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838A - 防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9838A
CN105899838A CN201580004406.XA CN201580004406A CN105899838A CN 105899838 A CN105899838 A CN 105899838A CN 201580004406 A CN201580004406 A CN 201580004406A CN 105899838 A CN105899838 A CN 105899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t
installed part
recess
vibration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4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门胁宏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99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8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60K5/1216Resilient suppo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s relative to the motor or to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6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igid sleeves or pin, e.g. of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omp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rigidity in particular directions

Abstract

设置将与发动机连结的第一安装件和安装于车体的第二安装件连结的防振弹性体,设发动机的静止载荷方向为Z,将在与其正交的平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X和Y,在Y方向上,在设置于第二安装件的相对的立壁部之间支承从防振弹性体延伸出的弹性脚,能够限制第一安装件的Y方向移动,但不能限制X方向的移动。如果欲沿X方向使其它的弹性脚延伸出来限制X方向的移动,则防振弹性体的成型困难。使相对的各立壁部的中间部为凹曲面,在相对的立壁部间设置扩大凹部。在该扩大凹部中收容设置于第一安装件的突部,使突部在X方向上与扩大凹部交叠,来限制第一安装件的X方向移动。因不设置限制X方向移动的X方向的弹性脚,所以能够通过沿X方向脱模来成型。

Description

防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用发动机支承件等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发动机支承件的一例如图13所示。图中的(A)是主视图,(B)是(A)中的13B-13B线剖面。该发动机支承件110具备安装发动机的第一安装件120、向车体安装的第二安装件140、以及将第一安装件120和第二安装件140连结的防振弹性体130。
这里,将发动机的静止载荷相对于第一安装件120所施加的方向作为Z,将与其正交的平面内的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X和Y,将X和Y中的沿第一安装件120的安装轴线的方向作为Y。
在第一安装件120的周围设置将其以大致コ字形包围的外侧止动件111,并将向第二安装件140侧弯曲的两端部与第二安装件140重叠并一体化,由此,外侧止动件111以与Y方向正交并沿X方向长的方式配置。
将该外侧止动件111与第一安装件120通过X方向弹性脚135连结。
防振弹性体130由橡胶等形成,由向Y方向以两叉状扩开的Y方向弹性脚133以及向X方向扩开的X方向弹性脚135在Z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形成。
如(A)所示,X方向弹性脚135以主视时的八字形向X方向扩展,在中央部与第一安装件120一体化,并且两端与外侧止动件111的侧部结合并一体化。
如(B)所示,从第一安装件120向下方突出的突部150插入Y方向弹性脚133的中央部并一体化。Y方向弹性脚133的两端部与设置于第二安装件140的立壁部141结合并一体化。
立壁部141在第二安装件140的Y方向两端形成相对的一对,与第二安装件140一体地向上方弯曲地设置。
空间134由防振弹性体130、第二安装件140和外侧止动件111包围而形成。该空间134的X方向由在X方向上相对的外侧止动件111的侧部封闭,该空间134的Y方向由在Y方向上相对的立壁部141封闭。
这样,能够用第一安装件120与外侧止动件111之间的X方向弹性脚135来设定X方向的弹簧系数,并且能够利用外侧止动件111来限制第一安装件120在X方向上的变形。
另外,当第一安装件120和突部150沿Y方向移动时,Y方向弹性脚133在立壁部141与突部150之间被压缩,因此,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Y方向弹性脚133侧的Y方向的弹簧系数。
如果不存在该立壁部141,则弹性脚133以剪切变形为主,Y方向的弹簧系数显著降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7236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例的情况下,由于为了形成X方向的弹簧而设置了X方向弹性脚135,所以需要支承该X方向弹性脚135的外侧止动件111。并且,为了限制第一安装件120的X方向移动,该外侧止动件111是必需的。但是,在形成防振弹性体130时,该外侧止动件111使得利用模具的成型变得困难。
即,将外侧止动件111预先与第二安装件140组装并一体化,并放入模具内,并在由外侧止动件111和第二安装件140包围的空间(包含所述空间134的空间)内配置第一安装件120,然后,向第一安装件120的周围注入规定的橡胶材料等来一体地形成防振弹性体130。
但是,在成型后的状态下,由于X方向弹性脚135在X方向上与外侧止动件111连结,Y方向弹性脚133在Y方向上与第二安装件140的立壁部141连结,所以空间134局部地在X方向和Y方向上被封闭。因此,不能简单地从一个方向、例如Y方向脱模,不得不使用复杂的组合模具,所以成型困难。因此,需要谋求能够使制造变得容易的结构。
除此之外,设置与第二安装件140不同的另外的外侧止动件111会使装置整体大型化,并且部件个数也增加。因此,希望省略外侧止动件111,至少是希望即使在设置外侧止动件111的情况下,也不将防振弹性体130连结。
本发明以实现这样的要求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防振装置,具备安装于振动源或振动接受侧中的任意一方的第一安装件(20)、安装于振动源或振动接受侧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安装件(40)、以及将这些第一安装件(20)和第二安装件(40)连结的防振弹性体(30),
将向所述第一安装件(20)施加的静止载荷方向设为Z,将在与Z正交的平面内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X和Y,使Y与所述第一安装件(20)的安装轴线方向一致时,
在Y方向上,所述防振弹性体(30)具备从所述第一安装件(20)起以两叉状扩开的一对弹性脚(33),
将各弹性脚(33)的延出端部与形成于第二安装件(40)的Y方向端部的立壁部(41)连结,此外,将弹性脚(33)的第一安装件(20)侧相互连结,向其连结部(32)内插入从第一安装件(20)一体地突出的突部(50),所述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部(50)配置于所述一对立壁部(41)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安装件(40)一体地具有X方向限制部(44),所述X方向限制部(44)限制所述突部(50)沿X方向的移动。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在Z方向上观察时,所述X方向限制部(44)相对地设置一对,在X方向上观察时,所述X方向限制部(44)与所述突部(50)交叠。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所述X方向限制部形成向Y方向外方隆起的扩大凹部(44),所述突部(50)进入所述扩大凹部(44)内。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中,在进入所述扩大凹部(44)内的所述突部(50)的周围一体地设置有所述弹性脚(33)的一部分(32)。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4中,在所述突部(50)的下表面(52)设置弹簧调整凹部(53),将所述弹簧调整凹部(53)沿Y方向配置,使其向Y方向外方侧和第二安装件(40)的底部侧开放,并且设置弹簧调整部(32a),所述弹簧调整部(32a)是在所述弹簧调整凹部(53)内填充所述弹性脚(33)的一部分(32)而形成。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5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立壁部(41)在Y方向剖面中倾斜,使所述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形成为在所述突部(50)的进入侧宽。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5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立壁部(41)在Y方向剖面中是垂直的,所述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在Z方向上恒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将限制突部(50)沿X方向移动的X方向限制部(44)一体地设置于第二安装件(40),所以即使不设置所述以往例中的另外的外侧止动件111(图13),也能够限制第一安装件(20)的移动。因此,不需要与外侧止动件111连结的X方向弹性脚135(图13),防振弹性体(30)仅在Y方向上与第二安装件(40)连结即可,因此,在将防振弹性体(30)与第一安装件(20)和第二安装件(40)一体成型时容易制造。
并且,由于X方向限制部(44)与第二安装件(40)一体地设置,所以能够省略与第二安装件(40)不同的另外的外侧止动件111,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第二安装件(40)侧的组装也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X方向限制部(44)在Z方向上观察时相对地设置一对,在X方向上观察时与突部(50)交叠,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突部(50)的X方向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由于X方向限制部(44)形成向X方向外方隆起的扩大凹部(44),因此,进入该扩大凹部(44)内的突部(50)向X和Y方向以及与X或Y方向相交的倾斜方向中的任一方移动时都能够限制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在进入扩大凹部(44)内的突部(50)的周围一体地设置弹性脚(33)的一部分(32),因此,由于突部(50)的移动,在突部(50)的周围,弹性脚(33)在突部(50)与扩大凹部(44)之间被压缩。因此,加上了压缩变形,从而能够提高X方向的弹簧系数。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在下表面(52)将弹簧调整凹部(53)沿Y方向设置,使弹簧调整凹部(53)向Z方向和Y方向外方开放,并且设置向弹簧调整凹部(53)内连接弹性脚(33)的一部分并填充而成的弹簧调整部(32a),因此,对于Z方向的振动,弹性脚(33)的自由长度变长,能够相应地使弹簧系数变低。
对于X方向的振动,由于弹簧调整部(32a)几乎不变形,所以对弹簧系数没有影响。因此,通过设置弹簧调整凹部(53)并在其内部设置弹簧调整部(32a)的这种简单的结构,就能够调整X、Y、Z三个方向的弹簧系数。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通过使立壁部(41)倾斜,从而使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构成为在突部(50)的进入侧宽,因此,突部(50)在相对的立壁部(41)之间沿Z方向的进退移动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由于立壁部(41)是垂直的,所以能够在Z方向上使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恒定。因此,即使突部(50)是使与立壁部(41)相对的外周面垂直的简单形状,也能够无论Z方向上的突部(50)的进退量如何都使突部(50)与立壁部(41)的间隔恒定,因此能够使X方向上的移动限制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8)的发动机支承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发动机支承件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6是突部的下表面图。
图7是第二安装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突部向扩大部进入的状态的剖面。
图9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8同样的图。
图10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8同样的图。
图11是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1同样的图。
图12是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2同样的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发动机支承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作为发动机支承件而构成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和图3的上下方向作为发动机支承件的上下方向(Z方向),将与该Z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正交的两个轴方向作为X和Y方向,如图1所示,例如以X方向为前后方向,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不过,以X方向为左右方向,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也是可以的)。
这些上下、左右、前后的各个方向与车辆搭载状态下的车辆的上下、前后、左右的各个方向相对应。另外,Z方向也是车辆搭载时发动机的静止载荷所负载的方向。
图1是该发动机支承件10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3-3线剖视图,图4是支承件主体部12的立体图。支承件主体部12相当于从所述以往的发动机支承件10除去外侧止动件11后的部分。
该发动机支承件10具备支承件主体部12。支承件主体部12是将第一安装件20、防振弹性体30和第二安装件40一体化的部件。
第一安装件20是形成方筒状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部件,通过使省略图示的支架向沿Y方向贯通的筒孔21内通过并固定,从而用支承件主体部12来支承未图示的发动机。将支架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件20,将另一端安装于发动机,由此,发动机的静止载荷沿Z方向施加于支承件主体部12。将使支架向筒孔21内通过的方向作为安装方向A(图3和图4)。该安装方向与Y方向一致(平行)。
防振弹性体30由橡胶等适当的弹性体形成,是发动机支承件10中作为防振主体的弹性部件。防振弹性体30通过硫化粘接等适当的方法将第一安装件20和第二安装件40沿上下方向连结,在第一安装件20的下方,经由形成收窄的颈部的连结部32与下方的弹性脚33连接。此外,连结部32也与上方的弹性罩31一体连接地形成。
如图3所示,在Y方向上,弹性脚33以向下方扩开的方式向Y方向两侧扩展,并与第二安装件40的立壁部41连结。
立壁部41以越往上朝向Y方向两端部侧而越大幅度地向外侧敞开的方式相对倾斜,并在此处结合有弹性脚33的下端部。
此外,立壁部41的上端部形成大致水平地向Y方向外侧弯曲的外凸缘47,在其上覆盖着弹性脚33的端部的一部分。
在Y方向上,弹性脚33隔着作为本申请的空间的贯穿孔34而形成为相对的一对。贯穿孔34形成于突部50的下方的位置,沿X方向贯通防振弹性体30的下部,贯穿孔34朝X方向开放。
在贯穿孔34内,下部止动件35从下方向上方突出。下部止动件35是朝向突部50的中心部以小山丘状突出的突部,是使底部42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并用与弹性脚33一体连接的弹性覆盖部覆盖其周围的部分,该弹性部覆盖部与弹性脚33的下端部共同地与第二安装件40的底部42结合一体化。
此外,在弹性脚33的下部一体连接地形成有下部罩37。下部罩37是覆盖立壁部41的相对面、外凸缘47和底部42上方的覆盖部(参照图4)。
图5是第一安装件20的立体图,图6是突部50的下表面图。在这些图中,突部50是从第一安装件20的下表面中央一体连接地突出的圆柱状突起,在其下表面52,弹簧调整凹部53在Y方向两侧形成一对。
弹簧调整凹部53以刻入下表面52的方式,沿Y方向从径向外方向内方延伸,并向径向外方开放。并且下方侧也开放。弹簧调整凹部53的下表面52的中心侧部分形成封闭的终端形状。
突部50向连结部32内插入,连结部32的一部分也向弹簧调整凹部53内填充从而设置弹簧调整部32a(参照图3)。此外,弹簧调整部32a也是连结部32的一部分,即弹性脚33的一部分。
图7是第二安装件40的俯视图(Z方向视图)。如该图所示,立壁部41作为在Y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壁部沿X方向形成。
被两个立壁部41和底部42包围着形成向上方和X方向两侧开放的立壁间凹部43。该立壁间凹部43的X方向中间部被扩大。即,在俯视时,立壁部41的X方向中间部形成向Y方向外方进入的圆弧状的扩大凹部44。该扩大凹部44是本申请中的X方向限制部的一例,在Y方向上相对的一对扩大凹部44间形成大致圆形的扩大部48。
如图3所示,在该扩大部48内收容有突部50、贯穿孔34、下部止动件35等。
此外,在图3中,突部50从立壁部41向上方伸出,但该图是发动机的静止载荷被负载前的状态,当安装了发动机之后,由于其静止载荷,第一安装件20和突部50向下方移动,向扩大凹部44的内侧进入,与立壁部41在X和Y方向上重叠。
此时,包含连结部32的弹性脚33的一部分也与突部50共同地向扩大凹部44的内侧进入。
图8是表示突部50向扩大部48进入的状态的图,是将突部50做成剖面并向图7所示的状态的第二安装件40的扩大凹部44内重叠的图。对于突部50,表示相当于图3的8-8线处的部位。由于立壁间凹部43和扩大凹部44分别以随着往上方去而朝Y方向扩开的方式倾斜,所以各自的间隔在上部和下部不同,在相对的扩大凹部44之间的最大宽度中,如果将最上部间的上部最大间隔设为W1,将最下部间的下部最大间隔设为W2,则下部最大间隔W2小于上部最大间隔W1。
立壁间凹部43的一般部的最下部间的间隔即下部间隔W3小于下部最大间隔W2。此外,W1~W3的大小关系是W3<W2<W1。
因此,当连结部32(弹性脚33的一部分)向扩大凹部44的内侧进入时,沿X方向看,突部50与扩大凹部44交叠。图3和图8中的OV是交叠部分。
此外,交叠的形态也包含突部50与扩大凹部44之间的间隔为0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突部50向Y方向移动时,连结部32的弹性部件即弹性脚33的一部分被扩大凹部44压缩。另外,当向X方向移动时,在扩大凹部44的与X方向两端的立壁间凹部43连接的连接部分(即扩大凹部44的最小宽度部)附近被压缩。
此外,如果像箭头B方向那样斜着移动,则向扩大凹部44的最大宽度部和最小宽度部之间被推压,主要产生压缩变形。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2、3中,当将第一安装件20安装于发动机后,第一安装件20和突部50由于发动机的静止载荷,一边使弹性脚33弹性变形一边向下方下沉,突部50进入扩大凹部44的内侧。在该状态下,如果振动从发动机向第一安装件20传递,则在Z方向上,第一安装件20和突部50使弹性脚33弹性变形而上下移动。此时的弹性脚33以剪切变形为主。另外,连结部32也进行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弹性变形。
当输入了更大的振动时,突部50一边将贯穿孔34压扁一边向下方大幅移动,与下部止动件35抵接,由此,对于底部42的触底得到缓冲。
另外,通过使立壁部41倾斜,从而使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以突部50的进入侧宽的方式形成,因此,使突部50在相对的立壁部41间沿Z方向的进退移动变得容易。
当振动向Y方向输入时,如图3所示,弹性脚33在两侧相对的立壁部41之间一边弹性变形一边移动。此时,由于两侧的立壁部41的扩大凹部44形成沿突部50的凹曲面,因此,弹性脚33进行以在突部50和立壁部41间被压缩的压缩变形为主的弹性变形,能够提高Y方向的弹簧系数,并能够控制Y方向的弹簧值。
当振动向X方向输入时,突部50有向X方向移动的趋势。但如图8所示,由于设置了扩大凹部44,并使突部50向扩大凹部44的内侧进入,所以突部50的X方向移动通过与扩大凹部44交叠而被限制。此时,在突部50的周围,弹性脚33的一部分作为连结部32形成,该连结部32的弹性部件部分在扩大凹部44与突部50之间受到压缩变形。因此,在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加上压缩变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X方向的弹簧系数,并且能够可靠地阻止第一安装件20的规定以上的X方向移动。
像这样,由于将限制突部50向X方向移动的扩大凹部44(X方向限制部)一体地设置于第二安装件40,所以即使不设置另外的外侧止动件111(图13),也能够限制第一安装件20的移动。
因此,不需要与外侧止动件111连结的X方向弹性脚135(图13),防振弹性体30在Y方向上与第二安装件40连结即可,不需要将防振弹性体30与外侧止动件连结,在将防振弹性体30与第一安装件20和第二安装件40一体地形成时容易制造。此时,防振弹性体30能够以贯穿孔(空间)34向X方向开放的状态与扩大凹部44一体化,因此,仅从X方向就能够脱模,模具构造变得简单。
并且,由于X方向限制部(44)与第二安装件40一体地设置,所以能够省略与第二安装件40不同的另外的外侧止动件111,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使装置小型化,并且能够使第二安装件40侧的组装变得容易。
此外,由于仅设置扩大凹部44作为X方向限制部,所以构造简单。另外,由于扩大凹部44与第二安装件40一体地设置,所以减少了部件个数,能够使装置小型化,第二安装件40侧的组装变得容易。
此外,在Z方向上看,扩大凹部44(X方向限制部)相对地设置一对,在Y方向上看,与突部50交叠,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突部50的X方向移动。
并且,在进入扩大凹部44内的突部50的周围,弹性脚33的一部分作为连结部32一体地设置,因此,由于突部50的移动,突部50的周围的弹性脚33在突部50与扩大凹部44之间被压缩。因此,加上了压缩变形,从而能够提高X方向的弹簧系数,能够控制弹簧值。
接下来,当振动沿图8的B箭头方向、即相对于X和Y方向倾斜的方向施加时,弹性脚33向扩大凹部44的在俯视(Z方向视)时形成圆弧状的曲面被推压。
由此,由于弹性脚33发生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所以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弹簧系数。此外,通过扩大凹部44形成圆弧状,从而即使B箭头方向的角度变化,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压缩变形。
即,由于扩大凹部44(X方向限制部)形成向Y方向外方隆起的扩大凹部44,所以进入该扩大凹部44内的突部50无论沿X方向、Y方向以及与X或Y方向相交的倾斜方向移动,都能够可靠地限制移动。此外,能够在突部50与扩大凹部44之间对连结部32产生压缩变形,对于X和Y方向以及倾斜方向的振动也能够提高弹簧系数。
另外,在突部50的下表面52设置有弹簧调整凹部53。在该弹簧调整凹部53内填充有弹性脚33的一部分,形成弹簧调整部32a,并且弹簧调整凹部53沿Y方向朝径向长地形成,并向径向外方开放,因此,能够使对于X和Y、Z各个方向的弹簧系数发生变化。
即,在Z方向上,与利用弹簧调整凹部53内的弹簧调整部32a使弹性脚33的体积增大的量相应地,弹簧系数降低。
另一方面,对于Y方向的振动,进入连结部32的弹簧调整凹部53内的弹簧调整部32a在下表面52的中心侧的弹簧调整凹部53的终端部分被压缩,因此,能够稍微提高弹簧系数。
对于X方向的振动,进入连结部32的弹簧调整凹部53内的弹簧调整部32a基本不变形,因此对弹簧系数无影响。
因此,通过设置弹簧调整凹部53并在其内部设置弹簧调整部32a的这种简单的结构,就能够调整X和Y、Z三个方向的弹簧系数。
图9表示另外的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8同样的部位。此外,对于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也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扩大凹部44不形成俯视时的圆弧状,而是形成以大致コ字形弯曲的方形的凹部。即使这样形成,与突部50在X方向上的交叠也相同,能够与前面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有效地限制X方向的移动。
此外,立壁部41是与Z方向平行的垂直的面(图10也同样)。
这样,使立壁部41垂直,能够在Z方向上使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恒定。因此,即使突部50是使与立壁部41相对的外周面垂直的简单形状,也能够无论Z方向上的突部50的进退量如何都使突部50与立壁部41的间隔恒定,因此能够使X方向上的移动限制恒定。
图10表示又一另外的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9同样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限制部形成为从相对的立壁部41侧沿Y方向向立壁间凹部43突出的限制突部60。限制突部60在X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形成一对,突部50进入在X方向上相对的限制突部60之间,在X方向上突部50与限制突部60交叠。这样形成也能够与前面各实施方式同样地有效地抑制X方向的移动。
此外,限制突部60既可以与立壁部41一体地形成,也可另外分开地形成。在另外分开地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将另外的部件安装于立壁部41并使其向相对的立壁部41侧突出,或者与立壁部41分离地将下端安装于底部42并使上部侧从底部42向上方突出。
另外,在图9和图10的例子中,使突部50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圆形剖面,即使在突部50的移动方向相对于X和Y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必然能够有一部分与扩大凹部44的壁面抵接。但也可以将其形成为方形剖面等非圆形剖面。
此外,在突部50的周围,在整周上形成有连结部32的弹性部件,但也可以局部地仅在交叠部分设置弹性部件。这样,弹性部件的使用量少,能够使整体轻量化,并且能够防止在交叠部分金属等硬质部彼此的直接接触,能够抑制噪音的产生。
图11和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图11与图1对应,图12与图2对应。
在本例中,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件主体部12设置有外侧止动件11。
外侧止动件11是金属件,其在X方向上一体地具有由包围第一安装件20的顶部13和侧部14构成的大致形成コ字形的中央部、以及从侧部14的下端起向背离方向弯曲的安装凸缘15,在第一安装件20沿X方向移动过大时,或沿Z方向大幅度移动时,作为限制该移动的止动件发挥功能。在安装凸缘15形成有安装孔16。
如图12所示,安装凸缘15通过适当的方法(在本例中是铆接)与第二安装件40的长边方向端部即安装部45重叠并一体化。安装孔16与安装部45的安装孔46对齐,通过该安装孔16和安装孔46,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安装于省略图示的车体。外侧止动件11通过与第二安装件40一体化,从而也是第二安装件40的结构部件。
通过设置该外侧止动件11,向Z方向上方的过大的振动输入通过第一安装件20向顶部13的抵接而被阻止。
另外,当在突部50被扩大凹部44等X方向限制机构限制的状态下上方的第一安装件20进一步倾斜移动的这种过大的振动时,外侧止动件11通过第一安装件20与侧方的侧部14抵接,从而阻止进一步的倾斜,能够限制过大的移动。
此时,覆盖第一安装件20的弹性罩31对第一安装件20向图的上方移动并与顶部13抵接时的冲击进行缓冲。另外,在第一安装件20向X方向移动过大并与侧部14抵接时也对冲击进行缓冲。
这样,在利用扩大凹部44等X方向限制机构限制突部50的情况下,也能够为了防止过大的移动而设置外侧止动件11,能够利用外侧止动件11更可靠地限制过大的移动。
即,外侧止动件11是为了限制扩大凹部44等X方向限制机构无法限制的异常的过大位移而设置,通常的X方向移动由X方向限制机构限制。
因此,附加地设置外侧止动件11,防振弹性体30不与外侧止动件11结合,而是分离的,能够相对于支承件主体部12拆装。
其结果是,不需要与弹性脚33不同地另外地将使第一安装件20和外侧止动件11结合的上部弹性脚(参照图13的X方向弹性脚135)设置于防振弹性体30,因此,能够省略这样的上部弹性脚,能够使整体轻量化。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动机支承件、11:外侧止动件、12:支承件主体部、20:第一安装件、30:防振弹性体、33:弹性脚、40:第二安装件、41:立壁部、43:立壁间凹部、44:扩大凹部(X方向限制部)、50:突部、53:弹簧调整凹部。

Claims (7)

1.一种防振装置,具备安装于振动源或振动接受侧中的任意一方的第一安装件(20)、安装于振动源或振动接受侧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安装件(40)、以及将这些第一安装件(20)和第二安装件(40)连结的防振弹性体(30),
将向所述第一安装件(20)施加静止载荷的静止载荷方向设为Z,将在与Z正交的平面内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X和Y,使Y与所述第一安装件(20)的安装轴线方向一致时,
在Y方向上,所述防振弹性体(30)具备从所述第一安装件(20)起以两叉状扩开的一对弹性脚(33),
将各弹性脚(33)的延出端部与形成于第二安装件(40)的Y方向端部的立壁部(41)连结,此外,将弹性脚(33)的第一安装件(20)侧相互连结,向其连结部(32)内插入从第一安装件(20)一体地突出的突部(50),所述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50)配置于所述一对立壁部(41)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安装件(40)一体地具有X方向限制部(44),所述X方向限制部(44)限制所述突部(50)沿X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Z方向上观察时,所述X方向限制部(44)相对地设置一对,在X方向上观察时,所述X方向限制部(44)与所述突部(50)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X方向限制部形成向Y方向外方隆起的扩大凹部(44),所述突部(50)进入所述扩大凹部(4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入所述扩大凹部(44)内的所述突部(50)的周围一体地设置有所述弹性脚(33)的一部分(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部(50)的下表面(52)设置弹簧调整凹部(53),将所述弹簧调整凹部(53)沿Y方向配置,使其向Y方向外方侧和第二安装件(40)的底部侧开放,并且设置弹簧调整部(32a),所述弹簧调整部(32a)是在所述弹簧调整凹部(53)内填充所述弹性脚(33)的一部分(32)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壁部(41)在Y方向剖面中倾斜,使所述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形成为在所述突部(50)的进入侧宽。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壁部(41)在Y方向剖面中是垂直的,所述扩大凹部(44)的Y方向宽度在Z方向上恒定。
CN201580004406.XA 2014-03-19 2015-03-19 防振装置 Pending CN1058998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7305A JP6444037B2 (ja) 2014-03-19 2014-03-19 防振装置
JP2014-057305 2014-03-19
PCT/JP2015/058373 WO2015141809A1 (ja) 2014-03-19 2015-03-19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9838A true CN105899838A (zh) 2016-08-24

Family

ID=5414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406.XA Pending CN105899838A (zh) 2014-03-19 2015-03-19 防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26999B2 (zh)
JP (1) JP6444037B2 (zh)
CN (1) CN105899838A (zh)
DE (1) DE112015000248T5 (zh)
WO (1) WO20151418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1738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8747B2 (ja) * 2014-10-03 2018-07-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704807B2 (ja) * 2016-07-04 2020-06-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KR102479485B1 (ko) * 2016-12-13 2022-12-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분산된 스토퍼들을 가지는 자동차의 트랜스미션 마운트
KR102540392B1 (ko) * 2017-11-17 2023-06-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Tm마운트의 스토퍼
KR20210153256A (ko) * 2020-06-10 2021-12-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트랜스미션 마운트
FR3119654B1 (fr) * 2021-02-09 2023-05-26 Hutchinson Support antivibratoire et vé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upport antivibrato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0957B1 (fr) * 1993-10-05 1995-12-08 Hutchinson Perfectionnements aux supports antivibratoires hydrauliques.
JP3723633B2 (ja) * 1996-05-08 2005-1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US7055811B2 (en) * 2004-05-03 2006-06-06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JP4135719B2 (ja) * 2004-08-31 2008-08-2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5085107B2 (ja) * 2006-11-28 2012-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JP5681371B2 (ja) * 2010-03-31 2015-03-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5409513B2 (ja) * 2010-05-26 2014-02-0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1738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108071738B (zh) * 2016-11-17 2019-10-1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41809A1 (ja) 2015-09-24
US9926999B2 (en) 2018-03-27
JP6444037B2 (ja) 2018-12-26
DE112015000248T5 (de) 2016-09-08
US20160305505A1 (en) 2016-10-20
JP2015178883A (ja)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9838A (zh) 防振装置
CN106461002B (zh) 防振装置
US11951888B2 (en) Vehicle seat
RU2501676C2 (ru) Рама спинки сидень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8814271B2 (en) Vehicle seat
CN104968517B (zh) 车门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
US10150394B2 (en) Headrest and seat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583006B (zh) 部件连接结构和交通工具座椅
JP2018520036A (ja) 自動車用のキャリア装置
EP2075163A1 (en) Vehicle bumper
CN104442491B (zh) 车身座椅靠背的安装结构
CN106029441A (zh) 车用座椅
CN104507747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4071206A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柱的伸缩装置
CN102562939B (zh) 防振装置
EP2607157A1 (en) Vehicle seat
CN105074268B (zh) 隔振装置
JPWO2014033963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70028891A1 (en) A seat back of hybrid construction and a process for forming a seat back of hybrid construction
EP2995499A1 (en) Headrest supporting structure
CN104507751A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07735281A (zh) 座椅支撑结构和包括座椅支撑结构的座椅结构
JP744885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1186210B2 (en) Conveyance seat
CN102837627B (zh) 头枕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