (zh) 2015-04-17 2016-04-1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65806B2 (zh)
JP (1) JP6485183B2 (zh)
CN (1) CN1060426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5038A (zh) * 2020-01-20 2021-07-20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13619289A (zh) * 2021-08-06 2021-11-09 苏州协尔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喷印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69707A (ja) * 2016-11-04 2018-05-10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WO2019059948A1 (en) 2017-09-25 2019-03-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JET PRINTING
JP7131036B2 (ja) * 2018-03-30 2022-09-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前処理制御装置、前処理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47233B2 (ja) * 2018-04-09 2022-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EP4249258A4 (en) * 2020-11-20 2024-05-22 Fujifilm Corp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TER
DE102022209198A1 (de) * 2022-09-05 2024-03-07 Mühlbauer Gmbh & Co. Kg Steuer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flächenselektiven Beschichten eines individuellen physischen Dokuments mit einer Flüssigbeschicht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8063A (ja) * 2000-07-31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白色インクを含む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678301B2 (ja) * 1998-11-24 2005-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樹脂硬化型の二液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050243121A1 (en) * 2001-10-12 2005-11-03 Hiroyuki Onishi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of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1115963A (ja) * 2009-12-01 2011-06-1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2597133A (zh) * 2009-09-15 2012-07-18 唐杰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和液体喷墨用墨
JP5028862B2 (ja) * 2006-05-24 2012-09-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896904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5020A (en) * 1992-12-21 1994-04-19 Tektronix, Inc.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having media pre-coat se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5103154B2 (ja) * 2007-12-14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5074250B2 (ja) * 2008-03-18 2012-11-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928B2 (ja) * 2010-08-31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641914B2 (ja) * 2010-12-14 2014-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US9487039B2 (en) * 2011-09-09 2016-1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8301B2 (ja) * 1998-11-24 2005-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樹脂硬化型の二液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2038063A (ja) * 2000-07-31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白色インクを含む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050243121A1 (en) * 2001-10-12 2005-11-03 Hiroyuki Onishi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of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028862B2 (ja) * 2006-05-24 2012-09-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597133A (zh) * 2009-09-15 2012-07-18 唐杰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和液体喷墨用墨
JP2011115963A (ja) * 2009-12-01 2011-06-1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2896904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5038A (zh) * 2020-01-20 2021-07-20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13619289A (zh) * 2021-08-06 2021-11-09 苏州协尔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喷印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07078A1 (en) 2016-10-20
JP6485183B2 (ja) 2019-03-20
US9665806B2 (en) 2017-05-30
JP2016203423A (ja) 2016-12-08
CN106042668B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2668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765226B2 (en) Ultraviolet printing with luminosity control
US7104643B2 (en) Using continuous spray inkjet system for accurately printing titanium oxide based inks
DE69816359T2 (de) Druckgerät, Druckverfahren und Aufzeichnungsmedium
JP5227879B2 (ja) 選択可能な光沢コ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US9457607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253022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EP1057631B1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textured layers over images
CN10277413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01030475A (ja) 普通紙への高速度かつ高品質な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JP2016088026A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2017209990A (ja) 複数色の単一パス印刷の方法
CN110450558A (zh) 一种宽色域打印流程及方法
US20160250864A1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DE102012105854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sehen eines Substrats mit einem Aufdruck, sowie mit Aufdruck versehenes Substrat
DE102013202418A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rkennen und Ausgleichen funktionsunfähiger Tintenstrahlen in einem Tintenstrahl-Druckgerät
JP7423463B2 (ja) プリンタで紫外線硬化性インクを用いて高品質画像を生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5503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hue shift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objects
US9211746B1 (en) Hybrid printer for printing on non-porous media
CN109203749B (zh) 用于借助油墨和润湿剂对可吸收式承印材料印刷的方法
JP63704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US10286685B2 (en) Print pre-treatment module
CN103358692A (zh) 复合喷墨印刷机和复合喷墨印刷方法
US5985792A (en) Apparatus for coating fine particles to produce thermal transfer image receiving sheet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mal transfer image receiving sheet and thermal transfer image receiving sheet produced thereby
Yesuf et al. Digital printing mechanis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