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0328A - 多层片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片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0328A
CN105960328A CN201580007162.0A CN201580007162A CN105960328A CN 105960328 A CN105960328 A CN 105960328A CN 201580007162 A CN201580007162 A CN 201580007162A CN 105960328 A CN105960328 A CN 105960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resin bed
layer sheet
bed
styr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71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0328B (zh
Inventor
宫村康史
隅野辰则
小茂田含
中野俊介
永冈洪太
赤羽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ki Kagaku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ki Kagaku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Denki Kagaku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5960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0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vinyl (co)polymers, e.g. styren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halide (co)polymers, e.g. PVC, PVDC, PVF, PVD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3/02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2Photovoltaic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使用的、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材。一种多层片材,其中,具有:第一树脂层,由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第二树脂层,被设置在上述第一树脂层上,并由含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构成;以及第三树脂层,被设置在上述第二树脂层上并与上述第一树脂层相对,并由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上述第二树脂层含有通过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

Description

多层片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片材、使用该多层片材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及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模块因为主要在室外长期使用,所以要求确保机械强度并防止劣化。因此,通常形成如下结构: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用合成树脂密封,并且在照射太阳光的表面覆盖透明强化玻璃,背面用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进行保护。作为此时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例如提出了将多个树脂膜层叠而成的多层片材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2)。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氟系树脂膜等基材膜的单面上设置无机氧化物的蒸镀膜、进一步在设置有该无机氧化物的蒸镀膜的基材膜的双面上层叠含有白色颜料和紫外线吸收剂的耐热性聚丙烯系树脂膜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有以偏氟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A层、以丙烯酸系热塑性弹性体作为主成分的B层、由选自苯乙烯-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中的一种以上构成的C层、以及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D层、且各层以A层~D层的顺序依次层叠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10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59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中,氟系树脂膜与聚丙烯系树脂膜之间的层叠极其困难,即使使用丙烯酸系或聚氨酯系的粘接剂层叠,在长期室外的直射日光下使用时,难以防止剥离。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用于抑制层叠后的各层间的剥离的构成,对于具有层叠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而言,要求层间粘接性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于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的长期室外使用中,使用了耐气候性良好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层、以及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树脂的树脂层。另外,对用于提高这些树脂层间的粘接力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片材,其具有:第一树脂层,由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第二树脂层,被设置在该第一树脂层上,由含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构成;以及第三树脂层,被设置在该第二树脂层上并与上述第一树脂层相对,由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其中,上述第二树脂层含有通过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
作为上述接枝共聚物,可以使用质量平均粒径为50nm~600nm的接枝共聚物。
在上述第二树脂层中,相对于上述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100质量份,可以含有0.1~30质量份的上述接枝共聚物。
上述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聚偏氟乙烯系树脂50~95质量份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5~50质量份。
上述第二树脂层可以由包含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在该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共轭二烯系单体的含量为50~80质量%。
本发明中的多层片材中,可以使上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为10~50μm、上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为10~30μm、上述第三树脂层的厚度为100~300μm。
本发明还提供使用本发明中的多层片材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使用该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分别用单独的挤出机对以下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并挤出,即:构成第一树脂层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第二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并含有通过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以及构成第三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通过给油套管或多流道模,至少依次层叠上述第一树脂层、上述第二树脂层和上述第三树脂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用于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中,具有:第一树脂层1、在该第一树脂层1上设置的第二树脂层2、以及被设置在该第二树脂层2上并与第一树脂层1相对的第三树脂层3。
此处,第一树脂层1由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另外,第三树脂层3由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另外,第二树脂层2由包含选自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树脂组合物构成,还含有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
以下,对各树脂层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树脂层]
第一树脂层1(以下,也称为“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层1”)由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其中,构成第一树脂层1的树脂成分中的50质量%以上为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在该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优选为偏氟乙烯的均聚物,但也可以为偏氟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与偏氟乙烯形成共聚物的其他单体,例如可列举出:氟代乙烯、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六氟丙烯、六氟异丁烯和各种氟代烷基乙烯基醚等被氟化的乙烯基化合物、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和丙烯等公知的乙烯基单体。其中,为了确保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层1和多层片材10整体的耐气候性、光稳定性,聚偏氟乙烯树脂中的除了偏氟乙烯之外的单体的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
对前述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等一般的方法进行聚合。例如在密闭反应器中放入水等溶剂、聚合引发剂、混悬剂(或乳化剂)、链转移剂等后,通过脱气将反应器减压,导入气体状的偏氟乙烯单体,边控制反应温度边进行偏氟乙烯单体的聚合即可。此时,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过硫酸盐之类的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基酯(NPP)、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等。
另外,链转移剂中,可以举出丙酮、乙酸异丙酯、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乙酯、丙酸、三氟乙酸、三氟乙基醇、甲醛缩二甲醇、1,3-丁二烯环氧化物、1,4-二氧六环、β-丁基内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乙烯酯等。各种链转移剂中,从购入、处理的容易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丙酮及乙酸乙酯。进而,混悬剂(或乳化剂)中,可以使用部分皂化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等水溶性纤维素醚、丙烯酸系聚合物及明胶等水溶性聚合物。
另一方面,在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可以配合聚偏氟乙烯树脂之外的树脂,从柔软性、加工性的观点或者与第二树脂层的热粘接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此处所谓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是将通过ACH法、改性ACH法、直接法或乙烯法等制造的甲基丙烯酸酯利用自由基聚合等聚合物化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具有在制成膜时可提高与其他树脂的粘接性的效果。聚偏氟乙烯系树脂与其他原材料的粘接性差,但通过配合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可以改善粘接性。但是,树脂成分中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量超过50质量%时,聚偏氟乙烯系树脂量变少,因此耐气候性降低。另外,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量低于1质量%时,变得难以获得前述添加效果。因此,在配合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情况下,在构成第一树脂层的树脂成分总量中优选为1~50质量%。
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只要是基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乙烯基聚合物即可,对其结构等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和甲基丙烯酸己酯等。这些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另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等烷基可以为直链,也可以为支链。
另外,在构成第一树脂层1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可以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均聚物、多个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另外,该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可以具有来源于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公知的乙烯基化合物,即,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及丙烯酸等的单体单元。
构成第一树脂层1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含有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及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作为树脂成分的情况下,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95质量份,更优选为60~9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70~90质量份。另外,此时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50质量份,更优选为5~4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30质量份。
通过使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的含量为50~95质量份,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用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充分的耐气候性。另外,通过使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含量为5~50质量份,容易与第二树脂层2热粘接。
另外,在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以赋予光反射性为目的,配合氧化镁、硫酸钡、氧化钛、碱性碳酸铅和氧化锌等白色无机颜料。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用于太阳能电池用途时,在各种白色无机颜料中,优选折射率和着色能力大且光催化作用小的金红石型结晶的二氧化钛。
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白色无机颜料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构成第一树脂层1的树脂成分中低于1质量份的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作为目的的光反射特性。另外,该白色无机颜料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构成第一树脂层的树脂成分中,超过40质量份时,有时在组合物中的分散变得不均匀,或难以制膜。因此,在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白色无机颜料的情况下,该白色无机颜料的含量在构成第一树脂层1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中,优选为1~40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白色无机颜料的含量在构成第一树脂层1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中,更优选为10~3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30质量份。由此,可以获得太阳光反射率大、机械强度、柔软性适当且处理性良好的多层片材。
另外,在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与前述白色无机颜料一同添加调色用无机颜料。作为调色用无机颜料,可以使用从铬、锌、铁、镍、铝、钴、锰和铜等金属材料的氧化物中选择2种以上并通过烧成使其固溶而得的复合氧化物系颜料等。该复合氧化物系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在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调色用无机颜料的情况下,在构成第一树脂层1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中,优选为0.01~7质量份,更优选为0.1~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3质量份。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特性的范围内调节太阳光的反射率,改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观和色调。
前述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通过在聚偏氟乙烯系树脂中根据需要配合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白色无机颜料及调色用无机颜料等,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此时,熔融混炼可以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连续及间歇式捏合机等具备加热装置的各种混合机、混炼机,但从通用性方面出发,对于熔融混炼最适合的装置是双螺杆挤出机。另外,熔融混炼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影响前述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分散剂。
[第二树脂层]
位于前述第一树脂层1与后述第三树脂层3之间的第二树脂层2具有作为粘接第一树脂层1与第三树脂层3的粘接树脂层的作用。
第二树脂层2,由含有选自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中的至少一者作为用于形成层的树脂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形成。构成第二树脂层2的树脂组合物中,作为添加剂,还含有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
(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
作为用于形成第二树脂层2的树脂成分所使用的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是第二树脂层2的主成分。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的总含量,在形成第二树脂层2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为50质量%以上。
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是在其结构中具有以苯乙烯系单体作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以及以共轭二烯系单体作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的共聚物。此处“作为主体”是指在聚合物嵌段中含有50质量%以上该单体。
因此,在“以苯乙烯系单体作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中,除了仅由来源于苯乙烯系单体的结构构成的聚合物嵌段之外,还包含含有来源于苯乙烯系单体以外的其他单体的结构、且含有50质量%以上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物嵌段。
另外,“以共轭二烯系单体作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中,除了仅由来源于共轭二烯系单体的结构构成的聚合物嵌段以外,还包含含有来源于共轭二烯系单体以外的其他单体的结构、且含有50质量%以上共轭二烯系单体的聚合物嵌段。
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或构成该共聚物的聚合物嵌段中的单体的含量(质量%)是指来源于该单体的结构在全部共聚物或聚合物嵌段中所占的质量的比例。另外,该单体的含量(质量%)也可以为使共聚物聚合时的使用量。
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的苯乙烯系单体的含量(来源于苯乙烯系单体的结构在全部共聚物中所占的质量的比例)优选为20~50质量%。
另外,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的共轭二烯系单体的含量(来源于共轭二烯系单体的结构在全部共聚物中所占的质量的比例)优选为50~80质量%。
作为能够用于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系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苯乙烯系单体。作为该苯乙烯系单体,例如,可以列举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1,3-二甲基苯乙烯、以及α-甲基苯乙烯等。这些中,优选为苯乙烯。这些苯乙烯系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能够用于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的共轭二烯系单体是在其结构中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作为该共轭二烯系单体,例如,可以列举出:1,3-丁二烯(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以及2-甲基戊二烯等。这些中,优选为丁二烯、异戊二烯。这些共轭二烯系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的聚合物嵌段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二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以及四嵌段共聚物等,聚合物嵌段的数目也可以为5以上。这些中,作为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优选为二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更优选为三嵌段共聚物。
作为“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以及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IS)等。
“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是指将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的不饱和键的一部分或全部氢化而成的共聚物。通过形成这样的氢化物的共聚物,能够使热稳定性变良好。
作为“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SBS的氢化物即苯乙烯-丁二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BS)及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SIS的氢化物即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以及SBIS的氢化物即苯乙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EPS)等。
上述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另外,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优选为SBS、SEBS,更优选为SEBS。作为第二树脂层2使用SEBS时,能够对第二树脂层2赋予良好的热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及其氢化物也可以为聚氨酯改性或马来酸改性后的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第二树脂层2中包含的上述接枝共聚物是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系橡胶与丙烯酸系橡胶的复合橡胶粒子(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共聚物。作为该接枝共聚物,优选为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以下,有时将这些橡胶粒子总称为“橡胶状聚合物粒子”)的外周部分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形成层结构的芯-壳型结构的接枝共聚物橡胶粒子。
用于第二树脂层2的接枝共聚物,可以通过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的存在下添加1种以上的能够共聚的乙烯基系单体、使其接枝聚合而得到。
上述“丙烯酸系橡胶”是使用(甲基)丙烯酸烷酯、以及根据需要能够与其共聚的其他乙烯基系单体、以及聚合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等进行聚合而得到的。此处,“(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包括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二者。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酯,例如,优选使用具有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18的烷基作为其“烷基”部分的(甲基)丙烯酸烷酯。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及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能够与构成上述“丙烯酸系橡胶”的(甲基)丙烯酸烷酯共聚的其他乙烯基系单体,可以使用与后述“在橡胶状聚合物粒子上接枝聚合的乙烯基系单体”同样的的单体。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烷酯共聚的其他乙烯基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上述“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为使上述丙烯酸系橡胶与硅酮树脂系橡胶复合而成的橡胶。作为该“硅酮树脂系橡胶”,优选使用具有乙烯基聚合性官能团的聚有机硅氧烷。该聚有机硅氧烷可以通过例如使二甲基硅氧烷、含有乙烯基聚合性官能团的硅氧烷、以及基于需要的硅氧烷系交联剂聚合而得到。
上述“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可以通过例如在聚有机硅氧烷的胶乳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烷酯成分、使用通常的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而得到。
在橡胶状聚合物粒子上接枝聚合的乙烯基系单体,只要能够与橡胶状聚合物粒子共聚,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这样的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以列举出: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丙烯酸乙酯及丙烯酸正丁酯等丙烯酸烷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及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具有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等氰化乙烯基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缩水甘油基的乙烯基系单体等。这些乙烯基系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作为形成用于第二树脂层2的接枝共聚物的接枝部的乙烯基系单体,优选为丙烯酸烷酯、甲基丙烯酸烷酯,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烷酯,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橡胶状聚合物粒子的接枝部分具有来源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单体的结构,且在前述第一树脂层1中含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根据第二树脂层2及第一树脂层1的丙烯酸成分之间的相溶性,能够提高第一树脂层1与第二树脂层2的粘接性。因此,从该观点出发,优选在由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第一树脂层1中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枝共聚物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该市售品,例如,可以列举出:三菱丽阳公司制的“METABLEN(注册商标)W型(商品名)”(使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的商品)、以及“METABLEN S型(商品名)”(使用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的商品)等。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METABLEN W-450(商品名)”(橡胶成分:甲基丙烯酸烷酯及丙烯酸烷酯的共聚物)、“METABLEN S-2001(商品名)”(橡胶成分: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及二甲基硅氧烷的共聚物)作为上述接枝共聚物。
该接枝共聚物中,在将被接枝聚合的橡胶状聚合物粒子的量、与用于接枝聚合的乙烯基系单体的总量的合计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用于接枝聚合的乙烯基系单体的总量优选为5~50质量%。
该接枝共聚物的质量平均粒径(质量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50nm~600nm,更优选为80nm~550nm,进一步优选为100nm~500nm。
该质量平均粒径可以通过将样品用蒸馏水稀释后作为试样,使用美国MATEC公司制的CHDF2000型粒度分布计进行测定而得到。
具体而言,使用MATEC公司推荐的标准条件、即专用的粒子分离用毛细管式筒以及载液,保持液性为几乎中性、流速1.4ml/分钟、压力28MPa、温度35℃,测定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约3质量%的试样0.1mL。质量平均粒径的标准曲线使用例如美国DUKE公司制的粒径已知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作为标准粒径物质,在20~800nm的范围内测定合计12点的粒径来制作。
通过接枝共聚物的质量平均粒径为50nm~600nm,能够提高该接枝共聚物和作为第二树脂层2的基材使用的前述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之间的相溶性。另外,能够提高第二树脂层2和第一树脂层1及第三树脂层3之间的粘接性。进而能够抑制因含有该接枝共聚物所引起的第二树脂层2的机械强度的降低。
接枝共聚物的第二树脂层2中的含量,相对于前述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5~2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20质量份。
通过使接枝共聚物的含量为上述范围,与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之间的相溶性变良好,能够提高对第一树脂层1和第三树脂层3的粘接性。另外,能够抑制因含有该接枝共聚物所引起的第二树脂层2的机械强度的降低。
另外可以认为,根据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接枝共聚物的性质,对第二树脂层2赋予韧性,通过赋予该韧性,进而第二树脂层2的凝聚力得以提高。由此认为,能够提高多层片材10的剥离粘接强度。
[第三树脂层]
在前述第二树脂层2上设置第三树脂层3并使其与前述第一树脂层1相对,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用于太阳能电池用背板时,具有作为增强材料的作用。
第三树脂层3由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第三树脂层3优选构成第三树脂层3的树脂成分中的50质量%以上由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构成。
作为用于第三树脂层3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聚环烯烃、聚己烯、聚辛烯、聚癸烯、聚十二碳烯等。这些聚烯烃系树脂中,从加工容易且价格比较便宜等方面出发,优选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更优选为PP。需要说明的是,PE中优选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PP中也可以优选使用均聚物、无规共聚物等。
作为用于第三树脂层3的聚酯系树脂,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笨二甲酸亚甲酯等。另外,作为共聚成分,例如,也可以使用将二乙二醇、新戊二醇、聚烷撑二醇等二醇成分、以及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二羧酸成分等共聚而得到的聚酯系树脂等。
作为这些聚酯系树脂,优选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用于第三树脂层3的聚碳酸酯树脂是使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与光气、碳酸二苯酯等碳酸酯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
作为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2-双(4-羟基苯基-3-甲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芳基)烷烃系化合物、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系化合物、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醚等二羟基二芳基醚系化合物、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等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系化合物、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等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系化合物、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二羟基二芳基砜系化合物等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这些。另外,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多种。
此处,从耐热性、耐湿热性的观点出发,聚碳酸酯树脂优选作为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的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主要成分是指,用于聚碳酸酯树脂的所有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摩尔%以上。另外,在进一步提高耐热性、耐湿热性的方面,作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更优选是作为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的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
[各层的厚度]
接着,对上述各层的厚度进行说明。
第一树脂层1的厚度优选为10~50μm,更优选为10~30μm。通过使第一树脂层1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内,能够容易地制造多层片材10,并且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用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时,能够使其具有充分的耐气候性。
第二树脂层2的厚度优选为10~30μm,更优选为15~25μm。通过使第二树脂层2的厚度为10μm以上,能够确保粘接性,另外,由于不会过薄,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二树脂层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树脂层2的厚度为30μm以下时,能够充分地显示出第二树脂层2对第一树脂层1及第三树脂层3这二者的粘接力。
第三树脂层3的厚度优选为100~300μm,更优选为150~250μm。通过使第三树脂层3的厚度为100μm以上,可对第三树脂层3赋予适度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提高绝缘电阻值。通过使第三树脂层3的厚度为300μm以下,能够容易地加工。通过使第三树脂层3的厚度为100~300μm,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用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情况下,第三树脂层3可以作为增强材料发挥作用。
[制造方法]
接着,对多层片材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吹塑法或T模头法等挤出成形来形成构成各树脂层1、2、3的片材或膜(以下,膜也包括在内称为“片材”),将这些片材通过热层压来层叠,由此进行制造。
作为其他制造方法,可以将构成各层的各树脂组合物分别向单独的挤出机中供给,进行熔融混炼,向给油套管中供给,然后,利用通过T模头的熔融共挤出法,制造多层片材10。在制造工序少、能够有效地制造的方面上优选该制造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将被熔融混炼的各树脂组合物向3层构成的多流道模中供给来制造层叠片材的方法进行制造。通过该制造方法可得到各层厚度分布小的片材,因此优选之。
在将各树脂组合物熔融、通过挤出成形得到各层的情况下,成形时的各树脂组合物的温度优选为130℃~260℃。
作为另外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利用如下方法来制造多层片材,所述方法为:制作在第一树脂层的单面上形成有第二树脂层的二层片材,在该二层片材的第二树脂层一侧的表面上通过热层压法层叠第三树脂层。获取由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构成的二层片材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共挤出法,也可以为在第一树脂层上涂布用于形成第二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
通过上述共挤出法,可以得到第一树脂层1和第三树脂层3分别与第二树脂层2热粘接的多层片材10。通过共挤出法,能够得到第一树脂层1与第二树脂层2的界面、以及第二树脂层2与第三树脂层3的界面被热粘接的状态的多层片材10。该情况下,在多层片材10的各树脂层间形成各树脂层的界面被热粘接的状态的热粘接界面。由此,能够提高各层间的粘接力。
如上详述,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10使用耐气候性及耐热性优良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层1(第一树脂层1),因此,能够得到耐气候性及耐热性优良的多层片材10。
另外,具有粘接树脂层作用的第二树脂层2由含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以及通过在橡胶状聚合物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因此,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能够保持各树脂层间的粘接力。另外认为,通过该接枝共聚物,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气候性及耐热性。因此,能够实现适合作为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多层片材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材也可以作为设置有印刷层的耐气候性装饰片材予以应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多层片材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多层片材中,在图1所示的多层片材10的至少第三树脂层3上设置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树脂层(第四树脂层)。
[EVA树脂层]
EVA树脂层可以由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密封材料通常使用的EVA树脂组合物形成。作为这样的EVA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出以下组合物:以乙酸乙烯酯含有率为10~30质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作为主成分,相对于EVA树脂100质量份,作为交联剂配合有1~5质量份在100℃以上产生自由基的有机过氧化物的组合物,等等。
本变形例的多层片材形成为至少在第三树脂层上设置有EVA树脂层并使背板与密封材料一体化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化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组装工序。具体而言,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组装工序中,将玻璃、密封材料片、电池单体、密封材料片和背板依次层叠,并进行层压,此时能够省略密封材料片与背板的层叠操作。另外,本变形例的多层片材能够防止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密封材料与背板的错位。
需要说明的是,EVA树脂层可以仅在第三树脂层1上设置,也可以在第三树脂层及第一树脂层二者上设置。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下,也简单称为“背板”)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背板使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多层片材。
本实施方式的背板能够用于结晶硅系、多晶硅系、无定形硅系、化合物系和有机系等各形式的太阳能电池。使用无定形硅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与结晶系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时要求高度的防湿性。这样的情况下,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多层片材上可以进一步设置例如由无机氧化物等构成的具有高防湿性的防湿层或防湿涂布层。
本实施方式的背板使用了将前述第一树脂层(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层)和前述第三树脂层(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层)隔着前述具有粘接树脂层作用的第二树脂层进行层叠而成的多层片材。由于使用了该多层片材,因此,背板的耐气候性优良,层间粘接性也良好。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共挤出法的统一成形使形成各层的各树脂组合物层叠一体化,从而能够以廉价的生产成本来实现。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1的光伏元件即太阳能电池单元15被由EVA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密封材料13密封。
而且,在照射太阳光16的面(受光面)上层叠有由玻璃等形成的透明基板12,在背面侧(受光面相反侧)层叠有前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背板(多层片材10),在它们周围设置有框架14。此时,背板(多层片材10)配置成使第三树脂层3(参照图1)位于密封材料13侧。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1的背板(多层片材10)使用了将第三树脂层3和第一树脂层1(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层1)隔着第二树脂层2进行层叠而成的多层片材10。由于使用了该多层片材10,因此,耐气候性、耐热性、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电绝缘性及防湿性优良,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背板的低价格化,可实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成本削减。
实施例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
<使用原料>
首先,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以下列举出各树脂层中使用的材料。
(A)第一树脂层
(a-1)聚偏氟乙烯树脂:Arkema公司制,商品名为“カイナー(注册商标)K720”
(a-2)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三菱丽阳公司制,商品名为“ハイペット(注册商标)HBS000”
(a-3)白色颜料:杜邦公司制的氧化钛“R960”
(B)第二树脂层
(B1)第二树脂层的主成分
(b1-1)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旭化成公司制,商品名为“タフテック(注册商标)H1041”)
(b1-2)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旭化成公司制,商品名为“タフプレン(注册商标)A”)
(B2)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而成的接枝共聚物
(b2-1)丙烯酸橡胶系接枝共聚物(质量平均粒径200nm;三菱丽阳公司制,商品名为“METABLEN(注册商标)W-450A”(成分: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共聚物))
(b2-2)丙烯酸橡胶系接枝共聚物(质量平均粒径120nm)
(b2-3)丙烯酸橡胶系接枝共聚物(质量平均粒径80nm)
(b2-4)丙烯酸橡胶系接枝共聚物(质量平均粒径300nm)
(b2-5)丙烯酸橡胶系接枝共聚物(质量平均粒径550nm)
(b2-6)硅酮树脂/丙烯酸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质量平均粒径200nm;三菱丽阳公司制,商品名为“METABLEN(注册商标)S-2001”(成分: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b2-2)~(b2-5)从控制一次粒径的观点出发,可以通过以往公知的乳液聚合法得到。关于具体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以下以(b2-2)为例来示出。
在具备搅拌装置、回流冷却管、氮气导入管、单体追加口、温度计的烧瓶中投入表1所示的成分1,接着,在混合搅拌下,将系统内进行氮气置换的同时升温至80℃,添加表1所示的混合物1的10%,保持80℃15分钟。然后,使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铵(APS)0.03质量份在去离子水0.85质量份中溶解,将该水溶液添加到系统内,使种子粒子聚合保持30分钟。接着,用108分钟向系统内滴加混合物1的剩余90%,保持80℃40分钟,完成聚合。
接着,将在去离子水0.85质量份中溶解0.09质量份的APS而成的水溶液添加到上述聚合物中,保持15分钟后,用180分钟滴加表1所示的混合物2,保持105分钟,完成聚合,得到丙烯酸系橡胶粒子的胶乳。
接着,将在去离子水0.85质量份中溶解0.03质量份的APS而成的水溶液添加到上述丙烯酸系橡胶粒子的胶乳中,保持15分钟后,用120分钟滴加表1所示的混合物3,在80℃下保持60分钟,完成聚合,得到接枝共聚物(b2-2)的胶乳。
将接枝共聚物(b2-2)的胶乳冷却至室温后,使用喷雾干燥机,以干燥用气体的入口温度145℃、出口温度70℃、雾化器转速25000rpm进行干燥,得到粉体状的接枝共聚物(b2-2)。
用以下所示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b2-2)的质量平均粒径。
首先,用蒸馏水稀释接枝共聚物(b2-2)的胶乳至浓度约3%,得到胶乳试样。通过美国MATEC公司制的CHDF2000型粒度分布计,使用专用的粒子分离用毛细管式筒以及载液,保持液性几乎为中性、流速1.4ml/分钟、压力28MPa、温度35℃,测定胶乳试样0.1mL作为试样。需要说明的是,质量平均粒径的标准曲线是使用美国DUKE公司制的粒径已知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作为标准粒径物质,在30~800nm的范围内测定合计12点的粒径来制作。
关于其他(b2-3)~(b2-5),除了将成分1、混合物1、混合物2、混合物3的组成变更为表1所示以外,与(b2-2)同样操作,得到(b2-2)~(b2-5)。将所得到的(b2-2)~(b2-5)的质量平均粒径示于表1。
表1中的简称符号如下所述。
RS: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盐(东邦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为“フォスファノールRS610NA”)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nBA:丙烯酸正丁酯
ST:苯乙烯
ALMA: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1,3BD:1,3丁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EA:丙烯酸乙酯
MAA:甲基丙烯酸
nOM:正辛基硫醇
表1
第三树脂层
(c-1)聚丙烯系树脂(SunAllomer公司制,商品名为“PL400A”)
(c-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制,商品名为“ALTESTER(注册商标)30”)
(c-3)聚碳酸酯系树脂(帝人公司制,商品名为“パンライト(注册商标)L1225”)
<评价试样的制造>
(实施例1)
首先,作为第一树脂层的原料,使(a-1)和(a-2)分别为80质量份和20质量份,相对于这些树脂原料的合计100质量份,配合22质量份的(a-3),用滚筒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该混合物通过螺杆直径30mm的双螺杆挤出机在滚筒最高温度220℃下进行混炼,得到第一树脂层用的混炼物。
作为各树脂层的原料,第一树脂层中使用上述第一树脂层用的混炼物,第二树脂层中使用将(b1-1)100质量份与(b2-1)10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第三树脂层使用(c-1)。
另外,关于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将各树脂层的原料用螺杆直径40mm的单螺杆挤出机在挤出温度240℃的条件下通过给油套管法进行共挤出成形,关于第三树脂层,将其原料用螺杆直径65mm的单螺杆挤出机在挤出温度280℃的条件下通过给油套管法进行共挤出成形,制造表2所示的各层厚度的多层片材。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除了将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使用的(b2-1)变更为(b2-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除了将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使用的(b1-1)变更为(b1-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将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树脂层使用的(c-1)变更为(c-2),将该第三树脂层用螺杆直径40mm的单螺杆挤出机进行预成形,将由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构成的二层片材的第二树脂层一侧的表面与第三树脂层通过热层压法进行层叠,制造多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5)
实施例5中,除了将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树脂层使用的(c-1)变更为(c-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6)
实施例6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1)2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7)
实施例7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1)0.5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8)
实施例8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1)19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9)
实施例9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1)22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2)10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3)10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4)10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中,除了将实施例1的第二树脂层的原料变更为(b1-1)100质量份与(b2-5)10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比较例1)
比较例1中,除了没有使用实施例1中作为第二树脂层的原料使用的(b2-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比较例2)
比较例2中,除了没有使用实施例4中作为第二树脂层的原料使用的(b2-1)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比较例3)
比较例3中,除了没有使用实施例5中作为第二树脂层的原料使用的(b2-1)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操作,制造多层片材。
关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以下的项目(1)~(3)的评价。
(1)多层片材的各层间的粘接性(剥离粘接强度)
关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多层片材,基于JIS K6854-1中规定的“粘接剂-剥离粘接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90度剥离”,测定室温(25℃)下的剥离粘接强度。
(2)多层片材的各层间粘接的耐湿热性
关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多层片材,作为各层间的粘接强度的耐湿热性评价,基于JIS C8990,使用环境试验器,在试验温度85℃±2℃、相对湿度(85±5)%的条件下进行耐湿性试验1000小时。试验后,作为多层片材的粘接强度评价,基于JIS K6854-1,测定剥离粘接强度。
耐湿热试验后的剥离粘接强度为7N/15mm以上时,判断粘接性良好。
(3)多层片材的耐湿热试验后的水蒸气透过性
关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多层片材,作为耐湿热性评价,基于JIS C8990的高温高湿试验,使用环境试验器,在试验温度85℃±2℃、相对湿度(85±5)%的条件下进行耐湿性试验1000小时。对于之后的各多层片材,测定水蒸气透过度。该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基于JIS K7129的红外线传感法(附录B),在25℃×90%RH下,使用MOCON公司制的水蒸气透过度计来进行。
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原料、以及上述评价结果总结示于以下的表2及表3。需要说明的是,表2及表3中,“层间粘接性”栏的“剥离界面”项中,“材料破裂”的表述是指,在测定过程中第一树脂层发生了基材破坏(破断);“第1/第2”的表述是指,在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的界面上发生了剥离。
表2
表3
可以确认在实施例1~13的多层片材中,层间粘接性均良好,相对于此,比较例1~3的多层片材中,耐湿热试验1000小时后的层间粘接性不良。由该结果可知,通过在第二树脂层上含有通过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多层片材的层间粘接性得以提高。
另外确认,实施例1~13的多层片材中,其耐湿热试验后的水蒸气透过度与比较例1~3的多层片材的耐湿热试验后的水蒸气透过度相比显示低值。由该结果可知,由于层间粘接性的提高,能够抑制耐湿热试验前后的水蒸气透过度的经时降低。
由此,实施例1~13的多层片材可以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
标号说明
1 第一树脂层
2 第二树脂层
3 第三树脂层
10 多层片材
11 太阳能电池模块
12 透明基板
13 密封材料
14 框
15 太阳能电池单体
16 太阳光

Claims (9)

1.多层片材,其中,具有:
第一树脂层,由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
第二树脂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并由含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构成;以及
第三树脂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树脂层上并与所述第一树脂层相对,并由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
所述第二树脂层含有通过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材,其中,所述接枝共聚物的质量平均粒径为50nm~6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多层片材,其中,在所述第二树脂层中,相对于所述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100质量份,含有0.1~30质量份所述接枝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材,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偏氟乙烯系树脂50~95质量份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5~50质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材,其中,所述第二树脂层由含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在该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共轭二烯系单体的含量为50~80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材,其中,
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为10~50μm,
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为10~30μm,
所述第三树脂层的厚度为100~300μm。
7.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其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材。
8.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使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
9.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分别用单独的挤出机对以下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并挤出,即:构成第一树脂层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第二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氢化物,并含有通过在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或硅酮树脂/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粒子上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成的接枝共聚物;以及构成第三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
通过给油套管或多流道模,至少依次层叠所述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二树脂层和所述第三树脂层。
CN201580007162.0A 2014-02-19 2015-02-09 多层片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960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9549 2014-02-19
JP2014029549 2014-02-19
PCT/JP2015/053524 WO2015125648A1 (ja) 2014-02-19 2015-02-09 多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並びに多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0328A true CN105960328A (zh) 2016-09-21
CN105960328B CN105960328B (zh) 2018-08-07

Family

ID=5387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162.0A Active CN105960328B (zh) 2014-02-19 2015-02-09 多层片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17391B2 (zh)
CN (1) CN105960328B (zh)
WO (1) WO20151256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6665A (zh) * 2018-01-09 2018-07-13 浙江中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共挤出型太阳能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794397B (zh) * 2018-01-24 2023-03-01 日商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片及使用其而成形之電子零件包裝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47357A1 (ja) * 2017-02-13 2018-08-16 デンカ株式会社 多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865A (zh) * 2007-07-31 2010-08-04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层状产品
CN101896339A (zh) * 2007-10-25 2010-11-24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红外反射性层合体
JP2012059732A (ja) * 2010-09-03 2012-03-22 Denki Kagaku Kogyo Kk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CN102859715A (zh) * 2010-05-07 2013-01-02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4166A (ja) * 1988-06-15 1989-12-19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耐候性多層シート
JP2012174928A (ja) * 2011-02-22 2012-09-10 Techno Polymer Co Ltd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066577B (zh) * 2012-01-17 2016-02-10 电化株式会社 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JP5993236B2 (ja) * 2012-07-23 2016-09-14 デンカ株式会社 多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373267B2 (ja) * 2013-07-30 2018-08-15 デンカ株式会社 多層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865A (zh) * 2007-07-31 2010-08-04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层状产品
CN101896339A (zh) * 2007-10-25 2010-11-24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红外反射性层合体
CN102859715A (zh) * 2010-05-07 2013-01-02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JP2012059732A (ja) * 2010-09-03 2012-03-22 Denki Kagaku Kogyo Kk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6665A (zh) * 2018-01-09 2018-07-13 浙江中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共挤出型太阳能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794397B (zh) * 2018-01-24 2023-03-01 日商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片及使用其而成形之電子零件包裝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17391B2 (ja) 2018-11-07
WO2015125648A1 (ja) 2015-08-27
CN105960328B (zh) 2018-08-07
JPWO2015125648A1 (ja) 2017-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4396B (zh) 具有包含结晶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或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树脂的层的多层基于聚烯烃的膜
CN1027382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8229B (zh) 太阳能电池用覆盖膜及使用该太阳能电池用覆盖膜而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JP5952838B2 (ja) 多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039553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板、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板的制造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10038875A1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4017446A1 (ja) 多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199555A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5960328A (zh) 多层片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
JP5276049B2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49670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109349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5848895A (zh) 多层片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JP6026228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積層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
JP5385640B2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177386A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
JPWO2013069414A1 (ja) 難燃性樹脂積層体フィルム、該樹脂積層体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シート
WO2015016147A1 (ja) 多層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03399A (ja) モジュール構造
JPWO2013015259A1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09348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056701A (ja) 太陽電池用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54746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封止材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封止材一体型裏面保護シート
WO2018147357A1 (ja) 多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174929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