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0700B -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0700B
CN105940700B CN201580007014.9A CN201580007014A CN105940700B CN 105940700 B CN105940700 B CN 105940700B CN 201580007014 A CN201580007014 A CN 201580007014A CN 105940700 B CN105940700 B CN 105940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transmission
station arrangement
distribution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70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0700A (zh
Inventor
宮本健司
桑野茂
寺田纯
田代隆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40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0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248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apparatus
    • H04L25/03292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apparatus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circuit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所述分布站装置具备:信道估计部,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接收信号处理部,使用所述信道估计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进行所述接收信号的最大似然判定,由此,检测出与所述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解码部,对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检测出的各信号进行解码;以及站间发送部,将所述解码部所解码的各信号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所述中央站装置具备:站间接收部,对所述站间发送部所发送的各信号进行接收;以及信号选择部,从所述信道估计部取得所述信道信息,基于所取得的所述信道信息,从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各信号之中,选择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讨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上伸出装载有基站功能的一部分的多个天线单元来用作分布站的结构。本发明涉及多个分布站与对它们进行控制的中央站间的通信方式。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2月6日向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021155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讨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物理上伸出装载有基站功能的一部分的多个天线单元来用作分布站的结构。在此,天线单元表明装载有传输接口和无线收发机以及天线的单元。伸出了分布站的基站担负作为中央站控制多个分布站的功能。讨论了在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通信方式中中央站与分布站的功能分布不同的2个系统结构。
1个被称为全部集中。该系统结构为如图1所示那样在中央站10中装载有除了天线单元之外的物理层功能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功能而伸出仅装载有天线单元的分布站20的系统结构。另一个被称为部分集中。该系统结构为如图2所示那样在中央站10中装载有数据链路层以上的功能而伸出装载有包含天线单元的物理层功能的分布站20的系统结构。此外,也讨论了在部分集中的结构中如图3那样将物理层功能的一部分残留在中央站10中的结构。
现在,更多地利用的系统结构为全部集中,在该结构中的中央站10与分布站20间的通信方式中,利用了被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接口)代表的那样的使用了数字RoF(Radio over Fiber,光载无线通信)技术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将1个基站覆盖的区域称为小区,在移动站到达小区的边缘的区域时,从期望的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与从相邻的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干扰而基站与移动站间的传输速度显著地降低这样的现象成为问题。作为解决这样的小区间的信号干扰的问题的方案,讨论了如图4和图5所示那样邻接的基站彼此(图4)或中央站10和分布站20或分布站20彼此(图5)针对位于小区92的边缘的终端30(移动站)彼此协作地进行通信的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协作多点传输/接收)技术。再有,在图4和图5中,参照附图标记91为核心网。此外,作为上行链路中的CoMP的实现方法之一,存在通过不同的基站接收信号来改善信号品质的JR(Joint Reception,联合接收),在该情况下,协作地接收信号的多个基站能够看做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接收天线。此时,将发送信号的终端的数目为1的情况下的MIMO传输称为SU(Single User,单用户)-MIMO,将多个终端同时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的MIMO传输称为MU(Multi User,多用户)-MIMO(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MIMO传输中的信号分离的方法中,存在通过利用基于根据接收信号估计的信道信息生成的接收权(weight)矩阵的矩阵运算来分离信号的MMSE(Minimum Mean SquareError,最小均方误差)或从品质好的信号依次分离的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串行干扰消除)、也被称为最大似然判定法并且将发送信号的全部组合与接收信号比较来判别的MLD(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最大似然检测)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在MLD中,存在使用了硬判定的接收处理和使用了软判定的接收处理。在硬判定中,输出与所估计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来作为MLD的输出,但是,在软判定中,输出所估计的发送信号的每个位的似然信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和4。)。此外,在MLD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讨论了在各分布站中的MLD的处理中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在图6中示出在全部集中的系统结构中进行利用JR的CoMP的情况下的信号传输的流程。在图6中进行协作的分布站数目为2,在2个分布站20中各1个地具备天线21,但是,进行协作的分布站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1个分布站20所具备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为多个。此外,在图6中,使发送信号的终端数目为1,使终端30的天线数目为2,但是,发送信号的终端30也可以为多个,终端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从终端30的2个天线31分别发送发送信号s1、s2,经由由要素hij(i=1、2、j=1、2)的信道矩阵H表现的无线传输路径,被分布站#1和分布站#2的每一个的天线21接收为接收信号r1、r2。此时,在接收信号中,在RF(RadioFrequency,无线电频率)接收部22中的RF信号的接收过程中附加有噪声n1、n2。使用向量和矩阵以下面的式(1)表示这些发送信号、信道矩阵、接收信号、噪声的关系。
[数式1]
关于由各分布站20接收的接收信号,在通过信号变换部23进行了例如向CPRI信号的变换的那样的信号变换之后向中央站10传输。在中央站10中,通过信号变换部11对所传输的信号进行了信号变换,通过MIMO信号分离部13基于由各个分布站20接收的接收信号r1、r2进行MIMO的信号分离处理。作为MIMO的信号分离处理,例如,使用MLD。当假设发送信号s1、s2都以BPSK被调制时,在利用MLD的MIMO的信号分离中,首先,将由下面的式(2)~式(5)表示的4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sc1、sc2、sc3、sc4与根据接收信号r1、r2通过信道估计部12中的信道估计估计的信道矩阵He相乘,生成由下面的式(6)~式(9)表示的接收复制品rc1、rc2、rc3、rc4
[数式2]
[数式3]
[数式4]
[数式5]
[数式6]
[数式7]
[数式8]
[数式9]
如下面的式(10)~式(13)那样计算这些接收复制品与由式(1)表示的接收信号r的平方欧氏距离,将平方欧氏距离最小的接收复制品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判定为估计发送信号。
[数式10]
[数式11]
[数式12]
[数式13]
在最后,关于判定的发送信号,在作为对应的代码字c1、c2输出之后,在解码部14中进行解码处理,作为位序列b1、b2向数据链路层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介存取控制)功能部15提交。在此,也存在在中央站10中的信号变换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发送信号向量候补未必需要限定于式(2)~式(5)那样的复数平面上的映射,也可以进行其他的映射。此外,以上那样的MLD的处理为使用了硬判定的接收处理,但是,也可以为使用使用了软判定的接收处理来输出似然信息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将所输出的似然信息输入到例如涡轮解码器那样的软输入解码器中,在进行了解码处理之后输出为位序列。
但是,在这样的全部集中的系统结构中的信号传输中,进行对接收信号r1、r2进行了采样和量化的信号的传输,因此,存在分布站-中央站间的传输容量变得非常大这样的课题。例如,在将CPRI用于信号传输的情况下以75Mbps(bit per second,位/秒)的传输速度进行无线区间的通信的情况下,分布站-中央站间所需要的传输速度为约16倍的1228Mbps。
另一方面,在图7中示出在与全部集中的系统结构相比较能够使在中央站10与分布站20之间需要的传输容量变小的部分集中的系统结构中进行使用了JR的CoMP的情况下的信号传输。与图6同样地,在图7中进行协作的分布站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此外,1个分布站20所具备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为多个。此外,发送信号的终端30也可以为多个,终端30的天线数目也可以不限定于2。
在全部集中中在中央站10中进行的解码的处理在各分布站的解码部26中进行。在部分集中中,与全部集中不同,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数据为进行了解码后的位序列b1、b2。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传输的数据并不是对无线信号进行了采用和量化后的信号的数据而为解码后的位序列的数据,因此,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传输容量与全部集中的情况相比大幅度地变小。但是,在部分集中中,物理层的功能分散,因此,存在不能在MIMO信号分离部25中进行如图7所示那样使用接收信号r1、r2双方进行的MIMO的信号分离即CoMP的课题。此外,在图7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由各分布站20的信道估计部24估计的信道信息在分布站#1中仅为he11、he12,在分布站#2中仅为he21、he22。再有,也存在在分布站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2009, pp. 24-26;
非专利文献2:“マルチアンテナ無線伝送技術 その3 MIMO多重法における信号分離技術”、NTT 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Vol. 14, No. 1, pp. 66-75;
非专利文献3:“システム要求に応じたMIMO用受信アルゴリズム”、東芝レビュー、Vol. 61, No. 4, pp. 40-43;
非专利文献4:“ブロードバンドパケット無線アクセス1Gbit/sパケット信号伝送実験特集 実験装置と技術概要”、NTT 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Vol. 13, No. 2,pp. 6-1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为部分集中的系统结构也能够进行上行链路的CoMP的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在部分集中的系统结构中,仅使用能够由各分布站取得的接收信号和信道信息而在各分布站中进行MLD,进而,在中央站中,基于根据信道信息得到的各天线间的传播损失,从由各分布站汇集的信号进行选择。由此,即使物理层的功能分散,也能够实现上行链路的CoMP。
具体地,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其中,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所述分布站装置具备:信道估计部,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接收信号处理部,使用所述信道估计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进行所述接收信号的最大似然判定,由此,检测出与所述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解码部,对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检测出的各信号进行解码;以及站间发送部,将所述解码部所解码的各信号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所述中央站装置具备:站间接收部,对所述站间发送部所发送的各信号进行接收;以及信号选择部,从所述信道估计部取得所述信道信息,基于所取得的所述信道信息,从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各信号之中,选择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在所述最大似然判定中进行使用了硬判定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所述解码部将从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输出的各代码字解码为位序列也可。
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在所述最大似然判定中进行使用了软判定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所述解码部将从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输出的各对数似然比解码为位序列也可。
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所述信号选择部基于所取得的所述信道信息,求取所述无线终端的各天线与所述基站装置的各天线之间的各传播损失,将共同的发送信号之中的传播损失最小的信号选择为与该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也可。
具体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所述无线终端。
具体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一种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是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由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构成,其中,所述通信方法具有:信道估计顺序,当所述分布站装置的各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每一个进行接收时,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的各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接收信号处理顺序,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进行所述接收信号的最大似然判定,由此,检测出与所述的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对检测出的各信号进行解码;以及信号选择顺序,所述中央站装置使用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从检测出的各信号之中,选择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在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硬判定输出来作为所述最大似然判定,检测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将各代码字解码为位序列也可。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在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软判定输出来作为所述最大似然判定,检测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将各对数似然比解码为位序列也可。
再有,上述各特征能够尽可能地组合。
发明效果
在不是现在广泛地利用的全部集中而是应用了本发明的部分集中中进行中央站-分布站间的信号传输,由此,能够进行上行链路的CoMP。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与本发明关联的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系统结构的第一例。
图2示出与本发明关联的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系统结构的第二例。
图3示出与本发明关联的进行中央站与分布站间的通信的系统结构的第三例。
图4示出基站彼此进行协作的情况下的CoMP的实现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5示出中央站和分布站进行协作的情况下的CoMP的实现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6示出在全部集中(Full Centralization)的系统结构中进行使用了JR的CoMP的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7示出在部分集中(Partial Centralization)的系统结构中进行使用了JR的CoMP的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8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图9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图10示出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图11示出实施方式4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再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施行各种变更、改良后的方式进行实施。再有,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附图标记相同的结构要素相互示出同一结构要素。
(实施方式1)
在图8中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作为中央站装置发挥作用的中央站10、作为分布站装置发挥作用的分布站20、以及作为无线终端发挥作用的终端30。终端30向多个分布站20进行CoMP的信号传输。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终端30(无线终端)。在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无线终端数目为1且天线数目为2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分布站20。在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天线数目为1而装置数目为2的情况。再有,在图8中,使终端30的数目为1,使各终端30所具备的天线数目为2,使协作的分布站20的数目为2,使各分布站20所具备的天线数目为1,但是,不需要限定这些数目。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布站20使用硬判定来进行接收处理。中央站10具备:作为站间接收部发挥作用的信号变换部11、信号选择部16、以及MAC功能部15。分布站20具备:天线21、RF接收部22、信号估计部24、作为接收信号处理部发挥作用的分布MLD部27、解码部26、以及作为站间发送部发挥作用的信号变换部23。终端30具备发送功能部(未图示)以及天线31。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依次进行信道估计顺序、接收信号处理顺序、以及信号选择顺序。
在信道估计顺序中,分布站20对发送信号s1和s2进行接收,使用接收信号来估计天线31与天线21之间的信道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布站#1的RF接收部22对发送信号s1和s2进行接收而输出接收信号r1。分布站#1的信道估计部24使用接收信号r1来估计信道信息he11、he12。分布站#2的RF接收部22对发送信号s1和s2进行接收而输出接收信号r2。分布站#2的信道估计部24使用接收信号r2来估计信道信息he21、he22
在接收信号处理顺序中,分布站20使用所估计的信道信息来进行接收信号的最大似然判定,由此,检测出与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对检测出的各信号进行解码。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布站#1的分布MLD部27使用硬判定输出来作为最大似然判定而检测出与发送信号s1对应的代码字c11和与发送信号s2对应的代码字c12。然后,分布站#1的解码部26将各代码字c11和c12解码为位序列b11、b12。分布站#2的分布MLD部27使用硬判定输出来作为最大似然判定而检测出与发送信号s1对应的代码字c21和与发送信号s2对应的代码字c22。然后,分布站#2的解码部26将各代码字c21和c22解码为位序列b21、b22
在信号选择顺序中,在中央站10中,使用分布站20所估计的信道信息,从检测出的各信号之中,选择与各发送信号s1和s2对应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信道信息he11、he12、he21、he22,从位序列b11、b12、b21、b22之中,选择与发送信号s1对应的位序列b11,选择与发送信号s2对应的位序列b22
关于从终端30发送的发送信号s1、s2,经由由式(1)表示的那样的MIMO传输,在分布站#1的RF接收部22中接收由下面的式(14)表示的接收信号r1,在分布站#2的RF接收部22中分别接收由下面的式(15)表示的r2
[数式14]
[数式15]
分布站#1的信道估计部24能够基于式(14)使用接收信号r1来估计信道信息he11、he12。分布站#2的信道估计部24也与分布站#1同样地能够基于式(15)使用接收信号r2来估计信道信息he21、he22。具体地,将已知的信号序列插入到发送信号s1、s2中,计算与由于无线传输而受到信道变动来接收的该信号序列的差分,由此,估计信道信息。
当注目于分布站#1时,在分布MLD部27中,对接收信号r1进行分布MLD的处理。当假设发送信号s1、s2都以BPSK被调制时,在分布MLD中,首先,将由式(2)~式(5)表示的4个发送信号向量候补sc1、sc2、sc3、sc4与根据接收信号r1估计的由下面的式(16)表示的信道向量he1相乘,生成由下面的式(17)~式(20)表示的接收复制品(replica)r1c1、r1c2、r1c3、r1c4
[数式16]
[数式17]
[数式18]
[数式19]
[数式20]
与以往的MLD同样地,如下面的式(21)~式(24)那样计算这些接收复制品与由式(14)表示的接收信号r1的平方欧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E1、E2、E3、E4,将平方欧氏距离最小的接收复制品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向量候补判定为估计发送信号。
[数式21]
[数式22]
[数式23]
[数式24]
通过以上的处理,分布站#1的分布MLD部27进行使用了硬判定的接收处理,得到与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代码字c11、c12。具体地,得到所估计的发送信号s1的调制符号示出的位或位串来作为c11,得到所估计的发送信号s2的调制符号示出的位或位串来作为c12。然后,在解码部26中进行了从代码字c11、c12向位序列b11、b12的解码处理之后,经由信号变换部23中的信号变换,作为位序列b11、b12向中央站10传输。作为解码处理,存在例如观测所接收的位序列的位的转变来决定发送的概率最高的位序列的方法。此外,在分布站#2中也进行同样的处理,通过分布MLD部27中的分布MLD的处理得到代码字c21、c22,在解码部26中进行了从代码字c21、c22向位序列b21、b22的解码处理之后,经由信号变换部23中的信号变换,作为位序列b21、b22向中央站10传输。
在中央站10中,汇集与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2种类的位序列。因此,信号选择部16从与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2种类的位序列之中选择与发送信号s1和s2对应的信号,输出例如位序列b11和b22,废弃其以外的信号。由此,即使发送信号s1、s2为由式(1)表示的那样的MIMO传输的信号,也能够按照每个发送信号分离接收信号。MAC功能部15使用位序列b11和b22来进行数据链路层的MAC处理。在MAC处理中,例如存在请求包含错误的信号的再发送的处理。
在此,在信号选择处理中,基于根据从分布站20的信道估计部24反馈的信道信息得到的各天线间的传播损失来选择天线间的传播损失小的位序列。例如,选择b11和b22。在该情况下,相当于如下情况下的处理:根据信道信息he11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1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1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比根据信道信息he21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1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2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小,根据信道信息he22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2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2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比根据信道信息he12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2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1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小。也考虑根据传播损失选择从分布站#1接收的位序列b11、b12双方而废弃从分布站#2接收的位序列b21、b22双方。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部11和信号变换部23中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20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分布MLD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modulationlevels)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在各分布站20中的分布MLD部27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
(实施方式2)
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方法的情况下,如实施方式2那样,使终端数目、各终端的天线数目、分布站数目、各分布站的天线数目为任意的数目也可。在图9中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CoMP的信号传输。在此,使终端数目为K,使终端k(k为从1到K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Lk,使分布站数目为M,使分布站m(m为从1到M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Nm。再有,在图9中,省略各RF接收部中的噪声的附加。
各分布站20的分布MLD部27通过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处理得到从全部终端30的全部天线31发送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代码字。例如,在分布站#1中得到c1ij(i为从1到K的整数,j为从1到Li的整数)的代码字,在分布站#M中得到cMij的代码字。关于这些代码字,在解码部26中进行从代码字c1ij和cMij向位序列b1ij和bMij的解码处理,经由信号变换,作为位序列b1ij和bMij向中央站10传输。
之后,中央站10的信号选择部16基于根据从信道估计部24反馈的信道信息得到的各天线间的传播损失来进行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序列bsij的选择,输出所选择的位序列bsij。在终端数目、各终端的天线数目、分布站数目、各分布站的天线数目为任意的情况下,比较将某个终端30的某个天线31与各分布站20的全部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相加后的值,选择从合计的传播损失最小的分布站20收到的位序列,废弃其以外的位序列。对另外的天线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部11和信号变换部23中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20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分布MLD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在各分布站20中的分布MLD部27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此外,代替分布MLD,使用MMSE或SIC等处理和硬判定解调来得到代码字也可。
(实施方式3)
与实施方式1不同,如实施方式3那样,在各分布站20中进行使用了软判定的接收处理,由此,估计发送信号的每个位的似然(likelihood),根据所输出的似然信息通过使用了软输入解码器的解码处理检测出位序列也可。在图10中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CoMP的信号传输。分布站20具备:天线21、RF接收部22、信道估计部24、作为接收信号处理部发挥作用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解码部26、以及作为站间发送部发挥作用的信号变换部23。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接收信号处理顺序中,分布站#1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使用软判定输出来作为最大似然判定,检测出与发送信号s1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11和与发送信号s2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12。然后,分布站#1的解码部26将各对数似然比R11和R12解码为位序列b11、b12。分布站#2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使用软判定输出来作为最大似然判定,检测出与发送信号s1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21和与发送信号s2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22。然后,分布站#2的解码部26将各对数似然比R21和R22解码为位序列b21、b22
分布站#1的软输出分布MLD部28通过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将与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R11、R12输出为似然信息。在此,在软输出MLD的具体的处理方法例之一中,首先,特别指定与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最小的最附近接收复制品,接着,在使与最附近接收复制品对应的位串之中的某个位反转后的位序列所对应的接收复制品之中,特别指定与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最小的接收复制品。分别计算特定的2个接收复制品与接收信号的平方欧氏距离,得到它们的差来作为对数似然比。
解码部26使用涡轮(turbo)解码器那样的软判定输入解码器来将对数似然比R11、R12解码为位序列b11、b12
信号变换部23将位序列b11、b12向中央站10发送。
再有,当发送信号的调制多值数目增加时,发送信号表示的位数目也增加,因此,对数似然比的数目也增加。例如,在发送信号s1、s2双方都以BPSK被调制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对数似然比的信息的数目为2个,但是,在以QPSK调制的情况下,位数目为合计4位,因此,对数似然比的信息的数目也为4个。分布站#1的解码部26基于所得到的对数似然比R11、R12进行向位序列b11、b12的软输入解码处理,所输出的位序列b11、b12经由信号变换部23中的信号变换被传输到中央站10中。此外,在分布站#2中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在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中得到对数似然比R21、R22,基于它们进行解码处理,所输出的位序列b21、b22经由信号变换被传输到中央站10中。
在中央站10中,汇集与发送信号s1、s2对应的2种类的位序列,基于从分布站20反馈的信道信息,从2种类的位序列之中选择与发送信号s1和s2对应的信号,输出例如b11和b22,废弃其以外的信号。在该情况下,相当于如下情况下的处理:根据信道信息he11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1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1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比根据信道信息he21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1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2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小,根据信道信息he22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2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2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比根据信道信息he12求取的发送了发送信号s2的天线31与接收了接收信号r1的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小。也考虑根据传播损失选择从分布站#1接收的位序列b11、b12双方而废弃从分布站#2接收的位序列b21、b22双方。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在各分布站中的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
(实施方式4)
在使用实施方式3的方法的情况下,如实施方式4那样,使终端数目、各终端的天线数目、分布站数目、各分布站的天线数目为任意的数目也可。在图11中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CoMP的信号传输。在此,使终端数目为K,使终端k(k为从1到K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Lk,使分布站数目为M,使分布站m(m为从1到M的整数)的天线数目为Nm。再有,在图11中,省略各RF接收部中的噪声的附加。
在各分布站20中,通过软输出分布MLD部28的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得到从全部终端30的全部天线31发送的发送信号的位所对应的对数似然比。例如,在分布站#1中得到R1ij(i为从1到K的整数,j为从1到Li的整数)的对数似然比,在分布站#M中得到RMij的信息。解码部26基于这些对数似然比进行向位序列b1ij~bMij的利用软输入解码器的解码处理。从解码部26输出的位序列b1ij~bMij经由信号变换部23中的信号变换被传输到中央站10中。
之后,中央站10的信号选择部16基于从信道估计部24反馈的信道信息,选择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序列bsij,输出所选择的位序列bsij。在终端数目、各终端的天线数目、分布站数目、各分布站的天线数目为任意的情况下,比较将某个终端30的某个天线31与各分布站20的全部天线21之间的传播损失相加后的值,选择从合计的传播损失最小的分布站20收到的位序列,废弃其以外的位序列。对另外的天线31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再有,对于在中央站10-分布站20间的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信号变换部11和信号变换部23中的信号变换,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独特的接口。此外,也存在在各分布站20中的RF接收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OFDM等那样的用于进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的情况。此外,在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中,发送信号向量候补的数目按照调制多值数目和发送天线数目呈指数函数地增加,因此,在各分布站中的软输出分布MLD的处理中使用削减运算量的方法也可。此外,代替分布MLD,使用MMSE或SIC等处理和软判定解调来得到对数似然比也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信息通信产业。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中央站
11:信号变换部
12:信道估计部
13:MIMO信号分离部
14:解码部
15:MAC功能部
16:信号选择部
20:分布站
21:天线
22:RF接收部
23:信号变换部
24:信道估计部
25:MIMO信号分离部
26:解码部
27:分布MLD部
28:软输出分布MLD部
30:终端
31:天线
91:核心网
92:小区。

Claims (8)

1.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2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其中,
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
所述分布站装置具备:
信道估计部,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
接收信号处理部,使用所述信道估计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进行所述接收信号的最大似然判定,由此,检测出与所述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
解码部,对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检测出的各信号进行解码;以及
站间发送部,将所述解码部所解码的各信号向所述中央站装置发送,
所述中央站装置具备:
站间接收部,对所述站间发送部所发送的各信号进行接收;以及
信号选择部,从所述信道估计部取得所述信道信息,基于所取得的所述信道信息,从所述站间接收部所接收的各信号之中,选择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在所述最大似然判定中进行使用了硬判定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
所述解码部将从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输出的各代码字解码为位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在所述最大似然判定中进行使用了软判定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
所述解码部将从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部输出的各对数似然比解码为位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选择部基于所取得的所述信道信息,求取所述无线终端的各天线与所述基站装置的各天线之间的各传播损失,将共同的发送信号之中的传播损失最小的信号选择为与该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以及
所述无线终端。
6.一种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是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由具备1个以上的天线的2个以上的分布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每一个经由传输路径连接的中央站装置构成,其中,所述通信方法具有:
信道估计顺序,当所述分布站装置的各天线对从具有1个以上的天线的1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每一个进行接收时,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述分布站装置的各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估计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天线与所述分布站装置的所述天线之间的信道信息;
接收信号处理顺序,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所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进行所述接收信号的最大似然判定,由此,检测出与所述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对检测出的各信号进行解码;以及
信号选择顺序,所述中央站装置使用估计的所述信道信息,从检测出的各信号之中,选择与从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硬判定输出来作为所述最大似然判定,检测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代码字,将各代码字解码为位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接收信号处理顺序中,所述分布站装置使用软判定输出来作为所述最大似然判定,检测出与各发送信号对应的位的对数似然比,将各对数似然比解码为位序列。
CN201580007014.9A 2014-02-06 2015-01-29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940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1155 2014-02-06
JP2014-021155 2014-02-06
PCT/JP2015/052477 WO2015119031A1 (ja) 2014-02-06 2015-01-29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0700A CN105940700A (zh) 2016-09-14
CN105940700B true CN105940700B (zh) 2019-07-09

Family

ID=53777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014.9A Active CN105940700B (zh) 2014-02-06 2015-01-29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60019B2 (zh)
EP (1) EP3091775B1 (zh)
JP (1) JP6212575B2 (zh)
CN (1) CN105940700B (zh)
WO (1) WO2015119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59987A1 (en) 2016-04-11 2021-08-04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entral unit equipment, distributed unit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central unit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ed unit equipment
CN109891763B (zh) * 2016-11-11 2022-05-1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EP3515026B1 (en) * 2016-11-11 2021-03-0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Remote radio head comprising hard-decision decoder
EP4295547A1 (en) * 2021-02-17 2023-12-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termining channel condition in a distributed uni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995A (zh) * 2010-10-29 2011-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95075A1 (en) 2001-06-06 2004-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ellular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ellular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03037537A (ja) 2001-07-19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制御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958984B2 (en) * 2001-08-02 2005-10-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of proximal wireless units to facilitate diversity signal combining
EP1564908A1 (en) 2003-12-23 2005-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vanced multi-sensor processing
CN101091344B (zh) * 2004-12-28 2011-01-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JP4882723B2 (ja) 2006-12-18 2012-02-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信号合成方法
US8547910B2 (en) * 2008-06-26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ir resource sha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00067435A1 (en) 2008-09-18 2010-03-18 Krishna Balachandran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network-wide multiple-in-multiple-o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an uplink
JP2012178727A (ja) 2011-02-25 2012-09-13 Sharp Corp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562281B2 (ja) 2011-03-24 2014-07-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995A (zh) * 2010-10-29 2011-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80078A1 (en) 2017-06-22
EP3091775B1 (en) 2020-04-08
JP6212575B2 (ja) 2017-10-11
EP3091775A4 (en) 2017-10-04
CN105940700A (zh) 2016-09-14
EP3091775A1 (en) 2016-11-09
WO2015119031A1 (ja) 2015-08-13
US9860019B2 (en) 2018-01-02
JPWO2015119031A1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18061B (en) Adaptive detector for multiple-data-path systems
CN105940625B (zh)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EP15057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shuffling pattern based on a minimum signal to noise ratio in a double space-time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CN105940700B (zh)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JP5204255B2 (ja) 多重受信アンテナ受信機での線形マルチユーザプリコーディング
JP4861316B2 (ja) 多出力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最尤デコードを行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3391129B (zh) 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TWI400902B (zh) 多重輸入輸出通訊系統之符元解映射方法及裝置
US881121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signal in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
JP2005176020A (ja) 復号方法および復号装置
US817999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Sulyman et al. Capacity-aware linear MMSE detector for OFDM-SDMA Systems
JP5730417B2 (ja) データ検出情報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概念
JP5339865B2 (ja) 無線受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WO2023147762A1 (zh) 一种无蜂窝无线接入网的实现方法与网络设备
EP276463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w complexity feedback in a mimo wireless network
JP2013123196A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装置、無線送信装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22062868A1 (zh)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unha Join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nd Receiver Design for Quantized Large-Scale MU-MIMO Systems
Shibina et al. Nature inspired solution for optimum multiuser detection in SDMA OFDM systems
Roger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IMO wireless systems
CN107359923A (zh) 最大可能性检测器与方法及无线信号接收器
Bagadi et al. Physical Communication
CN108462551A (zh) 解调方法及接收装置
JP2015012556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