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1782A -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1782A
CN106031782A CN201510105772.6A CN201510105772A CN106031782A CN 106031782 A CN106031782 A CN 106031782A CN 201510105772 A CN201510105772 A CN 201510105772A CN 106031782 A CN106031782 A CN 106031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ructus
radix
osmanthus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57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Haotuo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Haotuo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Haotuo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Haotuo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057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17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1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1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川桂 45-55 份、黄芪 20-30 份、补骨脂 20-30 份、赤芍 15-20 份、郁金 15-20 份、甘草 15-20 份、延胡索 15-20 份、草豆蔻 10-15 份、桑白皮 10-15 份、白鲜皮 10-15 份、藁本 10-15 份、苏木 10-15 份、野生西红柿 25-35 份、酸枣仁 15-20 份、覆盆子 15-20 份、光皮木瓜 15-20 份、山茱萸 15-20 份、川楝子 10-15 份、米酒 10-15 份;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为:备料、提取、离心、混合、制备西红柿糊、混合、粉碎、总混、浓缩、干燥。本发明味道酸爽可口、营养价值丰富,长期食用还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风止痉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健领域,特别是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跌打损伤:经受直接外伤,或者间接外伤以及长期劳损的组织,出现了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壁渗液或者出血,造成了组织的血液沉积物的形成。而发生了无菌性炎症,致使组织肿胀疼痛,如果不能促使血液沉积物的吸收。就会产生粘连。肌肉、肌腱的粘连会发生缺血性挛缩。关节内外的粘连。就引起了关节的强直,因此增强病人的胃气。提高气化功能,是治疗跌打损伤的关键所在。
1 )扭伤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多发生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组织。
2 )挫伤指直接暴力打击或冲撞肢体局部。引起该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等损伤。以直接受损部位为主。颈、肩、肘、腕、指间、腕、膝、跺、腰等部位都可引起扭挫伤。其中腰部扭挫伤是最常见的腰部伤筋疾患。多见于青壮年。跌打损伤轻者伤及肌肤。多于短期内痊愈。只用通常膳食治疗即可;重者伤筋动骨。创面污染。或出血过多。而致血虚气衰。甚至伤及内脏。生命垂危。病期较长。则需膳食治疗辅佐。
损伤了软组织。适当的时候采用中草药熏洗。有益于缓解症。中医所用的熏洗药多由当归、三七、红花、白芍、牛膝、没药、乳香、五灵脂等中草药配伍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但是有时候也只是表面功夫。
跌打损伤刚刚发生。马上就用药物洗治。患处血管就会加剧扩张。渗血、水肿也会随之加重。不仅会造成软组织粘连和局部功能减弱。而且还极易增强疼痛感。因此。应在发生损伤后立即采用冷敷。这样可使患处血管收缩并减少出血、水肿和疼痛。到损伤的第三四天后再采用三七活血膏外敷洗。连用几日。便可达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温经散寒的药物有很多,但是大多数药物中都含有毒素,不良反应较多,为人体健康埋下严重隐患,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风止痉的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川桂 45-55 份、黄芪 20-30 份、补骨脂 20-30 份、赤芍 15-20 份、郁金 15-20 份、甘草 15-20 份、延胡索 15-20 份、草豆蔻 10-15 份、桑白皮 10-15 份、白鲜皮 10-15 份、藁本 10-15 份、苏木 10-15 份、野生西红柿 25-35 份、酸枣仁 15-20 份、覆盆子 15-20 份、光皮木瓜 15-20 份、山茱萸 15-20 份、川楝子 10-15 份、米酒 10-15 份。
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
川桂 55 份、黄芪 30 份、补骨脂 30 份、赤芍 17 份、郁金 17 份、甘草 17 份、延胡索 17 份、草豆蔻 15 份、桑白皮 15 份、白鲜皮 15 份、藁本 15 份、苏木 15 份、野生西红柿 25 份、酸枣仁 15 份、覆盆子 15 份、光皮木瓜 15 份、山茱萸 15 份、川楝子 10 份、米酒 10 份。
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
川桂 50 份、黄芪 25 份、补骨脂 25 份、赤芍 15 份、郁金 15 份、甘草 15 份、延胡索 15 份、草豆蔻 13 份、桑白皮 13 份、白鲜皮 13 份、藁本 13 份、苏木 13 份、野生西红柿 35 份、酸枣仁 20 份、覆盆子 20 份、光皮木瓜 20 份、山茱萸 20 份、川楝子 15 份、米酒 15 份。
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
川桂 45 份、黄芪 20 份、补骨脂 20 份、赤芍 20 份、郁金 20 份、甘草 20 份、延胡索 20 份、草豆蔻 10 份、桑白皮 10 份、白鲜皮 10 份、藁本 10 份、苏木 10 份、野生西红柿 30 份、酸枣仁 17 份、覆盆子 17 份、光皮木瓜 17 份、山茱萸 17 份、川楝子 13 份、米酒 13 份。
所述的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为:
步骤 1 、备料:按重量份数,选取川桂、黄芪、补骨脂、赤芍、郁金、甘草、延胡索、草豆蔻、桑白皮、白鲜皮、藁本、苏木、野生西红柿、酸枣仁、覆盆子、光皮木瓜、山茱萸、川楝子、米酒,备用;
步骤 2 、提取:将川桂、黄芪、补骨脂、赤芍、郁金、甘草、延胡索、草豆蔻、桑白皮、白鲜皮、藁本、苏木洗净并除杂,除杂后置于炒锅内,在 85-95 ℃的温度条件下,加适量白酒烘炒 3-5 分钟;将烘炒后的原料加 12 倍水,用中火煎煮 2-3 小时,第一次提取滤液,滤渣加 8 倍的水,用中火煎煮 1-2 小时,第二次提取滤液;
步骤 3 、离心、混合:取第一次滤液、第二次滤液,分别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将两次离心分离后的滤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 4 、制备西红柿糊:按重量份数,选取优质的野生西红柿,去皮、切块、捣烂,得到西红柿糊,将西红柿糊放入锅中用植物油翻炒 3-5 分钟,翻炒过程中加入米酒,备用;
步骤 5 、混合、粉碎:按重量份数,选取酸枣仁、覆盆子、光皮木瓜、山茱萸、川楝子,洗净并除杂,除杂后混合均匀,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 6 、总混、浓缩、干燥:将步骤 3 得到的混合溶液、步骤 4 翻炒后的西红柿糊、步骤 5 得到的混合粉末混合均匀,混合后加热煎煮至粘稠,进行高压浓缩,浓缩至密度为 1.2-1.3 的膏状,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固体粉末,过 60 目筛,制得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
在原料中:川桂,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感受风寒,胃腹冷痛,痛经,风湿关节疼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郁金,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之用,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疽尿赤,藁本,味甘、酸,平,行气活血,养心,安神,用于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苏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
野生西红柿,具有止血、降压、利尿、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功效,酸枣仁,有宁心安神,养肝,敛汗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覆盆子,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主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宫冷不孕,带下清稀,尿频遗溺,目昏暗,须发早白,光皮木瓜,解酒、去痰、顺气、止痢,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川楝子,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味道酸爽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胡萝卜素、维生素 C 、维生素 B 以及维生素 B2 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长期食用还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风止痉的功效。
本发明经两组临床验证,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食用本发明,每天食用本发明一次, 7 天为一个疗程,另一组对照组服用温经散寒胶囊,每天服用一次, 7 天为一个疗程,每组选择门诊病人 120 例,其中男 60 例,女 60 例,最大年龄 75 岁,最小年龄 35 岁,临床表现为胃腹冷痛、关节疼痛、精神不振、肢体倦怠、少气懒言、月经不调、胸腹刺痛,表 1 为服用一个疗程后的对照数据:
1 服用前后两组疗程比较 ( 单位 : )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而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显著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川桂 45-55 份、黄芪 20-30 份、补骨脂 20-30 份、赤芍 15-20 份、郁金 15-20 份、甘草 15-20 份、延胡索 15-20 份、草豆蔻 10-15 份、桑白皮 10-15 份、白鲜皮 10-15 份、藁本 10-15 份、苏木 10-15 份、野生西红柿 25-35 份、酸枣仁 15-20 份、覆盆子 15-20 份、光皮木瓜 15-20 份、山茱萸 15-20 份、川楝子 10-15 份、米酒 10-15 份。
实施例 2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川桂 55 份、黄芪 30 份、补骨脂 30 份、赤芍 17 份、郁金 17 份、甘草 17 份、延胡索 17 份、草豆蔻 15 份、桑白皮 15 份、白鲜皮 15 份、藁本 15 份、苏木 15 份、野生西红柿 25 份、酸枣仁 15 份、覆盆子 15 份、光皮木瓜 15 份、山茱萸 15 份、川楝子 10 份、米酒 10 份。
实施例 3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川桂 50 份、黄芪 25 份、补骨脂 25 份、赤芍 15 份、郁金 15 份、甘草 15 份、延胡索 15 份、草豆蔻 13 份、桑白皮 13 份、白鲜皮 13 份、藁本 13 份、苏木 13 份、野生西红柿 35 份、酸枣仁 20 份、覆盆子 20 份、光皮木瓜 20 份、山茱萸 20 份、川楝子 15 份、米酒 15 份。
实施例 4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川桂 45 份、黄芪 20 份、补骨脂 20 份、赤芍 20 份、郁金 20 份、甘草 20 份、延胡索 20 份、草豆蔻 10 份、桑白皮 10 份、白鲜皮 10 份、藁本 10 份、苏木 10 份、野生西红柿 30 份、酸枣仁 17 份、覆盆子 17 份、光皮木瓜 17 份、山茱萸 17 份、川楝子 13 份、米酒 13 份。
实施例 5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为:
步骤 1 、备料:按重量份数,选取川桂、黄芪、补骨脂、赤芍、郁金、甘草、延胡索、草豆蔻、桑白皮、白鲜皮、藁本、苏木、野生西红柿、酸枣仁、覆盆子、光皮木瓜、山茱萸、川楝子、米酒,备用;
步骤 2 、提取:将川桂、黄芪、补骨脂、赤芍、郁金、甘草、延胡索、草豆蔻、桑白皮、白鲜皮、藁本、苏木洗净并除杂,除杂后置于炒锅内,在 85-95 ℃的温度条件下,加适量白酒烘炒 3-5 分钟;将烘炒后的原料加 12 倍水,用中火煎煮 2-3 小时,第一次提取滤液,滤渣加 8 倍的水,用中火煎煮 1-2 小时,第二次提取滤液;
步骤 3 、离心、混合:取第一次滤液、第二次滤液,分别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将两次离心分离后的滤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 4 、制备西红柿糊:按重量份数,选取优质的野生西红柿,去皮、切块、捣烂,得到西红柿糊,将西红柿糊放入锅中用植物油翻炒 3-5 分钟,翻炒过程中加入米酒,备用;
步骤 5 、混合、粉碎:按重量份数,选取酸枣仁、覆盆子、光皮木瓜、山茱萸、川楝子,洗净并除杂,除杂后混合均匀,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 6 、总混、浓缩、干燥:将步骤 3 得到的混合溶液、步骤 4 翻炒后的西红柿糊、步骤 5 得到的混合粉末混合均匀,混合后加热煎煮至粘稠,进行高压浓缩,浓缩至密度为 1.2-1.3 的膏状,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固体粉末,过 60 目筛,制得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

Claims (5)

1.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其特征在于: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而成,川桂45-55份、黄芪20-30份、补骨脂20-30份、赤芍15-20份、郁金15-20份、甘草15-20份、延胡索15-20份、草豆蔻10-15份、桑白皮10-15份、白鲜皮10-15份、藁本10-15份、苏木10-15份、野生西红柿25-35份、酸枣仁15-20份、覆盆子15-20份、光皮木瓜15-20份、山茱萸15-20份、川楝子10-15份、米酒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其特征在于: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川桂55份、黄芪30份、补骨脂30份、赤芍17份、郁金17份、甘草17份、延胡索17份、草豆蔻15份、桑白皮15份、白鲜皮15份、藁本15份、苏木15份、野生西红柿25份、酸枣仁15份、覆盆子15份、光皮木瓜15份、山茱萸15份、川楝子10份、米酒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其特征在于: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川桂50份、黄芪25份、补骨脂25份、赤芍15份、郁金15份、甘草15份、延胡索15份、草豆蔻13份、桑白皮13份、白鲜皮13份、藁本13份、苏木13份、野生西红柿35份、酸枣仁20份、覆盆子20份、光皮木瓜20份、山茱萸20份、川楝子15份、米酒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其特征在于:原料按优选重量份数,川桂45份、黄芪20份、补骨脂20份、赤芍20份、郁金20份、甘草20份、延胡索20份、草豆蔻10份、桑白皮10份、白鲜皮10份、藁本10份、苏木10份、野生西红柿30份、酸枣仁17份、覆盆子17份、光皮木瓜17份、山茱萸17份、川楝子13份、米酒13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为:
步骤1、备料:按重量份数,选取川桂、黄芪、补骨脂、赤芍、郁金、甘草、延胡索、草豆蔻、桑白皮、白鲜皮、藁本、苏木、野生西红柿、酸枣仁、覆盆子、光皮木瓜、山茱萸、川楝子、米酒,备用;
步骤2、提取:将川桂、黄芪、补骨脂、赤芍、郁金、甘草、延胡索、草豆蔻、桑白皮、白鲜皮、藁本、苏木洗净并除杂,除杂后置于炒锅内,在85-95℃的温度条件下,加适量白酒烘炒3-5分钟;将烘炒后的原料加12倍水,用中火煎煮2-3小时,第一次提取滤液,滤渣加8倍的水,用中火煎煮1-2小时,第二次提取滤液;
步骤3、离心、混合:取第一次滤液、第二次滤液,分别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将两次离心分离后的滤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4、制备西红柿糊:按重量份数,选取优质的野生西红柿,去皮、切块、捣烂,得到西红柿糊,将西红柿糊放入锅中用植物油翻炒3-5分钟,翻炒过程中加入米酒,备用;
步骤5、混合、粉碎:按重量份数,选取酸枣仁、覆盆子、光皮木瓜、山茱萸、川楝子,洗净并除杂,除杂后混合均匀,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6、总混、浓缩、干燥: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步骤4翻炒后的西红柿糊、步骤5得到的混合粉末混合均匀,混合后加热煎煮至粘稠,进行高压浓缩,浓缩至密度为1.2-1.3的膏状,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固体粉末,过60目筛,制得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
CN201510105772.6A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031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5772.6A CN106031782A (zh)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5772.6A CN106031782A (zh)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1782A true CN106031782A (zh) 2016-10-19

Family

ID=57150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5772.6A Pending CN106031782A (zh)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17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1400A (zh) 一种化疗后调补的中药药膳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4329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
CN104687137A (zh) 一种鹿茸健脑安神汤料的配方及生产方法
CN106031782A (zh) 一种川桂温经散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483A (zh) 一种治疗虫积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63A (zh) 一种西红花活血化瘀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55A (zh) 一种艾叶散寒止痛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20A (zh) 一种车前草清热利尿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6825B (zh) 改善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66A (zh) 一种一支箭清热解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779A (zh) 一种羌活散寒祛风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52A (zh) 一种昂天莲通经活血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25A (zh) 一种大头陈疏风解表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790A (zh) 一种桉叶通窍开闭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46A (zh) 一种当归活血通经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45A (zh) 一种地枫皮祛风除湿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64A (zh) 一种苦玄参清热解毒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53A (zh) 一种广藿香芳香化湿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71A (zh) 一种千年健祛湿健骨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789A (zh) 一种冬虫夏草补肺益肾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43A (zh) 一种黄柏清热燥湿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68A (zh) 一种天麻平肝息风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69A (zh) 一种竹节参滋补强壮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70A (zh) 一种五灵脂活血止痛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456A (zh) 一种丁香温中降逆酸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