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1714A - 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及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 - Google Patents

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及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1714A
CN105971714A CN201510779590.7A CN201510779590A CN105971714A CN 105971714 A CN105971714 A CN 105971714A CN 201510779590 A CN201510779590 A CN 201510779590A CN 105971714 A CN105971714 A CN 105971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ase
coolant
burning
discharge orif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95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1714B (zh
Inventor
元胜泫
李庸汉
朴南昊
田明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Synthetic Industries (strains)
Hyundai Motor Co
Hyundai Synthetic Co Ltd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Synthetic Industries (strains)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Synthetic Industries (strains),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odern Synthetic Industries (strains)
Publication of CN105971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1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1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1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76Draining or pur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04Filling
    • F01P11/0209Closure caps
    • F01P11/0238Closure caps with overpressure valves or ven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85Ven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及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可以包括:箱,该箱具有形成在其上部部分的注入口,该箱储存用于冷却车辆发动机的冷却剂,并且该箱具有形成为穿过该注入口的侧表面的排放孔,以使蒸汽或冷却剂通过该排放孔排放到外部;压力帽,该压力帽紧固到该注入口,以使所述排放孔在所述箱中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或所述压力帽开始旋转时打开;以及防灼伤盖,该防灼伤盖装配到该箱的外表面,在该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与该箱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使通过该排放孔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该箱的表面朝向该箱的下方流动。

Description

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及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3月1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034941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这种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用于储存冷却车辆发动机所使用的冷却剂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联接到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以及一种具有该防灼伤盖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能够在冷却剂的注入过程中防止冷却剂泄露,并且能够防止在压力帽打开时热蒸汽接触操作者的手。
背景技术
在安装到车辆的发动机中,冷却剂用来冷却驱动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
冷却剂被设置成循环通过发动机和散热器,并且冷却剂储存箱110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以便补充冷却剂。
冷却剂储存箱110具有注入口111和压力帽120,该注入口形成在该冷却剂储存箱的上端以便将冷却剂注入到冷却剂储存箱110中,该压力帽被紧固到注入口111上。
压力帽120用来打开和关闭冷却剂储存箱110的注入口111,并且当冷却剂储存箱110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定压力(例如,1.1巴的压力)时将冷却剂储存箱110中的热蒸汽排放到外部。此外,压力帽120应具有当操作者打开压力帽120时防止冷却剂储存箱110中的热蒸汽喷射到操作者手上的结构。
如图1所显示的,压力帽120旋合至冷却剂储存箱110。压力帽120包括安装在其中以上下移动的阀121和用于弹性地支撑该阀121的第一弹簧122和第二弹簧123。第一密封件124和第二密封件125设置在冷却剂储存箱110与压力帽120之间。此外,排放孔112形成在注入口111的一侧,以便与冷却剂储存箱110的下端相连通,并且排放通道113形成在冷却剂储存箱110的竖直方向上,以便通过排放孔112与冷却剂储存箱110的下端相连通。因此,热蒸汽可以通过排放孔112和排放通道113从冷却剂储存箱110排放到外部。
当冷却剂储存箱110的内部压力增加时,阀121沿第一弹簧122和第二弹簧123的压缩方向向上移动,并且第一密封件124打开,同时第二密封件125保持在关闭状态。因此,热蒸汽通过形成在冷却剂储存箱110的一侧处的排放孔112从冷却剂储存箱110排放、并且流动至排放通道113,由此允许冷却剂储存箱110的内部压力释放。
如图2所显示的,当操作者旋转压力帽120时,热蒸汽在压力帽120的旋转初始阶段通过排放孔112排放、然后经由排放通道113排放到外部。当压力帽120被操作者旋转一圈时,加压的热蒸汽通过排放孔112排放,同时仅第一密封件124打开,由此能够防止操作者由于热蒸汽喷射到操作者的手上而被灼伤。
此外,如图3所显示的,当操作者充分旋转压力帽120时,热蒸汽通过排放孔112和注入口111排放,同时第一密封件124还是打开的。由于在图2中冷却剂储存箱110的内部压力几乎释放为图3的状态,所以仅一部分热蒸汽通过注入口111排放到外部。
同时,当压力帽120在图3的状态下进一步旋转时,压力帽120完全从冷却剂储存箱110解除联接。当冷却剂储存箱110中的冷却剂不足时,冷却剂在压力帽120从冷却剂储存箱110解除联接之后通过注入口111注入到冷却剂储存箱110中。
然而,如图4所显示的,根据现有技术,由于排放通道113穿过冷却剂储存箱110的中间并且竖直地形成在冷却剂储存箱110中,所以注入到冷却剂储存箱110中的一部分冷却剂可能通过排放通道113泄露。冷却剂注入过程中的冷却剂泄露可能导致冷却剂储存箱110损坏的误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注入口111应具有大的尺寸或者与排放孔间隔开。然而,这种尺寸的增加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联接到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和一种具有该防灼伤盖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能够在冷却剂的注入过程中通过允许冷却剂沿该冷却剂储存箱的表面流动(即使是冷却剂泄露时)来防止新加的冷却剂泄露到外部,并且防止该冷却剂储存箱由于泄露冷却剂而损坏的误解。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联接到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以及一种具有该防灼伤盖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能够在压力帽打开时防止冷却剂储存箱中的热蒸汽喷射到操作者的手上。
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联接到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以及一种具有该防灼伤盖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能够在压力帽锁定时允许该压力帽保持在某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一种装配到在其中装有冷却剂的冷却剂储存箱的一侧的盖可以是联接到该冷却剂储存箱上的防灼伤盖,在该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与该箱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得当该防灼伤盖联接到该箱时,使通过形成于该箱的注入口的侧表面上的排放孔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该箱的表面流动。
该防灼伤盖可以包括联接孔,形成于该冷却剂储存箱的联接突出部插入到该联接孔中。
该防灼伤盖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底部表面的多个联接槽,以使所述联接槽联接到沿该箱的竖直方向从该箱的表面突出的多个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在该箱的表面上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可以包括:箱,该箱具有形成在其上部部分的注入口,该箱储存用于冷却车辆发动机的冷却剂,并且该箱具有形成为穿过该注入口的侧表面的排放孔,以便蒸汽或冷却剂通过该排放孔排放到外部;压力帽,该压力帽紧固到该注入口上,以使所述排放孔在所述箱中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或所述压力帽开始旋转时打开;以及防灼伤盖,该防灼伤盖装配到该箱的外表面,在该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与该箱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使通过该排放孔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该箱的表面朝向该箱的下方流动。
该箱可以包括排放孔盖,该排放孔盖形成在该箱的形成该排放孔的部分处以便围绕该排放孔,该排放孔盖从该注入口突出。
该箱可以包括联接突出部,该联接突出部形成在该箱的表面上以装配该防灼伤盖,并且该防灼伤盖可以包括联接孔,该联接突出部插入到该联接孔中。
该联接突出部可以包括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形成的多个联接突出部,并且该联接孔可以包括以与这些联接突出部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形成的联接孔。
该联接突出部可以是沿垂直于该箱的竖直方向的方向形成的。
该箱可以包括从其表面突出的多个引导件,以沿该箱的表面指向该箱的下方,并且该防灼伤盖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底部表面处以装配到这些引导件上的多个联接槽。
这些引导件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这些联接槽可以在该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上形成在两个端部处。
该排放孔盖可以具有彼此垂直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并且该压力帽可以包括在其圆周上在一侧形成的锁定突出部,以便当该压力帽紧固到该注入口时抓住该排放孔盖的两个端部。
应当理解,此处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大型客车、货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衍生于非石油能源的燃料)。正如此处所指的,混合动力车辆为具有两种或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具有汽油动力和电动力两种的车辆。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结合在此的附图和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以下详细说明部分中变得更清楚或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的部局部放大截面视图。
图2是显示了图1中的压力帽部分旋转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3是显示了图1中的压力帽充分旋转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4是显示了在将冷却剂注入根据现有技术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的过程中冷却剂泄露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视图。
图8是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中压力帽旋转一圈半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9是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中该压力帽旋转两圈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10是显示了正压力作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上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11是显示了负压力作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上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如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各个优选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必按比例绘制。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各个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所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进行说明。尽管将结合示例性实施方案说明本发明,然而应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仅涵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还涵盖可能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换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以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方案的一种联接到加压冷却剂储存箱上的防灼伤盖以及一种具有该防灼伤盖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
如图5和图6所显示的,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方案的防灼伤盖30装配并联接到冷却剂储存箱10的一侧,该冷却剂储存箱中装有冷却剂。防灼伤盖30联接到箱10,在防灼伤盖30的底部表面与箱10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便当防灼伤盖30联接到箱10时,通过形成在箱10的注入口11的侧表面上的排放孔12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箱10的表面流动。此外,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方案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包括:箱10,该箱具有形成在其上部部分的注入口11,该箱储存用于冷却车辆中的发动机的冷却剂,并且该箱具有形成为穿过注入口11的侧表面的排放孔12,以便蒸汽或冷却剂通过排放孔12排放到外部;压力帽20,该压力帽被紧固到注入口11,从而使得排放孔12在箱10中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或压力帽20开始旋转时打开;以及防灼伤盖30,该防灼伤盖装配到箱10的外表面上,在防灼伤盖30的底部表面与箱10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箱10的表面朝向箱10的下方流动。
箱10具有用于在其中存储冷却剂的空间。箱10具有形成在其上端部的注入口11,以便冷却剂可以从外部注入到箱10中。箱10具有形成在其一侧用于冷却剂循环的出口和入口,从而使得冷却剂通过该出口从箱10中排放,并且通过该入口引入到箱10中。
注入口11具有穿过其侧表面的排放孔12。排放孔12是热蒸汽或冷却剂通过其排放到外部的孔。排放孔12形成为穿过注入口11的侧表面,从而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箱10的表面流动。由于排放孔12形成为穿过注入口11的侧表面,所以当冷却剂通过注入口11注入时,可以防止冷却剂的泄露。
箱10具有排放孔盖13,该排放孔盖形成在该箱的形成排放孔12的部分处以环绕排放孔12。排放孔盖13具有彼此垂直的上表面和侧表面。排放孔盖13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围绕排放孔12,从而主要防止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热蒸汽或冷却剂向上喷射。
箱10具有联接突出部14。联接突出部14是当防灼伤盖30被紧固到箱10上时用于将防灼伤盖30装配到箱10上的一种联接装置。优选地,在箱10的表面上沿箱10的竖直方向设置多个联接突出部14。此外,每个联接突出部14都沿垂直于箱10的竖直方向的方向形成。
箱10具有从其表面突出的多个引导件15。这些引导件15彼此间隔开并且从箱10的表面突出以从箱10的形成排放孔盖13的一部分指向箱10的下方。优选地,这些引导件15彼此间隔开。由于这些引导件15从箱15的表面突出,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冷却剂可以沿引导件15朝向箱10的下方流动。
压力帽20被紧固到注入口11上。压力帽20关闭注入口11以防止冷却剂的泄露,并且在注入冷却剂时从注入口11解除联接。
压力帽20用来打开和关闭注入口11,并防止箱10的内部压力过度增加。也就是说,当冷却剂压力或由冷却剂蒸发产生的蒸汽的压力由于驱动发动机而增加时,并且该箱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压力帽20打开以防止箱10的内部压力增加。此外,就在箱10的内部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压力帽20允许从外部引入空气,从而使得箱10保持在合适的压力下。
此外,压力帽20具有将热蒸汽或冷却剂首先排放到外部的功能,以此当冷却剂具有高温时操作者可以打开压力帽20。
如图8所显示的,压力帽20包括设置在其中以上下移动的阀21和用于在箱10内竖直地移动阀21的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3。安装第一密封件24和第二密封件25用于密封压力帽20和注入口11之间。当压力帽20打开时,第一密封件24和第二密封件25中的第一密封件24首先释放。
由于压力帽20具有类似于典型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压力帽的内部结构,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压力帽20具有锁定突出部26,锁定突出部用于维持压力帽20紧固到箱10的注入口的状态。锁定突出部26在压力帽20的圆周上从一侧的下端向下突出。当压力帽20完全紧固到注入口11时,锁定突出部26抓住排放孔盖13,由此防止压力帽20松开。
防灼伤盖30装配到箱10的侧表面,从而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冷却剂在防灼伤盖30的底部表面与箱10的表面之间流动。防灼伤盖30防止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冷却剂向上喷射,由此防止当操作者打开压力帽20时操作员被热蒸汽或冷却剂灼伤。
防灼伤盖30具有形成为关闭排放孔盖13的前表面的上端部,并且具有沿箱10的表面的弯曲形状。
防灼伤盖30具有联接孔31,形成在箱10的表面上的联接突出部14插入到联接孔中。这些联接孔31形成在防灼伤盖30处以对应于在箱10的表面上形成联接突出部14的位置。此外,优选地,联接孔31以与联接突出部14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形成。
防灼伤盖30具有形成在其底部表面上的用于容纳引导件15的多个联接槽32。联接槽32之间的距离等于防灼伤盖30的底部表面上的这些引导件15之间的距离。
当防灼伤盖30被组装到箱10上时,这些联接突出部14插入到联接孔31中,从而使得防灼伤盖30可以维持与箱10组装的状态。此外,由于防灼伤盖30的联接槽32装配到这些引导件15,所以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冷却剂在这些引导件(形成在箱10上)之间沿箱10的表面向下流动。
下面将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方案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的效果。
由于通常将压力帽20最大程度地紧固到注入口11,所以箱10中的蒸汽或冷却剂不通过注入口11的排放孔12排放。如此,在箱10中装有一定量的冷却剂的状态下,冷却剂在循环通过发动机的同时冷却发动机(发动机由于驱动而被加热)。
此外,压力帽20的锁定突出部26抓住排放孔盖13,抑制了压力帽20的打开。
同时,当压力帽20打开时,或在冷却剂由于发动机的驱动而被加热的状态下箱10的内部压力过度增加时,热蒸汽或冷却剂通过排放孔12排放。
图8显示了压力帽20被操作者旋转的初始状态。当压力帽20旋转一圈半时,压力帽20开始与注入口11解除联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密封件24被首先释放,从而箱10的内部分和排放孔12处于打开状态。
由于箱10的内部分通过排放孔12与其外部相连通,所以热蒸汽或冷却剂通过排放孔12从箱10排放到外部。
在这种情况下,热蒸汽或冷却剂在排放时由于压力而喷射,由此导致操作者打开压力帽20的手灼伤。然而,可以通过防灼伤盖30来防止这种灼伤。也就是说,主要通过排放孔盖13来防止通过排放孔12排放的热蒸汽或冷却剂向上喷射。此外,由于排放的热蒸汽或冷却剂沿防灼伤盖30的底部表面流动,所以防止了热蒸汽或冷却剂朝向操作者的手喷射。
所排放的冷却剂沿防灼伤盖30的底部表面和箱10的表面流动从而排放到外部。
当压力帽20进一步旋转时,蒸汽和冷却剂还通过注入口11排放,同时第二密封件25与第一密封件24一起打开(见图9)。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热蒸汽和冷却剂在压力帽20旋转的初始阶段就排放,所以通过第二密封件25排放的热蒸汽和冷却剂不是很多。
当压力帽20在图9的状态下进一步旋转时,压力帽20从注入口11完全解除联接,并且露出注入口11。在露出注入口11的状态下,冷却剂可以从外部注入到箱10中。
同时,图10和图11示出了当箱10的内部压力大于或小于大气压力时的运行状态。
如图10所显示的,当箱10的内部压力高时,阀21通过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3的作用向上移动,并且在第一密封件24和第二密封件25维持密封的状态下,箱10的内部分与其外部分相连通。当箱10的内部分与其外部分相连通时,蒸汽和冷却剂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箱10的内部排放到外部。因此,箱10的内部压力降低,并且箱10维持在合适的压力下。
图11显示了箱10的内部压力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阀21通过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3向上移动,并且在第一密封件24和第二密封件25维持密封的状态下,箱10的内部与其外部相连通。因此,空气从外部引入到箱10中,从而箱10的内部压力不低于预定值。
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方案的联接到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和具有该防灼伤盖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当操作者旋转压力帽时,在该压力帽旋转的初始阶段,蒸汽和冷却剂通过箱的内部分与外部分之间的连通而从该箱排放,并且所排放的蒸汽和冷却剂在该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与该箱的表面之间流动。因此,可以防止操作者由于热蒸汽和冷却剂的喷射而灼伤。
此外,由于排放孔形成在该箱的注入口的侧表面上,所以在注入冷却剂时可以防止冷却剂沿竖直形成在箱中的排放通道泄露。此外,还可以防止箱由于冷却剂沿排放通道泄露而损坏的误解。
此外,由于该箱的注入口不需要具有大的尺寸来防止灼伤和冷却剂泄露,所以现有的冷却剂注入枪和压力帽仍可以使用。
为了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方便解释和准确定义,参考图中显示的特征的位置使用术语“上”或“下”、“内”或“外”等来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这些特征。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目的呈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说明。它们不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并且显然可以根据以上传授内容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形。选择和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由此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利用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它们的多种替代形式和修改形式。旨在使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效形式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装配到冷却剂储存箱的一侧的盖,所述冷却剂储存箱装有冷却剂,所述盖包括:
防灼伤盖,所述防灼伤盖联接到所述冷却剂储存箱上,在所述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与所述箱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得当所述防灼伤盖联接到所述箱时,通过形成于所述箱的注入口的侧表面的排放孔而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所述箱的表面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到冷却剂储存箱的一侧的盖,其中,所述防灼伤盖包括联接孔,形成于所述冷却剂储存箱的联接突出部插入到所述联接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到冷却剂储存箱的一侧的盖,其中,所述防灼伤盖包括多个联接槽,所述联接槽形成在所述防灼伤盖底部表面上以使所述联接槽联接到多个引导件,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箱的竖直方向从所述箱的表面突出,所述引导件在所述箱的表面上彼此间隔开。
4.一种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包括:
箱,其具有形成在其上部部分的注入口,所述箱储存用于冷却车辆中的发动机的冷却剂,并且所述箱具有排放孔,所述排放孔形成为穿过所述注入口的侧表面,以使蒸汽或冷却剂通过所述排放孔排放到外部;
压力帽,其紧固到所述注入口,以使所述排放孔在所述箱中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或所述压力帽开始旋转时打开;以及
防灼伤盖,其装配到所述箱的外表面,在所述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与所述箱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使通过所述排放孔排放的蒸汽或冷却剂沿所述箱的表面朝向所述箱的下方流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中,所述箱包括排放孔盖,所述排放孔盖形成在所述箱的形成所述排放孔的部分处以围绕所述排放孔,所述排放孔盖从所述注入口突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中:
所述箱包括联接突出部,所述联接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箱的表面上以用于装配所述防灼伤盖,并且
所述防灼伤盖包括联接孔,所述联接突出部插入到所述联接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中:
所述联接突出部包括多个联接突出部,所述多个联接突出部形成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联接孔包括以与所述联接突出部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形成的联接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突出部沿垂直于所述箱的竖直方向的方向形成。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中:
所述箱包括多个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从所述箱的表面突出以沿所述箱的表面指向所述箱的下方,并且
所述防灼伤盖包括多个联接槽,所述联接槽形成在所述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处以装配到所述引导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中:
所述引导件彼此间隔开,并且
所述联接槽在所述防灼伤盖的底部表面上形成在两个端部处。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其中:
所述排放孔盖具有彼此垂直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并且
所述压力帽包括锁定突出部,所述锁定突出部在所述压力帽的圆周上的一侧形成以当所述压力帽紧固到所述注入口时抓住所述排放孔盖的两个端部。
CN201510779590.7A 2015-03-13 2015-11-13 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及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 Active CN105971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34941 2015-03-13
KR1020150034941A KR101628609B1 (ko) 2015-03-13 2015-03-13 가압식 냉각수 리저버 탱크에 결합되는 화상방지커버를 구비한 가압식 냉각수 리저버 탱크 어셈블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1714A true CN105971714A (zh) 2016-09-28
CN105971714B CN105971714B (zh) 2020-05-01

Family

ID=5619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9590.7A Active CN105971714B (zh) 2015-03-13 2015-11-13 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及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35078B2 (zh)
KR (1) KR101628609B1 (zh)
CN (1) CN105971714B (zh)
DE (1) DE102015119250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3625A (zh) * 2019-12-16 2021-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集成式储液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4410A1 (en) * 2014-12-08 2016-06-16 Toledo Molding & Die, Inc. Dual chamber coolant reservoir
KR102173400B1 (ko) * 2017-09-05 2020-11-0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저버 탱크
KR102595227B1 (ko) * 2019-07-26 2023-10-30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저버 탱크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7720Y (zh) * 2001-12-10 2002-12-25 稳稳稳车料有限公司 水箱盖的上盖构造
CN2578533Y (zh) * 2002-09-11 2003-10-08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新型水箱盖
JP2005344687A (ja) * 2004-06-07 2005-12-15 Denso Corp リザーブタンク
JP2008261324A (ja) * 2007-04-16 2008-10-30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リザーブタンク
CN103512417A (zh) * 2012-06-19 2014-01-15 扬州家忠机械有限公司 水箱气塞结构
JP5609824B2 (ja) * 2011-08-31 2014-10-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タ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576Y2 (ja) 1978-10-25 1985-06-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ラジエタのリザ−ブタンク
JPH0618576Y2 (ja) * 1988-11-10 1994-05-18 日立プラント建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ス製平膜
JPH0573231U (ja) * 1992-03-02 1993-10-08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ラジエータリザーバタンクの構造
DE4233038C1 (de) * 1992-10-01 1993-11-25 Daimler Benz Ag Überdrucksicherung für einen Kühlmittelkreislauf
ES2121626T3 (es) * 1994-06-01 1998-12-01 Heinrich Reutter Tapa de cierre fijable a un manguito de deposito.
KR970040853U (ko) * 1995-12-27 1997-07-29 자동차의 냉각수 보조탱크 증기방출구조
DE29611514U1 (de) 1996-07-02 1997-10-30 Reutter Heinrich Verschlußdeckel mit temperaturabhängiger Abschraubsicherung
EP0835853A1 (fr) 1996-10-14 1998-04-15 Societe Europeenne De Propulsion Elément de friction en matériau composite carbone/carbone-carbure de silicium et procédé pour sa fabrication
CA2301117C (en) * 1997-08-21 2008-03-25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Coolant container cap assembly
KR100391128B1 (ko) 2000-08-24 2003-07-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압식 리저버탱크의 압력조절장치
US6796451B2 (en) 2002-07-18 2004-09-28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Pressure deactivated torque override coolant cap
KR20090109856A (ko) 2008-04-16 2009-10-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각수 리저버 탱크
US8794364B2 (en) * 2012-06-14 2014-08-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cking cap for a fluid reservoir
KR20150034941A (ko) 2013-09-27 2015-04-06 한인순 티안나 명품 앞머리 증모용 글루 개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7720Y (zh) * 2001-12-10 2002-12-25 稳稳稳车料有限公司 水箱盖的上盖构造
CN2578533Y (zh) * 2002-09-11 2003-10-08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新型水箱盖
JP2005344687A (ja) * 2004-06-07 2005-12-15 Denso Corp リザーブタンク
JP2008261324A (ja) * 2007-04-16 2008-10-30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リザーブタンク
JP5609824B2 (ja) * 2011-08-31 2014-10-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タンク
CN103512417A (zh) * 2012-06-19 2014-01-15 扬州家忠机械有限公司 水箱气塞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3625A (zh) * 2019-12-16 2021-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集成式储液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119250A1 (de) 2016-09-15
KR101628609B1 (ko) 2016-06-08
DE102015119250B4 (de) 2022-11-03
US9835078B2 (en) 2017-12-05
US20160265415A1 (en) 2016-09-15
CN105971714B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1714A (zh) 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的防灼伤盖及加压冷却剂储存箱组件
KR101280625B1 (ko) 분할 환 냉각 구조 및 가스 터빈
US8251024B2 (en) Cooling system expansion tank
CN103443439B (zh) 机动车辆燃烧发动机中的进气模块
CN106257034A (zh) 用于诊断吹扫流控制孔口的下游泄露的方法
CN103415692A (zh) 用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总成
CN106257036A (zh) 燃料蒸发排放控制装置
US20140216385A1 (en) Fresh air supply device of an internatio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201975A (zh) 用于车辆的废气再循环阀装置
US20160025418A1 (en) Heat exchanger, in particular a supercharging air cooler
ES2647463T3 (es) Intercambiador térmico, especialmente para vehículo automóvil, y dispositivo de admisión de aire correspondiente
US11060444B2 (en) Condensate discharge device of intercooler for vehicle
WO2020080096A1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装置
JP6641189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5613262B2 (ja) 液滴分離器
CN104061559A (zh) 相变材料注入装置和带有该装置的去除头灯湿气的结构
KR102664118B1 (ko) 이젝터 일체형 가압식 리저버탱크
US11964556B2 (en) Battery unit and hybrid vehicle with a battery unit
CN203796458U (zh) 用于增压多点喷射四缸汽油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CN112937288A (zh) 无盖加注口颈结构
CN218030391U (zh) 用于气体混合装置的水套和气体混合装置组件
KR102655341B1 (ko) 오일 직접 냉각 방식의 전기모터
KR101280619B1 (ko) 열교환기
CN205955820U (zh) 热力发动机冷却回路的液相调节装置
JP3116795U (ja) 給油口キャップへの開閉板の設置とその形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