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524B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524B
CN106019524B CN201610165896.8A CN201610165896A CN106019524B CN 106019524 B CN106019524 B CN 106019524B CN 201610165896 A CN201610165896 A CN 201610165896A CN 106019524 B CN106019524 B CN 106019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extension
coil
lens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58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524A (zh
Inventor
菊池功武
长田宽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Alp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Alp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Alp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23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7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9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推力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磁轭(1),其具有筒状的外壁部(11),该外壁部具备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一平板部(11a);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环状的线圈(3),其卷绕于透镜保持构件的周围;一对平板状的磁铁(5),其分别固定于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以及施力构件(6),其将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线圈具有与磁铁对置且沿着磁铁的延伸方向(LD)延伸的延伸部(13),磁轭在磁铁的延伸方向上的分离的位置具有隔着延伸部以与磁铁平行的状态分别对置的第一内壁部以及第二内壁部,延伸部以对应于第一内壁部与第二内壁部之间的部分被透镜保持构件保持。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带有相机的便携设备中搭载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常在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便携设备中搭载有照相机构。而且,在该小型的便携设备中搭载的照相机构的主要元件即透镜驱动装置除了要求小型化,高精度地驱动透镜镜筒(镜筒)这样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应满足上述两个要求的透镜驱动装置,已知将用于驱动对透镜镜筒(镜筒)进行保持的透镜支架(透镜保持构件)的磁路设置在透镜支架的周围。
作为上述那样的透镜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现有例)中提出有图12所示那样的透镜驱动装置910。图12是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910的立体横向剖视图。图1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910构成为具备:用于保持透镜组装件(透镜镜筒)的筒状的透镜支架914;固定在该透镜支架914上且卷绕为八边形筒状的驱动线圈916;与该驱动线圈916对置配置的四个平板状的永磁铁918;具有保持该永磁铁918的方筒形状的屏蔽磁轭(shield yoke)922(外筒部)的磁轭920;以及在透镜支架914的光轴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一对板簧(未图示)。
另外,磁轭920具有四个从屏蔽磁轭922经由形成顶板的环状端部924而连续形成的背磁轭(内侧垂直延伸部)926,该四个背磁轭926分别配置在透镜支架914与驱动线圈916之间的四角。而且,通过由永磁铁918产生的磁场和在驱动线圈916中流动的电流构成磁路,与驱动线圈916卡合的透镜支架914受到由磁路产生的推力,从而朝向一方向移动。此时,通过使用磁轭920,使从永磁铁918产生的磁通量经由屏蔽磁轭922、环状端部924以及背磁轭926而再次返回至永磁铁918,从而增多驱动线圈916接收的磁通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8432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例中,由于驱动线圈916被卷绕为八边形筒状,因此四个背磁轭926分别配设在没有设置平板状的永磁铁918的四角。因此,即便想要使用磁轭920将从永磁铁918产生的磁通量封在里面,有时也会从其他地方泄漏。其结果是,存在驱动线圈916接收的磁通量减少、由磁路产生的推力降低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推力的透镜驱动装置。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磁轭,其具有筒状的外壁部、多个内壁部以及上板部,所述外壁部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一平板部,所述内壁部位于该外壁部的内侧,所述上板部将所述外壁部和所述内壁部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连结;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其配设在该磁轭的所述外壁部的内侧且能够保持透镜体;环状的线圈,其卷绕于该透镜保持构件的周围;一对平板状的磁铁,它们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沿着所述第一平板部且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及施力构件,其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具有与所述磁铁对置而沿着该磁铁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内壁部在所述磁铁的延伸方向上的分离的位置处具有隔着所述延伸部以与所述磁铁平行的状态分别对置的第一内壁部以及第二内壁部,所述延伸部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内壁部与所述第二内壁部之间的部分被所述透镜保持构件保持。
由此,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能够在平板状的磁铁与内壁部(第一内壁部以及第二内壁部)之间形成平行的磁场。因此,能够不会像现有例那样使永磁铁与背磁轭之间的磁通量泄漏而制作将磁通量封在里面的磁场,因此线圈的延伸部能够可靠地接收磁通量。由此,能够提高由磁轭、线圈以及磁铁制作的磁路所产生的推力。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尺寸大,并且比供所述第一内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内壁部配设的区域的尺寸大。
由此,能够利用内壁部(第一内壁部以及第二内壁部)可靠地接收由平板状的磁铁产生的磁通量。由此,位于磁铁与内壁部(第一内壁部以及第二内壁部)之间的线圈的延伸部能够可靠地接收磁通量,因此能够可靠地提高推力。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呈大致矩形,所述延伸部具备:位于该延伸部的中央部分且与所述磁铁平行的平行部;以及位于该平行部的两侧且以随着朝向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而与所述磁铁分离的方式具有微小的第一角度的第一倾斜部。
由此,当以使线圈成为矩形的方式卷绕导线时,在长尺寸的部分产生鼓起,但长尺寸的部分的延伸部具备以从中央部分的平行部朝向两侧的端部而与磁铁分离的方式具有微小的第一角度的第一倾斜部,因此能够抑制该鼓起。因此,与不设置微小的角度而鼓起且不成为直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延伸部的部分形成为更接近直线,从而能够使延伸部与磁铁以及延伸部与内壁部在延伸部的整个区域内成为大致平行状态。由此,能够提供线圈与磁铁以及内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稳定、特性差别小的透镜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具有支承所述平行部的线圈支承部,所述平行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分界部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承部的外侧。
由此,由于在透镜保持构件的线圈支承部上支承与磁铁平行的延伸部的平行部,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磁铁与平行部的平行。并且,延伸部的角度发生变化的、平行部与第一倾斜部的分界部设置在线圈支承部的外侧,因此线圈支承部不对延伸部的角度形成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形状的延伸部。由此,能够提供线圈与磁铁以及内壁部的间隔距离更稳定、特性差别更小的透镜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0.5°以上且5°以下。
由此,由于第一角度为微小的角度,因此能够将磁铁、延伸部以及内壁部以所希望的状态配置。由此,能够提供线圈与磁铁以及内壁部的间隔距离更稳定、特性差别更小的透镜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平板部正交且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二平板部,将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以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分别直接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线圈上,所述连结部具备:位于该连结部的中央部分且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平行的连结中央部;以及位于该连结中央部的两侧且以随着朝向所述延伸部而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分离的方式具有第二角度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角度设定得比所述第一角度大。
由此,即便以使线圈成为矩形的方式卷绕导线,延伸部也不易向外侧鼓起,从而能够减少对延伸部的影响而将线圈形成为矩形。由此,能够提供线圈与磁铁以及内壁部的间隔距离更稳定、特性差别更小的透镜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构件具有一侧被固定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上部的上侧板簧,该上侧板簧具有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处固定的第一部分、在另一侧设置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所述第二部分被夹持固定在所述磁铁的上表面部与所述磁轭的所述上板部之间。
由此,能够不发生松动地固定弹性臂部的根部,能够利用上侧板簧适当地在光轴方向上对透镜保持构件进行施力。由此,透镜保持构件的姿势稳定。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能够在平板状的磁铁与内壁部(第一内壁部以及第二内壁部)之间形成平行的磁场。因此,能够不会像现有例那样使永磁铁与背磁轭之间的磁通量泄漏,而制作将磁通量封在里面的磁场,因此线圈的延伸部能够可靠地接收磁通量。由此,能够提高由磁轭、线圈以及磁铁制作的磁路所产生的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2(a)是立体图,图2(b)是从图2(a)所示的X1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3(a)是从图2(a)所示的Z1侧观察的俯视图,图3(b)是从图2(a)所示的Z2侧观察的仰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4(a)是图3(a)所示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b)是图3(a)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磁轭的图,图5(a)是从图1所示的Z1侧观察的磁轭的上方立体图,图5(b)是从图1所示的Z2侧观察的磁轭的下方立体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磁轭、线圈、以及磁铁的图,且是将图3(b)所示的仰视图中的透镜保持构件、施力构件的一部分、基底构件以及端子省略后的仰视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构件的图,图7(a)是从图1所示的Z1侧观察的透镜保持构件的上方立体图,图7(b)是示出在透镜保持构件上卷绕有线圈的状态的上方立体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构件的图,图8(a)是将图2(a)所示的立体图中的磁轭以及隔离构件省略后的立体图,图8(b)是将图8(a)所示的立体图中的施力构件的一部分省略后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圈的图,且是图6所示的P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施力构件的图,图10(a)是从Z1侧观察图1所示的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0(b)是从Z1侧观察图1所示的下侧板簧的俯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施力构件的图,且是示出下侧板簧载置于基底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斜视横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磁轭
11 外壁部
11a 第一平板部
11b 第二平板部
31 上板部
51 内壁部
51A 第一内壁部
51B 第二内壁部
2 透镜保持构件
12j 线圈支承部
3 线圈
13 延伸部
13p 平行部
13s 第一倾斜部
33 连结部
33c 连结中央部
33s 第二倾斜部
5 磁铁
5u 上表面部
6 施力构件
16 上侧板簧
16a 第一部分
16b 第二部分
16g 弹性臂部
101 透镜驱动装置
AG1 第一角度
AG2 第二角度
BD 分界部
JD 光轴方向
LD 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立体图,图2(b)是从图2(a)所示的X1侧观察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侧视图。图3(a)是从图2(a)所示的Z1侧观察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俯视图,图3(b)是从图2(a)所示的Z2侧观察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图4(a)是图3(a)所示的III-III线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剖视图,图4(b)是图3(a)所示的IV-IV线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呈现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观,如图1以及图4所示,构成为具备:具有筒状的外壁部11的磁轭1;能够保持透镜体(未图示)的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2;卷绕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周围的线圈3;一对平板状的磁铁5;以及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JD(图1所示的Z方向)上移动的施力构件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的施力构件6包括:一侧(内侧部分)被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上部的上侧板簧16;以及一侧(内侧部分)被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部的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中,如图4所示,具有在施力构件6(具体来说是上侧板簧16)的上方(图4所示的Z1方向)配设的隔离构件4;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方(图4所示的Z2方向)配设且与磁轭1卡合的基底构件8;以及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端子9。
另外,该透镜驱动装置101将未图示的透镜体保持于透镜保持构件2,并安装于组装有摄像元件的基板(未图示)上。而且,透镜驱动装置101借助由来自基板的电源向线圈3通电而产生的电磁力,为了使透镜体所保持的透镜相对于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JD(图2所示的Z方向)上驱动而调整焦距,使透镜保持构件2沿着光轴方向JD移动。换句话说,透镜驱动装置101能够使透镜体所保持的透镜朝向远离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而进行微距拍摄,使透镜体所保持的透镜朝向接近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而进行无限远拍摄。
接下来,对各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磁轭1进行说明。图5(a)是从图1所示的Z1侧观察的磁轭1的上方立体图,图5(b)是从图1所示的Z2侧观察的磁轭1的下方立体图。图6是说明磁轭1、线圈3与磁铁5的图,且是将图3(b)所示的仰视图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施力构件6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是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基底构件8以及端子9省略之后的仰视图。
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磁轭1使用铁等软磁体的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拉深加工等而成形,如图5所示,形成为矩形且箱状。另外,磁轭1构成为具有:矩形且筒状的外壁部11;与外壁部11的上端(图5所示的Z1侧)连续设置的平板状的上板部31;以及从在上板部31上形成的开口部1k的一部分向下方(图5所示的Z2方向)延伸配置且位于外壁部11的内侧的多个(两个)内壁部51。然后,如图4所示,磁轭1以覆盖透镜保持构件2、线圈3、隔离构件4、磁铁5以及施力构件6(上侧板簧1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方式收容上述构件,如图2所示,该磁轭1与基底构件8卡合且与基底构件8形成为一体。
另外,如图6所示,磁轭1的外壁部11具有:在内壁部51侧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一平板部11a;以及与第一平板部11a正交且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二平板部11b。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平板部11a侧的上板部31具有将第一平板部11a(外壁部11)与内壁部51空开间隔地连结的功能。
另外,如图6所示,磁轭1的内壁部51包括以与第一平板部11a平行的状态对置且形成在彼此分离的位置的第一内壁部51A和第二内壁部51B。而且,在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与外壁部11(第一平板部11a)之间配设有线圈3以及磁铁5。换言之,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以隔着线圈3(后述的延伸部13)与磁铁5平行的状态分别对置。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透镜保持构件2的图,图7(a)是从图1所示的Z1侧观察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上方立体图,图7(b)是示出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卷绕有线圈3的状态的上方立体图。图8(a)是将图2(a)所示的立体图中的磁轭1以及隔离构件4省略之后的立体图,图8(b)是将图8(a)所示的立体图中的施力构件6的一部分(具体来说为上侧板簧16)省略之后的俯视图。
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透镜保持构件2使用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Polymer)等合成树脂,如图7(a)所示,包括形成为筒状且具有圆形的内周面的筒部12(参照图8(b))、从筒部12的下端(图4所示的Z2侧)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32。而且,如图4所示,透镜保持构件2配设在磁轭1的外壁部11的内侧,并且配设在基底构件8的上方(图1所示的Z1方向)。
如图7所示,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部1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阴螺纹部12n,在该阴螺纹部12n上安装保持有未图示的透镜体。
如图4以及图7(a)所示,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部12的外周面上设有从内侧支承线圈3的线圈支承部12j,如图7(a)所示,该线圈支承部12j在四方的位置(图7(a)示出X1方向以及Y2方向的两处)分别设有两个。而且,当组装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在夹着线圈3而与磁铁5对置的一侧(图7所示的X方向侧)的线圈支承部12j的侧方侧(图7所示的Y方向侧)由透镜保持构件2和线圈3夹着的空间,配设有磁轭1的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参照图4(a))。
如图7所示,在线圈支承部12j的一端侧(上端侧)形成有与凸缘部32对置而朝径向外侧突出的檐部12h。另外,如图7所示,在比檐部12h更靠上方的筒部12的外周面上,台座部12d对置地(图7所示的Y方向)形成在两处。而且,当组装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如图8(a)所示,对置的两处的台座部12d和上侧板簧16被粘合剂固定。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线圈3进行说明。图9是说明线圈3的图,且是图6所示的P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线圈3由在外周实施有绝缘覆盖(涂层)的金属线材(导线)构成,呈图1所示那样的大致矩形的环状,如图7(b)以及图8(b)所示,卷绕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部12的周围。而且,如图4所示,线圈3以被线圈支承部12j(参照图4(b))从内侧支承的状态将线圈3的一部分夹在檐部12h与凸缘部32之间,从而固定于凸缘部32的上表面。换句话说,线圈3以同磁轭1的第一内壁部51A与第二内壁部51B之间的位置对置的部分保持于透镜保持构件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6、图7(b)以及图8中,有时利用绝缘构件覆盖表面,故省略导线的详细的卷绕状态进行表示。另外,虽未示出详情,但形成线圈3的金属线材的两端部能够电导通,线圈端部93(参照图1)各自与两个下侧板簧(26A、26B)电连接。
另外,如图6所示,形成为矩形的环状的线圈3构成为具有:与磁铁5对置且沿着磁铁5的延伸方向LD(图6所示的Y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13;以及将延伸部13的端部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部33。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磁铁5在图6所示的Y方向上较长延伸,因此延伸部13沿着磁铁5的长边方向延伸。
首先,如图6所示,线圈3的延伸部13具备:位于延伸部13的中央部分的平行部13p;以及位于平行部13p的两侧且具有微小的第一角度AG1(参照图9)而形成的第一倾斜部13s。而且,平行部13p与第一倾斜部13s的角度发生变化的分界部BD设置在磁轭1的第一内壁部51A与第二内壁部51B对置的一侧的端部的附近(参照图9),且设置在线圈支承部12j的外侧(参照图7(b))。
延伸部13的平行部13p与对置的磁铁5以及第一平板部11a平行,并且被透镜保持构件2的线圈支承部12j支承。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平行部13p与磁铁5的平行。并且,延伸部13的角度发生变化的、平行部13p与第一倾斜部13s的分界部BD设置在线圈支承部12j的外侧,因此线圈支承部12j不会对延伸部13的角度形成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形状(角度)的延伸部13。
延伸部13的第一倾斜部13s形成为具有微小的第一角度AG1,以便如上所述地随着朝向延伸部13的端部而与磁铁5分离(参照图9)。该微小的第一角度AG1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为1°,从延伸部13与内壁部51的配设位置出发,优选为0.5°以上且5°以下。通过将该微小的第一角度AG1设于延伸部13,能够抑制在以不设置角度而使线圈3成为矩形的方式卷绕导线时在长尺寸的部分产生鼓起这样的不良状况。由此,与不设置微小的角度并鼓起而无法成为直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延伸部13的部分形成为更接近直线,能够使延伸部13与磁铁5以及延伸部13与内壁部51在延伸部13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成为大致平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由于第一角度AG1是0.5°~5°的微小角度,可以说是在延伸部13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呈大致平行状态。
接下来,如图6所示,线圈3的连结部33构成为具备:位于连结部33的中央部分的连结中央部33c;位于连结中央部33c的两侧的第二倾斜部33s;以及将第二倾斜部33s与延伸部13的端部连结的拐角部33r。而且,两个连结部33设为与磁轭1的第二平板部11b分别直接对置。
连结部33的连结中央部33c与对置的第二平板部11b平行,并且被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另外,同第二平板部11b平行的连结中央部33c与同第一平板部11a平行的平行部13p正交。另外,从连结中央部33c引出线圈端部93。
连结部33的第二倾斜部33s形成为具有第二角度AG2,以便随着朝向延伸部13侧而与第二平板部11b分离(参照图9)。该第二角度AG2设定得比第一倾斜部13s的第一角度AG1大。通过将该第二角度AG2设于连结部33,即便以使线圈3成为矩形的方式卷绕略粗的导线,也能够抑制延伸部13向外侧鼓出,能够减少对延伸部13的影响而将线圈3形成为矩形。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线圈3的连结部33与磁轭1的第二平板部11b之间不配设平板状的永磁铁。因此,能够使连结部33的第二角度AG2比延伸部13的第一角度AG1大而使线圈3的形状差别变小,并且能够抑制透镜驱动装置101中的外形尺寸的大型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角度AG2成为比第一角度AG1的1°大的13°,能够考虑到外形尺寸与线圈3的配设位置之间的关系而任意决定,并不限于该角度,优选为5°以上且20°以下。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隔离构件4进行说明。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隔离构件4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olybutyleneterephtalate)等合成树脂,如图1所示,以在中央具有矩形的开口部4k的框形的形状形成。而且,隔离构件4如图4所示配设在上侧板簧16(施力构件6)的上方,如图4(a)所示,在与磁铁5之间夹持上侧板簧16。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磁铁5进行说明。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磁铁5例如使用钐钴磁铁,具有图1所示那样的长方形且平板状的形状,如图8(a)所示,在线圈3的外侧对置地配设有两个。另外,如图6所示,磁铁5以沿着磁轭1的外壁部11的第一平板部11a的方式使用粘合剂等分别固定于第一平板部11a的内表面。此时,以使板厚方向(图6所示的X方向)的面与第一平板部11a的内表面抵接、磁铁5的延伸方向LD沿着第一平板部11a的方式配置磁铁5。其结果是,也作为磁铁5的长边方向的延伸方向LD成为与光轴方向JD(图6中贯穿纸面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磁铁5的磁化方向为板厚方向,以使两个磁铁5对置的面成为相同的磁极的方式配置两个磁铁5。
另外,如图6所示,磁铁5在磁铁5的延伸方向LD上的尺寸(磁铁5的长度尺寸)形成得比线圈3的延伸部13的长度尺寸(线圈3的电流流通的方向的尺寸)大。同时,磁铁5在磁铁5的延伸方向LD上的尺寸形成得比配设有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的延伸方向LD的区域的尺寸(第一内壁部51A的一方的连结部33侧的端部与第二内壁部51B的另一方的连结部33侧的端部之间的尺寸)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由于配设有磁轭1的外壁部11(第一平板部11a)、磁铁5、线圈3(延伸部13)、磁轭1的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以及上板部31,从而形成由磁铁5产生的磁通量通过外壁部11、上板部31以及内壁部51而再次返回至磁铁5的磁场。由此,能够在平板状的磁铁5与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之间形成平行的磁场,从而不会像现有例那样使永磁铁918与背磁轭926之间的磁通量泄漏。因此,能够制作将磁通量封在里面的磁场,因此线圈3的延伸部13能够可靠地接收磁通量。由此,能够提高由磁轭1、线圈3以及磁铁5制作的磁路所产生的推力。
此外,由于位于第一内壁部51A与第二内壁部51B之间的延伸部13的中央部(具体来说为平行部13p)被透镜保持构件2保持,因此能够在内壁部51与磁铁5之间的适当位置平衡地配置线圈3的延伸部13(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为第一倾斜部13s)。因此,推力特性等的差别变小。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磁铁5的延伸方向LD上的尺寸比延伸部13的长度尺寸大,并且比供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配设的区域的尺寸大,因此能够利用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可靠地接收由平板状的磁铁5产生的磁通量。因此,位于磁铁5与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之间的线圈3的延伸部13可靠地接收磁通量。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推力。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施力构件6进行说明。图10是说明施力构件6的图,图10(a)是从Z1侧观察图1所示的上侧板簧16的俯视图,图10(b)是从Z1侧观察图1所示的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载置于基底构件8的状态的立体图。
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施力构件6由以铜合金为主要材质的金属板制作,如图3(a)所示,具有直径比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部12的内周面大的开口,如图4所示,包括配置于透镜保持构件2与隔离构件4之间的上侧板簧16、以及配置于透镜保持构件2与基底构件8之间的两个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而且,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固定有各个施力构件6(上侧板簧16、下侧板簧26A、下侧板簧26B),以使透镜保持构件2能够朝光轴方向JD(图4所示的Z方向)移动的方式在空中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需要说明的是,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两个板簧)与线圈3电连接,因此也能够用作向线圈3供电的供电构件。
首先,施力构件6的上侧板簧16如图10(a)所示呈大致矩形,且构成为具有:对置设置且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固定的两处的第一部分16a;对置设置且由隔离构件4和磁铁5夹持固定的两处的第二部分16b;位于一侧(内侧)的第一部分16a与另一侧(外侧)的第二部分16b之间的四处的弹性臂部16g;以及将两处的第二部分16b彼此连结的搭条部16r。
而且,当上侧板簧16组装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如图8(a)所示,第一部分16a载置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台座部12d,利用粘合剂来固定第一部分16a和台座部12d,由此上侧板簧16的一侧被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另外,如图4(a)所示,第二部分16b与磁铁5的上表面部5u抵接,并且隔着隔离构件4而夹持在磁铁5与磁轭1的上板部31之间。而且,上侧板簧16的另一侧被固定于固定侧的构件(磁轭1、隔离构件4、磁铁5以及基底构件8)。
由此,与弹性臂部16g连结的第二部分16b被夹持在磁轭1与磁铁5之间,因此能够不发生松动地固定弹性臂部16g的根部,能够利用上侧板簧16在光轴方向JD上适当地推压透镜保持构件2。由此,能够使透镜保持构件2的姿势稳定,并提高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性能。
此外,如图10(a)所示,上侧板簧16形成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以第一部分16a的两处的均等位置固定于作为可动侧的构件的透镜保持构件2,并且以第二部分16b的两处的均等位置固定于固定侧的构件。由此,上侧板簧16能够在空中平衡地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从而能够可靠地使透镜保持构件2的姿势稳定。
接下来,如图10(b)所示,施力构件6的下侧板簧(26A、26B)各自的内侧形状呈半圆形状,且构成为具有:与透镜保持构件2卡合的四处的第三部分26c;与基底构件8卡合的四处的第四部分26d(参照图11);位于第三部分26c与第四部分26d之间的四处的弹性臂部26g;将两处的第三部分26c连结的两个第一连结部26p;以及将两处的第四部分26d连结的两个第二连结部26q。
而且,在该下侧板簧(26A、26B)组装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在未图示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凸缘部32的下方设置的四个凸部插入嵌合于在图10(b)所示的下侧板簧(26A、26B)的第三部分26c上设置的贯通孔26k。由此,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一侧(内侧)被定位于透镜保持构件2,并且被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凸部实施热铆接,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向在下侧板簧(26A、26B)的第四部分26d上设置的六个贯通孔26m(参照图10(b))插入嵌合在后述的基底构件8的上表面处设置的突出设置部8t。由此,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另一侧(外侧)被定位于基底构件8,并且被固定于基底构件8。
另外,如图10(b)所示,下侧板簧26A和下侧板簧26B构成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以第三部分26c的四处的均等位置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并且以第四部分26d的四处的均等位置固定于基底构件8。由此,下侧板簧(26A、26B)能够在空中平衡地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能够可靠地使透镜保持构件2的姿势稳定。因此,利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施力构件6(上侧板簧1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朝向光轴方向JD稳定地移动。
最后,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基底构件8以及端子9进行说明。首先,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基底构件8使用液晶聚合物(LCP)等合成树脂而通过注塑成形而制作,如图11所示,由外形为矩形的板状形状构成,在中央形成有圆形且凹状的开口部8k和长方形且由贯通孔构成的开口部8m。另外,在基底构件8的上表面的四角处设有朝向上方突出的6个突出设置部8t。而且,如上所述,突出设置部8t插入在下侧板簧(26A、26B)的第四部分26d设置的贯通孔26m(参照图10(b)),突出设置部8t与贯通孔26m进行嵌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对基底构件8的突出设置部8t实施热铆接,从而更可靠地将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固定于基底构件8。
另外,如图4所示,由使用铜、铁或者以铜、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材质的金属板构成的连接构件57通过插入成形而埋入基底构件8,如图3所示,该连接构件57的一部分在磁轭1的四角露出一部分。而且,在使磁轭1的外壁部11的内表面和基底构件8的外周侧面组合并定位之后,在四处对设置于基底构件8的连接构件57和磁轭1的四角的接缝部分进行焊接,从而将磁轭1固定于基底构件8。
接下来,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端子9通过对铜、铁或者以铜、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材质的金属板进行拉伸加工、弯曲加工等而制作,与连接构件57相同地,进行插入成形而埋入基底构件8(参照图4)。而且,电绝缘的两个端子9(端子9A以及端子9B)分别与安装有未图示的摄像元件的基板电连接,从而能够从该两个端子9供电。
另外,端子9的一方的端子9A与下侧板簧26A电连接,并且端子9的另一方的端子9B与下侧板簧26B电连接,能够从该端子9A以及端子9B经由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而向线圈3流通电流。
以下,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中的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构成为,卷绕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周围的环状的线圈3具有与磁铁5对置而沿着与光轴方向JD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3,磁轭1的内壁部51在延伸部13的延伸方向LD上的分离的位置处具有以隔着延伸部13与磁铁5平行的状态分别对置的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线圈3的延伸部13以对应于第一内壁部51A与第二内壁部51B之间的部分被透镜保持构件2保持。因此,能够在平板状的磁铁5与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之间形成平行的磁场。因此,不会像现有例那样使永磁铁918与背磁轭926之间的磁通量泄漏,能够制作将磁通量封在里面的磁场,因此线圈3的延伸部13能够可靠地接收磁通量。由此,能够提高由磁轭1、线圈3以及磁铁5制作的磁路所产生的推力。
另外,磁铁5的延伸方向LD上的尺寸比延伸部13的长度尺寸大,并且比供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配设的区域的尺寸大,因此能够利用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可靠地接收由平板状的磁铁5产生的磁通量。因此,位于磁铁5与内壁部51(第一内壁部51A以及第二内壁部51B)之间的线圈3的延伸部13能够可靠地接收磁通量。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推力。
另外,当以使线圈3成为矩形的方式卷绕导线时,在长尺寸的部分产生鼓起,但长尺寸的部分的延伸部13具备以随着从中央部分的平行部13p朝向两侧的端部而与磁铁5分离的方式具有微小的第一角度AG1的第一倾斜部13s,因此能够抑制该鼓起。因此,与不设置微小的角度而鼓起且无法成为直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延伸部13的部分形成为更接近直线,能够使延伸部13与磁铁5以及延伸部13与内壁部51在延伸部13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成为大致平行的状态。由此,能够提供线圈3与磁铁5以及内壁部51的间隔距离稳定、特性差别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
另外,由于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线圈支承部12j支承有与磁铁5平行的延伸部13的平行部13p,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磁铁5与平行部13p的平行。并且,延伸部13的角度发生变化的、平行部13p与第一倾斜部13s的分界部BD设置在线圈支承部12j的外侧,因此线圈支承部12j不对延伸部13的角度形成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形状的延伸部13。由此,能够提供线圈3与磁铁5以及内壁部51的间隔距离更稳定、特性差别更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
另外,由于第一角度AG1为0.5°以上且5°以下的微小角度,因此能够将磁铁5、延伸部13以及内壁部51以所希望的状态配置。由此,能够提供线圈3与磁铁5以及内壁部51的间隔距离更稳定、特性差别更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
另外,在将延伸部13的端部彼此连结且相互对置的连结部33上,具备在连结中央部33c的两侧形成且以随着朝向延伸部13而与第二平板部11b分离的方式具有第二角度AG2的第二倾斜部33s,第二角度AG2被设定得比第一角度AG1大。即便以线圈3成为矩形的方式卷绕导线,延伸部13也不易向外侧鼓起,从而能够减小对延伸部13的影响而使线圈3形成为矩形。由此,能够提供线圈3与磁铁5以及内壁部51的间隔距离更稳定、特性差别更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
另外,与弹性臂部16g连结的第二部分16b被夹在磁轭1与磁铁5之间,因此能够不发生松动地固定弹性臂部16g的根部,从而能够利用上侧板簧16适当地在光轴方向JD上对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施力。由此,透镜保持构件2的姿势稳定,能够提高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变形并加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变形例1><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线圈支承部12j在四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四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的结构(变形例1),例如,也可以是仅在与延伸部13对置的一侧的两处设置的结构(变形例2)。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采用在连结部33上设置第二倾斜部33s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连结中央部33c和拐角部33r构成。
<变形例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使用隔离构件4而将上侧板簧16的第二部分16b以由隔离构件4和磁铁5的上表面部5u夹持的方式可靠地固定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不使用隔离构件4的结构。此时,第二部分16b成为被直接夹持在磁铁5的上表面部5u与磁轭1的上板部31之间进行固定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地变更。

Claims (10)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
磁轭,其具有筒状的外壁部、多个内壁部、上板部,所述外壁部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一平板部,所述内壁部位于该外壁部的内侧,所述上板部将所述外壁部和所述内壁部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连结;
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其配设在该磁轭的所述外壁部的内侧且能够保持透镜体;
环状的线圈,其卷绕于该透镜保持构件的周围;
一对平板状的磁铁,它们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沿着所述第一平板部且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及
施力构件,其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具有与所述磁铁对置而沿着该磁铁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内壁部在所述磁铁的延伸方向上的分离的位置处具有隔着所述延伸部而与所述磁铁仅以平行的状态分别对置的第一内壁部以及第二内壁部,
所述延伸部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内壁部与所述第二内壁部之间的部分被所述透镜保持构件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尺寸大,并且比供所述第一内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内壁部配设的区域的尺寸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呈大致矩形,
所述延伸部具备:位于该延伸部的中央部分且与所述磁铁平行的平行部;以及位于该平行部的两侧且以随着朝向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而与所述磁铁分离的方式具有第一角度而形成的第一倾斜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呈大致矩形,
所述延伸部具备:位于该延伸部的中央部分且与所述磁铁平行的平行部;以及位于该平行部的两侧且以随着朝向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而与所述磁铁分离的方式具有第一角度而形成的第一倾斜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保持构件具有支承所述平行部的线圈支承部,
所述平行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分界部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承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保持构件具有支承所述平行部的线圈支承部,
所述平行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分界部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承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为0.5°以上且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平板部正交且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二平板部,
将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以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分别直接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线圈上,
所述连结部具备:位于该连结部的中央部分且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平行的连结中央部;以及位于该连结中央部的两侧且以随着朝向所述延伸部而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分离的方式具有第二角度而形成的第二倾斜部,
所述第二角度设定得比所述第一角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平板部正交且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二平板部,
将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以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分别直接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线圈上,
所述连结部具备:位于该连结部的中央部分且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平行的连结中央部;以及位于该连结中央部的两侧且以随着朝向所述延伸部而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分离的方式具有第二角度而形成的第二倾斜部,
所述第二角度设定得比所述第一角度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构件具有一侧被固定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上部的上侧板簧,
该上侧板簧具有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处固定的第一部分、在另一侧设置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
所述第二部分被夹持固定在所述磁铁的上表面部与所述磁轭的所述上板部之间。
CN201610165896.8A 2015-03-27 2016-03-22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6019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2332.0A CN109917529A (zh) 2015-03-27 2016-03-22 透镜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5882A JP6302426B2 (ja) 2015-03-27 2015-03-27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5-065882 2015-03-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2332.0A Division CN109917529A (zh) 2015-03-27 2016-03-22 透镜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524A CN106019524A (zh) 2016-10-12
CN106019524B true CN106019524B (zh) 2019-04-02

Family

ID=5708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2332.0A Pending CN109917529A (zh) 2015-03-27 2016-03-22 透镜驱动装置
CN201610165896.8A Active CN106019524B (zh) 2015-03-27 2016-03-22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2332.0A Pending CN109917529A (zh) 2015-03-27 2016-03-22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02426B2 (zh)
CN (2) CN10991752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0582B (zh) * 2017-03-30 2019-02-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52233A (ja) * 2004-06-11 2005-12-22 Shicoh E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197313A (ja) * 2007-02-13 2008-08-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48723B2 (ja) * 2009-10-29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1105470A1 (ja) * 2010-02-26 2011-09-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904392B2 (ja) * 2010-05-24 2016-04-13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JP5440796B2 (ja) * 2010-06-16 2014-03-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327478B2 (ja) * 2010-10-18 2013-10-3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204934B (zh) * 2012-02-14 2017-06-2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机
JP3177105U (ja) * 2012-05-09 2012-07-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963641B2 (ja) * 2012-10-26 2016-08-0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182689U (ja) * 2013-01-25 2013-04-0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861656B2 (ja) * 2013-03-29 2016-02-16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4228650A (ja) * 2013-05-21 2014-12-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140355142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Silitech Technology Corp. Voice coil motor
JP3186519U (ja) * 2013-07-30 2013-10-1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4145245U (zh) * 2014-08-14 2015-02-04 吴炳树 一种磁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524A (zh) 2016-10-12
JP6302426B2 (ja) 2018-03-28
CN109917529A (zh) 2019-06-21
JP2016186522A (ja) 2016-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4532B2 (en) Lens-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 device
US9723211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image stabilization by moving imaging lens
CN105262937A (zh) 用于驱动透镜的单元、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US20080117536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094153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627004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210243B2 (en) Lens holding device
CN104935792A (zh) 透镜移动单元及其摄像模组
CN10538858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849943A (zh) 镜头驱动装置
US20140256379A1 (en) Lens holding device
KR20240013884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03480110U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150331220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6772902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3250299A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830984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901276A (zh) 多镜头摄像系统及其驱动机构
JP672996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6019524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436051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JP634683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807296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614881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3592737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