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2555A - X射线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X射线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2555A
CN105992555A CN201380081238.5A CN201380081238A CN105992555A CN 105992555 A CN105992555 A CN 105992555A CN 201380081238 A CN201380081238 A CN 201380081238A CN 105992555 A CN105992555 A CN 105992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 band
scale
imaging device
ray imag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12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2555B (zh
Inventor
山下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92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2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5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9Setting distance between source unit and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8Auxiliary means for directing the radiation beam to a particular spot, e.g. using light be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6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or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mounted to cei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6Diaphrag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X射线摄影装置(100)具备:照射部(1),其包括X射线管(11)和准直器(12);以及卷尺(3),其具有以自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刻度增加的方式印刷有距照射部的距离的刻度带(31)和用于对刻度带的另一侧进行保持并卷绕刻度带的卷绕机构(32b)。照射部具有用于固定刻度带的一侧的刻度带固定部(13)和用于固定卷绕机构的卷绕机构固定部(14)。

Description

X射线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摄影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卷尺的X射线摄影装置,该卷尺用于测量距X射线照射部的距离。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卷尺的X射线摄影装置,该卷尺用于测量距X射线照射部的距离。这样的X射线摄影装置例如公开在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77838号公报中。
所述实用新型注册第3177838号公报所公开的X射线摄影装置是医用X射线摄影装置,其包括照射部,该照射部具有准直器和用于向被检体照射X射线的X射线管,在准直器的外侧面部安装有卷尺。在进行X射线摄影时,使用卷尺对自X射线管的焦点位置到被摄体(被检者)的身体表面的距离、自X射线管的焦点位置到被检者的关心部位(想要拍摄X射线像的部位)的距离、以及自X射线管的焦点位置到X射线检测器表面的距离等各种距离进行测量。到被摄体(被检者)的身体表面的距离用于设定X射线的照射时间、管电流值等摄影条件,到关心部位的距离和到X射线检测器表面的距离用于计算所摄影的X射线像的放大率等。自准直器到被检者(或X射线检测器)的距离也取决于X射线摄影装置的装置结构,但该距离较长,例如也近2m。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778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实用新型注册第3177838号公报的X射线摄影装置中,在拉出安装于准直器的卷尺的刻度带而测量距离时,在拉出的刻度带的前端(即,跟前侧)存在刻度的原点,要读取的刻度位置位于卷尺的主体部分(准直器侧)。因此,存在读取位置远离使用者而难以读取测量值这样的问题点。
另一方面,若将刻度带的前端固定于准直器并将卷尺的主体部分以可装卸的方式设于准直器,则使用者通过将卷尺的主体部分自准直器拆下并使卷尺的主体部分移动到测量对象部位,能够在跟前处读取距离的测量值。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完成测量之后,即使手放开卷尺的主体部分,在自重的作用下,卷尺的主体部分也不会返回到准直器部分,或者卷尺向意外的方向飞出,从而有可能导致危险的状况。因而,存在为了固定卷尺的主体部分而不得不使卷尺的主体部分再次返回到准直器的位置这样的问题。
另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设有超声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的装置,但由于还存在因异物引起的反射等而不能准确地进行测量的情况,因此,还是要求能够可靠地测量距离的卷尺。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测量距离的X射线摄影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该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照射部,其包括X射线管和准直器;以及卷尺,其具有以自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刻度增加的方式印刷有距照射部的距离的刻度带和用于对刻度带的另一侧进行保持并卷绕刻度带的卷绕机构,照射部具有用于固定刻度带的一侧的刻度带固定部和用于固定卷绕机构的卷绕机构固定部。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X射线摄影装置中,如上所述,通过在照射部设置用于固定刻度带的一侧的刻度带固定部和用于固定卷绕机构的卷绕机构固定部,从而在测量距离时,使用者能够在刻度带中的、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的一端侧与由卷绕机构保持的另一端侧之间的中间位置拉出刻度带并进行距离测量。在该情况下,由于存在刻度带的原点的一侧固定于照射部(刻度带固定部)且要读取的刻度位置配置于被检者的跟前侧,因此,使用者容易在跟前侧的位置读取测量值。另外,由于能够将刻度带拉出至测量位置,因此,不会如采用超声波方式、激光方式的情况那样受到异物引起的反射等影响,能够可靠地测量距离。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测量距离。并且,由于预先将卷绕机构固定于照射部(卷绕机构固定部),因此,若使用者放开拉出了的刻度带,则能够自动地将刻度带收纳于卷绕机构。因而,采用本发明,与使用者手持卷尺的主体部分移动卷尺的主体部分的情况不同,不必为了固定卷尺的主体部分而使卷尺的主体部分再次返回到照射部的位置。
在所述一技术方案的X射线摄影装置中,优选的是,该X射线摄影装置还具备折回构件,该折回构件以折回刻度带的方式卡合于刻度带,折回构件具有卡合于刻度带的构造,在自卷绕机构拉出刻度带时,使刻度带的折回部分的位置与刻度带的拉出量相对应地移动。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利用折回构件在刻度带的一端侧(刻度带固定部)与另一端侧(卷绕机构)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折回刻度带,使用者仅手持并拉出折回构件,就能够容易地将刻度带的折回部分拉出至测量对象(被检者、X射线检测器)。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折回构件具有供刻度带贯穿的贯穿卡合部,并且构成为使贯穿于贯穿卡合部的刻度带向相反方向折回。若如此构成,与例如使折回构件挂在(卡合于)刻度带的折回部分上的情况不同,抑制卡合状态被解除,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一边确保与刻度带之间的卡合状态一边折回刻度带。
在具有所述折回构件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折回构件构成为在一端侧的位置折回刻度带,并且,在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供使用者用手把持折回构件的把持部分。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容易地将折回构件拉出至测量对象(被检者、X射线检测器),并且,即使在把持着另一端侧的把持部分的状态下,一端侧的刻度带也不会被使用者的手覆盖,因此能够可靠地读取刻度带的测量值。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把持部分具有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手指插入部。若如此构成,则使用者能够将手指插入到手指插入部而把持折回构件,因此,即使将把持部分设为小型,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把持并拉出折回构件。
在具有所述折回构件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折回构件具有用于示出折回了的刻度带的刻度读取位置的读取位置标识部。若如此构成,则能够使刻度读取位置不产生偏差地在读取位置标识部示出的刻度读取位置准确地读取测量值。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使刻度带的原点位置偏置同读取位置标识部的刻度读取位置与折回构件的前端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刻度带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若如此构成,则仅在读取位置标识部的刻度读取位置读取测量值,就能够获得到折回构件的前端位置的距离。因而,使用者只要使拉出了的折回构件的前端部分接触测量对象(例如被检者)并读取读取位置标识部示出的测量值即可,因此能够使距离测量更加简单化。
在所述一技术方案的X射线摄影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使刻度带的原点位置向焦点位置侧偏置同刻度带固定部的配置位置与X射线管的焦点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刻度带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若如此构成,则能够不进行将刻度带固定部与X射线管的焦点位置之间的距离加到测量值里的计算地、直接测得自X射线管的焦点位置到测量对象(被检者、X射线检测器)的距离。在此,刻度带固定部的配置位置与X射线管的焦点位置之间的距离存在因X射线摄影装置的装置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的情况,因此,在例如在刻度带上设置偏置刻度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针对每个X射线摄影装置的变化(产品阵容)而准备设有不同偏置刻度的卷尺。与此相对,采用本发明,仅使刻度带固定部所固定的刻度位置同刻度带固定部与焦点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地偏移,就也能够应对X射线摄影装置的多种变化。
在所述一技术方案的X射线摄影装置中,优选的是,刻度带固定部具有用于夹着刻度带的一对夹持构件和用于紧固夹持构件的紧固构件。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固定刻度带,并且,还能够在解除固定之后容易地对刻度带的固定部位(刻度带固定部所固定的刻度位置)进行调整。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测量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的照射部和手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的手柄和刻度带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的手柄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的刻度带的固定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的照射部的变形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100包括被支承机构4支承的顶部吊挂型的照射部1和以与照射部1相对的方式设于摄影台5的检测器2。另外,X射线摄影装置100包括长度测量用的卷尺3,该卷尺3具有刻度带31和用于卷绕地收纳刻度带31的主体部32。
X射线摄影装置100是医用X射线摄影装置,其构成为,利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照射部1和检测器2对侧卧在摄影台5上的被检者S进行摄影。具体而言,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自配置在摄影台5的上方的照射部1进行照射,利用检测器2来接收透过被检者S后的X射线而拍摄X射线图像。检测器2包括例如FPD(平板探测器)等。作为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装置结构,其也可以为使照射部1和检测器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并对直立状态的被检者S进行摄像的结构。
照射部1包括用于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11和设置在X射线管11的X射线照射方向(在此为下方)上的前表面的准直器12。另外,在照射部1设有所述卷尺3,并且,照射部1包括用于固定卷尺3的刻度带31的刻度带固定部13和用于固定卷尺3的主体部32的主体固定部14。此外,主体固定部14是本发明的“卷绕机构固定部”的一个例子。
X射线管11通过自阴极向阳极靶照射电子束来产生X射线。由X射线管11产生的X射线以穿过焦点位置P1的放射状朝向下方(检测器2侧)射出。如图1和图2所示,准直器12是X射线的照射区域限定器(光圈装置),在利用内置于矩形箱状的壳体12a的未图示的光圈机构来限制X射线的照射范围基础上,自照射方向前表面(下方)的开口12b(参照图2)照射X射线。
卷尺3安装于照射部1中的、准直器12的壳体12a的外侧面。具体而言,卷尺3的主体部32利用未图示的保持件、紧固构件等固定部件固定地安装于在壳体12a的侧面配置的主体固定部14。刻度带31由金属或树脂等制成,具有以刻度带固定部13侧的前端为原点(0点)的刻度31a(参照图3)。即,如图2所示,在刻度带31上,以自一侧(刻度带固定部13侧)朝向另一侧(主体部32侧)而刻度增加的方式印刷有距照射部1的距离(刻度31a,参照图3)。另外,主体部32包括用于卷绕地收纳刻度带31的外壳32a和用于对刻度带31的另一侧进行保持并卷绕刻度带31的卷绕机构32b。卷绕机构32b收纳在外壳32a的内部,卷绕机构32b借助外壳32a固定于主体固定部14。另外,卷绕机构32b构成为,利用例如与刻度带31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卷簧(未图示)等卷绕部件而在朝向外壳32a的内部卷绕刻度带31的卷绕方向上以拉拽的方式施力。卷尺3构成为,利用该卷绕机构32b的施力自动地卷绕自主体部32拉出了的刻度带31。
如图1所示,卷尺3是为了对自X射线管11的焦点位置P1到被摄体(被检者S)的身体表面的距离D1、自焦点位置P1到被检者S的关心部位(想要拍摄X射线图像的部位)的距离D2、以及自焦点位置P1到检测器2的表面(检测面)的距离D3等各种距离进行测量而设置的。到被检者S的身体表面的距离D1用于设定X射线的照射时间、向X射线管11供给的管电流值等摄影条件,到关心部位的距离D2和到检测器2表面的距离D3用于计算所摄影的X射线图像的放大率(D2/D3)等。
如图2所示,刻度带31的一侧被刻度带固定部13固定,并且收纳刻度带31的另一侧的主体部32被主体固定部14固定,从而在刻度带固定部13与主体部31(主体固定部14)之间的中间位置,卷尺3的刻度带31具有向与刻度带31的拉出方向A相反的方向B折回的折回部分3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折回部分33,为了折回刻度带31而设有手柄6。刻度带31构成为,通过拉出折回部分33(手柄6)来进行长度测量。由此,卷尺3构成为,作为刻度31a的原点侧的前端侧位于照射部1(准直器12)侧,测量时的刻度31a的读取位置位于折回部分33侧。此外,手柄6是本发明的“折回构件”的一个例子。
更具体而言,在将刻度带31自主体部32向A方向拉出之后,使刻度带31在主体部32与前端之间向相反方向(B方向)折回,利用设于准直器12的壳体12a的刻度带固定部13将刻度带31的前端侧固定。刻度带固定部13具有用于夹着刻度带31的一对柱状的夹持构件13a和用于紧固夹持构件13a的螺栓等紧固构件13b。在一对夹持构件13a之间配置有刻度带31的状态下,通过拧紧紧固构件13b来使一对夹持构件13a夹持刻度带31,从而将刻度带31固定。此外,若拧松紧固构件13b,则解除刻度带31的固定,从而能够移动(调节)刻度带31的固定位置。后述刻度带31的固定位置。
手柄6由树脂或金属制成,并且,如图2~图4所示,手柄6大体上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状形状(平坦且厚度恒定的较薄的形状)。手柄6以将刻度带31折回的方式卡合于刻度带31。而且,手柄6具有卡合于刻度带31的构造,在自卷绕机构32b拉出刻度带31时,使折回部分33的位置与刻度带31的拉出量相对应地移动。在手柄6上一体地形成有供刻度带31穿过的贯穿卡合孔部61、把持部分62、以及读取位置标识部63。贯穿卡合孔部61配置于手柄6的一端侧(照射部1侧),把持部分62配置于手柄6的另一端侧(测量对象所在的前端侧)。读取位置标识部63配置于贯穿卡合孔部61与手柄6的一端侧端面之间的平坦面部分。此外,贯穿卡合孔部61是本发明的“贯穿卡合部”的一个例子。
贯穿卡合孔部61是圆角形状的通孔,其形成为与刻度带31的宽度相对应的大小。手柄6构成为使贯穿于贯穿卡合孔部61的刻度带31向相反方向折回。即,如图2所示,自主体部32向A方向拉出了的刻度带31自背面侧贯穿手柄6的贯穿卡合孔部61,并自正面侧伸出而向B方向折回,之后固定于准直器12的刻度带固定部13。采用这样的构造,当把持着手柄6向A方向拉拽时,刻度带31一边被自主体部32拉出一边穿过贯穿卡合孔部61,折回部分33(手柄6)的位置向A方向移动与刻度带31的拉出量相同的量。为了降低拉出时的摩擦,贯穿卡合孔部61(通孔)的内侧面利用倒圆角等形成为没有角部。
手柄6的另一端侧的把持部分62是供使用者用手把持手柄6而设置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把持部分62形成有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手指插入孔部64。手指插入孔部64由圆角形状的通孔构成,使用者将手指插入到手指插入孔部64内,从而使使用者的手指卡合于手柄6。为了易于将手指插入到手指插入孔部64内,手指插入孔部64(通孔)的内侧面利用倒圆角等形成为没有角部。此外,手指插入孔部64是本发明的“手指插入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3所示,读取位置标识部63具有示出折回了的刻度带31的刻度读取位置M的功能。读取位置标识部63配置于贯穿卡合孔部61(通孔)与手柄6的一端侧端面之间的、相当于厚壁的平坦面部分(参照图4),并以位于刻度带31的两侧的方式设有一对。读取位置标识部63由附在手柄6的表面侧的箭头状(三角形状)的标记构成,其通过标识粘贴、印相、刻印等方法形成于手柄6。卷尺3构成为,以该读取位置标识部63为标记,将读取位置标识部63所指示的刻度读取位置M的刻度作为测量值读取。
接下来,说明刻度带固定部13固定刻度带31的固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向焦点位置P1侧偏置同刻度带固定部13的配置位置P2与X射线管11的焦点位置P1之间的距离Da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刻度带31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另外,在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进一步偏置同读取位置标识部63(参照图3)的刻度读取位置M与手柄6的前端(另一端)位置P3之间的距离Db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刻度带31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卷尺3是为了对距X射线管11的焦点位置P1的各种距离D1、D2以及D3进行测量而设置的。在此,如图5所示,将自焦点位置P1到测量对象C(在例如测量距离D1的情况下,为被检者S的身体表面)的距离称作D0。距离D0由刻度带固定部13的配置位置P2与X射线管11的焦点位置P1之间的距离Da、刻度带固定部13与读取位置标识部63的刻度读取位置M之间的距离Dx、读取位置标识部63的刻度读取位置M与手柄6的前端(另一端)位置P3之间的距离Db构成。
在构成距离D0的各距离Da、Dx以及Db之中,距离Da是由X射线管11的焦点位置P1和刻度带固定部13的配置位置P2决定的装置设计上的固定值。另外,距离Db是由手柄6的尺寸决定的装置设计上的固定值。并且,通过拉拽手柄6并拉出刻度带31而产生变化的实质的测量值为距离Dx。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刻度的0点位置)预先向焦点位置P1侧偏移(偏置)与距离Da和距离Db相同的量的状态下,将刻度带31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也就是说,在刻度31a(参照图3)的读数为(Da+Db)的位置,将刻度带31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其结果,在将手柄6(折回部分33)拉出距离Dx而使手柄6的前端(另一端)接触测量对象C的状态下,若读取刻度读取位置M(读取位置标识部63)处的刻度31a,则得到的测量值为(Da+Db)+Dx=距离D0。
这样,使用者仅在将手指插入到手柄6的手指插入孔部64并拉出手柄6(折回部分33)而使手柄6的前端(另一端)接触测量对象C的状态下读取刻度读取位置M的刻度31a,就能够获得作为测量值的、自X射线管11的焦点位置P1到测量对象C的距离D0。此外,实际上,根据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型号的不同,存在作为设计值的距离Da的大小也不同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自由地调节刻度带固定部13所夹着的刻度带31的固定位置,因此,只要在与各个型号相对应的偏置值(刻度的读数)的位置将刻度带31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即可。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在固定刻度带31之后将余下的前端侧部分(图5的虚线部)去除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在照射部1设置用于固定刻度带31的一侧的刻度带固定部13和用于固定卷绕机构32b的主体固定部14,从而在测量距离时,使用者能够在刻度带31中的、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的一端侧与由卷绕机构32b保持的另一端侧之间的中间位置(折回部分33)拉出刻度带31并进行距离测量。在该情况下,由于存在刻度带31的原点的一侧固定于照射部1(刻度带固定部13)且刻度读取位置M配置于被检者的跟前侧,因此,使用者容易在跟前侧的位置读取测量值。另外,由于能够将刻度带31拉出至测量位置,因此,不会如采用超声波方式、激光方式的情况那样受到异物引起的反射等影响,而能够可靠地测量距离。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测量距离。并且,由于预先将卷绕机构32b(主体部32)固定于照射部1(主体固定部14),因此,若使用者放开拉出了的刻度带31,则能够自动地将刻度带31收纳于卷绕机构32b。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使用者手持卷尺的主体部分移动卷尺的主体部分的情况不同,不必为了固定卷尺的主体部分而使卷尺的主体部分再次返回到照射部1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用于折回刻度带31的手柄6并在手柄6设置用于使手柄6卡合于刻度带31的构造,在自卷绕机构32b拉出刻度带31时,使折回部分33的位置与刻度带31的拉出量相对应地移动。由此,使用者仅手持并拉出手柄6,就能够容易地将刻度带31的折回部分33拉出至测量对象C(被检者、X射线检测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构成手柄6:在手柄6设置供刻度带31穿过的贯穿卡合孔部61且使贯穿了贯穿卡合孔部61的刻度带31向相反方向B折回。由此,手柄6与刻度带31之间的卡合状态不会被解除,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一边确保与刻度带31之间的卡合状态一边将刻度带31折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手柄6构成为在一端侧(照射部1侧)的位置折回刻度带31,并且,在另一端侧(测量对象侧)的位置设置供使用者用手把持手柄6的把持部分62。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手柄6拉出至测量对象C(被检者S、检测器2),并且,即使在把持着另一端侧的把持部分62的状态下,一端侧的刻度带31也不会被使用者的手覆盖,因此能够可靠地读取刻度带31的测量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把持部分62设置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手指插入孔部64。由此,使用者能够将手指插入到手指插入孔部64而把持手柄6,因此,即使将把持部分62设为小型,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把持并拉出手柄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手柄6设置用于示出刻度带31的刻度读取位置M的读取位置标识部63。由此,能够使刻度读取位置M不产生偏差地准确读取测量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偏离同刻度读取位置M与手柄6的前端位置P3之间的距离Db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刻度带31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由此,仅在刻度读取位置M读取测量值,就能够获得到手柄6的前端位置P3的距离。因而,使用者只要使拉出的手柄6的前端部分(前端位置P3)接触测量对象C(例如被检者S)并读取读取位置标识部63示出的测量值即可,因此能够使距离测量更加简单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向焦点位置P1侧偏置同刻度带固定部13的配置位置P2与焦点位置P1之间的距离Da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刻度带31固定于刻度带固定部13。由此,能够不进行将刻度带固定部13与焦点位置P1之间的距离Da加到测量值里的计算地、直接测得自X射线管11的焦点位置P1到测量对象C(被检者、X射线检测器)的距离。另外,仅使刻度带固定部13所固定的刻度位置同刻度带固定部13与焦点位置P1之间的距离Da相对应地偏移,就能够应对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多种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利用用于夹着刻度带31的一对夹持构件13a和用于紧固夹持构件13a的紧固构件13b构成刻度带固定部13。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固定刻度带31,并且,还能够在解除固定之后容易地对刻度带31的固定部位(刻度带固定部13所固定的刻度位置)进行调整。
此外,在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应该考虑到的是所有的点均为例示,并不会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由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还包括在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和范围内进行的所有的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摄影对象为人(被检者)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对摄影对象为人以外的生物的X射线图像进行拍摄的X射线摄影装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侧卧的被检者进行拍摄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对立起状态(直立位)的被检者进行拍摄的结构的X射线摄影装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卷尺3安装于准直器12的外部(壳体12a的外侧面)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卷尺3内置于准直器12(壳体12a)。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将卷尺3安装于准直器112的壳体112a的内侧面,并且,在准直器112的形成有开口部12b的前表面部设置供刻度带31穿过的孔部120和孔部130。自主体部32穿过孔部120并向A方向拉出的刻度带31在向B方向折回之后,穿过孔部130并固定于壳体112a内的刻度带固定部113。另一方面,具有卷绕机构(在图6中省略图示)的主体部32固定于壳体112a的内侧面侧的主体固定部114。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将卷尺3内置在准直器112(壳体112a)内。在测量距离D1、D2、D3时,越接近X射线的照射轴线,越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因此,通过自作为X射线的射出口的开口部12b的附近的位置拉出刻度带31,能够容易地提高测量精度。此外,也可以是,在壳体112a的前表面部还形成凹状部分,能够将手柄6收纳于凹状部分。
此外,在本发明中,既可以将卷尺安装于X射线管,也可以设置用于将包括准直器和X射线管在内的整个照射部覆盖的罩并将卷尺设置于该罩。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夹持构件13a和紧固构件13b来构成刻度带固定部13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刻度带固定部也可以为其他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在刻度带开设通孔,将刻度带螺纹固定于具有螺纹孔的刻度带固定部,或以铆接的方式固定。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由作为贯穿卡合部的一个例子的通孔形成的贯穿卡合孔部61形成于手柄6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本发明的贯穿卡合部不是通孔,而是缺口。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在手柄6的一端部侧以与贯穿卡合孔部61相连的方式形成狭缝,从而形成缺口状的贯穿卡合部。对于手柄6与刻度带31之间的卡合,除了为使刻度带31贯穿了贯穿卡合孔部61的构造以外,也可以是在手柄6形成柱状的卡合部并使柱状的卡合部卡合于折回部分33那样的构造。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由作为手指插入部的一个例子的通孔形成的手指插入孔部64形成于手柄6的把持部分62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替代由通孔形成的手指插入孔部64,而设置由供手指插入(非贯穿的)的凹部形成的手指插入部。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形成板状的把持部分,使用者以捏住板状的把持部分的方式把持。此外,也可以不在手柄上形成把持部分。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偏置同刻度读取位置M与手柄6的前端位置P3之间的距离Db相同的量的状态下将刻度带31固定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偏置与距离Db相同的量。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向焦点位置P1侧偏置同刻度带固定部13的配置位置P2与焦点位置P1之间的距离Da相同的量的状态下将刻度带31固定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使刻度带31的原点位置偏置与距离Da相同的量。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卷尺3的主体部32固定地安装于主体固定部14、由此将卷绕机构32b固定于主体固定部14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除了能将卷绕机构(主体部)完全固着于主体固定部以外,也可以将卷绕机构(主体部)可装卸地固定于主体固定部。主体固定部若为能够暂时或永久固定卷绕机构(主体部)的机构,则也可以为任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准直器12设置箱形状的托架,能够相对于该托架收纳或取出卷尺3的主体部32。另外,也可以通过螺纹固定、焊接等固定手段将卷绕机构32b(主体部32)简单固定。
附图标记说明
1、照射部;3、卷尺;6、手柄(折回构件);11、X射线管;12、准直器;13、113、刻度带固定部;13a、夹持构件;13b、紧固构件;14、114、主体固定部(卷绕机构固定部);31、刻度带;32b、卷绕机构;33、折回部分;61、贯穿卡合孔部(贯穿卡合部);62、把持部分;63、读取位置标识部;64、手指插入孔部(手指插入部);100、X射线摄影装置;P1、焦点位置;P2、刻度带固定部的配置位置;P3、手柄的前端位置;A、拉出方向;B、相反方向。

Claims (9)

1.一种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该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
照射部,其包括X射线管和准直器;以及
卷尺,其具有以自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刻度增加的方式印刷有距所述照射部的距离的刻度带和用于对所述刻度带的另一侧进行保持并卷绕刻度带的卷绕机构,
所述照射部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刻度带的一侧的刻度带固定部和用于固定所述卷绕机构的卷绕机构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该X射线摄影装置还具备折回构件,该折回构件以折回所述刻度带的方式卡合于所述刻度带,
所述折回构件具有卡合于所述刻度带的构造,在自所述卷绕机构拉出所述刻度带时,使所述刻度带的折回部分的位置与所述刻度带的拉出量相对应地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折回构件构成为具有供所述刻度带贯穿的贯穿卡合部,并且构成为使贯穿于所述贯穿卡合部的所述刻度带向相反方向折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折回构件构成为在一端侧的位置折回所述刻度带,并且,在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供使用者用手把持所述折回构件的把持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把持部分具有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手指插入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折回构件具有用于示出折回了的所述刻度带的刻度读取位置的读取位置标识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在使所述刻度带的原点位置偏置同所述读取位置标识部的刻度读取位置与所述折回构件的前端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所述刻度带固定于所述刻度带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在使所述刻度带的原点位置向焦点位置侧偏置同所述刻度带固定部的配置位置与所述X射线管的所述焦点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同的量之后的刻度位置,将所述刻度带固定于所述刻度带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刻度带固定部具有用于夹着所述刻度带的一对夹持构件和用于紧固所述夹持构件的紧固构件。
CN201380081238.5A 2013-11-29 2013-11-29 X射线摄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92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82234 WO2015079570A1 (ja) 2013-11-29 2013-11-29 X線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555A true CN105992555A (zh) 2016-10-05
CN105992555B CN105992555B (zh) 2018-12-11

Family

ID=5319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123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92555B (zh) 2013-11-29 2013-11-29 X射线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1690B2 (zh)
JP (1) JP6052429B2 (zh)
CN (1) CN105992555B (zh)
WO (1) WO20150795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8602B2 (en) * 2017-09-06 2020-02-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irtual positioning image for use in imaging
US10610328B2 (en) * 2018-07-13 2020-04-07 Charlotte Cline-Rew Sliding radiological marker documentation system to legally label X-ray images
CN115334974A (zh) * 2020-03-31 2022-11-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11458356A (zh) * 2020-04-14 2020-07-28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电站设备射线检测的辅助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42004Y2 (zh) * 1983-06-23 1989-12-11
JPH03295540A (ja) * 1990-04-13 1991-12-26 Toshiba Corp 移動型x線撮影装置
JP3177838U (ja) * 2012-06-08 2012-08-1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X線撮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0803A (en) * 1972-10-25 1974-02-05 W Phillips Sighting and relating device for x-ray tube head
US4017737A (en) * 1974-01-02 1977-04-12 Hudson Donald C Conveyer apparatus for medical patients
JPS63109107U (zh) * 1987-01-09 1988-07-13
JP3177838B2 (ja) * 1998-05-26 2001-06-18 三井ホーム株式会社 凍上防止べた基礎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DE10230972A1 (de) * 2002-07-10 2004-01-22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Gerät mit Mitteln zur Positionsbestimung von Geräteteilen
JP4466415B2 (ja) * 2005-03-14 2010-05-2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透視機能搭載型x線撮影システム
US9168016B2 (en) * 2010-01-29 2015-10-27 Fujifilm Corporation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KR102105853B1 (ko) * 2013-07-26 2020-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엑스 선 스티칭 지그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42004Y2 (zh) * 1983-06-23 1989-12-11
JPH03295540A (ja) * 1990-04-13 1991-12-26 Toshiba Corp 移動型x線撮影装置
JP3177838U (ja) * 2012-06-08 2012-08-1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X線撮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52429B2 (ja) 2016-12-27
US20160374642A1 (en) 2016-12-29
US10231690B2 (en) 2019-03-19
JPWO2015079570A1 (ja) 2017-03-16
WO2015079570A1 (ja) 2015-06-04
CN105992555B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2555A (zh) X射线摄影装置
US7264397B2 (en) Method and x-ray 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of an x-ray source relative to an x-ray image detector
US9462982B2 (en) Imaging stand
US7147371B2 (en) Laser guides for X-ray device
JP4862953B2 (ja) 照明装置
JP2013523396A5 (zh)
US10517562B2 (en) Mobile radi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mobile radiography system
US1053729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adjust a cephalometric extra oral dental imaging devices
EP2079083A3 (en) Compact and lightweight x-ray device
CN104244834B (zh) 用于x射线定位的用户接口
KR20100055974A (ko) 거리측정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엑스레이 장치
US7040807B2 (en) Radiographic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with pulsed laser light marker
CN105301018B (zh) 一种小径管环向焊缝射线检测定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KR102279966B1 (ko) 치과용 엑스선 촬영장치
US20200088890A1 (en) Radiation dos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JP2931286B1 (ja) 指紋撮影装置
KR100990479B1 (ko) 초점-수상면 거리를 맞추는 구조를 구비하는 엑스레이 장치
KR20090053768A (ko) 복수 개의 x선 검출센서들을 구비하는 x선 촬영장치
US20200315736A1 (en) Guiding a needle using a radiopaque contour
JP2018509950A (ja) 頭部計測撮像装置コリメーターの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装置
KR20170115328A (ko) 3d 포토 촬영이 가능한 휴대용 엑스레이 장치
RU12487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икрорентгенографии
US20070297571A1 (en) X-Ray Emitter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Representing X-Ray Images
CN106133554B (zh) 乳房检查用图像摄影装置
US20140205069A1 (en) X-ray monitoring came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