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4228B - 按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4228B
CN105934228B CN201580001298.0A CN201580001298A CN105934228B CN 105934228 B CN105934228 B CN 105934228B CN 201580001298 A CN201580001298 A CN 201580001298A CN 105934228 B CN105934228 B CN 105934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rotary shaft
treatment
massage part
treatme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12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4228A (zh
Inventor
玉木贤
清水新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8301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04021A1/ja
Publication of CN105934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4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按摩装置能够实现新颖的按摩感;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具有:前端设有第一施疗部件(6)的第一按摩部件(5)、前端设有第二施疗部件(14)的第二按摩部件(13)、以及使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13)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的按摩机构(4),并且,按摩机构(4)以使第一施疗部件(6)靠近或远离第二施疗部件(14)的方式驱动第一施疗部件(6)。

Description

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按摩装置,其内部安装有使左右一对按摩部件进行按摩动作的按摩机构。
然而,近年来,对于按摩感的要求变得多样化,使用者提出了例如“希望能够夹住肩部那样施加按摩”这样的要求。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符合该要求的按摩装置。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按摩装置具备按摩部件和按摩机构,其中,按摩部件的前端部设有施疗部件且上下配置有一对,按摩机构以使所述一对按摩部件分别具备的施疗部件沿上下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式,使所述一对按摩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进行动作而产生揉捏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14-36748号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按摩装置是如上所述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而提高对于使用者肩部的按摩感的装置。
但是,使用者又提出了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感的要求、例如“希望对肩部施加类似于按摩人员用手揉捏肩部的挟揉按摩”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一对按摩部件而施加如揉肩般的按摩的按摩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按摩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前端设有第一施疗部件的第一按摩部件、前端设有第二施疗部件的第二按摩部件、以及使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的按摩机构,并且,所述按摩机构以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施疗部件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施疗部件。
优选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被配置为各按摩部件的末端部重叠,并且,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一对。
优选所述按摩机构具有:被配置为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的驱动部、以及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力转换成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的摆动运动的转换部,并且,所述按摩机构被构成为:通过利用所述转换部转换的摆动运动而使第一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施疗部件。
优选所述转换部具备偏心凸台部、第一环状嵌合部以及第一限制部,其中,所述偏心凸台部以偏心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且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面,所述第一环状嵌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末端且与所述偏心凸台部的凸轮面嵌合,所述第一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按摩部件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
优选所述第一限制部为连杆部件,所述连杆部件的一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中间部上,另一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所述按摩装置的壳体上。
优选所述第一限制部具有销部件和滑动部件,其中,所述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中间部上,所述滑动部件设置在与所述销部件相对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滑动部件上设有槽,所述销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所述槽中。
优选所述转换部具备倾斜凸台部、第二环状嵌合部以及第二限制部,其中,所述倾斜凸台部以倾斜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且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倾斜凸轮面,所述第二环状嵌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按摩部件的末端且与所述倾斜凸台部的凸轮面嵌合,所述第二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按摩部件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所述偏心凸台部和所述倾斜凸台部被配置为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心邻接。
优选在所述第二按摩部件的前端部设有两个第二施疗部件,且左右设置的上侧的第二施疗部件之间的间隔小于下侧的第二施疗部件之间的间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按摩装置,能够使用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一对按摩部件而施加如揉肩般的按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第一按摩部件与第二按摩部件分离的状态的图(省略了左侧的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的图示)。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第一按摩部件与第二按摩部件靠近的状态的图(省略了左侧的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的图示)。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主视图(省略了左侧的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的图示)。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6是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示出第一按摩部件与第二按摩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第一按摩部件与第二按摩部件分离的状态的图(省略了左侧的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的图示)。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颈部用按摩器)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中安装的按摩机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按摩装置
2 后侧壳体
3 按摩件
4 按摩机构
5 第一按摩部件
6 第一施疗部件
7 第一环状嵌合部
8 中间部(支撑部)
9 臂
10 狭缝
11 贯通孔
12 销
13 第二按摩部件
14 第二施疗部件
15 第二环状嵌合部
16 中间部(支撑部)
17 安装部
18 旋转轴
19 驱动部
20 驱动电动机
21 齿轮箱
22 轴承
23 蜗轮
24 支撑部件
25 转换部
26 偏心凸台部
27 凸轮面
28 贯通孔
30 开口部
31 第一限制部(连杆部件)
32 孔
33 倾斜凸台部
34 凸轮面
35 内侧凸轮部件
36 端面
37 倾斜的端面
38 外侧凸轮部件
39 开口部
40 第二限制部
41 限制销
42 限制槽
43 限制凸台部
44 销
45 轴承
50 主体部
51 延伸部
52 操作部
53 把持部
54 前侧壳体
55 后侧壳体
56 开口部
57 波纹部
100 第一限制部
101 销部件
102 滑动部件
103 槽
104 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以下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通用的同一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和相同的名称。因此,省略被赋予相同符号和相同名称的构成部件的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4的纸面左侧所示的第二按摩部件13侧设为右侧,将图4的纸面右侧所示的第二按摩部件13侧设为左侧,并在装置说明中设为左右方向。这与将按摩装置1紧贴颈部或肩部的状态下使用者所观察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一致。
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是挂在使用者的肩部的装置(肩挎式按摩装置),其具有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的一对按摩件3、和使按摩件3进行动作从而产生按摩动作的按摩机构4。该按摩装置1被收容在能够前后分离的壳体的内部,且配置在后侧壳体2的前面。
按摩件3是由第一按摩部件5(下侧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13(上侧按摩部件)组合而构成,并被配置为各按摩部件的末端部重叠,其中,第一按摩部件5的前端设有第一施疗部件6,第二按摩部件13的前端设有第二施疗部件14。
按摩机构4用于使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13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并且以使第一施疗部件6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施疗部件14的方式驱动第一施疗部件6。
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中,图1的纸面左侧所示的第二按摩部件13所具备的第二施疗部件14抵接在使用者的右肩部,右侧所示的第二按摩部件13所具备的第二施疗部件14抵接在使用者的左肩部。另外,图1的纸面左侧所示的第一按摩部件5所具备的第一施疗部件6抵接在使用者的右背部,右侧所示的第一按摩部件5所具备的第一施疗部件6抵接在使用者的左背部。
首先,对于按摩件3的构成、即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13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按摩部件5(下侧按摩部件)被形成为侧视时呈大致L字形状,并且被配置为:位于后述的第二按摩部件13的下侧,且悬挂在按摩机构4的旋转轴18上。
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末端上,设有与后述的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嵌合的第一环状嵌合部7,并且从第一环状嵌合部7朝向下方延伸形成有支撑部,在支撑部的前端形成有臂9。第一环状嵌合部7是厚度小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其内周径与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的外周径大致相同。
臂9是被形成为朝向前方斜下侧突出的棒状部件,并被形成为相比包含第一环状嵌合部7的轴心(旋转轴18的轴心)的垂直面更加朝向前侧突出。
另外,在支撑部、即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的后侧,形成有沿臂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10,并且,在中间部8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该狭缝10的贯通孔11。构成后述第一限制部31的连杆部件插入该狭缝10中,在贯通孔11中插入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撑连杆部件的销12。
臂9的前端部设有第一施疗部件6。第一施疗部件6被形成为厚度大的圆盘型或球形等各种形状,且由树脂或硬橡胶等形成。该第一施疗部件6被设置为从臂9的前端部突出,并且被配置在相比包含第一环状嵌合部7的轴心(旋转轴18的轴心)的垂直面更靠近前方下侧的位置处。
第二按摩部件13是长度较长的棒状部件,并被配置为:位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上侧,且从按摩机构4的旋转轴18朝向前方突出。
在第二按摩部件13的末端,设有与后述的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嵌合的第二环状嵌合部15,并且从第二环状嵌合部15朝向前方延伸设置有支撑部(中间部),在该中间部16的前端形成有安装部17。第二环状嵌合部15是厚度小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其内周径与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的外周径大致相同。安装部17是被形成为朝向下侧突出的棒状部件,并且,安装部17上安装有第二施疗部件14。
第二施疗部件14被形成为球形等各种形状,且由树脂或硬橡胶等形成。第二施疗部件14被配置为从安装部17朝向下侧突出,并且被配置在相比包含第二环状嵌合部15的轴心(旋转轴18的轴心)的垂直面更靠近前方的位置处。第二施疗部件14被配置为与第一施疗部件6相互对置。
通过配置为第二按摩部件13的第二施疗部件14朝向下侧,且支撑部件24朝向前方突出,从而能够以挂在使用者肩部的方式安装按摩装置1。
接着,对于按摩机构4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按摩件3的末端部、即第一按摩部件5的末端和第二按摩部件13的末端设有按摩机构4,该按摩机构4用于驱动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13从而产生按摩动作。
如图2至图6所示,按摩机构4具有:被收容在壳体内部且朝向左右方向而配置的旋转轴18、用于驱动旋转轴18的驱动部19、以及将旋转轴18的旋转力转换成摆动运动的转换部25。
旋转轴18被配置为架设在壳体内部的右侧与左侧之间,旋转轴18的两端设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该旋转轴18的支撑部件24,旋转轴18的中央位置处配置有驱动部19的齿轮箱21。旋转轴18经由支撑部件24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后侧壳体2上。
另外,在旋转轴18的两端稍微靠近内侧的位置处配置有左右一对按摩件3。即,左右一对按摩件3隔着驱动部19而配置。
驱动部19具有驱动电动机20和齿轮箱21,旋转轴18被配置为沿左右方向贯穿齿轮箱21。齿轮箱2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配置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旋转轴18的轴承22,齿轮箱21的中央位置处配置有蜗轮23。驱动电动机20配置在齿轮箱21的下侧,设置在驱动电动机20的输出轴上的蜗杆(未图示)与蜗轮23啮合。
驱动部19利用齿轮箱21将驱动电动机20所产生的驱动力减速至规定的速度,并使旋转轴18旋转。
转换部25被构成为:将旋转轴18的旋转力转换成摆动运动,从而使第一施疗部件6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施疗部件14。
转换部25具备偏心凸台部26、第一环状嵌合部7以及第一限制部31,其中,偏心凸台部26以偏心的状态安装于旋转轴18上,并且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面27,第一环状嵌合部7设置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末端且嵌合在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上,第一限制部31用于限制第一按摩部件5随着旋转轴18的旋转而旋转。
进而,转换部25具备倾斜凸台部33、第二环状嵌合部15以及第二限制部40,其中,倾斜凸台部3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相对于旋转轴18倾斜的凸轮面34,第二环状嵌合部15设置在第二按摩部件13的末端且嵌合在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上,第二限制部40用于限制第二按摩部件13随着旋转轴18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4、图6所示,在旋转轴18的轴心方向中途部且夹着驱动部19的两侧配置有一对偏心凸台部26。各偏心凸台部26被形成为凸缘状,且外周面上设有大致圆柱形状的环状轨道(凸轮面27)。另外,在各偏心凸台部26上,朝向左右方向形成有供旋转轴18插通的贯通孔28。
如图4所示,贯通孔28的轴心位置与偏心凸台部26的圆的中心轴的位置不同。因此,偏心凸台部26的旋转轨道与旋转轴18的旋转轨道不同。另外,偏心凸台部26被固定为无法相对于旋转轴18进行旋转。
凸轮面27形成为朝向旋转轴18的径向外侧,且围绕旋转轴18进行旋转。第一环状嵌合部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合在凸轮面27上,从而第一按摩部件5转动自如。
形成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末端的第一环状嵌合部7外嵌在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上,由此将偏心凸台部26的旋转转换成上下方向的摆动运动。第一环状嵌合部7被形成为侧视时呈大致环状,在其大致中央部位置处形成有直径与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的外周径大致相同的开口部30。该开口部30外嵌在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上。因此,偏心凸台部26与第一环状嵌合部7相对转动自如。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31是侧视时呈弯曲的板状(勾玉状)的连杆部件,且两端部形成有孔32。
连杆部件被插入到形成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后侧的狭缝10中。连杆部件的、处于被插入到该狭缝10中的状态的一端,经由销12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形成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上的贯通孔11中。另一方面,连杆部件的、处于从狭缝10突出的状态的另一端,经由销44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按摩装置1的后侧壳体2的前面。
即,第一限制部31通过将第一按摩部件5与后侧壳体2连接而进行曲柄运动,从而限制第一按摩部件5围绕旋转轴18进行旋转,由此使第一按摩部件5沿上下方向进行摆动运动。
另一方面,倾斜凸台部33被配置为沿旋转轴18的轴心与偏心凸台部26邻接。
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6所示,在旋转轴18的轴心方向中途部且偏心凸台部26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有一对倾斜凸台部33,倾斜凸台部33具有相对于旋转轴18倾斜且呈大致圆形的环状轨道(凸轮面34)。
倾斜凸台部33由端面36、内侧凸轮部件35以及外侧凸轮部件38构成,其中,端面36与偏心凸台部26的一个端面相对,内侧凸轮部件35具有相对于旋转轴18倾斜的端面37,外侧凸轮部件38呈大致圆柱形状,且被设置为从内侧凸轮部件35的倾斜的端面37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
凸轮面34形成于与内侧凸轮部件35的倾斜的端面37邻接的外周面上,且被配置为相对于旋转轴18倾斜。在该凸轮面34上,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外嵌有轴承45,倾斜凸台部33被固定为无法相对于旋转轴18进行旋转。
即,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被设置为从内侧凸轮部件35的倾斜的端面37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从而成为相对于旋转轴18倾斜的面。
该倾斜凸台部33是通过将内侧凸轮部件35的倾斜的端面37与外侧凸轮部件38的一个端面对接而形成为一体。
形成于第二按摩部件13的末端的第二环状嵌合部15外嵌在与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嵌合的轴承45上,从而将倾斜凸台部33的旋转转换成左右方向的摆动运动。第二环状嵌合部15被形成为侧视时呈大致环状,在第二环状嵌合部15的大致中央部位置处,形成有直径与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的外周径大致相同的开口部39。该开口部39外嵌在与凸轮面34嵌合的轴承45的外周面上。因此,倾斜凸台部33与第二环状嵌合部15相对转动自如。
如图5所示,第二限制部40包括形成于第二环状嵌合部15上的限制销41、和设置于后侧壳体2上的限制槽42。
限制销41是呈大致圆柱状且长度较短的棒状薄片,且形成在第二环状嵌合部15的、与第二按摩部件13的支撑部呈相反侧的位置上。限制槽42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后侧壳体2的与限制销41相对的位置处。
第二限制部40通过将限制销4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在限制槽42中,从而限制第二按摩部件13围绕旋转轴18进行转动。
另外,在倾斜凸台部33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有一对凸台部,该凸台部用于限制第二按摩部件13脱落、以及倾斜凸台部33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移动。该限制凸台部43也被固定为无法相对于旋转轴18进行旋转。
以下,对于上述按摩装置1的工作形态进行说明。
在使用按摩装置1时,将第二施疗部件14配置为与例如使用者的肩部抵接。
首先,接通按摩装置1的电源开关,使驱动部19的驱动电动机20进行驱动,于是,驱动电动机20的输出轴进行旋转,从而使蜗杆进行旋转。通过该蜗杆的旋转而驱动安装有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23的旋转轴18进行旋转。
伴随于此,安装在旋转轴18上的左右一对偏心凸台部26进行旋转,从而左右一对的第一环状嵌合部7欲朝向相同方向旋转。即,第一按摩部件5欲围绕旋转轴18进行旋转。但是,由于构成第一限制部31的连杆部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和后侧壳体的前面,因而第一环状嵌合部7被限制而无法与偏心凸台部26一同旋转。
另外,安装在旋转轴18上的左右一对倾斜凸台部33进行旋转,从而左右一对的第二环状嵌合部15欲朝向相同方向旋转。即,第二按摩部件13欲围绕旋转轴18进行旋转。但是,由于第二限制部40的、设置于第二环状嵌合部15后侧的限制销4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在限制槽42中,因而第二环状嵌合部15被限制而无法与倾斜凸台部33一同旋转。
如图2所示,当第一按摩部件5的臂9向下移动时,第二按摩部件13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摆动。此时,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的圆的中心轴与旋转轴18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最长。另外,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倾斜。即,在第一按摩部件5与第二按摩部件13分开的状态下,第一施疗部件6朝向下方摆动,从而远离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摆动的第二施疗部件14。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第一按摩部件5的臂9向上移动时,第二按摩部件13朝向左右方向内侧摆动。此时,偏心凸台部26的凸轮面27的圆的中心轴与旋转轴18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最短。另外,倾斜凸台部33的凸轮面34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倾斜。即,在第一按摩部件5与第二按摩部件13闭合的状态下,第一施疗部件6朝向上方摆动,从而靠近朝向左右方向内侧摆动的第二施疗部件14。
此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上的第一限制部31沿狭缝10上下移动,因而能够防止第一环状嵌合部7随着偏心凸台部26一同旋转。另外,位于第二环状嵌合部15后侧的限制销41沿限制槽42左右滑动,因而能够防止第二环状嵌合部15随着倾斜凸台部33一同旋转。
总之,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并非进行单纯的摆动运动,而是反复进行加入如下那样更加立体的动作的摆动运动,即:当第二按摩部件13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移动时,第一按摩部件5的臂9朝向下侧移动,而当第二按摩部件13朝向左右方向内侧移动时,第一按摩部件5的臂9朝向上侧、即朝向前方突出的位置移动。因此,能够对肩部施加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挟揉按摩。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的第一限制部100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大不同。另外,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部件的说明与上述相同,故省略。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100具有销部件101和滑动部件102,且在各第一按摩部件5的左右方向内侧配置有一对,其中,销部件101设置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上,滑动部件102设置在与销部件101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在滑动部件102上设有槽103,销部件10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在该槽103中。
销部件101是长度较短的棒状部件,并且以朝向左右方向内侧的方式嵌入沿左右方向形成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上的贯通孔104中。
滑动部件102由板片形成,且竖立设置在与驱动电动机20邻接的位置处。滑动部件102的内侧形成有槽103,销部件10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在该槽103中。槽103被形成为朝向上下方向、且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朝向后侧弯曲。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100中,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臂9朝向下方移动而第一施疗部件6与第二施疗部件14分离的状态下,销部件101位于滑动部件102的槽103的下侧。另一方面,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臂9朝向上方移动而第一施疗部件6与第二施疗部件14靠近的状态下,销部件101位于滑动部件102的槽103的上侧。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100中,设置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间部8上的销部件101沿滑动部件102的槽103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移动,因而能够防止第一环状嵌合部7随着偏心凸台部26一同旋转。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9和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是使用者能够挂在肩部上而安装的手持式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1主要对颈肩部进行按摩,但是也可以对腰部或大腿部等进行按摩。
图9是表示按摩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在该图9中,省略了覆盖按摩机构4的布制覆盖部件。
如图9所示,该按摩装置1整体呈U字型形状。该按摩装置1包括主体部50、一对延伸部51、操作部52以及把持部53,其中,主体部50包括抵接在使用者的患部(颈肩部)上并对患部进行按摩的按摩机构4,一对延伸部51从主体部50的两端呈支脚状地延伸,操作部52包括设置在一个延伸部51上的各种开关,把持部53供使用者双手把持。
如图9所示,该按摩装置1的主体部50包括:呈椭圆状且朝向后方形成有开口的前侧壳体54、和嵌入该前侧壳体54中的后侧壳体55。该前侧壳体54、后侧壳体55例如由树脂制成。将前侧壳体54和后侧壳体55以两个壳体的开口对准的状态沿前后方向嵌合,从而形成主体部50。
主体部50呈宽度与具有标准体格的使用者肩宽大致对应的椭圆形状。
在主体部50的前面侧、即前侧壳体54上设有开口部56(切口部),按摩机构4所具备的第一施疗部件6和第二施疗部件14从该开口部56穿过而朝向前侧突出。
如图9所示,左右一对延伸部51被设置为从主体部50的左右两端部朝向前方延伸。该延伸部51具有如下长度,即:当使用者安装上按摩装置1时,该延伸部51超过使用者的肩部而达到胸部位置处。
延伸部51呈长度较长且厚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平板状,延伸部51的前端部上设有把持部53。在该把持部53与主体部50之间且延伸部51的中途部上,设有能够使该延伸部51沿左右方向扩展的波纹部57。通过将延伸部51形成为能够沿左右方向扩展,从而使用者在安装本按摩装置等时容易进行安装。
图10中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按摩机构4的立体图。
由图10明确可知,第三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4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4的构成大致相同。即,第三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具有:前端设有第一施疗部件6的第一按摩部件5、前端设有第二施疗部件14的第二按摩部件13、以及使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13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的按摩机构4,并且,按摩机构4以使第一施疗部件6靠近或远离第二施疗部件14的方式驱动第一施疗部件6。
然而,第三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4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4的构成之间存在大为不同之处。即,设置在第二按摩部件13的前端的第二施疗部件14的数量、配置位置不同。另外,第二按摩部件13的末端部配置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末端部的宽度方向外侧。
如图10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在第二按摩部件13的前端部设有两个第二施疗部件14、14。具体而言,在第二按摩部件13的前端设有两个支撑轴体、即朝向上方延伸的上侧支撑轴体和朝向下方延伸的下侧支撑轴体。设有左右一对的第二按摩部件13的上侧支撑轴体之间的间隔小于下侧支撑轴体之间的间隔。
第二施疗部件14分别嵌在上侧支撑轴体和下侧支撑轴体上,并且绕各支撑轴体的轴心转动自如。上侧支撑轴体彼此间的宽度间隔和下侧支撑轴体彼此间的宽度间隔呈上述关系,因此,设有左右一对的第二施疗部件14(上侧)之间的间隔小于第二施疗部件14(下侧)之间的间隔。通过如此配置,共计四个的第二施疗部件14沿使用者的脖颈而配置,从而能够施加非常有效的揉捏按摩。
即,在第二按摩部件13的前端部设有两个第二施疗部件14、14,其中一个第二施疗部件14朝向上方,另一个第二施疗部件14朝向下方,并且,左右设置的上侧的第二施疗部件14、14之间的间隔小于下侧的第二施疗部件14、14之间的间隔。
另外,第一施疗部件6的形状也呈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半圆形。通过形成为该形状,能够可靠地按压使用者的肩部附近(例如肩胛骨周围)的穴位。
该第一施疗部件6的动作和第二施疗部件14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省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尤其是本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中尚未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或操作条件、各种参数、构成部件的尺寸、重量、体积等,均未超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而是采用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值。
例如,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能够适用于手持式按摩器中,并且能够适用于座椅式按摩器或载置式按摩器中。

Claims (5)

1.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按摩部件,其前端设有第一施疗部件;
第二按摩部件,其前端设有第二施疗部件;以及
按摩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
所述按摩机构以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施疗部件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施疗部件,
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被配置为各按摩部件的末端部重叠,并且,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一对,
所述按摩机构具有:
旋转轴,其被配置为朝向左右方向;
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力转换成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的摆动运动,
所述按摩机构被构成为:通过利用所述转换部转换的摆动运动而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施疗部件,
所述转换部具备:
偏心凸台部,其以偏心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且,在所述偏心凸台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面;
第一环状嵌合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末端,并且与所述偏心凸台部的凸轮面嵌合;以及
第一限制部,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按摩部件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制部为连杆部件,所述连杆部件的一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中间部上,另一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在所述按摩装置的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制部具有销部件和滑动部件,其中,所述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中间部上,所述滑动部件设置在与所述销部件相对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滑动部件上设有槽,所述销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所述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还具备:
倾斜凸台部,其以倾斜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且,在所述倾斜凸台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倾斜凸轮面;
第二环状嵌合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按摩部件的末端,并且与所述倾斜凸台部的凸轮面嵌合;以及
第二限制部,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按摩部件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转动,
所述偏心凸台部和所述倾斜凸台部被配置为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心邻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按摩部件的前端部设有两个第二施疗部件,
左右设置的上侧的第二施疗部件之间的间隔小于下侧的第二施疗部件之间的间隔。
CN201580001298.0A 2014-12-26 2015-11-25 按摩装置 Active CN105934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5078 2014-12-26
JP2014-265078 2014-12-26
JP2015-217765 2015-11-05
JP2015217765A JP6534912B2 (ja) 2014-12-26 2015-11-05 マッサージ装置
PCT/JP2015/083010 WO2016104021A1 (ja) 2014-12-26 2015-11-25 マッサージ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4228A CN105934228A (zh) 2016-09-07
CN105934228B true CN105934228B (zh) 2017-09-05

Family

ID=5635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1298.0A Active CN105934228B (zh) 2014-12-26 2015-11-25 按摩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34912B2 (zh)
CN (1) CN105934228B (zh)
HK (1) HK1223815A1 (zh)
SG (1) SG11201601030VA (zh)
TW (1) TWI594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5443B2 (ja) * 2016-12-28 2019-11-13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構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107115193B (zh) * 2017-03-16 2022-10-28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装置
TWI762651B (zh) * 2017-06-02 2022-05-01 日商發美利稻田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機
CN107224395B (zh) * 2017-06-29 2023-08-29 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机芯和按摩椅
KR102085437B1 (ko) * 2018-08-17 2020-03-05 주식회사 바디프랜드 위치 조절이 가능한 어깨 마사지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마사지 장치
JP2020195714A (ja) * 2019-06-05 2020-12-10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N110448439A (zh) * 2019-09-10 2019-11-15 瑞安市雷迈斯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颈部按摩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0660B2 (ja) * 1999-07-22 2009-06-03 ファミリー株式会社 ハンド型マッサージ機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2238967A (ja) * 2001-02-16 2002-08-27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CN2922880Y (zh) * 2006-07-14 2007-07-18 邹剑寒 三维按摩椅机芯
CN202751560U (zh) * 2012-05-14 2013-02-27 林志强 一种按摩机芯
JP5946718B2 (ja) * 2012-08-16 2016-07-06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マッサージ装置を備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03915383U (zh) * 2014-05-30 2014-11-05 浙江恒林椅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按摩椅的按摩调节装置
CN203915382U (zh) * 2014-05-30 2014-11-05 浙江恒林椅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按摩椅的按摩机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4228A (zh) 2016-09-07
HK1223815A1 (zh) 2017-08-11
SG11201601030VA (en) 2016-08-30
TW201632163A (zh) 2016-09-16
TWI594747B (zh) 2017-08-11
JP6534912B2 (ja) 2019-06-26
JP2016123851A (ja) 2016-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4228B (zh) 按摩装置
CN107530222B (zh) 按摩器
CN203634433U (zh) 按摩装置以及设有该按摩装置的座椅式按摩器
CN204744899U (zh) 一种竖直振动式按摩机构及使用其的按摩脚机
CN106038158B (zh) 按摩装置
CN206792636U (zh) 一种足部按摩装置
CN106074093B (zh) 一种拉筋式脚部按摩器
TW201900135A (zh) 走動式雙腿滾壓揉捏按摩裝置
CN204814734U (zh)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CN104546400B (zh) 按摩器及其自适应按摩头
CN206198269U (zh) 一种拉筋式下肢按摩器
CN202961095U (zh) 角度可调式按摩器
CN202740357U (zh) 摇摆揉捏按摩器
CN104606034A (zh) 按摩器
JP5286572B2 (ja) マッサージ器
CN106236536A (zh) 一种肩颈共用的按摩机芯
CN106038194A (zh) 一种揉推按摩机芯
CN102949283A (zh) 挠性按摩器
CN106389096A (zh) 振动式磁疗保健按摩装置
CN201719524U (zh) 具有移动振动按摩功能的按摩装置
CN205054806U (zh) 用于足部按摩器的按摩装置
JP3178357U (ja) 揉み玉及び当該揉み玉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6389094A (zh) 具有高级特征的个人护理设备
CN206453965U (zh) 一种按摩机芯
CN204092528U (zh) 一种马达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8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8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