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6238A -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6238A
CN105956238A CN201610258471.1A CN201610258471A CN105956238A CN 105956238 A CN105956238 A CN 105956238A CN 201610258471 A CN201610258471 A CN 201610258471A CN 105956238 A CN105956238 A CN 105956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tratum
ancient landform
superstratum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84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56238B (zh
Inventor
闫海军
贾爱林
何东博
郭建林
冀光
马洪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584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6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6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6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56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6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确定古地貌值;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古地貌进行恢复时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古地貌的恢复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古地貌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内得到应用。我国通过研究古地貌寻找油气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重视构造地貌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华北油田古潜山油气田的发现、与古生代碳酸盐岩有关的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的发现、陆相裂谷盆地的渤中凹陷西斜坡区的研究、断陷盆地内的沾化凹陷孤北洼陷古潜山研究等等。
目前,李道燧采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及残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着重分析古地貌与沟槽因素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兰光志等根据岩溶发育时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固结程度,将碳酸盐岩古岩溶分为水平型古岩溶和褶皱型古岩溶两大类,对古岩溶的科学认识奠定了基础;赵俊兴等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古地貌恢复,详细讨论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沉积前古地貌恢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李家强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物探新技术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层拉平技术,在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发育区成功进行了古地貌恢复;王高平综合利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并结合铝土岩厚度分布和古沟槽测井识别结果,准确恢复出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分布格局;付晓燕等采用石炭系填平补齐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同时认为岩溶台地与鞍地的转换带、岩溶斜坡中的残丘地带及沟槽两侧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综合来看,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应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盆地分析回剥法、层拉平方法、地震古地貌学方法、沉积学分析法、残厚法、印模法以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等。这些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有效的指导了勘探开发的进程。例如盆地分析回剥法、层拉平方法以及地震古地貌学方法主要是在油气田完钻井资料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依靠地震资料、少量风险探井资料对古地貌进行恢复,对于油气田的发现及油气富集区的优选提供了指导。而沉积学方法、残厚法以及印模法主要是应用在油气田开发评价及其以后阶段,该阶段完钻井资料相对较多,利用完钻井资料来表征原始沉积古地貌特征。
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沉积学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基本地质图件,同时结合成因分析、古构造发育特点、古流向分析、计算地形坡度、考虑不同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差异等各种沉积学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得出沉积前古地貌单元的分布。该方法综合性强,不足之处是影响因素复杂,基础图件多,工作量大。印模法是将待恢复地貌结束剥蚀开始上覆地层沉积时为一等时面,利用上覆地层与残余古地貌之间存在的“镜像”关系,通过上覆地层的厚度半定量恢复古地貌的形态。该方法易操作,地层厚度的厚薄变化能够迅速反映出古地貌地势背景信息,不足之处是上覆标志层可能存在穿时现象,影响古地貌恢复精度。残厚法是将待恢复地貌结束剥蚀开始上覆地层沉积时为一等时面,然后选择沉积地层中某一特殊层段为基准面,将其拉平,该面以上残余厚度的大小则代表了古地貌形态。该方法直观真实,易操作,不足之处是未考虑沉积前古地形及剥蚀差异的影响,误差大。因此,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的技术方法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同时也有各自的资料限制和适用条件。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古地貌进行恢复时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古地貌的恢复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预先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的基准面旋回级次;将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架构中第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顶层确定为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层;对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水平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
优选地,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具体包括:确定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与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之间的最大厚度值;将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向下平移所述最大厚度值的距离,得到所述目的地层中下伏地层基准面的位置。
优选地,按照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
H3=H1-H2
其中,H3表示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H1表示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H2表示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
优选地,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具体包括:通过所述古地貌值,并且在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的约束下,确定所述目的地层上古地貌值的等值分布线;根据所述等值分布线,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优选地,在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下述公式对所述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进行压实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
T 0 = φ 0 c · e - cZ 0 · ( 1 - e - cT 0 ) + T N - φ 0 c · e - cZ N · ( 1 - e - cT N )
其中,T0表示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埋深,Z0表示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厚度,φ0表示所述目的地层的孔隙度,c表示预设地表常数,TN表示压实校正前古地貌的埋深,ZN表示压实校正前古地貌的厚度;根据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确定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
相应地,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古地貌的恢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等时地层构架建立单元,用于预先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上覆地层标志面确定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下伏地层基准面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古地貌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古地貌恢复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优选地,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确定单元具体包括:基准面旋回级次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的基准面旋回级次;基准面旋回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架构中第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顶层确定为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层;拉平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水平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
优选地,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确定单元具体包括:厚度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与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之间的最大厚度值;平移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向下平移所述最大厚度值的距离,得到所述目的地层中下伏地层基准面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古地貌恢复单元具体包括:等值分布线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古地貌值,并且在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的约束下,确定所述目的地层上古地貌值的等值分布线;恢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值分布线,对所述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建立等时地层构架,从而在上覆地层标志面的选取时不会出现穿时的现象,保证了上覆地层标志面的等时性。本申请考虑了古地势相对高低对古地貌恢复的影响,解决了仅仅利用残留厚度值进行古地貌恢复时误差较大的缺点。本申请通过古地貌值和地震数据的相互约束对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确定古地貌值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古地貌的恢复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流程图。虽然下文描述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先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
在常规的古地貌恢复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工区范围内完钻井的井剖面,将某一地层的顶部拉平后作为顶界面,在这种情况下,该顶界面到风化剥蚀面的厚度所反映出来的底面轮廓便可以作为原始古地貌的形态。然而,确定的所述顶界面由于地质结构的变化而不能保证等时性,这样确定的所述顶界面往往会出现穿时的现象,从而导致所述顶界面并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中,这样会导致根据所述顶界面确定出的原始古地貌的不准确性。
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在所述等时地层构架中,地层均是根据所处的时期进行划分,这样,同一架构中的地层便可以保证时间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目的地层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可以是建立在等时基准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准面并非是一个物理界面,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抽象势能面。地表为了达到与基准面的平衡,要通过沉积或侵蚀作用来改变其形态,并向靠近基准面的方向移动。在基准面的升降变化过程中,其总是向幅度最大或最小值单向移动,并由上升和下降两个半旋回构成一个完整的基准面旋回结构。基准面的升降可发生地表之上,或地表之下,也可以从地表之下越过地表上后再摆动到地表之下。当基准面位于地表之上时,其以沉积作用为主;当基准面与地表重合时则为过路状态,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相平衡;当基准面位于地表之下时,以侵蚀作用为主。一个基准面旋回升降过程中所保存下来的岩石为一个成因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以时间为界面是等时的。对于具有等时性的基准面,在整个盆地中并非一个水平面,而是一个连续光滑的曲面,而且在不同的沉积体系发育位置,其曲率大小是不同的。例如对于一个河流平衡剖面,其中下游的曲率小,可以近视为一条直线,这样,就可以通过基准面等作为对比参考面来恢复出下伏地层的沉积前的原始古地貌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划分的所述目的地层的基准面旋回级次可以如表1所示。
表1基准面旋回级次
旋回级次 界面类型 时限范围(毫秒)
巨旋回级次 Ⅰ类 30至100
超长期旋回级次 Ⅱ类 10至50
长期旋回级次 Ⅲ类 1.6至5.25
中期旋回级次 Ⅳ类 0.2至1
短期旋回级次 Ⅴ类 0.04至0.16
超短期旋回级次 Ⅵ类 0.02至0.04
由表1中可以看出,基准面旋回级次可以根据时限范围的不同而被划分为巨旋回、超长期旋回、长期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以及超短期旋回这六类级次,其中,中期旋回级次可以由对应偏心率长周期期货变化的沉积充填序列组成,以盆缘的较大型冲刷面或相关整合面为顶底界面。在陆相盆地中,中期旋回级次最具等时对比意义,在勘探阶段以中期旋回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的地层格架和沉积微相图能够比较精确地描述地层格架中或平面上的储集体展布规律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步骤S2: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时,往往可以预先选取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层,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的选取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该标志层代表的基准面曲率相差不大,例如可以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曲率相差阈值,并且该标志层代表的基准面与同一时期的湖平面相平行;
2)该标志层所代表的基准面时期,其上覆沉积地层能够实现对下伏古地貌的填平补齐;
3)该标志层与风化壳不整合面越近越好。
按照上述原则可以从所述目的地层中选取出上覆地层标志层,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可以为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架构中第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顶层(也可以是最大洪泛面或者层序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出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层之后,可以对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水平的上覆地层标志面。具体地,对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进行拉平处理为本领域熟知的技术手段,在这里便不再赘述。
步骤S3: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确定了所述目的地层中的上覆地层标志面之后,可以继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中的下伏地层基准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考虑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影响,将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与所述风化剥蚀地层的位置相结合,以确定出比较精确的下伏地层基准面。具体地,可以确定所述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的位置。在确定出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的位置后,可以进一步确定所述小层的底部位置。所述小层的底部可以为不平整的一个曲面,而所述小层的底部位置可以是该不平整的曲线中位于最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距离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最远的位置。这样,可以确定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与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之间的最大厚度值。该最大厚度值便可以视为上覆地层标志面与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这样,通过将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向下平移所述最大厚度值的距离,便可以得到所述目的地层中下伏地层基准面的位置。
步骤S4: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目的地层进行勘探时,可以在目的地层的预设位置处设置完钻井。通过该完钻井可以对目的地层不同深度的岩性和地质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预先确定古地貌不整合面的具体位置。这样,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到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便可以被预先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确定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来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古地貌值:
H3=H1-H2
其中,H3表示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H1表示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H2表示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确定古地貌值的示意图。在图2中完钻井的位置处可以获取古地貌不整合面与上覆地层标志层之间的第二厚度值(H2),那么用所述第一厚度值(H1)减去所述第二厚度值(H2),便可以得到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H3)。表2为本实施方式中对高桥区进行古地貌值的求取示意表。
表2高桥区古地貌值示意表
完钻井名 第二厚度值/米 古地貌值/米
志1 24.30 110.70
志3 33.39 101.61
陕100 46.00 89.00
陕101 40.60 94.40
陕102 64.50 70.50
陕107 65.00 70.00
陕108 72.30 62.70
陕109 70.30 64.70
由表2可以推断出,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为135米,随着完钻井的不断增多,确定的高桥区的古地貌值也会随之增多。
步骤S5: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出所述目的地层对应的各个古地貌值之后,便可以将所述古地貌值与预先获取的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相结合,通过井震约束,从而可以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值的等值分布线。由于考虑到设置完钻井的成本以及复杂程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在所述目的地层的每块地表上均布设完钻井,而是仅在部分地表上布设完钻井,以获取所述目的地层上离散的多个古地貌值。为了对整块区域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则需要对该区域的地震数据进行解释,以获取更多的古地貌值。在对地震数据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有时候由于约束条件不足,可能会导致获取的古地貌值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利用通过完钻井获取的古地貌值对地震数据的解释进行约束,以使得地震数据解释得到的古地貌值符合目的地层的实际情况。
这样,在获取到所述目的地层上的古地貌值之后,便可以通过所述古地貌值,并且在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的约束下,确定所述目的地层上古地貌值的等值分布线。根据所述等值分布线,便可以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古地貌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时往往会被压实,也就是说当前获取的古地貌值是压实之后的古地貌值,经过压实的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往往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为了保证恢复古地貌的准确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古地貌值对古地貌进行恢复之前,可以对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进行压实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从而恢复古地貌未经压实的埋深和厚度。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按照下述公式对所述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进行压实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
T 0 = φ 0 c · e - cZ 0 · ( 1 - e - cT 0 ) + T N - φ 0 c · e - cZ N · ( 1 - e - cT N )
其中,T0表示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埋深,Z0表示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厚度,φ0表示所述目的地层的孔隙度,c表示预设地表常数,TN表示压实校正前古地貌的埋深,ZN表示压实校正前古地貌的厚度。这样,便可以根据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确定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
在确定出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之后,便可以基于所述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从而可以保证恢复古地貌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古地貌的恢复装置。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古地貌的恢复装置的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等时地层构架建立单元100,用于预先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
上覆地层标志面确定单元200,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
下伏地层基准面确定单元300,用于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
古地貌值确定单元400,用于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
古地貌恢复单元500,用于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确定单元200具体包括:
基准面旋回级次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的基准面旋回级次;
基准面旋回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架构中第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顶层确定为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层;
拉平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水平的上覆地层标志面。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确定单元300具体包括:
厚度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与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之间的最大厚度值;
平移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向下平移所述最大厚度值的距离,得到所述目的地层中下伏地层基准面的位置。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古地貌恢复单元500具体包括:
等值分布线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古地貌值,并且在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的约束下,确定所述目的地层上古地貌值的等值分布线;
恢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值分布线,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步骤S1至S5中的描述一致,这里便不再赘述。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建立等时地层构架,从而在上覆地层标志面的选取时不会出现穿时的现象,保证了上覆地层标志面的等时性。本申请考虑了古地势相对高低对古地貌恢复的影响,解决了仅仅利用残留厚度值进行古地貌恢复时误差较大的缺点。本申请通过古地貌值和地震数据的相互约束对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上面对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描述以描述的目的提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其不旨在是穷举的、或者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单个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申请的各种替代和变化对于上述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已经具体讨论了一些另选的实施方式,但是其它实施方式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相对容易得出。本申请旨在包括在此已经讨论过的本发明的所有替代、修改、和变化,以及落在上述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方式,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方式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
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
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
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
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的基准面旋回级次;
将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架构中第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顶层确定为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层;
对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水平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与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之间的最大厚度值;
将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向下平移所述最大厚度值的距离,得到所述目的地层中下伏地层基准面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
H3=H1-H2
其中,H3表示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H1表示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H2表示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古地貌值,并且在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的约束下,确定所述目的地层上古地貌值的等值分布线;
根据所述等值分布线,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下述公式对所述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进行压实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
T 0 = φ 0 c · e - cZ 0 · ( 1 - e - cT 0 ) + T N - φ 0 c · e - cZ N · ( 1 - e - cT N )
其中,T0表示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埋深,Z0表示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厚度,φ0表示所述目的地层的孔隙度,c表示预设地表常数,TN表示压实校正前古地貌的埋深,ZN表示压实校正前古地貌的厚度;
根据压实校正后古地貌的埋深和厚度,确定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
相应地,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压实校正后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7.一种古地貌的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等时地层构架建立单元,用于预先建立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
上覆地层标志面确定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构架中确定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面;
下伏地层基准面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以及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在所述目的地层中确定下伏地层基准面;
古地貌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第一厚度值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与古地貌不整合面之间的第二厚度值,确定所述古地貌不整合面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之间的古地貌值;
古地貌恢复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古地貌值以及预先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基准面旋回级次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地层的层序等时地层构架的基准面旋回级次;
基准面旋回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层序等时地层架构中第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顶层确定为所述目的地层的上覆地层标志层;
拉平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覆地层标志层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水平的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伏地层基准面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厚度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的位置与所述目的地层中风化剥蚀地层的第一个完整发育的小层底部位置之间的最大厚度值;
平移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覆地层标志面向下平移所述最大厚度值的距离,得到所述目的地层中下伏地层基准面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古地貌恢复单元具体包括:
等值分布线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古地貌值,并且在根据所述目的地层的地震数据获取的古地貌值的约束下,确定所述目的地层上古地貌值的等值分布线;
恢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值分布线,对所述目的地层的风化壳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
CN201610258471.1A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956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8471.1A CN105956238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8471.1A CN105956238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6238A true CN105956238A (zh) 2016-09-21
CN105956238B CN105956238B (zh) 2019-01-18

Family

ID=5691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8471.1A Active CN105956238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6238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868A (zh) * 2016-11-01 2017-04-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凹槽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065009A (zh) * 2017-04-18 2017-08-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地震资料的潜山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编制方法
CN107315195A (zh) * 2017-05-31 2017-11-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0045431A (zh) * 2019-04-19 2019-07-23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新的基于伽马数据体的海相沉积地层古地貌校正方法
CN110361781A (zh) * 2019-08-14 2019-10-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1009179A (zh) * 2019-10-23 2020-04-14 上海同继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剥蚀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427087A (zh) * 2020-04-08 2020-07-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古地貌中碳酸盐岩储层位置的方法
CN112083483A (zh) * 2020-09-17 2020-12-15 北京中恒利华石油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去压实校正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2965142A (zh) * 2021-02-09 2021-06-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岩溶古地貌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12695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趋势面分析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3495303A (zh) * 2020-04-07 2021-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剥蚀量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76982A (zh) * 2020-08-19 2022-02-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5629420A (zh) * 2022-12-08 2023-01-2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正向地貌构造级次及幅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4571A1 (en) * 2010-07-29 2013-06-0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hrono-stratigraphic and tectono-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 on seismic volumes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765065A (zh) * 2015-04-17 2015-07-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65598A (zh) * 2015-03-27 2015-08-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4571A1 (en) * 2010-07-29 2013-06-0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hrono-stratigraphic and tectono-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 on seismic volumes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865598A (zh) * 2015-03-27 2015-08-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765065A (zh) * 2015-04-17 2015-07-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闫海军 等: "古地貌恢复及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区气藏评价阶段为例", 《石油学报》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868B (zh) * 2016-11-01 2019-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凹槽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556868A (zh) * 2016-11-01 2017-04-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凹槽的定量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065009A (zh) * 2017-04-18 2017-08-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地震资料的潜山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编制方法
CN107315195A (zh) * 2017-05-31 2017-11-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315195B (zh) * 2017-05-31 2019-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7589470B (zh) * 2017-08-24 2019-05-03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0045431A (zh) * 2019-04-19 2019-07-23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新的基于伽马数据体的海相沉积地层古地貌校正方法
CN110361781B (zh) * 2019-08-14 2020-10-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0361781A (zh) * 2019-08-14 2019-10-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1009179A (zh) * 2019-10-23 2020-04-14 上海同继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剥蚀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495303A (zh) * 2020-04-07 2021-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剥蚀量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95303B (zh) * 2020-04-07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剥蚀量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27087A (zh) * 2020-04-08 2020-07-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古地貌中碳酸盐岩储层位置的方法
CN114076982A (zh) * 2020-08-19 2022-02-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4076982B (zh) * 2020-08-19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2083483A (zh) * 2020-09-17 2020-12-15 北京中恒利华石油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去压实校正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2965142A (zh) * 2021-02-09 2021-06-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岩溶古地貌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65142B (zh) * 2021-02-09 2022-04-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岩溶古地貌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12695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趋势面分析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5629420A (zh) * 2022-12-08 2023-01-2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正向地貌构造级次及幅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5629420B (zh) * 2022-12-08 2023-03-17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正向地貌构造级次及幅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6238B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6238A (zh)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4765065B (zh)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McQuarrie et al. Geometry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Andean backthrust belt, Bolivia
Brückl et al. Crustal structure due to collisional and escape tectonics in the Eastern Alps region based on profiles Alp01 and Alp02 from the ALP 2002 seismic experiment
CN102967882B (zh) 地层的层速度模型的建模方法
Oveisi et al. Thick-and thin-skinned deformation rates in the central Zagros simple folded zone (Iran) indicated by displacement of geomorphic surfaces
CN106094032B (zh) 一种构建地层速度模型的方法
CN104459782B (zh) 使用薄层的沿层层析反演地震速度建模方法以及建模单元
Lee et al. Development of a 3D velocity model of the Canterbury, New Zealand, region for broadband ground‐motion simulation
CN105510993A (zh)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2841376A (zh)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Salomon et al. Brittle reactivation of ductile shear zones in NW Namibia in relation to South Atlantic rifting
CN105093311A (zh) 叠合盆地多期差异隆升区地层剥蚀厚度测量方法
CN102944896A (zh) 表层调查数据的模型法静校正方法
Evain et al. Structure of the Lesser Antilles subduction forearc and backstop from 3D seismic refraction tomography
SCHEIBER-ENSLIN et al. New depth maps of the Main Karoo Basin, used to explore the Cape isostatic anomaly, South Africa
Le Béon et al. Deciphering cumulative fault slip vectors from fold scarps: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ng‐term and coseismic deformations in central Western Taiwan
CN105425315A (zh) 一种弱构造变形区小尺度沉积期古地貌反演方法
CN105093307A (zh) 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
CN105652341B (zh) 一种考虑古构造影响的快捷定量化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3377196A (zh)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相古地理资料处理方法
CN101201408B (zh) 一种复杂构造二维地震资料平点控制成图方法
Osorio Riffo et al. Tectonic insight and 3-D modelling of the Lusi (Java, Indonesia) mud edifice through gravity analyses
Chen et al. Geometry, kinematics and mechanism of growth unconformities in the Biertuokuoyi piggy-back basin: implications for episodic growth of the Pamir frontal thrust
CN111638552A (zh) 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