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6982A -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6982A
CN114076982A CN202010835342.0A CN202010835342A CN114076982A CN 114076982 A CN114076982 A CN 114076982A CN 202010835342 A CN202010835342 A CN 202010835342A CN 114076982 A CN114076982 A CN 114076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determining
overburden
waveform
seismic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53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6982B (zh
Inventor
李新豫
包世海
张静
曾庆才
闫海军
边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53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6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6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6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6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6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在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本发明提供的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古地貌的恢复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古地貌恢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古地貌形态对碳酸盐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故古地貌恢复精度对岩溶储层的分布预测具有巨大的意义。目前,常用的地貌恢复成像方法包括层拉平方法、沉积学分析法、残厚法、印模法以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等。其中,残厚法和印模法是比较传统但能够快速且相对有效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印模法是将待恢复地貌结束剥蚀开始上覆地层沉积时为一等时面,利用上覆地层与残余古地貌之间存在的“镜像”关系,通过上覆地层的厚度恢复古地貌的形态,该方法可根据上覆地层厚度的厚薄变化迅速反映出古地貌地势背景信息,不足之处是上覆标志层可能存在穿时现象,且压实作用难以校正,造成古地貌恢复精度不高。
残厚法是将待恢复地貌结束剥蚀开始上覆地层沉积时为一等时面,然后选择沉积地层中某一特殊层段为基准面,将其拉平,该面以上残余厚度的大小则代表了古地貌形态。该方法直观真实,易操作,不足之处是未考虑沉积前古地形及剥蚀差异的影响,误差大。
因此,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同时也有各自的资料限制和适用条件,因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误差较小,精度更好的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
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
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
根据以上步骤所获得的结果于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包括:
对研究区地质、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范围内目的层上覆地层是否为稳定沉积环境、上覆地层岩性是否为不易剥蚀或者为溶蚀岩性,若目的层上覆地层沉积相对稳定且为不易剥蚀或溶蚀岩性,则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包括:
通过研究区多口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分析目的层上覆一套(厚层泥岩)或多套岩性组合(薄互层泥岩)时上覆地层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即最优的分析时窗范围内上覆地层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将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选定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时窗,并将其作为最优的分析时窗。
同时,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选定的最优的分析时窗在1-2个同向轴范围内。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波峰、波谷。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
建立研究区地质模型,所述地质模型包括洼地、斜坡、高地三种形态;
根据所述地质模型并结合实际沉积规律,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确定不同岩性所对应的岩石物理参数后进行模型正演,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包括宽波谷空白-杂乱型:上覆地层表现为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周围逐层超覆尖灭现象;不规则短轴断续型:上覆地层表现为短轴不连续-局部杂乱地震相特征,有超覆尖灭反射特征;中-强振幅席状型:表现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反射呈连续平行结构。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包括: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分析不同地震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筛选有利的波形特征;
以最优分析时窗为提取时窗,提取上覆地层中有利的波形特征聚类属性,根据所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及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
根据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标定不同沉积环境;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处不同沉积环境的地震反射特征。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其中,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及适用性评定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最优分析时窗选定模块,用于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
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
岩溶古地貌恢复模块,用于根据以上模块所获得的结果于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作为本发明上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数据获取及适用性评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研究区地质、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范围内目的层上覆地层是否为稳定沉积环境、上覆地层岩性是否为不易剥蚀或者为溶蚀岩性,若目的层上覆地层沉积相对稳定且为不易剥蚀或溶蚀岩性,则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作为本发明上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最优分析时窗选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研究区多口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分析目的层上覆一套或多套岩性组合时上覆地层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将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选定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时窗并将其作为最优的分析时窗。
作为本发明上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波峰、波谷。
作为本发明上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包括地质模型建立单元及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
所述地质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研究区地质模型,所述地质模型包括洼地、斜坡、高地三种形态;
所述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模型并结合实际沉积规律,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确定不同岩性所对应的岩石物理参数后进行模型正演,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作为本发明上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包括宽波谷空白-杂乱型:上覆地层表现为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周围逐层超覆尖灭现象;不规则短轴断续型:上覆地层表现为短轴不连续-局部杂乱地震相特征,有超覆尖灭反射特征;中-强振幅席状型:表现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反射呈连续平行结构。
作为本发明上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还包括有利的波形特征筛选单元及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单元,
所述波形特征筛选单元用于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分析不同地震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筛选有利的波形特征;
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单元用于以最优分析时窗为提取时窗,提取上覆地层中有利的波形特征聚类属性,根据所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及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作为本发明上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模块包括沉积环境标定单元及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
所述沉积环境标定单元用于根据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标定不同沉积环境;
所述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处不同沉积环境的地震反射特征。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步骤。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基于上覆地层某一时窗范围内动态地震反射特征(如超覆、平行反射、杂乱弱反射等)来指示目的层岩溶古地貌高低,有效避开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古地貌进行恢复时由于剥蚀量恢复、压实校正等缺陷造成的精度不高问题,从而提高了古地貌的恢复精度,为储层精度预测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建立的地质模型示意图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典型宽波谷空白-杂乱型地震反射特征(类型一)地震剖面图。
图3b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典型不规则短轴断续型地震反射特征(类型二)地震剖面图。
图3c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典型中-强振幅席状型地震反射特征(类型三)地震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不同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标定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平面图。
图6a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上覆地层底部为厚高伽马层单井解释剖面。
图6b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上覆地层底部为厚高伽马层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剖面图。
图6c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上覆地层底部为薄高伽马层单井解释剖面。
图6d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上覆地层底部为薄高伽马层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等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申请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考虑到现有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中所存在的上覆标志层可能存在穿时现象,且压实作用难以校正,未考虑沉积前古地形及剥蚀差异的影响,造成古地貌恢复精度不高,误差大等问题,本发明基于上覆地层某一时窗范围内动态地震反射特征(如超覆、平行反射、杂乱弱反射等)来指示目的层岩溶古地貌高低,有效避开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古地貌进行恢复时由于剥蚀量恢复、压实校正等缺陷造成的精度不高问题,从而提高了古地貌的恢复精度,为储层精度预测奠定了基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S102: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
S103: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S104: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
S105:根据以上S101-S104所获得的结果于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包括:
对研究区地质、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范围内目的层上覆地层是否为稳定沉积环境、上覆地层岩性是否为不易剥蚀或者为溶蚀岩性,若目的层上覆地层沉积相对稳定且为不易剥蚀或溶蚀岩性,则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包括:
通过研究区多口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分析目的层上覆一套或多套岩性组合时上覆地层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将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选定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时窗并将其作为最优的分析时窗。
同时,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选定的最优的分析时窗在1-2个同向轴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波峰、波谷。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
建立研究区地质模型,所述地质模型包括洼地、斜坡、高地三种形态;
根据所述地质模型并结合实际沉积规律,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确定不同岩性所对应的岩石物理参数后进行模型正演,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包括宽波谷空白-杂乱型:上覆地层表现为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周围逐层超覆尖灭现象;不规则短轴断续型:上覆地层表现为短轴不连续-局部杂乱地震相特征,有超覆尖灭反射特征;中-强振幅席状型:表现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反射呈连续平行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包括: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分析不同地震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筛选有利的波形特征;
以最优分析时窗为提取时窗,提取上覆地层中有利的波形特征聚类属性,根据所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及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
根据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标定不同沉积环境;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处不同沉积环境的地震反射特征。
下面将以高石梯-磨溪区块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对研究区地质、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范围内目的层上覆地层沉积相对稳定且为不易剥蚀或溶蚀岩性,则确定可以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通过研究区多口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分析上覆一套或多套岩性组合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波峰、波谷),同时应满足分析时窗在1-2个同向轴范围内(时窗太小或太大均增加多解性),选定最优的分析时窗;
建立研究区地质模型,所述地质模型包括洼地、斜坡、高地三种形态;
根据所述地质模型并结合实际沉积规律,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确定不同岩性所对应的岩石物理参数后进行模型正演,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图2中a为本具体实施例中所建立的地质模型,b为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示意图。从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在岩溶洼地区上覆地层为平行反射特征,岩溶斜坡区上覆地层呈超覆反射特征,岩溶高地为空白或杂乱反射特征;
参考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三种,分别为:
宽波谷空白-杂乱型地震反射特征(类型一):上覆地层表现为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周围逐层超覆尖灭现象;见图3a所示;
不规则短轴断续型地震反射特征(类型二):上覆地层表现为短轴不连续-局部杂乱地震相特征,有超覆尖灭反射特征;见图3b所示
中-强振幅席状型地震反射特征(类型三):表现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反射呈连续平行结构,见图3c所示;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分析不同地震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筛选有利的波形特征;
图4为不同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标定剖面,分析得出差气井(低产井)上覆地层呈中-强振幅席状型,与上述类型三地震反射特征一致,高产井上覆地层呈宽波谷空白-杂乱型或不规则短轴断续型地震反射特征,与上述类型一或类型二地震反射特征一致;
以最优分析时窗为提取时窗,提取上覆地层中有利的波形特征聚类属性,根据所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及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图5为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平面图,根据实际地震剖面特征结合平面属性,平面上划分为三类区域,其中,区域一:主要对应类型一所示的地震反射特征区,区域二:对应类型二所示的地震反射特征区,区域三:对应类型三所示的地震反射特征区。
通过精细测井解释发现,上覆地层底部存在一套高伽马层,且平面不同位置底部高伽马层厚度变化较大,结合沉积特征分析,上覆地层底部高伽马层厚度可指示当时地层沉积时的水深浅环境,厚高伽马层指示当时沉积时为深水沉积环境,薄高伽马层指示当时沉积时为浅水沉积环境;
通过井震标定分析发现,上覆地层底部厚高伽马层对应类型三所示的地震反射特征,其深水沉积环境也和模型正演的岩溶洼地完全对应一致;上覆地层底部薄高伽马层对应类型一所示的地震反射特征,其浅水沉积环境和模型正演的岩溶高地对应一致;岩溶斜坡则可以根据上述分析对应类型二所示的地震反射特征区域进行划分;
图6a及图6b分别为上覆地层底部为厚高伽马层单井解释剖面及上覆地层底部为厚高伽马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剖面图,从图6a及图6b中可以看出厚高伽马层对应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呈连续平行结构反射特征;图6c及图6d为上覆地层底部为薄高伽马层单井解释剖面及上覆地层底部为薄高伽马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剖面图,从图6c及图6d中可以看出薄高伽马层对应宽波谷空白-杂乱型特征,呈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
根据所述正演分析结果、不同类型波形特征总结、波形聚类分析、测井精细解释及井震标定等综合分析,于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图如图7所示。
图7所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图包括岩溶古地貌高地区、岩溶古地貌斜坡区、岩溶古地貌洼地区。其中岩溶古地貌高地区和斜坡区具有较有利的溶蚀条件,为岩溶储层发育有利区,岩溶洼地溶蚀条件相对较差,岩溶储层相对不发育。
图7中A1-A14井区、A15-A20井区和B1-B8井区均属于台缘带,但A1-A14井区和A15-A20井区均为高效井发育区,而B1-B8井区为低效井或差气井发育区。通过岩溶古地貌恢复图可以明显看出,B1-B8井区位于岩溶古地貌洼地区,岩溶储层发育条件较差,造成现今储层品质较差,A1-A14井区和A15-A20井区均位于岩溶高地区或斜坡区,具有较好的岩溶发育条件,实钻井也证实储层品质较好。故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此方法能够很好地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有效地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硬件来实现,但是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及适用性评定模块101,用于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最优分析时窗选定模块102,用于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
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103,用于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模块104,用于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
岩溶古地貌恢复模块105,用于根据以上模块101-模块104所获得的结果于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获取及适用性评定模块101具体用于:
对研究区地质、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范围内目的层上覆地层是否为稳定沉积环境、上覆地层岩性是否为不易剥蚀或者为溶蚀岩性,若目的层上覆地层沉积相对稳定且为不易剥蚀或溶蚀岩性,则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最优分析时窗选定模块102具体用于:
通过研究区多口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分析目的层上覆一套或多套岩性组合时上覆地层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将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选定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时窗并将其作为最优的分析时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波峰、波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103包括地质模型建立单元及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
所述地质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研究区地质模型,所述地质模型包括洼地、斜坡、高地三种形态;
所述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模型并结合实际沉积规律,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确定不同岩性所对应的岩石物理参数后进行模型正演,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包括宽波谷空白-杂乱型:上覆地层表现为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周围逐层超覆尖灭现象;不规则短轴断续型:上覆地层表现为短轴不连续-局部杂乱地震相特征,有超覆尖灭反射特征;中-强振幅席状型:表现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反射呈连续平行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103还包括有利的波形特征筛选单元及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单元,
所述波形特征筛选单元用于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分析不同地震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筛选有利的波形特征;
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单元用于以最优分析时窗为提取时窗,提取上覆地层中有利的波形特征聚类属性,根据所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及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模块104包括沉积环境标定单元及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
所述沉积环境标定单元用于根据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标定不同沉积环境;
所述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处不同沉积环境的地震反射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基于上覆地层某一时窗范围内动态地震反射特征(如超覆、平行反射、杂乱弱反射等特征)来指示目的层岩溶古地貌高低,有效避开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古地貌进行恢复时由于剥蚀量恢复、压实校正等缺陷造成的精度不高等问题,从而显著提高了古地貌的恢复精度,为储层精度预测奠定了基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发明之间、技术发明与技术发明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18)

1.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
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
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
在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包括:
对研究区地质、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范围内目的层上覆地层是否为稳定沉积环境、上覆地层岩性是否为不易剥蚀或者为溶蚀岩性,若目的层上覆地层沉积相对稳定且为不易剥蚀或溶蚀岩性,则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包括:
通过研究区多口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分析目的层上覆一套或多套岩性组合时上覆地层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将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选定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时窗并将其作为最优的分析时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波峰、波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
建立研究区地质模型,所述地质模型包括洼地、斜坡、高地三种形态;
根据所述地质模型并结合实际沉积规律,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确定不同岩性所对应的岩石物理参数后进行模型正演,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包括宽波谷空白-杂乱型:上覆地层表现为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周围逐层超覆尖灭现象;不规则短轴断续型:上覆地层表现为短轴不连续-局部杂乱地震相特征,有超覆尖灭反射特征;中-强振幅席状型:表现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反射呈连续平行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包括: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分析不同地震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筛选有利的波形特征;
以最优分析时窗为提取时窗,提取上覆地层中有利的波形特征聚类属性,根据所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及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
根据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标定不同沉积环境;
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处不同沉积环境的地震反射特征。
9.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及适用性评定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区域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确定是否能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最优分析时窗选定模块,用于通过精细井震标定选定最优分析时窗;
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地震波形聚类属性分析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井震结合标定上覆地层底部的不同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环境及上覆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
岩溶古地貌恢复模块,用于在平面上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及适用性评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研究区地质、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范围内目的层上覆地层是否为稳定沉积环境、上覆地层岩性是否为不易剥蚀或者为溶蚀岩性,若目的层上覆地层沉积相对稳定且为不易剥蚀或溶蚀岩性,则利用研究区目的层上覆地层波形差异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分析时窗选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研究区多口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分析目的层上覆一套或多套岩性组合时上覆地层所对应的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将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选定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时窗并将其作为最优的分析时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波峰、波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包括地质模型建立单元及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
所述地质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研究区地质模型,所述地质模型包括洼地、斜坡、高地三种形态;
所述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模型并结合实际沉积规律,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并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确定不同岩性所对应的岩石物理参数后进行模型正演,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确定目的层平面不同位置上覆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包括宽波谷空白-杂乱型:上覆地层表现为大型的空白-弱杂乱反射地震相特征,周围逐层超覆尖灭现象;不规则短轴断续型:上覆地层表现为短轴不连续-局部杂乱地震相特征,有超覆尖灭反射特征;中-强振幅席状型:表现为中-强振幅席状地震相,反射呈连续平行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模块还包括有利的波形特征筛选单元及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单元,
所述波形特征筛选单元用于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分析不同地震反射特征所对应的钻井效果,筛选有利的波形特征;
所述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确定单元用于以最优分析时窗为提取时窗,提取上覆地层中有利的波形特征聚类属性,根据所提取的上覆地层波形聚类属性及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平面分布规律。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模块包括沉积环境标定单元及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
所述沉积环境标定单元用于根据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标定不同沉积环境;
所述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岩溶古地貌不同位置处不同沉积环境的地震反射特征。
1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步骤。
CN202010835342.0A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076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5342.0A CN114076982B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5342.0A CN114076982B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6982A true CN114076982A (zh) 2022-02-22
CN114076982B CN114076982B (zh) 2023-09-26

Family

ID=8028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5342.0A Active CN114076982B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69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6238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7167853A (zh) * 2017-06-01 2017-09-1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精细恢复岩溶古地貌的方法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9725349A (zh) * 2018-12-05 2019-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61781A (zh) * 2019-08-14 2019-10-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0824557A (zh) * 2019-10-22 2020-0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6238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7167853A (zh) * 2017-06-01 2017-09-1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精细恢复岩溶古地貌的方法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9725349A (zh) * 2018-12-05 2019-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61781A (zh) * 2019-08-14 2019-10-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0824557A (zh) * 2019-10-22 2020-0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定量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浩 等: "川东北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l. 16, no. 2, pages 21 - 26 *
胡伟光 等: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识别", 《石油物探》, vol. 49, no. 1, pages 46 - 53 *
苏海 等: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古地貌恢复与储层特征分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 35, no. 03, pages 1031 - 1037 *
金民东 等: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vol. 44, no. 1, pages 58 - 6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6982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9560B2 (en) Assignment of systems tracts
CA2920499C (en) Stratigraphic function
CA2912626C (en) 3d trap evaluation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oil-gas reservoir
CN103765245A (zh) 混合式确定性-地质统计地球模型
CN104520733A (zh) 地震正交分解属性
CN109870719B (zh) 一种碳酸盐岩致密薄储层的井位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01636B (zh) 速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2944896A (zh) 表层调查数据的模型法静校正方法
CN111624651B (zh)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107469A (zh) 分流河道位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244363B (zh) 一种用于预测缝洞型储集层资源量的方法
CN109598068B (zh) 古构造约束建模方法、装置和设备
Ziesch et al. Subseismic pathway prediction by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restoration and strain analysis based 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CN114076982B (zh)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5259577B (zh) 一种确定地层界面的角度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ilak et al. Advanced Workflow fo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f a Complex Giant Field, Greater Burgan, Kuwait
CN112346117B (zh) 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3267810B (zh)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Podnebesnykh et al. New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initial reserves in Ozhginskoe gas-oil field
CN113514883B (zh) 一种断层-岩性油藏刻画方法
CN107589457A (zh) 测井资料尺度粗化的方法和装置
Biber et 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hales within tidally influenced fluvial valley fill deposits of the Ferron Sandstone, eastern Utah: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CN112835098B (zh) 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储能系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Hassan et al. A 40 Years Brown Field Rejuvenation
Saleh et al. Reservoir Modeling of Lam Sands (Madbi Formation) using Seismic Inversion with Core and Log Data analysis in Prospect D Field, Block 18, Sab’Atyan Basin–Yem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