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0625B -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0625B
CN105940625B CN201580007203.6A CN201580007203A CN105940625B CN 105940625 B CN105940625 B CN 105940625B CN 201580007203 A CN201580007203 A CN 201580007203A CN 105940625 B CN105940625 B CN 105940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kelihood
station arrangement
antenna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72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0625A (zh
Inventor
宮本健司
桑野茂
寺田纯
田代隆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40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0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1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provision of output signals
    • H04L25/03318Provision of soft deci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所述分布站装置具备:信道估计部,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似然计算部,使用所述信道估计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按照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每个所述天线来计算所述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发送信号的似然;以及站间发送部,将所述似然计算部所计算的似然信息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所述中央站装置具备:站间接收部,对所述站间发送部所发送的各似然信息进行接收;以及信号分离部,对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似然信息进行合成,使用合成后的似然信息,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讨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上伸出装载有基站功能的一部分的多个天线单元来用作分布站的结构。本发明涉及多个分布站与对它们进行控制的中央站间的通信方式。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2月6日向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021158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讨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物理上伸出装载有基站功能的一部分的多个天线单元来用作分布站的结构。在此,天线单元表明装载有传输接口和无线收发机以及天线的单元。伸出了分布站的基站担负作为中央站控制多个分布站的功能。讨论了在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通信方式中中央站与分布站的功能分配不同的2个系统结构。
1个被称为全部集中。该系统结构为如图1所示那样在中央站10中装载有除了天线单元以外的物理层功能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功能而伸出仅装载有天线单元的分布站20的系统结构。另一个被称为部分集中。该系统结构为如图2所示那样在中央站10中装载有数据链路层以上的功能而伸出装载有包含天线单元的物理层功能的分布站20的系统结构。此外,也讨论了在部分集中的结构中如图3那样将物理层功能的一部分残留在中央站10中的结构。
现在,更多地利用的系统结构为全部集中,在该结构中的中央站10与分布站20间的通信方式中,利用了被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接口)代表的那样的使用了数字RoF(Radio over Fiber,光载无线通信)技术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将1个基站覆盖的区域称为小区,在移动站到达小区的边缘的区域时,从期望的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与从相邻的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干扰而基站与移动站间的传输速度显著地降低这样的现象成为问题。作为解决这样的小区间的信号干扰的问题的方案,讨论了如图4和图5所示那样邻接的基站彼此(图4)或中央站10和分布站20或分布站20彼此(图5)针对位于小区92的边缘的终端30(移动站)彼此协作地进行通信的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协作多点传输/接收)技术。再有,在图4和图5中,参照附图标记91为核心网。此外,作为上行链路中的CoMP的实现方法之一,存在通过不同的基站接收信号来改善信号品质的JR(Joint Reception,联合接收),在该情况下,协作地接收信号的多个基站能够看作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接收天线。此时,将发送信号的终端的数目为1的情况下的MIMO传输称为SU(Single User,单用户)-MIMO,将多个终端同时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的MIMO传输称为MU(Multi User,多用户)-MIMO(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MIMO传输中的信号分离的方法中,存在通过利用基于根据接收信号估计的信道信息生成的接收权(weight)矩阵的矩阵运算来分离信号的MMSE(Minimum Mean SquareError,最小均方误差)或从品质好的信号依次分离的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串行干扰消除)、也被称为最大似然判定法并且将发送信号的全部组合与接收信号比较来判别的MLD(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最大似然检测)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在MLD中,存在使用了硬判定的接收处理和使用了软判定的接收处理。在硬判定中,输出与所估计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来作为MLD的输出,但是,在软判定中,输出所估计的发送信号的每个位的似然信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和4。)。此外,在MLD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讨论了在各分布站中的MLD的处理中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在图6中示出在全部集中的系统结构中进行利用JR的CoMP的情况下的信号传输的流程。在图6中进行协作的分布站数目为2,在2个分布站20中各1个地具备天线21,但是,进行协作的分布站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1个分布站20所具备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为多个。此外,在图6中,使发送信号的终端数目为1,使终端30的天线数目为2,但是,发送信号的终端30也可以为多个,终端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从终端30的2个天线31分别发送发送信号s1、s2,经由由要素hij(i=1、2、j=1、2)的信道矩阵H表现的无线传输路径,被分布站#1和分布站#2的每一个的天线21接收为接收信号r1、r2。此时,在接收信号中,在RF(RadioFrequency,无线电频率)接收部22中的RF信号的接收过程中附加有噪声n1、n2。使用向量和矩阵以下面的式(1)表示这些发送信号、信道矩阵、接收信号、噪声的关系。
[数式1]
关于由各分布站20接收的接收信号,在通过信号变换部23进行了例如向CPRI信号的变换的那样的信号变换之后向中央站10传输。在中央站10中,通过信号变换部11对所传输的信号进行了信号变换,通过MIMO信号分离部13基于由各个分布站20接收的接收信号r1、r2进行MIMO的信号分离处理。作为MIMO的信号分离处理,例如,使用MLD。当假设发送信号s1、s2都以BPSK(Binary Phase-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被调制时,在利用MLD的MIMO的信号分离中,首先,将由下面的式(2)~式(5)表示的4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sc1、sc2、sc3、sc4与根据接收信号r1、r2通过信道估计部12中的信道估计估计的信道矩阵He相乘,生成由下面的式(6)~式(9)表示的接收复制品rc1、rc2、rc3、rc4
[数式2]
[数式3]
[数式4]
[数式5]
[数式6]
[数式7]
[数式8]
[数式9]
如下面的式(10)~式(13)那样计算这些接收复制品与由式(1)表示的接收信号r的平方欧氏距离,将平方欧氏距离最小的接收复制品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判定为估计发送信号。
[数式10]
[数式11]
[数式12]
[数式13]
在最后,关于判定的发送信号,在作为对应的代码字c1、c2输出之后,在解码部14中进行解码处理,作为位序列b1、b2向数据链路层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介存取控制)功能部15提交。在此,也存在在中央站10中的信号变换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发送信号向量候补未必需要限定于式(2)~式(5)那样的复数平面上的映射,也可以进行其他的映射。此外,以上那样的MLD的处理为使用了硬判定的接收处理,但是,也可以为使用使用了软判定的接收处理来输出似然信息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将所输出的似然信息输入到例如涡轮解码器那样的软输入解码器中,在进行了解码处理之后输出为位序列。
但是,在这样的全部集中的系统结构中的信号传输中,进行对接收信号r1、r2进行了采样和量化的信号的传输,因此,存在分布站-中央站间的传输容量变得非常大这样的课题。例如,在将CPRI用于信号传输的情况下以75Mbps(bit per second,位/秒)的传输速度进行无线区间的通信的情况下,分布站-中央站间所需要的传输速度为约16倍的1228Mbps。
另一方面,在图7中示出在与全部集中的系统结构相比较能够使在中央站10与分布站20之间需要的传输容量变小的部分集中的系统结构中进行使用了JR的CoMP的情况下的信号传输。与图6同样地,在图7中,进行协作的分布站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此外,1个分布站20所具备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为多个。此外,发送信号的终端30也可以为多个,终端30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
在全部集中中在中央站10中进行的解码的处理在各分布站的解码部26中进行。在部分集中中,与全部集中不同,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数据为进行了解码后的位序列b1、b2。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数据并不是对无线信号进行了采样和量化后的信号的数据而为解码后的位序列的数据,因此,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传输容量与全部集中的情况相比大幅度地变小。但是,在部分集中中,物理层的功能分散,因此,存在不能在MIMO信号分离部25中进行如图7所示那样使用接收信号r1、r2双方进行的MIMO的信号分离即CoMP这样的课题。此外,在图7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由各分布站20的信道估计部24估计的信道信息在分布站#1中仅为he11、he12,在分布站#2中仅为he21、he22。再有,也存在在分布站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2009, pp. 24-26;
非专利文献2:“マルチアンテナ無線伝送技術 その3 MIMO多重法における信号分離技術”、NTT 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Vol. 14、No. 1、pp. 66-75;
非专利文献3:“システム要求に応じたMIMO用受信アルゴリズム”、東芝レビュー、Vol. 61、No. 4、pp. 40-43;
非专利文献4:“ブロードバンドパケット無線アクセス1Gbit/sパケット信号伝送実験特集 実験装置と技術概要”、NTT 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Vol. 13、No. 2、pp.6-1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为部分集中的系统结构也能够进行上行链路的CoMP的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在部分集中的系统结构中,仅使用能够由各分布站取得的接收信号和信道信息而在各分布站中进行似然计算,在中央站中汇集并合成通过似然计算得到的似然信息或对数似然比的信息,由此,即使在物理层的功能分散的部分集中中,也能够实现上行链路的CoMP。
具体地,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其中,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所述分布站装置具备:信道估计部,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似然计算部,使用所述信道估计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按照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每个所述天线来计算所述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发送信号的似然;以及站间发送部,将所述似然计算部所计算的似然信息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所述中央站装置具备:站间接收部,对所述站间发送部所发送的各似然信息进行接收;以及信号分离部,对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似然信息进行合成,使用合成后的似然信息,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所述似然计算部按照根据所述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确定的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来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计算接收复制品,将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所述接收复制品与所述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所述信号分离部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平方欧氏距离进行合成,选择与合成后的值最小的合成似然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由此,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也可。
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所述似然计算部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进行软判定,由此,将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所述信号分离部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对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位的所述对数似然比进行合成,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合成后的值也可。
具体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所述无线终端。
具体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一种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是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方法具有:信道估计顺序,当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各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时,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似然计算顺序,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按照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每个所述天线来计算所述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发送信号的似然,将所计算的各接收信号的似然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以及信号分离顺序,所述中央站装置对从所述分布站装置接收的似然信息进行合成,使用合成后的似然信息,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在所述似然计算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按照根据所述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确定的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来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计算接收复制品,将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所述接收复制品与所述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并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在所述信号分离顺序中,所述中央站装置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从所述分布站装置接收的所述平方欧氏距离进行合成,选择与合成后的值最小的合成似然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由此,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也可。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在所述似然计算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进行软判定,由此,将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并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在所述信号分离顺序中,所述中央站装置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对从所述分布站装置接收的所述位的所述对数似然比进行合成,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合成后的值也可。
发明效果
在不是现在广泛地利用的全部集中而是应用了本发明的部分集中中进行中央站-分布站间的信号传输,由此,能够进行上行链路的CoMP。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与本发明关联的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系统结构的第一例。
图2示出与本发明关联的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系统结构的第二例。
图3示出与本发明关联的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系统结构的第三例。
图4示出基站彼此进行协作的情况下的CoMP的实现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5示出中央站与分布站进行协作的情况下的CoMP的实现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6示出在全部集中的系统结构中进行使用了JR的CoMP的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7示出在部分集中的系统结构中进行使用了JR的CoMP的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8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图9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图10示出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图11示出实施方式4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再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施行各种变更、改良后的方式进行实施。再有,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附图标记相同的结构要素相互示出同一结构要素。
(实施方式1)
在图8中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作为中央站装置发挥作用的中央站10、作为分布站装置发挥作用的分布站20、以及作为无线终端发挥作用的终端30。终端30向多个分布站20进行CoMP的信号传输。在该情况下,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为在中央站中残留物理层功能的一部分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终端30(无线终端)。在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无线终端数目为1且天线数目为2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20。在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天线数目为1而装置数目为2的情况。再有,在图8中,使终端30的数目为1,终端30的天线数目为2,进行协作的分布站20的数目为2,各分布站20的天线数目为1,但是,不需要限定这些数目。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布站20进行利用MLD的接收处理。中央站10具备:作为站间接收部发挥作用的信号变换部11、作为信号分离部发挥作用的似然合成检测部17、解码部14、以及MAC功能部15。分布站20具备:天线21、RF接收部22、作为站间发送部发挥作用的信号变换部23、信道估计部24、以及作为似然计算部发挥作用的分布MLD似然计算部29。终端30具备发送功能部(未图示)和天线31。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依次进行信道估计顺序、似然计算顺序、以及信号分离顺序。
在信道估计顺序中,分布站20对发送信号s1和s2进行接收,使用接收信号r1和r2来估计天线31与天线21之间的信道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布站#1的RF接收部22对发送信号s1和s2进行接收而输出接收信号r1。分布站#1的信道估计部24使用接收信号r1来估计信道信息he11、he12。分布站#2的RF接收部22对发送信号s1和s2进行接收而输出接收信号r2。分布站#2的信道估计部24使用接收信号r2来估计信道信息he21、he22
在似然计算顺序中,分布站20使用所估计的信道信息,按照每个天线21计算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发送信号的似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布站#1的分布MLD似然计算部29计算平方欧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M1e(在此的e为从1到平方欧氏距离的数目的整数)而作为似然信息输出。然后,分布站#1的信号变换部23将平方欧氏距离的信息M1e向信号变换部11发送。另一方面,分布站#2的分布MLD似然计算部29计算平方欧氏距离M2e而作为似然信息输出。然后,分布站#2的信号变换部23将平方欧氏距离的信息M2e向信号变换部11发送。
在信号分离顺序中,似然合成检测部17对从分布站20发送的似然信息进行合成,使用合成后的似然信息,输出与从终端30发送的各发送信号s1和s2对应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分布站#1连接的信号变换部11接收平方欧氏距离M1e,与分布站#2连接的信号变换部11接收平方欧氏距离M2e。然后,似然合成检测部17对平方欧氏距离M1e、M2e进行合成,使用合成后的似然信息来进行最大似然判定,由此,输出与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代码字c1、c2
关于从终端30发送的发送信号s1、s2,经由由式(1)表示的那样的MIMO传输,在分布站#1的RF接收部22中接收由下面的式(14)表示的接收信号r1,在分布站#2的RF接收部22中接收由下面的式(15)表示的接收信号r2
[数式14]
[数式15]
分布站#1的信道估计部24能够基于式(14)使用接收信号r1来估计信道信息he11、he12。分布站#2的信道估计部24也与分布站#1同样地能够基于式(15)使用接收信号r2来估计信道信息he21、he22。具体地,将已知的信号序列插入到发送信号s1、s2中,计算与由于无线传输而受到信道变动来接收的该信号序列的差分,由此,估计信道信息。
当注目于分布站#1时,在分布MLD似然计算部29中,对接收信号r1进行分布MLD的处理。当假设发送信号s1、s2都以BPSK被调制时,在分布MLD中,首先,将由式(2)~式(5)表示的4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sc1、sc2、sc3、sc4与根据接收信号r1估计的由下面的式(16)表示的信道向量he1相乘,
[数式16]
生成由下面的式(17)~式(20)表示的接收复制品(replica)r1c1、r1c2、r1c3、r1c4
[数式17]
[数式18]
[数式19]
[数式20]
与以往的MLD同样地,如下面的式(21)~式(24)那样计算这些接受复制品与由式(14)表示的接受信号r1的平方欧氏距离M1e(在此的e为1至4的整数)。
[数式21]
[数式22]
[数式23]
[数式24]
之后,信号变换部23将这些平方欧氏距离的信息向中央站10发送。在分布站#2中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将平方欧氏距离M2e向中央站10发送。在中央站10中,在似然合成检测部17中按照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从各分布站20汇集的平方欧氏距离进行合成,求取由下面的式(25)到式(28)表示的那样的合成似然Me
[数式25]
[数式26]
[数式27]
[数式28]
接着,作为似然合成检测部17中的似然合成检测的处理的接续,将这些合成似然的值之中最小的合成似然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判定为估计发送信号。之后,从似然合成检测部17输出与所判定的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代码字c1、c2,在分别在解码部14中进行解码处理之后,作为位序列b1、b2向MAC功能部15提交。具体地,得到所估计的发送信号s1的调制符号示出的位或位串来作为c1,得到所估计的发送信号s2的调制符号示出的位或位串来作为c2。由此,即使发送信号s1、s2为MIMO传输的信号,也能够按照每个发送信号分离接收信号。MAC功能部15使用位序列b1和b2进行数据链路层的MAC处理。在MAC处理中,例如存在请求包含错误的信号的再发送的处理。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平方欧氏距离的信息以特定的位数目进行量化来削减信息量也可。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20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分布MLD似然计算部29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与此伴随地,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信息量也增大,因此,在各分布站20中的分布MLD似然计算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
(实施方式2)
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方法的情况下,如实施方式2那样,使终端数目、各终端的天线数目、分布站数目、各分布站的天线数目为任意的数目也可。在图9中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CoMP的信号传输。在此,使终端数目为K,使终端k(k为从1到K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Lk,使分布站数目为M,使分布站m(m为从1到M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Nm。再有,在图9中,省略各RF接收部中的噪声的附加。
在各分布站20中通过分布MLD似然计算部29的处理,求取与全部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应的平方欧氏距离。例如,在分布站#1中求取M1e(在此的e为从1到平方欧氏距离的数目的整数),在分布站#M中求取MMe。平方欧氏距离的数目依赖于全部终端的合计发送天线数目和调制多值数目。在中央站10中的似然合成检测部17的处理中,按照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从全部分布站20汇集的平方欧氏距离进行合成,将与最小的合成似然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判定为估计发送信号。之后,与所判定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cij(i为从1到K的整数,j为从1到Li的整数)被输出,在分别在解码部14中进行解码处理之后,作为位序列bij向MAC功能部15提交。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在中央站10-分布站间20传输的平方欧氏距离的信息以特定的位数目进行量化来削减信息量也可。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20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分布MLD似然计算部29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与此伴随地,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信息量也增大,因此,在各分布站20中的分布MLD似然计算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
(实施方式3)
与实施方式1不同,如实施方式3那样,在各分布站20中进行使用了软判定的接收处理,由此,计算发送信号的每个位的对数似然比,将所输出的对数似然比的信息向中央站10发送,在中央站10中合成了从各分布站20汇集的对数似然比的信息之后,基于合成后的对数似然比通过使用了软输入解码器的解码处理来检测出位序列也可。在图10中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CoMP的信号传输。分布站20具备:天线21、RF接收部22、信道估计部24、作为似然计算部发挥作用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以及作为站间发送部发挥作用的信号变换部23。中央站10具备:作为站间接收部发挥作用的信号变换部11、作为信号分离部发挥作用的LLR(Log-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合成部18、解码部14、以及MAC功能部15。在该情况下,也为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在中央站10中残留物理层功能的一部分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在似然计算顺序中,使用信道信息来进行软判定,由此,将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计算为接收信号的似然。分布站#1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计算与发送信号s1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11和与发送信号s2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12来作为似然信息。分布站#2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计算与发送信号s1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21和与发送信号s2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22来作为似然信息。
在分布站#1中通过软输出分布MLD部28的处理将与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11、R12输出为似然信息。在此,在软输出MLD的具体的处理方法例之一中,首先,特别指定与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最小的最附近接收复制品,接着,在使与最附近接收复制品对应的位串之中的某个位反转后的位序列所对应的接收复制品之中,特别指定与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最小的接收复制品。分别计算特定的2个接收复制品与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得到它们的差来作为对数似然比。信号变换部23将对数似然比R11、R12向中央站10发送。
再有,当发送信号的调制多值数目增加时,发送信号表示的位数目也增加,因此,对数似然比的信息的数目也增加。例如,在发送信号s1、s2双方都以BPSK被调制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对数似然比的信息的数目为2个,但是,在以QPSK调制的情况下,位数目为合计4位,因此,对数似然比的信息的数目也为4个。在实施方式3中,将这些对数似然比R11、R12的信息向中央站10发送。在分布站#2中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将对数似然比R21、R22的信息向中央站10发送。在中央站10中,在LLR合成部18的处理中,按照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从各分布站20汇集的对数似然比进行合成,求取由下面的式(29)和式(30)表示的合成对数似然比R1和R2
[数式29]
[数式30]
之后,基于这些合成对数似然比R1和R2,进行利用使用了涡轮解码器那样的软判定输入解码器的解码部14的解码处理,作为位序列b1、b2向MAC功能部15提交。由此,即使发送信号s1、s2为MIMO传输的信号,也能够按照每个发送信号分离接收信号。MAC功能部15使用位序列b1和b2进行数据链路层的MAC处理。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对数似然比的信息以特定的位数目进行量化来削减信息量也可。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20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软输出分布MLD部28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在各分布站中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
(实施方式4)
在使用实施方式3的方法的情况下,如实施方式4那样,使终端数目、各终端的天线数目、分布站数目、各分布站的天线数目为任意的数目也可。在图11中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CoMP的信号传输。在此,使终端数目为K,使终端k(k为从1到K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Lk,使分布站数目为M,使分布站m(m为从1到M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Nm。再有,在图11中,省略各RF接收部中的噪声的附加。
在各分布站中,通过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来求取与全部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应的对数似然比的信息。例如,在分布站#1中求取R1ij(i为从1到K的整数,j为从1到Li的整数),在分布站#M中求取RMij。在中央站10中的对数似然比的合成处理中,按照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从全部分布站汇集的对数似然比的信息进行合成,输出为合成后的对数似然比Rij(i为从1到K的整数,j为从1到Li的整数)。在最后,基于各个合成后的对数似然比,在解码部14中进行了使用了软输入解码器的解码处理之后,作为位序列bij向MAC功能部15提交。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对数似然比的信息以特定的位数目进行量化来削减信息量也可。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20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软输出分布MLD部28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在各分布站中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此外,代替分布MLD,使用MMSE或SIC等处理和软判定解调来得到对数似然比也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信息通信产业。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中央站
11:信号变换部
12:信道估计部
13:MIMO信号分离部
14:解码部
15:MAC功能部
17:似然合成检测部
18:LLR合成部
20:分布站
21:天线
22:RF接收部
23:信号变换部
24:信道估计部
25:MIMO信号分离部
26:解码部
28:软输出分布MLD部
29:分布MLD似然计算部
30:终端
31:天线
91:核心网
92:小区。

Claims (7)

1.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其中,
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
所述分布站装置具备:
信道估计部,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
似然计算部,使用所述信道估计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按照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每个所述天线来计算所述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发送信号的似然;以及
站间发送部,将所述似然计算部所计算的似然信息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
所述中央站装置具备:
站间接收部,对所述站间发送部所发送的各似然信息进行接收;以及
信号分离部,对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似然信息进行合成,使用合成后的似然信息,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似然计算部按照根据所述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确定的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来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计算接收复制品,将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所述接收复制品与所述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
所述信号分离部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平方欧氏距离进行合成,选择与合成后的值最小的合成似然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由此,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似然计算部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进行软判定,由此,将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
所述信号分离部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对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位的所述对数似然比进行合成,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合成后的值。
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以及
所述无线终端。
5.一种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是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方法具有:
信道估计顺序,当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各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时,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基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
似然计算顺序,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按照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每个所述天线来计算所述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发送信号的似然,将所计算的各接收信号的似然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以及
信号分离顺序,所述中央站装置对从所述分布站装置接收的似然信息进行合成,使用合成后的似然信息,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似然计算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按照根据所述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确定的每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来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计算接收复制品,将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所述接收复制品与所述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并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
在所述信号分离顺序中,所述中央站装置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对从所述分布站装置接收的所述平方欧氏距离进行合成,选择与合成后的值最小的合成似然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由此,输出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似然计算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述信道信息来进行软判定,由此,将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计算为所述接收信号的似然并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
在所述信号分离顺序中,所述中央站装置按照每个所述发送信号对从所述分布站装置接收的所述位的所述对数似然比进行合成,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合成后的值。
CN201580007203.6A 2014-02-06 2015-01-28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940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1158 2014-02-06
JP2014021158 2014-02-06
PCT/JP2015/052308 WO2015119009A1 (ja) 2014-02-06 2015-01-28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0625A CN105940625A (zh) 2016-09-14
CN105940625B true CN105940625B (zh) 2018-05-18

Family

ID=53777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203.6A Active CN105940625B (zh) 2014-02-06 2015-01-28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48483B2 (zh)
EP (2) EP3089389A4 (zh)
JP (1) JP6212574B2 (zh)
CN (1) CN105940625B (zh)
WO (1) WO2015119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9441B (zh) * 2014-12-29 2018-01-23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das系统与小基站下行干扰避免方法
JP2017092611A (ja) * 2015-11-05 2017-05-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75645B2 (ja) * 2016-11-02 2020-04-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EP3515026B1 (en) * 2016-11-11 2021-03-0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Remote radio head comprising hard-decision decoder
CN106789778B (zh) * 2016-12-14 2019-10-0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scma系统的信号似然比计算方法及装置
ES2899600T3 (es) * 2017-06-16 2022-03-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anejo del contexto de UE en un nodo de acceso por radio desagregado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120A (zh) * 2010-10-18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3503326A (zh) * 2011-05-02 2014-01-08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小区协调发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33186A4 (en) 2004-12-28 2010-07-07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90412B2 (en) * 2005-07-17 2012-01-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sector base station and share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CN101064915B (zh) * 2006-04-29 2016-10-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多中继站联合中继的方法及装置
KR101466907B1 (ko) * 2008-09-11 2014-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판정 정보의 전송을 이용하는 데이터 통신 네트워크 및 통신 방법
US20100067435A1 (en) * 2008-09-18 2010-03-18 Krishna Balachandran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network-wide multiple-in-multiple-o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an uplink
JP5135282B2 (ja) * 2009-05-14 2013-0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基地局装置
JP2012178727A (ja) 2011-02-25 2012-09-13 Sharp Corp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4021158A (ja) 2012-07-12 2014-02-03 Nippon Shinku Kogaku Kk 平板型偏光子
US9397784B2 (en) * 2012-09-12 2016-07-19 Cohda Wireless Pty Ltd. Split radio architecture
US9252907B2 (en) * 2012-09-14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antenna enhancements using multiple processing units
US9774525B2 (en) * 2013-03-25 2017-09-26 Altiostar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of data packets based on delay tolerance of appl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120A (zh) * 2010-10-18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3503326A (zh) * 2011-05-02 2014-01-08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小区协调发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0625A (zh) 2016-09-14
US20170180157A1 (en) 2017-06-22
EP3089389A4 (en) 2017-08-09
JPWO2015119009A1 (ja) 2017-03-23
WO2015119009A1 (ja) 2015-08-13
EP3089389A1 (en) 2016-11-02
EP3972144A1 (en) 2022-03-23
US9948483B2 (en) 2018-04-17
JP6212574B2 (ja) 201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0625B (zh)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808959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KR102393822B1 (ko) 신호 처리 장치,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CN101427485A (zh) 复杂性降低的波束受控mimo ofdm系统
CN102201847B (zh)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2959889A (zh) 在无线设备中使用联合解码引擎
CN104243377B (zh) 一种干扰抑制方法和装置
CN102868433B (zh) 多输入多输出y信道中基于天线选择的信号传输方法
TWI400902B (zh) 多重輸入輸出通訊系統之符元解映射方法及裝置
CN105940700B (zh)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JP2009153139A (ja) Mimo下りリンクにおけるプリコーディング処理方法、装置及び基地局
CN110808764A (zh) 大规模mimo中继系统中一种联合信息估计方法
WO2012079348A1 (zh) 一种宽带同频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CN108600125A (zh) 一种基于迭代的信道估计方法
US817999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795180A (zh) 一种具有最优排序特征的mimo检测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2062868A1 (zh)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Negro et al. The noisy MIMO interference channel with distributed CSI acquisition and filter computation
CN103179569B (zh) 通信中数据中继的方法和中继设备
WO2023147762A1 (zh) 一种无蜂窝无线接入网的实现方法与网络设备
CN109150277B (zh) 一种基于近端梯度算法的大规模多用户信号检测方法
CN108768474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网络的mimo检测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6549898B (zh) 一种基于mimo-ofdm系统的ssfe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467936A (zh) CoMP-JP系统中基于SLNR的波束赋形方法
CN105917593B (zh) 基站、移动台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