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7895A - 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7895A
CN105937895A CN201610092216.4A CN201610092216A CN105937895A CN 105937895 A CN105937895 A CN 105937895A CN 201610092216 A CN201610092216 A CN 201610092216A CN 105937895 A CN105937895 A CN 10593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ar workpiece
supporter
workpiece
breach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22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7895B (zh
Inventor
安西博忠
菅原智允
藤原纹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uto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uto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utoyo Corp filed Critical Mituto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3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7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7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7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2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e.g. determining profi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0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 G01B5/00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using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21/04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by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 G01B21/047Accessories, e.g. for positioning, for tool-setting, for measuring 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0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 G01B7/00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using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所述测量设备包括:第一端支撑件,其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一端;第二端支撑件,其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二端;和测量装置,其具有测量被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端支撑件支撑的所述柱状工件的探针。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包括第一端支撑体,所述第一端支撑体能够拆装地嵌入所述柱状工件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定中开口。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包括至少两个缺口,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嵌入所述定中开口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缺口从外部看到所述定中开口的内表面。所述测量装置使所述探针通过所述缺口插入所述定中开口并测量所述定中开口的所述内表面。

Description

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3月4日递交的日本申请No.2015-042735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公开内容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测量长形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的支撑件。
背景技术
已知测量长形柱状工件的形状的测量设备(例如,http://www.komatsu-machinery.co.jp/HP/japanese/seihin_kousaku_gdb.html、日本专利No.3,569,622、日本专利No.4,331,486以及日本专利No.4,820,681)。例如,http://www.komatsu-machinery.co.jp/HP/japanese/seihin_kousaku_gdb.html中,公开了一种测量诸如机动车的曲柄或凸轮轴等的柱状工件的形状的测量设备。该测量设备以允许柱状工件转动的方式支撑柱状工件的顶端部,并且还在转盘上支撑柱状工件的底端部。另外,在通过转动转盘而转动柱状工件的同时,触针头与柱状工件的一侧接触。按从上至下的顺序重复该过程。
当测量柱状工件的形状时,柱状工件必须被支撑。柱状工件的两端面均设置有渐缩的定中孔,支撑机构通过将圆锥体或球体嵌入这些定中孔中来支撑柱状工件。将用作该夹具的圆锥体或球体称作工件定中装置。监控工件定中装置,以使其具有例如高圆锥度或高球度(几何偏差)的规定形状。通过将柱状工件的两端面保持在该工件定中装置之间来使柱状工件定中,另外,通过柱状工件的倾斜来推算出柱状工件的定中孔(向内渐缩的表面)的精度。
尽管严格地管理了工件定中装置的尺寸和公差,但是装置仍不具有完全规则的形状(例如,球形)。通过工件定中装置推算出的定中孔(向内渐缩的表面)仅仅是间接测量,从而不能说精确地测量了柱状工件其自身的形状。然而,因为工件定中装置嵌在定中孔中,所以也不能将探针插入定中孔。因此,在传统的测量设备中,已经不能精确地测量柱状工件的定中孔(向内渐缩的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精确地测量柱状工件的端面形状的测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测量设备测量两端具有定中孔(定中开口)的长形的柱状工件。所述测量设备包括:第一端支撑件,其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一端;第二端支撑件,其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二端;和测量机,其具有测量被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端支撑件支撑的所述柱状工件的探针。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包括第一端支撑体,所述第一端支撑体能够拆装地嵌入所述柱状工件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定中开口。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包括至少两个缺口,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嵌入所述定中开口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缺口从外部看到所述定中开口的内表面。所述测量机使所述探针通过所述缺口插入所述定中开口并测量所述定中开口的所述内表面。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端支撑件联接于转盘,所述柱状工件与所述转盘的转动连动地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支撑件被固定成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与所述柱状工件之间能够滑动的情况下不能转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支撑件使所述第一支撑体沿所述柱状工件的轴线长度的方向前进和退回,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包括按压部(还被称作“推动件”),所述按压部将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压入所述柱状工件。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包括引导突起,所述引导突起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已经从所述柱状工件退回时进入所述缺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包括:施力器,其施加使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压入所述柱状工件的施加力;以及止动件,其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在不存在所述柱状工件的状态下前进了时使所述第一端支撑体的前进停止,所述止动件对所述施力器施加抵抗所述施力器的施加力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柱状工件的支撑机构为支撑两端具有定中开口的长形的柱状工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端支撑件,其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件,其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包括第一端支撑体,所述第一端支撑体能够拆装地嵌入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一端的定中开口。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包括至少两个缺口,并且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嵌入所述定中开口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缺口从外部看到所述定中开口的内表面。
附图说明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通过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示例、参照加注的多张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中在附图的多个视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测量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移除了壳体的坐标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3示出在中途弯曲成直角的示例性探针;
图4是下支撑部的截面图;
图5是加压部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柱状工件的末端面被上工件定中装置支撑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上工件定中装置时的轴的截面图;
图8示出探针插穿缺口进入柱状工件的向内渐缩的表面;
图9是从下方观察Z滑动件的底面的图;
图10示出移除了柱状工件的上工件定中装置降至其最低点的状态;
图11示出探针与上支撑体碰撞的示例性状态;
图12示出轴变成障碍物且探针不能插入的示例性区域;
图13示出作为变型例的上支撑体为圆锥形的示例性情况;
图14示出作为变型例的上支撑体设置有三个缺口的示例性情况;以及
图15示出作为变型例的上支撑体设置有四个缺口的示例性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示的细节仅作为示例且仅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性讨论的目的,并且为提供相信是对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方面最有用、最容易理解的说明而呈现。在这方面,未试图比对本发明的基本理解必要的结构细节更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结构细节,结合附图的说明使在实践中如何实施本发明的形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参照附图和分配给附图中的各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给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测量设备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移除了壳体260的坐标测量装置200的立体图。
测量设备100包括基部110、坐标测量装置200和支撑机构300。
基部110为支撑支撑机构300和坐标测量装置200的框架构件,并且基部110被安装为测量设备100载置在地面上且上表面基本水平。另外,转盘120安装在基部110的上方,转盘120以沿上下方向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地转动。
坐标测量装置200配置在被沿上下方向支撑的柱状工件W的侧方(换言之,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坐标测量装置200为所谓的卧式坐标测量装置(horizontal coordinate measuring device)。坐标测量装置200使探针241从柱状工件W的侧方(与柱状工件W的轴向正交的方向)靠近柱状工件W,并且测量柱状工件W的形状。
坐标测量装置200包括X轴驱动机构(X轴驱动部)210、Y轴驱动机构(Y轴驱动部)220、Z轴驱动机构(Z轴驱动部)230、探针头240、处理装置250和壳体260。在图1和图2中,将左右方向看作X轴,将从纸面向内的方向看作Y轴,将上下方向看作Z轴。因为坐标测量装置是熟知的,所以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然而,考虑到以下说明,在此提供探针头240的简要说明。
探针头240被设置成Y轴驱动机构220上的滑动件。探针头240的示例可以包括允许探针241的末端沿多根转动轴线(例如,六根转动轴线)自由移动的探针头。可选地,探针头240可以是如下探针头:在该探针头中,能够根据测量部位的形状来替换探针。图3示出了在中途弯曲成直角的示例性探针242。另外,探针头240不限于接触式探针,并且替代地,当然可以为非接触式探针。
现在说明支撑机构300。支撑机构300支撑柱状工件W,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300以使柱状工件W处于上下方向定向的状态支撑柱状工件W。支撑机构300包括下支撑部310、转动止动件350和上支撑部380。
图4是下支撑部310的截面图。下支撑部310设置于转盘120并且支撑被沿上下方向定向放置的柱状工件W的底端部。下支撑部310包括下工件定中装置320和下卡盘340。
下工件定中装置320包括下支撑体321和轴322。下支撑体321大致为球形,并且嵌在形成于柱状工件W的底端面的凹部W1中。下支撑体321与凹部W1的斜面接触,并且支撑柱状工件W的下侧。这确保下支撑体321与柱状工件W的凹部W1之间不存在滑动。轴322为朝向底部直径变小的锥形棒状构件。下支撑体321与轴322的顶端部联接。在该示例中,将下支撑体321作成球形;然而,下支撑体321还可以为圆锥形。
下卡盘340为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棒状构件,并且直立于转盘120上。下卡盘340具有与轴322对应的孔341,轴322从上方插入孔341。此时,下支撑体321的中心位于转盘120的转动轴线上。轴322相对于下卡盘340是可拆装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根据柱状工件W来替换下工件定中装置320。
当转动地驱动转盘120时,下支撑部310也与转盘120一体地转动。因此,转盘120、下支撑部310和柱状工件W一体地转动。
转动止动件350防止柱状工件W相对于转盘120相对转动。转动止动件350包括:直立构件360,其以直立状态设置于转盘120;以及臂370,其设置于直立构件360。通过使臂370钩住柱状工件W,柱状工件W与转盘120一起转动。
现在说明上支撑部380。上支撑部380支撑柱状工件W的顶端部。上支撑部380包括Z方向粗动机构390(Z direction coarse movement mechanism)和加压部400。
Z方向粗动机构390能够使加压部400沿Z方向移位,由此使加压部400移位至柱状工件W的正上方的位置。Z方向粗动机构390包括Z柱391和Z滑动件392。Z柱391以与在上下方向上被支撑的柱状工件W平行(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从基部110直立。Z滑动件392被设置成能够沿着Z柱391滑动移位。另外,Z滑动件392被锁定机构(未图示出)锁定在期望位置处。加压部400固定地设置于Z滑动件392。
图5是加压部400的局部截面图。通过对柱状工件W的顶端向下加压,加压部400保持柱状工件W的被支撑状态。加压部400包括壳体401、Z方向微动机构410、上卡盘420、上工件定中装置430、缺口引导件450、施力器460和止动件403。
壳体401固定地设置于Z滑动件392,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与Z滑动件392一起沿Z方向移位。另外,Z方向微动机构410、上卡盘420和施力器460收纳在壳体401内。壳体401的底端面和Z滑动件392包括供上卡盘420和上工件定中装置430插入的插入孔402。
Z方向微动机构410允许上工件定中装置430相对于Z滑动件392沿Z方向略微相对移位。Z方向微动机构410包括引导轴411和微动滑动件412。引导轴411以沿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壳体401内。微动滑动件412以能够沿着引导轴411沿Z方向移位的方式设置于引导轴411。上卡盘420固定地安装于微动滑动件412。
上卡盘420为沿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的棒状构件,其顶端附近的区域固定于微动滑动件412。上卡盘420从微动滑动件412向下垂下,上卡盘420的前端通过插入孔402伸出至壳体401的外部。上卡盘420包括沿上下方向(Z方向)开设的孔421,孔421的内壁以朝向底部直径增大的方式形成为锥面。上工件定中装置430插入孔421中。上卡盘420以固定于微动滑动件412的方式被安装,与下卡盘340不同,上卡盘420不转动。
图6是柱状工件W的顶端面W2被上工件定中装置430支撑的状态的立体图。上工件定中装置430包括上支撑体440和轴431。
上支撑体440嵌入形成于柱状工件W的顶端面的凹部W2中,并且与凹部W2的斜面接触。轴431为朝向顶部直径变窄的锥形棒状构件。上支撑体440与轴431的底端部联接。轴431和上支撑体440还可以一体地形成。
当轴431插入上卡盘420时,上支撑体440的中心被构造成落在转盘120的转动轴线上。另外,上工件定中装置430插入固定的上卡盘420中以被固定,与下工件定中装置320不同,上工件定中装置430不转动。因此,上支撑体440与柱状工件W的上凹部W2之间必然会发生滑动。因此,上支撑体440由不易被磨耗的、诸如超硬合金(例如,碳化钨)等的材料形成,并且将其表面抛光成镜面,以利于滑动。
在该示例中,如图6所示,上支撑体440的整体轮廓为球形;然而,上支撑体440具有两个缺口441和442。现在说明缺口441和442的位置。图7是从上方观察上工件定中装置430时的轴431的截面图。在图7中,左右方向相当于X轴。另外,在图7中,上下方向相当于Y轴。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图7中,将上支撑体440的中心当作坐标平面的中心,并且通过从X轴的正方向向左转动来读取角度。
当从上方观察上支撑体440时,缺口441和442位于0°位置和180°位置处。位于0°位置处的缺口指代右缺口442,位于180°位置处的缺口指代左缺口441。当被穿过上支撑体440的球的中心且与轴431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切割时,缺口441和442具有大致半圆形形状。另外,缺口441和442是在沿与轴43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Z方向)钻孔的状态下形成的。缺口441和442不限于上述形状,并且替代地,可以例如被切为具有矩形截面形状或三角形截面形状。上支撑体440在直径方向上具有两个缺口;然而,在缺口的位置被对准成与测量设备100的坐标系(机器坐标系(machine coordinate system))中的0°和180°匹配之后,可以理解成轴431已经插入上卡盘420。另外,如图7所示,上支撑体440嵌在柱状工件W的顶端面W2中,并且当从上方观察时,通过缺口441和442能够看到柱状工件W的向内渐缩的表面W2。坐标测量装置200使探针头240沿Y轴方向移位,从而使探针242朝向柱状工件W。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通过使探针242向下移位,探针242能够插穿缺口441和442,以与柱状工件W的向内渐缩的表面W2接触。
接下来,图9是从下方观察到的Z滑动件392的底面的图。缺口引导件450直接设置在Z滑动件392的底面上的插入孔402的侧方。缺口引导件450包括第一直立片450A、第二直立片450B和引导片451。第一直立片450A沿着YZ平面从Z滑动件392的底面直立地设置。第二直立片450B沿着XZ平面从Z滑动件392的底面直立且与第一直立片450A相交地设置。引导片451为位于第一直立片450A的前端部(位于Z滑动件392的底面侧的相反侧的前端)的、与XY平面平行地突出的薄板。
在引导片451的与Y方向平行且第一直立片450A的相反侧的端部侧、在与X方向平行的一侧附近,引导片451具有沿X方向、与第一直立片450A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引导突起452。换言之,引导片451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L”形状。引导片451的引导突起452被构造成在通过微动滑动件412使上工件定中装置430向上移位时进入上支撑体440的缺口441。引导突起452与X轴平行地突出,并且在该示例中,从X轴方向上的负方向向正方向(在图9中为从左至右的方向)突出。因此,引导突起452在上工件定中装置430向上移位时进入上支撑体440的左缺口441。另外,第二直立片450B的高度(与Z方向平行的一侧的长度)比第一直立片450A的高度高。(第二直立片450B具有比第一直立片450A进一步向下伸出的构造)。因此,在通过微动滑动件412使上工件定中装置430向上移位且引导突起452已经进入上支撑体440的缺口441的状态期间,上支撑体440的一部分处于被第二直立片450B的前端部保护的状态。
如上所述,上工件定中装置430插入上卡盘420,使得缺口441和442的位置与测量设备110的坐标系(机器坐标系)的0°和180°对准。可以通过检查引导突起452是否位于左缺口441中来确定是否正确地执行了该对准。相反地,在上支撑体440在使用Z方向微动机构410使上工件定中装置430向上移位时碰到引导突起452的情况下,缺口441和442未对准。
施力器460保持上工件定中装置430压靠柱状工件W的顶端面W2的状态。施力器460收纳在壳体401内,并且与微动滑动件412连接。施力器460可以仅为对微动滑动件412向下施力的机构,并且可以例如由气缸、弹性体(弹簧、橡胶)等构成。
止动件403为抵抗施力器460的施力的突起,并且从位于壳体401的内部的底面向上突出。在该示例中,止动螺钉403从Z滑动件392和壳体401的下方拧入,止动螺钉403的前端被构造成朝向壳体401的内部突出。图10示出移除了柱状工件W的上工件定中装置430降至其最低点的状态。此时,微动滑动件412下降至最低点,并且微动滑动件412的背面碰到止动件403的前端。在该状态下,当通过施力器460对微动滑动件412向下施力时,微动滑动件412压靠止动件403,由此使微动滑动件412的位置固定。换言之,即使当柱状工件W不存在时,也能够使上工件定中装置430的位置固定。
(测量期间的操作和动作)
接下来,说明使用测量设备测量柱状工件W的操作和动作。首先,通过支撑机构300来支撑柱状工件W。柱状工件W沿上下方向定向,并且柱状工件W的底凹部W1载置在下支撑体321上。接下来,通过Z方向粗动机构390使Z滑动件932向上升起,并且当Z滑动件392到达柱状工件W的正上方附近时,锁定Z滑动件392的位置。另外,将上支撑体440嵌入柱状工件W的上凹部W1,另外,将上工件定中装置430向下压入施力器460。由此,使柱状工件W沿上下方向被支撑。此外,使转动止动件350的臂370钩住柱状工件W。
在该状态下,使转盘120转动。当转盘120转动时,下工件定中装置320和转动止动件350与转盘120一起转动,因而柱状工件W与转盘120一起转动。坐标测量装置200驱动X轴驱动机构210、Y轴驱动机构220和Z轴驱动机构230;探针241与柱状工件W的侧面接触;并且对柱状工件W的形状进行测量。对此,上工件定中装置430不转动,柱状工件W的上端面W2相对于固定的上支撑体440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测量柱状工件W的上凹部W2的形状。换言之,除了测量上凹部W2的轮廓不规则的渐缩表面以外,还找到中心轴线。在该示例中,上工件定中装置430不转动,因此其保持在与被安装好时相同的状态。换言之,缺口441和442的位置为测量设备100的坐标系(机器坐标系)的0°和180°。用例如如图3所示的弯曲成直角的探针242替换坐标测量装置200的探针。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探针242插穿上支撑体440的左缺口441和右缺口442,从而直接测量柱状工件W的上凹部W2。另外,为了测量上凹部W2,可以提前并入用于测量上凹部W2的部分程序(parts program)。换言之,该部分程序考虑上支撑体440的尺寸(直径)、缺口441和442的位置(机器坐标系中的0°和180°)以及缺口441和442的尺寸,并且设定探针242插入被设置在两个位置处的缺口441和442的路径。
以这种方式,可以测量柱状工件W的内部和外部的形状。
(上支撑体的磨耗管理)
如上所述,因为上支撑体440是固定的,所以上支撑体440与柱状工件W的上凹部W2之间必然会发生滑动。上支撑体440由超硬合金(例如,碳化钨)形成,并且其表面被抛光成镜面,以利于滑动。然而,仍然存在上支撑体440将被柱状工件W磨损的可能性。因而,定期对上支撑体440的形状进行测量。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移除柱状工件W,并且将上工件定中装置430降至其最低点。此时,微动滑动件412的底面会碰到止动件403。另外,通过施力器460对微动滑动件412向下施力。当这发生时,微动滑动件412的位置被固定在压靠止动件403的状态。另外,如图10所示,通过探针241来测量上支撑体440的形状。此时,微动滑动件412的位置是固定的。换言之,上支撑体440静止,因此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以高的精确度测量上支撑体440。
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一实施方式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支撑体440在两个位置处设置有缺口441和442。通过使探针242插穿缺口441和442,能够直接测量柱状工件W的内表面W2。
(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工件定中装置430被以不转动的方式构造。因此,上支撑体440的缺口441和442的位置是固定的,从而探针242能够不受妨碍地插入两个缺口位置441和442。在该示例中,即使在上支撑体440转动时,也可以充分地考虑到探针242朝向缺口441和442的插入。然而,可能会预见到如下担心。当缺口441和442的位置每次不同时,必须每次通过手动操作来将探针242插入缺口441和442。然而,手动操作要求超高程度的技术技能,并且还花费时间。在现实中对每个工件均执行该手动操作是不可行的。在该情况下,还可以考虑使转盘120转动,以使缺口441和442的位置占据每次确定的位置(机器坐标系中的0°和180°)。然而,手动输入以指示转盘120的相位(角度)要求高程度的技术技能,并且还花费时间。当缺口441和442的位置甚至略微偏移预定位置时,如图11所示,探针242也可能与上支撑体440相撞。就此,当上工件定中装置430的转动如本实施方式地停止时,缺口441和442的位置通常不会改变,并且使用例如部分程序,能够使探针242不受妨碍地自动插入缺口。
(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止动件403,即使在柱状工件W不存在时,也能够使上工件定中装置430的位置固定。如上所述,当上工件定中装置430静止时,上支撑体440与柱状工件W之间会发生磨耗。因此,必须管理上支撑体440的磨耗。在该示例中,在不存在止动件的假设状态下,不会完全地实现从施力器460向下施力,并且上支撑体440的位置可能会变动。另外,当探针241的测量压力施加至上支撑体440,上支撑体440可能会晃动。上支撑体440可能会由于探针241的测量压力而实际移位大约20μm,这会使精确地测量上支撑体440的球度成为不可能。就此,通过具有止动件403,施力器460的施力可以完全地实现。(换言之,施力器460的弹性体或缸内的空气能够被充分地压缩,因此可以实现大的施力)。因此,抑制了上支撑体440的移位(例如,1μm以下)。
(4)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缺口引导件450。如上所述,当缺口441和442的位置甚至略微偏移预定位置时,探针242也可能与上支撑体440相撞。就此,引导突起452进入缺口441,并且当引导件片451与上支撑体440之间不发生碰撞时,能够确定缺口441和442的位置是适当的。
第一变型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上支撑体440大致为球形且在直径方向上具有两个缺口441和442。当然,当能够直接测量柱状工件W的内表面W2时,能够改变上支撑体440的形状。例如,可以改变缺口的位置。探针242必须沿Y轴方向移动并接近缺口,但是如图12所示,由于轴431的存在,所以当缺口相对于位于探针与缺口之间的轴431位于坐标测量装置200的相反侧时,是不可能接近的。在图12中,点区域为轴431变成障碍物且探针242不能插入的区域。(当然,这仅表示该区域不能用于测量:缺口可以设置在该区域中。)
图13是上支撑体440为圆锥形的情况的示例。图14是以120°的间隔设置有三个缺口443、444和445的情况的示意图。图15是以90°的间隔设置有四个缺口446、447、448和449的情况的示意图。
第二变型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上工件定中装置430被描述为不转动。这意在防止探针242与上支撑体440之间的碰撞。当探针242与上支撑体440之间的碰撞能够避免时,可以允许上工件定中装置430转动。当上工件定中装置430(上支撑体440)转动时,测量设备100不再知晓缺口被定位在何处。然而,当能够通过某些方法检测到缺口的位置时,能够避免探针242与上支撑体440之间的碰撞。例如,在测量柱状工件W的凹部W2之前,首先可以对上支撑体440执行追踪测量,从而判断缺口的位置。可选地,可以在上支撑体440处从多个方向照射激光,从而通过激光测距来判断缺口的位置。
可选地,当上支撑体440向上升起时,上支撑体440的缺口441和442与预定位置对准,并且在维持该状态(不转动)的同时,上支撑体440嵌入柱状工件W的凹部W2。另外,凹部W2的向内渐缩的表面作为初始测量项目来进行测量。具体地,在使上支撑体440与柱状工件W一起转动之前,使探针242插穿缺口441和442并可以测量凹部W2的向内渐缩的表面。利用该方法(操作顺序),可以允许上支撑体440转动。
为了使上支撑体440的缺口441和442在上支撑体440向上升起时与预定位置对准,能够使用上述引导突起452。另外,当引导突起452的底面被设置成倒锥体(downward-pointing pyramid)时,或者当上支撑体440上的缺口的数量增加(例如,增加至3个、4个或更多个)时,引导上支撑体440的角度,使得缺口在上支撑体440向上升起时与引导突起452对准。因此,在仅使上支撑体440从升起状态下降的自然操作中,能够将柱状工件保持在上支撑体440的缺口441和442与预定位置对准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进行变型。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柱状工件被沿上下方向支撑的示例性情况。然而,柱状工件还可以被沿横向支撑。坐标测量装置不限于所谓的卧式坐标测量装置(horizontal coordinate measuring device),并且替代地,可以为立式坐标测量装置(vertical coordinate measuring device)。
注意,已经提供的前述示例仅是出于解释的目的,而绝不理解为是限制本发明。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文中已经使用的词语是描述性和说明性的词语,而不是限制性的词语。在不超出本发明各方面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如目前陈述的和修改的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改变。虽然本文已经参照特定的结构、材料和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细节,而是,本发明延伸至诸如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在功能上等同的结构、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测量设备,其测量两端具有定中开口的长形的柱状工件,所述测量设备包括:
第一端支撑件,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一端;
第二端支撑件,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二端;和
测量机,其具有被构造成测量被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端支撑件支撑的所述柱状工件的探针,其中:
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包括第一端支撑体,所述第一端支撑体被构造成能够拆装地嵌入所述柱状工件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定中开口,
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包括至少两个缺口,
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嵌入所述定中开口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缺口从外部看到所述定中开口的内表面,并且
所述测量机被构造成使所述探针通过所述缺口插入所述定中开口并测量所述定中开口的所述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支撑件联接于转盘,所述柱状工件被构造成与所述转盘的转动连动地转动;
所述第一端支撑件被固定成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与所述柱状工件之间能够滑动的情况下不能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支撑件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支撑体沿所述柱状工件的轴线长度的方向前进和退回,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压入所述柱状工件,并且
所述推动件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已经从所述柱状工件退回时进入所述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
施力器,其被构造成施加使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压入所述柱状工件的施加力;以及
止动件,其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在不存在所述柱状工件的状态下前进了时使所述第一端支撑体的前进停止,所述止动件还被构造成对所述施力器施加抵抗所述施力器的施加力的力。
5.一种柱状工件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支撑两端具有定中开口的长形的柱状工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第一端支撑件,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一端;和
第二端支撑件,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二端;
其中:
所述第一端支撑件包括第一端支撑体,所述第一端支撑体被构造成能够拆装地嵌入所述柱状工件的第一端的定中开口,
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包括至少两个缺口,并且
在所述第一端支撑体嵌入所述定中开口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缺口从外部看到所述定中开口的内表面。
CN201610092216.4A 2015-03-04 2016-02-19 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 Active CN105937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2735A JP6579647B2 (ja) 2015-03-04 2015-03-04 測定装置および軸物ワークの支持機構
JP2015-042735 2015-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7895A true CN105937895A (zh) 2016-09-14
CN105937895B CN105937895B (zh) 2020-04-24

Family

ID=5673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2216.4A Active CN105937895B (zh) 2015-03-04 2016-02-19 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10516B2 (zh)
JP (1) JP6579647B2 (zh)
CN (1) CN105937895B (zh)
DE (1) DE102016203590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6961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株式会社三丰 用于测量柱状工件的坐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29086A (zh) * 2020-12-28 2021-04-30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四轴数控铣床的涡旋盘体误差在机测量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0974B2 (ja) * 2015-06-10 2019-06-12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測定機の衝突防止装置
JP6599195B2 (ja) * 2015-10-01 2019-10-30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座標測定装置
JP6687464B2 (ja) 2016-05-24 2020-04-22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測定装置及び軸物ワーク支持機構
CN113983989B (zh) * 2021-09-30 2023-11-03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涂层测厚仪辅助装置
DE102023117023A1 (de) 2022-06-30 2024-01-04 Werth Mess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oordinatenmessgeräts und Vor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11001A (en) * 1981-06-19 1982-12-24 Mitsutoyo Mfg Co Ltd Measuring device for inside diameter
JPH0237308U (zh) * 1988-09-01 1990-03-12
CN1587890A (zh) * 2004-07-09 2005-03-02 胡先根 全自动轴承防尘槽口径检测机
CN201429399Y (zh) * 2009-03-17 2010-03-24 常州德劢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孔精测仪
CN101922925A (zh) * 2009-06-10 2010-12-22 株式会社三丰 圆度测量设备
CN10320693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株式会社三丰 测量坐标校正方法和三维测量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0608U (ja) * 1983-11-28 1985-06-21 株式会社 東京精密 真円度測定装置
JPH04331486A (ja) 1991-05-02 1992-1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ターリングエンジン駆動発電装置
JP3569622B2 (ja) 1998-01-29 2004-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軸物ワークのクランプ方法
SE514469C2 (sv) * 1999-12-29 2001-02-26 Scania Cv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vid maskinprovning
JP4331486B2 (ja) 2003-01-17 2009-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ワーク支持装置
JP4820681B2 (ja) 2006-04-13 2011-11-24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形状測定機
DE102010026891A1 (de) * 2010-04-09 2011-10-13 Stotz Feinmess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r Vermessung von Objekten
JP2015042735A (ja) 2013-07-23 2015-03-05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11001A (en) * 1981-06-19 1982-12-24 Mitsutoyo Mfg Co Ltd Measuring device for inside diameter
JPH0237308U (zh) * 1988-09-01 1990-03-12
CN1587890A (zh) * 2004-07-09 2005-03-02 胡先根 全自动轴承防尘槽口径检测机
CN201429399Y (zh) * 2009-03-17 2010-03-24 常州德劢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孔精测仪
CN101922925A (zh) * 2009-06-10 2010-12-22 株式会社三丰 圆度测量设备
CN10320693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株式会社三丰 测量坐标校正方法和三维测量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6961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株式会社三丰 用于测量柱状工件的坐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29086A (zh) * 2020-12-28 2021-04-30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四轴数控铣床的涡旋盘体误差在机测量方法
CN112729086B (zh) * 2020-12-28 2022-03-08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四轴数控铣床的涡旋盘体误差在机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10516B2 (en) 2017-11-07
JP2016161504A (ja) 2016-09-05
JP6579647B2 (ja) 2019-09-25
DE102016203590B4 (de) 2022-06-30
CN105937895B (zh) 2020-04-24
DE102016203590A1 (de) 2016-09-08
US20160258734A1 (en)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7895A (zh) 柱状工件的测量设备和支撑机构
CN101497168B (zh) 数控装置和数控方法
EP2671674B1 (en) Machine tool
CN102574277B (zh) 台钳或卡盘处的装置
CN203672259U (zh) 拨叉检验夹具
CN102275082A (zh) 具备工具夹的工作机械及基于该工作机械的加工方法
JP2007030158A (ja) 工具の座またはアンバランスを検査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05619857U (zh) 一种钻头检测组件
CN107848090A (zh) 具有工具夹紧装置的机床单元
CN100551615C (zh) Pcb钻孔机钻头夹头的加工及检测方法
CN102825274B (zh) 开槽镶片
JP5180798B2 (ja) 駆動ベルトの異常検知装置
CN101314204A (zh) 平衡轴装配相位点的定位方法
US9751132B2 (en) Drilling worktable for manufacturing tube support plat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ube support plates using the same
CN102032857B (zh) 单晶圆棒的径向垂直度检测台
CN103182545A (zh) 机械零件中的斜孔加工设备和方法
CN104976945B (zh) 纺织细纱机中心定规锥孔内径检测装置
CN101733679A (zh) 寻边器
CN108834330A (zh) 一种pcb“d”字型异型焊盘的加工方法
JP2006010600A (ja) 歯車の歯折れ強度試験方法及び歯折れ強度試験治具
CN102320002A (zh) 免校对的单向调节滑动支撑装置
CN201512301U (zh) 发动机气门锁夹送料防错装置
JP5748052B2 (ja) 長尺ノズル内面加工装置
CN108036704A (zh) 一种基于纳米级平行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
CN105004242B (zh) 定位销尺寸检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