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5195A -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5195A
CN107315195A CN201710397033.8A CN201710397033A CN107315195A CN 107315195 A CN107315195 A CN 107315195A CN 201710397033 A CN201710397033 A CN 201710397033A CN 107315195 A CN107315195 A CN 107315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ation
target locations
microrelief
layer
layer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70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15195B (zh
Inventor
王振卿
王宏斌
房启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70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51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5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5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15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5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4Geostructures, e.g. in 3D data c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根据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根据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根据目标地层的层位、趋势面、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由于该方案通过结合古地貌恢复和趋势面分析,确定出微地貌,进而可以根据微地貌将通过古地貌恢复得到的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确划分。因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可以准确预测油气储层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地质勘探过程中,为了获取储层预测的参考依据,往往会先对待测区域的目的层进行古地貌恢复,尤其是对于碳酸盐岩岩溶区域。再根据古地貌恢复得到的结果,判断待测区域中潜在油气储层(可能存在油气储层)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对潜在油气储层的具体位置进行油气勘探或储层预测。
现有方法,通常是对目的层进行古地貌恢复得到多个古地貌背景,将多个古地貌背景中的几个古地貌背景确定为可能存在油气储层。例如,将目的层粗略地划分为岩溶斜坡、岩溶台地,将岩溶斜坡确定为可能存在油气储层的古地貌背景。由于,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在获得多个古地貌背景后,不能再对各个古地貌背景的地质特征进一步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些潜在油气储层的古地貌背景被遗漏,例如,岩溶台地中可能也存在油气储层。或者某些被划分为潜在油气储层的古地貌背景实际上并不存在油气储层。由上可知,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常常存在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的技术问题。导致最后确定的潜在油气储层的位置的不准确、有遗漏,以致无法准确地预测油气储层。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确划分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对所述待测区域中的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划分,得到划分结果,其中,所述古地貌背景是通过古地貌恢复获得的;
根据所述划分结果,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储层预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通过地震资料解释,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包括:
按照预设步长,对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进行曲面平滑处理,以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确定第一差值;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第二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H3=H2+H1×Q
其中,H3为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的高度值,H2为所述第二差值,H1为所述第一差值,Q为调节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系数是根据待测区域范围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系数为以下之一:2、4、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区域为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区域。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微地貌的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对所述待测区域中的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划分,得到划分结果,其中,所述古地貌背景是通过古地貌恢复获得的;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划分结果,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储层预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确定第一差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第二差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古地貌恢复技术与趋势面分析结合,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进而可以利用微地貌对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得到多个古地貌背景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划分,以准确地确定出潜在油气储层的具体位置。因此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微地貌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确定微地貌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第一差值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第二差值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微地貌示意图;
图7是单独应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得到的结果示意图;
图8是单独应用趋势面分析得到的结果示意图;
图9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微地貌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分析得到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方法,由于只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只能将待测区域的目标地层粗略划分为多个古地貌背景,再从多个古地貌背景中某几个古地貌背景可能存在油气储层,不能再对各个古地貌背景的具体的地质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导致存在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以及由于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划分,进而导致最终确定的潜在油气储层的位置准确度差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提出可以通过古地貌恢复和趋势面分析结合先确定出微地貌,利用微地貌可以将通过由古地貌恢复得到古地貌背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划分,进而可以准确地确定出潜在油气储层的具体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存在的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确定的潜在油气储层的位置的准确度差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以准确确定潜在油气储层的具体位置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101: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
步骤S102: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待测区域的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所述地震资料,通过地震资料解释,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地层可以是待测区域中主要的研究的地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地层具体可以是奥陶系地层。其中,目标地层的层位表示的是目标地层所对应的界面。上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具体可以是待测区域中稳定分布的地层,其中,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表示的是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所对应的界面。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地震资料,通过对待测区地层沉积作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步骤S103: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趋势面可以是指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一个数学曲面,以来拟合数据中的区域性变化的趋势。相应的,目标地测的层位的趋势面可以是一种描述目标地层层位的整体变化趋势的一个拟合曲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预设步长,对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进行曲面平滑处理,以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上述曲面处理具体可以是一种平滑的处理手段。其中,所述平滑的处理手段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理解为对一个弯曲界面的处理方法。例如,一个界面可以用N个点来表示,从第一个点开始,每次移动固定的步长M,即预设步长,得到一个均值点。即,将M个点求平局值。直到处理到最后一个点,即第N点。根据多个均值点确定的趋势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预设步长具体可以根据具体实施情况,例如,目标地层的弯曲程度、具体施工要求等确定。具体实施时,预设步长可以设为11、21、31等。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步骤S104: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准确地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S104-1: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确定第一差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差值具体可以是目标地层层位和趋势面的差值。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H1=hor1-hor1_smo
其中,H1为第一差值,hor1为目标地层的层位的高度值,hor为horizon(地平线)的缩写,hor1_smo为目标地层的趋势面的层位的高度值,smo为smooth(平滑)的缩写。
S104-2: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第二差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差值具体可以是目标地层的层位和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的差值。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H2=hor1-hor2
其中,H2为第二差值,hor1为目标地层的层位的高度值,hor2为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的高度值。
S104-3: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出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可以通过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的高度值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的高度值:
H3=H2+H1×Q
其中,H3为目标地层的微地貌的高度值,H2为所述第二差值,H1为所述第一差值,Q为调节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便于后续对各个古地貌背景的地质特征进行精细的分析、划分,可以通过调整调节系数Q的值实现。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系数具体可以根据是根据待测区域范围确定的。具体的,例如,在待测区域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增大调节系数的数值;在待测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减小调节系数的数值。当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灵活确定。例如,可以根据研究人员进行微古地貌背景划分时对微地貌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相应的调节系数,以避免图像模糊、不易确认识别等情形。从而可以在大的古地貌背景中的表征出相对高低关系,进而可以从各个古地貌背景中判别出其中例如沟壑、洼地和山谷等具体的地貌特征/地质特征。因此,可以对各个古地貌背景进一步的精心分析和划分。当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调节系数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其他依据对调节系数进行相应调整的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较好地在各个古地貌背景中表现出具体的地质特征,具体实施时,优选的调节系数可以设置为2、4、8中的一个。当然,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除上述列举的数值以外的其他数值作为调节系数。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出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后,为了能够基于古地貌恢复技术,利用微地貌准确地确定出待测区域内的潜在油气储层的具体位置。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执行。
S105: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对所述待测区域中的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划分,得到划分结果,其中,所述古地貌背景通过古地貌恢复获得。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古地貌背景具体可以是待测区域的古地貌趋势。具体的,例如,沟壑、坡地等。
S106:根据所述划分结果,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储层预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划分得到多个古地貌背景的基础上,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确定的微地貌对各个古地貌背景的具体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可以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的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潜在油气储层的位置,以此作为指导依据,进一步对待测区域中的潜在油气储层位置进行储层预测,或者进行油气勘探。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从实施原理上,仅利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得出的岩溶古地貌往往只能粗略地反映出古地貌的高低关系。而单独地利用趋势面分析技术得出的微地貌只能反映古岩溶作用时期的岩溶作用的强弱分布位置。上述两种操作方式单独使用时,均存在不足,对目标地层的刻画作用有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古地貌恢复技术和趋势面分析两种方式结合,以同时刻画出支撑表生岩溶作用的古地貌趋势以及岩溶作用的强弱分布位置,进而可以根据所确定微地貌对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划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区域具体可以为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区域。其中,上述碳酸盐岩岩溶地貌的形成既有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又包括有流水的冲蚀、潜蚀,还包括有坍塌等共同作用。其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在本实施方式,优选利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区域的微地貌进行确定。当然,对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确定其他非碳酸盐岩岩溶地貌类型区域的微地貌,本申请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方法,通过将古地貌恢复技术与趋势面分析结合使用,确定出目标地层的微地貌,进而可以根据微地貌对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得到多个古地貌背景的地质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对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因此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以及最终确定的潜在油气储层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可以为准确确定潜在油气储层提供指导依据的技术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微地貌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微地貌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微地貌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微地貌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微地貌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01、第二获取模块202、第一确定模块203、第二确定模块20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
第二获取模块202,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第一确定模块203,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第二确定模块204,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根据所确定的微地貌,进一步对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的分析、划分,以准确地对待测区域进行储层预测。具体实施时,上述微地貌的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划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对所述待测区域中的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划分,得到划分结果,其中,所述古地貌背景通过古地貌恢复获得;
预测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分类结果,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储层预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准确地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4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确定第一差值;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第二差值;
第三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通过将古地貌恢复技术与趋势面分析结合使用,确定出目标地层的微地貌,进而可以根据微地貌对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得到多个古地貌背景的地质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对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因此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以及最终确定的潜在油气储层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可以为准确确定潜在油气储层提供指导依据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利用调节系数,确定微地貌,达到便于准确确定各个古地貌背景的地质特征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应用本申请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对塔里木盆地某井区储层进行微地貌的确定。具体实施可以参阅图3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确定微地貌的流程示意图,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步骤1,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hor1。其中,hor1为目标地层的层位,且通过对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获得。
步骤2,求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hor1_smo。具体实施时,一般可以用平滑手段来求取(曲面处理),设置平滑步长(即预设步长)Q1,按照平滑步长对目标地层的层位进行平滑处理,获得趋势面。其中,hor1_smo为目标地层的层位通过大平滑处理得到趋势面。例如,可以设置步长Q1为11,即取11个点做平均,以进行平滑手段进行处理。当然,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Q1为21或31。通常,步长设置的越大,即Q1的取值越大,越能反应出目标地层的层位的整体趋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平滑步长Q1。
步骤3,求取目标地层的层位与其趋势面的差值H1=hor1-hor1_smo。具体可以参阅图4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第一差值示意图。具体实施时,hor1_smo拉平面可理解为将hor1_smo置于一个固定值,差值H1,即第一差值,就是这二者之间的相对高低关系。这里的固定值是为了便于理解、方便后续处理,给出的一个数值。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定。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是将该值设定为1000等整数。因为,地震资料的纵坐标轴一般是表示时间,例如,从0到5000毫秒,时间轴不能是负值,差值有正有负。所以,该值要取大于0的值,相对准确。
步骤4,获取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hor2。其中,hor2为上覆地层中通过根据地震资料进行地质分析(地震资料解释),得出的最大海泛面。上述最大海泛面通常是在全研究区均稳定分布。
步骤5,求取目标地层的层位与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的差值,即确定出第二差值为:H2=hor1-hor2。其中,H2可理解为上述印模法得出的古地貌。具体可以参阅图5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第二差值示意图。具体的,H2可理解为将hor2拉平成一水平面,H2即为hor2和hor1二者的差值。
步骤6,求取目标地层的微地貌H3=H2+H1×Q2。其中,Q2为调节系数,一般可以取为:2、4或8。具体可以参阅图6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微地貌示意图。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参考水平面,以便于理解H1的意义。并可通过调节系数Q2调整H1的差值的大小,以满足研究所需成图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调整调节系数的具体数值,使得可以方便、清楚地从图中读出大古地貌背景中的相对高低关系。H3可理解为H2叠加调整后的H1得到的数值和。具体的,微地貌形态,可以理解为一张地理地形图。这张地形图能够形象勾勒出研究区的古地形特征。例如,古地形高低趋势,以及大趋势下的沟壑、洼地和山谷等。考虑到在储层分析等相关的地质勘探领域中,相对重要,能够用于准确描述地层的数据通常是的垂直方向上的层位高度数据。因此,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应用H3,微地貌的高度值来表征、确定所对应的微地貌。
再应用所确定的微地貌,对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获得的多个古地貌背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具体可以参阅图7的单独应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得到的结果示意图、图8的单独应用趋势面分析获得的结果示意图和图9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微地貌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微地貌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分析得到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的,通过图7可知:通过对待测区用层拉平法得出的古地貌,可见东北高西南低的古构造格局,南部有一条东西方向汇水区域。通过图8可知:通过对待测区用趋势面分析技术得出微地貌特征,可见研究区内岩溶坑洼分布,但不能分辨出区内的河道延伸特征。通过图9可知,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或装置得出研究区的古岩溶微地貌图,可见待测区内清晰地展示出岩溶台地的地貌特征,可明确划分出其中的洼地、沟谷和岩溶谷地等三级古地貌背景,其中,预测的地表河流展布也较合理。有利储层分布于台地相对高部位,岩溶坡地较少发育有利储层。高效的缝洞系统位于岩溶残丘部位,分布于岩溶古地貌的台地上部,符合岩溶地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图7、图8、图9的比较,可知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或装置由于应用了古地貌恢复技术得出的岩溶古地貌,可以反映出古地貌的高低关系;又利用趋势面分析技术得出的微地貌可以反映出古岩溶作用时期的岩溶作用的强弱分布位置。因此,可以同时刻画出支撑表生岩溶作用的古地貌趋势,以及岩溶作用的强弱分布位置,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分析岩溶古地貌背景以及岩溶发育模式。
通过上述场景示例,验证了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确实可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对古地貌背景进行精细划分,以及最终确定的潜在油气储层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为准确确定潜在油气储层提供指导依据的技术效果。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微地貌的确定方法或装置,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Claims (12)

1.一种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对所述待测区域中的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划分,得到划分结果,其中,所述古地貌背景是通过古地貌恢复获得的;
根据所述划分结果,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储层预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通过地震资料解释,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包括:
按照预设步长,对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进行曲面平滑处理,以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确定第一差值;
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第二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H3=H2+H1×Q
其中,H3为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的高度值,H2为所述第二差值,H1为所述第一差值,Q为调节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数是根据待测区域范围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数为以下之一:2、4、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区域为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区域。
10.一种微地貌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获取目标地层的层位、目标地层的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层位的趋势面;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对所述待测区域中的各个古地貌背景进行划分,得到划分结果,其中,所述古地貌背景是通过古地貌恢复获得的;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划分结果,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储层预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趋势面,确定第一差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层的层位、所述上覆最大海泛面地层的层位,确定第二差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地层的微地貌。
CN201710397033.8A 2017-05-31 2017-05-31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3151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7033.8A CN107315195B (zh) 2017-05-31 2017-05-31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7033.8A CN107315195B (zh) 2017-05-31 2017-05-31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5195A true CN107315195A (zh) 2017-11-03
CN107315195B CN107315195B (zh) 2019-05-07

Family

ID=6018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7033.8A Active CN107315195B (zh) 2017-05-31 2017-05-31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51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3671A (zh) * 2019-05-23 2020-11-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古地貌恢复的浅水湖盆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3312695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趋势面分析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10745A1 (en) * 2008-07-09 2010-01-14 Chevron U.S.A, Inc. Well Log Normalization
CN102253412A (zh) * 2011-06-02 2011-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趋势异常识别有利储层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54400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方法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358564A (zh) * 2014-10-31 2015-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成因泥岩裂缝预测方法
CN105425315A (zh) * 2015-12-21 2016-03-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弱构造变形区小尺度沉积期古地貌反演方法
CN105425316A (zh) * 2015-10-28 2016-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5868482A (zh) * 2016-04-07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沉积期微幅度古隆起的推算方法及装置
CN105956238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10745A1 (en) * 2008-07-09 2010-01-14 Chevron U.S.A, Inc. Well Log Normalization
CN102454400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方法
CN102253412A (zh) * 2011-06-02 2011-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趋势异常识别有利储层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2477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358564A (zh) * 2014-10-31 2015-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成因泥岩裂缝预测方法
CN105425316A (zh) * 2015-10-28 2016-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5425315A (zh) * 2015-12-21 2016-03-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弱构造变形区小尺度沉积期古地貌反演方法
CN105868482A (zh) * 2016-04-07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沉积期微幅度古隆起的推算方法及装置
CN105956238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源 等: "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岩溶古水系识别方法及其特征", 《地质科技情报》 *
王建国 等: "克拉通盆地微古地貌恢复的构造趋势面转换法", 《石油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3671A (zh) * 2019-05-23 2020-11-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古地貌恢复的浅水湖盆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3312695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趋势面分析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3312695B (zh) * 2021-05-26 2022-03-1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趋势面分析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5195B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rnero et al. Comparisons between different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CN107366534B (zh) 粗化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3454686A (zh) 基于地层切片的小尺度沉积相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及系统
Zini et al. The challenge of tunneling through Mediterranean karst aquifers: the case study of Trieste (Italy) The planning of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s in karst areas
CN112862967B (zh) 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1415B (zh) 一种岩溶区地下水岩溶发育通道三维空间模拟方法
Ballesteros et al. KARSYS hydrogeological 3D modeling of alpine karst aquifers developed in geologically complex areas: Picos de Europa National Park (Spain)
CN109583016B (zh) 一种缝洞体的空间几何形态确定及定量计算方法
Zahra et al. Knickzone Extraction Tool (KET)–A new ArcGIS toolset for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knickzones from a DEM based on multi-scale stream gradients
CN107315195A (zh) 微地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Kumar et al. Concepts and modeling of groundwater system
Verbovšek et al. Morphometric properties of dolines in Matarsko podolje, SW Slovenia
Namitha et al. Ground water flow modelling using visual modflow
Luo LANDSAP: a coupled surface and subsurfac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landform simulation
CN114357558A (zh) 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参数化建构方法
Shamsuddin et al. 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of river–aquifer interaction via bank infiltration techniques
CN106845086B (zh) 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4914463B (zh) 小尺度裂缝预测的成像方法
Erharter et al. Stochastic 3D modelling of discrete sediment bodies for geotechnical applications
Kacimov et al. Dipolic flows relevant to aquifer storage and recovery: Strack’s sink solution revisited
Chen et al. A conceptualized groundwater flow model development for integration with surface hydrology model
Çadraku et al.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Klina River basin using geospatial technology and open access datasets
Lysák et al. Digital Rock Drawing on Czech Topographic Maps: Pres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Mabruri et al. Modeling of 3D 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using Neural Network
Jordan Terrain Modelling with GIS for tectonic geomorphology: Numer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