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8365A -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8365A
CN105968365A CN201610290740.2A CN201610290740A CN105968365A CN 105968365 A CN105968365 A CN 105968365A CN 201610290740 A CN201610290740 A CN 201610290740A CN 105968365 A CN105968365 A CN 105968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ture
preparation
hydride
methyl
phenylsulfanyl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07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8365B (zh
Inventor
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ingli Se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i Tech Zone Xia 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i Tech Zone Xia 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i Tech Zone Xia 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907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68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6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8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8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8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only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G77/1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o hydr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由于苯环的共轭结构,使该密封材料在各波长段均表现出优异的透射率和折射率;第二,无机二氧化钛分子的添加,有利于材料的热传导,使密封材料的导热性能优异;而该密封材料的主链为稳定的硅氧键及苯环结构,使其光性能衰减低;第三,本发明采用的低聚合度的氢化物B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保证了该密封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使其加热固化前流动性好,便于对二极管进行有效密封。第四,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的密封材料便于应用。因此,本发明制备的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材料流动性、透光性和导热性。

Description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单位照度成本的降低,基于氮化镓半导体材料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有望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高折射率的封装材料能够从氮化镓表面提取更多的发射光,从而降低发光二极管单位照度的成本。由于光线从高折射率区域传播到低折射率区域时,存在全部内反射效应。在密封材料和发光物质间存在折射率不匹配,导致额外的光损失。目前,大部分密封材料的折射率为1.5-1.7,这尽管能够增加5%-10%的光输出,但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密封材料,需要同时满足热稳定性高、光通量稳定、成本低廉等综合条件。
当前大部分发光二极管是通过对液态密封材料分散均匀后并加热固化,以达到密封效果。发光二极管的密封材料要求是无溶剂的液态配方,这限制了大部分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封装领域。同时,发光二极管密封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透光率、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密封材料在材料流动性、透光性和导热性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亟需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密封材料。本发明人考虑,提供一种基于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材料流动性、透光性和导热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如式1)所示:
其中,x、y、u、v为聚合度,x=50-80,y=50-80,u=10-20,v=20-30,n=1-3。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第一反应容器中加入乙烯基化合物A,然后依次加入环乙基甲基硅氧烷-羰基-铂复合物和3,5-二甲基-1-己炔-3-醇,升温至50℃-7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30-6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如式2所示:
其中,x、y为聚合度,x=50-80,y=50-80;
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升温至50℃-7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1-2小时,冷却后得到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所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如式3所示:
其中,u、v为聚合度,u=10-20,v=20-30,n=1-3。
优选的,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环乙基甲基硅氧烷-羰基-铂复合物和3,5-二甲基-1-己炔-3-醇的质量比为30-50∶7-11∶1-3。
优选的,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至第二反应容器中,然后依次加入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和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升温至70℃-9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5-7小时,冷却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甲苯和去离子水,然后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120秒,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
依次用盐酸和去离子水洗涤所述有机相,将甲苯溶液过滤,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乙烯基化合物A。
优选的,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和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质量比为210-230∶230-250∶30-50∶80-100∶13-15。
优选的,所述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浓度为30%-50%。
优选的,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如式4所示:
优选的,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向第三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质量比为1-3∶8-10∶0.1-0.2的镁粉、四氢呋喃和碘,以200-400RPM的速度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
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缓慢滴加甲基溴化镁的乙醚溶液,所述甲基溴化镁与镁粉的摩尔比为1-3∶70-80,得到第四混合物;
向所述第四混合物中加入三甲基苯基硅烷,所述三甲基苯基硅烷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为90-100∶1-3,在超声水浴中超声振动5-10分钟,得到第五混合物;
在超声振动条件下,将4-溴二苯基硫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入所述第五混合物中,所述4-溴二苯基硫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为25-35∶1-3,在超声水浴条件下反应60-90分钟,得到第六混合物;
向所述第六混合物中加入庚烷和乙醚的混合溶液,用硅藻土过滤,旋转蒸发滤液,在以167℃蒸馏,得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优选的,所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二氧化钛分散于异丙醇中,然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得到第七混合物,所述二氧化钛在异丙醇中的质量浓度为10%-15%,十二烷基硫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添加量为0.1-0.2mol/L;
将所述第七混合物加入球磨机中,以2000-3000RPM的速度研磨2-3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
将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加入式5所示的氢化物B中,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与氢化物B的质量比为0.5-2∶100,搅拌30-60分钟得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
其中,u、v为聚合度,u=10-20,v=20-30。
优选的,所述氢化物B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质量比为280-300∶100-120∶70-90∶20-40的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氢-环状硅氧烷、去离子水和浓硫酸混合,在70℃-90℃条件下,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3-6小时,冷却后得到第八混合物;
向所述第八混合物中加入甲苯和去离子,然后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120秒,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
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将甲苯溶液过滤,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氢化物B。
本发明提供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由于苯环的共轭结构,使该密封材料在各波长段均表现出优异的透射率和折射率;第二,无机二氧化钛分子的添加,有利于材料的热传导,使密封材料的导热性能优异;而该密封材料的主链为稳定的硅氧键及苯环结构,使其光性能衰减低;第三,本发明采用的低聚合度的氢化物B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保证了该密封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使其 加热固化前流动性好,便于对二极管进行有效密封。第四,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的密封材料便于应用。因此,本发明制备的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材料流动性、透光性和导热性,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研磨时间对二氧化钛粒径的影响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二氧化钛含量对密封胶折射率的影响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二氧化钛含量对密封胶导热系数的影响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密封材料的透射率分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如式1)所示:
其中,x、y、u、v为聚合度,即重复单元个数,x=50-80,y=50-80,u=10-20,v=20-30,n=1-3。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第一反应容器中加入乙烯基化合物A,然后依次加入环乙基甲基硅氧烷-羰基-铂复合物和3,5-二甲基-1-己炔-3-醇,升温至50℃-7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 拌30-6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如式2所示:
其中,x、y为聚合度,x=50-80,y=50-80;
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升温至50℃-7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1-2小时,冷却后得到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所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如式3所示:
其中,u、v为聚合度,u=10-20,v=20-30,n=1-3。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环乙基甲基硅氧烷-羰基-铂复合物和3,5-二甲基-1-己炔-3-醇的质量比优选为30-50∶7-11∶1-3,更优选为35-45∶8-10∶1-3。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的质量比优选为30-50∶10-20∶3-5,更优选为35-45∶12-18∶3-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至第二反应容器中,然后依次加入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和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升温至70℃-9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5-7小时,冷却后得到第二混合物;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甲苯和去离子水,然后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120秒,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依次用盐酸和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将甲苯有机相过滤,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乙烯基化合物A。
其中,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和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质量比优选为210-230∶230-250∶30-50∶80-100∶13-15,更优选为215-225∶235-245∶35-45∶85-95∶13-15。所述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30%-50%,更优选为35%-45%。保留有机相的步骤中,所述甲苯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2∶1-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如式4所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向第三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质量比为1-3∶8-10∶0.1-0.2的镁粉、四氢呋喃和碘,以200-400RPM的速度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缓慢滴加甲基溴化镁的的乙醚溶液,所述甲基溴化镁与镁粉的摩尔比为1-3∶70-80,得到第四混合物;向所述第四混合物中加入三甲基苯基硅烷,所述三甲基苯基硅烷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为90-100∶1-3,在超声水浴中超声振动5-10分钟,得到第五混合物;在超声振动条件下,将4-溴二苯基硫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入所述第五混合物中,所述4-溴二苯基硫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为25-35∶1-3,在超声水浴条件下再持续反应60-90分钟,得到第六混合物;向所述第六混合物中加入庚烷和乙醚的混合溶液,用硅藻土过滤,旋转蒸发滤液,在以167℃蒸馏,得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得到第三混合物的步骤中,所述镁粉、四氢呋喃和碘的质量比优选为1.5-3∶8.5-10∶0.12-0.2,更优选为2-3∶9-10∶0.15-0.2;搅拌速度优选为250-400RPM,更优选为280-380RPM。得到第四混合物的步骤中,所述甲基溴化镁与镁粉的摩尔比优选为1.5-3∶72-80,更优选为2-3∶72-75;所述甲基溴化镁的乙醚溶液的浓度优选为1.0mol/L。得到第五混合物的步骤中,所述三甲基苯基硅烷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优选为92-98∶1-3,更优选为94-97∶2-3;超声振动的时间优选为6-10分钟,更优选为7-10分钟。得到第六混合物的步骤中,所述4-溴二苯基硫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优选为26-33∶1-3,更优选为28-32∶1-3;在超声水浴条件下反应时间优选为65-85分钟,更优选为70-80分钟;4-溴二苯基硫的四氢呋喃溶液的浓度优选为1.16mol/L;4-溴二苯基硫的四氢呋喃溶液的滴加速度优选为1.0-2.0mL/min,更优选为1.2-1.8mL/min;得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步骤中,庚烷和乙醚的体积比优选为1-2∶1-2,更优选为1∶1。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二氧化钛分散于异丙醇中,然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得到第七混合物,所述二氧化钛在异丙醇中的质量浓度为10%-15%,十二烷基硫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添加量为0.1-0.2mol/L;将所述第七混合物加入球磨机中,以2000-3000RPM的速度研磨2-3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将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加入式5所示的氢化物B中,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与氢化物B的质量比为0.5-2∶100,搅拌30-60分钟得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
其中,u、v为聚合度,u=10-20,v=20-3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二氧化钛优选为高纯锐钛矿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在异丙醇中的质量浓度优选为11%-14%,优选为12%-13%;十二烷基硫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添加量优选为0.12-0.18mol/L,更优选为0.14-0.17mol/L。得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的步骤中,研磨速度优选为2200-2800RPM,更优选为2300-2700RPM。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与氢化物B的质量比优选为1-2∶100。
所述氢化物B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质量比为280-300∶100-120∶70-90∶20-40的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氢-环状硅氧烷、去离子水和浓硫酸混合,在70℃-90℃条件下,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3-6小时,冷却后得到第八混合物;向所述第八混合物中加入甲苯和去离子,然后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120秒,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将甲苯有机相过滤,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氢化物B。
在氢化物B的制备过程中,所述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氢-环状硅氧烷、去离子水和浓硫酸混的质量比优选为285-300∶105-120∶75-90∶25-40,更优选为290-300∶110-120∶80-90∶30-40;保留有机相的步骤中,甲苯与去离子水体积比优选为1-2∶1-2。
从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苯环的共轭结构,使该密封材料在各波长段均表现出优异的透射率和折射率;
2、无机二氧化钛分子的添加,有利于材料的热传导,使密封材料的导热性能优异;主链为稳定的硅氧键及苯环结构,使密封材料的光性能衰减低;
3、低聚合度的氢化物B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使密封材料加热固化前流动性好,便于对二极管进行有效密封;
4、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应用简便高效。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密封胶的制备
步骤1):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制备
在干燥烧瓶中,依次加入1.9g(76.6mmol)镁粉、10mL四氢呋喃和0.1g碘单质,反应体系在常温下以的300RPM的速度持续搅拌。当碘单质的颜色褪去后,将0.2mL(2.0mmol)甲基溴化镁(1.0mol/L的乙醚溶液)在15分钟内缓慢滴加入反应体系中。然后,往反应体系中加入17.8mL(95.7mmol)三甲基苯基硅烷。随后,将反应烧瓶转移至超声水浴中超声振动5分钟。用注射器抽取25.0mL(29mmol)4-溴二苯基硫(1.16mol/L的四氢呋喃溶液),在超声振动条件下以2.0mL/min的速度滴加入反应体系中。4-溴二苯基硫滴加完成后,反应体系在超声水浴条件下再持续反应6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入100mL庚烷和乙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以稀释反应体系,并用硅藻土过滤。旋转蒸发滤液,得到19.45g液态粗产物。将粗产物以167℃蒸馏,得到纯净的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1H-NMR:7.54(d,7.1Hz,2H),7.44(d,8.0Hz,2H),7.31(1H),7.30(2H),7.25(t,7.0Hz,2H),7.19(d,7.0Hz,2H),7.15(3H),3.50(s,6H).
步骤2):乙烯基化合物A的制备
将1L的三口圆底烧瓶与冷凝管搭建为蒸馏装置。然后将步骤1制备的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220.38g加入三口圆底烧瓶中,再往三口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43.28g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44.38g苯基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93.73g去离子水和14.79g 40%的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反应体系在80℃条件下,以300RPM的速度持续搅拌6小时。反应过程中,副产物甲醇被蒸馏出。反应结束后,得到蒸馏后的残留物114.06g。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往圆底瓶中依次加入450mL甲苯和400mL去离子水。将混合液体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秒后,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然后,依次用800mL 5%(wt/wt)的盐酸洗涤有机相三次,800mL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两次。将甲苯有机相过滤,通过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418.68g乙烯基化合物A。
1H-NMR:7.5-6.5(aryl protons,84H),6.15-5.4(vinyl protons,3H),0.3to20.05(methyl protons,3H).
步骤3):氢化物B的制备
将1L的三口圆底烧瓶与冷凝管搭建为蒸馏装置。依次将293.3g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108.0g甲基-氢-环状硅氧烷和81.0g去离子水、29.42g浓硫酸加入圆底烧瓶中。反应体系在80℃条件下,以250RPM的速度持续搅拌4.5小时。反应过程中,副产物甲醇被蒸馏出。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往圆底瓶中依次加入200mL甲苯和200mL去离子水。将混合液体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秒后,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然后,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1次,去离子水洗4次。将甲苯有机相过滤,通过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337.14g氢化物B。
1H-NMR:7.5-6.9(aryl protons,7.6H),4.9-4.3(hydride protons,1H),3.4-3.2(unhydrolyzed methoxy,0.25H),0.1to 20.4(methyl protons,3.4H).
步骤4):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将高纯锐钛矿二氧化钛(99.7%)分散于异丙醇中,质量浓度10%。然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添加量为0.1mol/L。随后,将混合物加入球磨机中。在室温条件下,高能球磨机以2000RPM的速度研磨粉碎并混合分散二氧化钛、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异丙醇混合体系,研磨混合分散过程持续2小时。通过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粒径D50为30nm的二氧化钠颗粒粉体。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二氧化钛粉体加入步骤3制备得到的氢化物B中,两种材料的质量比为1∶100,搅拌30分钟得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在混合物的研磨过程中,研磨时间对二氧化钛粒径的影响曲线如图1所示。
步骤5):密封材料的制备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步骤2制备的乙烯基化合物A43.25g,再依次加入8.8uL环乙基甲基硅氧烷-羰基-铂复合物和1.8uL 3,5-二甲基-1-己炔-3-醇。反应体系在60℃条件下,以250RPM的速度持续搅拌30分钟。然后,依次将步骤4制备的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16.49g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3.62g加入反应体系中,在60℃条件下,以250RPM的速度持续搅拌1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得到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在进一步加热固化使用前可保存在低于4℃条件下6个月以上。使用时,将密封材料加入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在150℃下加热3小时,使其进一步加热固化形成交联聚合物,以完成对发光二极管的密封。
实施例2:二氧化钛含量对密封胶光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
制备不同二氧化钛含量的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并配制为密封材料。分别了不同二氧化钛含量的密封材料0.5g涂至1平方英寸的石英片上,在150℃下加热3小时,使材料加热固化。对不同二氧化钛含量的密封材料进行折射率测试和导热系数测试,测试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中密封胶的折射率测试表明,密封材料在二氧化钛含量为0.5-2.0(wt)%时表现出较高的折射率。
图3中密封胶的导热系数测试表明,密封材料在二氧化钛含量为0.5-2.0(wt)%时表现出较高的导热系数。
实施例3: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率试验
取实施例1制备的密封材料0.5g涂至1平方英寸的石英片上,在150℃下加热3小时,使材料加热固化。从图4紫外-可见光谱试验结果表明,密封材料在各波长段表现出较高的透射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如式1)所示:
其中,x、y、u、v为聚合度,x=50-80,y=50-80,u=10-20,v=20-30,n=1-3。
2.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向第一反应容器中加入乙烯基化合物A,然后依次加入环乙基甲基硅氧烷-羰基-铂复合物和3,5-二甲基-1-己炔-3-醇,升温至50℃-7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30-6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如式2所示:
其中,x、y为聚合度,x=50-80,y=50-80;
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和苯基乙烯基甲基硅烷,升温至50℃-7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1-2小时,冷却后得到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所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如式3所示:
其中,u、v为聚合度,u=10-20,v=20-30,n=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环乙基甲基硅氧烷-羰基-铂复合物和3,5-二甲基-1-己炔-3-醇的质量比为30-50∶7-1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化合物A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至第二反应容器中,然后依次加入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和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升温至70℃-90℃,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5-7小时,冷却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甲苯和去离子水,然后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120秒,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
依次用盐酸和去离子水洗涤所述有机相,将甲苯溶液过滤,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乙烯基化合物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和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质量比为210-230∶230-250∶30-50∶80-100∶13-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浓度为30%-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如式4所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向第三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质量比为1-3∶8-10∶0.1-0.2的镁粉、四氢呋喃和碘,以200-400RPM的速度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
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缓慢滴加甲基溴化镁的乙醚溶液,所述甲基溴化镁与镁粉的摩尔比为1-3∶70-80,得到第四混合物;
向所述第四混合物中加入三甲基苯基硅烷,所述三甲基苯基硅烷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为90-100∶1-3,在超声水浴中超声振动5-10分钟,得到第五混合物;
在超声振动条件下,将4-溴二苯基硫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入所述第五混合物中,所述4-溴二苯基硫与甲基溴化镁的摩尔比为25-35∶1-3,在超声水浴条件下反应60-90分钟,得到第六混合物;
向所述第六混合物中加入庚烷和乙醚的混合溶液,用硅藻土过滤,旋转蒸发滤液,在以167℃蒸馏,得到4-(苯硫基苯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二氧化钛分散于异丙醇中,然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得到第七混合物,所述二氧化钛在异丙醇中的质量浓度为10%-15%,十二烷基硫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添加量为0.1-0.2mol/L;
将所述第七混合物加入球磨机中,以2000-3000RPM的速度研磨2-3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
将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加入式5所示的氢化物B中,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粉体与氢化物B的质量比为0.5-2∶100,搅拌30-60分钟得到氢化物B/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
其中,u、v为聚合度,u=10-20,v=20-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化物B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质量比为280-300∶100-120∶70-90∶20-40的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氢-环状硅氧烷、去离子水和浓硫酸混合,在70℃-90℃条件下,以200RPM-400RPM的速度搅拌3-6小时,冷却后得到第八混合物;
向所述第八混合物中加入甲苯和去离子,然后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动60-120秒,静置至分层,排出水相,保留有机相;
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将甲苯过滤,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氢化物B。
CN201610290740.2A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968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0740.2A CN105968365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0740.2A CN105968365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8365A true CN105968365A (zh) 2016-09-28
CN105968365B CN105968365B (zh) 2019-01-15

Family

ID=5699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0740.2A Active CN105968365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683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0653A (zh) * 2019-07-05 2019-10-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耐高温高折射率的主链含亚苯基的钛杂化硅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9090A (zh) * 2006-12-01 2008-12-10 罗门哈斯公司 芳基(硫)醚芳基聚硅氧烷组合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WO2012078617A1 (en) * 2010-12-08 2012-06-14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oxan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suitable for forming encapsulants
CN102585228A (zh) * 2012-01-06 2012-07-18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高折光指数高透明度的有机硅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3131189A (zh) * 2013-01-05 2013-06-05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Led封装用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942A (zh) * 2013-05-20 2013-11-27 广东信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型led封装用的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503A (zh) * 2013-10-23 2014-02-05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纳米TiO2/硅树脂杂化透明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65886A (zh) * 2012-09-21 2014-03-26 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级管封装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9090A (zh) * 2006-12-01 2008-12-10 罗门哈斯公司 芳基(硫)醚芳基聚硅氧烷组合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WO2012078617A1 (en) * 2010-12-08 2012-06-14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oxan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suitable for forming encapsulants
CN102585228A (zh) * 2012-01-06 2012-07-18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高折光指数高透明度的有机硅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3665886A (zh) * 2012-09-21 2014-03-26 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级管封装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1189A (zh) * 2013-01-05 2013-06-05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Led封装用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942A (zh) * 2013-05-20 2013-11-27 广东信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型led封装用的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503A (zh) * 2013-10-23 2014-02-05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纳米TiO2/硅树脂杂化透明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ANG P C, LIN C L, SU Y K, ET AL: "《Reliability testing in GaN-based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s by doping TiO2 nanoparticles into silicone encapsulation》",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0653A (zh) * 2019-07-05 2019-10-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耐高温高折射率的主链含亚苯基的钛杂化硅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330653B (zh) * 2019-07-05 2020-10-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耐高温高折射率的主链含亚苯基的钛杂化硅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8365B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n et al. High efficiency red emission carbon dots based on phenylene diisocyanate for trichromatic white and red LEDs
JP6565923B2 (ja) 表面修飾金属酸化物粒子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面修飾金属酸化物粒子−シリコーン樹脂複合組成物、表面修飾金属酸化物粒子−シリコーン樹脂複合体、光学部材、及び発光装置
CN103131189B (zh) Led封装用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7554B (zh) 一种led封装用环氧/有机硅共固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8068B (zh) 一种功率型led封装用的有机硅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KR102088630B1 (ko) 규소 산화물 나노 입자와 실세스퀴옥산 중합체의 복합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복합체를 사용하여 제조한 복합 재료
CN107446572A (zh) 合成二氧化硅包覆有机‑无机钙钛矿结构量子点的方法及其合成的量子点的应用
CN104530645B (zh) 有机氟改性环氧/纳米SiO2LED复合封装材料及其制法
JP5012230B2 (ja) ジルコニア含有シリコーン樹脂組成物
CN103531693B (zh) 一种大发光角度的cob面光源的制备方法
CN105441020B (zh) 一种用于飞机整体油箱密封的氟硅密封剂
CN107057702A (zh) 一种红色荧光粉、其制备方法及其所制成的发光装置
CN106751893A (zh) 一种高折光led封装用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JP7439824B2 (ja) 分散液、組成物、封止部材、発光装置、照明器具、表示装置および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CN108003872A (zh) 蓝光激发白光led用氟化物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与改性方法
CN105950143A (zh) 一种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该荧光粉的发光器件
CN105968365A (zh) 一种苯硫基苯基硅酮/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42319A1 (zh) 锰掺杂的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产物、器件及背光模组
CN106085344A (zh) 紫外光led灯珠封装用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5352A (zh) 一种乙烯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201920609A (zh) 表面處理螢光體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發光裝置
JP2009173757A (ja) ジルコニア含有シリコーン樹脂組成物
CN104263316B (zh) 一种led封装硅胶
CN103408942B (zh) 一种功率型led封装用的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2426A (zh) 高折射率有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9

Address after: 528459 Industrial Avenue, Shunjing Industrial Park, Jinzhong Village, Banfu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en Jianwen Workshop)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Dingli Sen new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040 B3 building, R & D Park, Ningbo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509-512

Applicant befor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Xia 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400 Building 2, 22 Industrial Avenue, Banfu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DONESON NEW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59 Industrial Avenue, Shunjing Industrial Park, Jinzhong Village, Banfu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en Jianwen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DONESON NEW MATERIAL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