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9018A -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9018A
CN105939018A CN201610289038.4A CN201610289038A CN105939018A CN 105939018 A CN105939018 A CN 105939018A CN 201610289038 A CN201610289038 A CN 201610289038A CN 105939018 A CN105939018 A CN 105939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resent
axis component
prime
delta
omeg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90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大
张延迟
吴汪平
楚皓翔
孙俊博
鲁玉普
赵祖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2890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9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9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基于双馈风电机组连接至无穷大电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步骤2:通过对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获得特征值的分布情况;步骤3:以固定的步长,从小到大依次改变某一PI控制器的PI参数,保持其余PI控制器的PI参数不变,得到次同步振荡模态所对应阻尼比的变化情况;步骤4:选取最佳的转子侧变流器PI参数和网侧变流器PI参数范围。本发明通过分别控制转子侧变流器PI参数和网侧变流器PI参数抑制次同步振荡,增大了次同步振荡模态的阻尼比,起到减弱轴系振荡的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1970年和1971年,美国Mohave电站先后发生两次次同步谐振事故而引起发电机组大轴严重损坏,有关科技工程界以及次同步谐振工作组就对次同步振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次同步振荡是指电力系统中电气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以低于系统同步频率的某个或多个振荡频率交换显著的能量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危及轴系安全的动态过程。次同步振荡属于系统的振荡失稳,严重时可直接导致风力发电机转子轴系的严重破坏,造成重大事故,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交流线路串联电容补偿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措施大致分为四类:阻尼和滤波,继电保护及监测保护,系统开关操作和机组切除,发电机组和系统的改造。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只需在直流输电控制器中做些改变。如对于由直流输电辅助控制引起的问题,只要在辅助控制器中加入陷波滤波器,将输入信号中不稳定的扭振频率分量滤除,就可消除辅助控制器带来的不稳定影响。此外,还可采用与附加励磁系统阻尼控制相似的对策,即利用次同步阻尼控制器。以发电机转速偏差为输入信号,对之作适当的处理如放大和相位补偿,产生一个控制信号,作为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附加控制信号,最终使发电机的电磁力矩中产生一个阻尼次同步振荡的电气阻尼力矩增量,达到抑制的目的。
近些年来,对次同步振荡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已有多个工程实践。串联型FACTS装置是将FACTS直接串联接入电力线路中,通过控制改变串入线路容抗或容性电压来抑制次同步振荡。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通过在输出中加入励磁电压,产生附加阻尼转矩来缓解次同步振荡。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能力与自身控制器和控制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控制器设计不当,不仅起不到抑制次同步振荡的作用,有时反而会激发发电机组的轴系扭振;而一个好的控制器,在起到抑制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投入设备的容量和成本。因此,研究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控制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的PI能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在不同输出功率下,可通过优化变流器控制参数,达到抑制机网次同步振荡的目的。这意味着不用增加额外装置,也不用损失系统部分功率,仅通过控制参数优化,即可达到目的。可将这一整套优化参数运用于实际风电场当中,也可根据风电场实际参数进行适当调整,这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基于双馈风电机组连接至无穷大电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步骤2:通过对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获得特征值的分布情况;
步骤3:以固定的步长,从小到大依次改变某一PI控制器的PI参数,保持其余PI控制器的PI参数不变,得到次同步振荡模态所对应阻尼比的变化情况;
步骤4:选取最佳的转子侧变流器PI参数和网侧变流器PI参数范围。
优选地,所述小信号模型包括:轴系模块、感应电机模块、转子侧控制器、变流器直流侧模块、网侧控制器模块、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并联补偿电容模块以及输电线路模块,其中转子侧控制器采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控制DFIG的有功功率和机端电压。
优选地,
所述轴系模块以风机桨叶转矩ΔTω和发电机电磁转矩ΔTe作为输入变量,以高速轴角速度,即发电机角速度Δωr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1)所示:
其中,
ΔXM=[Δθ1 Δθ2 Δθ3 Δω1 Δω2 Δω3]T
ΔYM=[Δθ3 Δω3]T,ΔuM=[ΔTw ΔTe]T
式中:表示ΔXM对时间的倒数,AM、BM、CM和DM表示轴系模块的控制系 统参数矩阵,ΔXM表示轴系模块的状态变量,ΔuM表示轴系模块的控制变量,ΔYM表示轴系模块的输出变量,Δθ1、Δθ2、Δθ3分别表示轴系模块三个质量块的机械旋转角微增量,Δω1、Δω2、Δω3分别表示三个质量块的角速度微增量;
所述感应发电机模块以发电机角速度Δωr、定子电压ΔUs和转子电压ΔUr作为输入变量,以发电机电磁转矩ΔTe、定子输出电流ΔIs和转子输出电流ΔIr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式(2)所示:
其中,
ΔXG=[Δe′q Δe′d]T
ΔYG=[Δiqs Δids ΔTe]T;ΔuG=[Δuqs Δuds Δuqr Δudr Δωr]T
式中:表示ΔXG对时间的导数,AG、BG、CG、D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控制系统参数矩阵,ΔX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状态变量,Δu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控制变量,ΔY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输出变量,Δe′q表示暂态电动势交轴分量,Δe′d表示暂态电动势直轴分量,Δiqs表示定子输出电流交轴分量,Δids表示定制输出电流直轴分量,ΔTe表示电磁转矩,Δuqs表示定子电压交轴分量,Δuds表示定子电压直轴分量,Δuqr表示转子电压交轴分量,Δudr表示转子电压直轴分量,T0′表示暂态时间常数,X′表示暂态电抗,Xrr表示转子和励磁绕组电抗之和,Z′表示暂态阻抗,Xm表示励磁绕组电抗,sr0表示转差率初值,ωb表示系统基准频率,ωs表示转差频率,Rs表示定子电阻,e′d0表示暂态电动势初值直轴分量,e′q0表示暂态电动势初值交轴分量,uqs0表示转子电压初值交轴分量,uds0表示转子电压初值直轴分量;
所述变流器直流侧模块以转子电压ΔUr、转子输出电流ΔIr、网侧变流器电压ΔUg和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入变量,以电容两端直流电压ΔVDC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3)所示:
其中,
ΔXDC=ΔYDC=[ΔVDC]T
ΔuDC=[Δuqg,Δudg,Δiqg,Δidg,Δuqr,Δudr,Δiqr,Δidr]T
ADC=01 × 1,BDC=[iqg,idg,uqg,udg,-iqr,-idr,-uqr,-udr];
CDC=I1 × 1,DDC=01 × 8
式中:表示ΔXDC对时间的导数,ADC、BDC、CDC、D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控制参数矩阵,ΔX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状态变量,Δu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控制变量,ΔY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输出变量,ΔVDC表示电容两端直流电压,[·]T表示转置运算,Δuq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交轴分量,Δud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直轴分量,Δiq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交轴分量,Δid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直轴分量,Δuqr表示转子电压交轴分量,Δudr表示转子电压直轴分量,Δiq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交轴分量, Δid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直轴分量,01 × 1表示0,iq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交轴分量,id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直轴分量,uq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交轴分量,ud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直轴分量,iq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交轴分量,id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直轴分量,uqr表示转子电压交轴分量,udr表示转子电压直轴分量,I1 × 1表示1,01 × 8表示1乘8的零矩阵;
所述网侧控制器模块以直流电压ΔVDC、直流电压参考值ΔVDC_ref、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参考值Δiqg_ref和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入变量,以网侧变流器电压ΔUg为输出变量,下标GSI表示网侧,状态方程如公式(4)所示:
其中,
ΔXGSI=[Δx5,Δx6,Δx7]T
ΔYGSI=[Δudg,Δuqg]T
ΔuGSI=[ΔVDC_ref,ΔVDC,Δiqg_ref,Δidg,Δiqg]T
式中:表示ΔXGSI对时间的导数,AGSI、BGSI、CGSI、D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控制系统参数矩阵,ΔX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状态变量,Δu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控制变量,ΔY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输出变量,Δx5、Δx6、Δx7表示相关控制变量,Δudg 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直轴分量,Δuq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交轴分量,Δid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直轴分量,kidg、kpdg、Kig、Kpg、Kpdg、Kig表示相关PI控制器的PI控制参数;
所述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以Δu为输入变量,以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5)所示:
其中,
ΔXRL=ΔYRL=[ΔIgx,ΔIgy]T
ΔuRL=[Δux,Δuy]T
DRL=02 × 2
式中:表示ΔXRL对时间的导数,ARL、BRL、CRL、D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矩,ΔX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状态变量,Δu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控制变量,ΔY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输出变量,ΔIgx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x轴分量,ΔIgy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y轴分量,Δux表示电压x轴分量,Δuy表示电压y轴分量,r表示电阻,x表示电抗,02 × 2表示2乘2的零矩阵;
所述并联补偿电容模块以ΔIpc为输入变量,以定子电压ΔUs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6)所示:
其中,
ΔXpc=ΔYpc=[Δusx,Δusy]T
Δupc=[ΔIpcx,ΔIpcy]T
Dpc=02 × 2
式中:表示ΔXpc对时间的导数,Apc、Bpc、Cpc、D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控制系统参数矩阵,ΔX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状态变量,Δu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控制变量,ΔY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输出变量,Δusx表示定子电压x轴分量,Δusy表示定子电压y轴分量,ΔIpcx表示并联电容电流x轴分量,ΔIpcy表示并联电容电流y轴分量,XC表示电容的电抗值,02 × 2表示2乘2的零矩阵;
所述输电线路模块以定子电压ΔUs和电网电压ΔUb为输入变量,以线路电流ΔIL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7)所示:
其中,
ΔXRLC=[Δix,Δiy,Δucx,Δucy]T,ΔYRLC=[ΔILx,ΔILy]T,ΔuRLC=[ΔUsx,Δusy,ΔUbx,ΔUby]T
DRLC=02 × 2
式中:表示ΔXRLC对时间的导数,ARLC、BRLC、CRLC、D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控制系统的参数矩阵,ΔX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状态变量,Δu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控制变量,ΔY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输出变量,Δix表示电流x轴分量,Δiy表示电流y轴分量,Δucx表示电容电压x轴分量,Δucy表示电容电压y轴分量,ΔILx表示线路电流x轴分量,ΔILy表示线路电流y轴分量,xc表示电容电抗。
优选地,所述步骤4包括:计算不同的功率下,选择抑制次同步振荡模态的最佳参数范围,将最后得到的参数范围取并集,得到全功率下不同PI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
优选地,还包括8个PI控制器,其中,转子侧变流器设置有五个PI控制器,网侧变流器设置有三个PI控制器;
具体地,对于转子侧变流器,其中Kp0和Ki0是转子角速度控制器PI参数;Kp1和Ki1是定子有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2和Ki2是转子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3和Ki3是定子无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4和Ki4是转子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对于网侧变流器,其中Kp5和Ki5是直流电压控制器PI参数;Kp6和Ki6是网侧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7和Ki7是网侧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该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并基于变流器PI参数的变化对次同步振荡所对应特征值的影响,从而选取对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最佳的变流器PI参数范围。设置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参数为指定的最优值,可以减弱甚至消除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带来的振荡模态,这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有着积极的意义。本发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只需要优化变流器的PI参数选择即可实现,具有成本低、参数整定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双馈风电机组连接至无穷大电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图2为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框图。
图3为全功率状态下PI参数的最优取值范围示意图;纵轴为不同类型PI参数,横轴为PI值以10为底的对数;其中,λ13,14表示高速轴对应的振荡模态的特征值,λ17,18表示低速轴对应的振荡模态的特征值,λ12和λ21是过渡过程中的特征值。
图4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p0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5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2,17,18随Kp0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6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i0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7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7,18随Ki0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8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p1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9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2,17,18随Kp1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0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p3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1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2,17,18随Kp3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2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p4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3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2,17,18,21随Kp4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4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p5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5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2,17,18随Kp5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6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i5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7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7,18随Ki5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8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p6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9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7,18随Kp6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20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3,14随Kp7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21为次同步振荡模态特征值λ17,18随Kp7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22为PI参数优化前发电机转矩波形及FFT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23为PI参数优化后发电机转矩波形及FFT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24为PI参数优化前发电机转速波形及FFT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25为PI参数优化后发电机转速波形及FFT分析结果示意图。
其中,Kp0和Ki0是转子角速度控制器PI参数;Kp1和Ki1是定子有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2和Ki2是转子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3和Ki3是定子无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4和Ki4是转子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对于网侧变流器,其中,Kp5和Ki5是直流电压控制器PI参数;Kp6和Ki6是网侧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7和Ki7是网侧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连接至电力系统的小信号模型,该小信号模型主要由轴系模块、感应电机模块、转子侧控制器模块、变流器直流侧模块、网侧控制器模块、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并联补偿电容模块以及输电线路模块共计8个模块构成。转子侧变流器采用功率解耦控制法,控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网侧变流器采用向量控制方法。
图1中轴系模块以风机桨叶转矩ΔTω和发电机电磁转矩ΔTe作为输入变量,以高速轴角速度,即发电机角速度Δωr为输出变量;感应发电机模块以发电机角速度Δωr、定子电压ΔUs和转子电压ΔUr作为输入变量,以发电机电磁转矩ΔTe、定子输出电流ΔIs和转子输出电流ΔIr为输出变量;网侧控制器模块以发电机角速度Δωr、发电机角速度参考值Δωr_ref、定子无功参考值ΔQs_ref、转子输出电流ΔIr、定子输出电流ΔIs和定子电压ΔUs作为输入变量,以转子电压ΔUr为输出变量;变流器直流侧模块以转子电压ΔUr、转子输出电流ΔIr、网侧变流器电压ΔUg和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入变量,以电容两端直流电压ΔVDC为输出变量;网侧控制器模块以直流电压ΔVDC、直流 电压参考值ΔVDC_ref、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参考值Δiqg_ref和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入变量,以网侧变流器电压ΔUg为输出变量;变流器出口电感及变压器模块以定子电压ΔUs和网侧变流器电压ΔUg为输入变量,以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出变量;并联补偿电容模块以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线路电流ΔIL、定子输出电流ΔIs为输入变量,以定子电压ΔUs为输出变量;输电线路模块以定子电压ΔUs和电网电压ΔUb为输入变量,以线路电流ΔIL为输出变量。
图2中有8个PI控制器,其中转子侧变流器有五个,网侧变流器有三个。对于转子侧变流器,其中Kp0和Ki0是转子角速度控制器PI参数;Kp1和Ki1是定子有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2和Ki2是转子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3和Ki3是定子无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4和Ki4是转子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对于网侧变流器,其中Kp5和Ki5是直流电压控制器PI参数;Kp6和Ki6是网侧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7和Ki7是网侧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图22-23,Te为发电机转矩。图24-25,ωr为发电机转速。
具体步骤如下:
1、以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推导出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在Matlab的Simulink电磁仿真软件中,搭建如图1的小信号模型,其中具体电路和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设定的PI参数如表一所示,线路的补偿度为0.4。
表一双馈型风机变流器控制PI参数
2、该小信号模型总共有27个状态变量,即:
其中θturb、θgear和θr分别为叶片、低速轴和高速轴扭矩角,ωturb、ωgear和ωr分别为各部分转速,ψqs、ψds、ψqr以及ψdr分别为发电机定转子磁链的q轴和d轴分量,x0、x1、x2、x3、x4、x5、x6以及x7分别为变流器控制变量,VDC为直流电容电压,igx和igy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的x和y轴分量,upc,x和Δupc,y分别为变压器出口并补电容电压的x和y轴分量,iLx,iLy,usc,x,usc,y分别为输电线路电流和串补电容两端电流的x和y轴分量。
对该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系统所有的振荡模态如表二所示。
表二双馈风电机组连接至电力系统的小信号模型特征值
3、通过相关因子表可以知道λ13,14,λ17,18对应次同步振荡模态,然后以固定的步长,从小到大依次改变PI参数,保持其他PI参数不变,得到次同步振荡模态所对应阻尼比 的变化情况,如图4到图21所示。因此可以从图中找到使次同步振荡模态阻尼比最大的PI参数范围(在图中的虚线圆圈附近)。
4、从图4到图21中发现,当每个PI参数取虚线圆圈附近的值时,次同步振荡模态的阻尼比取得最大,这时次同步振荡能够得到较好地抑制。
5、以固定的步长调节风电机组的出力,按照3中的方法调节PI参数,得到系统在不同出力情况下,SSCI振荡模态所对应的特征值实部和阻尼比的变化趋势。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的功率下,抑制SSCI振荡模态的最佳参数选择范围。将最后得到的参数范围取并集,即可得到全功率下不同PI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如图3所示。
6、搭建时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
图22表明,在原始变流器控制参数作用下,发电机转矩波形中含有3Hz和14Hz左右的谐波成分,这两种谐波成分与小信号模型中的SSO模态相对应。图23的FFT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变流器控制参数的优化,这两种谐波对应的幅值均有所下降,发电机转矩的振荡幅度也有所减弱。这表明通过变流器控制参数的优化,可以达到削弱SSO的效果。
图24表明,在原始变流器控制参数作用下,发电机转速波形中含有0.5Hz,3Hz和14Hz左右的谐波成分,其中0.5Hz谐波成分与小信号模型中的低频振荡模态相对应,后两种谐波成分与小信号模型中的SSO模态相对应。图25的FFT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变流器控制参数的优化,这三种谐波对应的幅值均有所下降,发电机转矩的振荡模型也有所减弱。这表明通过变流器控制参数的优化,可以达到削弱低频振荡和SSO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5)

1.一种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基于双馈风电机组连接至无穷大电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步骤2:通过对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获得特征值的分布情况;
步骤3:以固定的步长,从小到大依次改变某一PI控制器的PI参数,保持其余PI控制器的PI参数不变,得到次同步振荡模态所对应阻尼比的变化情况;
步骤4:选取最佳的转子侧变流器PI参数和网侧变流器PI参数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信号模型包括:轴系模块、感应电机模块、转子侧控制器、变流器直流侧模块、网侧控制器模块、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并联补偿电容模块以及输电线路模块,其中转子侧控制器采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控制DFIG的有功功率和机端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系模块以风机桨叶转矩ΔTω和发电机电磁转矩ΔTe作为输入变量,以高速轴角速度,即发电机角速度Δωr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1)所示:
Δ X · M = A M ΔX M + B M Δu M ΔY M = C M ΔX M + D M Δu M - - - ( 1 )
其中,
ΔXM=[Δθ1 Δθ2 Δθ3 Δω1 Δω2 Δω3]T
ΔYM=[Δθ3 Δω3]T,ΔuM=[ΔTw ΔTe]T
式中:表示ΔXM对时间的倒数,AM、BM、CM和DM表示轴系模块的控制系统参数矩阵,ΔXM表示轴系模块的状态变量,ΔuM表示轴系模块的控制变量,ΔYM表示轴系模块的输出变量,Δθ1、Δθ2、Δθ3分别表示轴系模块三个质量块的机械旋转角微增量,Δω1、Δω2、Δω3分别表示三个质量块的角速度微增量;
所述感应发电机模块以发电机角速度Δωr、定子电压ΔUs和转子电压ΔUr作为输入变量,以发电机电磁转矩ΔTe、定子输出电流ΔIs和转子输出电流ΔIr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式(2)所示:
Δ X · G = A G ΔX G + B G Δu G ΔY G = C G ΔX G + D G Δu G - - - ( 2 )
其中,
ΔX G = Δe q ′ Δe d ′ T ;
ΔYG=[Δiqs Δids ΔTe]T;ΔuG=[Δuqs Δuds Δuqr Δudr Δωr]T
A G = - 1 T 0 ′ ( 1 + ω s X ′ X m 2 X r r | Z ′ | 2 ) - s r 0 ω b ω s - ω s R s X m 2 T 0 ′ X r r | Z ′ | 2 s r 0 ω b ω s + ω s R s X m 2 T 0 ′ X r r | Z ′ | 2 - 1 T 0 ′ ( 1 + ω s X ′ X m 2 X r r | Z ′ | 2 ) ;
B G = ω s X ′ X m 2 T 0 ′ X r r | Z ′ | 2 ω s R s X m 2 T 0 ′ X r r | Z ′ | 2 0 ω b ω s X m X r r ω b ω s e d 0 ′ - ω s R s X m 2 T 0 ′ X r r | Z ′ | 2 ω s X ′ X m 2 T 0 ′ X r r | Z ′ | 2 - ω b ω s X m X r r 0 - ω b ω s e q 0 ′ ;
C G = - R s | Z ′ | 2 X ′ | Z ′ | 2 - X | Z ′ | 2 - R s | Z ′ | 2 - 2 R s e q 0 ′ + R s u q s 0 - X ′ u d s 0 - 2 R s e d 0 ′ + X ′ u q s 0 + R s u d s 0 ;
D G = R s | Z ′ | 2 - X ′ | Z ′ | 2 0 0 0 X ′ | Z ′ | 2 R s | Z ′ | 2 0 0 0 X ′ e d 0 ′ + R s e q 0 ′ R s e d 0 ′ - X ′ e q 0 ′ 0 0 0 ;
式中:表示ΔXG对时间的导数,AG、BG、CG、D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控制系统参数矩阵,ΔX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状态变量,Δu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控制变量,ΔYG表示感应发电机模块的输出变量,Δe′q表示暂态电动势交轴分量,Δe′d表示暂态电动势直轴分量,Δiqs表示定子输出电流交轴分量,Δids表示定制输出电流直轴分量,ΔTe表示电磁转矩,Δuqs表示定子电压交轴分量,Δuds表示定子电压直轴分量,Δuqr表示转子电压交轴分量,Δudr表示转子电压直轴分量,T0′表示暂态时间常数,X′表示暂态电抗,Xrr表示转子和励磁绕组电抗之和,Z′表示暂态阻抗,Xm表示励磁绕组电抗,sr0表示转差率初值,ωb表示系统基准频率,ωs表示转差频率,Rs表示定子电阻,e′d0表示暂态电动势初值直轴分量,e′q0表示暂态电动势初值交轴分量,uqs0表示转子电压初值交轴分量,uds0表示转子电压初值直轴分量;
所述变流器直流侧模块以转子电压ΔUr、转子输出电流ΔIr、网侧变流器电压ΔUg和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入变量,以电容两端直流电压ΔVDC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3)所示:
Δ X · D C = A D C ΔX D C + B D C Δu D C ΔY D C = C D C ΔX D C + D D C Δu D C - - - ( 3 )
其中,
ΔXDC=ΔYDC=[ΔVDC]T
ΔuDC=[Δuqg,Δudg,Δiqg,Δidg,Δuqr,Δudr,Δiqr,Δidr]T
CDC=I1×1,DDC=01×8
式中:表示ΔXDC对时间的导数,ADC、BDC、CDC、D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控制参数矩阵,ΔX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状态变量,Δu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控制变量,ΔYDC表示变流器直流侧模块输出变量,ΔVDC表示电容两端直流电压,[·]T表示转置运算,Δuq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交轴分量,Δud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直轴分量,Δiq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交轴分量,Δid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直轴分量,Δuqr表示转子电压交轴分量,Δudr表示转子电压直轴分量,Δiq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交轴分量,Δid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直轴分量,01×1表示0,iq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交轴分量,id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直轴分量,uq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交轴分量,ud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直轴分量,iq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交轴分量,idr表示转子输出电流直轴分量,uqr表示转子电压交轴分量,udr表示转子电压直轴分量,I1×1表示1,01×8表示1乘8的零矩阵;
所述网侧控制器模块以直流电压ΔVDC、直流电压参考值ΔVDC_ref、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参考值Δiqg_ref和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入变量,以网侧变流器电压ΔUg为输出变量,下标GSI表示网侧,状态方程如公式(4)所示:
Δ X · G S I = A G S I ΔX G S I + B G S I Δu G S I ΔY G S I = C G S I ΔX G S I + D G S I Δu G S I - - - ( 4 )
其中,
ΔXGSI=[Δx5,Δx6,Δx7]T
ΔYGSI=[Δudg,Δuqg]T
ΔuGSI=[ΔVDC_ref,ΔVDC,Δiqg_ref,Δidg,Δiqg]T
A G S I = 0 0 0 k i d g 0 0 0 0 0 ;
B G S I = 1 - 1 0 0 0 k p d g - k p d g 0 - 1 0 0 0 1 0 - 1 ;
C G S I = K p g K p d g K i g 0 0 0 K i g ;
D G S I = K p g K p d g - K p g K p d g 0 - K p g 0 0 0 - K p g 0 - K p g ;
式中:表示ΔXGSI对时间的导数,AGSI、BGSI、CGSI、D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控制系统参数矩阵,ΔX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状态变量,Δu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控制变量,ΔYGSI表示网侧控制器模块输出变量,Δx5、Δx6、Δx7表示相关控制变量,Δud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直轴分量,Δuqg表示网侧变流器电压交轴分量,Δidg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直轴分量,kidg、kpdg、Kig、Kpg、Kpdg、Kig表示相关PI控制器的PI控制参数;
所述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以Δu为输入变量,以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ΔIg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5)所示:
Δ X · R L = A R L ΔX R L + B R L Δu R L ΔY R L = C R L ΔX R L + D R L Δu R L - - - ( 5 )
其中,
ΔXRL=ΔYRL=[ΔIgx,ΔIgy]T
ΔuRL=[Δux,Δuy]T
A R L = - ω b r x ω b - ω b - ω b r x ;
B R L = ω b x 0 0 ω b x ;
DRL=02×2
式中:表示ΔXRL对时间的导数,ARL、BRL、CRL、D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矩,ΔX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状态变量,Δu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控制变量,ΔYRL表示变流器出口电感和变压器模块输出变量,ΔIgx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x轴分量,ΔIgy表示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y轴分量,Δux表示电压x轴分量,Δuy表示电压y轴分量,r表示电阻,x表示电抗,02×2表示2乘2的零矩阵;
所述并联补偿电容模块以ΔIpc为输入变量,以定子电压ΔUs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6)所示:
Δ X · p c = A p c ΔX p c + B p c Δu p c ΔY p c = C p c ΔX p c + D p c Δu p c - - - ( 6 )
其中,
ΔXpc=ΔYpc=[Δusx,Δusy]T
Δupc=[ΔIpcx,ΔIpcy]T
Dpc=02×2
式中:表示ΔXpc对时间的导数,Apc、Bpc、Cpc、D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控制系统参数矩阵,ΔX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状态变量,Δu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控制变量,ΔYpc表示并联补偿电容模块输出变量,Δusx表示定子电压x轴分量,Δusy表示定子电压y轴分量,ΔIpcx表示并联电容电流x轴分量,ΔIpcy表示并联电容电流y轴分量,XC表示电容的电抗值,02×2表示2乘2的零矩阵;
所述输电线路模块以定子电压ΔUs和电网电压ΔUb为输入变量,以线路电流ΔIL为输出变量,状态方程如公式(7)所示:
Δ X · R L C = A R L C ΔX R L C + B R L C Δu R L C ΔY R L C = C R L C ΔX R L C + D R L C Δu R L C - - - ( 7 )
其中,
ΔXRLC=[Δix,Δiy,Δucx,Δucy]T,ΔYRLC=[ΔILx,ΔILy]T,ΔuRLC=[ΔUsx,Δusy,ΔUbx,ΔUby]T
A R L C = - ω b r x ω b - ω b / x 0 - ω b - ω b r x 0 - ω b x - ω b x c 0 0 ω b 0 - ω b x c - ω b 0 ;
B R L C = ω b x 0 - ω b x 0 0 ω b x 0 - ω b x 0 0 0 0 0 0 0 0 ;
DRLC=02×2
式中:表示ΔXRLC对时间的导数,ARLC、BRLC、CRLC、D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控制系统的参数矩阵,ΔX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状态变量,Δu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控制变量,ΔYRLC表示输电线路模块输出变量,Δix表示电流x轴分量,Δiy表示电流y轴分量,Δucx表示电容电压x轴分量,Δucy表示电容电压y轴分量,ΔILx表示线路电流x轴分量,ΔILy表示线路电流y轴分量,xc表示电容电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计算不同的功率下,选择抑制次同步振荡模态的最佳参数范围,将最后得到的参数范围取并集,得到全功率下不同PI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8个PI控制器,其中,转子侧变流器设置有五个PI控制器,网侧变流器设置有三个PI控制器;
具体地,对于转子侧变流器,其中Kp0和Ki0是转子角速度控制器PI参数;Kp1和Ki1是定子有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2和Ki2是转子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3和Ki3是定子无功功率控制器PI参数;Kp4和Ki4是转子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对于网侧变流器,其中Kp5和Ki5是直流电压控制器PI参数;Kp6和Ki6是网侧电流直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Kp7和Ki7是网侧电流交轴分量控制器PI参数。
CN201610289038.4A 2016-05-03 2016-05-03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Pending CN105939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9038.4A CN105939018A (zh) 2016-05-03 2016-05-03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9038.4A CN105939018A (zh) 2016-05-03 2016-05-03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018A true CN105939018A (zh) 2016-09-14

Family

ID=5715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9038.4A Pending CN105939018A (zh) 2016-05-03 2016-05-03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901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1274A (zh) * 2017-03-24 2017-06-3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原动机调速系统附加阻尼器控制方法
CN107276120A (zh) * 2017-06-23 2017-10-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馈风机同步机系统以及抑制同步发电机振荡的方法
CN107370183A (zh) * 2017-08-02 2017-11-21 华北电力大学 双馈风机控制参数的次同步稳定域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08667008A (zh) * 2018-04-20 2018-10-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通用小信号建模方法
CN108988391A (zh) * 2018-08-16 2018-12-1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转速控制的双馈风机转子侧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0954666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通用电气公司 发电系统、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功率系统运行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171A (zh) * 2014-06-03 2014-08-13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抑制次同步振荡的ssdc和sedc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171A (zh) * 2014-06-03 2014-08-13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抑制次同步振荡的ssdc和sedc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瑞琳: "风力发电机与电网之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1274A (zh) * 2017-03-24 2017-06-3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原动机调速系统附加阻尼器控制方法
CN106911274B (zh) * 2017-03-24 2021-10-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原动机调速系统附加阻尼器控制方法
CN107276120A (zh) * 2017-06-23 2017-10-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馈风机同步机系统以及抑制同步发电机振荡的方法
CN107370183A (zh) * 2017-08-02 2017-11-21 华北电力大学 双馈风机控制参数的次同步稳定域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07370183B (zh) * 2017-08-02 2019-05-28 华北电力大学 双馈风机控制参数的次同步稳定域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0954666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通用电气公司 发电系统、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功率系统运行的方法
CN109546664B (zh) * 2017-09-21 2022-05-24 通用电气公司 发电系统、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功率系统运行的方法
CN108667008A (zh) * 2018-04-20 2018-10-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通用小信号建模方法
CN108667008B (zh) * 2018-04-20 2020-07-1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通用小信号建模方法
CN108988391A (zh) * 2018-08-16 2018-12-1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转速控制的双馈风机转子侧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08988391B (zh) * 2018-08-16 2021-04-09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转速控制的双馈风机转子侧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9018A (zh)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pi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11277001B (zh)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自适应控制的风机并网控制方法
EP2529462B1 (en) Method for emul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CN105098804B (zh) 虚拟同步发电机的三相不平衡电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12449B (zh) 基于前馈电压补偿的地铁牵引变流器直流侧振荡抑制方法
CN103986171B (zh) 抑制次同步振荡的ssdc和sedc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Torres et al. Inverter-based diesel generator emulator for the study of frequency variations in a laboratory-scale autonomous power system
CN105262118A (zh) 基于statcom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statcom的控制装置
CN112467783B (zh) 一种具备平滑切换功能的光伏vsg低电压穿越方法
CN110957746A (zh) 一种基于广义相位补偿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优化方法
CN112838589A (zh) 串补电网下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7579529A (zh) 一种基于并网变换器锁相环优化的同步机次同步抑制方法
CN106786673A (zh) 双馈风机串补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的抑制方法及装置
Wang Damping of torsional oscillations using excitation contro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the IEEE Second Benchmark Model investigation
CN105978021A (zh) 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抑制方法
CN104808147A (zh) 一种三相短路下双馈发电机仿真方法及其系统
Pang et al. Damping method of high-frequency resonance for stator current controlled DFIG system under parallel compensation grid
CN112993991A (zh) 一种风机双通道阻尼控制低频振荡广域阻尼控制方法
CN111740449B (zh) 风电机群对同步发电机组阻尼特性分析方法
CN103078577B (zh) 一种发电机机端次同步阻尼非线性控制方法
CN105224732A (zh) 一种船舶电力系统动态实时仿真方法
CN113783183B (zh) 弱电网下双馈风机在故障穿越期间的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
CN109950912A (zh) 具有动态磁链特性模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CN116054187A (zh) 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产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11509704B (zh) 基于sssc的含dfig-sofc多能源系统动态交互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