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6314B - 带扣 - Google Patents

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6314B
CN105996314B CN201610178649.1A CN201610178649A CN105996314B CN 105996314 B CN105996314 B CN 105996314B CN 201610178649 A CN201610178649 A CN 201610178649A CN 105996314 B CN105996314 B CN 105996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mounting portion
male element
female element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86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6314A (zh
Inventor
金子仁
桥本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96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6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6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6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 A44B11/26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with at least one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06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该带扣即使从阴构件的带安装部侧也能够容易地把持操作部,能够容易地解除阳构件和阴构件的卡合,操作性优异。该带扣包括阳构件(20)和供该阳构件(20)插入卡合的阴构件(40)。阴构件(40)的带安装部(49)具有从下板(42)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设置的一对连结梁(51、51)、从一对连结梁(51、51)向前方延伸的一对纵梁(52、52)以及将一对纵梁(52、52)的顶端部连接起来的横梁(53)。一对连结梁(51、51)、一对纵梁(52、52)以及横梁(53)比阴构件主体(45)的操作部(28)的上表面(28a)靠下方。此外,从阴构件主体(45)的上板(41)的前部向下方延伸且与下板(42)和带安装部(49)的连结梁(51、51)连结的连结壁(54)比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靠宽度方向内侧。

Description

带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除阳构件和阴构件间的卡合的解除操作性优异的带扣。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示的带扣包括阳构件和供阳构件插入卡定的阴构件。阳构件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插入片、形成在插入片上的被卡定面、以及用于使插入片弹性变形的操作部。阴构件具有供阳构件的插入片插入的插入孔、与插入片的被卡定面卡合而将阳构件卡定于阴构件的卡定面、以及在卡定面卡定于被卡定面时使阳构件的操作部暴露于外表面的开口部。此外,阳构件和阴构件具有能够安装带状构件的带安装部。通过以夹着阳构件的自开口部暴露的操作部方式从两侧按压该操作部,能够解除阳构件的被卡定面和阴构件的卡定面间的卡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657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带扣中,阴构件的带安装部的宽度与卡定面卡定于被卡定面时的操作部的宽度大致相同,而且,带安装部的厚度也厚于操作部的厚度。因此,在从两侧按压自阴构件的开口部暴露的操作部而解除被卡定面和卡定面间的卡定时,存在手指被带安装部干涉而不易做解除的情况。因此,寻求改善解除操作性、特别是在冬季等戴着手套的状态下的解除操作性。
本发明即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把持操作部、能够容易地解除阳构件和阴构件间的卡合的解除操作性优异的带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能够利用下述的结构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1)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
该带扣包括阳构件和供该阳构件插入卡合的阴构件,
所述阳构件包括阳构件主体、自所述阳构件主体突出形成且能够向互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腿部、以及设在各所述腿部且能够卡合于所述阴构件的卡合部,
所述阴构件包括:
阴构件主体,其具备上板和下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且供所述阳构件的所述一对腿部插入的插入孔和与所述一对腿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以及
带安装部,其在所述阳构件的插入方向前方与所述阴构件主体连接,具有供带状构件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
在所述阳构件的所述一对腿部或者所述阴构件上设有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使所述一对腿部弹性变形而解除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间的卡合,
所述带安装部至少具有沿所述阳构件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梁和连接所述一对纵梁的横梁,
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横梁比所述操作部的上表面靠下方,
该带扣具备从所述上板的前部向下方延伸且与所述下板和所述带安装部中的至少一者连结的连结壁,
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间的解除卡合的状态下比所述连结壁的宽度方向外边缘靠宽度方向外侧。
(2)根据(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横梁比所述操作部的厚度方向中心靠下方。
(3)根据(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间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配置得所述带安装部的宽度方向外边缘靠宽度方向内侧。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构件的所述带安装部还包括从所述下板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一对纵梁连结的一对连结梁,所述连结壁随着从所述上板朝向所述连结梁行进而宽度逐渐变宽。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构件的所述带安装部还包括从所述下板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一对纵梁连结的一对连结梁,所述连结梁比所述操作部的厚度方向中心靠下方。
(6)根据(5)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腿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阴构件的所述被卡合部时,所述腿部的顶端部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连结梁重叠。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形成得比所述下板的下表面靠下方,
所述下板的下表面具有朝向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而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8)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形成得比所述下板的下表面靠下方,
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从而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板的下表面连结。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阳构件主体上且形成供带状构件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的带安装部,
在所述阳构件插入卡合于所述阴构件时,所述阴构件的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横梁配置在通过所述阳构件的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且与所述阳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线上。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带扣,阴构件的带安装部至少具有一对纵梁和横梁,一对纵梁和横梁比操作部的上表面靠下方,此外,该带扣具备从上板的前部向下延伸且与下板和带安装部中的至少一者连结的连结壁,操作部在对卡合部和被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下比连结壁的宽度方向外边缘靠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在解除阳构件和阴构件间的卡合时,能够容易地把持操作部而不与带安装部和连结壁相干涉,能够提升解除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带扣的卡合解除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立体图。
图3的(a)是图2所示的阴构件的俯视图,图3的(b)是阴构件的侧视图,图3的(c)是阴构件的主视图,图3的(d)是图3(a)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的(a)是卡合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俯视图,图4的(b)是卡合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侧视图,图4的(c)是图4的(a)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带扣的卡合解除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立体图。
图7的(a)是图6所示的阴构件的俯视图,图7的(b)是阴构件的侧视图,图7的(c)是阴构件的主视图,图7的(d)是图5的(a)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的(a)是卡合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俯视图,图8的(b)是卡合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侧视图,图8的(c)是图8(a)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带扣的卡合解除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立体图。
图11的(a)是图10所示的阴构件的俯视图,图11的(b)是阴构件的侧视图,图11的(c)是阴构件的主视图,图11的(d)是图8的(a)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的(a)是卡合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俯视图,图12的(b)是卡合状态的阳构件和阴构件的侧视图,图12的(c)是图12的(a)的XII-XII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带扣;12、11、带状构件;20、120、220、阳构件;21、121、221、阳构件主体;22、122、222、腿部;22a、顶端部;24、124、224、带安装孔;25、125、225、带安装部;25a、125a、225a、下表面;28、165、228、操作部;28a、165d、228a、上表面;29、129、229、卡合部;40、140、240、阴构件;41、141、241、上板;41a、141a、241a、上表面;42、142、242、下板;42a、142a、242a、下表面;43、143、243、侧壁;44、144、244、插入孔;45、145、245、阴构件主体;47、147、247、被卡合部;48、148、248、带安装孔;49、149、249、带安装部;49a、149a、249a、下表面;49b、149b、249b、宽度方向外边缘;51、151、连结梁;52、152、252、纵梁;53、153、253、横梁;54、154、254、连结壁;54a、154a、254a、宽度方向外边缘;L、直线;P1、操作部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P2、卡合解除的状态下的操作部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S1、带安装部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尺寸;S2、连结壁在与上板连结的部位处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尺寸;S3、连结壁在操作部的厚度方向中心处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带扣的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带扣而言,上侧例如在图4的(a)、图8的(a)、图12的(a)的纸面中为纸外侧,下侧在图4的(a)、图8的(a)、图12的(a)的纸面中为纸里侧。此外,前后左右方向是从阳构件的插入方向观看时的方向,右侧在图4的(a)、图8的(a)、图12的(a)的纸面中为左侧,左侧在图4的(a)、图8的(a)、图12的(a)的纸面中为右侧,前方为阳构件的插入方向(图4的(a)、图8的(a)、图12的(a)的下方),后方为与阳构件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的(a)、图8的(a)、图12的(a)的上方)。此外,也将前方称作插入方向前方、将带扣的左右方向称作宽度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扣10用于将带状构件11的端部和带状构件12的端部连结、分离,该带扣11包括阳构件20和供阳构件20插入卡合的阴构件40。阳构件20和阴构件40利用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而形成。此外,阳构件20和阴构件40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制,也可以是金属制。
并且如图2所示,阳构件20包括阳构件主体21、从该阳构件主体21的宽度方向两侧互相平行地朝向前方突出设置的一对腿部22、以及朝向前方突出设置在这一对腿部22之间的突出部23。
阳构件主体2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带安装部25,该带安装部25具有供带状构件11的端部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24。在带安装孔24的中间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杆26,利用该连结杆26将带安装孔24分割成两个带安装孔24A、24B,能够调节带状构件11的长度。
一对腿部22能够向互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与阳构件2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弹性变形。腿部22包括从阳构件主体21的左右方向两侧与之一体地形成的窄幅的弹性臂部22A和鼓出形成在该弹性臂部22A的顶端部的鼓出部22B。
在鼓出部22B的外侧随着从顶端部22a朝向基端部去而按顺序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外侧鼓起的插入引导面27、自该插入引导面27起与之连续地朝向外侧平缓地弯曲的操作部28、以及从该操作部28向内侧弯曲的卡合部29。
突出部23形成为,在位于从阳构件主体21的突出设有一对腿部22部分的内侧附近部位朝向腿部22的突出方向(前方)突出,并将该内侧附近部位相互连结。即,突出部23形成为随着从阳构件主体2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宽度方向中央部延伸而逐渐突出的大致字母V形。在突出部23的成为大致字母V形的顶点的顶端部,与一对腿部22平行地突出设有一条引导片30。
阴构件40具备形成为扁平筒状的阴构件主体45,该阴构件主体45包括上板41、下板42、以及形成在上板41和下板4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侧壁43、43。阴构件主体45具有由上板41、下板42、以及一对侧壁43、43划分出的插入孔44(参照图3的(d)),阳构件20的一对腿部22被插入到该插入孔44中。此外,在阴构件40上形成有从上板41的前部向下方延伸且与下板42和后述的带安装部49的连结梁51、51连结的连结壁54。
并且,一对侧壁43、43仅形成在上板41和下板42这二者的后端附近部分,在比一对侧壁43、43靠前方且在上板41和下板42这二者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开口部46,该一对开口部46是由上板41和下板42这二者的宽度方向端部、侧壁43、43的前端部、以及连结壁54划分形成的。
开口部46形成为朝向上板41和下板42这二者的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曲面状,在插入孔44中插入有腿部22时使阳构件20的操作部28自开口部46暴露。此外,在成为开口部46的后端的一对侧壁43、43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与一对腿部22的卡合部29卡合的被卡合部47。
一对侧壁43、43的内表面随着朝向前方去而逐渐贴近、即向内侧倾斜。由此,在腿部22插入到插入孔44时,插入引导面27与一对侧壁43、43的内表面抵接,使一对腿部22向与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内侧)弹性变形。
而且,在一对腿部22的卡合部29插入到阴构件40的被卡合部47的位置时,一对腿部22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张开,卡合部29和被卡合部47卡合,阳构件20卡定于阴构件40。
在阴构件40的下板42的前方一体形成有带安装部49,该带安装部49具有供带状构件12的端部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48。具体地讲,带安装部49具有从下板42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设置的一对连结梁51、51、从一对连结梁51、51向前方延伸的一对纵梁52、52、以及将一对纵梁52、52的顶端部相互连接的横梁53。带安装孔48是由连结壁54、一对连结梁51、51、一对纵梁52、52、以及横梁53划分形成的。
此外,如图4的(b)所示,构成带安装部49的一对连结梁51、51、一对纵梁52、52、以及横梁53均比操作部28的上表面28a靠下方。
具体地讲,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安装部49如图4的(b)所示比操作部28的厚度方向中心C靠下方,此外,如图3的(d)所示,相对于上板41和下板42这二者的高度方向中间部L1向下方错开。因此,带安装部49的下表面49a形成得比下板42的下表面42a靠下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8的上表面28a比上板41的上表面41a靠下方。
此外,带安装部49的下表面49a由纵梁52的下表面构成。
下板42的下表面42a具有随着朝向带安装部49的下表面49a去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42a1,使下板42的下表面42a和带安装部49的下表面49a平滑地连续。
将上板41和下板42连结起来的连结壁54比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如图3的(c)所示,连结壁54随着朝向下板42去而宽度逐渐变大,并与一对连结梁51、51连结。由此,能够提高一对连结梁51、51的强度。
这样,带安装部49的高度为,带安装部49位于操作部28的上表面28a的下方,而且,将上板41和下板42连结起来的连结壁54的位置比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如图3的(a)和图3的(c)所示,位于带安装部49的上方且位于连结壁54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单点划线A),是在从开口部46到带安装部49的范围内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开放的形状。
在连结壁54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凹部56。带安装孔48能够利用凹部56增大阳构件20的插入方向上的空间,使带易于穿入带安装孔48。
接着,对阳构件20和阴构件40间的卡合和卡合解除进行说明。在将阳构件20的一对腿部22插入到阴构件40的插入孔44时,一对腿部22的插入引导面27与一对侧壁43、43的随着趋向前方而向内侧倾斜的内表面抵接,从而一对腿部22在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同时被插入。随后在一对腿部22的卡合部29和阴构件40的被卡合部47对齐时,一对腿部22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张开,如图4所示,一对腿部22的操作部28自开口部46暴露,并且卡合部29和被卡合部47卡合,阳构件20卡定于阴构件40。
在这样的带扣卡合状态下,如图4的(a)所示,操作部28配置得比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带扣10在宽度方向上成为紧凑的设计。即,在将图4的(a)所示的、操作部28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设为P1,将图3的(a)所示的、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的尺寸设为S1时,设计为S1>P1。
此外,一对腿部22的顶端部22a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与一对连结梁51、51重叠,因此,也能够缩短带扣10的全长。
并且,如图4的(c)所示,阴构件40的带安装部49位于通过阳构件20的带安装部25的下表面25a且与阳构件20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线L上,因此,即使安装在带扣10上的带状构件11、12被朝向彼此相反方向拉拽、即对带状构件11、12作用拉力,也能够稳定地承受载荷而不对带扣10作用转矩。
为了解除阳构件20和阴构件40的卡合,通过用手指夹持自阴构件40的开口部46暴露的一对腿部22的操作部28使该操作部28向内侧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
特别是,在解除阳构件20和阴构件40间的卡合时,若夹持一对腿部22的操作部28,则如图4的(a)中单点划线所示,操作部28的外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斜率变大,在阳构件20上较强地作用朝向与阳构件2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的分力。因而,在解除卡合部29和被卡合部47间的卡合时,与一对侧壁43、43的倾斜的内表面的作用相结合,阳构件20易于自阴构件40弹出,能够容易地用单手进行解除操作。
此外,带安装部49的高度为,带安装部49位于操作部28的上表面28a的下方,而且,在解除带扣卡合的状态下,操作部28比将上板41和下板42连结起来的连结壁54的宽度方向外边缘54a靠宽度方向外侧,因此,手指不会与带安装部49、连结壁54相干涉而易于搭在自开口部46暴露的操作部28上,即使在例如冬季等戴着手套也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即,在将图4的(a)所示的、解除卡合状态下的操作部28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设为P2,将图3的(c)所示的、与上板41连结的部位的连结壁54的宽度方向外边缘54a的尺寸设为S2,将图3的(c)所示的、连结壁54的位于操作部28的厚度方向中心C处的宽度方向外边缘54a的尺寸设为S3时,设计为P2>S3≥S2。
此外,如图3的(a)和图3的(c)所示,在带安装部49的上方且比连结壁54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A,在从开口部46到带安装部49的范围内在宽度方向上开放,因此,能够抑制在从阴构件主体45的前方用手指按压操作部28时带安装部49与手指相干涉。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带扣的卡合状态下,操作部28也配置得比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靠宽度方向内侧(S1>P1),此外,即使在解除带扣卡合的状态下,操作部28也配置成比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靠宽度方向内侧(S1>P2)。但是,像上述那样,带安装部49的高度为该带安装部49位于操作部28的上表面28a的下方,因此,不会与带安装部49相干涉,能够把持操作部28而容易地解除卡合。
此外,一对腿部22的顶端部22a厚度方向上与一对连结梁51、51重叠,因此,能够将操作部28形成得较大,能够进一步提升解除操作性。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带扣10,阴构件40的带安装部49具有一对连结梁51、一对纵梁52以及横梁53,一对连结梁51、一对纵梁52以及横梁53比阴构件主体45的操作部28的上表面28a靠下方,操作部28在解除带扣卡合的状态下比阴构件主体45的连结壁54的宽度方向外边缘54a靠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在解除阳构件20和阴构件40间的卡合时不会与带安装部49和连结壁54相干涉,能够容易地把持操作部28,能够提升解除操作性。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操作部28在解除带扣卡合的状态下配置得比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靠宽度方向内侧的结构中,操作部28也不会与带安装部49相干涉,能够确保操作部28的操作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连结梁51、一对纵梁52以及横梁53比操作部28的厚度方向中心C靠下方,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不与带安装部49相干涉地把持操作部28。
此外,在阴构件40和阳构件20卡合了的状态下,腿部22的顶端部22a在厚度方向上与连结梁51重叠,因此,能够缩短带扣10的全长,能够使带扣10紧凑。
此外,在阴构件40中,由于将上板41、下板42以及连结梁51互相连结起来的连结壁54随着朝向连结梁51去宽度逐渐变大,因此,能够提高连结梁51的强度。
此外,带安装部49的下表面49a形成得比下板42的下表面42a靠下方,下板42的下表面42a具有随着朝向带安装部49的下表面49a去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42a1。由此,能够配置解除卡合的操作性较佳的带安装部49,能够确保带安装部49有充分的厚度,并且防止在带安装部49和下板42之间发生应力集中。
此外,在阴构件40和阳构件20卡合了的状态下,阴构件40的一对连结梁51、一对纵梁52以及横梁53配置在通过设在阳构件20上的带安装部25的下表面25a且与阳构件20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线L上,因此,在插入卡合于阳构件20的带安装孔24中的带状构件11和插入卡合于阴构件40的带安装孔48中的带状构件12被拉拽时,两个带状构件11、12的力的方向处于一条直线上。由此,能够使带扣10稳定而不倾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图8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带扣。本实施方式的带扣110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10同样,包括阳构件120和供阳构件120插入卡合的阴构件140。阳构件120和阴构件140利用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而形成。此外,阳构件120和阴构件140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制,也可以是金属制。
如图6所示,阳构件120包括阳构件主体121、从该阳构件主体121的宽度方向(与阳构件12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两侧互相平行地朝向长度方向(阳构件120的插入方向)突出形成的一对引导片131、从比该引导片131靠内侧位置互相平行地朝向阳构件120的插入方向突出形成且能够向互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腿部122。
阳构件主体12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带安装部125,该带安装部125具有供带状构件11的端部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124。在带安装孔124的中间架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杆133,利用该连结杆133将带安装孔124分割成两个带安装孔124A、124B,成为能够调节带状构件11的长度的结构。
引导片131互相平行地突出,形成为腿部122的长度的大约1/2的长度。
一对腿部122具有从阳构件主体121朝向阳构件120的插入方向直线状地延长的弹性片部122A和形成在该弹性片部122A的顶端部的引导部122B。在弹性片部122A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上下表面的槽126,该槽126一直延续到引导部122B。由此,弹性片部122A能够容易地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引导部122B的顶端部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其外侧面随着从顶端部朝向基端部去向外侧倾斜从而形成插入引导面127。在弹性片部122A和引导部122B之间形成有从引导部122B的外侧面向内侧弯曲的卡合部129。卡合部129卡合于后述的阴构件140的被卡合部147。
阴构件140具备扁平筒状的阴构件主体145,该阴构件主体145包括上板141、下板142、以及形成在上板141和下板14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侧壁143、143。阴构件140具有由上板141、下板142以及一对侧壁143划分形成的插入孔144(参照图7的(d)),阳构件120的一对腿部122被插入到插入孔144中。此外,在阴构件140上形成有连结壁154,该连结壁154从上板141的前部向下方延伸,与下板142和后述的带安装部149的连结梁151、151连结。
在阴构件主体145的插入孔144的内部,在左右方向中央沿着阴构件主体145的前后方向延伸地一体成形有连结上板141和下板142的分隔壁161。在夹着该分隔壁161的两侧平行地设有一对抵接壁162。在抵接壁162上形成有与阳构件120的插入引导面127抵接而使腿部122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引导面163,并且在抵接壁162的前端形成有与阳构件120的卡合部129卡合的被卡合部147。
此外,在阴构件主体145上自侧壁143的前端与之连续地形成有操作部165。操作部165的除了与侧壁143连结的连结部165a之外的三个部位、即操作部165的上部、下部和前端均与阴构件主体145分开,能够以连结部165a为支点地在左右方向上摆动。
操作部165还具有暴露在外表面的操作片165b和从该操作片165b的顶端部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按压片165c。按压片165c的顶端部与阳构件120的插入引导面127相对,操作片165b在被向内侧按压时与阳构件120的插入引导面127抵接而使腿部122向内侧弹性变形。由此,能够解除阳构件120的卡合部129和阴构件140的被卡合部147间的卡合。
在阴构件主体145的前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带安装部149,该带安装部149具有供带状构件12的端部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148。
带安装部149具有从下板142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设置的一对连结梁151、151、从一对连结梁151、151向前方延伸的一对纵梁152、152、以及将一对纵梁152、152的顶端部连接起来的横梁153。带安装孔148是由连结壁154、一对连结梁151、151、一对纵梁152、152、以及横梁153划分形成的。
如图7的(b)和图7的(d)所示,构成带安装部149的一对连结梁151、151、一对纵梁152、152、以及横梁153均比操作部165的上表面165d靠下方。
具体地讲,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安装部149也比操作部165的厚度方向中心C靠下方,此外,如图7的(d)所示,相对于上板141和下板142这二者的高度方向中间部L1向下方错开。并且,带安装部149的下表面149a形成得比下板142的下表面142a靠下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65的上表面165d比上板141的上表面141a靠下方。
此外,带安装部149的下表面149a由纵梁152的下表面构成。
并且,带安装部149的下表面149a在从连结梁151起到纵梁152的后部为止的范围内具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49a1,从而带安装部149的下表面149a与下板142的下表面142a平滑地连结。
连结上板141和下板142的连结壁154比带安装部1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1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如图7的(c)所示,该连结壁154随着朝向下板142去宽度逐渐变大,并与一对连结梁151、151连结。由此,能够提高一对连结梁151、151的强度。
这样,带安装部149的高度为,该带安装部149位于比操作部165的上表面165d的下方的位置,而且,连结上板141和下板142的连结壁154位置比带安装部1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1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如图7的(a)和图7的(c)所示,在带安装部149比上方且在比连结壁154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单点划线A)在宽度方向上开放,成为操作部165的上部暴露的形状。
接着,对阳构件120和阴构件140间的卡合和卡合解除进行说明。在将阳构件120的一对腿部122向阴构件140的插入孔144中插入时,一对腿部122的插入引导面127与抵接壁162的引导面163抵接,一边使腿部122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一边将腿部122插入。
而且,在一对腿部122的卡合部129和阴构件140的被卡合部147对齐时,一对腿部122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张开,如图8所示,卡合部129和被卡合部147卡合,阳构件120卡定于阴构件140。
在该卡合状态下,如图8的(c)所示,阴构件140的带安装部149位于通过阳构件120的带安装部125的下表面125a且与阳构件120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线L上,因此,即使安装在带扣110上的带状构件11、12被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拽、即对带状构件11、12作用拉力,也能够稳定地支承载荷而不对带扣110作用转矩。
为了解除阳构件120和阴构件140间的卡合,在夹持阴构件140的操作部165使其向内侧弹性变形时,按压片165c与阳构件120的插入引导面127抵接,使腿部122向内侧弹性变形。由此,能够解除阳构件120的卡合部129和阴构件140的被卡合部147间的卡合。
此时,带安装部149比操作部165的上表面165d靠下方,而且在解除带扣卡合的状态下,操作部165位置比连结壁154的宽度方向外边缘154a靠宽度方向外侧,因此,手指不会与带安装部149、连结壁154相干涉而易于搭在阴构件140的操作部165上,即使在例如冬季带着手套也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
因而,即使像第2实施方式的带扣110这样在操作部165设置于阴构件140上的情况下,也与第1实施方式带扣10同样地,能够提升解除操作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图8的(a)所示的、解除卡合的状态下的操作部165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设为P2,将图7的(a)所示的、连结壁154在与上板141连结的部位处的宽度方向外边缘154a的尺寸设为S2,将图7的(a)所示的、连结壁514在操作部165的厚度方向中心C处的宽度方向外边缘154a的尺寸设为S3时,设计为P2>S3≥S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扣的卡合状态下,操作部165配置得带安装部1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149b靠宽度方向外侧,但在解除带扣卡合的状态下,如图8的(a)中单点划线所示,操作部165配置得比带安装部1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1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即,在将图8的(a)所示的、操作部165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设为P1,将图7的(a)所示的、带安装部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49b的尺寸设为S1时,设计为P1>S1>P2。
此时,如上所述,带安装部149的高度为,该带安装部149比操作部165的上表面165d靠下方,因此,不会与带安装部149相干涉,能够把持操作部165而容易地解除卡合。
其他的作用和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10是同样的。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图12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带扣。本实施方式的带扣210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10同样地,包括阳构件220和供阳构件220插入卡合的阴构件240。阳构件220和阴构件240利用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而形成。此外,阳构件220和阴构件240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制,也可以是金属制。
阳构件220包括阳构件主体221、从该阳构件主体221的宽度方向两侧互相平行地朝向前方突出设置且能够向互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与阳构件22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腿部222、以及在该一对腿部222之间朝向前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223。
阳构件主体22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带安装部225,该带安装部225具有供带状构件11的端部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224。在带安装孔224的中间设有连结杆226,利用该连结杆226将带安装孔224分割成两个带安装孔224A、224B,能够调节带状构件11的长度。
一对腿部222各自具有能够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的外侧腿片222A和内侧腿片222B以及将该外侧腿片222A和内侧腿片222B的顶端部连结起来的顶端部连结件222C。内侧腿片222B形成在外侧腿片222A的内侧。
外侧腿片222A形成为,从阳构件主体221的两侧向阳构件220的插入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在朝向顶端部而从中间位置稍稍向外侧鼓出之后以平缓的圆弧向内侧弯曲。内侧腿片222B从突出部223的中途朝向顶端部连结件222C弯曲而形成。
在顶端部连结件222C的顶端部正面设有自顶端部连结件222C向上突出的卡合部229,在顶端部连结件222C的顶端部背面设有自顶端部连结件222C向下突出的卡合部229。
此外,在外侧腿片222A的外侧面上,在从顶端部连结件222C朝向阳构件主体221按顺序形成有插入引导面227和操作部228,操作部228比插入引导面227厚,操作部228的厚度与阳构件主体221的厚度大致相等。
突出部223形成为,从阳构件主体221的突出形成有腿部222的一侧朝向腿部222的突出方向(前方)突出。具体地讲,突出部223形成为在从阳构件主体22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内侧延伸而向斜前方延伸之后将顶端部连结起来的大致弓形。
在突出部223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与一对腿部222平行地突出形成有1条引导片230。引导片230利用肋230a与阳构件主体的突出部223连结而提高强度。
阴构件240具有扁平筒状的阴构件主体245,该阴构件主体245具有由上板241、下板242、以及形成在上板241和下板242这二者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侧壁243划分形成的插入孔244。插入孔244在前后方向上贯通阴构件主体245而形成。在各侧壁243的上下方向中央,在侧壁243的大致全长的整个范围内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部246。而且,通过阳构件220的一对腿部222插入到开口部246,阳构件220插入到插入孔244。
在阴构件主体245的插入孔244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地一体成形有连结上板241和下板242的一对分隔壁261。即,在插入孔244的中央形成有利用上板241、下板242、以及一对分隔壁261划分形成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筒部266。矩形筒部266在插入孔244内沿前后方向贯通而形成。各分隔壁261的后端具有凹成字母U形的字母U形槽261a。
在插入孔244的左右两侧的里侧形成有引导面263,该引导面263用于与阳构件220的插入引导面227抵接,使腿部222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在引导面263的前方设有被卡合部247,该被卡合部247用于与阳构件220的卡合部229卡合,将阳构件220卡定于阴构件240。
引导面263和被卡合部247分别自上板241的下表面向下方和自下板24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而形成有槽,该槽以与狭缝状的开口部246相同的槽宽与该开口部246连续。于是,在阳构件220插入到阴构件240时,阳构件220的顶端部连结件222C被插入到该槽中。
此外,在阴构件240上形成有连结壁254,该连结壁254从上板241的前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向下方延伸,与后述的带安装部249的连结梁251、251连结。此外,在上板241的前部下垂地形成有遮挡部255,其挡在阳构件220的与被卡合部247卡合的卡合部229的前方。
此外,在阴构件主体245的另一端(前端)设有带安装部249,该带安装部249具有供带状构件12的端部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248。带安装部249具有从下板242的左右两端向前方延伸的一对纵梁252、252和将一对纵梁252、252的顶端部连接起来的横梁253。带安装孔248是由遮挡部255和下板242的前端、一对纵梁252、252、以及横梁253划分形成的。
如图10的(b)和图10的(d)所示,构成带安装部249的一对纵梁252、252以及横梁253均位于操作部228的上表面228a的下方。
具体地讲,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安装部249如图12的(b)所示也比操作部228的厚度方向中心C靠下方,此外,如图11的(d)所示,相对于上板241和下板242这二者的高度方向中间部L1向下方错开。并且,带安装部249的下表面249a形成得比下板242的下表面242a靠下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28的上表面228a位于比上板241的上表面241a靠下方些许的位置。
此外,带安装部249的下表面249a由纵梁252和横梁253这二者的下表面构成。
并且,带安装部249的下表面249a在纵梁252的后方部分具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49a1,从而与下板242的下表面242a平滑地连结。
并且,连结上板241和纵梁252的连结壁254比带安装部2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49b靠宽度方向内侧。
这样,带安装部249的高度为,该带安装部249比操作部228的上表面228a靠下方,而且,连结上板241和带安装部249的纵梁252的连结壁254位置比带安装部2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如图11的(c)所示,在带安装部249的上方且比连结壁254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单点划线A)在宽度方向上开放。
接着,对阳构件220和阴构件240间的卡合和卡合解除进行说明。在将阳构件220的一对腿部222插入到侧壁243的开口部246,并且使引导片230嵌合于矩形筒部266而将阳构件220插入到阴构件240的插入孔244时,形成在一对腿部222的顶端部的插入引导面227与阴构件240的引导面263抵接,使一对腿部222向内侧弹性变形。
随后在腿部222的卡合部229插入到越过阴构件240的被卡合部247的位置时,向内侧弹性变形了的腿部222弹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此,一对腿部222的卡合部229卡合于阴构件240的被卡合部247,阳构件220卡合于阴构件240。
在该卡合状态下,阴构件240的带安装部249位于通过阳构件220的框架232的下表面232a且与阳构件220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线L上,因此,即使安装在带扣210上的带状构件11、12被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拽、即对带状构件11、12作用拉力,也能够稳定地支承载荷而不对带扣210作用转矩。
为了解除阳构件220和阴构件240的卡合,通过从阴构件240的开口部246夹持暴露在外部的操作部228使该操作部228向内侧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部229和被卡合部247的卡合。
此时,带安装部249位于操作部228的上表面228a的下方,而且,在解除带扣卡合的状态下,操作部228比连结壁254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54a靠宽度方向外侧,因此,手指不会与带安装部249、连结壁254相干涉而易于搭在自开口部246暴露的操作部228上,即使在例如冬季等戴着手套也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
因而,即使像第3实施方式的带扣200这样将阳构件220的卡合部229设置在腿部222的顶端部、将阴构件240的被卡合部247设置在阴构件主体245的前部的情况下,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10同样地,能够提升解除操作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图12的(a)所示的、操作部228在解除卡合的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设为P2,将图11的(a)所示的、连结壁254在与上板241连结的部位处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54a的尺寸设为S2,将图11的(a)所示的、连结壁254在操作部228的厚度方向中心C处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54a的尺寸设为S3时,也设计为P2>S3≥S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扣的卡合状态下,操作部228配置得比带安装部2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49b靠宽度方向外侧,但在解除的带扣卡合状态下,如图12的(a)中单点划线所示,操作部228配置得比带安装部2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49b靠宽度方向内侧。即,在将图12的(a)所示的、操作部228的宽度方向外边缘的最大部位的尺寸设为P1,将图11的(a)所示的、带安装部249的宽度方向外边缘249b的尺寸设为S1时,设计为P1>S1>P2。
此时,如上所述,带安装部249的高度为,该带安装部249位于操作部228的上表面228a的下方,因此,不会与带安装部249相干涉,能够把持操作部228而容易地解除卡合。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阴构件40、140、240的插入孔44、144、244是由上板41、141、241、下板42、142、242、以及一对侧壁43、143、243划分形成的,但本发明的插入孔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形成在上板41、141、241和下板42、142、242之间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8、165、228的上表面28a、165d、228a位于上板41、141、241的上表面41a、141a、241a的下方,但在阳构件120、220上设有操作部165、228的情况下,也可以位于与上板141、241的上表面141a、241a大致相同的高度。

Claims (10)

1.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
该带扣(10、110、210)包括阳构件(20、120、220)和供该阳构件插入卡合的阴构件(40、140、240),
所述阳构件包括阳构件主体(21、121、221)、自所述阳构件主体突出形成且能够向互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腿部(22、122、222)、以及设在各所述腿部且能够卡合于所述阴构件的卡合部(29、129、229),
所述阴构件包括:
阴构件主体(45、145、245),其具备上板(41、141、241)和下板(42、142、242),具有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且供所述阳构件的所述一对腿部插入的插入孔(44、144、244)和与所述一对腿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47、147、247);以及
带安装部(49、149、249),其在所述阳构件的插入方向前方与所述阴构件主体连接,具有供带状构件(12)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48、148、248),
在所述阳构件的所述一对腿部或者所述阴构件上设有操作部(28、165、228),该操作部(28、165、228)用于使所述一对腿部弹性变形,解除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间的卡合,
所述带安装部至少具有沿所述阳构件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梁(52、152、252)和连接所述一对纵梁的横梁(53、153、253),
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横梁比所述操作部的上表面(28a、165d、228a)靠下方,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比所述下板靠上方,
该带扣(10、110、210)具备从所述上板的前部向下方延伸且与所述下板和所述带安装部中的至少一者连结的连结壁(54、154、254),
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下比所述连结壁的宽度方向外边缘(54a、154a、254a)靠宽度方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横梁比所述操作部的厚度方向中心(C)靠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下配置得比所述带安装部的宽度方向外边缘靠宽度方向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下配置得比所述带安装部的宽度方向外边缘靠宽度方向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构件的所述带安装部还包括从所述下板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一对纵梁连结的一对连结梁(51、151),所述连结壁(54、154)随着从所述上板朝向所述连结梁去其宽度逐渐变宽。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构件的所述带安装部还包括从所述下板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一对纵梁连结的一对连结梁(51、151),所述连结梁(51、151)比所述操作部的厚度方向中心靠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腿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阴构件的所述被卡合部时,所述腿部的顶端部(22a)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连结梁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49a)形成得比所述下板的下表面(42a)靠下方,
所述下板的下表面具有朝向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而向下倾斜的倾斜面(42a1)。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49a、249a)形成得比所述下板的下表面(42a、242a)靠下方,
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49a1、249a1),从而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板的下表面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阳构件主体上且形成供带状构件(11)插入卡定的带安装孔(24、124、224)的带安装部(25、125、225),
在所述阳构件插入卡合于所述阴构件时,所述阴构件的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横梁配置在通过所述阳构件的所述带安装部的下表面(25a、125a、225a)且与所述阳构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线(L)上。
CN201610178649.1A 2015-03-25 2016-03-25 带扣 Active CN105996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1388U 2015-03-25
JP2015001388U JP3197854U (ja) 2015-03-25 2015-03-25 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6314A CN105996314A (zh) 2016-10-12
CN105996314B true CN105996314B (zh) 2019-02-22

Family

ID=5353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8649.1A Active CN105996314B (zh) 2015-03-25 2016-03-25 带扣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78488A1 (zh)
JP (1) JP3197854U (zh)
CN (1) CN105996314B (zh)
DE (1) DE102016003427B4 (zh)
TW (1) TWI587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99372S1 (en) * 2016-01-12 2017-10-10 Woojin Plastic Co., Ltd Roller for webbing
JP3207690U (ja) * 2016-09-14 2016-11-24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雄部材及びバックル
USD813088S1 (en) * 2016-09-27 2018-03-20 Woojin Plastic Co., Ltd Buckle
USD837687S1 (en) * 2017-01-11 2019-01-08 Elbee Pty Ltd. Lock
WO2019053904A1 (ja) * 2017-09-15 2019-03-21 Ykk株式会社 サイドリリース型バックル
IT201700115506A1 (it) * 2017-10-13 2019-04-13 Due Emme Srl Fibbia
CN110025089B (zh) * 2019-04-02 2021-08-24 淮南冠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罩防损的插扣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634A (zh) * 2003-04-11 2004-10-13 Ykk株式会社 带扣
CN203225409U (zh) * 2012-05-25 2013-10-02 Ykk株式会社 带扣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4588B2 (ja) 1999-05-10 2004-02-09 Ykk株式会社 側部押圧開放型バックル
JP3701187B2 (ja) 2000-09-27 2005-09-28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3892363B2 (ja) 2002-08-08 2007-03-14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US20110061211A1 (en) 2009-09-17 2011-03-17 Joseph Anscher Removable buckle
US8464406B2 (en) * 2010-04-08 2013-06-18 National Molding-Duraflex, Llc Quick release buckl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634A (zh) * 2003-04-11 2004-10-13 Ykk株式会社 带扣
CN203225409U (zh) * 2012-05-25 2013-10-02 Ykk株式会社 带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003427B4 (de) 2022-02-10
TWI587805B (zh) 2017-06-21
US20160278488A1 (en) 2016-09-29
TW201635938A (zh) 2016-10-16
CN105996314A (zh) 2016-10-12
DE102016003427A1 (de) 2016-09-29
JP3197854U (ja)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6314B (zh) 带扣
CN101028145B (zh) 带扣
CN101977528B (zh) 带扣
KR900007522Y1 (ko) 버클 조립체
US8261417B2 (en) Buckle
KR101421912B1 (ko) 버클
TW574477B (en) Clip
EP0925734A2 (en) Buckle with belt length adjusting means
KR900009982Y1 (ko) 버클 조립체
WO2010038308A1 (ja) バックル
KR20060088029A (ko) 이중 잠금 버클
WO2013175634A1 (ja) バックル
TWI511680B (zh) buckle
US5396912A (en) Structure of barrette
JP4143927B2 (ja) バックル
CN102406287B (zh) 带扣
US20150201713A1 (en) Buckle
JP2003331968A (ja) 雌側端子金具
TW201427616A (zh) 皮帶調整器
JP4078167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06822133U (zh) 带扣
CN110536622A (zh) 拉链用拉头
JPH0724105U (ja) バックル
CN107084177B (zh) 紧固件及部件安装构造
JP2006204638A (ja) バック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