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6852A - 制冷剂回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回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6852A
CN106016852A CN201610065717.3A CN201610065717A CN106016852A CN 106016852 A CN106016852 A CN 106016852A CN 201610065717 A CN201610065717 A CN 201610065717A CN 106016852 A CN106016852 A CN 106016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house
cold
producing medium
compress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57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6852B (zh
Inventor
石田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16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6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6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6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与外气温度无关地良好地进行单独加热运转的制冷剂回路装置,该制冷剂回路装置所具有的制冷剂回路包括:主路径;在从构成主路径的四通阀导入制冷剂时将由主路径的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向加热库内热交换器供给的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和将通过了加热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向主路径的库外热交换器的上游侧供给的散热路径,该制冷剂回路装置包括:从与库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分支且与压缩机的处理管连结的旁通管路;可开闭地配设于旁通管路的旁通阀;和在进行单独加热运转时将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导入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使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的控制单元。

Description

制冷剂回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剂回路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例如适用于例如自动售货机等且包括具有热泵功能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包括具有热泵功能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装置,已知有如下装置。即,包括具有主路径、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散热路径、返回路径的制冷剂回路的制装剂回路装置。
主路径将库内热交换器、压缩机、库外热交换器和膨胀机构利用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而构成为环状。库内热交换器被配设在作为对象的收纳室的内部。压缩机吸引通过了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将吸引到的制冷剂压缩而使其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后排出。库外热交换器导入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使其冷凝。膨胀机构将由库外热交换器冷凝了的制冷剂减压而使其隔热膨胀。
在这样的主路径中,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由库外热交换器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由膨胀机构进行隔热膨胀,且在库内热交换器蒸发。在该库内热交换器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引而再此被压缩进行循环。由此,配置有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被冷却。
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导入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将该制冷剂向构成主路径的库内热交换器中的配设于作为加热对象的收纳室的库内热交换器供给,由此在该库内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冷凝。由此,配设有该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被加热。
散热路径是导入由库内热交换器冷凝了的制冷剂而将该制冷剂向库外热交换器供给的路径。由此,在库外热交换器中,通过的制冷剂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返回路径导入在库外热交换器蒸发了的制冷剂而使该制冷剂以向压缩机送出的方式返回主路径。由此,通过了返回路径的制冷剂到达主路径,之后向压缩机送出。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制冷剂回路装置中,在仅进行该收纳室的内部空气的冷却时(进行冷却单独运转时),只要使制冷剂仅在主路径循环即可。另一方面,在冷却一个收纳室的内部空气且加热另一个收纳室的内部空气时(进行冷却加热运转时),只要使被压缩机压缩了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主路径循环,且使另一部分制冷剂按照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散热路径和返回路径的顺序进行循环即可。而且,在仅进行该收纳室的内部空气的加热时(进行加热单独运转时),只要使被压缩机压缩了的制冷剂以依次通过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散热路径和返回路径而返回压缩机的方式进行循环即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43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制冷剂回路装置中,在进行加热单独运转时,利用库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为了利用库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库外热交换器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必须非常高。
但是,在对作为对象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时,通常处于外气温度低的环境下,由此,不能通过库外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充分蒸发,其结果是,可能难以通过库内热交换器使制冷剂良好地冷凝,不能良好地进行加热单独运转。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外气温度无关地良好地进行加热单独运转的制冷剂回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回路装置,其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包括:主路径,其通过将配设于收纳室的内部的库内热交换器、吸引并压缩通过了上述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压缩机、配设于上述收纳室的外部的库外热交换器、使通过了上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隔热膨胀的膨胀机构由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而构成;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其在利用设置在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管路的切换阀允许制冷剂导入的情况下,将被该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供给至上述库内热交换器中的配设于成为加热对象的收纳室的加热库内热交换器;和散热路径,其将通过了上述加热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供给至上述主路径中的上述库外热交换器的上游侧,上述压缩机包括:活塞缸部,其配设于压缩机主体的内部,且对通过与压缩机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第一管路,其在上述压缩机主体的外部以与上述活塞缸部直接连结的状态配设,且将被该活塞缸部压缩后的制冷剂供给至上述排出侧的制冷剂管路;第二管路,其在上述压缩机主体的外部以与该压缩机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配设,且与用于吸引通过了上述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路连结;和第三管路,其在上述压缩机主体的外部与该压缩机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且以比上述第二管路更远离上述开口部的方式配设,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旁通管路,其从与上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分支,并与上述第三管路连结;旁通阀,其可开闭地配设于上述旁通管路,且在打开时允许制冷剂通过该旁通管路,而在关闭时限制制冷剂通过该旁通管路;和控制单元,其在进行仅加热配设有上述加热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的单独加热运转时,调整上述切换阀的送出状态,将被上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导入到上述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并且,使上述旁通阀打开,使通过了上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上述旁通管路。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在进行对配设有上述加热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并且对配设有其它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加热运转时,调整上述切换阀的送出状态,将被上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导入到上述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并且,使上述旁通阀关闭,将通过了上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由上述膨胀机构进行隔热膨胀后送出至库内热交换器。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在进行仅冷却任一收纳室的内部空气的单独冷却运转时,调整上述切换阀的送出状态,使被上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上述库外热交换器,并且使上述旁通阀关闭,将通过了上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由上述膨胀机构进行隔热膨胀后送出至库内热交换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与库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分离的旁通管路与压缩机的第三管路连结,控制单元在进行加热单独运转时,调整切换阀的送出状态,将被压缩机压缩了的制冷剂导入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并且使旁通阀打开,使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因此能够对被压缩机吸引的制冷剂利用该压缩机的驱动源进行加热,由此能够实现加热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能够与外气温度无关地良好地进行加热单独运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观察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构造时的截面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构造的、右侧的商品收纳库的侧面截断图。
图3是概念性地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概念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和图3所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和图3所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主体箱的机械室的压缩机的周边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测定驱动库外送风风扇时的库外送风风扇的后方侧、即库外热交换器的后方侧的通过空气的风速而得的结果的图表。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1是概念性地表示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从正面观察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构造时的截面图。在此例示的自动售货机具有主体箱1、制冷剂回路装置10和冷凝水蒸发装置60。
主体箱1是形成为前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自动售货机主体。在该主体箱1,在其内部例如以左右排列的方式设置有被两个隔热分隔板2分隔而成的三个独立的商品收纳库3。该商品收纳库3是以将罐装饮料或瓶装饮料等商品维持为所需的温度的状态对其进行收纳的收纳室,具有隔热构造。
图2表示图1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构造,是右侧的商品收纳库3的截面侧视图。此外,在此表示了右侧的商品收纳库3“以下也称作右库”3a的内部构造,但中央的商品收纳库3“以下也称作中库”3b和左侧的商品收纳库3“以下也称作左库”3c的内部构造也为与右库3a大致相同的结构。此外,本说明书的右侧表示从正面看自动售货机时的右方,左侧表示从正面看自动售货机时的左方。
如该图2所示,在主体箱1的前表面设置有外门4和内门5。外门4用于开闭主体箱1的前表面开口,内门5用于对商品收纳库3的前表面进行开闭。该内门5上下分割,在补充商品时,上侧的门5a进行开闭。
在上述商品收纳库3设置有收纳搁架6、输出机构7和输出滑槽8。收纳搁架6用于将商品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收纳。输出机构7设置于收纳搁架6的下部,用于一个一个地输出收纳于该收纳搁架6商品组的位于最下方的商品。输出滑槽8用于将从输出机构7输出的商品导向设置于外门4的商品取出口4a。
图3是概念性地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10的概念图。在此例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10包括:具有主路径20、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30、散热路径40和旁通路径50的制冷剂回路10a;和适当控制设置于制冷剂回路10a的各部分的控制单元10b。
主路径20通过将压缩机21、四通阀22、库外热交换器23、膨胀机构24和库内热交换器25用制冷剂配管26适当地连接而构成,在内部封入有制冷剂。
压缩机21也如图2所示配设于机械室9。机械室9位于主体箱1的内部,与商品收纳库3划分开,且是商品收纳库3的下方侧的收纳室。该压缩机21经由吸引口吸引制冷剂,将吸引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将其以高温高压的状态(高温高压制冷剂)排出。
图4和图5分别示意性地表示图2和图3所示的压缩机21的结构,图4是平面图,图5是侧面图。如这些图4和图5所示,压缩机21包括压缩机主体211、活塞缸部212、电动机213、排出口214、吸入口215、排出管(第一管路)216、吸入管(第二管路)217、处理管(第三管路)218。
压缩机主体211为厚壁铸铁制成的箱体,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的形态。活塞缸部212设置于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用于压缩制冷剂。电动机213设置于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是驱动构成活塞缸部212的活塞的驱动源。
排出口214设置于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是用于使在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吸入口215设置于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是经由与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连通的开口部215a使制冷剂流入活塞缸部212的制冷剂流入部。
排出管216经由排出口214与活塞缸部212直接连结,且以向压缩机主体211的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用于排出在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
吸入管217在吸入口215的开口部215a的附近以向压缩机主体211的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该吸入管217用于吸引制冷剂,其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该被吸入管217吸引的制冷剂一度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
处理管218在比吸入管217更远离吸入口215的开口部215a的部位以向压缩机主体211的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该处理管218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记载,是用于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的抽真空、制冷剂封入、制冷剂抽出等的管。
四通阀22具有一个入口221和三个出口(第一出口222、第二出口223、第三出口224),是根据从控制单元10b赋予的指令能够切换为下述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的切换阀:连通入口221和第一出口222的第一送出状态;连通入口221和第二出口223的第二送出状态;连通入口221和第三出口224的第三送出状态;连通入口221和第二出口223以及第三出口224的第四送出状态。该四通阀22的入口221连接于与压缩机21的排出管216连结的制冷剂管路26。
库外热交换器23也如图2所示,与压缩机21同样地配设于机械室9。该库外热交换器23将通过的制冷剂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在该库外热交换器23的后方侧附近设置有库外送风风扇F1。与该库外热交换器23的入口侧连结的制冷剂管路26与四通阀22的第一出口222连接。
膨胀机构24也如图2所示,与压缩机21和库外热交换器23同样地配设于机械室9。该膨胀机构24使通过的制冷剂减压并隔热膨胀,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43。
这些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43分别配设在被与连结于库外热交换器23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管路26连接的分配器271分支为三个的制冷剂管路26。
在此,构成膨胀机构24的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43根据从控制单元10b施加的指令来调整各自的开度。
库内热交换器25设置有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3个),配设在各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低区,且位于背面通道D(参照图2)的前表面侧。配设于右库3a的库内热交换器(以下也称作右库内热交换器)25a以位于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的下游侧的方式与制冷剂管路26连接,配设于中库3b的库内热交换器(以下也称作中库内热交换器)25b以位于第二电子膨胀阀242的下游侧的方式与制冷剂管路26连接,配设于左库3c的内部的库内热交换器(以下也称作左库内热交换器)25c以位于第三电子膨胀阀243的下游侧的方式与制冷剂管路26连接。
另外,在第一电子膨胀阀241与右库内热交换器25a之间、第二电子膨胀阀242与中库内热交换器25b之间、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243与左库内热交换器25c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毛细管272、第二毛细管273和第三毛细管274。
而且,在第二电子膨胀阀242与第二毛细管273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275,在第三电子膨胀阀243与第三毛细管274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276。
与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和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26在第一汇流点P1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管路26进一步在右库内热交换器25a的出口侧与制冷剂管路26在第二汇流点P2汇流。在第二汇流点P2汇流后的制冷剂管路26与压缩机21的吸入管217连结。
在与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26,在第一汇流点P1的上游侧配设有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是可开闭的阀体,在从控制单元10b发送来开指令时打开,允许制冷剂通过,另一方面,在发送来闭指令时关闭,限制制冷剂通过。
在与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26,在第一汇流点P1的上游侧配设有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是可开闭的阀体,在从控制单元10b发送来开指令时打开,允许制冷剂通过,另一方面,在发送来闭指令时关闭,限制制冷剂通过。
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30具有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和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的一端与四通阀22的第二出口223连接,且另一端在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管路26的第三汇流点P3汇流。该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在由四通阀22允许导入制冷剂时,将被压缩机21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向中库内热交换器25b供给。
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的一端与四通阀22的第三出口224连接,且另一端在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管路26的第四汇流点P4汇流。该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在由四通阀22允许导入制冷剂时,将被压缩机21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向左库内热交换器25c供给。
散热路径40包括第一散热管路41和第二散热管路42。第一散热管路41在与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26的中途的第一分支点P5分支,以在四通阀22的第一出口222与库外热交换器23之间的制冷剂管路26的第五汇流点P6汇流的方式与该制冷剂管路26连接。
在该第一散热管路41的中途设有第三单向阀431、第四电子膨胀阀432、第四毛细管433。第四电子膨胀阀432根据从控制单元10b施加的指令来调整开度,使通过的制冷剂隔热膨胀。第四毛细管433用于使通过的制冷剂隔热膨胀。
第二散热管路42在与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26的中途的第二分支点P7分支,并以在第一散热管路41的第六汇流点P8汇流的方式与该第一散热管路41连接。在该第二散热管路42的中途设有第四单向阀434。
旁通路径50包括旁通管路51和旁通阀52。旁通管路51从自库外热交换器23至分配器271的制冷剂管路26的中途的第三分支点P9分支,且与压缩机21的处理管218连结。
旁通阀52是可开闭的阀体,在从控制单元10b赋予了开指令时打开,允许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51,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10b赋予了闭指令时关闭,限制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51。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主体箱1的机械室9的压缩机21的周边的平面图。如该图6所示,冷凝水蒸发装置60设置有多个(图示的制冷剂是2个)。该冷凝水蒸发装置60用于使在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产生的冷凝水蒸发,包括冷凝水盘61和冷凝水片62。
冷凝水盘61用于贮存在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产生的冷凝水。贮存于该冷凝水盘61的冷凝水经由未图示的导水部件等被导入冷凝水盘61中。
冷凝水片62能够利用毛细管现象吸引冷凝水。该冷凝水片62被加工成四角筒状并立设在冷凝水盘61上。
具有这种结构的冷凝水蒸发装置60设置于在库外热交换器23的后方侧配置的压缩机21的左右两侧区域。在此,因为压缩机21配设于库外热交换器23的后方侧,所以利用库外送风风扇F1的驱动而将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空气向左右分流。而且,压缩机主体211如上述那样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的形态,因此结合通过的空气的粘性、空气可通过的面积的小型化的效果,在压缩机21的左右两侧区域,使通过的空气的风速变大。使用图7对此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测定驱动库外送风风扇F1时的库外送风风扇F1的后方侧、即库外热交换器23的后方侧的通过空气的风速而得的结果的图表。
该图7中,实线(a)表示在库外热交换器23的后方侧设置了压缩机21的情况下的风速的变化,虚线(b)表示没有设置压缩机21的情况下的风速的变化。此外,图7的横轴的左侧的“0”表示压缩机21的左端部,右侧的“0”表示压缩机21的右端部。
根据该图7可知,在设置了压缩机21时,在该压缩机21的左右两侧区域的风速比没有设置压缩机21时大。这是因为压缩机主体211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因此结合空气的粘性的效果,能够充分确保通过压缩机21的左右两侧区域的空气的量,进而,由于设置压缩机21,能够降低空气可通过的面积,因此,在压缩机21的左右两侧区域的通过空气的风速变大。
而且,根据图7可知,在从压缩机21的右端部起的右方60mm的范围、以及从压缩机21的左端部起的左方60mm的范围中,与没有设置压缩机21时的风速相比,设置了压缩机21时的风速极大。
因此,配设于压缩机21的左侧区域的冷凝水蒸发装置60优选设置在从压缩机21的左端部起的左方60mm的范围内,配设于压缩机21的右侧区域的冷凝水蒸发装置60优选设置在从压缩机21的右端部起的右方60mm的范围内。
接着,对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0冷却或加热收纳于商品收纳库3的商品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单独冷却运转的一例,对进行CCC运转(对所有的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空气进行冷却的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控制单元10b将四通阀22调整为第一送出状态,使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和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打开,而使旁通阀52关闭。另外,控制单元10b将构成膨胀机构24的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43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并且使第四电子膨胀阀432关闭。由此,被压缩机2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图8所示那样进行循环。
被压缩机21的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216排出,通过第一送出状态的四通阀22后,经由制冷剂管路26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
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库外热交换器23的期间,向周围空气(外部气体)散热而凝缩。在库外热交换器23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分配器271分支,由膨胀机构24(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43)进行隔热膨胀后到达各库内热交换器25,在各库内热交换器25蒸发,从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冷却了的内部空气利用配设于各库内热交换器25的附近的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内部进行循环,由此,收纳于各商品收纳库3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冷却。
在各库内热交换器25蒸发后的制冷剂在第一汇流点P1和第二汇流点P2汇流之后,经由吸入管217被压缩机21吸引。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之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之后被压缩而重复上述的循环。
接着,作为冷却加热运转的一例,对进行HHC运转(加热中库3b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且冷却右库3a的内部空气的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控制单元10b将四通阀22调整为第四送出状态,使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和旁通阀52关闭。另外,控制单元10b使第二电子膨胀阀2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43关闭,且将第一电子膨胀阀241和第四电子膨胀阀4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2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图9所示那样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21的活塞缸部212压缩了的制冷剂从排出管216排出,经由第四送出状态的四通阀22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和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凝缩(冷凝)。由此,对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中库3b的内部进行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凝缩。由此,对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左库3c的内部进行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在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4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两者彼此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由第一散热管路41,由第四电子膨胀阀432和第四毛细管4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2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经由分配器271,由第一电子膨胀阀241隔热膨胀。
在第一电子膨胀阀241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右库内热交换器25a,在该右库内热交换器25a蒸发,从右库3a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右库3a的内部循环,由此冷却被收纳于右库3a的商品。
在右库内热交换器25a蒸发后的制冷剂经由吸入管217被压缩机21吸引。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此外,在此,作为冷却加热运转的一例,对HHC运转进行了说明,但在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0中,可以作为冷却加热运转进行CHC运转(加热中库3b的内部空气,且冷却右库3a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HCC运转(加热左库3c的内部空气,且冷却右库3a和中库3b的内部空气的运转)。
在进行CHC运转时,控制单元10b将四通阀2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使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二电子膨胀阀242、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和旁通阀52关闭。另外,控制单元10b将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三电子膨胀阀243和第四电子膨胀阀4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2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被压缩机21的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2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四通阀22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41后由第四电子膨胀阀432和第四毛细管4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2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经由分配器271,由第一电子膨胀阀241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43隔热膨胀。
由第一电子膨胀阀241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右库内热交换器25a,在该右库内热交换器25a蒸发,从右库3a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右库3a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右库3a的商品被冷却。
由第三电子膨胀阀243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在该左库内热交换器25c蒸发,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冷却。
在右库内热交换器25a和左库内热交换器25c蒸发后的制冷剂在第二汇流点P2汇流后,经由吸入管217被压缩机21吸引。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在进行HCC运转时,控制单元10b将四通阀22调整为第三送出状态,使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三电子膨胀阀243、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和旁通阀52关闭。另外,控制单元10b将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和第四电子膨胀阀4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21压缩后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21的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216排出,经由第三送出状态的四通阀22,通过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4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41后由第四电子膨胀阀432和第四毛细管433进行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2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经由分配器271,由第一电子膨胀阀241和第二电子膨胀阀242进行隔热膨胀。
由第一电子膨胀阀241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右库内热交换器25a,在该右库内热交换器25a蒸发,从右库3a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右库3a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右库3a的商品被冷却。
由第二电子膨胀阀242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在该中库内热交换器25b蒸发,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冷却。
在右库内热交换器25a和中库内热交换器25b蒸发后的制冷剂在第二汇流点P2汇流后,经由吸入管217被压缩机21吸引。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进而,作为单独加热运转的一例,对进行仅加热中库3b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控制单元10b将四通阀22调整为第四送出状态,使旁通阀52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第三电子膨胀阀243、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和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关闭。另外,控制单元10b将第四电子膨胀阀4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21压缩后的制冷剂如图10那样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21的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216排出,经由第四送出状态的四通阀22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和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加热中库3b的内部空气。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加热左库3c的内部空气。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在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4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两者彼此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散热管路41,由第四电子膨胀阀432和第四毛细管4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2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
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51,经由处理管218被压缩机21吸引。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在此,处理管218配设于比吸入管217更远离吸入口215的开口部215a的部位,因此从处理管218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的制冷剂在流入吸入口215的开口部215a之前通过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的距离,大于从吸入管217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的制冷剂的通过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的距离。因此,经由处理管218而通过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的制冷剂被电动机213充分加热后,被活塞缸部212压缩。
此外,在此,作为单独加热运转的一例,对仅加热中库3b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进行说明,但在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0中,可以作为单独加热运转进行仅加热中库3b的内部空气的运转、仅加热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
在进行仅加热中库3b的内部空气的运转时,控制单元10b将四通阀2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使旁通阀52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第三电子膨胀阀243、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和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关闭。另外,控制单元10b将第四电子膨胀阀4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21压缩后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21的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2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四通阀22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31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2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中库内热交换器2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41后由第四电子膨胀阀432和第四毛细管4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2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
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51,经由处理管218被压缩机21吸引。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在该情况下也经由处理管218向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流入制冷剂,因此该制冷剂被电动机213充分加热。
在进行仅加热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时,控制单元10b将四通阀22调整为第三送出状态,使旁通阀52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一电子膨胀阀241、第二电子膨胀阀242、第三电子膨胀阀243、第一返回用电磁阀277和第二返回用电磁阀278关闭。另外,控制单元10b将第四电子膨胀阀4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2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21的活塞缸部2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216排出,经由第三送出状态的四通阀22通过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32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2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左库内热交换器2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4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4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41而由第四电子膨胀阀432和第四毛细管4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2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2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
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51,经由处理管218被压缩机21吸引。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215流入活塞缸部2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在该情况下也经由处理管218向压缩机主体211的内部流入制冷剂,因此该制冷剂被电动机213充分加热。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0,构成旁通路径50的旁通管路51与处理管218连结,控制单元10b在进行单独加热运转时,使旁通阀52打开,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51,因此,被压缩机21吸引了的制冷剂能够由作为该压缩机21的驱动源的电动机213加热,由此能够实现加热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与外气温度无关地良好地进行单独加热运转。
另外,由于像这样能够由作为压缩机21的驱动源的电动机213加热制冷剂,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以液相状态被压缩机21吸引的所谓返液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使蒸发温度上升,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根据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0,设置于压缩机2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管路26的四通阀22,是能够切换为第一送出状态、第二送出状态、第三送出状态和第四送出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切换阀,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为了防止压缩机的排出侧的压力过大而设置泄压配管或泄压阀,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线制造成本的降低。
根据上述自动售货机,压缩机21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的方式,且使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23的空气向左右分流,而且冷凝水蒸发装置60设置于在压缩机21的左右两侧区域中由该压缩机21分流后的空气的通过区域,因此是在通过的空气的风速足够大的区域中设置冷凝水蒸发装置60。而且也不使用现有技术的风路限制部等。由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并且使冷凝水良好地蒸发。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对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1是概念性地表示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0的变形例的概念图。此外,对在此例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10也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此例示的制冷剂回路装置11包括具有主路径70、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80、散热路径90和旁通路径100的制冷剂回路11a,和适当地控制设置于制冷剂回路11a的各部分的控制单元11b。
主路径70通过将压缩机71、第一三通阀72、库外热交换器73、膨胀机构74和库内热交换器75由制冷剂管路76适宜连接而构成,在内部封入有制冷剂。
压缩机71配设于机械室9。机械室9位于主体箱1的内部,与商品收纳库3划分开,且是商品收纳库3的下方侧的收纳室。该压缩机71经由吸引口吸引制冷剂,将吸引到的制冷剂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高温高压制冷剂)而排出。
图12和图13分别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压缩机71的结构,图12是平面图,图13是侧面图。如这些图12和图13所示,压缩机71包括压缩机主体711、活塞缸部712、电动机713、排出口714、吸入口715、排出管(第一管路)716、吸入管(第二管路)717、处理管(第三管路)718。
压缩机主体711为厚壁铸铁制成的箱体,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的形态。活塞缸部712设置于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用于压缩制冷剂。电动机713设置于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是驱动构成活塞缸部712的活塞的驱动源。
排出口714设置于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是用于使在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吸入口715设置于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是经由与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连通的开口部715a使制冷剂流入活塞缸部712的制冷剂流入部。
排出管716经由排出口714与活塞缸部712直接连结,且以向压缩机主体711的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用于排出在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
吸入管717在吸入口715的开口部715a的附近以向压缩机主体711的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该吸入管717用于吸引制冷剂,其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该被吸入管717吸引的制冷剂一度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
处理管718在比吸入管717更远离吸入口715的开口部715a的部位以向压缩机主体711的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该处理管718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记载,用于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的抽真空、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引出等。
第一三通阀72具有一个入口721和两个出口(第一出口722、第二出口723),是根据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的指令能够切换为连通入口721与第一出口722的第一送出状态、连通入口721与第二出口723的第二送出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切换阀。该第一三通阀72的入口721连接于与压缩机71的排出管716连结的制冷剂管路76。
库外热交换器73也与压缩机71同样地配设于机械室9。该库外热交换器73将通过的制冷剂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在该库外热交换器73的后方侧附近设置有库外送风风扇F1。与该库外热交换器73的入口侧连结的制冷剂管路76与第一三通阀72的第一出口722连接。
膨胀机构74也与压缩机71和库外热交换器73同样地配设于机械室9。该膨胀机构74使通过的制冷剂减压并隔热膨胀,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743。
这些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743分别配设在被与连结于库外热交换器73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管路76连接的分配器771分支为三个的制冷剂管路76。
在此,构成膨胀机构74的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743根据从控制单元11b施加的指令来调整各自的开度。
库内热交换器75设置有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3个),配设在各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低区,且位于背面通道D的前表面侧。配设于右库3a的库内热交换器(以下也称作右库内热交换器)75a以位于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的下游侧的方式与制冷剂管路76连接,配设于中库3b的库内热交换器(以下也称作中库内热交换器)75b以位于第二电子膨胀阀742的下游侧的方式与制冷剂管路76连接,配设于左库3c的内部的库内热交换器(以下也称作左库内热交换器)75c以位于第三电子膨胀阀743的下游侧的方式与制冷剂管路76连接。
另外,在第一电子膨胀阀741与右库内热交换器75a之间、第二电子膨胀阀742与中库内热交换器75b之间、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743与左库内热交换器75c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毛细管772、第二毛细管773和第三毛细管774。
而且,在第二电子膨胀阀742与第二毛细管773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75,在第三电子膨胀阀743与第三毛细管774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76。
与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和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76在第一汇流点Q1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管路76进一步在右库内热交换器75a的出口侧与制冷剂管路76在第二汇流点Q2汇流。在第二汇流点Q2汇流后的制冷剂管路76与压缩机71的吸入管717连结。
在与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76,在第一汇流点Q1的上游侧配设有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是可开闭的阀体,在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开指令时打开,允许制冷剂通过,另一方面,在发送来闭指令时关闭,限制制冷剂通过。
在与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76,在第一汇流点Q1的上游侧配设有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是可开闭的阀体,在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开指令时打开,允许制冷剂通过,另一方面,在发送来闭指令时关闭,限制制冷剂通过。
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80具有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第二三通阀82、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高压制冷剂旁通管路85。
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一端与第一三通阀72的第二出口723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82的入口821连接。
第二三通阀82具有一个入口821和两个出口(第一出口822、第二出口823),是根据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的指令能够切换为连通入口821与第一出口822的第一送出状态和连通入口821与第二出口823的第二送出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切换阀。
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的一端与第二三通阀82的第一出口822连接,且另一端在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管路76的第三汇流点Q3汇流。该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将被压缩机71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向中库内热交换器75b供给。
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的一端与第二三通阀82的第二出口823连接,且另一端在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管路76的第四汇流点Q4汇流。该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将被压缩机71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向左库内热交换器75c供给。
高压制冷剂旁通管路85以从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中途的第一分支点Q5分支,且在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的第五汇流点Q6汇流的方式设置。在该高压制冷剂旁通管路85配设有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
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是可开闭的阀体,在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开指令时打开,允许制冷剂通过高压制冷剂旁通管路85,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闭指令时关闭,限制制冷剂通过高压制冷剂旁通管路85。
散热路径90包括第一散热管路91和第二散热管路92。第一散热管路91以在与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76的中途的第二分支点Q7分支、在第一三通阀72的第一出口722与库外热交换器73之间的制冷剂管路76的第六汇流点Q8汇流的方式,与该制冷剂管路76连接。
在该第一散热管路91的中途设置有第三单向阀931、第四电子膨胀阀932、第四毛细管933。第四电子膨胀阀932根据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的指令调整开度,使通过的制冷剂隔热膨胀。第四毛细管933使通过的制冷剂隔热膨胀。
第二散热管路92以在与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76的中途的第三分支点Q9分支、在第一散热管路91的第七汇流点Q10汇流的方式,与该第一散热管路91连接。在该第二散热管路92的中途设置有第四单向阀934。
旁通路径100包括旁通管路101和旁通阀102。旁通管路101从自库外热交换器73至分配器771的制冷剂管路76的中途的第四分支点Q11分支,且与压缩机71的处理管718连结。
旁通阀102是可开闭的阀体,在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开指令时打开,允许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101,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11b发送来闭指令时关闭,限制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101。
这样的制冷剂回路装置11以下述方式冷却或加热收纳于商品收纳库3的商品。
首先,作为冷却単独运转的一例,对进行CCC运转(对所有的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空气进行冷却的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控制单元11b将第一三通阀72调整为第一送出状态。另外,控制单元11b使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和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打开,另一方面,使旁通阀102关闭。而且,控制单元11b将构成膨胀机构74的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743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并且使第四电子膨胀阀932关闭。由此,被压缩机71压缩后的制冷剂如图14所示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71的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716排出,通过第一送出状态的第一三通阀72后,经由制冷剂管路76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库外热交换器73的期间,向周围空气(外部气体)散热而冷凝。
由库外热交换器73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分配器771分支,利用膨胀机构74(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743)隔热膨胀后到达各库内热交换器75,在各库内热交换器75蒸发而从商品收纳库3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配设于各库内热交换器75的附近的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各商品收纳库3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冷却。
由各库内热交换器75蒸发后的制冷剂在第一汇流点Q1和第二汇流点Q2汇流后,经由吸入管717被压缩机71吸引。被压缩机7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接着,作为冷却加热运转的一例,对进行HHC运转(加热中库3b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且冷却右库3a的内部空气的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控制单元11b将第一三通阀7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并且将第二三通阀82调整为第一送出状态。另外,控制单元11b使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和旁通阀102关闭。而且,控制单元11b使第二电子膨胀阀74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743关闭,并且将第一电子膨胀阀741和第四电子膨胀阀9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71压缩后的制冷剂如图15所示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71的活塞缸部712压缩了的制冷剂从排出管7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一三通阀72通过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
通过了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送出状态的第二三通阀82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并且经由高压制冷剂旁通管路85通过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由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由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9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两者彼此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散热管路91后,由第四电子膨胀阀932和第四毛细管9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7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经由分配器771由第一电子膨胀阀741隔热膨胀。
由第一电子膨胀阀741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右库内热交换器75a,在该右库内热交换器75a蒸发而从右库3a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右库3a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右库3a的商品被冷却。
在右库内热交换器75a蒸发后的制冷剂经由吸入管717被压缩机71吸引。被压缩机7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此外,在此,作为冷却加热运转的一例,对HHC运转进行了说明,但在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1中,可以作为冷却加热运转进行CHC运转(加热中库3b的内部空气,且冷却右库3a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HCC运转(加热左库3c的内部空气,且冷却右库3a和中库3b的内部空气的运转)。
在进行CHC运转时,控制单元11b将第一三通阀7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并且将第二三通阀82调整为第一送出状态。另外,控制单元11b使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二电子膨胀阀742、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和旁通阀102关闭。而且,控制单元11b将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三电子膨胀阀743和第四电子膨胀阀9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71压缩后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71的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7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一三通阀72而通过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通过了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送出状态的第二三通阀82而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由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91后由第四电子膨胀阀932和第四毛细管9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7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经由分配器771由第一电子膨胀阀741和第三电子膨胀阀743隔热膨胀。
由第一电子膨胀阀741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右库内热交换器75a,在该右库内热交换器75a蒸发而从右库3a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右库3a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右库3a的商品被冷却。
由第三电子膨胀阀743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在该左库内热交换器75c蒸发,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冷却。
在右库内热交换器75a和左库内热交换器75c蒸发的制冷剂在第二汇流点Q2汇流后,经由吸入管717被压缩机71吸引。被压缩机7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在进行HCC运转时,控制单元11b将第一三通阀7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并且将第二三通阀8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另外,控制单元11b使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三电子膨胀阀743、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和旁通阀102关闭。而且,控制单元11b将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和第四电子膨胀阀9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7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71的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7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一三通阀72通过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通过了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制冷剂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二三通阀82通过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通过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9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91后在第四电子膨胀阀932和第四毛细管9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7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经由分配器771在第一电子膨胀阀741和第二电子膨胀阀742隔热膨胀。
在第一电子膨胀阀741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右库内热交换器75a,在该右库内热交换器75a蒸发,从右库3a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在右库3a的内部,由此,收纳于右库3a的商品被冷却。
在第二电子膨胀阀742隔热膨胀后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在该中库内热交换器75b蒸发而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获取热量,对该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冷却。
在右库内热交换器75a和中库内热交换器75b蒸发后的制冷剂在第二汇流点Q2汇流后,经由吸入管717被压缩机71吸引。被压缩机71吸引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进而,作为单独加热运转的一例,对进行仅加热中库3b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控制单元11b将第一三通阀7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并且将第二三通阀82调整为第一送出状态。另外,控制单元11b使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和旁通阀102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第三电子膨胀阀743、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和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关闭。进而,控制单元11b将第四电子膨胀阀9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7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图16所示那样循环。
在压缩机71的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7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一三通阀72通过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通过了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送出状态的第二三通阀82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并且经由高压制冷剂旁通管路85通过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在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9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两者彼此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散热管路91后,在第四电子膨胀阀932和第四毛细管9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7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
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101,经由处理管718被压缩机71吸引。被压缩机7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
在此,由于处理管718被配设于比吸入管717更远离吸入口715的开口部715a的部位,因此从处理管718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的制冷剂在流入吸入口715的开口部715a之前通过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的距离,大于从吸入管717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的制冷剂通过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的距离。因此,经由处理管718通过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的制冷剂被电动机713充分加热后,被活塞缸部712压缩。
此外,在此,作为单独加热运转的一例,对仅加热中库3b和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进行说明,但在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1中,可以作为单独加热运转进行仅加热中库3b的内部空气的运转、仅加热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
在进行仅加热中库3b的内部空气的运转时,控制单元11b将第一三通阀7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并且将第二三通阀82调整为第一送出状态。另外,控制单元11b使旁通阀102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第三电子膨胀阀743、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和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关闭。进而,控制单元11b将第四电子膨胀阀9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7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71的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7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一三通阀72通过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通过了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送出状态的第二三通阀82通过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
通过了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83的制冷剂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到达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制冷剂在通过该中库内热交换器75b的期间,与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中库3b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中库3b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中库3b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中库内热交换器75b冷凝后的制冷剂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91在第四电子膨胀阀932和第四毛细管9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7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
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101,经由处理管718被压缩机71吸引。被压缩机7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此时,因为也经由处理管718向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流入制冷剂,所以该制冷剂被电动机713充分加热。
在进行仅加热左库3c的内部空气的运转时,控制单元11b将第一三通阀7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并且将第二三通阀82调整为第二送出状态。另外,控制单元11b使旁通阀102打开,另一方面,使第一电子膨胀阀741、第二电子膨胀阀742、第三电子膨胀阀743、第一返回用电磁阀777、第二返回用电磁阀778和高压制冷剂旁通阀86关闭。进而,控制单元11b将第四电子膨胀阀932的开度调整为规定的大小。由此,被压缩机71压缩了的制冷剂如下进行循环。
在压缩机71的活塞缸部712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管716排出,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一三通阀72通过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通过了高压制冷剂导入管路81的制冷剂经由第二送出状态的第二三通阀82通过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
通过了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84的制冷剂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到达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制冷剂在通过该左库内热交换器75c的期间,与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向该内部空气散热而冷凝。由此,对左库3c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内部空气利用库内送风风扇F2的驱动而在左库3c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左库3c的商品被循环的内部空气加热。
在左库内热交换器75c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散热管路92到达第一散热管路91,通过第一散热管路91后在第四电子膨胀阀932和第四毛细管933隔热膨胀,之后到达库外热交换器73,在该库外热交换器7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
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101,经由处理管718被压缩机71吸引。被压缩机71吸引了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后,经由吸入口715流入活塞缸部712,之后被压缩,重复上述的循环。此时,由于也经由处理管718向压缩机主体711的内部流入制冷剂,因此该制冷剂被电动机713充分加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1,构成旁通路径100的旁通管路101与处理管718连结,控制单元11b在进行单独加热运转时,使旁通阀102打开,使通过了库外热交换器73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路101,因此,能够由作为该压缩机71的驱动源的电动机713加热被压缩机71吸引的制冷剂,由此能够实现加热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与外气温度无关地良好地进行单独加热运转。
另外,像这样能够利用作为压缩机71的驱动源的电动机713加热制冷剂,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以液相状态被压缩机71吸引的所谓返液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使蒸发温度上升,实现运转效率的提高。
根据上述制冷剂回路装置11,设置于压缩机7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管路76的第一三通阀72是能够切换为第一送出状态和第二送出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切换阀,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为了防止压缩机的排出侧的压力过大而设置泄压配管或泄压阀,能够降低部件数量,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0 制冷剂回路装置
10a 制冷剂回路
10b 控制单元
20 主路径
21 压缩机
211 压缩机主体
212 活塞缸部
213 电动机
216 排出管
217 吸入管
218 处理管
22 四通阀
23 库外热交换器
24 膨胀机构
25 库内热交换器
26 制冷剂管路
30 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
31 第一高压制冷剂管路
32 第二高压制冷剂管路
40 散热路径
41 第一散热管路
42 第二散热管路
50 旁通路径
51 旁通管路
52 旁通阀
60 冷凝水蒸发装置
61 冷凝水盘
62 冷凝水片
F1 库外送风风扇
F2 库内送风风扇。

Claims (3)

1.一种制冷剂回路装置,其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包括:
主路径,其通过将配设于收纳室的内部的库内热交换器、吸引并压缩通过了所述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压缩机、配设于所述收纳室的外部的库外热交换器、使通过了所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隔热膨胀的膨胀机构由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而构成;
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其在利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管路的切换阀允许制冷剂导入的情况下,将被该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供给至所述库内热交换器中的配设于成为加热对象的收纳室的加热库内热交换器;和
散热路径,其将通过了所述加热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供给至所述主路径中的所述库外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所述压缩机包括:活塞缸部,其配设于压缩机主体的内部,且对通过与压缩机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第一管路,其在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部以与所述活塞缸部直接连结的状态配设,且将被该活塞缸部压缩后的制冷剂供给至所述排出侧的制冷剂管路;第二管路,其在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部以与该压缩机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配设,且与用于吸引通过了所述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路连结;和第三管路,其在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部与该压缩机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且以比所述第二管路更远离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配设,
所述制冷剂回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旁通管路,其从与所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管路分支,并与所述第三管路连结;
旁通阀,其可开闭地配设于所述旁通管路,且在打开时允许制冷剂通过该旁通管路,而在关闭时限制制冷剂通过该旁通管路;和
控制单元,其在进行仅加热配设有所述加热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的单独加热运转时,调整所述切换阀的送出状态,将被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导入到所述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并且,使所述旁通阀打开,使通过了所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旁通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对配设有所述加热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并且对配设有其它库内热交换器的收纳室的内部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加热运转时,调整所述切换阀的送出状态,将被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导入到所述高压制冷剂导入路径,并且,使所述旁通阀关闭,将通过了所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由所述膨胀机构进行隔热膨胀后送出至库内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仅冷却任一收纳室的内部空气的单独冷却运转时,调整所述切换阀的送出状态,使被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库外热交换器,并且使所述旁通阀关闭,将通过了所述库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由所述膨胀机构进行隔热膨胀后送出至库内热交换器。
CN201610065717.3A 2015-03-27 2016-01-29 制冷剂回路装置 Active CN106016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7076A JP6592932B2 (ja) 2015-03-27 2015-03-27 冷媒回路装置
JP2015-067076 2015-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6852A true CN106016852A (zh) 2016-10-12
CN106016852B CN106016852B (zh) 2018-08-31

Family

ID=57082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5717.3A Active CN106016852B (zh) 2015-03-27 2016-01-29 制冷剂回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92932B2 (zh)
CN (1) CN1060168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004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回路装置
CN110686421A (zh) * 2018-07-04 2020-01-14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回路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4397A (ja) * 1999-04-21 2000-11-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温蔵装置
WO2010032412A1 (ja) * 2008-09-17 2010-03-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201547994U (zh) * 2009-11-12 2010-08-1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202835900U (zh) * 2012-09-26 2013-03-27 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高能效满液式风冷热泵机组
CN202947359U (zh) * 2012-11-16 2013-05-22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CN203132194U (zh) * 2013-03-07 2013-08-14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203501543U (zh) * 2013-09-14 2014-03-26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低温型风冷螺杆冷热水机组
CN103673381A (zh) * 2013-11-14 2014-03-26 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全年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491B2 (ja) * 2009-12-11 2014-01-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回路
JP2012007861A (ja) * 2010-06-28 2012-01-12 Fuji Electric Co Ltd 冷媒回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4397A (ja) * 1999-04-21 2000-11-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温蔵装置
WO2010032412A1 (ja) * 2008-09-17 2010-03-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201547994U (zh) * 2009-11-12 2010-08-1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202835900U (zh) * 2012-09-26 2013-03-27 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高能效满液式风冷热泵机组
CN202947359U (zh) * 2012-11-16 2013-05-22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CN203132194U (zh) * 2013-03-07 2013-08-14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203501543U (zh) * 2013-09-14 2014-03-26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低温型风冷螺杆冷热水机组
CN103673381A (zh) * 2013-11-14 2014-03-26 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全年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004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回路装置
CN110686421A (zh) * 2018-07-04 2020-01-14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回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86402A (ja) 2016-10-27
CN106016852B (zh) 2018-08-31
JP6592932B2 (ja)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7882B1 (ko) 스위치 캐비닛의 실내에 배치된 부품들을 위한 냉각 장치
CN105008820B (zh) 空调装置
JP6390374B2 (ja) 冷媒回路装置
KR20110092117A (ko) 냉매시스템
CN106016852A (zh) 制冷剂回路装置
US9920938B2 (en) Packaged terminal air conditioner unit
US9581359B2 (en) Regenerativ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20140123384A (ko) 공기열 이원 사이클 히트펌프 냉난방 장치
EP3002537B1 (en) Radiator and refrigerating cycle device
JP2008102683A (ja) 自動販売機
CN102654334B (zh) 制冷剂回路装置
JP5369971B2 (ja) 冷媒回路装置
JP6405977B2 (ja) 冷媒回路装置
JPH08320157A (ja) 冷凍装置
JP6520300B2 (ja) 自動販売機
CN108120042A (zh) 制冷剂回路装置
JP5391841B2 (ja) 自動販売機
KR102431477B1 (ko) 농산물 복합 건조 시스템
JP5321121B2 (ja) 自動販売機
CN102654333B (zh) 制冷剂回路装置
JP2010249457A (ja) 冷媒回路装置
JP2010196915A (ja) 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0249455A (ja) 冷媒回路装置
JP2014186621A (ja) 自動販売機
JP2010181997A (ja) 自動販売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