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3939A -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3939A
CN106003939A CN201610522153.1A CN201610522153A CN106003939A CN 106003939 A CN106003939 A CN 106003939A CN 201610522153 A CN201610522153 A CN 201610522153A CN 106003939 A CN106003939 A CN 106003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mposite bed
composite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21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3939B (zh
Inventor
徐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DONG XINMA HI-TECH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DONG XINMA HI-TECH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DONG XINMA HI-TECH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DONG XINMA HI-TECH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221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03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03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3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3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3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塑料片材,其包括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第二复合层设置于第一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之间。该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为先混合第一原料分别制备第一复合层树脂和第三复合层树脂,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82~88份聚丙烯、5~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和2~5份色母料。混合第二原料制备第二复合层树脂,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的78~83份聚丙烯、3~6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4~7份聚乙烯、5~9份填充料和2~5份色母料。将第二复合层树脂设置于第一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之间,并进行多层共挤。通过简单的工艺方法有效地获得了韧性和耐冲击强度较好的塑料片材。

Description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片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因为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无味、无毒、质轻,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还有优秀的耐应力开裂性、延伸性、抗弯曲疲劳性和成型加工型、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日用制品、工业部件、家用电器、容器等制品制作。但由于聚丙烯材料耐寒性差、低温易脆断,成型收缩率大、制品易翘曲等缺点,影响了该材料的使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塑料片材,改善了现有的聚丙烯片材的脆性,具有韧性较好和耐冲击强度高的塑料片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以通过简单的工艺方法有效地获得韧性和耐冲击强度较好的复合塑料片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复合塑料片材,其包括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第二复合层设置于第一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之间,第一复合层和第三复合层分别由第一原料制成,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丙烯82~8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8份、聚乙烯3~6份以及色母料2~5份,第二复合层由第二原料制成,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丙烯78~83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4~7份、填充料5~9份以及色母料2~5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的厚度比为1:4~6:0.8~1.2。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制成第一复合层的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以及色母料之间的重量比与制成第二复合层的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以及色母料之间的重量比相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填充料按重量份计包括:2000目碳酸钙73~78份和1500目淀粉21~27份。
一种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包括:混合第一原料分别制备第一复合层树脂和第三复合层树脂,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82~88份聚丙烯、5~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和2~5份色母料。混合第二原料制备第二复合层树脂,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的78~83份聚丙烯、3~6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4~7份聚乙烯、5~9份填充料和2~5份色母料。将第二复合层树脂设置于第一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之间,对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进行多层共挤。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混合第一原料制备第一复合层树脂是将聚乙烯和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混合,再加入色母料进行混合,再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聚丙烯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填充料由重量份计的73~78份2000目碳酸钙和21~27份1500目淀粉进行混合而制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混合第二原料制备第二复合层树脂是将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填充料和色母料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混合,再加入聚丙烯混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将制备第二复合层树脂的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填充料和色母料在全自动混合机中混合的时间为13~17min,加入聚丙烯后混合的时间为18~23min。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混合第一原料制备第三复合层树脂是将聚乙烯和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混合,再加入色母料进行混合,再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聚丙烯放入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共同组成复合塑料片材,使得其结构更加稳定,性能更加优越。同时第一复合层和第三复合层由按重量份计的第一原料制成,第一原料包括:聚丙烯82~8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8份、聚乙烯3~6份以及色母料2~5份。第二复合层由按重量份计的第二原料制成,第二原料包括:聚丙烯78~83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4~7份、填充料5~9份以及色母料2~5份。其中,聚乙烯与聚丙烯都是结晶性聚合物,它们之间没有形成共晶,而是各自结晶,形成相溶性不良的多相体系。而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以其结构中结晶的乙烯链段作为物理交联点承受载荷,非晶态的乙烯和辛烯长链赋予其优异的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和优异的抗低温性能,其作为抗冲击改性剂加入聚丙烯材料中,可以使得两者分散性以及相容性均非常好,从而使得聚丙烯在低温中的冲击强度得到改善,韧性效果显著提高。而聚乙烯在聚丙烯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之间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从而使得聚丙烯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之间的相容性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体系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起到了增韧效果。并且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按上述重量份的原料进行配比也使得各种原料之间互相更好地协同配合形成稳定性较好、韧性更强的层状机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但从本质上并没有脱离本发明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塑料片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复合塑料片材100;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第三复合层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塑料片材100,其包括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第二复合层120设置于第一复合层11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之间。
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分别由按重量份计的第一原料制成,第一原料包括:聚丙烯82~8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8份、聚乙烯3~6份以及色母料2~5份。
第二复合层120由按重量份计的第二原料制成,第二原料包括:聚丙烯78~83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4~7份、填充料5~9份以及色母料2~5份。
其中,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均包括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聚乙烯。聚乙烯与聚丙烯都是结晶性聚合物,它们之间没有形成共晶,而是各自结晶,因此可以形成相溶性不良的多相体系。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POE)是一种饱和的乙烯—辛烯共聚物,以其结构中结晶的乙烯链段作为物理交联点承受载荷,其非晶态的乙烯和辛烯长链赋予其优异的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和优异的抗低温性能。同时由于其表现切变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与聚丙烯相近,从而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在聚丙烯基体中易得到较小的分散相粒径和较窄的粒径分布。因此,将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作为抗冲击改性剂加入聚丙烯材料中,可以使得两者分散性以及相容性均非常好,使聚丙烯在低温中的冲击强度得到改善,韧性效果显著提高。
选择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丙烯进行改性其优异性是聚烯烃弹性体辛烯的柔软链卷曲结构和结晶的乙烯链作为物理交联点,使它既有优异的韧性又有良好的加工性。同时,由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分子结构中没有不饱和双键,因此其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能,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以及与聚丙烯的相容性。
而聚乙烯(polyethylene,PE)在聚丙烯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之间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使得聚丙烯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容,从而提高了体系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起到了增韧效果。
其中,聚乙烯优选PE7042,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为利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烯烃弹性体。
色母料是由树脂和大量颜料或染料配制成高浓度颜色的混合物,加工时用少量色母料和未着色树脂掺混,就可达到设计颜料浓度的着色树脂或制品。通过将色母料加入到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中,可以使得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能够具有很好地色彩,并且色彩能够在复合塑料片材中稳定地存在,不易脱色。
第二原料中添加填充料主要起到对第二复合层120起到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抗冲击性能、刚性和耐热性能。其中,填充料优选2000目碳酸钙和1500目淀粉,且填充料由按重量份数计的73~78份的2000碳酸钙和21~27份的1500目淀粉均匀混合而成。
优选地,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比为1:4~6:0.8~1.2。从而能够较好地形成三层复合结构,使得形成以第二复合层为主的复合塑料片材100。
优选地,制成第一复合层110的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以及色母料之间的重量比与制成第二复合层120的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以及色母料之间的重量比相等。从而便于对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的树脂原料进行配料,节省了配料的过程和时间。
该复合塑料片材100的制作方法,包括:
S1、混合第一原料分别制备第一复合层树脂和第三复合层树脂,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82~88份聚丙烯、5~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和2~5份色母料。
具体地,将3~6重量份数的聚乙烯和5~8重量份数的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均匀混合,再加入2~5重量份数的色母料进行混合均匀,再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82~88重量份数的聚丙烯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13~20min。由于聚乙烯和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颗粒大小均为1~2mm,所以将二者先进行混合,能够更好地进行快速混合均匀,再加入粒径大约为2mm的色母料混合均匀后,再通过全自动混合机与粒径较大的聚丙烯进行混合,从而上述过程大大提高了混合的效率,并且混合后各种原料之间的混合效果更好。
当然,也可以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色母料和聚丙烯一起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S2、混合第二原料制备第二复合层树脂,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的78~83份聚丙烯、3~6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4~7份聚乙烯、5~9份填充料和2~5份色母料。
具体地,先将按重量份计的73~78份2000目碳酸钙和21~27份1500目淀粉进行混合而制成填充料。然后,将按重量份计的3~6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4~7份聚乙烯、5~9份填充料和2~5份色母料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均匀混合13~17min,再加入78~83重量份的聚丙烯进行混合18~23min。
通过上述的混合过程可以使得各种组成第二原料的成分能够充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从而制成的第二复合层120能够具有更好地性能。
优选地,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填充料和色母料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小于5%。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填充料和色母料中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烘干机烘干。
S3、将第二复合层树脂设置于第一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之间,对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进行多层共挤。
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放入多层共挤塑料挤出机中按照复合塑料片材100中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要求共挤出复合塑料片材100。其中,优选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比为1:4~6:0.8~1.2进行挤出。
在多层共挤塑料挤出机的作用下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分别挤压层结构稳定的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结构,并且三层结构通过挤压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即形成结构稳定的复合塑料片材100。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塑料片材100,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第二复合层120设置于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之间。第一复合层110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2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份、聚乙烯3份以及色母料2份制成。第二复合层120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7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份、聚乙烯4份、填充料5份以及色母料2份制成。第三复合层130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4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6份、聚乙烯4份以及色母料3份制成。
其中,填充料由按重量份数计的73份的2000碳酸钙和21份的1500目淀粉均匀混合而成。
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比为1:4:0.8。
本实施例中,该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将3重量份的聚乙烯和5重量份的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均匀混合,再加入2重量份的色母料进行混合均匀,再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82重量份的聚丙烯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13min,形成第一复合层树脂。
其次,先将按重量份计的73份2000目碳酸钙和21份1500目淀粉进行混合而制成填充料。再将按重量份计的3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4份聚乙烯、5份填充料和2份色母料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均匀混合13min,再加入78重量份的聚丙烯进行混合18min,形成第二复合层树脂。
之后,将将4重量份的聚乙烯和6量份的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均匀混合,再加入3重量份的色母料进行混合均匀,再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84重量份的聚丙烯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14min,形成第三复合层树脂。
然后,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依次放入多层共挤塑料挤出机中按照复合塑料片材中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分别为1mm:4mm:0.8mm的要求共挤出复合塑料片材100。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塑料片材100以及与其厚度相同的聚丙烯片材分别进行缺口冲击强度检测,聚丙烯片材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6.5J/m,而复合塑料片材100的缺口冲击强度为612.3J/m。从而相对聚丙烯,该复合塑料片材100大大提高了冲击强度,降低银纹因受力发展成裂纹的机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塑料片材100,其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第二复合层120设置于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之间。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均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5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6份、聚乙烯5份以及色母料4份制成。第二复合层120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0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4份、聚乙烯6份、填充料7份以及色母料3份制成。
其中,填充料由按重量份数计的75份的2000碳酸钙和24份的1500目淀粉均匀混合而成。
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60的厚度比为1:4.5:1。
本实施例中,该复合塑料片材100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将5重量份的聚乙烯和6重量份的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均匀混合,再加入4重量份的色母料进行混合均匀,再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85重量份的聚丙烯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15min,形成第一复合层树脂,也是第三复合层树脂。
其次,先将按重量份计的75份2000目碳酸钙和24份1500目淀粉进行混合而制成填充料。再将按重量份计的4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6份聚乙烯、7份填充料和3份色母料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均匀混合13min,再加入80重量份的聚丙烯进行混合20min,形成第二复合层树脂。
然后,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根据放入多层共挤塑料挤出机中按照复合塑料片材中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分别为1mm:4.5mm:1mm的要求共挤出复合塑料片材100。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塑料片材100以及与其厚度相同的聚丙烯片材分别进行缺口冲击强度检测,聚丙烯片材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8.7J/m,而复合塑料片材100的缺口冲击强度为605.6J/m。从而相对聚丙烯,该复合塑料片材100大大提高了冲击强度,降低银纹因受力发展成裂纹的机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塑料片材100,其也如图1所述,包括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第二复合层120设置于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之间。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均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8份、聚乙烯6份以及色母料5份制成。第二复合层120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3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6份、聚乙烯7份、填充料9份以及色母料5份制成。
其中,填充料由按重量份数计的78份的2000碳酸钙和27份的1500目淀粉均匀混合而成。
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比为1:6:1.2。
本实施例中,该复合塑料片材100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将6重量份的聚乙烯和8重量份的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均匀混合,再加入5重量份的色母料进行混合均匀,再将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88重量份的聚丙烯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20min,形成第一复合层树脂,也是第三复合层树脂。
其次,先将按重量份计的78份2000目碳酸钙和27份1500目淀粉进行混合而制成填充料。再将按重量份计的6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7份聚乙烯、9份填充料和5份色母料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均匀混合17min,再加入83重量份的聚丙烯进行混合23min,形成第二复合层树脂。
然后,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根据放入多层共挤塑料挤出机中按照复合塑料片材100中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分别为1mm:6mm:1.2mm的要求共挤出复合塑料片材100。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塑料片材100以及与其厚度相同的聚丙烯片材分别进行缺口冲击强度检测,聚丙烯片材的缺口冲击强度为82.5J/m,而复合塑料片材100的缺口冲击强度为625.7J/m。从而相对聚丙烯,该复合塑料片材100大大提高了冲击强度,降低银纹因受力发展成裂纹的机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塑料片材100,其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第二复合层120设置于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之间。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均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4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6份、聚乙烯5份以及色母料3份制成。第二复合层由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1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份、聚乙烯5份、填充料8份以及色母料4份制成。
其中,填充料由按重量份数计的75份的2000碳酸钙和25份的1500目淀粉均匀混合而成。
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比为1:5:1。
本实施例中,该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为:首先,按重量份计的聚丙烯84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6份、聚乙烯5份以及色母料3份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25min,形成第一复合层树脂,也是第三复合层树脂。
其次,先将按重量份计的75份2000目碳酸钙和25份1500目淀粉进行混合而制成填充料。再将按重量份计的5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份聚乙烯、8份填充料和4份色母料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均匀混合17min,再加入81重量份的聚丙烯进行混合21min,形成第二复合层树脂。
然后,将第一复合层树脂、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第三复合层树脂根据放入多层共挤塑料挤出机中按照复合塑料片材100中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的厚度分别为1mm:5mm:1mm的要求共挤出复合塑料片材100。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塑料片材100以及与其厚度相同的聚丙烯片材分别进行缺口冲击强度检测,聚丙烯片材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3.1J/m,而复合塑料片材100的缺口冲击强度为607.2J/m。从而相对聚丙烯的该复合塑料片材100大大提高了冲击强度,降低银纹因受力发展成裂纹的机会。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复合层110、第二复合层120以及第三复合层130共同组成复合塑料片材100,使得其结构更加稳定,性能更加优越。同时第一复合层110和第三复合层130由按重量份计的第一原料制成,第一原料包括:聚丙烯82~8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8份、聚乙烯3~6份以及色母料2~5份。第二复合层120由按重量份计的第二原料制成,第二原料包括:聚丙烯78~83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4~7份、填充料5~9份以及色母料2~5份。其中,聚乙烯与聚丙烯都是结晶性聚合物,它们之间没有形成共晶,而是各自结晶,形成相溶性不良的多相体系。聚烯烃弹性体是一种饱和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将其作为抗冲击改性剂加入聚丙烯材料中,使得两者分散性、相容性均非常好,使聚丙烯在低温中的冲击强度得到改善,韧性效果显著提高。而聚乙烯在聚丙烯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之间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聚丙烯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体系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起到了增韧效果。并且上述重量份的原料的配比也使得各种原料之间互相更好地协同配合形成稳定性较好、韧度更好的层状机构。
因此,选择出利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烯烃弹性体和聚乙烯例如PE7042作为增韧改性的材料添加至一定比例与聚丙烯共混,使聚丙烯PP得冲击强度和伸长度有很大提高。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塑料片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以及第三复合层,所述第二复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复合层以及所述第三复合层之间,所述第一复合层和所述第三复合层分别由第一原料制成,所述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丙烯82~8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5~8份、聚乙烯3~6份以及色母料2~5份,所述第二复合层由第二原料制成,所述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丙烯78~83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4~7份、填充料5~9份以及色母料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层、所述第二复合层以及所述第三复合层的厚度比为1:4~6:0.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第一复合层的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以及色母料之间的重量比与制成所述第二复合层的聚丙烯、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以及色母料之间的重量比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按重量份计包括:2000目碳酸钙73~78份和1500目淀粉21~27份。
5.一种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第一原料分别制备第一复合层树脂和第三复合层树脂,所述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82~88份聚丙烯、5~8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3~6份聚乙烯和2~5份色母料;
混合第二原料制备第二复合层树脂,所述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的78~83份聚丙烯、3~6份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4~7份聚乙烯、5~9份填充料和2~5份色母料;以及
将所述第二复合层树脂设置于所述第一复合层树脂以及所述第三复合层树脂之间,对所述第一复合层树脂、所述第二复合层树脂以及所述第三复合层树脂进行多层共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所述第一原料制备所述第一复合层树脂是将所述聚乙烯和所述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混合,再加入所述色母料进行混合,再将所述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所述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所述聚丙烯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由重量份计的73~78份2000目碳酸钙和21~27份1500目淀粉进行混合而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所述第二原料制备所述第二复合层树脂是将所述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所述聚乙烯、所述填充料和所述色母料放入全自动混合机中混合,再加入所述聚丙烯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制备所述第二复合层树脂的所述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所述聚乙烯、所述填充料和所述色母料在所述全自动混合机中混合的时间为13~17min,加入所述聚丙烯后混合的时间为18~23min。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塑料片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所述第一原料制备所述第三复合层树脂是将所述聚乙烯和所述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混合,再加入所述色母料进行混合,再将所述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和所述色母料组成的混合物与所述聚丙烯放入自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
CN201610522153.1A 2016-07-05 2016-07-05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6003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2153.1A CN106003939B (zh) 2016-07-05 2016-07-05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2153.1A CN106003939B (zh) 2016-07-05 2016-07-05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3939A true CN106003939A (zh) 2016-10-12
CN106003939B CN106003939B (zh) 2018-03-16

Family

ID=5710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2153.1A Active CN106003939B (zh) 2016-07-05 2016-07-05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039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5575A (zh) * 2018-01-04 2018-07-17 浙江润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杯盖
CN112592535A (zh) * 2020-12-03 2021-04-02 浙江浩南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柜用pp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US11453025B2 (en) 2018-01-26 2022-09-27 Brü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In-line, coated,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7896A (ja) * 1998-01-29 1999-08-03 Mitsubishi Chem Mkv Co 塗装代替フィルム
JP2004306543A (ja) * 2003-04-10 2004-11-04 Toray Plastic Films Co Ltd ラミネート鋼板用ポリオレフィン複合フイルム
CN101927591A (zh) * 2010-07-08 2010-12-29 福建凯达印务有限公司 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9177A (zh) * 2015-01-26 2015-05-20 上海新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防断裂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7896A (ja) * 1998-01-29 1999-08-03 Mitsubishi Chem Mkv Co 塗装代替フィルム
JP2004306543A (ja) * 2003-04-10 2004-11-04 Toray Plastic Films Co Ltd ラミネート鋼板用ポリオレフィン複合フイルム
CN101927591A (zh) * 2010-07-08 2010-12-29 福建凯达印务有限公司 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9177A (zh) * 2015-01-26 2015-05-20 上海新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防断裂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5575A (zh) * 2018-01-04 2018-07-17 浙江润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杯盖
CN108285575B (zh) * 2018-01-04 2020-09-11 浙江润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杯盖
US11453025B2 (en) 2018-01-26 2022-09-27 Brü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In-line, coated,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12592535A (zh) * 2020-12-03 2021-04-02 浙江浩南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柜用pp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3939B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8346B1 (ko) 프로필렌계 탄성중합체 및 랜덤 공중합체 폴리프로필렌을 포함하는 중합체 배합물
CN103108911B (zh) 丙烯类树脂片和使用其的加热处理用包装体
CN106003939A (zh) 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43932A (zh) 热封层、cpp膜、其制备方法及铝塑膜
JP5198387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4903070A (zh) 通过反向旋转挤压制造热塑性聚烯烃屋顶膜
CN102717573A (zh) 一种改性聚乙烯薄膜及其制成的复合膜
CN106346925B (zh) 一种尼龙6改性聚丙烯复合离型膜及其加工方法
KR20220145875A (ko) 무광택 pe 재료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응용
CN101233184B (zh) 树脂组合物、由树脂组合物构成的薄膜或者片材或者层叠体
CN105086095A (zh) 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由该聚乙烯组合物制备的透气膜
CN106573704B (zh) 乙烯-乙烯基酯系共聚物皂化物或其树脂组合物的颗粒组的包装体
CN107073912A (zh) 叠层体及由其制成的包装体
CN111303531B (zh) 低密度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2332360A (ja) ゴムを芯とする多層ペレット
CN101048452A (zh) 具有抗渗性的管式容器
CN107987370A (zh) 一种高强度滚塑用聚乙烯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6300A (zh) 文件资料夹用石头纸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9177B (zh) 低温防断裂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07596A (zh) 叠层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叠层体原料用片材
CN103739961B (zh) 一种聚1-丁烯改性tpo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31726A (zh) 一种尼龙/pp共挤复合粘接层用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80992A (zh) 层叠体
CN105949615A (zh) 净水器滤芯外壳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2953996B1 (en) Pe-pla compositions for caps and clos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