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4140A - 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4140A
CN106024140A CN201510565810.6A CN201510565810A CN106024140A CN 106024140 A CN106024140 A CN 106024140A CN 201510565810 A CN201510565810 A CN 201510565810A CN 106024140 A CN106024140 A CN 106024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image
flexible flat
cable portion
original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58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4140B (zh
Inventor
吉原利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24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4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4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4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94Compensating for electric noise, e.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5Ground or shiel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5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with an electro-developing recording medium, e.g.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by reading such a medium in a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pparatus, e.g. arrangements of signal lin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一种挠性扁平电缆包括第一扁平电缆部,该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以及第二扁平电缆部,该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第二扁平电缆部在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中的至少一方面不同于第一扁平电缆部。

Description

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与使用挠性扁平电缆的电子装置有关的技术,例如,已经提出了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JP-A)第2013-13167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一种电子装置。
在JP-A-2013-131673中公开的电子装置中,安装在可移动单元上的基板和电子装置的主基板利用挠性扁平电缆彼此松弛地连接。电子装置的壳体设置在电子装置的地电位。在壳体中设置凹口,使得挠性扁平电缆在不与壳体接触的情况下松弛地装配到壳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与挠性扁平电缆贯穿其全长具有相同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的情况相比,所述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所要求的功能允许更高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挠性扁平电缆,该挠性扁平电缆包括:第一扁平电缆部,该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以及第二扁平电缆部,该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其中,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在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中的至少一方面不同于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挠性扁平电缆中,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比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高的电磁屏蔽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挠性扁平电缆中,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比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高的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挠性扁平电缆中,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围绕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的整个外围延伸的电磁屏蔽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挠性扁平电缆中,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仅在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的任一表面上延伸的电磁屏蔽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挠性扁平电缆中,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和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均包括电磁体的不同电磁屏蔽结构,并且在所述电磁屏蔽结构与所述挠性扁平电缆的全长的比例方面不同,使得关于传输到所述挠性扁平电缆的信号的频率的共振衰减频带被设置为约4GHz或更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在该第一电路板上安装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元件;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处理从所述第一电路板输出的图像信号;以及挠性扁平电缆,该挠性扁平电缆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彼此连接,其中,所述挠性扁平电缆是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挠性扁平电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以及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由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其中,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是第七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挠性扁平电缆贯穿其全长具有相同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的情况相比,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功能增加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与第二扁平电缆部相同的电磁屏蔽性能的情况相比,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功能,增加电磁屏蔽性能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与第一扁平电缆部相同挠性的情况相比,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功能增加挠性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第一扁平电缆部不具有围绕第一扁平电缆部的整个外围延伸的电磁屏蔽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第一扁平电缆部的电磁屏蔽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围绕第二扁平电缆部的整个外围延伸的电磁屏蔽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第二扁平电缆部的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虽然挠性扁平电缆共振并且由于绝缘体特有的介电性能导致在特定恒定传输频率范围内具有增加的传输损耗,但是可以将共振衰减频带移动或改变到约4GHz或更高的频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使用贯穿其全长具有相同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的挠性扁平电缆的情况相比,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功能,增加图像读取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使用贯穿其全长具有相同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的挠性扁平电缆的情况相比,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功能,增加图像形成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应用挠性扁平电缆和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5A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VB-VB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A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6B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截面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第一扁平电缆部的俯视图和后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第二扁平电缆部的俯视图和后视图;
图9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眼图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挠性扁平电缆的传输电阻的说明图;
图11A是示出具有300mm的长度的挠性扁平电缆的衰减曲线的曲线图;
图11B是示出具有700mm的长度的挠性扁平电缆的衰减曲线的曲线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以及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应用挠性扁平电缆200和图像读取装置3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造。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是例如彩色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读取装置3,该图像读取装置3读取原稿6的图像;以及图像形成部2,该图像形成部2作为基于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图像读取装置3设置在容纳图像形成部2的装置主体1a上方并且由支撑物4支撑。在图像读取装置3与装置主体1a之间形成一空间,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被排出到该空间。
此外,如图1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3中,作为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和图像读取装置3的操作单元的控制面板101设置在位于图像读取装置3的壳体31的正面上的前壁311的上部上。控制面板101包括触摸面板102和多个操作按钮103。触摸面板102在用作为用户显示操作菜单、警报以及消息的显示单元的同时,还接收对所显示的操作菜单的各种设定。
图像形成部2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设备10、中间转印设备20、供纸设备50、以及定影设备40。图像形成设备10形成利用显影剂中包含的色调剂显影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设备20承载由图像形成设备1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并且最终将色调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在该二次转印位置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示例的记录纸张5上。供纸设备50存储并且传送将要提供给中间转印设备20的二次转印位置的所要求记录纸张5。定影设备40使通过中间转印设备20二次转印在记录纸张5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装置主体1a包括支撑结构构件和外壳。
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专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四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设备10Y、10M、10C和10K。四个图像形成设备10(Y、M、C和K)在装置主体1a的内部空间中倾斜地排成一行。
如图1所示,每个图像形成设备10(Y、M、C、K)具有作为图像载体的示例的可旋转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周围布置以下设备作为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充电设备12、曝光设备13、显影设备14(Y、M、C、K)、一次转印设备15(Y、M、C、K)、以及鼓清洁设备(未示出)。充电设备12将感光鼓11的在其上可以形成图像的周面(图像承载面)充电到所要求电位。曝光设备13通过基于图像信息(信号)使光辐射到感光鼓11的充电周面上,形成具有电位差(用于相应颜色)的静电潜像。显影设备14通过利用相应颜色(Y、M、C、K)的显影剂的色调剂使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色调剂图像。作为一次转印单元的示例的一次转印设备15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设备20上。鼓清洁设备去除一次转印后残留在并附着到感光鼓11的图像承载面的附着物质(诸如,色调剂)。
感光鼓11包括圆筒形或圆柱形接地基材、以及在基材的周面上设置的图像承载面。图像承载面包括由感光材料形成的光导层(感光层)。感光鼓11被支撑,以通过从旋转驱动设备(未示出)传输的动力在箭头方向上旋转。
充电设备12包括接触式充电辊,该接触式充电辊被设置为与感光鼓11接触。充电设备12被提供有充电电压。在显影设备14是执行反转显影的设备的情况下,将具有与从显影设备14提供的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或电流提供作为充电电压。要注意的是,充电设备12可以是设置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而不与其接触的非接触式充电设备(诸如,电晕)。
曝光设备13基于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信息,使光LB辐射到感光鼓11的充电周面上,以形成静电潜像。当形成潜像时,将关于通过任意方法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的信息(信号)传输到曝光设备13。
每个显影设备14(Y、M、C、K)包括具有开口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的壳体。在壳体内,布置显影辊、第一和第二搅拌传送构件(未示出)(诸如,两个螺旋推进器)、以及层厚度调节构件(未示出)。显影辊将显影剂承载并传送到与感光鼓11相对的显影区。第一和第二搅拌传送构件搅拌并传送显影剂,使得显影剂沿着显影辊通过。层厚调节构件调节将要承载在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量(层厚)。在显影设备14中,从电源设备(未示出)提供在显影辊与感光鼓11之间的显影电压。显影辊和搅拌传送构件通过从旋转驱动设备(未示出)传输的动力在所要求的方向上旋转。此外,作为四色(Y、M、C和K)的显影剂,使用包含非磁性色调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
每个一次转印设备15(Y、M、C、K)都是接触型转印设备,该接触型转印设备包括与感光鼓11的外围接触旋转(在一次转印装置15与感光鼓11之间插入中间转印带)并且被提供有一次转印电压的一次转印辊。作为一次转印电压,从电源设备(未示出)提供具有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直流电压。
鼓清洁设备被设置为与感光鼓11的周面接触,并且清除附着物质(诸如,残留色调剂)。
如图1所示,中间转印设备20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Y、M、C和K)上方。中间转印设备20通常包括中间转印带21、多个带支撑辊22至24和26、二次转印设备25、以及带清洁设备(未示出)。中间转印带21在穿过感光鼓11与一次转印设备15(一次转印辊)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的同时,在箭头的方向上旋转。带支撑辊22至24和26从中间转印带21内侧使中间转印带21保持在期望状态,并且可旋转地支撑中间转印带21。作为二次转印构件的示例的二次转印设备25设置在由带支撑辊23支撑的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图像承载面)侧上,并且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带清洁设备清除中间转印带21经过二次转印设备25之后残留在并附着到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上的附着物质(诸如,色调剂和纸张颗粒)。
使用环带作为中间转印带21,环带例如由在合成树脂(诸如,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酰胺树脂)中散布电阻调整剂(诸如,炭黑)的材料形成。带支撑辊22是驱动辊,并且由驱动设备(未示出)可旋转地驱动。带支撑辊23是用于二次转印的支承辊。带支撑辊24是向中间转印带21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带支撑辊26是调整中间转印带21的运行位置的从动辊。
如图1所示,二次转印设备25是包括二次转印辊的接触型转印设备。二次转印辊在由中间转印设备20中的带支撑辊23支撑的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中的二次转印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21的周面接触旋转。二次转印辊被提供有二次转印电压。此外,给二次转印设备25或中间转印设备20的带支撑辊23提供具有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或相同的极性的直流电压,作为二次转印电压。
带清洁设备被设置为以所要求的压力与中间转印带21的周面接触,并且清除附着物质(诸如,残留色调剂)。
定影设备40包括:鼓式或带式加热旋转体41,该鼓式或带式加热旋转体41通过加热器加热,使得表面温度维持在预定温度;以及鼓式或带式加压旋转体42,该鼓式或带式加压旋转体42大致沿着加热旋转体41的轴向以预定压力与加热旋转体41接触旋转。在定影设备40中,加热旋转体41和加压旋转体42彼此接触的接触部分用作执行所要求的定影操作(加热和加压)的定影部。
供纸设备50设置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图像形成设备10(Y、M、C和K)下方。供纸设备50通常包括多个(或单个)纸张容器511至513,每个纸张容器511至513以堆叠状态存储期望尺寸和类型的记录纸张5;以及递送设备52和53,该递送设备52和53从纸张容器511至513逐一地输送记录纸张5。例如,纸张容器511至513被附接以被抽出到装置主体1a的前侧(用户在操作期间面向的侧面)。
记录纸张5的示例包括在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等中使用的普通纸和OHP纸。为了进一步改进定影后的图像表面的平滑度,记录纸张5的表面需要尽可能平滑。例如,还可以使用通过利用树脂等涂布普通纸的表面获得的涂布纸和具有相对高基重的所谓的重磅纸(诸如,用于印刷的铜版纸)。
纸张供给和传送路径56设置在供纸设备50与二次转印设备25之间。纸张供给和传送路径56包括多个(或单个)纸张传送辊对54和55,该纸张传送辊对54和55将从供纸设备50供给的记录纸张50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纸张传送辊对55是调整记录纸张5的传送时间的一对辊(配准辊)。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1a的纸张输出口处,设置纸张输出辊对58,该纸张输出辊对58将定影之后从定影设备40传送的记录纸张5输出到设置在装置主体1a的顶部处的纸张输出部57。
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操作
下文中,将描述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图像形成操作。
这里,将给出用于通过使用上述四个图像形成设备10(Y、M、C和K)组合四色(Y、M、C和K)的色调剂图像来形成全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描述。
当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图像形成操作(打印)请求的命令信息时,四个图像形成设备10(Y、M、C和K)、中间转印设备20、二次转印设备25、定影设备40等启动。
在图像形成设备10(Y、M、C和K)中,静电潜像被显现为利用相应颜色色调剂显影的四色(Y、M、C和K)的色调剂图像。当由图像形成设备10(Y、M、C和K)形成的彩色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一次转印位置时,一次转印设备15将彩色色调剂图像顺序地一次转印并叠加到中间转印设备20中的在箭头方向上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1上。随后,中间转印设备20通过旋转中间转印带21,将一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保持并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同时,供纸设备50根据图像形成操作,将所要求的记录纸张5供给到纸张供给和传送路径56。在纸张供给和传送路径56中,用作配准辊对的纸张传送辊对55与转印时间同步地将记录纸张5供给并提供到二次转印位置。
在二次转印位置处,二次转印设备25将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1一次全部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在完成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设备20中,带清洁设备(未示出)清除残留在二次转印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上的附着物质(诸如,色调剂)。
随后,在其上二次转印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5与中间转印带21和二次转印设备25分离,然后被传送到定影设备40。在定影设备40中,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通过所要求的定影操作(加热和加压)被定影在记录纸张5上。最后,在完成定影之后,记录纸张5通过纸张输出辊对58被输出到例如设置在装置主体1a的顶部处的纸张输出部57。
通过上述操作,输出通过组合四色色调剂图像在其上形成全色图像的记录纸张5。
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应用挠性扁平电缆200的图像读取装置3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像读取装置3通常包括壳体31,该壳体31具有在其上形成原稿读取面的顶面;原稿加压盖32,该原稿加压盖32可打开和可闭合地附接到壳体31;以及双面自动原稿输送器(DADF)33,该双面自动原稿输送器(DADF)33设置在原稿加压盖32的一端。
图像读取装置3在第一读取模式与第二读取模式之间可切换。在第一读取模式下,原稿6在由双面自动原稿输送器(DADF)33逐一自动传送的同时被读取。在第二读取模式下,读取放在原稿台76(下面描述)上的原稿6。图2中的实线指示当在第一读取模式下读取原稿时的组件的状态。
双面自动原稿输送器33包括原稿传送机构。原稿传送机构包括原稿托盘60,该原稿托盘60以堆叠状态存储原稿6;递送辊61,该递送辊61从原稿托盘60供给原稿6;分离辊62,该分离辊62使由递送辊61供给的原稿6彼此分离;传送辊63至67,传送辊63至67将原稿6传送到原稿读取位置;以及输出辊69,该输出辊69将原稿6输出到输出托盘68。当读取原稿6时,递送辊61、分离辊62、传送辊63至67、以及输出辊69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传送辊64用作配准辊。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传送辊64的上游的传送辊63用作预配准辊。传送辊67是按压原稿6的上表面(背面)的辊。
在原稿6的传送方向上设置的传送辊63和传送辊64用作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关于传送方向机械地校正原稿6的倾斜度。如图2所示,在原稿6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上游的传送辊63的作为驱动辊的传送辊63b在图2的正旋转方向Ra和反旋转方向Rb上通过驱动单元(诸如,驱动马达(未示出))可旋转。作为从动辊的传送辊63a根据传送辊63b的旋转,与传送辊63b压力接触地旋转。传送辊63b的旋转方向与传送辊63a的旋转方向相反。
类似地,在原稿6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下游的传送辊64的作为驱动辊的传送辊64b在图2的正旋转方向Ra和反旋转方向Rb上,通过驱动单元(诸如,驱动马达(未示出))可旋转。作为从动辊的传送辊64a根据传送辊64b的旋转,与传送辊64b压力接触地旋转。传送辊64b的旋转方向与传送辊64a的旋转方向相反。
传送辊63形成机械歪斜校正单元,该机械歪斜校正单元使原稿6的前缘碰撞设置在其下游的停止的传送辊64,以使原稿6弯曲,从而执行被传送的原稿6关于传送方向的倾斜校正(下文中称为“歪斜校正”)。类似地,传送辊64还形成机械歪斜校正单元,该机械歪斜校正单元使原稿6的前缘碰撞设置在其下游的停止的传送辊65,以使原稿6弯曲,从而执行被传送的原稿6关于传送方向的歪斜校正。传送辊63和64由控制器控制,并且仅在需要时执行机械歪斜校正。因此,传送辊63和64通常在正旋转方向Ra上旋转。要注意的是,原稿6的歪斜不必须使用传送辊63和传送辊64两者在两个步骤中被校正,而是原稿6的歪斜校正可以仅使用传送辊63或传送辊64来执行。
此外,双面自动原稿输送器33包括弯曲读取导向件70,该弯曲读取导向件70将原稿6引导到读取位置,并且将原稿6从读取位置进一步引导到输出方向;板状镜面反射板72,该板状镜面反射板72在读取窗口71上方设置在读取导向件70上;第一尺寸检测传感器73,该第一尺寸检测传感器73检测原稿6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尺寸检测传感器74,该第二尺寸检测传感器74也检测原稿6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尺寸;以及背面读取单元75,该背面读取单元75在需要时读取原稿6的背面上的图像。
图像读取装置3的壳体31被形成为顶面的一部分被打开的长方体盒。壳体31包括:上壁312,该上壁312面向原稿加压盖32;底壁313,该底壁313面向上壁312;侧壁314和315,该侧壁314和315在副扫描方向(图2中的横向)上彼此面对,底壁313插入侧壁314与315之间;上述前壁311(参见图1);以及后壁316,该后壁316在主扫描方向(与图2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面向前壁311。
开口317形成在壳体31的上壁312对应于将要在第二读取模式下读取的原稿6的原稿读取位置的部分处。支撑原稿6的透明原稿台76(台板玻璃)设置在开口317处。此外,用于在第一读取模式下读取原稿6的透明读取窗口71设置在原稿台76的双面自动原稿输送器33侧。在第一读取模式下引导原稿6的引导构件77设置在读取窗口71与原稿台76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在壳体31中包括:光源78,该光源78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和照射原稿6的照明灯;镜子80,该镜子80接收从原稿6反射的光;以及图像读取部89。图像读取部89包括:成像透镜84,该成像透镜84在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图像形成元件83上形成从镜子80反射的光的图像;图像形成元件83,该图像形成元件83读取原稿6的图像;以及第一电路板90,该第一电路板90上安装有图像读取元件83。光源78、镜子80、图像读取元件83、以及第一电路板90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
光源78、镜子80、成像透镜84、图像读取元件83、以及第一电路板90被固定到包括盒体(carriage)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可移动的移动体85。移动体85在沿副扫描方向设置在壳体31的后壁316和前壁311上的轨道上,以所要求移动速度在副扫描方向上可移动。
在第一读取模式下,如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的,移动体85停在壳体31左端处设置的读取位置处。由此,双面自动原稿输送器33自动地传送原稿6,并且光源78照射经过读取窗口71的原稿6。从原稿6反射的光由镜子80朝向成像透镜84反射。图像读取部89经由成像透镜84在包括CCD的图像读取元件83上形成从镜子80反射的光的图像,使用图像读取元件83读取原稿6的图像,并且输出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在第二读取模式下,原稿6以图像面朝下的状态被放置在原稿台76上,并且放在原稿台76上的原稿6由原稿加压盖32按压。在移动体85通过由在副扫描方向上设置在壳体31的后壁316和前壁311上的轨道86引导而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光源78照射原稿6将被读取的区域,并且从原稿6反射的光由镜子80朝向成像透镜84反射。此外,设置在移动体80中的图像读取部89经由成像透镜84在包括CCD的图像读取元件83上形成从镜子80反射的光的图像,使用图像读取元件83读取原稿6的图像,并且输出图像数据。
图像读取装置的部分的构造
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3包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挠性扁平电缆(FFC)200,该挠性扁平电缆(FFC)200使其上安装有图像读取元件83的第一电路板90和作为第二电路板的示例的控制板91彼此连接。控制板91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的壳体31或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1a中。
图像读取元件83光电转换在光接收面上形成的原稿6的光学图像。在其上安装有图像读取元件83的第一电路板90基于从图像读取元件83输出的信号生成并且输出读取数据,作为模拟或数字电信号。此外,控制板91具有以下功能:当需要时,将从第一电路板90输出的读取数据转换成数字电信号,并且生成且输出通过对数字信号的读取数据执行预定图像处理而获得的图像数据。由控制板91执行的图像处理是根据原稿6的原稿尺寸预先确定图像处理时使用的参数和处理方法的处理。图像处理的示例包括阴影校正处理和缩放处理。此外,控制板91具有输出执行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接口的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挠性扁平电缆200包括第一扁平电缆部201,该第一扁平电缆部201设置在控制板91侧;以及第二扁平电缆部202,该第二扁平电缆部20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90侧。第一扁平电缆部201设置并且固定在控制板91侧。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5A所示,第二扁平电缆部202设置在滑动部,以便根据移动体8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在弯曲状态下从点A移动到点B。虽然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和第二扁平电缆部202中的每个都具有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但是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和第二扁平电缆部202在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中的至少一方面彼此不同。
如图6B所示,挠性扁平电缆200包括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和第二扁平电缆部202共有的扁平电缆主体203。如图5B示意性示出的,扁平电缆主体203包括多个(例如,50个)扁平导体203a,该扁平导体203a以要求间隔彼此平行布置;以及绝缘膜203b,该绝缘膜203b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在其中形成贯穿其全长覆盖多个导体203a的相对面的粘合层。扁平导体203a由通过使硬铜退火形成的软铜箔制成。此外,绝缘膜203b由合成树脂膜(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形成。如图6A和图6B所示,导体203a在扁平电缆主体203的两端处暴露。导体203a的暴露部分被镀金或镀锡,以便减小电接触电阻。
扁平电缆主体203被设置为使得导体203a具有例如0.035mm的厚度、0.32mm的宽度、以及0.5mm的节距(pitch)。扁平电缆主体203在多种传输系统中使用。例如,在低压差分信号(LVDS)系统的情况下,特性阻抗在差分模式下在280M至2Gbps的传输速率下被设置为100Ω。在使用V-by-One的传输系统的情况下,以3.75Gbps的传输速率使用扁平电缆主体203。
如图5B所示,在经由挠性扁平电缆200传输高频信号的情况下,存在从挠性扁平电缆200的导体203a辐射的高频电磁波噪声影响周围的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挠性扁平电缆200具有减少从扁平电缆主体203辐射的电磁干扰(EMI)的电磁屏蔽结构。如图6A至图7A所示,挠性扁平电缆200的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包括第一屏蔽层204,该第一屏蔽层204覆盖包括扁平电缆主体20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侧面的整个外围。第一屏蔽层204包括金属层204a和绝缘膜204b。金属层204a由铝(Al)、铜(Cu)、银(Ag)等制成,并且被气相沉积在绝缘膜204b的内表面上。粘合层形成在金属层204a的内表面上。绝缘膜204b由合成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第一屏蔽层204被设置为围绕扁平电缆主体203的整个外围,金属层204a在第一屏蔽层204内侧。要注意的是,可以使用由合成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膜(由铝等制成的金属箔通过粘合等被附接到该膜)作为第一屏蔽层204。在图7B中,参考标记204c表示第一屏蔽层204的接合面。
因为基材由合成树脂(诸如,挠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制成,并且因为由铝等制成且用作屏蔽层的金属层204a通过气相沉积形成,所以第一屏蔽层204具有挠性。因此,当连接到控制板91时,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可以自由弯曲。此外,将连接到控制板91的插口205的插头206被附接到第一扁平电缆部201的一端。
另一方面,如图6B和图8A所示,挠性扁平电缆200的第二扁平电缆部202包括覆盖扁平电缆主体20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一的第二屏蔽层207。第二屏蔽层207包括在其上形成有金属层(箔)207a的绝缘膜207b。金属层207a由铜(Cu)、铝(Al)、银(Ag)等制成,并且通过气相沉积或印刷形成为格子(网格)图案。绝缘膜207b由合成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第二屏蔽层207的金属层(箔)207a的格子尺寸被设置为显著小于穿过扁平电缆主体203的高频信号的波长的值。要注意的是,可以使用由合成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膜(由铜(Cu)、铝(Al)等制成的金属箔通过粘合等被附接到该膜)作为第二屏蔽层207。
因为基材是由合成树脂(诸如,挠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制成的绝缘膜207b,并且因为由铜等制成且用作屏蔽层的金属层207a被形成为格子图案,所以第二屏蔽层207具有比第一屏蔽层204高的挠性。因此,当滑动部根据移动体8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而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时,第二扁平电缆部202呈现出出色的挠性和高度弯曲性能。此外,将要连接到第一电路板90的插口(未示出)的插头208被附接到第二扁平电缆部202的一端。
另一方面,在第一屏蔽层204中,包括扁平电缆主体20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相对侧面的整个外围用绝缘膜204b覆盖,该绝缘膜204b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在其上气相沉积由铝等制成的金属层204a。由此,第一屏蔽层204具有比第二屏蔽层207高的电磁屏蔽性能,该第二屏蔽层207包括绝缘膜207b,该绝缘膜207b覆盖扁平电缆主体203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并且在其上形成为格子(网格)图案的由铜等制成的金属层207a。
此外,在挠性扁平电缆200中,第一扁平电缆部201的第一屏蔽层204和第二扁平电缆部202的第二屏蔽层207以以下方式彼此连接。如图6B所示,在第一扁平电缆部201的另一端处,连接板(接地板)210堆叠在扁平电缆主体203的表面上。连接板210将第一屏蔽层204的金属层204a电连接到第二屏蔽层207的金属层207a。第二屏蔽层207延伸,以便覆盖堆叠在第一扁平电缆部201上的连接板210在第二扁平电缆部202侧的表面。此外,第一屏蔽层204被设置为覆盖连接板210在第一扁平电缆部201侧的表面和第二屏蔽层207的表面。因此,第一屏蔽层204的金属层204a和第二屏蔽层207的金属层207a利用连接板210彼此电连接。要注意的是,设置在第一屏蔽层204的金属层204a和第二屏蔽层207的金属层207a上的粘合层被部分地去除,使得第一屏蔽层204的金属层204a和第二屏蔽层207的金属层207a的暴露部分连接到连接板210。
此外,在第一扁平电缆部201的端部,连接板(接地板)211被设置为覆盖扁平电缆主体203和调整层21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连接板211将第一屏蔽层204连接到地电位。此外,在第二扁平电缆部202的端部,扁平电缆主体20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两者用将第二屏蔽层207连接到地电位的连接板(接地板)212覆盖。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扁平电缆部201中,扁平电缆主体20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两者用调整介电常数的调整层213覆盖。
图像读取装置的部分的构造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3中,由图像读取元件83读取的原稿6的图像数据以以下方式经由挠性扁平电缆(FFC)200从第一电路板90被输出到控制板91。
在图像读取装置3中,如图2所示,当在第二读取模式下读取原稿6的图像时,放在原稿台76上的原稿6的图像由安装在移动体85上的光源78照射。从而,来自原稿6的反射光的图像由镜子80反射,并且经由成像透镜84在图像读取元件83上被扫描并曝光。在该步骤中,移动体85在副扫描方向上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以便扫描放在原稿台76上的原稿6的整个表面。
由图像读取元件83读取的原稿6的图像被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经由挠性扁平电缆200从第一电路板90输出到控制板91。在控制板91中,由图像处理电路执行所要求的图像处理(诸如,阴影校正)。
在该步骤中,如图5A所示,在挠性扁平电缆200的第二扁平电缆部202中,第二扁平电缆部202弯曲的滑动部根据移动体85的往复运动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因为仅扁平电缆主体203的一个表面覆盖有第二屏蔽层207,所以挠性扁平电缆200的第二扁平电缆部202具有比第一扁平电缆部201高的挠性。因此,即使在第二扁平电缆部202由于移动体85的往复运动而重复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大弯曲应力等被施加到扁平电缆主体203,使得在长时间段内保持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
此外,挠性扁平电缆200的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具有比第二扁平电缆部202高的电磁屏蔽性能。因此,在第一扁平电缆部201中,当将图像信号输出到控制板91时,由于比第二扁平电缆部202的电磁屏蔽性能更高的电磁屏蔽性能,使得电磁辐射对于执行诸如图像处理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的控制板91的影响被抑制。
在挠性扁平电缆200中,具有均包括电磁体的不同电磁屏蔽结构的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和第二扁平电缆部202在电磁屏蔽结构与挠性扁平电缆200的全长的比例方面不同,使得关于传输到挠性扁平电缆200的信号的频率的共振衰减频带被设置为约4GHz或更高。
实验
图9至图11B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挠性扁平电缆200的高频传输特性。
图9示出经由挠性扁平电缆200传输的高频信号波形的大量转换(transition)的眼图。如从图9清楚地看出,多个信号波形叠加在相同位置(时刻、电压)处,使得获得良好传输特性,其中,抑制了表示时间轴上的波形的波动和由于波动导致的图像的扰动的抖动。
图10是表示挠性扁平电缆200的特性阻抗的曲线图。
如从图10清楚地看出,关于挠性扁平电缆200要求的100Ω的特性阻抗,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挠性扁平电缆200大致满足要求。
图11A和图11B是均示出挠性扁平电缆200的插入损耗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1A示出挠性扁平电缆200的全长为300mm的情况,并且图11B示出挠性扁平电缆200为700mm的情况。
如从图11A和图11B清楚地看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挠性扁平电缆200的情况下,共振衰减频带高达约4GHz或更高,使得在3.75Gbps的传输速率下获得良好的传输特性。
另一方面,发明人确认,在挠性扁平电缆的电磁屏蔽结构由单一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共振衰减在用作介电体的电磁屏蔽材料的固有频带中出现。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2和图13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3和挠性扁平电缆200的构造。
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
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在壳体31中包括:光源78,该光源78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和照射原稿6的照明灯;反射镜79,该反射镜79作为反射从光源78朝向原稿6发射的光的一部分的反射构件;第一镜子80,该第一镜子80接收从原稿6反射的光;第二镜子81,该第二镜子81接收从第一镜子80反射的光;第三镜子82,该第三镜子82接收从第二镜子81反射的光;以及图像读取部89。图像读取部89包括成像透镜84,该成像透镜84在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图像形成元件83上形成从第三镜子82反射的光的图像。光源78、反射镜79、以及第一至第三镜子80至82被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与图12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此外,光源78朝向镜面反射板72和反射镜79发光。
光源78、反射镜79、以及第一镜子80被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并且被固定到包括盒体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可移动的第一移动体85。在第一移动体85通过由在副扫描方向上设置在壳体31的后壁316上的第一轨道86引导而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照射原稿6将被读取的区域,并且从原稿6反射的光由第一镜子80朝向第二移动体87的第二镜子81反射。
第二镜子81和第三镜子82被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并且被固定到包括盒体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可移动的第二移动体87。在第二移动体87通过由在副扫描方向上设置在壳体31的底壁313上的第二轨道88引导而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从原稿6反射的光朝向图像读取部89的成像透镜84被反射。第一轨道86和第二轨道88在主扫描方向上分别设置在两端,以便彼此面对。
图像读取部89包括在其上安装有成像透镜84和图像读取元件83的第一电路板90。第一电路板90被固定到在底壁313上支撑的底板891。图像读取部89在包括CCD的图像读取元件83上形成从第三镜子82反射并且经由成像透镜84发出的光的图像。由此,图像读取部89使用图像读取元件83读取原稿6的图像,并且输出图像数据。
在第二读取模式下,第一移动体85和第二移动体87由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第二移动体87的移动量是第一移动体85的移动量的一半,使得第一移动体8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从原稿6的图像读取部到图像读取元件83(下面描述)的光学路径长度不改变。在图12中,双点划线指示在第一移动体85在副扫描方向上在原稿6的端部附近移动时的第一移动体85和第二移动体87的位置。
图像读取装置的部分的构造
如图13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3包括挠性扁平电缆200,该挠性扁平电缆200使在其上安装图像读取元件83的第一电路板90和控制板91彼此连接。
挠性扁平电缆200包括第一扁平电缆部201,该第一扁平电缆部201设置在控制板91侧;以及第二扁平电缆部202,该第二扁平电缆部20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90侧。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挠性扁平电缆200在到控制板91和第一电路板90的连接处具有弯曲部。然而,因为在其上安装有图像读取元件83的第一电路板90被固定到图像读取装置3的壳体31,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不设置滑动部。
因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挠性扁平电缆200包括第一扁平电缆部201和第二扁平电缆部202,所以可以通过适当地确定第一扁平电缆部201的屏蔽层204和第二扁平电缆部202的屏蔽层207的构造来增加设计图像读取装置3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被提供用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其不旨在是详尽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而易见的是,很多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选择和描述实施方式,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各种修改适合于所预期的具体使用。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挠性扁平电缆,所述挠性扁平电缆包括:
第一扁平电缆部,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以及
第二扁平电缆部,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其中,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在电磁屏蔽结构和挠性中的至少一方面不同于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扁平电缆,其中,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比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高的电磁屏蔽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扁平电缆,其中,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比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高的挠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扁平电缆,其中,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具有围绕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的整个外围延伸的电磁屏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扁平电缆,其中,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仅在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的任一表面上延伸的电磁屏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扁平电缆,其中,所述第一扁平电缆部和所述第二扁平电缆部具有均包括电磁体的不同电磁屏蔽结构,并且在所述电磁屏蔽结构与所述挠性扁平电缆的全长的比例方面不同,使得关于传输到所述挠性扁平电缆的信号的频率的共振衰减频带被设置为约4GHz或更高。
7.一种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第一电路板,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安装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元件;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处理从所述第一电路板输出的图像信号;以及
挠性扁平电缆,所述挠性扁平电缆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挠性扁平电缆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扁平电缆。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读取单元,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由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的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是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1510565810.6A 2015-03-30 2015-09-08 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024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8013 2015-03-30
JP2015068013A JP2016189240A (ja) 2015-03-30 2015-03-30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4140A true CN106024140A (zh) 2016-10-12
CN106024140B CN106024140B (zh) 2018-06-12

Family

ID=5701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5810.6A Active CN106024140B (zh) 2015-03-30 2015-09-08 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95058A1 (zh)
JP (1) JP2016189240A (zh)
CN (1) CN1060241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8930B2 (ja) * 2014-12-25 2019-04-1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伝送ケーブルの固定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WO2017056119A1 (en) * 2015-09-30 2017-04-06 Datalogic Ip Tech S.R.L. On cable touchpad for config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324410B2 (en) * 2016-04-27 2019-06-1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14757B2 (ja) * 2017-07-07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3775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flat flexible cable with adjusted configuration
CN202042220U (zh) * 2011-03-28 2011-11-16 安徽猎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扁形抗拉抗撕裂多功能拖链用软电缆
CN202102790U (zh) * 2011-05-30 2012-01-04 安徽弘博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丁腈复合物绝缘和护套软电力电缆
CN103165228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星电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电缆
JP2013131673A (ja) * 2011-12-22 2013-07-04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US20130242513A1 (en) * 2011-11-11 2013-09-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178064A1 (en) * 2011-08-09 2014-06-26 Sony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1181A (ja) * 1993-11-08 1995-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
JP5226453B2 (ja) * 2008-10-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20130020122A1 (en) * 2010-04-30 2013-01-24 Advanced Flexible Circuits Co., Ltd. Cable bundling structure in slidable engagement with cable
US8859904B2 (en) * 2011-02-08 2014-10-14 Hitachi Metals, Ltd Flexible flat cab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3775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flat flexible cable with adjusted configuration
CN202042220U (zh) * 2011-03-28 2011-11-16 安徽猎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扁形抗拉抗撕裂多功能拖链用软电缆
CN202102790U (zh) * 2011-05-30 2012-01-04 安徽弘博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丁腈复合物绝缘和护套软电力电缆
US20140178064A1 (en) * 2011-08-09 2014-06-26 Sony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30242513A1 (en) * 2011-11-11 2013-09-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165228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星电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电缆
JP2013131673A (ja) * 2011-12-22 2013-07-04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89240A (ja) 2016-11-04
CN106024140B (zh) 2018-06-12
US20160295058A1 (en)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4140A (zh) 挠性扁平电缆、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638352B2 (en) Exposure device including an exposure unit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mber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930562B1 (e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CN10237539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92838B (zh) 具有可动读取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5991876B (zh) 图像读取基板、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305406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50110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17928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864316B2 (en) Paper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80128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複合機
JP20060534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29425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91391B (zh) 进行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10837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39946A (ja) 電子機器、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14115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24891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5265781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732806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82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92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743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37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394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