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0444A - 血液分离容器 - Google Patents

血液分离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0444A
CN106040444A CN201610021568.0A CN201610021568A CN106040444A CN 106040444 A CN106040444 A CN 106040444A CN 201610021568 A CN201610021568 A CN 201610021568A CN 106040444 A CN106040444 A CN 106040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portion
component
blood
blood separation
separa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15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基洙
韩相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0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0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02Blood transfusion apparatus
    • A61M1/029Separating blood components present in distinct layers in a contain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04Radial chambe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redominantly liquid mixtures, e.g. butyrometers
    • B04B5/0407Radial chambe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redominantly liquid mixtures, e.g. butyrometers for liquids contained in recepta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93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using separ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densities of components, e.g. centrifu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7/00Elements of centrifu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7/00Elements of centrifuges
    • B04B7/02Casings; L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7/00Elements of centrifuges
    • B04B7/08Rotary bow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分离容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包括:容器主体,用于盛装血液,该容器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开放,并且包括上容纳部、下容纳部以及连接上容纳部和下容纳部的颈部;盖部,用于盖住容器主体的开放的上部;以及位置调节部,用于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中的血块黄层位于颈部,位置调节部包括下密封构件和移动部,下密封构件以可移动方式配置在下容纳部的内部,移动部分别以可分离方式与下密封构件和下容纳部连接,并且使下密封构件移动,所述颈部配置有可放大观察所述血块黄层的透镜部。

Description

血液分离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离心分离机中用于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的血液分离容器,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血液分离容器,即,用上密封构件和下密封构件将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隔绝,通过位置调节部使下密封构件在容器主体的内部移动,使得能够容易地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中的血块黄层(Buffy Coat)位于容器主体的颈部,能够一边用肉眼通过透镜部对血块黄层进行放大观察一边更加容易且准确地进行提取。
背景技术
当将血液装在血液分离容器中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时,血液会根据比重而分为红血球、血块黄层(Buffy Coat)以及血浆。
其中,血块黄层与在自体血液治疗等中使用的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相关,包括血小板和白血球。用注射器等从血液分离容器提取这样的血块黄层而构成富含血小板血浆,将其用于自体血液治疗等。
但是,血块黄层只占血液的大约1%左右,当进行离心分离时,在血液分离容器中是非常薄的一层,例如形成为薄带。因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练地提取血块黄层,如果不熟练就难以提取血块黄层。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往的血液分离容器10如图11和图12所示,容器主体20由上容纳部21、下容纳部22以及颈部23构成,容器主体20的上、下部开放,上部被上盖30关闭,下部被下盖40关闭。
容器主体20的颈部23的直径小于上容纳部21和下容纳部22的直径。此外,下容纳部22的下部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22a,在下盖40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40a,使得下盖40与下容纳部22的下部进行螺纹配合。而且,在下容纳部22的下端部的外周配置有O型圈O,使得下容纳部22与下盖40之间密封。
另一方面,在上盖30形成有能够通过注射针头的通过孔31、32,通过孔31、32利用塞子33进行开闭。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塞子33开放通过孔31、32中的一个,使注射针头通过开放的通过孔31或32而插入到容器主体20的内部,在该状态下,通过注射器等将从人体采集的血液盛放到容器主体20。
然后,用塞子33塞住盛有血液的血液分离容器10的开放的通过孔31、32后,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而按成分进行分离。因为颈部23的直径比其它部分小而使其截面积变小,所以当被离心分离的血液中的血块黄层位于颈部23时,与位于上容纳部21或下容纳部22时相比,血块黄层的厚度会变厚。由此,通过塞子33将通过孔31、32中的一个开放,注射针头通过开放的通过孔31或32,在血块黄层位于颈部23的状态下从颈部23提取血块黄层。
另一方面,根据血液的量,离心分离后的血块黄层也可能不位于颈部23。例如,血块黄层可能会位于上容纳部21或下容纳部22。像这样,当血块黄层位于颈部23以外的部分时,血块黄层的厚度不厚,因此难以提取血块黄层。
在该情况下,通过旋转下盖40使下盖40进行升降,从而使血块黄层位于颈部23。
但是,如前所述,以往的血液分离容器10通过配置在下容纳部22的下端部外周的O型圈O在下容纳部22与下盖40之间进行密封,因此不能很好地密封容器主体20的内部。
此外,因为通过塞子33对通过孔31、32进行开闭,所以当通过孔31、32被打开时,外部的细菌等会经由通过孔31、32侵入盛装在容器主体20的内部空间的血液而污损血液。
另一方面,在医院等处理血液的地方一般都具有专用离心分离机或通用离心分离机中的任一种。
在使用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情况下,由于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的内径与下容纳部22的直径接近,当将连接有下盖40的下容纳部22插入到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时,无论是在进行离心分离时还是在离心分离之后血液分离容器10都不会晃动,很稳定,因此不会使离心分离后的血液成分混合。
但是,在使用通用离心分离机的情况下,由于通用离心分离机配置有内径比下容纳部22的直径大的桶,当将连接有下盖40的下容纳部22插入到桶时,在进行离心分离时或在离心分离后血液分离容器10会晃动,因此被离心分离的血液成分会相互混合。因此,在使用通用离心分离机时,需要增设使血液分离容器10稳定地位于桶中的辅助构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需求或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完成的。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个方面在于,使血液分离容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隔绝,从而不会使外部的细菌等侵入盛在血液分离容器中的血液而污损血液。
本发明的目的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容易地使血块黄层位于血液分离容器的颈部。
本发明的目的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一边用肉眼通过透镜部对离心分离后的血液中的血块黄层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容易且准确地从血液分离容器提取血块黄层。
本发明的目的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不仅是专用离心分离机,而且在使用通用离心分离机时,也能够在没有额外的辅助构件的情况下稳定地设置血液分离容器。
解决技术课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课题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容器可以包括以下特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容器可以包括:容器主体,用于盛装血液,所述容器主体的上、下部开放,并且包括上、下容纳部以及连接上、下容纳部的颈部;盖部,用于盖住容器主体的开放的上部;以及位置调节部,用于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中的血块黄层位于颈部,所述位置调节部包括下密封构件和移动部,所述下密封构件以可移动方式配置在下容纳部的内部,所述移动部分别以可分离方式与下密封构件和下容纳部连接,并且使下密封构件移动,在颈部配置有可放大观察血块黄层的透镜部。
在该情况下,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配置有卡入部,该卡入部的上端部以可分离方式卡入到所述下密封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以可分离且可移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
此外,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的外周形成有第一外螺纹,在所述移动构件的内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而且,所述移动部可以包括:卡入构件,该卡入构件的上端部以可分离方式卡入到所述下密封构件;以及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配置有以可移动方式连接所述卡入构件的连接部,所述旋转构件以可分离且可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
此外,所述连接部形成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卡入构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而且,所述旋转构件的内周形成有引导凸起,所述下容纳部的外周形成有可插入所述引导凸起的引导槽。
此外,所述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上容纳部的直径和所述下容纳部的直径,所述下容纳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上容纳部的直径。
而且,所述颈部呈放射状配置有延伸至所述下容纳部的直径的多个第一支撑肋。
此外,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肋之间的颈部呈放射状配置有延伸至所述下容纳部的直径的多个辅助支撑肋。
而且,所述移动部所包括的移动构件或旋转构件的外周呈放射状配置有延伸至所述上容纳部的直径的多个第二支撑肋。
此外,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的内周形成有卡台,所述卡台卡住所述下密封构件,使所述下密封构件不会脱离所述容器主体。
而且,所述盖部包括盖构件,所述盖构件与所述上容纳部的上部连接,以盖住所述上容纳部的开放的上部。
此外,所述盖构件的上表面形成有通过孔。
而且,所述通过孔包括形成在所述盖构件的上表面中央的主通过孔和与所述主通过孔间隔设置的辅助通过孔。
此外,所述盖部还包括上密封构件,以密封所述上密封构件对上容纳部的开放的上部。
而且,所述盖构件的内周形成有固定凸起,在上容纳部的上部的外周形成有卡住所述固定凸起而使其固定的固定台。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血液分离容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隔绝,从而不会使外部的细菌等侵入盛在血液分离容器中的血液而污损血液。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容易地使血块黄层位于血液分离容器的颈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一边用肉眼通过透镜部对被离心分离的血液中的血块黄层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容易且准确地从血液分离容器提取血块黄层。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仅是专用离心分离机,而且在使用通用离心分离机时也能够在没有额外的辅助构件的情况下稳定地设置血液分离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切的的剖面图。
图3至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的B-B'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是现有技术中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血液分离容器 20、200:容器主体
21、210:上容纳部 211:固定台
22、220:下容纳部 22a:外螺纹
221:第一外螺纹 222:卡台
223:引导槽 23、230:颈部
231:第一支撑肋 231a:辅助支撑肋
232:透镜部 30:上盖
33:塞子 300:盖部
310:盖构件 311:主通过孔
312:辅助通过孔 313:固定凸起
320:上密封构件 40:下盖
40a:内螺纹 400:位置调节部
410:下密封构件 420:移动部
421:移动构件 421a:卡入部
421b:第一内螺纹 421c、424d:第二支撑肋
423:卡入构件 423a:第二内螺纹
424:旋转构件 424a:连接部
424b:第二外螺纹 424c:引导凸起
BL:血液 BC:血块黄层
RB:红血球 PL:血浆
IH:插入孔 BK:桶
SY:注射器 ND:注射针头
O: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以下对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血液分离容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将基于最适合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能够像以下说明的实施例那样实现本发明。因此,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这样的变形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为了帮助理解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关于附图所标记的附图标记,在各实施例中具有相同作用的构成要素用相同数字或在数字后面加附加字母来表示。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切的剖面图,图3至图7是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包括容器主体200、盖部300以及位置调节部400。
容器主体200的上、下部可以是开放的。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上部可以利用盖部300所包括的下述的上密封构件320进行密封。此外,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下部可以利用位置调节部400所包括的下述下密封构件410进行密封。
由此,容器主体200的内部空间能够与外部隔绝。此外,如图3所示,可以利用注射器SY等将血液BL盛装到容器主体200的内部空间。而且,因为盛装在容器主体200的内部空间的血液BL不会露出到外部,所以不会由于外部因素使盛装在容器主体200的内部空间的血液BL受到污损,例如,血液BL不会被外部的细菌感染等。
容器主体200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但是,容器主体20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盛装血液BL,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任何材料。
容器主体200可以是透明的。由此,使用者可以用肉眼观察装在容器主体200中的血液BL。而且,能够容易地使通过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而出现的血块黄层(BC:BuffyCoat)位于容器主体200所包括的下述的颈部230,血块黄层与在自体血液治疗等中使用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Platelet Rich Plasma)有关,其包含血小板和白血球。
此外,使用者能够一边用肉眼通过配置在颈部230的下述的透镜部232对血块黄层BC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容易且准确地从血液分离容器100提取血块黄层BC。
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主体200可以包括上容纳部210、下容纳部220、以及连接上容纳部210和下容纳部220的颈部230。
在上容纳部210的上部的外周可以形成有固定台211。如图2所示,形成在盖部300所包括的下述的盖构件310的内周的固定凸起313可以卡在固定台211上。
盖构件310可以由合成树脂构成,可以通过外力使盖构件310在弹性范围内产生形变,从而使固定凸起313卡在上容纳部210的固定台211。由此,盖构件310能够固定连接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
此外,也可以通过外力使盖构件310在弹性范围内产生形变,从而使盖构件310的固定凸起313不再卡在上容纳部210的固定台211上。由此,能够使盖构件310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分离。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盖构件310固定连接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或将盖构件310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分离。
此外,在上容纳部210的上部的外周还可以形成有外螺纹,在盖构件310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盖构件310能够通过螺纹结合固定连接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或从该上容纳部210的上部分离。
但是,盖构件310固定连接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或从其分离的结构不做特别限定,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任何结构。
如图7所示,在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时血液成分中的血浆PL可以位于上容纳部210。
在下容纳部220的下部的外周可以形成有第一外螺纹221。形成在位置调节部400的下述的移动部420所包括的移动构件421的内周的第一内螺纹421b可以与第一外螺纹221进行螺纹配合。
由此,移动构件421能够以可分离且可移动的方式连接到下容纳部220的下部。即,移动构件421可以一边旋转,一边根据旋转方向沿着下容纳部220上升或下降。而且,当移动构件421随着旋转而下降一定距离时,移动构件421可以从下容纳部220分离。
在下容纳部220的下部的内周可以形成有卡台222。包含于移动部420且以可移动方式配置在下容纳部220的内部的下述下密封构件410可以卡在该卡台222上。
由此,即使下密封构件410在下容纳部220的内部进行移动,下密封构件410也不会脱离容器主体200。而且,下容纳部220的开放的下部,即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下部能够始终被下密封构件410所密闭。
如图7所示,在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时血液成分中的红血球(RB)可以位于下容纳部220。
颈部230的直径可以小于上容纳部210的直径和下容纳部220的直径。
由此,如图6所示,当通过位置调节部400使血块黄层BC位于颈部230时,虽然体积相同,但是由于截面积小,因此血块黄层BC的厚度会变厚,其中,血块黄层BC在血液BL中占大约1%,在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时血块黄层BC可以非常薄,例如形成为薄带。
而且,如图7所示,使用者能够一边用肉眼通过配置在颈部230的下述透镜部232对位于颈部230的较厚的血块黄层BC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利用注射器SY等容易地提取血块黄层BC。
下容纳部220的直径可以小于上容纳部210的直径。即,下容纳部220的直径可以介于上容纳部210的直径和颈部230的直径之间。
例如,下容纳部220的直径可以与形成在专用离心分离机(未图示)且口径较小的插入孔IS的内径接近。由此,如图4所示,下容纳部220能够插入到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而稳定地设置。而且,在利用专用离心分离机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的过程中或在进行离心分离后,插入到插入孔IH的下容纳部220不会晃动,因此被离心分离的血液成分不会互相混合。
因此,在利用专用离心分离机对盛装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100的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当将下容纳部220插入到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S时,被离心分离的血液成分不会相互混合,能够稳定地进行离心分离。
在颈部230可以配置有延伸至下容纳部220的直径的多个第一支撑肋231。其中,延伸至下容纳部220的直径是指,第一支撑肋231的外周轮廓的径向尺寸与下容纳部220的外周轮廓的径向尺寸相同。多个第一支撑肋231可以是3个以上。但是,第一支撑肋231的个数、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多个,可以是2个以上的任何个数,还可以是任何形状。
在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中除了前述的下容纳部220以外还可以插入颈部230。像这样,在颈部230也插入到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的情况下,颈部230也能够通过多个第一支撑肋231稳定地设置于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
因此,在该情况下,在利用专用离心分离机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时,被分离的血液成分也不会相互混合,能够稳定地保持被分离的状态。
多个第一支撑肋231可以呈放射状配置在颈部230。但是,多个第一支撑肋231配置在颈部230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从颈部230延伸至下容纳部220的直径的结构,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任何结构。
多个第一支撑肋231之间的颈部230可以配置有延伸至下容纳部220的直径的多个辅助支撑肋231a。其中,延伸至下容纳部220的直径是指,辅助支撑肋231a的外周轮廓的径向尺寸与下容纳部220的外周轮廓的径向尺寸相同。通过这样的多个辅助支撑肋231a,颈部230能够更稳定地设置于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多个辅助支撑肋231a的个数、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多个,可以是2个以上的任何个数,还可以是任何形状。
多个辅助支撑肋231a呈放射状配置在多个第一支撑肋231之间的颈部230。
但是,多个辅助支撑肋231a配置在多个第一支撑肋231之间的颈部230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从颈部230沿径向延伸至下容纳部220的直径的结构,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任何结构。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颈部230可以配置有能够对血块黄层BC进行放大观察的透镜部232。为此,透镜部232可以具有凸透镜的功能。而且,在提取血块黄层BC时使用者能够用肉眼通过透镜部232对血块黄层BC进行放大观察。因此,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地提取血块黄层BC。
为了在颈部230配置透镜部232,可以另外在颈部230配置透镜,也可以将颈部230形成为透镜。例如,可以使颈部230的透镜部232的厚度比颈部230的其它部分厚,从而使透镜部232具有凸透镜的功能。
盖部300能够盖住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上部。为此,盖部300可以包括盖构件310。如图1和图2所示,盖构件310可以连接在上容纳部210的上部,使得盖住容器主体200的上容纳部210的开放的上部。
如图2所示,在盖构件310的内周可以形成有固定凸起313。此外,在容器主体200的上容纳部210的上部的外周可以形成有固定台211。而且,通过外力可以使盖构件310在弹性范围内产生形变,从而使盖构件310的固定凸起313卡在上容纳部210的固定台211。由此,盖构件310可以固定连接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
此外,也可以通过外力使盖构件310在弹性范围内产生形变,从而使盖构件310的固定凸起313不再卡在上容纳部210的固定台211上,由此能够将盖构件310从上容纳部210分离。
但是,使盖构件310固定连接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的结构不做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在上容纳部210的上部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在盖构件310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盖构件310通过螺纹配合等众所周知的结构固定连接于上容纳部210的上部。
在盖构件310的上表面可以形成有通过孔311、312。如图3和图7所示,通过盖构件310的通过孔311、312可以插入注射针头ND。
由此,如图3所示,能够将从人体采集的装在注射器SY中的血液BL盛装到容器主体200。此外,可以如图7所示,用注射器SY提取被离心分离且通过位置调节部400进行位置调节而位于容器主体200的颈部230的血块黄层BC,或者用注射器SY提取被离心分离而位于容器主体200的上容纳部210的血浆PL。
通过孔311、312可以包括主通过孔311和辅助通过孔312。如图1和图2所示,主通过孔311可以形成在盖构件310的上表面中央。主通过孔311可以用于如图3所示地将血液BL盛装到容器主体200,也可以用于如图7所示地提取被离心分离且通过位置调节部400而位于颈部230的血块黄层BC。
辅助通过孔312可以形成为与主通过孔311相距规定距离。这样的辅助通过孔312可以在提取血浆PL时使用。
此外,辅助通过孔312可以在将血液BL盛装到容器主体200、将容器主体200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时使用。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在利用通过了主通过孔311的注射器SY的注射针头ND将血液BL盛装到容器主体200的期间,利用通过了辅助通过孔312的另一个注射器SY的注射针头ND将容器主体200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除此之外,辅助通过孔312还可以在通过位置调节部400使血块黄层BC位于颈部230时,利用注射器SY等将容器主体200的上容纳部210中的压缩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时使用。
形成在盖构件310的上表面的前述的通过孔311、312的个数、形成位置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任何个数和位置。
盖部300还可以包括上密封构件320。通过上密封构件320可以密封上容纳部210的开放的上部,即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上部和前述的通过孔311、312。
为此,上密封构件320可以是形状与盖构件310和容器主体200的上容纳部210的上端部对应的板。例如,上密封构件320可以是圆形板。但是,上密封构件32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与盖构件310和容器主体200的上容纳部210的上端部对应,可以是任何形状。
上密封构件320可以插入而位于盖构件310内部。此外,当盖构件310固定连接于容器主体200的上容纳部210的上部时,上容纳部210的上端部可以插入到上密封构件320。而且,上密封构件320的边缘部分可以紧贴地位于盖构件310与上容纳部210的上端部之间。
与通过孔311、312对应的上密封构件320的部分插入到通过孔311、312,并且比上密封构件320的其它部分薄。
由此,可以通过上密封构件320来密封通过孔311、312,并且使注射针头ND容易地经过通过孔311、312和上密封构件320而插入到容器主体200的内部。
而且,即使注射针头ND从容器主体200被拔出,也能通过上密封构件320的弹性继续维持对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上部的密封。由此,盛装在容器主体200的血液BL不会由于外部的因素而受到污损,例如不会被外部的细菌感染等。
通过上密封构件320来密封上容纳部210的开放的上部和通过孔311、31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前述结构,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任何结构。
上密封构件320可以由硅胶构成。但是,上密封构件32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密封上容纳部210的开放的上部和通过孔311、312的材料,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任何材料。
如图6和图7所示,位置调节部400能够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BL中的血块黄层BC位于颈部230。为此,位置调节部400可以包括下密封构件410和移动部420。
下密封构件410可以以可移动方式配置在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的内部。通过下密封构件410可以密封下容纳部220的开放的下部,即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下部。
由此,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上部如前所述地被盖部300的上密封构件320所密封,容器主体200的开放的下部被下密封构件410所密封,从而容器主体200的内部空间能够与外部隔绝。
此外,下密封构件410通过移动部420在下容纳部220的内部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BL中的血块黄层BC如图6和图7所示地位于容器主体200的颈部230。
这样的下密封构件410可以由硅胶构成。但是,下密封构件41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密封下容纳部220的开放的下部并且能够以可移动方式配置在下容纳部220的材料,可以是任何材料。
移动部420可以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下密封构件410和下容纳部220连接。
由此,在为了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而使用形成有内径比较小的插入孔IH的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情况下,将移动部420从下密封构件410和下容纳部220分离。然后,如图4所示,将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插入到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由此,在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时,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100的第一实施例能够稳定地设置于专用离心分离机。
此外,在为了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而使用配置有内径比较大的桶(BK)的通用离心分离机(未图示)的情况下,将包括配置有下述的第二支撑肋421c的移动构件421的移动部420连接到下密封构件410和下容纳部220。然后,如图5所示,将移动部420插入到通用离心分离机的桶(BK)。由此,在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时,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100的第一实施例能够稳定地设置于通用离心分离机。
因此,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100的第一实施例能够在被离心分离的血液成分不会混合的情况下,在形成有内径比较小的插入孔IH的专用离心分离机中稳定地使用,而且无需额外的辅助构件即可在被离心分离的血液成分不会混合的情况下,在配置有内径比较大的桶(BK)的通用离心分离机中稳定地使用。
移动部420可以使下密封构件410移动。由此,如图6和图7所示,能够容易地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BL中的血块黄层BC位于容器主体200的颈部230。
为此,移动部420可以包括移动构件421移动构件421可以配置有卡入部421a,卡入部421a可以配置在移动构件421的中央。此外,卡入部421a的上端部能够以可分离方式卡入到下密封构件410。
例如,卡入部421a的上端部可以如图2所示为“T”字形,而且,下密封构件410可以形成有形状与卡入部421a的上端部对应的槽,例如上述的“T”字形的槽,使得卡入部421a的上端部可以卡入下密封构件410。
但是,卡入部421a的配置位置及其上端部的形状和与其对应地形成在下密封构件410的槽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卡入部421a的上端部能够以可分离方式对应地卡入到下密封构件410中,可以是任何位置和形状。
在移动构件421的卡入部421a的上端部卡入到下密封构件410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下密封构件410也可以随着移动构件421的移动而在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的内部移动。
另一方面,当移动构件421沿着下容纳部220下降规定距离时,下密封构件410将卡在下容纳部220的卡台222。此后,当移动构件421进一步下降时,移动构件421的卡入部421a可以从下密封构件410分离,移动构件421也从下容纳部220分离。
移动构件421可以以可分离且可移动方式连接到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的下部。
因此,如上所述,移动构件421能够通过在下容纳部220中移动,即通过沿着下容纳部220下降而从下密封构件410和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分离。像这样,在移动构件421从下密封构件410和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被分离的情况下,如前所述,且如图4所示,能够将下容纳部220插入到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而稳定地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
此外,通过移动构件421在下容纳部220中的移动,如前所述,且如图6所示,下密封构件410能够容易地在下容纳部220的内部移动。
为此,在移动构件421的内周可以形成有与形成在下容纳部220的下部的外周的第一外螺纹221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421b。由此,移动构件421可以根据旋转方向而沿着下容纳部220上升或下降。而且,通过这样的移动构件421的移动,卡入到移动构件421的卡入部421a的下密封构件410也能在下容纳部220的内部进行升降。
另一方面,在移动构件421的外周可以配置有沿径向延伸至上容纳部210的直径的多个第二支撑肋421c。其中,沿径向延伸至上容纳部210的直径是指,第二支撑肋421c的外周轮廓的径向尺寸与上容纳部210的外周轮廓的径向尺寸相同。多个第二支撑肋421c可以是3个以上。但是,第二支撑肋421c的个数、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多个,可以是2个以上的任何个数,还可以是任何形状。
使用者可以把持这样的多个第二支撑肋421c使移动构件421旋转。由此,用比较小的力即可使移动构件421旋转。
此外,在将连接在下容纳部220的移动构件421插入到配置在通用离心分离机的内径比较大的桶(BK)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移动构件421能够通过第二支撑肋421c而稳定地设置于桶(BK)。
因此,在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时,无需额外的辅助构件即可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100在通用离心分离机中对血液BL进行离心分离,且不会产生血液成分的混合。
多个第二支撑肋421c可以呈放射状配置在移动构件421。但是,多个第二支撑肋421c配置在移动构件421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延伸至上容纳部210的外周的结构,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任何结构。
以下,参照图8至图10对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B-B'线剖切的剖面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第二实施例在移动部420的结构上与上述参照图1至图7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存在差异。
因此,重点说明不同的结构,其它结构可以用参照图1至图7进行的说明来代替。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移动部420可以包括卡入构件423和旋转构件424。
卡入构件423的上端部能够以可分离方式卡入到下密封构件410。例如,如图9所示,卡入构件423的上端部可以是“T”字形。而且,下密封构件410可以形成有与卡入构件423的上端部对应的形状的槽,例如上述的“T”字形的槽,使得卡入构件423的上端部能够卡入下密封构件410。
但是,卡入构件423的上端部的形状以及与其对应地形成在下密封构件410的槽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使卡入构件423的上端部以可分离方式卡入到下密封构件410,就可以是任何形状。
卡入构件423可以形成有第二内螺纹423a,形成于配置在旋转构件424的下述的连接部424a的第二外螺纹424b可以与卡入构件423的第二内螺纹423a进行螺纹配合。
此外,旋转构件424可以以可分离且可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的下部。
旋转构件424可以配置有连接部424a,连接部424a可以以可移动方式连接有卡入构件423,连接部424a可以配置在旋转构件424的中央。此外,连接部424a可以形成有与前述的卡入构件423的第二内螺纹423a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424b。
旋转构件424的内周可以形成有引导凸起424c,而且,在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的外周可以形成有可插入引导凸起424c的引导槽223。
卡入构件423和旋转构件424可以由合成树脂构成。但是,卡入构件423和旋转构件424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通过外力使旋转构件424在弹性范围内产生形变而使旋转构件424的引导凸起424c插入到下容纳部220的引导槽223时,旋转构件424将可旋转地配置在下容纳部220。
此外,当通过外力使旋转构件424在弹性范围内产生形变而使旋转构件424的引导凸起424c从下容纳部220的引导槽223分离时,可以将旋转构件424从下容纳部220分离。
而且,当旋转构件424以下容纳部220为中心沿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配置在旋转构件424的连接部424a也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下密封构件410能够与卡入构件423一同下降。
此外,当旋转构件424以下容纳部220为中心沿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接部424a也会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下密封构件410能够与卡入构件423一同上升。
像这样,能够通过使下密封构件410移动而容易地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BL中的血块黄层BC位于容器主体200的颈部230。
另一方面,旋转构件424的外周可以配置有延伸至上容纳部210的外周的多个第二支撑肋424d。此外,多个第二支撑肋424d可以呈放射状配置在旋转构件424。
由此,在使用形成有内径比较小的插入孔IH的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情况下,可以在将卡入构件423与旋转构件424一同从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进行分离后,将下容纳部220插入到专用离心分离机的插入孔IH而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
此外,在使用配置有内径比较大的桶(BK)的通用离心分离机的情况下,可以在将卡入构件423与旋转构件424一同连接到容器主体200的下容纳部220之后,在将旋转构件424插入到桶(BK)而通过第二支撑肋424d稳定地支承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血液分离容器100的状态下,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
如上所述,当使用本发明的血液分离容器100时,能够使血液分离容器10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隔绝,从而不会使外部的细菌等侵入盛装在血液分离容器100的血液BL而污损血液BL,能够容易地使血块黄层BC位于血液分离容器的颈部230,能够一边用肉眼通过透镜部232对被离心分离的血液BL中的血块黄层BC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容易且准确地从血液分离容器100提取血块黄层BC,不仅是专用离心分离机,而且在使用通用离心分离机时也能够在没有额外的辅助构件的情况下稳定地设置血液分离容器100。
以上说明的血液分离容器100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结构,能够选择性地组合各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来构成本发明,从而对上述的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

Claims (13)

1.一种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该血液分离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用于盛装血液,所述容器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开放,并且包括上容纳部、下容纳部以及连接所述上容纳部和下容纳部的颈部;
盖部,用于盖住所述容器主体的开放的上部;以及
位置调节部,用于使被离心分离的血液中的血块黄层位于所述颈部,所述位置调节部包括下密封构件和移动部,所述下密封构件以可移动方式配置在所述下容纳部的内部,所述移动部分别以可分离方式与所述下密封构件和下容纳部连接,并且使所述下密封构件移动,
所述颈部配置有可放大观察所述血块黄层的透镜部,
所述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上容纳部的直径和下容纳部的直径,所述下容纳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上容纳部的直径,
所述颈部呈放射状配置有延伸至所述下容纳部的直径的多个第一支撑肋,
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构件或旋转构件,所述移动构件或旋转构件的外周呈放射状配置有延伸至所述上容纳部的直径的多个第二支撑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配置有卡入部,该卡入部的上端部以可分离方式卡入到所述下密封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以可分离且可移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的外周形成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移动构件的内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
卡入构件,该卡入构件的上端部以可分离方式卡入到所述下密封构件;以及
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配置有以可移动方式连接到所述卡入构件的连接部,所述旋转构件以可分离且可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形成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卡入构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的内周形成有引导凸起,所述下容纳部的外周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引导凸起的引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肋之间的所述颈部呈放射状地配置有延伸至所述下容纳部的直径的多个辅助支撑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容纳部的下部的内周形成有卡台,所述卡台用以卡住所述下密封构件,使所述下密封构件不会脱离所述容器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包括盖构件,所述盖构件与所述上容纳部的上部连接,以盖住所述上容纳部的开放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构件的上表面形成有通过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孔包括:
主通过孔,该主通过孔形成在所述盖构件的上表面中央;以及
辅助通过孔,该辅助通过孔与所述主通过孔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还包括上密封构件,以密封所述上容纳部的开放的上部和所述通过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构件的内周形成有固定凸起,所述上容纳部的上部的外周形成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卡住所述固定凸起以固定所述盖构件。
CN201610021568.0A 2015-04-09 2016-01-13 血液分离容器 Pending CN1060404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50436A KR101563512B1 (ko) 2015-04-09 2015-04-09 혈액분리용기
KR10-2015-0050436 2015-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0444A true CN106040444A (zh) 2016-10-26

Family

ID=54429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1568.0A Pending CN106040444A (zh) 2015-04-09 2016-01-13 血液分离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63512B1 (zh)
CN (1) CN1060404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396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百泽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944754A (zh) * 2017-08-18 2020-03-31 生物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脉冲阻尼器的流体分离系统
CN113289773A (zh) * 2018-01-12 2021-08-24 瑞崴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体液分离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3877B1 (ko) * 2018-08-19 2021-03-09 주식회사 알엠생명과학 원심분리용기 조립체
KR200492392Y1 (ko) * 2018-11-26 2020-09-29 황의재 버피코트 추출용 원심 분리 용기
PL72700Y1 (pl) * 2020-12-11 2022-09-05 Biovico Spółka Z Ograniczoną Odpowiedzialnością Tuba
KR102339809B1 (ko) 2021-03-30 2021-12-16 (주)레보메드 줄기세포를 포함하는 체액 추출용 바이오 키트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0732A (ja) * 2009-02-18 2010-09-02 Beckman Coulter Inc 血液検査用マイクロ反応容器
TW201124191A (en) * 2009-10-29 2011-07-16 Tozai Holdings Inc Bio device for extract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 within peripheral blood
CN102203579A (zh) * 2008-08-29 2011-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检查体用容器
CN103260768A (zh) * 2010-11-09 2013-08-21 株式会社Jms 分离容器及分离方法
KR20140017948A (ko) * 2012-08-02 2014-02-12 조희민 혈액의 혈소판 농축 혈장 분리용 수집용구
CN103657756A (zh) * 2012-09-10 2014-03-26 杨朝城 离心管结构
WO2014104640A1 (ko) * 2012-12-27 2014-07-03 Jeon Min-Yong 버피코트 추출키트
CN103958069A (zh) * 2011-12-06 2014-07-30 李範夏 离心分离器用容器
CN104010672A (zh) * 2011-12-20 2014-08-27 瑞崴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分离装置
WO2014168409A1 (ko) * 2013-04-11 2014-10-16 (주)굿모닝바이오 자가 혈소판 추출을 위한 혈액 분리 용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3579A (zh) * 2008-08-29 2011-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检查体用容器
JP2010190732A (ja) * 2009-02-18 2010-09-02 Beckman Coulter Inc 血液検査用マイクロ反応容器
TW201124191A (en) * 2009-10-29 2011-07-16 Tozai Holdings Inc Bio device for extract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 within peripheral blood
CN103260768A (zh) * 2010-11-09 2013-08-21 株式会社Jms 分离容器及分离方法
CN103958069A (zh) * 2011-12-06 2014-07-30 李範夏 离心分离器用容器
CN104010672A (zh) * 2011-12-20 2014-08-27 瑞崴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分离装置
KR20140017948A (ko) * 2012-08-02 2014-02-12 조희민 혈액의 혈소판 농축 혈장 분리용 수집용구
CN103657756A (zh) * 2012-09-10 2014-03-26 杨朝城 离心管结构
WO2014104640A1 (ko) * 2012-12-27 2014-07-03 Jeon Min-Yong 버피코트 추출키트
WO2014168409A1 (ko) * 2013-04-11 2014-10-16 (주)굿모닝바이오 자가 혈소판 추출을 위한 혈액 분리 용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4754A (zh) * 2017-08-18 2020-03-31 生物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脉冲阻尼器的流体分离系统
CN110944754B (zh) * 2017-08-18 2022-03-01 生物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生物流体分离成其组分的系统及其使用
CN113289773A (zh) * 2018-01-12 2021-08-24 瑞崴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体液分离装置
CN11043396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百泽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63512B1 (ko)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0444A (zh) 血液分离容器
US9421319B2 (en) Blood separation container for extracting self-platelet
CN208573507U (zh) 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
US11697114B2 (en) Centrifugation method separating serum or plasma from whole blood using a specimen container having a cap to retain blood cells
KR101197974B1 (ko) 신속한 원심분리가 가능한 원심분리용 용기
CN102438757B (zh) 离心分离试剂盒以及使用该试剂盒进行离心分离的方法
CN105518433B (zh) 体液提取器、体液容纳器以及体液提取装置
US20140356254A1 (en) Container for centrifugal separator
JP6618209B2 (ja) 血液成分分離用装置
CN216395350U (zh) 一种血液成分分离装置
US20160235906A1 (en) Blood component separation device
CN104010672A (zh) 血液分离装置
US11471604B2 (en) Filtering syringe
KR101626373B1 (ko) 혈액 분리 장치
KR101585857B1 (ko) Prp 추출키트
KR20190059019A (ko) 혈액 성분 원심분리 장치
WO2014104640A1 (ko) 버피코트 추출키트
KR101208880B1 (ko) 자가혈 세포재생 시술을 위한 버피코트 추출키트
US20130174937A1 (en) Puncture Free Bottle Cork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of
CN206526826U (zh)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离心管
KR101416623B1 (ko) Prp 혈액 성분 분리를 위한 주사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리방법
KR101489461B1 (ko) 자가혈 피부재생 시술을 위한 버피코트 추출키트
JP2022155555A (ja) 幹細胞を含む体液抽出用バイオキット
CN103010592A (zh) 多容室容器
KR20170037402A (ko) 지방조직 유래 기질혈관분획 분리용 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방조직 유래 기질혈관분획의 분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