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0861A -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0861A
CN105990861A CN201510052147.XA CN201510052147A CN105990861A CN 105990861 A CN105990861 A CN 105990861A CN 201510052147 A CN201510052147 A CN 201510052147A CN 105990861 A CN105990861 A CN 105990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hargeable battery
equipment
containing rechargeable
energy
gr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21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0861B (zh
Inventor
黄康敏
王平华
黄茂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521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086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1571 priority patent/WO2016119627A1/zh
Priority to EP16742689.9A priority patent/EP324977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5990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0861A/zh
Priority to US15/662,949 priority patent/US1055406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0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0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provisions for charg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其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执行能量管理策略。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提升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另外,电动汽车的应用也日趋明朗。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一般采用充电电池进行供电,当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池电量不足时,就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的正常工作。
当前,市面上已开始出现各类自助式应急充电站,方便解决应急充电问题。此类充电站包括手机充电站、无线充电站和汽车充电站等,其被视为一种充电资源公共设施。但是由于电池续航问题给用户带来使用不便问题,这样容易降低用户的体验。具体而言,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差,目前的电动汽车的可充电资源包括充电桩和换电站,但各国推广情况差,且电动汽车的可充电资源也少;而移动设备随功能的丰富同样面临电池续航问题,现有技术的移动设备的电池容量比较小,不耐用,而移动设备的大容量电池暂时还没开发出来。因此,用户只要发现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电量不足,就会为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充电,但是,用户根本没考虑过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所处的环境是否可提供充电的情况。如当用户处于商场附近,用户可随时随意为电动汽车或移动设备充电,此时用户可以任意开启各种娱乐功能,其根本不需要担心电动汽车或移动设备的电量低的问题。如当用户处于野外时,如果用户发现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电量不足,需要为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充电时,此刻处于野外是无法为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提供充电的,此时会给用户带来实用不便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能够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该能量管理方法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其中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或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其中能量可获得性用于衡量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得充电机会的概率,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其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与第一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一预设策略以及与第二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二预设策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能量管理方法还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执行能量管理策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输入的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的步骤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不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的步骤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的步骤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其中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其中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上报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查询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其中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接收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包括: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其中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或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能量等级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其中能量可获得性用于衡量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得充电机会的概率,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策略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其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与第一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一预设策略以及与第二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二预设策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还包括:能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能量管理策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信息模块包括手动获取信息模块,手动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输入的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不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距离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距离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距离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场景判断单元,用于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场景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场景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信息模块包括自动获取信息模块,自动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自动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自动获取信息模块包括:场景定位单元,用于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其中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场景判断单元,用于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场景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场景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自动获取信息模块包括:距离定位单元,用于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其中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发送单元,用于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上报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查询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其中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距离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距离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距离判断单元确定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自动获取信息模块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信号强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信号强度判断单元确定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信号强度判断单元确定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执行能量管理策略,能够提高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充电系统的实物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充电系统包括服务器10、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和充电资源12。服务器10能够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进行通信,充电资源12能够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提供电能。在本实施例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为移动设备或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穿戴式设备。充电资源12为充电站,该充电站可为移动设备和电动汽车提供充电。应理解,充电站可以为固定电源线、固定充电器、移动充电器、无线充电发射器或提供电量的设备等,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还可以是包含充电电池的其他设备。
进一步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能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其中,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或充电资源12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
在步骤S101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可在任意时刻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优选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间隔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可替换的,在步骤S101执行之前,先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电量值。如果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则执行步骤S101。
步骤S102: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
在本实施例中,能量可获得性用于衡量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获得充电机会的概率,即能量可获得性用来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当前是容易获得充电机会还是比较难获得充电机会。
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其中,第一预设等级比第二预设等级高,能量可获得性等级越高,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能够获得充电机会越大。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能量等级极高、能量等级高、能量等级中、能量等级低和能量等级极低。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分别为能量等级极高、能量等级高、能量等级中、能量等级低和能量等级极低中的一者。应理解,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用户设置的等级,能量可获得性等级还可以包括第三预设等级、第四预设等级或更多等级等等。
步骤S103: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
其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的第一预设策略和第二预设策略。当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生成第一预设策略;当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生成第二预设策略。在本实施例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省电模式、功能限制或程序限制,第一预设策略和第二预设策略分别为省电模式、功能限制或程序限制中的一者或多者组合。应理解,能量管理策略为用户设置的策略,能量管理策略还可以包括第三预设策略、第四预设策略或更多策略等等。
步骤S104: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执行能量管理策略。
具体而言,能量管理策略与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如表一中所列的预设策略所对应的能量管理策略,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特定设置预设策略。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中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
可选的,在执行步骤S201之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在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自动提示用户直接输入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其主要是用来判断当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
步骤S202: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此刻说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高,用户可随时随地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充电。
步骤S203: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生成第一预设策略。
步骤S204: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执行第一预设策略。具体方式可参考表一所对应的策略,如第一预设等级为极高,第一预设策略为程序限制时,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不限制用电;如第一预设等级为中,第一预设策略为省电模式时,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常规用电;如第一预设等级为低,第一预设策略为程序限制和省电模式时,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限制高和中耗能程序以及进入省电模式。
步骤S205: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不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此刻说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低,用户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充电的机率低,此时需调整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管理策略,以降低当前的能量消耗。
步骤S206: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生成第二预设策略。
步骤S207: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执行第二预设策略。第二预设策略可以是限制部分非必须的功能运行或限制应用程序运行等。具体方式可参考表一所对应的策略,如第二预设等级为中,第二预设策略为功能限制时,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限制高耗能功能使用;如第二预设等级为极低,第二预设策略为程序限制时,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仅保留系统程序;如第二预设等级为极低,第二预设策略为程序限制和省电模式时,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仅保留系统程序以及进入超强省电模式。
本实施例通过手动输入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并根据当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304、步骤S305、步骤S307和步骤S308与图3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203、步骤S204、步骤S206和步骤S207相同,图4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与图3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主要区别在:
步骤S301: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
可选的,在执行步骤S301之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在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自动提示用户直接输入邻近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通过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得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以查找到最近的充电资源12来为当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充电。
步骤S302: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如果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说明用户容易到达该充电资源12的位置进行充电,此刻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高,则执行步骤S303: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
如果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说明用户距离充电资源12的位置较远,用户需较长时间到达,此刻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低,此时需调整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管理策略,以降低当前的能量消耗。因此,执行步骤S306: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本实施例通过手动输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404、步骤S405、步骤S407和步骤S408与图3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203、步骤S204、步骤S206和步骤S207相同,图4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与图3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主要区别在:
步骤S401: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
在步骤S401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间隔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场景发生变化,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提示用户选择输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实时场景信息。
可选的,在执行步骤S401之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在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自动提示用户直接输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通过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来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于的场景是否容易得到充电资源12,以方便为当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充电。
步骤S402: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
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场景预设表中包括家中场景、办公室场景、商场场景、餐厅场景、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户外场景和野外场景等。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分别为家中场景、办公室场景、商场场景、餐厅场景、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户外场景和野外场景中的一者,每一场景对应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不同。应理解,场景预设表由用户设置的,其还可以包括第三预设场景、第三预设场景或更多预设场景等。
步骤S403: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
步骤S406: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具体而言,场景预设表所对应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举例而言,如表一和表二所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定当前位置为家中,用户可通过电源线路随时充电,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极高,因此不需对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消耗做任何限制。当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用户从家中外出乘坐公交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由家中变化至室外公交,对应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由极高变化到低,此时需对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如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进入省电模式,开启对高耗能(如闪光灯、视频)和中耗能程序或功能的使用限制,避免过度耗电而无法满足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基本通讯和网络功能。当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定当前位置为外部驾车时,用户可通过车载充电器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充电,此刻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控制选择省电模式,优先选择为通讯功能和地图应用类程序进行供电。另外,当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为野外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变为极低,说明在野外很难获得充电机会,因此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将仅保留基本的系统程序和功能,同时进入超级省电模式。应理解,本实施例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适用于移动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手动输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的对比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502、步骤S503、步骤S504、步骤S505、步骤S506、步骤S507和步骤S508与图5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402、步骤S403、步骤S404、步骤S405、步骤S406、步骤S407和步骤S408相同,图6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与图5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主要区别在:
步骤S501: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
在步骤S501中,通过定位设备能够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处于家中场景、办公室场景、商场场景、餐厅场景、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户外场景和野外场景中的一者。
定位设备包括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其中,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场景定位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自动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的对比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7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604、步骤S605、步骤S606、步骤S607、步骤S608、步骤S609和步骤S610与图4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302、步骤S303、步骤S304、步骤S305、步骤S306、步骤S307和步骤S308相同,图7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与图4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主要区别在:
步骤S601: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
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其中,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际位置定位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601之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优选为户外场景。
步骤S602: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上报服务器10,以使得服务器10查询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
步骤S603: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接收服务器10发送的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
其中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优选为电动汽车。举例而言,用户驾驶电动汽车场景,当电动汽车在户外场景且电动汽车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电动汽车自动建立网络连接,通过定位设备定位电动汽车的实际位置信息,并将电动汽车的实际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查询电动汽车所处实时位置附近的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如邻近10km之内的充电站位置信息、充电位空置信息、充电费率、充电时长等信息,这些信息皆可作为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分析的输入参数。电动汽车自动评估得到一个能量可获得性等级,进而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进行能量管理策略的调整。如果用户所驾驶电动汽车当前电量仅能持续行驶10km,而经服务器10查询最近的充电站在10.5km处,此时能量可获得性为极低,电动汽车就必须降低电动汽车当前的能量消耗水平,比如说关闭网络、音响、空调等辅助功能来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保证电动汽车能行驶至充电站。如果用户所驾驶电动汽车当前电量仅能持续行驶10km,而服务器10查询邻近5km的充电站数量为多个,此时电动汽车的能量可获得性为极高,电动汽车可提示选择高性能模式,对娱乐、网络、空调等功能使用不做任何限制。
进一步地,在电动汽车的能量可获得性中或高时,电动汽车可进行导航路线制定,预测所选择路线的能量消耗进行能量管理策略调整,短距离可采用非限制的能量管理策略,远距离可采用部分限制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驾驶的用户体验并保证获取充电资源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通过服务器查询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8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704、步骤S705、步骤S706、步骤S707和步骤S708与图7中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S606、步骤S607、步骤S608、步骤S609和步骤S610相同,图8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与图7中的能量管理方法主要区别在:
步骤S701: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接收充电资源12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通过探测特征信号可判断是否有无线充电资源、快速充电资源或电池更换资源等。另外,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还可以通过探测特征信号判断充电资源12所提供的充电支持型号、充电时长、充电功率强度或充电计费信息等。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701之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优选为室内场景。
步骤S702: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如果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说明此时距离充电资源12很近,则执行步骤S703: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
如果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预设信号强度,说明此时距离充电资源12有点远,则执行步骤S706: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举例而言,在公共场所室内场景时,如用户进入商场,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则说明该商场能够随时随地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提供充电或电池更换,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充电,用户无需考虑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不足的问题,此刻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极高,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采用高性能的能量管理策略,如对功能和程序的功耗不做任何限制。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餐厅或图书馆不对外提供充电服务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此刻用户很难获取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进行充电,则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能量可获得性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需进入省电模式、限制部分功能或程序的功耗中的一者或多者组合。
本实施例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接收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并根据探测特征信号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如图9所示,图9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2中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够管理方法对应。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包括获取信息模块111a、能量等级生成模块112a、策略生成模块113a和能量执行模块114a。
获取信息模块111a用于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其中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或充电资源12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信息模块111a可在任意时刻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优选地,获取信息模块111a间隔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可选的,在获取信息模块111a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之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在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获取信息模块111a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能量等级生成模块112a用于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其中能量可获得性用于衡量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获得充电机会的概率,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第一预设等级比第二预设等级高。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能量等级极高、能量等级高、能量等级中、能量等级低和能量等级极低。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分别为能量等级极高、能量等级高、能量等级中、能量等级低和能量等级极低中的一者。应理解,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用户设置的等级,能量可获得性等级还可以包括第三预设等级、第四预设等级或更多等级等等。
策略生成模块113a用于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其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与第一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一预设策略以及与第二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二预设策略。在本实施例中,能量管理策略为省电模式、功能限制或程序限制中的一者或者多者组合,第一预设策略和第二预设策略分别省电模式、功能限制或程序限制中的一者或者多者组合。应理解,能量管理策略为用户设置的策略,能量管理策略还可以包括第三预设策略、第四预设策略或更多策略等等。
能量执行模块114a用于执行能量管理策略。其中能量管理策略与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可参考表一。
本实施例能够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3中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对应。图10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9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主要区别在于:
获取信息模块111a包括手动获取信息模块111,手动获取信息模块111用于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
可选的,在手动获取信息模块111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之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在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自动提示用户直接输入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其主要是用来判断当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
能量等级生成模块112第一能量等级单元1121和第二能量等级单元1122。第一能量等级单元1121用于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1122用于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不可充电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策略生成模块113包括第一策略单元1131和第二策略单元1132。第一策略单元1131用于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时生成第一预设策略。第二策略单元1132用于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时生成第二预设策略。
本实施例通过手动输入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并根据当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4中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对应。图11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10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主要区别在于:
手动获取信息模块211用于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
能量等级生成模块212包括距离判断单元2121、第一能量等级单元2122和第二能量等级单元2123。距离判断单元212用于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第一能量等级单元2122用于在距离判断单元2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2123用于在距离判断单元2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本实施例通过手动输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5中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对应。图12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10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主要区别在于:
手动获取信息模块311用于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
能量等级生成模块312包括场景判断单元3121、第一能量等级单元3122和第二能量等级单元3123。场景判断单元3121用于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第一能量等级单元3122用于在场景判断单元312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3123用于在场景判断单元3121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在本实施例中,场景预设表中包括家中场景、办公室场景、商场场景、餐厅场景、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户外场景和野外场景等。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分别为家中场景、办公室场景、商场场景、餐厅场景、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户外场景和野外场景中的一者,每一场景对应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不同,具体可参加表二。应理解,场景预设表由用户设置的,其还可以包括第三预设场景、第三预设场景或更多预设场景等。
本实施例通过手动输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的对比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6中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对应。图13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12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主要区别在于:
获取信息模块111a包括自动获取信息模块411,自动获取信息模块411包括场景定位单元4111,场景定位单元4111用于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其中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
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其中,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场景定位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自动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的对比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7中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对应。图14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11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主要区别在于:
获取信息模块111a包括自动获取信息模块511,自动获取信息模块511包括距离定位单元5111、发送单元5112和接收单元5113。距离定位单元5111用于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其中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送单元5112用于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上报服务器12,以使得服务器12查询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接收单元5113用于接收服务器12发送的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其中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
本实施例通过服务器查询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并根据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充电资源的距离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如图15所示,图15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8中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对应。图15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图14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主要区别在于:
获取信息模块111a包括自动获取信息模块611,动获取信息模块611包括接收单元6111,接收单元6111用于接收充电资源12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通过探测特征信号可判断是否有无线充电资源、快速充电资源或电池更换资源等。另外,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还可以通过探测特征信号判断充电资源12所提供的充电支持型号、充电时长、充电功率强度或充电计费信息等。
能量等级生成模块612包括信号强度判断单元6121、第一能量等级单元6122和第二能量等级单元6123。信号强度判断单元6121用于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第一能量等级单元6122用于在信号强度判断单元6121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第二能量等级单元6123用于在信号强度判断单元6121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
本实施例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接收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并根据探测特征信号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如图16所示,图16是本发明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包括收发器711和处理器712。收发器711和处理器712通过总线713连接。
收发器711用于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其中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或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的距离。
处理器712用于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其中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
处理器712用于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其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的第一预设策略和第二预设策略。
处理器712用于执行能量管理策略。
具体而言,当收发器711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指示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是否可充电的信息时,如果处理器712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为可充电,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如果处理器712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不可充电时,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二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二预设策略。
当收发器711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时,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
当收发器711获取用户手动在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输入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时,处理器712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二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二预设策略。
进一步的,收发器711还用于自动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其中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或充电资源12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
具体而言,当收发器711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信息时,处理器712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一预设场景时,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场景处于第二预设场景时,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二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二预设策略。
当收发器711通过定位设备定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时,收发器711将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上报服务器12,以使得服务器12查询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收发器711接收服务器12发送的充电资源12的位置信息,其中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如果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与充电资源12的距离没有小于预设距离值,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
当收发器711接收充电资源12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时,处理器712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如果处理器712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一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一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一预设策略。如果处理器712判断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预设信号强度,则处理器712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11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第二预设等级,同时处理器712生成第二预设策略,且执行第二预设策略。
本实施例的收发器能够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处理器能够根据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判断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且根据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有效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方法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或所述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所述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其中所述能量可获得性用于衡量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得充电机会的概率,所述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其中所述能量管理策略包括与所述第一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一预设策略以及与所述第二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二预设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执行所述能量管理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用户手动在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输入的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的步骤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可充电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不可充电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的步骤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的步骤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将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所述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通过定位设备定位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其中所述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将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所述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通过定位设备定位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将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上报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查询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自动获取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接收所述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判断所述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在确定所述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11.一种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包括:
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获取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是否可充电的信息、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或所述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所述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
能量等级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分析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其中所述能量可获得性用于衡量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获得充电机会的概率,所述能量可获得性等级包括第一预设等级和第二预设等级;
策略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量可获得性等级生成能量管理策略,其中所述能量管理策略包括与所述第一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一预设策略以及与所述第二预设等级对应的第二预设策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还包括:
能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能量管理策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信息模块包括手动获取信息模块,所述手动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手动在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输入的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可充电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指示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不可充电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
距离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距离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距离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
场景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所述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
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场景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场景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信息模块包括自动获取信息模块,所述自动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自动获取所述与能量可获得性的相关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获取信息模块包括:
场景定位单元,用于通过定位设备定位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信息,其中所述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
所述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
场景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与场景预设表对比,其中所述场景预设表包括第一预设场景和第二预设场景;
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场景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场景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处于所述第二预设场景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包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获取信息模块包括:
距离定位单元,用于通过定位设备定位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定位设备包括GPS设备、室内定位传感器或环境传感器;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所处的实际位置信息上报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查询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充电资源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
所述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
距离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距离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距离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与所述充电资源的距离没有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包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获取信息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充电资源发送的探测特征信号;
所述能量等级生成模块包括:
信号强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
第一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判断单元确定所述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一预设等级;
第二能量等级单元,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判断单元确定所述探测特征信号的信号强度没有大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含充电电池的设备的能量可获得性等级为所述第二预设等级。
CN201510052147.XA 2015-01-30 2015-01-30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Active CN105990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2147.XA CN105990861B (zh) 2015-01-30 2015-01-30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PCT/CN2016/071571 WO2016119627A1 (zh) 2015-01-30 2016-01-21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EP16742689.9A EP3249773B1 (en) 2015-01-30 2016-01-21 Device contain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US15/662,949 US10554066B2 (en) 2015-01-30 2017-07-28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for a device with a rechargeable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2147.XA CN105990861B (zh) 2015-01-30 2015-01-30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0861A true CN105990861A (zh) 2016-10-05
CN105990861B CN105990861B (zh) 2019-06-11

Family

ID=5654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2147.XA Active CN105990861B (zh) 2015-01-30 2015-01-30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4066B2 (zh)
EP (1) EP3249773B1 (zh)
CN (1) CN105990861B (zh)
WO (1) WO201611962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0168A (zh) * 2017-05-26 2017-10-10 许海川 共享电动车的电池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8900707A (zh) * 2018-06-27 2018-11-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工作模式选择方法
WO2018232641A1 (zh) * 2017-06-21 2018-12-27 深圳支点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场景自适应充电的方法及充电器
CN112078420A (zh) * 2020-08-03 2020-12-15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共享换电电池及控制系统
CN113829954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博世汽车服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和方法、及充放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3241B2 (ja) * 2017-11-13 2021-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提供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サー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5555A1 (de) * 2003-08-06 2005-02-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avigationssystem mit Ermittlung einer verbrauchsoptimierten Route
CN102460073A (zh) * 2009-05-26 2012-05-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驾驶支援系统及车辆驾驶支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3775B1 (en) 1999-08-10 2001-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Im Ericsson (Publ)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based recharge notification
JP4207336B2 (ja) 1999-10-29 2009-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移動ロボットのための充電システム、充電ステーションを探索する方法、移動ロボット、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構造
JP2005035349A (ja) 2003-07-17 2005-02-10 Toyota Motor Corp 移動体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および移動体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
CN1585417A (zh) 2003-08-18 2005-02-23 张逶 一种多电池手机及方法
US20050212483A1 (en) * 2004-03-24 2005-09-29 Wenman Li Charging/discharg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lithium battery packs
CN2762449Y (zh) 2004-12-28 2006-03-01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供电手机
CN101202555A (zh) 2006-12-11 2008-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电源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1610304B (zh) 2008-06-20 2013-01-02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双电池充供电的切换方法
CN101945328A (zh) 2010-09-07 2011-01-1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定位信息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JP5327207B2 (ja) * 2010-11-2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充電システム
CN202218054U (zh) 2011-08-30 2012-05-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电池的移动终端
US9379559B2 (en) * 2012-02-03 2016-06-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rging a vehicle using a dynamic power grid,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vehicle
CN103296740B (zh) * 2012-03-01 2016-02-03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电池组自动切换方法
CN102991497B (zh) * 2012-12-14 2014-03-12 清华大学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控制方法
CN103500002B (zh) 2013-09-17 2016-08-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程序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3491262A (zh) 2013-09-24 2014-01-01 广州市久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智能省电模式切换系统
CN103596252B (zh) 2013-11-28 2017-05-24 贝壳网际(北京)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5555A1 (de) * 2003-08-06 2005-02-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avigationssystem mit Ermittlung einer verbrauchsoptimierten Route
CN102460073A (zh) * 2009-05-26 2012-05-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驾驶支援系统及车辆驾驶支援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0168A (zh) * 2017-05-26 2017-10-10 许海川 共享电动车的电池管理方法和装置
WO2018232641A1 (zh) * 2017-06-21 2018-12-27 深圳支点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场景自适应充电的方法及充电器
CN108900707A (zh) * 2018-06-27 2018-11-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工作模式选择方法
CN113829954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博世汽车服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和方法、及充放电设备
CN112078420A (zh) * 2020-08-03 2020-12-15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共享换电电池及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9627A1 (zh) 2016-08-04
EP3249773A4 (en) 2018-02-28
US20170331301A1 (en) 2017-11-16
CN105990861B (zh) 2019-06-11
EP3249773A1 (en) 2017-11-29
EP3249773B1 (en) 2019-07-24
US10554066B2 (en)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0861A (zh) 含充电电池的设备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09255068B (zh)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US10906424B2 (en) System for announcing predicted remaining amount of energy
CN109725635A (zh) 自动驾驶车辆
US20140172282A1 (en) Method and module for estimating after-charge drivable range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driving assistance device
EP3544847B1 (en) Electric power trade brokering system, program and electric power trade brokering method
CN109835207B (zh) 充电车位引导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55343A (zh) 用于更新充电站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00592B (zh) 一种驾车出行的提醒方法及系统
JP6384339B2 (ja) 車両用電池の充電情報報知システム及び充電情報報知プログラム
CN105027177A (zh) 交通工具管理系统
CN108009189A (zh) 热力图展示方法、系统、终端及服务器
CN103278155B (zh) 一种导航方法及移动导航设备
CN105789717B (zh) 一种根据电动汽车特征自动搜索充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91286B (zh) 车辆最优充电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85655B (zh) 一种车载电动汽车综合服务系统
CN109870715A (zh) 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室内定位系统及导航方法
JP2010230499A (ja) 充電施設予約システム及び充電施設予約プログラム
CN111898042B (zh) 乘车点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46439A (zh) 限行提示方法、限行提示系统和车载终端
CN108198409A (zh) 智能驾驶汽车的远程调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543994A (zh) 一种无人机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6610288A (zh) 一种导航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48313A (zh) 电单车的定位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CN109637182A (zh) 空闲充电车位引导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