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364B - 具有溶剂补给的柔版印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溶剂补给的柔版印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99364B CN105899364B CN201480072841.1A CN201480072841A CN105899364B CN 105899364 B CN105899364 B CN 105899364B CN 201480072841 A CN201480072841 A CN 201480072841A CN 105899364 B CN105899364 B CN 1058993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flexographic printing
- solvent
- printing system
- recirc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5/00—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 B41F5/24—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5—Ink viscosity control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27—Ink rail devices for inking ink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13—Means for driving fountain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一种柔版印刷系统使用柔版印刷板在衬底上产生出印刷图案。使用油墨再循环系统减小由于油墨粘度改变所引起的系统性能可变性。再循环泵使油墨移动穿过连接到油墨贮集槽的油墨再循环管线。计量泵自溶剂补给室添加控制流速的溶剂进入油墨再循环管线中,因而提供补给油墨。所述补给油墨通过在横跨油墨贮集槽宽度的多个隔开位置处包括多个供应口的分配管被返送到油墨贮集槽。使用控制系统控制由计量泵所提供溶剂的流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柔版印刷领域,更特别关于一种用于控制提供给柔版印刷板的油墨的粘度的溶剂补给系统。
背景技术
柔版印刷是一种通常用于高体积印刷过程的印刷或图案形成方法。其通常用于多种软或易变形材料上的印刷,包括(但不限于)纸、纸板原料、波纹板、聚合膜、织物、金属箔、玻璃、玻璃涂覆材料、柔性玻璃材料及多种材料的层压物。粗糙表面及可拉伸聚合物膜也可经济地利用柔版印刷来印刷。
柔版印刷部件有时称作凸版印刷部件、包含凸版的印刷板、印刷套筒、或印刷滚筒,且提供有上面施覆油墨以施覆到可印刷材料的凸起的凸版图像。虽然所述凸起的凸版图像经施覆油墨,但凹入的凸版“底板”应保持不含油墨。
虽然过去习知使用柔版印刷来印刷图像,但近来柔版印刷的用途包括例如触摸屏感测膜、天线、及其它用于电子或其它工业中的装置等装置的功能性印刷。此类装置通常包括导电图案。
触摸屏为具有可经配置以检测由例如手指、手或触控笔所触摸的存在及位置的区域的视觉显示器。触摸屏可存在于电视机、计算机、计算机接口设备、移动计算设备、汽车、器具及游戏控制台中、以及于其它工业、商业及家庭应用中。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提供有不过度损及透明度的导电图案的实质上透明的衬底,因为所述导体由实质上透明的例如氧化铟锡等材料制成,或是因为所述导体足够地狭窄以致透明度由相对大的不包含导体的敞开区域提供。由于人体也为电导体,故触摸屏的表面会导致屏的静电场扭曲,这可以电容改变测得。
投射式电容触摸技术为电容触摸技术的变化。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由形成格栅的导电材料的列及行的矩阵组成。施加到所述格栅的电压产生出可被测量的均匀静电场。当例如手指等导电物体接触时,其使得所述点处的局部静电场扭曲。这可作为电容改变测得。在格栅上的每个交叉点处电容可改变且测得。因此,所述系统可准确地追踪触摸。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可使用互电容传感器(mutual capacitive sensor)或自电容传感器(selfcapacitive sensor)中的任何一种。在互电容传感器中,在各列及各行的每一交叉点处存有电容器。例如,16×14数组将具有224个独立电容器。对所述列或行施加电压。让手指或导电触控笔靠近传感器的表面可改变局部静电场,这使得互电容减小。可测量格栅上各个别点处的电容改变以通过测量在另一轴中的电压准确地确定触摸位置。互电容允许多触摸操作,其中可同时准确地追踪多个手指、手掌或触控笔。
自电容传感器可使用与互电容传感器相同的x-y格栅,但行及列独立地操作。就自电容而言,在各行或列电极上通过电流计来测量手指的电容负载。所述方法产生出比互电容强的信号,但所述方法无法准确地解析多于一个手指,这会导致“鬼影”(或错位感测)。
Petcavich等人的WO 2013/063188公开了一种使用滚动式工艺以在柔性透明介电衬底上印刷导体图案来制造电容触摸传感器的方法。使用第一柔版印刷板在介电衬底的第一侧上印刷第一导体图案且接着固化。使用第二柔版印刷板在介电衬底的第二侧上印刷第二导体图案且接着固化。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印刷图案的油墨包含充当后续无电电镀期间的种层的催化剂。经无电电镀的材料(例如,铜)提供格栅的狭窄线条中为实现电容触摸传感器的优异性能所需的低电阻率。Petcavich等人指明经柔版印刷的材料的线宽度可为1到50微米。
为改良触摸屏的光学质量及可靠性,已发现格栅线的宽度优选地为约2到10微米,且甚至更优选为4到8微米。此类狭窄线条的印刷扩大了柔版印刷技术的限制,尤其在使用相对高粘度的印刷油墨时。尤其,已发现难以实现线宽容限加减一微米的所欲容限。需要一种用于能够在严密控制线宽下印刷此类狭窄线条的柔版印刷系统的给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包括印刷模块的柔版印刷系统,其包括:
板式滚筒,其上安装具有界定欲印刷于衬底上的图案的凸起特征的柔版印刷板;
压印滚筒,其经配置以促使所述衬底与所述柔版印刷板接触;
油墨贮集槽,其装纳油墨且包含一或多个油墨再循环口;
具有图案化表面的网纹辊,用于从所述油墨贮集槽传送控制量的所述油墨到所述柔版印刷板;
油墨再循环系统,包括:
油墨再循环管线,其连接到所述油墨贮集槽的所述油墨再循环口;
再循环泵,用于使油墨移动通过所述油墨再循环管线;
装纳溶剂的溶剂补给室;
计量泵,用于从所述溶剂补给室抽吸控制流速的溶剂进入所述油墨再循环管线中;
混合装置,用于将所述溶剂和所述油墨混合从而提供补给油墨;
分配管,用于将所述补给油墨供应到所述油墨贮集槽,其中所述分配管包括多个供应口用于在横跨所述油墨贮集槽宽度的多个隔开位置处将所述补给油墨供应到所述油墨贮集槽;及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由计量泵所提供溶剂的流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用油墨补给过程控制油墨的粘度来减小柔版印刷系统性能的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实现用于触摸屏显示器中的印刷线性特征的线宽的可变性减小,从而增进装置制造工艺的稳健性。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可分析所印刷图案的特征特性以控制油墨补给过程。
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在于使用分配管以横跨油墨贮集槽宽度供应补给油墨,从而提供补给油墨的更均匀分布且改良油墨贮集槽中油墨粘度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在衬底两侧上进行滚动式印刷的柔版印刷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使用墨斗辊递送油墨的现有技术柔版印刷设备;
图3为使用贮集室递送油墨的现有技术柔版印刷设备;
图4为使用可枢转油墨盘的给墨系统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墨斗辊以第一辊旋转方向与网纹辊接触;
图5为使用可枢转油墨盘的给墨系统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墨斗辊以第二辊旋转方向与网纹辊接触;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油墨再循环的油墨盘的俯视透视图;
图7类似于图6,但隐藏墨斗辊;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再循环和溶剂补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提供于油墨盘中的动态混合装置;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特征特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包括具有可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印刷的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的设备的高阶系统图式;
图12为图11的触摸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13为印刷在图12的触摸传感器第一侧上的导电图案的俯视图;及
图14为印刷在图12的触摸传感器第二侧上的导电图案的俯视图。
应明了附图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概念且可能不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说明将尤其关于形成本发明设备的一部分、或更直接地与本发明设备配合的元件。应明了未明确显示、标示、或描述的元件可呈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形式。在随后的说明及附图中,可能的话使用相同参考数字来指示相同元件。应明了元件和组件可适当地以单数或复数形式被提及,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本发明包含本文所述实施例的组合。提及“一具体实施例”及类似表述时指存在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分开提及“一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或类似表述时并不一定指同样的一或多个实施例,然而,此类实施例并不相互排斥,除非指明如此或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应注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注明或要求,否则“或”一词在本发明中以非排他性意义使用。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为示意性地图解说明,且为清楚起见不按比例绘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当能够轻易地确定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元件的具体尺寸及互连。
如本文所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柔版印刷系统中的给墨系统,尤其是用于印刷并入触摸屏中的功能性装置。然而,已出现用于印刷可并入除触摸屏外的其它电子、通讯、工业、家庭、包装及产品识别系统(例如RFID)中的功能性装置的许多其它应用。另外,柔版印刷习知用于印刷图像且预期本文所述的给墨系统也可有利于此类印刷应用。
图1为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衬底150两侧上的滚动式印刷的柔版印刷系统100的侧视示意图。衬底150呈卷幅形式自供给辊102到卷取辊104馈送通过柔版印刷系统100。衬底150具有第一侧151及第二侧152。
柔版印刷系统100包括两个经配置以印刷于衬底150的第一侧151上的印刷模块120及140,以及两个经配置以印刷于衬底150的第二侧152上的印刷模块110及130。衬底150的卷幅总体上沿滚动方向105(在图1的实例中,从左到右)行进。然而,使用多个辊106及107以视调整卷幅张力、提供缓冲、及反转印刷侧的需求局部地改变衬底卷幅的方向。尤其,注意在印刷模块120中,辊107用来反转衬底150的卷幅的局部方向,以致其大体上沿从右到左的方向移动。
印刷模块110、120、130、140各自包括一些类似组件,包括分别在上面安装各别柔版印刷板112、122、132、142的各别板式滚筒111、121、131、141。各柔版印刷板112、122、132、142具有界定欲印刷于衬底150上的图像图案的凸起特征113。各印刷模块110、120、130、140还包括经配置以促使衬底150一侧与对应的柔版印刷板112、122、132、142接触的各别压印滚筒114、124、134、144。
将于下文更完整描述印刷模块110、120、130、140的不同组件的旋转方向,但现应充分地注意印刷模块120及140(用于在衬底150的第一侧151上印刷)的压印滚筒124及144在图1所显示的视图中为逆时针旋转,而印刷模块110及130(用于在衬底150的第二侧152上印刷)的压印滚筒114及134在所述视图中为顺时针旋转。
各印刷模块110、120、130、140还包括用于提供油墨到对应的柔版印刷板112、122、132、142的各别网纹辊115、125、135、145。如在印刷工业中所熟知,网纹辊为硬质滚筒,通常由具有包含数百万个称为小室(cell)的极细微凹的外表面的钢或铝核心所建构。下文描述如何可控制地将油墨传送并分布到网纹辊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或所有所述印刷模块110、120、130、140还包括用于固化衬底150上的印刷油墨的各别UV固化站116、126、136、146。
埃文斯等人的美国专利7,487,724公开了用于柔版印刷设备中的网纹辊的给墨系统。图2为埃文斯图1的复本,显示使用墨斗辊装置20来将印刷液体(本文中也称为油墨)传递到网纹辊18的柔版印刷设备。图3为埃文斯图2的复本,显示用于将印刷液体传递到网纹辊18的贮集室系统30。图2和3中显示的柔版设备各自包括适于在外周携载并输送例如纸或类似卷幅状材料等可印刷衬底12的可旋转驱动的压印滚筒10。板式滚筒14邻近压印滚筒呈轴向平行共延伸关系可旋转地安置。板式滚筒14的圆周周边带有一或多个形成有图像表面(未显示)(例如呈凸起图像形式)的柔性印刷板16,以在周边接触压印滚筒10的圆周表面及其上的衬底12。网纹辊18类似地邻近板式滚筒14呈轴向平行共延伸关系安置且与其周边表面接触。
网纹辊18的圆周表面雕刻有许多凹入小室,所述凹入小室可具有各种几何结构,联合起来适于将一定量的印刷液体呈连续膜状形式滞留于网纹辊18的圆周表面上,用于将所述液体计量转移到板式滚筒14的印刷板16上的图像表面。
图2和3的柔版印刷设备的主要不同在于呈提供用于将印刷液体施加到网纹辊18的递送装置形式的构造及操作。在图2设备中,递送装置呈所谓的墨斗辊装置20的形式,其中圆筒形墨斗辊22与网纹辊18呈轴向平行共延伸关系安置并与其外周表面接触,其中墨斗辊22的面向下的下部部分地浸没在装纳一定量印刷液体的盘24中。墨斗辊22旋转并不断地维持网纹辊18的圆周表面的雕刻小室结构填充有印刷液体,因而形成如由小室的尺寸、数量、体积及结构决定的液体薄膜。刮刀片26优选地在网纹辊18与墨斗辊22接触的位置下游(如沿网纹辊18的旋转方向观看)与网纹辊18以成角度表面接触地定位,以逐渐地自网纹辊18的表面拭去过量的印刷液体,所述过量的印刷液体排回到盘24中。
相比之下,图3显示的柔版印刷设备并未使用墨斗辊,而是使用直接邻近网纹辊18定位的贮集室32,其中向前及向后倾斜的刀片34、46与网纹辊18的表面以轴向延伸擦拭接触地在圆周彼此间隔安置。刀片34位于来自贮集室32的印刷液体与网纹辊18接触的上游,且充当围堵刀片。刀片46位于来自贮集室32的印刷液体与网纹辊18接触的下游,且充当刮刀片以自网纹辊18的表面拭去过量的印刷液体。印刷液体在油墨进口39处持续地传递到贮集室32中并在油墨出口38处自贮集室32排出,以在贮集室32中维持略正的流体压力。以此方式,贮集室系统30可用来持续地润湿网纹辊18的周边表面。
Marcó等人的标题为“柔版印刷机使用能量可固化油墨的印刷装置和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2012/0186470公开了一种适于印刷能量可固化印刷油墨(其含有以下组分,包括树脂、颜料及例如水或另一溶剂等非反应性可蒸发组分)的柔版印刷机。使用贮集室(例如上文参照图3所述的贮集室32,具有油墨供应管线和油墨返送管线)来将油墨施加到网纹辊。使用读取装置(例如粘度计)来定性到贮集室32的油墨供应管线中印刷油墨的非反应性可蒸发组分的比率。基于粘度计读数,添加适宜量的非反应性可蒸发组分到油墨。
如2014年1月3日申请的希夫利的共同让与的共同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案序号14/146,867中所公开,已发现就利用稍微粘性油墨(例如,300厘泊(centipoise)到10,000厘泊)来印刷狭窄线条而言,当使用油墨盘及墨斗辊来将油墨提供给网纹辊时相较于当使用贮集室来直接将油墨传递到网纹辊时,线条质量一般更佳。据信墨斗辊在促使粘性油墨进入网纹辊表面上的小室中比仅使油墨在贮集室的油墨传递部分处接触更有效。
图4显示在柔版印刷系统中用于将油墨提供给网纹辊175的具有墨斗辊161的油墨盘160的侧视近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压印滚筒174、板式滚筒171及网纹辊175的配置及旋转方向类似于图1的印刷模块110中的对应的压印滚筒114、板式滚筒111及网纹辊115。
油墨盘160包括较接近压印滚筒174定位的前壁162、与前壁162对置且更远离压印滚筒174定位的后壁163、及在前壁162与后壁163之间延伸的底板164。油墨盘160还包括两个在油墨盘160的相对侧上在前壁162与后壁163之间延伸且与底板164相交的侧壁(未显示于图4中)。应注意在前壁162、后壁163、底板164及侧壁之间可能存在或不存在明显边界。在一些实施例中,介于所述表面之间的一些或所有边界可使用自一个表面平滑过渡到相邻表面的圆滑边界接合。
墨斗辊161部分地浸泡于装纳在油墨盘160中的油墨165中。在本发明的背景中,油墨165可为意欲通过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沉积于衬底150上的任何类型的可见或不可见标记材料。墨斗辊161可旋转地安装在油墨盘160上。油墨盘160可绕优选地接近前壁162定位的枢轴166枢转。
唇缘167自后壁163延伸。当如图4中对唇缘167施加向上力F时,油墨盘160绕枢轴166向上枢转直到墨斗辊161在接触点181处与网纹辊175接触。在向上枢转的油墨盘160中,底板164自后壁163朝前壁162向下倾斜,以致墨斗辊161定位在接近底板164的最下部168。假若自唇缘167移去向上力F,则油墨盘160在重力的影响下向下枢转,以致墨斗辊161不再与网纹辊175接触。
如参照图1所述,柔版印刷板172(有时也称为柔版母版)安装在板式滚筒171上。在图4中,柔版印刷板172为几乎完全卷绕在板式滚筒171周围的柔性板。网纹辊175在接触点183处与柔版印刷板172上的凸起特征173接触。随着板式滚筒171逆时针旋转(在图4显示的视图中),网纹辊175及压印滚筒174二者顺时针旋转,而墨斗辊161逆时针旋转。自墨斗辊161传送到网纹辊175的油墨165被传送到柔版印刷板172的凸起特征173及从这传送到衬底150的第二侧152,所述侧在接触点184处通过压印滚筒174压向柔版印刷板172。
为了自网纹辊175的图案化表面移除过量的油墨165,安装到印刷系统的框架(未显示)的刮刀片180在接触点182处与网纹辊175接触。接触点182在接触点181的下游且在接触点183的上游。就图4所显示的配置而言,为定位刮刀片180以在墨斗辊161与网纹辊175接触的接触点181的下游以及在网纹辊175与柔版印刷板172上的凸起特征173接触的接触点183的上游与网纹辊175接触,将刮刀片180安装在印刷机系统框架上网纹辊175的与压印滚筒174相对的侧。
在衬底上印刷油墨之后,使用UV固化站176来固化油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成像系统177来监测印刷于衬底上的图案的线条质量,如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论述。
如图4所显示的刮刀片180位于网纹辊175的与压印滚筒174相对的侧上的可枢转油墨盘160的配置可与如图1的用于在衬底150的第二侧152上印刷的印刷模块110及130中所显示的辊的旋转方向相容。在此类配置中(参照图4),网纹辊175的在自墨斗辊161接收油墨165之后朝板式滚筒171向上移动的侧为远离油墨盘160的前壁162且也远离压印滚筒174定位的侧。比较图1与图4,可明了就压印滚筒124及144的旋转方向与印刷模块110及130中的压印滚筒114及13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印刷模块120及140而言,对应网纹辊125及145的将自油墨盘160(未显示于图1中)朝板式滚筒121及141向上移动的侧将为接近油墨盘160的前壁162的那侧。在一些柔版印刷系统中,由于压印滚筒174接近网纹辊175的近侧所致的空间约束会限制刮刀片在网纹辊175所述侧上可定位之处。(相反地,图2显示的较散开的现有技术配置不具有所述空间约束,以致刮刀片26可定位于网纹辊18的所述侧上。)
图5显示将粘性油墨用于当印刷于衬底的要求网纹辊的面向压印滚筒的侧向上移动的侧上时在网纹辊周围具有紧密空间约束的印刷模块的柔版印刷的给墨系统的示意侧视近视图。图5所显示的配置可例如用于图1中的印刷模块120及140,其中衬底150的卷幅反转印刷于第一侧151上的方向,以致压印滚筒274的旋转方向引起压印滚筒274的表面于压印滚筒274的面向油墨盘200的前壁202的侧上以向下方向移动。在图5的配置中,使用墨斗辊201接近油墨盘200的底板204的最下部208定位的可枢转油墨盘200在接触点281处传送油墨205到网纹辊275。油墨205在接触点283处传送到板式滚筒271上的柔版印刷板272的凸起特征273,随后印刷到衬底150的第一侧151上(其经压印滚筒274在接触点284处加压而接触)。如在图4中,可对油墨盘200的后壁203上的唇缘207施加力F以使油墨盘200绕枢轴206枢转,从而使墨斗辊201与网纹辊275接触。视需要提供UV固化站276用于固化衬底150的第一侧151上的印刷油墨。成像系统277被提供用于监测印刷于衬底150上的线条的线条品质。
如共同让与的共同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案序号14/146,867所公开,将刮刀片220安装在接触点281下游及接触点283(于此处网纹辊275将油墨205传送到柔版印刷板272的凸起特征273)上游的紧密空间约束中可通过将刮刀片220安装到网纹辊275的最接近压印滚筒274的侧上的油墨盘200来解决。尤其,可使用接近油墨盘200的前壁202定位的刀片架210将刮刀片220安装于油墨盘200中,以致刮刀片220在接触点282处与网纹辊275接触。
近来发现当因油墨中的溶剂蒸发而油墨粘度增加时,极难维持狭窄线条的线宽的紧密容限(例如,加减1微米)。虽然先前于如上所述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第2012/0186470号中已公开了针对贮集室的油墨再循环及溶剂补给,但柔版印刷系统的油墨盘中的油墨补给通常是通过将额外的油墨倒入油墨槽中来进行。新添加的油墨并非始终与留在油墨盘中的残余油墨充分混合。这种不完全混合会导致油墨盘中的油墨粘度改变,造成印刷的狭窄线条的线宽及质量的过度变化。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油墨再循环系统250(参见图8)一起使用的油墨盘200的俯视透视图。图6并未显示刮刀片的配置,因为本发明的油墨再循环系统250可应用于图4的油墨盘160及图5的油墨盘200二者。(换句话说,图6中油墨盘200的编号意欲例示性而非排他性地参照图5的给墨系统。)第一侧壁211及其相对的第二侧壁212在这透视图中显示为在前壁202与后壁203之间延伸并与底板204相交。油墨盘200的宽度W由第一及第二侧壁211及212界定。
油墨再循环系统250的一些组件显示于图6中。尤其,油墨再循环口240接近前壁202且接近油墨盘200的底板204的最下部208接近油墨盘200宽度W的中心处安置。油墨再循环口240在图6中隐藏在墨斗辊201后面,但其更清楚地显示于图7的透视图中(其中为清晰起见已将墨斗辊201移去)。在一些实施例(未显示)中,存在接近油墨盘200的底板的最下部208的多个油墨再循环口。
油墨205是从油墨盘200通过油墨再循环口240抽出,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论述。溶剂补给油墨经油墨分配管230返送到油墨盘200。油墨分配管230可具有如图6及7所显示的圆柱形几何结构,或可替代地具有其它配置。油墨分配管230包括在横跨油墨盘200的宽度W的多个隔开位置处的多个油墨供应口232。油墨分配管230优选地与墨斗辊201的旋转轴大体上平行(即,在平行的约20度内)。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使用加压管线234对油墨分配管230的两端施加压力P。在图6及7所显示的实例中,油墨供应口232是沿着油墨分配管230的指向底板204的底部安置,然而,这并非必需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供应口232可等距间隔且具有如图所示的相等截面积。在此种配置中,更多油墨倾向于从位于最接近加压管线234的油墨供应口232流出。在其它实施例中,油墨供应口232的截面积或沿油墨分配管230之间距可不相等,以便补偿沿油墨分配管230的压降及提供横跨油墨盘200的宽度W的补给油墨的更均匀分布。
补给油墨沿着补给油墨进入路径235向下流向油墨205。如图7所示,假若单一(或主要)油墨再循环口240大体上位于沿宽度W的中央,则可如朝向油墨再循环口240的油墨流动237所指示来建立补给油墨的交叉流动。此类交叉流动也可有助于补给油墨与油墨盘200中的油墨205混合,使得油墨盘200中油墨205的粘度大体上均匀。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再循环系统250的示意图。油墨流动的方向由笔直箭头指示。此图中隐藏墨斗辊201(图6)以便更清楚地显示油墨再循环口240。另外,油墨分配管230(图6)于图8的透视图中不可见。
油墨205由于油墨再循环泵242的泵汲作用及视情况在重力辅助下自油墨盘200通过油墨排放管线239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再循环泵242为蠕动泵。油墨再循环泵242的作用由控制系统243控制。油墨接着通过油墨返送管线256往回移向油墨盘200。油墨排放管线239及油墨返送管线256统称为油墨再循环管线241。油墨排放管线239位于油墨再循环泵242的低压侧上,而油墨返送管线256位于高压侧上。
根据本发明,使用油墨再循环系统250维持油墨205的粘度在或接近目标粘度值以便减低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的性能的可变性。目标粘度值通常将落在10厘泊及20,000厘泊之间,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在200厘泊及2,000厘泊之间。为将油墨205的粘度维持在目标值,需将油墨中的溶剂维持在适宜浓度。因此,必需补给油墨205中的溶剂,因其会在柔版印刷系统100的操作期间蒸发。为补给所述溶剂,通过计量泵246将来自溶剂补给室245的溶剂泵汲进入溶剂补给管线257中,继而连同来自油墨排放管线239的油墨205一起进入油墨再循环泵242。可使用阀249来将计量泵246与溶剂补给管线257隔离。
尤其就油墨205的粘度远高于溶剂的粘度的实施例而言,发现简单地泵汲溶剂到油墨205中不能将其混合到充分均匀的程度。因此,有利地将混合装置254并入油墨再循环系统250中以提供充分均匀的溶剂补给油墨。在图8所显示的实例中,混合装置254在线设置于油墨返送管线256。混合装置254可为动态混合装置或静态在线混合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动态混合装置包括例如叶片等活动部件以将油墨205和溶剂搅拌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静态在线混合装置包括一系列促使油墨和溶剂在其流动通过静态混合装置的曲折路径时彼此掺合的固定挡板。
溶剂进入溶剂补给管线257中的流速由计量泵246的控制系统247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计量泵246为活塞泵或注射泵。流速可由每个冲程所传递的溶剂量、以及计量泵246的冲程频率来控制。优选流速取决于溶剂的蒸发速率,其可视例如溶剂的挥发性、温度、及暴露油墨的表面积等因素而定。在一些例示性实施例中,溶剂流速控制在0.1到1克/分钟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的印刷模块中的蒸发速率可准确地利用配置过程来表征且通过控制系统247来控制溶剂补给可简单地基于时间而不必参照实时测量特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油墨再循环管线241中油墨205的粘度可通过设置在溶剂补给管线257上游的粘度计244来测量。(本文中词语上游及下游以其习知意义使用。物质自上游流动到下游。)或者,可将粘度计255设置在油墨返送管线256中混合装置254下游。在使用粘度计244、255的此类实施例中,控制系统247响应油墨205的测量粘度控制由计量泵246所提供的溶剂流速。当油墨205的粘度大于目标粘度时,可相应地增加溶剂的流速。类似地,当油墨205的粘度降到低于目标粘度时,可减小溶剂的流速。以此方式,油墨盘200中油墨205的粘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对于目标粘度减小。
在又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成像系统177(图4)或成像系统277(图5)来捕获印刷于衬底150上的图案的图像。分析所捕获的图像以确定所印刷图案的一或多个特征的特征特性,且控制系统247响应所确定的特征特性来控制由计量泵246所提供溶剂的流速。例如,特征特性可为印刷线条的宽度。已发现印刷线宽通常随油墨粘度而改变,且因此随溶剂浓度改变。因此,控制系统247可使用来自由成像系统177、277所捕获的图像的测量线宽作为油墨粘度的指示,且可调整溶剂的流速使得测量线宽的变化相对于目标线宽减小。在一个例示性实施例中,发现溶剂浓度每改变1%,印刷线宽即改变约0.2微米。就介于2微米到10微米宽之间的狭窄线条的加减1微米的线宽印刷容限而言,明显地,此类实例中的粘度将需要控制在几个百分比以内。
在替代实施例中,替代基于测量线宽决定溶剂的流速,可使用所印刷图案的其它特征特性来表征印刷机响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知晓可使用所印刷图案的发现随油墨粘度改变的任何方面作为用于控制溶剂流速的适宜特征特性。此类特征特性的实例将包括印刷特征的光密度(例如,线条的光密度)、所印刷图案的积分(即平均)密度或透射率、或所印刷图案的光散射特性。
图8的油墨再循环系统250中还显示油墨回收槽253。在一些应用中,油墨205可能极昂贵。当期望自印刷系统净化油墨205时,可将油墨盘200中、以及油墨再循环管线241中的油墨205泵汲到油墨回收槽253中。在一例示性实施例中,在油墨再循环泵242的下游设置多位置油墨回收阀251。当油墨回收阀251在第一位置时,油墨被引导到压力歧管233,其容许油墨在油墨分配管230(图6)的末端流动通过加压管线234。油墨接着自两端引导通过油墨分配管230继而从油墨供应口232(图6)进入油墨盘200中。当油墨回收阀251在第二位置时,油墨经转向到油墨回收槽253中。视情况,在油墨已移到油墨回收槽253之后,油墨再循环系统250可通过溶剂冲洗以维持良好地流动通过各种管线及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有利地针对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的部分或所有各种印刷模块110、120、130、140提供溶剂流速的独立控制。在一些情况中,这可归因于用于不同印刷模块的油墨的不同类型及溶剂的不同挥发性。在其它情况中,不同印刷模块的例如温度的环境条件可能不同。在又其它情况中,在不同印刷模块间油墨在柔版印刷板上的驻留时间可能不同,这导致在印刷于衬底150上之前有不同量的溶剂蒸发。尤其,就图4所显示的给墨系统而言,其可用于如上所述印刷于衬底150的第二侧152上的印刷模块110及130(图1)。在油墨于接触点183处自网纹辊175传送到柔版印刷板172之后,板式滚筒171在于接触点184处将油墨印刷于衬底150的第二侧152上之前仅需逆时针旋转约60度。相对地,就图5所显示的可用于印刷模块120及140(图1)用于印刷于衬底150的第一侧151上的给墨系统而言,于油墨在接触点283处自网纹辊275传送到柔版印刷板272之后,板式滚筒271在于接触点284处将油墨印刷于衬底150的第一侧151上之前需要顺时针旋转约300度。因此,油墨在柔版印刷板272(图5)上的极薄层中的驻留时间约为其在柔版印刷板172(图4)上的5倍长。这会导致在印刷模块120及140中的溶剂蒸发速率比在印刷模块110及130中的高(图1)。因此,用于印刷模块120及140中的计量泵246的控制系统247可能需要提供比用于印刷模块110及130中的计量泵246的控制系统247高的流速。
为节省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中的空间及成本,在某些情况中,也可有利地在不同印刷模块110、120、130及140间共享油墨再循环系统250的部分而非在各印刷模块中复制所有组件。也参照图8,可尤其适用于在多个印刷模块间共享的两个组件为溶剂补给室245及油墨回收槽253。在一些实施例中,阀248可与溶剂补给室245相关联。在一些配置中,阀248可为将溶剂补给室245隔离的关断阀。在其它配置中,阀248可为容许针对多个印刷模块110、120、130及140使溶剂补给室245连接到油墨再循环系统250的多位置阀。类似地,阀252可与油墨回收槽253相关联。在一些配置中,阀252可为容许针对多个印刷模块110、120、130及140使油墨回收槽253连接到油墨再循环系统250的多位置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有利地提供动态混合装置260,如图9中的透视图所显示,其设置在油墨盘200(图6)中,以提供补给油墨205(图6)沿油墨盘200宽度的更完全混合。在图9所显示的实例中,可将动态混合装置260并入图6的油墨分配管230中。补给油墨205经一或多个加压管线264进入动态混合装置260继而进入到混合室268中。一或多个旋转叶片266沿混合室268布置且于整个混合室268中混合油墨205。经混合的油墨205从供应口262排出到油墨盘200中。在典型操作中,端罩(未显示于图9中,以便观看到旋转叶片266)将在动态混合装置260端部覆盖混合室268。取决于所需的混合程度,旋转叶片可呈多种形式提供,例如螺旋锥,或(例如)两个并列的螺旋锥。在其它实施例(未显示)中,动态混合装置260可具有叶片或其它于油墨盘200(图6)的底板204上的油墨205内移动的搅拌机构,以提供油墨盘200中的残余油墨205与由油墨再循环系统250(图8)供应的补给油墨205的更完全混合。
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用于控制特征特性的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图。于衬底上印刷图案的步骤400用于在衬底150上使用柔版印刷系统100(参见图1)的印刷模块110、120、130、140来形成印刷的图案405。如先前所论述,这通常涉及使用网纹辊275来将油墨205传送到柔版印刷板272上的凸起特征273(参见图5)。油墨205在其于板式滚筒271与压印滚筒274之间通过时自柔版印刷板272传送到衬底150。印刷的图案405包含具有相关联特征特性的印刷特征的图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图案包括多个具有相关联线宽的印刷线条。在这情况中,印刷线条的线宽为特征特性的一个实例。
使用捕获图像步骤410捕获印刷的图案405的图像,因而提供捕获的图像415。在一例示性实施例中,捕获的图像415是使用成像系统277(图5)来捕获。捕获的图像415通常将包括图像像素的二维(2D)数组,各图像像素具有相关联的像素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277可为包括一次性捕获所捕获的图像415的2D图像传感器的数字相机系统。在其它实施例中,成像系统277可包括在衬底移动通过成像系统277时一次捕获所捕获的图像415的一个线条的一维(1D)线性图像传感器。
分析图像步骤420自动分析捕获的图像415以确定印刷的图案405中的特征的一或多个特征特性425。分析图像步骤420一般使用进行适宜图像处理及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分析算法的数据处理器来进行。术语“数据处理器”意欲包括任何数据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桌面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或任何其它用于处理数据、管理数据、或操纵数据的装置,不论是否利用电学、磁学、光学、生物学组件、或以其它方式实施。在印刷的图案405包括一系列印刷线条的一例示性实施例中,分析图像步骤420分析捕获的图像415以确定对应于印刷线条的线宽的特征特性425。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多个线条的线宽且将其组合以提供表征捕获的图像415中的线宽分布的一或多个概述统计量(例如,平均线宽、最大及最小线宽、及线宽的标准偏差)。可经确定的特征特性的其它实例将包括特征的光密度(例如,印刷线条的光密度)、印刷图案的积分密度或透射率、或印刷图案的光散射特性。
确定溶剂流速步骤430响应于确定的特征特性425确定欲添加到油墨205(图5)中的溶剂量。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确定溶剂流速步骤430比较确定的特征特性425与预定目标特征特性435且针对添加到油墨再循环系统250(图8)中的油墨205的溶剂调整溶剂流速440。在一例示性实施例中,若确定的线宽与目标线宽间的差值小于预定临限值,则不改变溶剂流速440,但若确定的线宽与目标线宽间的差值大于预定临限值,则相应地调整溶剂流速440。例如,若发现经确定的线宽大于目标线宽,则可推论油墨205的粘度过大且可相应地增加溶剂流速440以使油墨205的粘度减小回到适宜程度。类似地,若发现确定的线宽小于目标线宽,则可推论油墨205的粘度过小且可相应地减小溶剂流速440以使油墨205的粘度增大回到适宜程度。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知晓确定溶剂流速步骤430可使用工艺控制技艺中已知的任何适宜方法来控制溶剂流速440。例如,可能期望计算特征特性的移动平均值以减低测量误差效应,并限制溶剂流速的改变速率来提供阻尼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印刷的图案405的多个不同特征特性425。例如,分析图像步骤420可确定一组印刷线条的光密度及线宽。在这情况中,可针对各不同特征特性425确定目标特征特性435。确定溶剂流速步骤430可接着在确定溶剂流速440的过程中比较各特征特性425与对应的目标特征特性435。在一些情况中,可确定估算流速随各不同特征特性的特征特性差异变化。溶剂流速440可接着通过进行估算流速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或者,可确定其中确定溶剂流速440随多个特征特性差异的变化的多维函数。
接着利用补给油墨步骤445根据确定的溶剂流速440来补给油墨205(图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补给油墨步骤445使用参照图8描述的油墨再循环系统来将溶剂添加到油墨中。在这情况中,控制系统247根据确定的溶剂流速440来控制计量泵246。
图10中所显示的步骤在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的操作期间反复地重复,以提供对印刷的图案405的特征特性425的实时控制。以此方式,特征特性425随时间的变化相对于目标特征特性435减小。
用于控制通过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所产生的特征特性的例示性方法已参照装纳油墨205的油墨贮集槽为油墨盘200(例如,参见图5)的印刷模块110、120、130、140(图1)进行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知晓可使用相同方法来控制使用其它类型的油墨贮集槽的印刷模块。例如,所述方法可用于在油墨贮集槽为贮集室系统30的图3的印刷模块中补给油墨。在这情况中,油墨再循环系统250(图8)将从贮集室32通过油墨流出口38汲取油墨且使补给油墨通过油墨进入口39往回返送到贮集室32中。
图11显示具有触摸屏310的设备300的高阶系统图,所述触摸屏310包括显示装置320及覆盖显示装置320的至少一部分可视区域的触摸传感器330。触摸传感器330感测触摸并将对应于所感测触摸的电信号(与例如电容值相关)传送到控制器380。触摸传感器330为可通过包括并有上述油墨再循环系统250的实施例的印刷模块的柔版印刷系统100于一或两侧印刷的物件的一个实例。
图12显示触摸传感器330的侧视示意图。透明衬底340(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具有印刷于第一侧341上的第一导电图案350、及印刷于第二侧342上的第二导电图案360。透明衬底340的自卷取辊104(图1)切割得的长度及宽度不大于柔版印刷系统100(图1)的柔版印刷板112、122、132、142,但其可小于柔版印刷板112、122、132、142。视情况,可在柔版印刷及固化图案之后利用电镀工艺来电镀第一导电图案350及第二导电图案360以提高导电率。在所述情况中,应明了印刷图案自身可能不导电,但印刷图案在电镀后为导电的。
图13显示可使用一或多个印刷模块(例如柔版印刷系统(图1)的印刷模块120及140)印刷于衬底340(图12)的第一侧341(图12)上的导电图案350的一个实例。导电图案350包括格栅352,其包括连接到通道垫354的数组的交叉细线351及353的格栅行355。互联线356将通道垫354连接到与控制器380(图11)连接的连接器垫35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图案350可通过单一印刷模块120来印刷。然而,因为用于细线351及353(例如,具有约4到8微米的线宽)的最佳印刷条件通常不同于用于印刷较宽通道垫354、连接器垫358及互联线356的最佳印刷条件,故可有利地使用一个印刷模块120来印刷细线351及353并使用第二印刷模块140来印刷较宽特征。另外,为获得细线351及353的干净交叉,可进一步有利地使用一个印刷模块120来印刷并固化一组细线351,并使用第二印刷模块140来印刷并固化第二组细线353,并使用类似于印刷模块120及140配置的第三印刷模块(未显示于图1中)来印刷较宽特征。
图14显示可使用一或多个印刷模块(例如柔版印刷系统(图1)的印刷模块110及130)印刷于衬底340(图12)的第二侧342(图12)上的导电图案360的一个实例。导电图案360包括格栅362,其包括连接到通道垫364的数组的交叉细线361及363的格栅列365。互联线366将通道垫364连接到与控制器380(图11)连接的连接器垫36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图案360可通过单一印刷模块110来印刷。然而,因为用于细线361及363(例如,具有约4到8微米的线宽)的最佳印刷条件通常不同于用于较宽通道垫364、连接器垫368及互联线366的最佳印刷条件,故可有利地使用一个印刷模块110来印刷细线361及363并使用第二印刷模块130来印刷较宽特征。另外,为获得细线361及363的干净交叉,可进一步有利地使用一个印刷模块110来印刷并固化一组细线361,并使用第二印刷模块130来印刷并固化第二组细线363,并使用类似于印刷模块110及130配置的第三印刷模块(未显示于图1中)来印刷较宽特征。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图案350可使用一或多个类似于印刷模块110及130配置的印刷模块来印刷,且导电图案360可使用一或多个类似于图1的印刷模块120及140配置的印刷模块来印刷。
参照图11到14,在触摸屏310的操作中,控制器380可依序地经由连接器垫358电驱动格栅行355且可依序地经由连接器垫368感测格栅列365上的电信号。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反转格栅行355及格栅列365的驱动及感测作用。
零件列表
10 压印滚筒
12 衬底
14 板式滚筒
16 印刷板
18 网纹辊
20 墨斗辊装置
22 墨斗辊
24 盘
26 刮刀片
30 贮集室系统
32 贮集室
34 叶片
38 油墨流出口
39 油墨进入口
46 叶片
100 柔版印刷系统
102 供应辊
104 卷取辊
105 滚动方向
106 辊
107 辊
110 印刷模块
111 板式滚筒
112 柔版印刷板
113 凸起特征
114 压印滚筒
115 网纹辊
116 UV固化站
120 印刷模块
121 板式滚筒
122 柔版印刷板
124 压印滚筒
125 网纹辊
126 UV固化站
130 印刷模块
131 板式滚筒
132 柔版印刷板
134 压印滚筒
135 网纹辊
136 UV固化站
140 印刷模块
141 板式滚筒
142 柔版印刷板
144 压印滚筒
145 网纹辊
146 UV固化站
150 衬底
151 第一侧
152 第二侧
160 油墨盘
161 墨斗辊
162 前壁
163 后壁
164 底板
165 油墨
166 枢轴
167 唇缘
168 最下部
171 板式滚筒
172 柔版印刷板
173 凸起特征
174 压印滚筒
175 网纹辊
176 UV固化站
177 成像系统
180 刮刀片
181 接触点
182 接触点
183 接触点
184 接触点
200 油墨盘
201 墨斗辊
202 前壁
203 后壁
204 底板
205 油墨
206 枢轴
207 唇缘
208 最下部
210 刮刀片
211 第一侧壁
212 第二侧壁
220 刮刀片
230 油墨分配管
232 油墨供应口
233 压力歧管
234 加压管线
235 补给油墨进入路径
237 油墨流动
239 油墨排放管线
240 油墨再循环口
241 油墨再循环管线
242 油墨再循环泵
243 控制系统
244 粘度计
245 溶剂补给室
246 计量泵
247 控制系统
248 阀
249 阀
250 油墨再循环系统
251 油墨回收阀
252 阀
253 油墨回收槽
254 混合装置
255 粘度计
256 油墨返送管线
257 溶剂补给管线
260 动态混合装置
262 供应口
264 加压管线
266 旋转叶片
268 混合室
271 板式滚筒
272 柔版印刷板
273 凸起特征
274 压印滚筒
275 网纹辊
276 UV固化站
277 成像系统
281 接触点
282 接触点
283 接触点
284 接触点
300 设备
310 触摸屏
320 显示装置
330 触摸传感器
340 透明衬底
341 第一侧
342 第二侧
350 导电图案
351 细线
352 格栅
353 细线
354 通道垫
355 格栅行
356 互联线
358 连接器垫
360 导电图案
361 细线
362 格栅
363 细线
364 通道垫
365 格栅列
366 互联线
368 连接器垫
380 控制器
400 于衬底上印刷图案的步骤
405 印刷的图案
410 捕获图像步骤
415 捕获的图像
420 分析图像步骤
425 特征特性
430 确定溶剂流速步骤
435 目标特征特性
440 溶剂流速
445 补给油墨步骤
F 力
P 压力
W 宽度
Claims (23)
1.一种包括印刷模块的柔版印刷系统,其包含:
板式滚筒,其上安装具有界定欲印刷于衬底上的图案的凸起特征的柔版印刷板;
压印滚筒,其经配置以促使所述衬底与所述柔版印刷板接触;
油墨贮集槽,其装纳油墨且包含一或多个油墨再循环口;
具有图案化表面的网纹辊,用于从所述油墨贮集槽传送控制量的所述油墨到所述柔版印刷板;
油墨再循环系统,包括:
油墨再循环管线,其连接到所述油墨贮集槽的所述油墨再循环口;
再循环泵,用于使油墨移动通过所述油墨再循环管线;
装纳溶剂的溶剂补给室;
计量泵,用于从所述溶剂补给室泵汲控制流速的溶剂进入所述油墨再循环管线中;
混合装置,用于将所述溶剂和所述油墨混合从而提供补给油墨;
分配管,用于将所述补给油墨供应到所述油墨贮集槽,其中所述分配管包括在横跨所述油墨贮集槽的宽度的多个隔开位置处的多个供应口,所述多个供应口用于将所述补给油墨供应到所述油墨贮集槽;及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由计量泵所提供溶剂的流速;及
成像系统,用于捕获印刷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图案的图像,印刷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图案包括一或多个特征,其中分析捕获的所述图像以确定所述一或多个特征的一或多个特征特性,其中所确定的特征特性包括线宽,且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所确定的特征特性来控制由所述计量泵提供的所述溶剂的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由所述计量泵提供的所述溶剂的流速,以致所述油墨贮集槽中的所述油墨的粘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对于目标粘度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油墨的目标粘度介于10厘泊到20,000厘泊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特征的线宽介于2微米到10微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所确定的特征特性进一步包括特征的光密度、印刷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图案的积分密度或透射率、或印刷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图案的光散射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用于测量所述油墨或所述补给油墨的粘度的粘度计,及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油墨或所述补给油墨的测量的粘度来控制由计量泵所提供溶剂的流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粘度计设置在所述溶剂被泵汲到所述油墨再循环管线中的位置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粘度计设置在所述混合装置的下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混合装置包括静态在线混合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动态混合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安置在所述油墨贮集槽中的动态油墨贮集槽混合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再循环泵为蠕动泵。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印刷模块为多个印刷模块中的第一印刷模块,及其中所述油墨再循环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为所述多个印刷模块所共享。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印刷模块为多个印刷模块中的第一印刷模块,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印刷模块的所述溶剂的流速被独立地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一个所述油墨再循环口是邻近所述油墨贮集槽的宽度的中心安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油墨回收槽;及
设置在所述再循环泵下游的油墨回收阀;
其中当所述油墨回收阀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补给油墨通过所述分配管引导进入所述油墨贮集槽中,及当所述油墨回收阀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油墨被转向到所述油墨回收槽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油墨贮集槽为油墨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墨斗辊,所述墨斗辊至少部分地浸泡在所述油墨盘中的油墨中用于将油墨传送到所述网纹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分配管大体上与所述墨斗辊的轴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油墨贮集槽为油墨贮集室。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一或多个油墨再循环口是邻近所述油墨贮集槽的最下部安置。
22.一种物件,其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具有已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系统印刷于所述衬底上的图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物件为触摸屏显示器,及其中印刷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图案包括一组导电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162,807 | 2014-01-24 | ||
US14/162,807 US9233531B2 (en) | 2014-01-24 | 2014-01-24 |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with solvent replenishment |
PCT/US2014/069884 WO2015112276A1 (en) | 2014-01-24 | 2014-12-12 |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with solvent replenish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99364A CN105899364A (zh) | 2016-08-24 |
CN105899364B true CN105899364B (zh) | 2018-05-29 |
Family
ID=52345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2841.1A Active CN105899364B (zh) | 2014-01-24 | 2014-12-12 | 具有溶剂补给的柔版印刷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33531B2 (zh) |
KR (1) | KR102210090B1 (zh) |
CN (1) | CN105899364B (zh) |
TW (1) | TWI673183B (zh) |
WO (1) | WO201511227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9592B (zh) * | 2015-12-31 | 2019-04-26 |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瓦楞纸板印刷机组刮刀供墨装置及供墨方法 |
CN106274031B (zh) * | 2016-09-29 | 2018-07-27 | 安徽集友纸业包装有限公司 | 印刷载墨装置及凹版印刷装置 |
JP7094535B2 (ja) * | 2017-02-03 | 2022-07-04 | 株式会社Isowa | 段ボールシート用印刷機 |
CN107009733A (zh) * | 2017-06-02 | 2017-08-04 | 长葛市全鑫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具有溶剂回收系统的印刷机 |
WO2019240807A1 (en) | 2018-06-15 | 2019-12-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etermining cleaning fluid flow at a print apparatus |
KR102086929B1 (ko) * | 2018-12-13 | 2020-03-09 | 박대석 | 인쇄장치 |
KR102322607B1 (ko) * | 2021-07-23 | 2021-11-04 | 박준규 | 필름 원단 권취 시스템 |
CN117564481B (zh) * | 2024-01-15 | 2024-03-26 | 深圳市吉祥云科技有限公司 | 异形工件的油墨图形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01861B2 (en) * | 2000-03-31 | 2005-06-07 | Kabushiki Kaisha Isowa | Ink viscosity measuring device, ink viscosity adjusting method and a device therefor, and a printing apparatus |
CN102264545A (zh) * | 2008-12-22 | 2011-11-30 | 技术解决顾问有限公司 | 可进行湿压湿印刷的柔性版印刷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62179A (en) | 1980-09-26 | 1982-12-07 | Baldwin-Gegenheime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k viscosity |
CH653618A5 (fr) | 1983-06-21 | 1986-01-15 | Bobst Sa |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maintenir constante la densite d'une couleur imprimee. |
US5330576A (en) | 1990-04-26 | 1994-07-19 | Baldwin-Gegenheimer Gmbh | Recirculating coating liquid supply system with viscosity regulation |
DE4116988A1 (de) | 1991-05-24 | 1992-11-26 | Klaes Paul Gmbh | Einrichtung zur versorgung einer farb- oder lackwanne an einer druckmaschine |
US5967044A (en) * | 1998-05-04 | 1999-10-19 | Marquip, Inc. | Quick change ink supply for printer |
EP0970809A1 (de) | 1998-07-10 | 2000-01-12 |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wachung der Viskosität der Druckfarbe in einer Druckmaschine |
JP2001047612A (ja) * | 1999-08-09 | 2001-02-20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グラビア印刷インキ循環系統のインキ循環回収洗浄システム |
US8071168B2 (en) * | 2002-08-26 | 2011-12-06 | Nanoink, Inc. | Micrometric direct-write methods for patterning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applications to flat panel display repair |
JP2005067044A (ja) * | 2003-08-25 | 2005-03-17 | Taiyo Kikai Seisakusho:Kk | アニロックス・ロール用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ソ印刷機 |
CA2541308A1 (en) * | 2003-10-03 | 2005-04-14 | R.R. Donnelley & Sons Compan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liver ink to printing systems |
JP4514552B2 (ja) | 2004-08-10 | 2010-07-28 | 株式会社Isowa | フレキソインキ用印刷機 |
KR20060049646A (ko) * | 2004-09-30 | 2006-05-19 | 나종갑 | 잉크 점도 조절장치 |
US20060081141A1 (en) | 2004-10-18 | 2006-04-20 | Deneka P K | Printing press ink supply system for thixoptropic inks |
ES2264643B1 (es) | 2005-06-22 | 2007-10-01 | Comexi, S.A. | Dipositivo y metodo de impresion usando tintas curables por energia para impresora flexografica. |
US7487724B1 (en) | 2006-05-09 | 2009-02-10 | Larry William Evans | Liquid transfer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 printing liquid to a printing surface |
US20120285341A1 (en) * | 2009-06-26 | 2012-11-15 | Dedman Ralph E | Variable Ink Metering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
ES2371606B1 (es) | 2009-08-13 | 2012-11-22 | Comexi, S.A. |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impresión usando tintas curables por energía para impresora flexográfica |
TW201332782A (zh) * | 2011-10-25 | 2013-08-16 | Unipixel Displays Inc | 使用膠版輪轉式印刷之製造電容式觸控感測電路之方法 |
US20140158005A1 (en) * | 2012-12-07 | 2014-06-12 | Goss International Americas, Inc. | Forced energy cured ink delivery in a printing unit |
-
2014
- 2014-01-24 US US14/162,807 patent/US92335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2 CN CN201480072841.1A patent/CN105899364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12 WO PCT/US2014/069884 patent/WO201511227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12 KR KR1020167020189A patent/KR10221009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
- 2015-01-23 TW TW104102418A patent/TWI67318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01861B2 (en) * | 2000-03-31 | 2005-06-07 | Kabushiki Kaisha Isowa | Ink viscosity measuring device, ink viscosity adjusting method and a device therefor, and a printing apparatus |
CN102264545A (zh) * | 2008-12-22 | 2011-11-30 | 技术解决顾问有限公司 | 可进行湿压湿印刷的柔性版印刷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12276A1 (en) | 2015-07-30 |
CN105899364A (zh) | 2016-08-24 |
US20150210062A1 (en) | 2015-07-30 |
TW201540558A (zh) | 2015-11-01 |
TWI673183B (zh) | 2019-10-01 |
US9233531B2 (en) | 2016-01-12 |
KR20160111933A (ko) | 2016-09-27 |
KR102210090B1 (ko) | 2021-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99364B (zh) | 具有溶剂补给的柔版印刷系统 | |
KR101611379B1 (ko) | 편광판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 |
US20160168713A1 (en) | Roll-to-roll electroless plating system with liquid flow bearing | |
CN105793043B (zh) | 用于苯胺印刷的油墨涂染系统 | |
US9327489B2 (en) | Controlling line widths in flexographic printing | |
CN102016766A (zh) | 具有低可见度导体的触屏传感器 | |
TW201337705A (zh) | 偏光膜電阻式觸控螢幕 | |
US20150138452A1 (en) | Touch screen with conductive mesh under polarizer | |
US9669617B2 (en) | Anilox roll with low surface energy zone | |
US9063426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lexographic printing plate with support structures | |
Wang et al. | A high-adaptability nozzle-array printing system based on a set covering printing planning model for printed display manufacturing | |
US20150352835A1 (en) | Solvent replenishment using density sensor for flexographic printer | |
US20160059540A1 (en) | Controlling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pressure using optical measurement | |
CN107111401B (zh) | 具有低表面能区的网纹辊 | |
US9346260B2 (en) |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providing controlled feature characteristics | |
WO2015164884A1 (en) | Multi-station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for patterned coating deposition | |
US20160040291A1 (en) | Roll-to-roll electroless plating system with micro-bubble injector | |
US20160114572A1 (en) | Flexographic ink recirculation with anti-air-entrainment features | |
WO2016040005A1 (en) | Roll-to-roll electroless plating system with spreader duct | |
US20160040292A1 (en) | Roll-to-roll electroless plating system with low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 |
CN102096242A (zh) | 液晶显示器基板的配向膜印刷方法及装置 | |
CN207495475U (zh) | 一种打点标识装置 | |
WO2016114754A1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electrically isolated conductors using flexographic void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