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4676B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4676B
CN105934676B CN201580005398.0A CN201580005398A CN105934676B CN 105934676 B CN105934676 B CN 105934676B CN 201580005398 A CN201580005398 A CN 201580005398A CN 105934676 B CN105934676 B CN 105934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be
waste liquid
cleaning fluid
vacuum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53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4676A (zh
Inventor
森高通
时枝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34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4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4Cleaning sample transfer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伴随装置高速化,需要在短时间内相对于探针的大范围进行清洗至干燥。具备:探针(7a);喷出清洗液的清洗喷嘴(201、202);抽吸空气的真空喷嘴(211、212a~212c);与清洗喷嘴(201、202)和真空喷嘴(211、212a~212c)连接、在从清洗喷嘴(201、202)喷出该清洗液后利用真空喷嘴(211、212a~212c)对空气进行抽吸由此来进行探针(7a)的清洗及干燥的清洗槽(30);与清洗槽(30)连接,并排出该清洗液的废液流路(250);以及在从清洗喷嘴(201、202)喷出该清洗液后对清洗槽(30)与废液流路(250)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的遮挡部件(100)。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试剂、血液或尿等液体试样进行分注的分注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分注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尤其涉及具有能够高效率地进行附着于探针的清洗液的干燥的功能的清洗槽、以及具备该清洗槽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生化学自动分析装置、免疫自动分析装置等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在试剂或者被检体试样的抽吸喷出后用清洗液进行探针的清洗的清洗槽。
对于用探针对试剂或者被检体试样进行抽吸时的探针的污染量而言,通常,探针在检测液面后所深入的量的5mm左右成为探针的清洗范围,但例如从为了防止试剂的蒸发而在试剂瓶安装有切开的盖帽的试剂瓶进行试剂的抽吸的情况下,需要对从试剂的盖帽至试剂瓶底的范围进行清洗,从而需要对较大的范围进行清洗。
但是,扩大喷嘴的清洗范围存在如下缺点。由于清洗范围增大,所以必需设置更多清洗时间。并且,在探针清洗后大量残留附着于探针的侧面的清洗液,若在该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的试剂抽吸,则可以假定附着于探针侧面的清洗液混入试剂瓶内,从而导致因清洗液而使试剂变稀薄。
在探针较深地深入被检体试样内的情况下,也如上所述那样,大范围地进行探针的清洗范围,从而产生相同的缺点。
在探针的清洗范围较大的情况下(例:清洗范围80mm),作为将探针清洗后的附着于探针侧面的清洗液除去的方法,公知如下方式:探针在探针清洗位置进行清洗后向真空抽吸筒位置移动,使探针向真空抽吸筒下降,通过在真空抽吸筒内抽真空,而将附着于探针侧面的清洗液除去(专利文献1、2)。
然而,该方式中,需要使探针从探针清洗位置向真空抽吸筒位置水平移动,从而存在从清洗至干燥花费时间的课题。
为了克服该课题,考虑在同一位置实施探针的从清洗至干燥的方法,也公知这一方式(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09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574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33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3的技术与专利文献1、2相比,认为能够缩短从清洗至干燥的时间,但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中依然存在以下的课题。
当在同一位置进行探针的从清洗至干燥的情况下,需要使清洗槽内部的废液流路封闭,并以真空对清洗槽内部进行抽吸,而需要从喷嘴插入口大量地吸入所引入的空气的量。这是因为,需要利用大量地吸入的风速,将附着于探针侧面的外洗水吹飞。在大量地吸入空气的情况下,吸入的时间需要为某一程度,从而在干燥时间的缩短方面期望减少吸入的空气的量。然而,专利文献3中,并未考虑对减少该吸入的空气的量的研究。
并且,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为了将清洗液全部一次积存于废液积存部,需要充分积存废液大小的废液积存部。该情况下,需要比较大的废液积存部,从而其结果存在清洗槽本身也变大的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结构如下。
代表性的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探针,其对试剂或者检体试样进行抽吸喷出;清洗喷嘴,其喷出清洗液;真空喷嘴,其抽吸空气;清洗槽,其与上述清洗喷嘴和上述真空喷嘴连接,在从上述清洗喷嘴喷出该清洗液后,利用上述真空喷嘴对空气进行抽吸,由此来进行上述探针的清洗及干燥;废液流路,其与上述清洗槽连接,并排出该清洗液;以及遮挡部件,其在从上述清洗喷嘴喷出该清洗液后,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
并且,其它的代表性的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探针,其对试剂或者检体试样进行抽吸喷出;清洗喷嘴,其喷出清洗液;真空喷嘴,其抽吸空气;清洗槽,其与上述清洗喷嘴和上述真空喷嘴连接,进行上述探针的清洗及干燥;废液流路,其与上述清洗槽连接,并排出该清洗液;以及遮挡部件,其配置于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利用伴随上述真空喷嘴的抽吸产生的抽吸力而移动,从而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利用该遮挡部件的作用,在进行真空抽吸时能够减少吸入的空气的量,从而能够缩短干燥时间。进而,能够缩短从清洗至干燥的时间。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由于在遮挡部件起作用前,清洗液有效率地向废液流路排出,从而能够使清洗槽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设置空间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简要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清洗槽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从清洗至干燥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保持部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清洗槽的堵塞检测的流程图。
图6(b)是本发明的清洗槽的堵塞检测的流程图。
图6(c)是本发明的清洗槽的堵塞检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清洗槽的清洗喷嘴的流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清洗槽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在反应盘1,沿圆周并列有对血液或者尿等检体试样与试剂进行混合的多个反应容器2。在试剂盘9中能够沿圆周载置多个试剂瓶10。在反应盘1的附近,设置有使放置有试样容器15的支架16移动的试样搬运机构17。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9之间设置有能够进行旋转以及上下运动的试剂分注机构7、8,并具备试剂探针7a。样本探针7a与试剂用注射器18连接。在反应盘1与试样搬运机构17之间,设置有能够进行旋转以及上下运动的样本分注机构11,并具备样本探针11a。样本探针11a与试样用注射器19连接。
样本探针11a一边以旋转轴为中心描绘圆弧一边移动,而从试样容器朝反应室进行检体试样的抽吸喷出。
在反应盘1的周围,配置有清洗机构3、光源、分光光度计4、搅拌机构5、6、试剂盘9、以及试样搬运机构17,清洗机构3与清洗用泵20连接。在试剂分注机构7、8、样本分注机构11、搅拌机构5、6的动作范围上分别设置有清洗槽13、30、31、32、33。在试样容器15中含有检体试样,被放置于支架16而由试样搬运机构17搬运。并且,各机构与控制器21,该控制器21对各机构进行控制。
从光源照射出的光向在反应容器2内混合后的检体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照射。照射后的光由分光光度计4接受,控制器21根据该光量对检体试样所含有的规定成分的浓度进行计算。
以上是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试剂瓶的试剂探针抽吸口位置安装有用于对内部进行密闭的盖帽,一般在设置于装置内时将盖帽拆下而将其设置于装置内。近年来,有在盖帽开设切开状的孔,使试剂探针7a插入切开部而对试剂进行抽吸的方法。由于试剂的盖帽的开口部成为微小的切口,所以试剂与外部空气的接触变得最小,从而与以往相比能改善试剂的恶化。但是,试剂探针7a的清洗范围成为为了从盖帽抽吸试剂而插入的全范围,从而与以往的没有盖帽的情况相比需要大范围的清洗。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清洗槽30的立体剖视图。右上图是进一步的清洗槽30的主要部分剖视立体图。
在清洗槽内部,具备喷出清洗液的清洗喷嘴201、202,利用该清洗液对试剂探针7a进行清洗。并且,具备抽吸空气的真空喷嘴211、212a~212c,利用该真空喷嘴的抽吸力来实施试剂探针7a的干燥。这些喷嘴与清洗槽连接,各个喷嘴能够向清洗槽喷出清洗液、或对清洗槽内的空气进行抽吸。
在清洗槽设有节流部301,通过在节流部301的开口部插入试剂探针7a,来实施探针的清洗及干燥。该节流部使从外流入的空气加速,来实现提高干燥力的作用。若节流部301的直径比试剂探针7a的外径过大,则进入清洗筒内的空气的速度不会很快,从而对于将附着于试剂探针7a侧面的清洗液吹飞的效果而言,相比将节流部301设为适当的直径的情况变低。结果,在对下一次的液体进行抽吸时,会因清洗液的残余而变稀薄,从而需要充分的清洗液的除去能力。因此,为了以适当的抽吸力来确保充分的清洗液的除去能力,期望试剂探针7a的外径与节流部301孔径的间隙在0.2mm~1mm之间。并且,若该间隙过窄,则有附着于试剂探针7a侧面的试剂在节流部301处附着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该节流部301配置在清洗喷嘴201喷出的清洗液所流动的路径上,所以能够利用该清洗液对节流部301进行清洗。
在清洗槽内部,与供试剂探针7a插入的位置邻接地具备溢流部222。该溢流部222是将从清洗喷嘴201喷出来的清洗液排出的部分,与供试剂探针7a插入的空间一起与集合管250连接。该集合管250是废液流路。存在从节流部301直接向下方落下的路径和经由溢流部222向下方落下的路径这两个路径,它们在集合管250集中而排出从清洗喷嘴201喷出来的清洗液。另一方面,从清洗喷嘴202喷出来的清洗液直接向下方落下,并经由集合管250排出。
在成为废液流路的集合管250与清洗槽之间,作为遮挡废液流路和清洗槽的遮挡部件而配置有球100。该球100是因伴随真空喷嘴212a~212c的抽吸而产生的抽吸力朝清洗槽侧移动,从而对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的部件。通过被遮挡,能够减少所吸入的空气的量,从而相比未配置球100的情况能够缩短干燥时间。
此处,遮挡是除了包括完全密闭流路的情况之外、还包括一部分未完全密闭的状态的概念。若与该部件未作用的状态相比,该部件在真空喷嘴难以抽吸空气的方向上作用,则能够认为是遮挡。
接下来,对右上的主要部分剖视立体图进行说明。球100收纳于废液部221,由保持部101保持并以一定的高度静置。在球100与清洗槽之间,配置有O型圈102。该O型圈102使与球100的紧贴性良好,能够提高球100与O型圈102接触时的遮挡效果。将在下文中说明电极303a、303b。
接下来,使用图3,对作为遮挡部件的球100的移动进行说明。通常时,如图3(a)所示,球100在下降后的位置处搭乘并保持在保持部101上。若从真空喷嘴212a~212c抽吸空气,则球100因该抽吸力而从图3(a)的状态开始如图3(b)所示那样被向上方抬起,而与O型圈102接触,从而能够遮挡废液流路。O型圈102提高紧贴性,并且也兼具使球100静止的作用,从而作为对球100的朝上方的移动进行抑制的移动抑制部件发挥功能。因此,O型圈102需要具有与球100的外径相比宽度较小的内径。
若停止真空喷嘴212a~212c的空气抽吸,则对球100的抽吸力消失,而因球100的自重而根据重力落下,从而成为图3(a)的状态。此外,球100具备比废液部221的内径小的外径,能够顺畅地上下移动。此处,为了使球100利用真空抽吸动作而可靠地向上部移动,且为了使来自清洗喷嘴201、202、样本探针7a的清洗液可靠地排出,期望确保废液部221的内径与球100的直径的间隙在0.5mm~2.0mm之间。
由于球100需要是像这样利用空气的抽吸力而移动的部件,从而期望是球100中为空洞的球。并且,期望是较轻的材质。除此之外,与球100接触的水溶液如清洗液、试剂那样与多种成分接触,从而期望材质是不锈钢、陶瓷之类的耐药品性的材质。
球100的上下行程大致取决于O型圈102与保持部101的距离,若如图3(a)所示那样分离,则从真空抽吸开始直至能够遮挡清洗槽下部花费时间。为了缩短上下行程,期望如图3(c)所示那样在搭乘于保持部101的最下点的状态下球100的一部分能够进入O型圈102内。为了实现上述内容,通过使保持部101与O型圈102的垂直方向的距离比球100的直径短而能够实现。由于如图3(c)那样从真空抽吸开始直至能够遮挡清洗槽下部的时间也变快,从而能够缩短干燥时间。或者,将缩短了的时间用作清洗时间而能够实现携带污染的抑制。因此,缩短球100的上下行程是有益的。此外,这样,即使一部分进入,O型圈102与球100也非接触,从而能够使流进来的清洗液不积存地从该缝隙废弃。
接下来,使用图4详细地对试剂探针7a的从清洗至干燥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动作由控制器21控制。
首先,从清洗喷嘴201、202喷出清洗液。使试剂探针7a向清洗槽下降,并将试剂探针7a插入节流部301。一边使试剂探针7a下降一边对其外侧进行清洗。在试剂探针7a下降的过程中喷出清洗喷嘴201、202的清洗液,对试剂探针7a整体的外侧进行清洗。并且,试剂探针7a在通过节流部301之后,实施试剂探针7a的内洗清洗,而对试剂探针7a的内部进行清洗。内洗清洗通过从试剂探针7a的内部喷出作为内洗水的清洗液来进行。此时,配置于废液部221的球100处于搭乘于保持部101的位置,从清洗喷嘴201、202、试剂探针7a喷出的清洗液不会积存在废液部221内,在球100的四周流动而向作为废液流路的集合管250排出。清洗液的排出持续直至后述的球100遮挡流路。
由于来自清洗喷嘴201的清洗液在节流部301上部流动,所以来自试剂探针7a的清洗液在节流部301上由清洗液覆盖。因此,来自试剂探针7a的内洗水不会向清洗槽的外部飞散。因此,作为内洗水的水压,为了抑制携带污染而能够使用比较高的水压。
接下来,在试剂探针7a下降停止后停止清洗喷嘴201、202的喷出,从真空喷嘴211、212a~212c进行真空抽吸,并使试剂探针7a上升。若从真空喷嘴211、212a~212c进行真空抽吸,则球100从图3(a)的状态被向上方抬起而成为图3(b)的状态,对废液部221与清洗槽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此时,由于设置有O型圈102,所以球100的紧贴度增加,从而能够完全地密闭废液部221。在废液部221的球100在上方紧贴的期间,由真空喷嘴212a~212c抽吸了的空气的体积量从节流部301进入清洗槽内部。由于节流部301形成为节流形状,所以所进入的空气的速度增加,从而附着于试剂探针7a侧面的清洗液因鼓风的效果被弹飞而进行试剂探针7a侧面的干燥。
试剂探针7a从节流部301出来后,停止真空喷嘴211、212a~212c的真空抽吸动作。由此,对于球100的抽吸力消失,从而球100因自重而下降。
此外,成为内洗水向被抽吸了的球100喷洒的动作,但若因内洗水喷洒于球100的水压,而来自真空喷嘴212a~212c的抽吸压力增大,则通过喷洒内洗水而使球100不会从O型圈102脱离而下降,从而能够在从插入于节流部301后直至插拔之前不久进行试剂探针7a的内洗。
并且,在真空喷嘴212a~212c的抽吸时,球100紧贴于上方的O型圈102,并能够假定在抽吸停止后也紧贴于O型圈102,但在下一次清洗工序中,在试剂探针7a的清洗时,由于从通过节流部301后开始进行试剂探针7a的内洗清洗,所以内洗水喷洒于球,球被向下方推出,从而球向保持部101返回。或者,由于紧贴,所以球因积存于清洗槽的清洗液的重量而向保持部101返回。
以上,对从清洗至干燥的动作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说明。如图4中已说明的那样,示出了在将从清洗喷嘴201、202喷出的清洗液向废液流路排出后,利用作为遮挡部件的球100对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利用该遮挡部件的作用,能够减少在真空抽吸时所吸入的空气的量,从而能够缩短干燥时间。并且,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在球100紧贴之前的期间,清洗液不会积存在清洗槽内而是有效率地向废液流路排出。因此,能够缩小具有清洗液积存的可能性的空间,从而能够使清洗槽小型化。此外,将上述的清洗液向废液流路排出后并非指将全部的清洗液排出,而是指进行一部分的清洗液的排出之后的意思表现。
如上所述,遮挡是指除完全密闭情况之外还包括一部分未完全密闭的状态的概念,遮挡部件也可以不完全密闭。因此,也可以是在球100紧贴的状态下一部分敞开的构造。此时,干燥效果相对降低,但清洗液总是排出,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并且,作为配置于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的遮挡部件以球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遮挡部件也可以不如球100那样是球形状部件。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状部件。并且,也可以采用设置可动式的门那样的机构、利用真空喷嘴的抽吸力使之移动、并通过抽吸力自动地关门那样的机构作为遮挡部件。
并且,作为移动抑制部件以O型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环状,是能够抑制遮挡部件的移动的部件即可。例如,在未配置O型圈的情况下,清洗槽的底部起到抑制遮挡部件的移动的作用,从而能够认为清洗槽的底部是遮挡部件。其中,若该遮挡部件如O型圈那样是橡胶、硅之类的弹性体,则能够提高紧贴性,从而作为与清洗槽不同的部件,优选这样的材质。
至此,对在将从清洗喷嘴喷出来的清洗液向废液流路排出后、对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排出机构考虑各种方案,从而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也就是说,遮挡部件也可以仅配置于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通过伴随真空喷嘴的抽吸而产生的抽吸力进行移动,从而对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此时,由于在废液流路侧不需要电磁阀等机构,所以不需要相对于阀的开闭进行电气控制,从而能够使清洗槽小型化。并且,与上述相同,遮挡部件优选是球形状部件。并且,通过采用上述的各种机构能够得到上述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对考虑到维护性的提高的研究方面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从清洗喷嘴201喷出来的清洗液大部分向溢流部222流动,从清洗喷嘴202喷出来的清洗液从废液部221流出,并从清洗槽下部的集合管250排出。该集合管250优选固定于自动分析装置,另外,优选清洗槽与集合管250以不同的部件构成,且清洗槽是相对于集合管能够装卸的构造。即,清洗槽的安装仅通过从上部向集合管250插入就能够设置,从而不需要装卸后的位置调整,从而能够实现维护的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且,优选作为对遮挡部件进行保持的配管的废液部221安装于清洗槽侧,该配管与清洗槽以不同的部件构成,并且清洗槽是相对于该配管能够装卸的构造。由此,球100等遮挡部件、O型圈102等移动抑制部件的更换变得容易进行,从而当然能够实现维护的作业效率的提高。
接下来,对保持部101进行说明。
保持部101对遮挡部件进行保持,在遮挡部件是球100的情况下,优选图5所示的构造。图5的(a)~(c)是从图2的A箭头方向观察的俯视图(球100未显示)。(a)、(b)、(c)分别是保持部101为三个、四个、八个的例子。球100通过支撑于各个保持部101而能够保持恒定的高度。保持部101为了对球100进行保持,而需要配置于具有比球形状的外径短的直径圆的圆周上。保持部101优选配置三个以上。
间隙110是设为用于在球100支撑于保持部101时也能够将清洗液向废液流路排出的空间。间隙110的形状能够如(a)~(c)所示那样根据保持部101的个数、形状而任意地构成,但若即使增加保持部101的个数,也能够充分地取得间隙110的面积,则能够充分地排出清洗液,从而排出的效果不变化。然而,具备使间隙110的面积最大且能够进行球100的稳定的保持的(a)的三个保持部的形状是最佳的。
从中心观察保持部101的形状进行对照,当球100搭乘在保持部101上时一定配置于中心位置。通过配置于中心位置,能够进行稳定的上下动作。并且,通过配置于中心位置,清洗液能够环绕球100整体,从而也能够进行稳定的球100的清洗。因此,只要球100保持于中心位置,就能够通过真空抽吸动作来顺畅地进行上下的动作,从而首先不会存在不发挥功能的情况。并且,若设置对球100的中心的正下方进行支撑的保持部,则有妨碍将球100迅速地静置于中心位置的担忧,从而优选不设置与球100的中心的最下点接触的保持部。
若保持部101不足三个,则为了将球100保持于中心位置,需要设置复杂的形状的保持部101,从而优选为比较容易将球100配置于中心位置的三个以上的保持部101。并且,如上所述,最优选具备三个保持部101。除此之外,为了使移动了的球100迅速地静止于中心,并非仅仅设置三个就可以,进一步优选各个保持部101相对于中心以120度的中心角配置。并且,根据相同的理由,关于三个以上的保持部,优选是彼此相邻的保持部与中心所成的角在三个以上的保持部中全部相等的配置。(a)、(b)、(c)中的所成的角分别是120度、90度、45度。
接下来,对图5的(d)进行说明。图5的(d)是作为保持部而采用了图5的(a)的情况下的图3A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表示了三个保持部101中的两个保持部101。在上面已经进行了说明,保持部101设为使球100总是配置于同一中心位置是重要的。若未返回同一中心位置,则试剂探针7a的内洗水等相对于球100未均匀地喷洒,从而球100的清洗效果有差别,并在真空抽吸时的上升移动中动作变迟钝,并且可假定导致从O型圈102的脱离性降低。因此,如图中圆圈所示,通过预先将保持部100的形状设为倒角形状或圆弧形状,当球100因试剂探针7a的内洗水而返回保持部101时,能够再现性良好地返回中心位置。因此,当试剂探针7a内洗水喷洒于球100时,由于稳固地定位,所以球100不会移动,而能够充分地对球100的周围进行清洗。
接下来,对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的堵塞检测进行说明。
在万一球100的清洗不充分的情况下,考虑不从O型圈102离开而球100的下降动作不能很好地进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流路产生堵塞。而且,若产生堵塞,则可假定成为在清洗槽内积存清洗液、清洗不足或污染、清洗液除去不足的状况。
以可靠性的提高为目的,如图3所示地预先在真空喷嘴的下方配置电极303a、303b,若从抽真空开始起在已设定的时间确认到电极的导通,则能够判定为该流路的堵塞。这是因为积存的清洗液成为介质而电极间导通。若能够正常地排出清洗液,则在开始真空抽吸时,电极303a、303b不会导通,但在球100未完全下降、而在清洗槽内部积存有清洗液的情况下,在真空抽吸动作之前、或者之后,电极303a、303b间导通,从而能够检测到清洗槽的堵塞。因此,为了检测到清洗槽与废液路径之间的流路的堵塞,优选在清洗槽具备电极303a、303b。
接下来,图6表示实际上从试剂抽吸至清洗结束的清洗槽内堵塞的判定流程。该堵塞的判定在图6(a)~图6(c)的任一个中都能够判定。图6(a)~图6(c)中仅堵塞判定的时机不同,其它的内容均相同。
图6(a)是在试剂探针7a朝清洗槽开始下降后且在真空抽吸前进行堵塞判定的流程图。当在该时机实施堵塞的判定的情况下,若球100紧贴于O型圈102,则清洗液、内洗水在清洗槽内积存,从而若在真空抽吸前进行堵塞的判定,则能够容易地检测到堵塞、即球100紧贴于O型圈102的情况。例如,在清洗槽内,将电极303a配置于清洗喷嘴202的上方,并将电极303b配置于清洗喷嘴202的下方即可。也就是说,由于是真空抽吸前,所以能够将上述电极配置于比较靠近清洗槽内的上方。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电极配置于清洗槽的下方。
图6(b)是在开始真空抽吸后且在试剂探针7a开始从清洗槽上升前进行该堵塞判定的流程图。并且,图6(c)是在试剂探针7a开始从清洗槽上升后进行堵塞判定的流程图。当在上述时机实施堵塞判定的情况下,开始真空抽吸,但若球100紧贴于O型圈102,则在真空喷嘴212c以下的空间中废液无法由真空喷嘴抽吸而残留在清洗槽内。因此,上述电极需要配置于球100与真空喷嘴212c之间。
接下来,对堵塞除去动作进行说明。在堵塞判定中为NG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判定出堵塞的情况下,进行堵塞除去动作是有效的。堵塞除去动作也能够是使用一个循环而长时间地将来自试剂探针7a的内洗水长时间地喷洒于球100、而将其向保持部101方向推出的方法,利用试剂探针7a的前端直接地将球100向保持部101的方向推压而将其推出的方法也能够使之充分地复原。这样,控制器在万一检测到堵塞的情况下,期望将试剂探针7a推压于遮挡部件,或者从试剂探针7a喷出内洗水。任一个方法在解除遮挡部件的遮挡状态方面都有效。
接下来,使用图7,对清洗喷嘴201、202的流路进行说明。左图是使电磁阀、泵、系统水在双方的喷嘴中共用的情况下的流路。中图是分别设置电磁阀、而使泵和系统水在双方的喷嘴中共用的情况下的流路。右图是分别设置电磁阀、另外也分别设置泵、而使系统水在双方的喷嘴中共用的情况下的流路。右图的情况下是在清洗喷嘴201和202中采用了低压泵和高压泵的例子,通过像这样改变水压,能够实现清洗效率的最优化。
接下来,作为其它的实施例,表示作为遮挡部件而采用了电磁阀302的例子。图8的清洗槽的立体剖视图是在废液部221的下方具备电磁阀302的构造。其它的结构大致与图2相同,从而此处省略说明。此外,电磁阀302的开闭状态的控制由控制器21来进行。
对清洗动作进行说明。最初,电磁阀302是打开状态。通过使试剂探针7a向清洗槽下降,从清洗喷嘴201、202喷出清洗液,并将清洗液喷洒于试剂探针7a,由此来进行试剂探针7a的清洗。在清洗试剂探针7a后,使废液部221下方的电磁阀302为关闭状态,一边从真空喷嘴211、212a~212c进行真空抽吸,一边使试剂探针7a上升。
若关闭电磁阀302而从真空喷嘴211、212a~212c进行真空抽吸,则仅从节流部301向清洗槽内进入空气。通过节流部301而进入了的空气在节流部301的内径节流,从而风速上升,若试剂探针7a上升,则在节流部301中将附着于试剂探针7a的外侧的清洗液吹飞而除去清洗液。
图2中表示了不需要电磁阀的结构,但与图2的方式相同,在图8的清洗槽中,在将从清洗喷嘴201、202喷出的清洗液向废液流路排出后也对清洗槽与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从而在真空抽吸时能够减少吸入的空气的量,而能够缩短干燥时间。进而,能够缩短从清洗至干燥的时间。
并且,除该效果之外,由于清洗液有效率地向废液流路排出,所以不需要在清洗槽内设置较大的存积部。因此,能够使清洗槽小型化。
上述内容中,说明了与试剂探针7a有关的内容,但也存在将样本探针较深地深入试样容器15的检体试样内、而从试样容器15的底部进行抽吸的分注方式,该情况下探针的清洗范围也是遍及大范围。因此,也能够应用于样本探针的清洗槽,本发明的清洗槽并不限定于试剂探针。
并且,对真空喷嘴的个数是四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由于与真空力的平衡,所以并不会受到真空喷嘴的个数的影响。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真空喷嘴211,而仅设置真空喷嘴212a~212c。并且,对清洗喷嘴的个数是两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该情况下也相同。例如,也可以不设置清洗喷嘴202,而仅设置清洗喷嘴201。
并且,对存在节流部30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该节流部301并不是本发明所必需的结构。但是,通过存在该节流部301,能够更加如上所述地提高干燥效率。
并且,对具有溢流部22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该溢流部222并不是本发明所必需的结构。但是,通过具有该溢流部,能够提高排水效果,并且能够从清洗喷嘴201向探针喷出大量的清洗液。因此,从提高探针的清洗效率的观点来看优选存在该溢流部。
并且,表示了从下依次配置遮挡部件、移动抑制部件、清洗槽的例子,但只要清洗液能够排出,遮挡部件、移动抑制部件、清洗槽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在倾斜方向上配置。但是,通过从下依次配置上述部件,能够缩小清洗槽的宽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只要不脱离发明的主旨,能够进行各种改进。相对于在相同的清洗槽内进行清洗及干燥的结构,本发明的使用了遮挡部件的干燥效率的提高尤其有效。在使探针相对于清洗槽下降后,通过不沿水平方向驱动探针而是使之进行上下方向的驱动、清洗喷嘴的控制、以及真空喷嘴的控制来进行探针的清洗及干燥的清洗槽,相对于上述这样的清洗槽,本发明的使用了遮挡部件的干燥效率的提高尤其有效。在使探针下降后直至上升的期间,并非完全不使之沿水平方向移动,但不使之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话,从清洗干燥时间的缩短方面看优选。
符号的说明
1—反应盘,2—反应容器,3—清洗机构,4—分光光度计,5—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7—试剂分注机构,7a—试剂探针,8—试剂分注机构,9—试剂盘,10—试剂瓶,11—样本分注机构,11a—样本探针,13—清洗槽,15—试样容器,16—支架,17—试样搬运机构,18—试剂用注射器,19—试样用注射器,20—清洗用泵,21—控制器,30—搅拌机构用清洗槽,31—搅拌机构用清洗槽,32—试剂分注机构用清洗槽,33—试剂分注机构用清洗槽,100—球,101—保持部,102—O型圈,110—间隙,201—清洗喷嘴,202—清洗喷嘴,211—真空喷嘴,212a—真空喷嘴,212b—真空喷嘴,212c—真空喷嘴,221—废液部,222—溢流部,250—集合管,301—节流部,302—电磁阀,303a—电极,303b—电极。

Claims (16)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探针,其对试剂或者检体试样进行抽吸喷出;
清洗喷嘴,其喷出清洗液;
真空喷嘴,其抽吸空气;
清洗槽,其与上述清洗喷嘴和上述真空喷嘴连接,在从上述清洗喷嘴喷出该清洗液后,利用上述真空喷嘴对空气进行抽吸,由此来进行上述探针的清洗及干燥;
废液流路,其与上述清洗槽连接,并排出该清洗液;以及
遮挡部件,其在将从上述清洗喷嘴喷出来的该清洗液向上述废液流路排出后,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
上述遮挡部件配置于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利用伴随上述真空喷嘴的抽吸产生的抽吸力而移动,从而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挡部件是球形状部件,
还具备移动抑制部件,该移动抑制部件配置于该球形状部件与上述清洗槽之间,对该球形状部件的移动进行抑制,
该球形状部件伴随上述真空喷嘴的抽吸而与上述移动抑制部件接触,从而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抑制部件是具有宽度比该球形状部件的外径窄的内径的O型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球形状部件、上述O型圈、上述清洗槽从下起依次配置,在上述真空喷嘴未抽吸空气的期间,该球形状部件不与上述O型圈接触,并且该球形状部件伴随上述真空喷嘴的抽吸向垂直方向上方移动,从而与上述O型圈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上述清洗喷嘴喷出清洗液的期间对该球形状部件进行保持的三个以上的保持部,
上述保持部配置在具有比该球形状部件的外径短的直径的圆的圆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在上述清洗槽具备电极,
利用上述电极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的堵塞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上述探针的驱动以及上述探针的内洗水的喷出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上述遮挡部件是配置于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利用伴随上述真空喷嘴的抽吸产生的抽吸力而移动,从而使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成为遮挡状态的部件,
上述控制器在检测到上述堵塞的情况下,将上述探针推压于上述遮挡部件,或者从上述探针喷出内洗水,由此来解除上述遮挡部件的遮挡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槽具备用于插入上述探针的节流部,
在上述探针插入于上述节流部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真空喷嘴的空气的抽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节流部配置在上述清洗喷嘴喷出的清洗液所流动的路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槽具备将从上述清洗喷嘴喷出来的清洗液排出的溢流部,
上述溢流部与上述废液流路连接,
经由上述溢流部而排出的清洗液不经由上述遮挡部件地向上述废液流路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废液流路,具备固定于自动分析装置的配管,
上述清洗槽与上述配管以不同的部件构成,上述清洗槽相对于上述配管能够装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探针、上述清洗喷嘴、上述真空喷嘴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上述控制器在使上述探针相对于上述清洗槽下降后,通过不沿水平方向驱动上述探针而是进行上下方向的驱动、上述清洗喷嘴的控制、以及上述真空喷嘴的控制,来进行上述探针的清洗及干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应盘,其对混合检体试样和试剂的反应容器进行保持;光源,其向该反应容器照射光;分光光度计,其接受照射在该反应容器的光并对其进行分光;以及控制器,其根据由上述分光光度计接受了的光量,对该检体试样所含有的规定成分的浓度进行计算。
14.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探针,其对试剂或者检体试样进行抽吸喷出;
清洗喷嘴,其喷出清洗液;
真空喷嘴,其抽吸空气;
清洗槽,其与上述清洗喷嘴及上述真空喷嘴连接,进行上述探针的清洗及干燥;
废液流路,其与上述清洗槽连接,并排出该清洗液;以及
遮挡部件,其配置于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利用伴随上述真空喷嘴的抽吸产生的抽吸力而移动,从而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挡部件是球形状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挡部件是球形状部件,
还具备移动抑制部件,该移动抑制部件配置于该球形状部件与上述清洗槽之间,对该球形状部件的移动进行抑制,
该球形状部件伴随上述真空喷嘴的抽吸而与上述移动抑制部件接触,从而对上述清洗槽与上述废液流路之间的流路进行遮挡。
CN201580005398.0A 2014-01-27 2015-01-14 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105934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2069 2014-01-27
JP2014012069 2014-01-27
PCT/JP2015/050706 WO2015111470A1 (ja) 2014-01-27 2015-01-14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4676A CN105934676A (zh) 2016-09-07
CN105934676B true CN105934676B (zh) 2017-09-22

Family

ID=5368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5398.0A Active CN105934676B (zh) 2014-01-27 2015-01-14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69686B2 (zh)
EP (1) EP3101430B1 (zh)
JP (1) JP6373879B2 (zh)
CN (1) CN105934676B (zh)
WO (1) WO2015111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0895B (zh) * 2017-02-24 2022-12-1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US10454761B2 (en) 2017-05-01 2019-10-22 Vmware, Inc. Migration of managed devices to utilize management platform features
CN112470008A (zh) * 2017-10-17 2021-03-0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探针的清洗方法
CN111133317B (zh) * 2018-03-15 2021-05-0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流路堵塞检测方法
WO2020066198A1 (ja) * 2018-09-27 2020-04-0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洗浄方法
US20220034926A1 (en) * 2019-02-18 2022-02-03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zer
CN110963600A (zh) * 2019-11-18 2020-04-07 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质分析仪废液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15598364B (zh) * 2022-12-15 2023-03-10 广州仁恒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肿瘤免疫微环境检测分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7117A (en) * 1992-05-15 1994-10-18 Tosoh Corporation Method of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iqui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5408891A (en) * 1992-12-17 1995-04-25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Fluid probe was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3373A (en) * 1989-12-01 1992-07-28 Akzo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reagent delivery probes
CA2167471A1 (en) * 1995-01-31 1996-08-01 Johnson & Johnson Clinical Diagnostics, Inc. Probe wash device
JP2001133466A (ja) * 1999-11-05 2001-05-18 Toshiba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3873656B2 (ja) 2001-05-16 2007-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4443271B2 (ja) 2004-03-12 2010-03-3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US7621282B2 (en) * 2004-06-17 2009-11-24 Abbott Laboratories, Inc. Probe washing cups and methods
US7263981B2 (en) * 2005-05-23 2007-09-04 Walbro Engine Management, L.L.C. Controlling evaporative emissions in a fuel system
US7862716B2 (en) 2009-04-13 2011-01-04 Sielc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HPLC schematic with integrated sample cleaning system
JP5271929B2 (ja) * 2010-01-28 2013-08-2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7117A (en) * 1992-05-15 1994-10-18 Tosoh Corporation Method of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iqui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5408891A (en) * 1992-12-17 1995-04-25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Fluid probe was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1430A4 (en) 2017-10-25
CN105934676A (zh) 2016-09-07
WO2015111470A1 (ja) 2015-07-30
EP3101430A1 (en) 2016-12-07
JPWO2015111470A1 (ja) 2017-03-23
US20170010293A1 (en) 2017-01-12
JP6373879B2 (ja) 2018-08-15
US9869686B2 (en) 2018-01-16
EP3101430B1 (en) 2019-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4676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04903729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0904206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3348251B (zh) 自动分析装置
US7621282B2 (en) Probe washing cups and methods
AU661544B2 (en) Probe wash for liquid analysis apparatus
EP050300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reagent delivery probes
US9927342B2 (en) Two station sample and washing system
JP2013511721A (ja) 臨床用分析器試料プローブのすすぎ・乾燥に適応させた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7533079A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方法
US11353473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and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JP2005241442A (ja) 洗浄装置、洗浄装置を用いた分析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US11906535B2 (en) Dispenser nozzle residue mitigation
JPWO2017145672A1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洗浄方法
US11529656B2 (en) Probe wash station for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JP2008272762A (ja) ニードル洗浄装置
JP5878138B2 (ja) 試料分析装置
JP5954114B2 (ja) サンプリング装置
JP2011106828A (ja) 分注装置、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分注方法
CN205659945U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的便捷清洗装置
JP5118573B2 (ja) 対象物処理装置
CN208527448U (zh) 一种清洗拭子
CN219130198U (zh) 一种糖化血红蛋白仪清除进样针外壁液体装置
CN112639487A (zh) 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JP2003107095A (ja) セルの洗浄方法及びセルの洗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