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115A -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 Google Patents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9115A
CN105899115A CN201480072580.3A CN201480072580A CN105899115A CN 105899115 A CN105899115 A CN 105899115A CN 201480072580 A CN201480072580 A CN 201480072580A CN 105899115 A CN105899115 A CN 105899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mera
cable
video camera
zhi chenggu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25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9115B (zh
Inventor
青木仁志
高松希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0878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25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99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9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A61B1/313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for laparosco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8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ical c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48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anchor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61Image-producing devices, e.g. surgical camer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4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electrical, e.g.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8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with a device releasably connected to an inner wall of the abdomen during surgery, e.g. an illumination sour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性良好、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设置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有线结构的引出辅助用具(7)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摄像机单元(11)和一个端部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2)从体外导入到体内,并且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摄像机侧线缆(12)的另一个端部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Description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导入到体内的摄像部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背景技术
内窥镜手术是不对患者进行开腹而进行检查、治疗处置的微创性的手术。在内窥镜手术中,将钳子等处置器具和内窥镜分开导入到患者的体腔内,手术者在内窥镜的观察视野内捕捉插入到体腔内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分的图像,一边通过内窥镜观察处置器具对患部的处置状态一边进行其处置作业。在内窥镜手术中,通过在患者的腹部等处的体壁(例如腹壁)进行了穿刺的筒(被称作所谓套管针的管状构件)将处置器具以及内窥镜导入到体腔内。
手术者在脏器的切开、缝合时使内窥镜接近于脏器将图像放大来进行,因而视野非常狭窄。因此,迫切期望一种能够广泛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处置器具的运动、出血部位、纱布等残留物等)那样的装置。
针对这样的期望,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装置:将具有针状的连接器电极直接插入腹壁,在体内将该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进行接合的装置;反之从体内将具有针状的连接器电极插入腹壁,在体外将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进行接合的装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装置,从套管针插入摄像机单元以及与其接合的通信线缆,在将通信线缆的端部挂住于从腹壁孔插入的针的状态下从腹壁孔将针以及通信线缆引出到体外对通信线缆进行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许第4472727号公报(2010年6月2日发行)”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许第4599474号公报(2010年12月15日发行)”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将针状的连接器电极直接插入腹壁,在体内将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进行接合,因此在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的接合部有可能会混入异物,导致电连接不良。此外,关于从体内将具有针状的连接器电极插入腹壁的方法,对于用把持钳子把持摄像机的方法而言,向具有针状的连接器电极施加穿透腹壁的足够的力是很困难的,不能容易地设置。因此,为了插入腹壁,需要对具有针状的连接器电极进行支承的专用钳子,不能通过简单的步骤来设置。此外,若专用钳子的位置与摄像机的设置位置靠近,则专用钳子的操作角度上具有限制,从而会在设置方向上难以用力,设置变得困难。若搞错作业操作,则伴随损伤脏器等重大的危险。
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将通信线缆引出到体外进行固定,但由于利用无远近感的内窥镜摄像机来进行将通信线缆的端部挂住于针的操作,因此将通信线缆挂于钩针的操作较难,引出到体外并不容易。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性良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设置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辅助器具以及该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摄像部,其用于监视体内;控制系统,其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和线缆,其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上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具有线结构的辅助器具,上述辅助器具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上述摄像部以及一个端部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从体外导入到体内,并且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上述线缆的另一个端部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辅助器具在具备摄像部、控制系统和线缆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用于将上述摄像部设置于体内,上述摄像部用于配置在体内并且监视体内,上述控制系统设置在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上述线缆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上述辅助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线结构,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上述摄像部以及一个端部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从体外导入到体内,并且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上述线缆的另一个端部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是对具备用于监视体内的摄像部、至少包含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和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的线缆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进行设置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在内部具有空洞的穿刺器具,在体壁设置第1孔的工序;经由上述第1孔向体内插入线状的辅助器具的一个端部的工序;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上述辅助器具的上述一个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工序;将上述辅助器具的上述一个端部以及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在体外进行连接的工序;通过拉拽上述辅助器具的另一个端部,从而经由上述第2孔将上述摄像部和上述线缆引入到体内,经由上述第1孔将上述线缆的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工序;和解除上述辅助器具的上述一个端部与上述线缆的连接,使上述线缆的端部与上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在体外直接观察的同时简单地进行所有的线缆的连接作业,无需进行体内的困难的连接作业、引出作业。此外,也不用进行使用特别的专用钳子的复杂的从体内向体外的穿刺作业。因此,能够实现摄像机单元的设置作业时间的缩短,也能够防止由于设置而导致手术时间增加的情况。此外,由于设置作业变得简单,因此不会给手术者施加压力,从人的精神效果层面出发安全性也较高。
此外,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能够设为比上述线缆细径,因而用于穿刺的针状的器具能够设为与线缆相等的外径。因此,能够实现患者的伤口更小的微创手术。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设置作业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设置、并且操作性良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该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2的(a)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b)是(a)所示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3的(a)~(d)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穿刺器具的一例的图,(a)是穿刺器具的图,(b)是(a)的剖视图,(c)是与穿刺器具组合来用于穿刺的闭孔器的图,(d)是使闭孔器通过了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的(a)~(c)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一例的图。(a)是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图,(b)是将线状引出辅助用具插入到穿刺器具中的剖视图,(c)是表示在(b)中加上了对引线进行固定的止动件的状态的图。
图5的(a)~(h)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一例的图。(a)是表示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部的一例的图,(b)是表示摄像机线缆的连接器部的图,(c)是表示将摄像机线缆连接器部与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连接部进行了连接的图,(d)、(e)分别是表示(c)的A-A’剖面、B-B’剖面的图。此外,(f)是表示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连接部保护罩的一例的图,(g)是表示(f)的C-C’剖面的图。(h)是表示使连接部保护罩覆盖于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连接部而插入到穿刺器具中的状态的图。
图6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7的(a)~(d)是继图6的(a)~(d)之后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9的(a)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b)是(a)所示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10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的一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a)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以及图9的(a)所示的支承管接合部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c)是表示(b)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与支承管接合部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此外,(d)~(g)是表示其他的支承管的例子的剖视图。(h)是表示在(g)中插入了摄像机线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2的(a)~(e)是继图11的(a)~(d)之后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e)是(d)的其他例。
图13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而使用了穿刺器具的变形例的图,(a)是表示作为摄像机支承管而使用的穿刺器具以及图9的(a)所示的摄像机单元支承管接合部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b)表示(a)所示的作为摄像机支承管而使用的穿刺器具与支承管接合部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c)是在(b)中加上摄像机单元以及摄像机侧线缆而示出了连接状态的图。(d)是表示使用线缆固定件将穿刺器具固定于摄像机单元的一例的图,(e)是使用线缆固定件进行固定的其他例。
图14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5的(a)~(d)是继图的14(a)~(d)之后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17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套管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b)是表示将图10的(a)~(f)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插入到(a)所示的套管中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表示插入到套管中的摄像机支承管与图9所示的摄像机单元的接合状态的一例的剖视图。(d)、(f)是详细表示图19的(c)所示的工序的立体图,(e)是表示(d)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大小与摄像机支承管的大小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8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9的(a)~(d)是继图18的(a)~(d)之后按照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20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此外,(b)、(c)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此外,各附图中记载的构成的形状、和长度、大小及宽度等尺寸并非反映了实际的形状、尺寸,而是为了附图的清晰化和简化适当进行了变更。
〔实施方式1〕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概略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摄像装置2、控制系统3、连接部4和引出辅助用具5。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各构成。
<摄像装置2的概略构成>
图2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2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所示的摄像装置2的俯视图。
如图1以及图2的(a)、(b)所示,摄像装置2具备:进行体内拍摄的摄像机单元11(摄像部)、和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2(线缆)。
(摄像机单元11)
如图2的(a)、(b)所示,摄像机单元11具备:摄像机壳体21、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照明装置27以及支承部22。
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以及照明装置27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内。另一方面,支承部22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的外侧。
首先,说明摄像机壳体21的内部的构成。
摄像单元24具备:作为摄像透镜的透镜26、和固体摄像元件25。
固体摄像元件25配置为轴心与透镜26的光轴一致。作为固体摄像元件25,例如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
照明装置27通过对体内进行照亮,从而使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的影像变得清楚。照明装置27优选为小型的装置,例如能够适当使用LED(发光二极管)等。另外,照明装置27在摄像机单元11中,可以仅设置1个,也可以如图2的(a)所示设置有多个。
这些固体摄像元件25以及照明装置27和控制电路28,连接至电路基板19。
控制电路28通过电路基板19与摄像单元24以及照明装置27电连接。
此外,摄像机侧线缆12的一个端部与电路基板19连接,经由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连接部4(参照图1),在电路基板19与控制系统3中的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参照图1)之间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
由此,控制电路28基于经由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电路基板19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输入的控制信号,对摄像单元24以及照明装置27的驱动进行控制。
接着,说明摄像机壳体21以及设置于该摄像机壳体21的外部的支承部22。
支承部22从摄像机壳体21的对置的两侧面的每个侧面向外突出设置。
支承部22作为摄像机单元11的把持部来使用。摄像机单元11例如通过套管针32(管状构件,参照图6)而被导入到体内。支承部22用于支承摄像机单元11。支承部22在使用钳子从套管针32向体内导入摄像机单元11时、使用后从支承管取出摄像机单元时、从套管针回收时被把持,能够支承摄像机单元11。
(摄像机侧线缆12)
摄像机侧线缆12是摄像机侧的通信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将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到的影像作为影像信号经由连接部4而发送给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或者将来自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摄像机单元11。
摄像机侧线缆12与电路基板19连接,并被导出到摄像机单元11的外部。另外,电路基板19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连接部由未图示的树脂等进行了密封。
摄像机侧线缆12在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套管针32(参照图6)等被导入到体腔内,或者通过后述的穿刺器具6(参照图3)被引出到体外。因此,摄像机侧线缆12由具有柔软性的柔性材料形成。
<控制系统3>
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3具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和显示器18(显示装置)。
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使从摄像机单元11发送的影像显示于显示器18。此外,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向摄像机单元11发送控制信号。另外,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和显示器18既可以一体化,也可以分别单独构成。
<连接部4>
如图1所示,连接部4是连接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连接部。连接部4具备:设备侧线缆16、和连结该设备侧线缆16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线缆连接器15。
因此,摄像机单元11经由摄像机侧线缆12和与该摄像机侧线缆12连结的线缆连接器15以及设备侧线缆16,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连接。
由此,经由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设备侧线缆16,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到的影像被发送给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来自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控制信号被发送给摄像机单元11。
<引出辅助用具5的概略构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具有线结构的辅助器具)以及针状的穿刺器具6,作为用于将摄像机侧线缆12引出到体外的引出辅助用具5。
(穿刺器具6)
在此,参照图3的(a)~(d)来更详细地说明穿刺器具6的结构。
图3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穿刺器具6的一例的图,(b)是(a)的剖视图,(c)是与穿刺器具组合来用于穿刺的闭孔器(尖头棒)的图,(d)是使闭孔器通过了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剖视图。一般来说套管针那样的穿刺器具,前端尖,并具有呈筒状在内部具有空洞的中空的结构,在穿刺时使闭孔器36通过组合来使用。以下以具有注射针那样的前端的穿刺器具为例来进行说明。
(线状引出辅助用具)
图4的(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b)是将线状引出辅助用具插入到穿刺器具中的剖视图,(c)是表示在(b)中加上了对引线进行固定的止动件的状态的图。此外,图5的(a)是表示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部的一例的图,图5的(b)是表示摄像机线缆的连接器部的图,图5的(c)是将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连接部与摄像机线缆连接器部进行了连接的图,图5的(d)、(e)分别是表示图5的(c)的A-A’剖面、B-B’剖面的图。此外,图5的(f)是表示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连接部保护罩的一例的图,图5的(g)是表示图5的(f)的C-C’剖面的图。图5的(h)是表示使连接部保护罩覆盖于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连接部而插入到穿刺器具中的状态的图。
如图4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由在端部具备的用于与线缆接合的连接部8、引线部9和在另一端部具备的拉手部10构成。此外,如(b)所示,是引线部9与连接部8的外径比针状的穿刺器具6的内径小的线状的器具。此外,拉手部10具有比穿刺器具的内径足够大的尺寸。
图5的(a)是表示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部8的一例的图。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部8成为兼作图5的(b)所示的线缆连接器15的防水保护罩的结构,如图5的(c)所示具有与线缆连接器15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嵌入到该部分中进行连接。图5的(d)是图5的(c)的A-A’剖面,图5的(e)是B-B’剖面,利用处于其间的线缆连接器15的缩颈来卡住固定,成为即使拉拽也不会脱落的结构。这样,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部8具有能够固定线缆连接器15的形状。
为了尽可能缩小穿刺器具6的内径,图5的(e)所示的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部8的宽度为图5的(d)所示的线缆连接器15的宽度以下。
图5的(f)是在体内通过时,用于防止污物向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部8的内部的侵入以及附着的引出辅助用具连接部的保护罩(连接部保护罩),在导入时事先安装,在线缆连接器连接时取下。保护罩20具有与线缆连接器的形状一致的形状,但在图5的(g)所示的图5的(f)的C-C’剖面中,具有与穿刺器具6的管部形状匹配的圆柱形状。换言之,保护罩20包含与线缆连接器15的形状对应的部分、和与穿刺器具6的内部形状对应的圆柱形状部分。
因此,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能够导入到在针状的穿刺器具6呈管状开设的开口部中。
一般来说使用闭孔器36来进行穿刺,但也能够取代闭孔器36而使用该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如图5的(h)所示,即使在穿刺器具6的内部导入了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的状态下将穿刺器具6插入体壁41的情况下,也成为防止体液进入到穿刺器具6的管中(内部)的结构。此外,如图4的(c)所示,只要由在轴向上不收缩的材质来构成引线部9,通过用止动件77对引线进行固定,便能够将连接部8固定于穿刺器具6的前端。
由此,在针状的穿刺器具进入体内时管不会被体液堵塞,能够使进入到针状的穿刺器具中的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端部贯通体壁41,导入到体内。此外,由于不使用闭孔器36,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穿刺作业。
另外,为了实现微创性,穿刺器具6优选为直径小的穿刺器具。具体来说,优选直径为3mm以下。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连同使用方法一起进行说明。
图6的(a)~(d)以及图7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6的(a)所示,首先,手术者在体壁41上,开设用于将钳子、内窥镜插入到体腔内的开口41a~41c(孔),将多个套管针32(以下称为套管针32a~32c)分别插入到开口41a~41c中。
进而,为了将摄像机单元11设置到体腔内,在体壁41的能够观察包含患部在内的整个脏器的位置开设开口41d,插入穿刺器具6。
具体来说,通过在使针状的闭孔器(未图示)在穿刺器具6内通过的状态下使闭孔器在开口处进行穿刺,从而穿刺器具6被插入体壁41。
也可以取代闭孔器而事先插入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
将套管针32a~32c以及穿刺器具6插入体壁41之后,手术者通过套管针32a~32c当中的至少1个套管针向体内送气,使体腔内膨胀。
接着,如图6的(b)所示,插入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使连接部8从穿刺器具6的前端露出。
如图6的(c)所示,手术者通过套管针32c将内窥镜34插入到体腔内,一边使用内窥镜34观察体内,一边用钳子33把持连接部8,如图6的(d)所示,从套管针32b将连接部8以及引线部9引出到体外。由于在另一个端部有拉手部10,因此不会发生出错致使引线落入体内的情况,能够安全地操作。
接着,如图7的(a)所示,将摄像机侧线缆12如图5的(c)所示那样与连接部8进行连接。
接着,如图7的(b)所示,拉动拉手部10,并且用钳子33把持摄像机单元11,通过套管针32b插入到体腔内。
接着,如图7的(c)所示,进一步拉动拉手部10,从体壁41拔出穿刺器具6并且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使用线缆固定件43进行固定。
由于穿刺器具6拔出,仅留下摄像机侧线缆12,因此穿刺器具6能够设为与摄像机侧线缆12同等的外径,例如2mm直径。线缆连接器15(连接部8)虽然稍微大至3mm直径程度,但由于体积较小,因此使体壁的孔暂时性地扩大的同时能够通过体壁41。因此,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设置部的伤口最小,能够进一步实现微创。
接着,如图7的(d)所示,取下引出辅助用具7,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延长线缆16a用线缆连接器15进行连接,将延长线缆16a与设备侧线缆16用线缆连接器15a进行连接。另外,延长线缆、设备侧线缆由于不通过体内,因此能够使用粗径的线缆。
由此,由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到的体内的整个影像通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而被显示于显示器18。
接着,一边观察显示器18的影像和在内窥镜34上映出的摄像机单元11的影像,用钳子33把持支承部22,移动摄像机单元11,调整在体腔内的朝向。
在想要并非从正上方而是给予一定的角度从斜侧观察摄像机影像的情况下,预先准备使摄像机单元的线缆的引出位置从摄像机的光学轴斜向偏离的摄像机单元即可。若摄像机单元的定位完成,则接着使用线缆固定件43,固定于体壁,开始使用。
由此,手术者一边在内窥镜的显示器放大观察作业区域(局部区域)一边通过钳子进行处置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显示器18来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钳子等的运动、出血部位、纱布等残留物等)。
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在体内设置摄像机而使用了钩针,但由于钩针是棒状,因此必须在体内进行将通信线缆挂住于钩针的钩部这样的操作,向体外引出通信线缆并不容易。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引出辅助用具7具有线结构,因此如图6的(c)以及(d)所示,能够将引出辅助用具7的连接部8经由穿刺器具6引入到体内,并且经由套管针32b引出体内。
因此,如图7的(a)所示,在体外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连接部8连接,如图7的(b)以及(c)所示,拉动拉手部10,由此能够将摄像机单元11引入体内,进而,将摄像机侧线缆12的端部引出体外,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将摄像机设置在体内。
<摄像机单元11的回收方法>
说明手术结束,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
首先,取下线缆连接器15和线缆固定件43,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进行拉拽将摄像机侧线缆12引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取出切除的脏器而开口的孔引出。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窥镜手术时,仅通过产生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外径的大小同等的最小限度的伤口,通过简单且安全的方法,便能够不会给手术者施加压力地在短时间内设置能够以宽视角掌握体内的状况、并能够飞跃性地提高安全性的装置。
〔实施方式2〕
基于图8~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来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变形。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概略构成>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摄像装置2、摄像机支承管13(支承管)、控制系统3、连接部4和引出辅助用具5。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各构成。关于控制系统3、连接部4和引出辅助用具5,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省略说明。
<摄像装置2的概略构成>
图9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2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9的(b)是图9的(a)所示的摄像装置2的俯视图。
如图8以及图9的(a)、(b)所示,摄像装置2具备:进行体内拍摄的摄像机单元11(摄像部)、和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2(线缆)。
(摄像机单元11)
如图9的(a)、(b)所示,摄像机单元11具备:摄像机壳体21、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照明装置27以及支承部22。
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以及照明装置27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内。另一方面,支承部22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的外侧。
支承管接合部14以外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省略说明。
摄像机壳体21在其上表面,具有凹形状的支承管接合部14(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如图9的(b)所示,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圆形的开口形状(孔结构),如图9的(a)所示,具有在开口内壁设置了卡止内螺纹23的构成。支承管接合部14也可以不是螺纹形状而是仅插入的形状,构成为通过其他部分来进行固定。此外,作为支承管也能够直接使用针状的穿刺器具,也可以设置与上述穿刺器具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
(摄像机侧线缆12)
摄像机侧线缆12是摄像机侧的通信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将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到的影像作为影像信号经由连接部4而发送给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或者将来自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摄像机单元11。
摄像机侧线缆12与电路基板19连接,并被导出到摄像机单元11的外部使得通过支承管接合部14的内部。另外,电路基板19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连接部由未图示的树脂等进行了密封。
摄像机侧线缆12在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套管针32(参照图11)等被导入到体腔内,或者通过经由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的后述的摄像机支承管13(参照图8、图10)、穿刺器具6(参照图3)被引出到体外。因此,摄像机侧线缆12由具有柔软性的柔性材料形成。
<摄像机支承管13的概略构成>
如图8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是如下的支承管:通过在使摄像机侧线缆12在内部通过而向体外引出的状态下,在体内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从而支承摄像机单元11。
从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摄像机支承管13由硬质材料形成。摄像机支承管13的材质只要具有能够获得能稳定地支承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将摄像机单元11在所希望的位置以及朝向进行固定的刚性,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不锈钢、陶瓷(精细陶瓷)、增强塑料等。
摄像机支承管13通过腹壁等体壁41,其一个端部13a(第1端部)被导入到体内。另外,此时,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可以直接被导入到体内。此外,也可以将用于穿刺的针状的穿刺器具6直接用作该摄像机支承管13。关于使用该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13的方法,在后面变形例2中进行叙述。
被导入到体内的端部13a在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
在此,参照图10的(a)~(c)来更详细地说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结构。
图10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0的(b)是表示图10的(a)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图9的(a)所示的支承管接合部14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图10的(c)是表示图10的(b)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0的(c)中,省略了摄像机侧线缆12的图示。
如图10的(a)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优选具有圆筒状的管结构。通过摄像机支承管13具有圆筒形状,从而在后面实施方式3中会进行叙述,与同样是圆筒形状的管的一般的套管的组合很容易。
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体内侧)和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在支承管接合部14(接合部)被接合。
如图10的(a)~(c)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在被导入到体内的一侧的端部13a,具有与设置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内螺纹23进行螺合(螺纹嵌合)的卡止外螺纹123。
通过这样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卡止外螺纹123螺合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内螺纹23,从而能够以高机械强度对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接合。
此外,如图10的(a)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侧面,期望设置有狭缝223。另外,关于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侧面设置有狭缝223的情况下的优点,在后面进行说明。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连同使用方法一起进行说明。
图11的(a)~(d)以及图12的(a)~(e)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图11的(a)~(d)以及后续的图12的(a)~(b)为止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图12的(c)所示,进一步拉动拉手部10,从体壁41拔出穿刺器具6之后,使导出到体外的摄像机侧线缆12通过摄像机支承管13的内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体壁41。手术者通过套管针32将钳子33插入到体腔内,用2个钳子33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两侧面的支承部22,使得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开口平行并且接近的同时,通过旋入或者插入等方法对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
在旋入的情况下,如图12的(d)所示,使用摄像机支承管13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使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体壁41。
在插入的情况下,如图12的(e)所示,利用线缆固定件43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之后,使用摄像机支承管13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使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体壁41。
由于穿刺器具6拔出,置换为摄像机支承管13,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能够设为与穿刺器具6同等的外径,例如3mm直径。线缆连接器15虽为3mm直径程度,但在摄像机支承管13上设置了狭缝223,因而2mm直径程度的摄像机侧线缆12能够从中通过。因此,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设置部的伤口较小,能够实现微创。
接着,如图12的(d)、(e)所示,取下引出辅助用具7,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延长线缆16a用线缆连接器15进行连接,将延长线缆16a与设备侧线缆16用线缆连接器15a进行连接。另外,延长线缆、设备侧线缆由于不通过体内,因此能够使用粗径的线缆。
由此,由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到的体内的整个影像通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而被显示于显示器18。
接着,一边观察显示器18的影像,一边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移动摄像机单元11,调整在体腔内的高度、朝向以及角度,用固定用具进行固定。固定例结合实施方式3使用图20在后面叙述。
若摄像机单元11的定位完成,则开始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使用。
由此,手术者一边在内窥镜的显示器放大观察作业区域(局部区域)一边通过钳子进行处置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显示器18来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钳子等的运动、出血部位、纱布等残留物等)。
另外,在图11的(a)~(d)以及图12的(a)~(e)所示的设置方法中,针对通过穿刺器具6来导入引出辅助用具7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图11的(a)的工序中进行了穿刺之后,将穿刺器具6更换为摄像机支承管13,通过摄像机支承管13来导入引出辅助用具7。
<摄像机单元11的回收方法>
说明手术结束,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
首先,取下线缆连接器15和线缆固定件43,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进行拉拽将摄像机侧线缆12引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取出切除的脏器而开口的孔引出。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窥镜手术时,仅通过产生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外径的大小同等的最小限度的伤口,通过简单且安全的方法,便能够不会给手术者施加压力地在短时间内设置能够以宽视角掌握体内的状况、并能够飞跃性地提高安全性的装置。
<变形例1>
(摄像机支承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如下情况:通过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卡止外螺纹123,在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卡止内螺纹23,从而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螺合。
但是,摄像机支承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方法并不限定于此,摄像机支承管13和支承管接合部14只要是彼此嵌合的形状即可。
图10的(d)~(h)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支承管接合部14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的(d)示出了如下示例: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卡止孔323,在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了卡止爪423。
此外,图10的(e)示出了如下示例: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卡止爪523,在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了卡止孔623。
另外,图10的(d)、(e)是表示各变形例中的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支承管接合部14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
如图10的(d)、(e)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中,比卡止孔323靠前的部分成锥形(尖细形状)。因此,若推入摄像机支承管13直到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前端(体内侧)不卡住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爪423而该前端到达支承管接合部14的内部为止,则卡止孔323卡嵌于卡止爪423。
但是,摄像机支承管13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两端部也可以是相同的粗度。
另外,在这些变形例中,为了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分离,优选为例如设计为使卡止爪423、523具有弹性或者使支承管接合部14具有可挠性等,通过施加阈值以上的力从而解除卡止爪423与卡止孔323的卡合、卡止爪523与卡止孔623的卡合。或者,期望设计为,通过磁力、电力等外力,使卡止爪423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开口内壁表面后退(即变换为不突出的状态),或者使卡止爪523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表面后退。
此外,也能够取代如上所述使用卡止外螺纹123以及卡止内螺纹23、卡止爪423、523以及卡止孔323、623对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通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来形成支承管接合部14的内壁,将摄像机支承管13压入到支承管接合部14中,从而对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
另外,在图10的(f)中也举例图示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前端的部分成锥形(尖细形状)的情况。该情况是并未使用卡止孔和卡止爪而使用了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来进行固定的方法的其他变形例。
此外,图10的(g)、(h)示出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的又一变形例。
图10的(g)是将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俯视图并排表示的图,图10的(h)是将使摄像机侧线缆12通过了摄像机支承管13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俯视图并排表示的图。
如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摄像机侧线缆12经由线缆连接器15与设备侧线缆16连接。在本变形例中,为了将摄像机侧线缆12卡止于摄像机支承管13,如图10的(g)、(h)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线缆固定件43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从而能够在摄像机单元11的设置作业的中途临时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还具有作业性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设置后即使在体外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也不会对摄像机单元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连接部施加负荷,还具有能够防止摄像机侧线缆的断线这样的优点。
<摄像机支承管13的概略构成>
在此,首先,说明该变形例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概略构成。
如图10的(g)所示,本变形例中使用的摄像机支承管13是包含头部113和腿部114、且头部113的内径比腿部114的内径大的漏斗型的管,除了这一点以外,具有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同样的构成。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通过腹壁等体壁41,腿部114侧的端部13a被导入到体内。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摄像机支承管13的腿部114也具有圆筒形状。因此,与在后面实施方式3中叙述的作为圆筒形状的管的一般的套管的组合很容易。
<线缆固定件43的概略构成>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中使用的摄像机支承管13具有头部113侧的端部13b(体外侧)比插入到体内的腿部114侧(体内侧)的端部13a粗的形状。
线缆固定件43设置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头部113侧的端部13b。
如图10的(g)、(h)所示,线缆固定件43具有沿摄像机支承管13的轴向延伸、并且宽度随着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中央朝向外侧(侧面方向)逐渐变窄(横剖面成反锥形)的纵槽43a。另外,作为纵槽43a,也可以取代在线缆固定件43设置锥形的纵槽而构成为,通过用弹性材料来构成线缆固定件43,在该线缆固定件43上设置切口作为纵槽43a,从而通过弹性材料的作用力来保持摄像机侧线缆12。
根据本变形例,这样,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线缆固定件43的纵槽43a的底部(宽度变窄的部分),由此能够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如图10的(h)所示,能够通过线缆固定件43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
另外,线缆固定件43既可以与摄像机支承管13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分别单独形成。即,也可以在使摄像机侧线缆12通过摄像机支承管13之后作为单独的部件而将线缆固定件43插入到摄像机支承管13中,由此对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
<变形例2>
(使用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13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拔出穿刺器具6之后,插入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单元11的情况。
但是,摄像机支承管13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穿刺器具6与支承管接合部14设为彼此嵌合的形状,使用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13。
使用图13的(a)~(e)来说明该方法。
图13的(c)所示的摄像机单元11在其上表面,具有凹形状的支承管接合部14(接合部)。如图9的(b)所示,支承管接合部14在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圆形的开口形状(孔结构)。
图13的(a)是表示本变形例2所涉及的穿刺器具6以及支承管接合部14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图13的(b)是表示穿刺器具6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3的(b)中,省略了摄像机侧线缆12的图示。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了与针状的穿刺器具6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
图13的(c)是在图13的(b)中加上了摄像机单元11以及摄像机侧线缆12的图,通过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的同时使穿刺器具6沿轴向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嵌入于支承管接合部14。
接着,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的同时使线缆固定件43在摄像机侧线缆12上通过,抵接于穿刺器具6的端部,由此进行固定。由于穿刺器具6的前端形成被斜切的非对称的形状,因此只要使穿刺器具6旋转,便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旋转。
此外,也可以如图13的(e)所示使用在穿刺器具6具备线缆固定件43的结构。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变形例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连同使用方法一起进行说明。
图14的(a)~(d)以及图15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图14的(a)~(d)以及后续的图15的(a)~(b)为止与实施方式2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图15的(c)所示,进一步拉印拉手部10,通过穿刺器具6将摄像机侧线缆12导出到体外。通过拉动摄像机侧线缆12的同时使穿刺器具6旋转,从而能够简单地使穿刺器具6嵌入于支承管接合部14。
接着,如图15的(d)所示,用线缆固定件43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穿刺器具6进行固定之后,使用穿刺器具6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使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体壁41。
由于直接使用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因此设置方法被简化,设置时间缩短。此外,若设线缆连接器15为2mm直径程度,则穿刺器具6的外径能够设为3mm直径程度。因此,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设置部的伤口较小,能够实现微创。
接着,如图15的(d)所示,取下引出辅助用具7,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延长线缆16a用线缆连接器15进行连接,将延长线缆16a与设备侧线缆16用线缆连接器15a进行连接。另外,延长线缆、设备侧线缆由于不通过体内,因此能够使用粗径的线缆。
由此,由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到的体内的整个影像通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而被显示于显示器18。
接着,一边观察显示器18的影像,一边操作穿刺器具6,移动摄像机单元11,调整在体腔内的高度、朝向以及角度,用固定用具进行固定。固定例结合实施方式3使用图15在后面叙述。
若摄像机单元11的定位完成,则开始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使用。
由此,手术者一边在内窥镜的显示器放大观察作业区域(局部区域)一边通过钳子进行处置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显示器18来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钳子等的运动、出血部位、纱布等残留物等)。
<摄像机单元11的回收方法>
说明手术结束,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
首先,取下止动件77、线缆连接器15以及线缆固定件43,将穿刺器具6拔出到体外。
接着,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进行拉拽将摄像机侧线缆12引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取出切除的脏器而开口的孔引出。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窥镜手术时,仅通过产生与穿刺器具6的外径的大小同等的最小的伤口,通过简单且安全的方法,便能够不会给手术者施加压力地在更短时间内设置能够以宽视角掌握体内的状况、并能够飞跃性地提高安全性的装置。
〔实施方式3〕
基于图16~图20来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2中使用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1、2同样的变形。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概略构成>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摄像装置2、摄像机支承管13(支承管)、控制系统3、连接部4、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支承管固定单元、固定构件)的套管31(插管、保持管)、和引出辅助用具5。摄像机支承管13也可以直接利用用于穿刺的针状的穿刺器具。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各构成。关于控制系统3、连接部4和引出辅助用具5,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故省略说明。此外,关于摄像装置2,由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故省略说明。
<摄像机支承管13的概略构成>
如图16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是如下的支承管:通过在使摄像机侧线缆12在内部通过而向体外引出的状态下,在体内与摄像机单元11进行接合,从而支承摄像机单元11。
从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摄像机支承管13由硬质材料形成。摄像机支承管13的材质只要具有能够获得能稳定地支承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将摄像机单元11在所希望的位置以及朝向进行固定的刚性,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不锈钢、陶瓷(精细陶瓷)、增强塑料等。
摄像机支承管13通过腹壁等体壁41,其一个端部13a(第1端部)被导入到体内。另外,此时,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既可以直接被导入到体内,也可以如图17所示使用插入于体壁41的套管31,通过在该套管31的内部插通摄像机支承管13而将其一个端部13a导入到体内。此外,也可以如变形例2所示,直接使用用于穿刺的针状的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13。
在使用套管31的情况下,在摄像机支承管13中,使用轴向的长度比套管31长的摄像机支承管13,使得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套管31中的状态下上述一个端部13a以及另一个端部13b(第2端部)从套管31露出。此外,使用在套管31内插通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状态下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外壁与套管3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的大小(粗度)的摄像机支承管13,使得能够在套管31内使摄像机支承管13绕轴旋转。
被导入到体内的端部13a在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
<支承管固定构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套管31(保持管)以及固定构件,作为在体外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支承管固定构件(支承管固定单元)。
(套管31)
图17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套管31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17的(b)是表示将图10的(a)~(h)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图17的(a)所示的套管31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的(c)是表示插入到套管31中的摄像机支承管13与图7所示的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7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套管31是包含头部131和腿部132、且头部131的内径比腿部132的内径大的漏斗型的管(管状的设备)。
因此,套管31是头部131侧的端部31b(体外侧)比插入到体内的腿部132侧(体内侧)的端部31a粗,在将套管31插入于体壁41时,头部131作为止动件而发挥作用。
由此,能够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不会脱落于体内地将套管31固定于体壁41。
此外,套管31具有阀门37,阀门37在其中央部,具有若从较粗的端部31b(体外侧)向较细的端部31a(体内侧)的方向施加外力则展开的阀结构。
因此,如图17的(b)所示,若将摄像机支承管13通过阀门37插入套管31内,则阀门37被摄像机支承管13展开,通过基于其复原性的作用力,将摄像机支承管13牢靠地紧固。结果,摄像机支承管13被固定于套管31。
另外,套管31为了实现微创性而优选为直径小的套管。具体来说,套管31优选直径为3mm以下。
(摄像机支承管13向套管31的固定以及向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
在此,参照图17的(b)、(c)来说明摄像机支承管13向套管31的插入以及向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的方法。
在体内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接合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7的(b)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内部使摄像机侧线缆12通过的状态下,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套管31内,直到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抵接于套管31的较粗(体外侧)的端部31b,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上述一个端部13a从套管31露出为止。此时,阀门37被摄像机支承管13展开,通过其复原性对摄像机支承管13施力而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套管31。另外,摄像机支承管13的另一个端部13b(体外侧)也从套管31露出。
接下来,如图17的(c)所示,通过将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内侧的端部13a的卡止外螺纹123插入到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内螺纹23,进行螺合,从而卡止外螺纹123嵌入于卡止内螺纹23,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以高机械强度接合。
另外,图17的(c)示出了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在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后,拉起摄像机支承管13,使摄像机单元11与套管31的体内侧的端部31a接触的状态。
摄像机支承管13通过例如手术者用一只手按住套管31的状态下用另一只手对摄像机支承管13施加力等对摄像机支承管13施加外力,从而在外力的方向上能够移动地固定于套管31。
即,套管31通过对摄像机支承管13沿上下方向(轴向)或者旋转方向(圆周方向)施加外力,从而能够使摄像机支承管13沿上下方向或者旋转方向移动,并且不施加外力时,能够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高度方向以及旋转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保持(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固定构件)
针对通过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在体外被固定的固定物(被固定体),从而使摄像机支承管13在相对于体表面45而保持了一定的角度的状态下固定的固定用具(第2固定构件),进行说明。
图20的(a)~(c)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0的(a)~(c)分别图示了支承管固定构件的一例。
<支承管固定构件例1>
如图20的(a)所示,本例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图17的(a)~(c)所示的套管31以及固定器具141(专用器具),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
在本例中,作为固定用具,通过使用能够直接固定于体表面45的专用的固定器具141,从而对固定于套管31的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
本例所涉及的固定器具141具备:在一面(与体表面45的接触面)具备未图示的粘合层的支承座144、固定于该支承座144的与粘合层相反一侧的面上的附属的束带145(带状的绳)、和调整束带145的固定长度的调节器146。
束带145的一个端部被直接固定于支承座144,而另一个端部经由调节器146被固定于支承座144。束带145的固定长度通过调整从直接固定于支承座144的束带145的固定端145a起到将作为自由端的束带145的另一个端部固定于支承座144的调节器146为止的长度,从而能够任意地进行调整。
在本例中,在通过粘合层将固定器具141固定于体表面45的状态下,通过束带145将固定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套管31固定于支承座144,由此经由套管31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体表面45。
因此,通过手术者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使摄像机支承管13容易沿圆周方向旋转,或者将摄像机支承管13向体内侧推入,或者向体外侧拉起,从而能够改变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的旋转方向、摄像变焦(被摄体距离)。
此外,通过调整束带145对套管31的固定位置,从而能够变更套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相对于体表面45的固定角度(倾斜度)。由此,能够在所希望的角度固定套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能够任意地变更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方向。
由此,能够在所希望的状态下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另外,在本例中,如图20的(a)所示在束带145的固定长度的调整中使用了调节器146,但束带145的固定长度的调整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取代使用调节器146,作为束带145而使用设置了魔术胶带(注册商标)等面扣件的束带。
此外,在图20的(a)所示的例子中,举例图示了通过用束带145来紧固套管31(压住)而将套管31绑在支承座144上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用束带145来紧固摄像机支承管13,从而将摄像机支承管13绑在支承座144上。
在用束带145紧固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束带145的固定长度使束带145松弛等而移动摄像机支承管13或者支承座144,调整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之后,再次用束带145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紧固,由此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或者,也可以通过调整束带145的固定长度或者使束带145具有伸缩性来调整紧固的强度,从而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为通过对摄像机支承管13施加一定以上的力从而能够移动摄像机支承管13。
另外,在本例中,如上所述举例说明了作为套管31而使用图17的(a)~(c)所示的套管31的情况。但是,在用束带145紧固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由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移动受到束带145限制,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不必一定固定于套管,作为套管而能够使用一般的套管。
作为上述示例中使用的专用的固定器具,只要是能够固定于体表面的固定器具,则其形状、材质并无特别限定。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举例气娃娃为安稳说明了将各固定器具固定于体表面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利用设置于手术台的专用的固定器具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套管31。
例如,也可以使用在臂上具有至少1个关节部,通过该关节部能够使臂进行弯曲,并且能够自由地变更弯曲角度的所谓关节臂或者多关节臂,并取代固定于支承座或者体表面45而将该臂固定于手术台本身或者设置于手术台或者手术室内的固定器具,或是将设置有那样的臂的支承座固定于手术台或者设置在手术室内的固定器具。由此,能够使从固定器具的固定位置到夹持部的可达长度变长,因而能够获得与将固定器具固定于患部附近的体表面45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支承管固定构件例2>
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支承管固定构件例。
图20的(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图17的(a)~(c)所示的套管31以及粘合带46,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能够直接固定于体表面45的粘合带46,从而对固定于套管31的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机支承管13也经由套管31间接地被固定于体表面45。
粘合带46能够使用在与体表面的接触部具有粘合层的手术中通常使用的粘合带。粘合带46在一面(与体表面45的接触面)具备未图示的粘合层,通过该粘合层的粘合性,从而能够直接固定于体表面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手术者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使摄像机支承管13容易沿圆周方向旋转,或者将摄像机支承管13向体内侧推入,或者向体外侧拉起,从而能够改变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的旋转方向、摄像变焦(被摄体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变更套管31上的粘合带46的固定位置(换言之,粘合带46的压力施加于套管31的位置),从而能够变更套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相对于体表面45的固定角度(倾斜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所希望的角度固定套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能够任意地变更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方向。
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套管31下(即套管31与体表面45之间),作为调整套管31的固定高度的固定高度调整构件,例如如图20的(a)所示的支承座144那样夹入具有所希望的厚度的物体,来变更套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的固定角度(倾斜度)。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除了具备套管31以及粘合带46以外,还可以具备未图示的固定高度调整构件。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所希望的状态下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另外,在图20的(b)所示的例子中,举例图示了通过将粘合带46粘贴于套管31从而用粘合带46来固定套管31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将粘合带46粘贴于摄像机支承管13从而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在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手术者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对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进行调整,用粘合带46固定了摄像机支承管13之后,变更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的情况下,暂时剥开粘合带46,手术者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再次调整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之后,再次用粘合带46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即可。
由此,即使在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所希望的状态下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摄像机支承管13的移动受到粘合带46限制,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不必一定固定于套管,作为套管而能够使用一般的套管。
<支承管固定构件例3>
基于图10的(g)、(h)以及图20的(c)来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进行与其他实施方式同样的变形。
在上述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用固定用具在体外对摄像机支承管13或摄像机支承管13被固定的套管31进行固定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如下情况:通过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并用固定用具在体外固定该摄像机侧线缆12,从而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图10的(g)是将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俯视图并排表示的图,图10的(h)是将使摄像机侧线缆12通过了摄像机支承管13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俯视图并排表示的图,图20的(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例如具备图10的(g)、(h)以及图20的(c)所示的套管31、线缆固定件43、粘合带46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并且摄像机侧线缆12也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而发挥作用。
如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摄像机侧线缆12经由线缆连接器15与设备侧线缆1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摄像机侧线缆12卡止于摄像机支承管13,如图10的(g)、(h)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这样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线缆固定件43的纵槽43a的底部(宽度变窄的部分),从而能够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0的(h)所示通过线缆固定件43来固定了摄像机侧线缆12和摄像机支承管13之后,如图20的(c)所示用粘合带46等对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连同使用方法一起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的设置方法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8的(a)~(d)以及图19的(a)~(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的摄像装置2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另外,图18的(a)~(d)以及图19的(a)~(d)表示通过使用套管31,在套管31的内部插通摄像机支承管13,从而将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导入到体内的方法。
如图18的(a)所示,首先,手术者在体壁41上,开设用于将钳子、内窥镜插入到体腔内的开口41a~41d(孔),将多个套管针32(以下称为套管针32a~32c)分别插入到开口41a~41c中。进而,在开口41d插入套管31。对于开口41d的开孔而言,例如也可以使用插入了穿刺器具6的套管31,同时进行套管31的插入和开孔。
此外,在此,例如也可以取代套管31而仅使用套管针那样的具有穿刺功能的器具来插入体壁,在下一工序中,向该套管针中直接插入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
接着,如图18的(b)所示,插入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使连接部8从穿刺器具6的前端露出。
如图18的(c)所示,手术者通过套管针32c将内窥镜34插入到体腔内,一边使用内窥镜34观察体内,一边用钳子33把持连接部8,如图18的(d)所示,从套管针32b将连接部8以及引线部9引出到体外。在另一个端部有拉手部10,因此不会发生出错致使引线落入体内的情况,能够安全地操作。
接着,如图19的(a)所示,将摄像机侧线缆12如图5的(c)所示那样进行连接。
接着,如图19的(b)所示,拉动拉手部10,并且用钳子33把持摄像机单元11,通过套管针32b插入到体腔内。
接着,如图19的(c)所示,进一步拉动拉手部10,从体壁41拔出穿刺器具6并且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使用线缆固定件43进行固定。
接着,进一步拉动拉手部10,从体壁41拔出穿刺器具6之后,如图17的(d)所示,使导出到体外的摄像机侧线缆12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狭缝223进到摄像机支承管13的内部。此时,如图17的(e)所示,线缆连接器15的一部分也可以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狭缝223露出。进而,如图17的(f)所示,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套管31中,并且如图19的(c)所示,通过旋入或者插入等方法将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另外,在能够使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线缆连接器15通过穿刺器具6的内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13来利用。
在插入的情况下,如图19的(d)所示,用线缆固定件43对摄像机侧线缆12和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之后,使用摄像机支承管13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使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套管31。
接着,如图19的(d)所示,取下引出辅助用具7,用线缆连接器15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延长线缆16a进行连接,用线缆连接器15a将延长线缆16a与设备侧线缆16进行连接。另外,延长线缆、设备侧线缆由于不通过体内,因此能够使用粗径的线缆。
另外,在图18的(a)~(d)以及图19的(a)~(d)所示的设置方法中,针对通过穿刺器具6来导入引出辅助用具7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图18的(a)的工序中进行了穿刺之后,将穿刺器具6更换为摄像机支承管13,通过摄像机支承管13来导入引出辅助用具7。此外,也可以在图18的(a)的工序中进行了穿刺之后,拔出穿刺器具6,仅剩下套管31之后导入引出辅助用具7,在图19的(c)的工序中设置支承管13。此外,也可以取代套管31而使用套管针32,在套管针32中导入引出辅助用具7。
<摄像机单元11的回收方法>
说明手术结束,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
首先,取下线缆连接器15和线缆固定件43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进行拉拽将摄像机侧线缆12引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取出切除的脏器而开口的孔引出。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手术者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对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进行调整,用粘合带46固定了摄像机侧线缆12之后,变更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的情况下,暂时剥开粘合带46,由手术者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对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再次进行了调整之后,再次用粘合带46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即可。
此外,也可以例如在摄像机侧线缆12下(即摄像机侧线缆12与体表面45之间)、或者根据状况在套管31或者摄像机支承管13下,作为固定高度调整构件,例如如图20的(a)所示的支承座144那样夹入具有所希望的厚度的物体,由此来变更与摄像机侧线缆12连接的套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的固定角度(倾斜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管固定构件也还可以具备未图示的固定高度调整构件。
由此,即使在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所希望的状态下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作为套管31,也举例说明了使用图17的(a)~(c)所示的套管31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不必一定固定于套管,作为套管而能够使用一般的套管。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在体外对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通过摄像机侧线缆12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即,通过用粘合带46来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从而与摄像机侧线缆12连接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以及朝向得到固定。因此,与在体外用固定用具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同样地,可以不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套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举例说明了通过使用线缆固定件43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并用粘合带46在体外对该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从而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上所述使用线缆固定件43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之后,用粘合带等固定用具在体外对摄像机支承管13或者套管31进行固定。当然,也可以对摄像机侧线缆12、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套管31中的任意2个以上进行固定。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线缆固定件43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都能够如上所述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并且能够获得能防止摄像机侧线缆的断线这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摄像机侧线缆12或者摄像机支承管13或者套管31的固定中使用粘合带46的情况。但是,作为固定用具而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能够使用与其他实施方式中用于摄像机支承管13或者套管31的固定的固定用具同样的固定用具。
另外,即使在摄像机支承管13上设置用于防止绳状构件向摄像机支承管13的轴向的移动的绳状构件固定部(例如能够使绳状构件通过或者系结绳状构件来固定绳状构件的固定部),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综述〕
本发明的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用于监视体内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与上述摄像部连接,通过上述支承管向体外被引出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位于体外,与上述线缆连接,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和用于将摄像部以及上述线缆导入到体内,将上述线缆端部引出到体外的线状引出辅助用具。
本发明的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在上述方式1中,具备:一个端部13a被导入到体内的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和具有与上述支承管接合的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在体内与上述支承管接合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此外,作为上述支承管,也可以使用穿刺器具6。
本发明的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在上述方式2中,具备具有能够在内部插通上述支承管的管状结构的插管(套管31),在体外与上述插管进行固定,上述固定构件可以通过将上述插管相对于体表面进行固定来固定上述支承管。
本发明的方式4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具有如下工序:从体外使用针状的穿刺器具,在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摄像部设置位置的体壁进行开孔的工序;从插入到体内的筒状的穿刺器具的前端推出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工序;使用从体外插入的把持钳子,夹住位于体内的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前端部,向体外引出的工序;在体外对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前端部和连接于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的端部进行连接的工序;拉拽从摄像部设置位置露出于体外的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另一侧,向体内引入与线状引出辅助用具连接的线缆以及摄像部的工序;将线状引出辅助用具全部引出到体外,并将线缆的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工序;在体外对所引出的线缆进行固定的工序;和解除线状引出辅助用具的连接,使线缆与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体外的控制系统(3)电连接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5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4中,具有如下工序:将导入到体内的上述线缆向体外引出之后,使其通过一个端部13a被导入到体内的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的工序;在体内,将上述摄像部与支承管在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的工序;和对体内的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将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固定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6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4中,具有如下工序:将导入到体内的上述线缆向体外引出后,使用穿刺器具6作为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在体内,将上述摄像部与穿刺器具在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的工序;和对体内的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将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固定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7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5或者6中,具有如下工序:在体壁开口时,与穿刺器具6一起,导入具有能够在内部插通上述支承管以及穿刺器具的管状结构的插管(套管31)的工序。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并不限于在人的体内设置摄像机系统的情况,即使在人以外的动物的体内设置摄像机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此外,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也可以具备:对在连接部8连接了线缆连接器15的情况进行探测的连接判断单元(未图示);和拉拽拉手部10的拉拽单元(未图示)。这样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也可以如下进行动作。
第1,在经由穿刺器具6、体内以及套管针32b地配置了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的状态下,连接判断单元对在连接部8连接了线缆连接器15的情况进行探测。
连接判断单元例如可以设置于连接部8,只要能够探测在连接部8连接(固定)了线缆连接器15的情况,可以通过任意的方式来探测上述连接。此外,连接判断单元也可以在探测出在连接部8连接(固定)了线缆连接器15时,发送探测信号。
第2,连接判断单元探测出在连接部8连接了线缆连接器15的情况之后,拉拽单元通过拉拽拉手部10,从而将摄像机单元11导入到体内。拉拽单元例如可以具有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能够在其周围卷绕线状的引出辅助用具7的结构。拉拽单元也可以从连接判断单元接收探测信号,进行动作。
〔实施方式概括〕
本发明的方式1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用于监视体内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和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该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具有线结构的辅助器具(引出辅助用具7),上述辅助器具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上述摄像部和一个端部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从体外导入到体内,并且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上述线缆的另一个端部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本发明的方式2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中,上述辅助器具具备引线部(引线9)和设置于上述引线部的一个端部的连接部(8),在上述线缆的上述另一个端部,设置了连接器(线缆连接器15),上述连接部可以具有能够固定上述连接器的形状。此外,用于将摄像部导入到体内的辅助器具包含引线部,可以说是通过在上述引线部的一端连接了上述线缆的状态下,将该引线部的一端从体外经由第1体壁孔、体内以及第2体壁孔而引出到体外,从而将上述摄像部导入到体内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本发明的方式3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2中,上述引线部以及上述连接部的外径可以为上述连接器的外径以下。
本发明的方式4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2或3中,还具备用于在体壁设置上述第2孔的穿刺器具(6),上述穿刺器具为筒状,上述穿刺器具的内径可以大于上述引线部、上述连接部以及上述线缆的外径。
本发明的方式5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2或3中,还具备用于在体壁设置上述第2孔的穿刺器具(6),上述穿刺器具的外径可以与上述线缆的外径同等。
本发明的方式6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2~5的任一方式中,上述辅助器具具备设置于上述引线部的另一个端部的拉手部,上述拉手部的外径可以大于上述第2孔的内径。
本发明的方式7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2~6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保护上述连接部的连接部保护罩(保护罩20),上述连接部保护罩可以包含与上述连接器的形状对应的部分。
本发明的方式8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4或5中,上述穿刺器具可以通过固定于上述摄像部而作为支承上述摄像部的支承管来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方式9A所涉及的辅助器具(引出辅助用具7)在具备用于配置于体内且监视体内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设置于体外且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以及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用于将上述摄像部设置到体内,该线辅助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线结构,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上述摄像部和一个端部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从体外导入到体内,并且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经上述线缆的另一个端部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本发明的方式10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是对具备用于监视体内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和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进行设置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该设置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使用在内部具有空洞的穿刺器具(6),在体壁设置第1孔的工序;经由上述第1孔向体内插入线状的辅助器具(引出辅助用具7)的一个端部的工序;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上述辅助器具的上述一个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工序;将上述辅助器具的上述一个端部以及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在体外进行连接的工序;通过拉拽上述辅助器具的另一个端部,从而经由上述第2孔将上述摄像部和上述线缆引入到体内,并经由上述第1孔经上述线缆的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工序;和解除上述辅助器具的上述一个端部与上述线缆的连接,使上述线缆的端部与上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10B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运转方法是具备用于监视体内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和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用于将上述摄像部导入到体内的辅助器具(引出辅助用具7),该辅助器具包含引线部,并且在上述引线部的一个端部设置有能够连接上述线缆的连接器的连接部,上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还具备对在上述连接部连接了上述连接器的情况进行探测的连接判断单元、和拉拽上述引线部的另一个端部的拉拽单元,该运转方法包括:在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体内以及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地配置了上述引线部的状态下,上述连接判断单元探测在上述连接部连接了上述连接器的情况的工序;和上述连接判断单元探测出在上述连接部连接了上述连接器的情况之后,上述拉拽单元拉拽上述引线部的另一个端部,由此将上述摄像部导入到体内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11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10中,也可以在上述穿刺器具的内部的空洞配置了上述辅助器具的状态下,在体壁设置上述第1孔。
本发明的方式12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10或11中,也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在体内,对上述摄像部与用于固定上述摄像部的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连接的工序;调整从由体内的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者的工序;和将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固定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13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12中,也可以使用上述穿刺器具作为上述支承管。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通过对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摄像装置例如能够适用于内窥镜手术等。
符号说明
1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2 摄像装置
3 控制系统
4 连接部
5 引出辅助用具
6 穿刺器具
7 引出辅助用具
8 连接部
9 引线部
10 拉手部
11 摄像机单元
12 摄像机侧线缆
13 摄像机支承管
13a、13b 端部
14 支承管接合部
15 线缆连接器
15a 线缆连接器
16 设备侧线缆
16a 延长线缆
17 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
18 显示器
19 电路基板
20 保护罩
21 摄像机壳体
22 支承部
23 卡止内螺纹
24 摄像单元
25 固体摄像元件
26 透镜
27 照明装置
28 控制电路
31 套管
31a、31b 端部
32、32a~32c 套管针
33、33a~33c 钳子
34 内窥镜
36 闭孔器(尖头棒)
37 阀门
41 体壁
41a~41c 开口
43 线缆固定件(固定构件)
43a 纵槽
45 体表面
46 粘合带(固定构件)
77 止动件
113 头部
114 腿部
123 卡止外螺纹
131 头部
132 腿部
141 固定器具(固定构件)
144 支承座
145 束带
145a 固定端
146 调节器
223 狭缝
323 卡止孔
423 卡止爪
523 卡止爪
623 卡止孔

Claims (8)

1.一种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
摄像部,其用于监视体内;
控制系统,其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和
线缆,其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上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具有线结构的辅助器具,
上述辅助器具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上述摄像部以及一个端部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从体外导入到体内,并且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上述线缆的另一个端部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器具具备:引线部、和设置于上述引线部的一个端部的连接部,
在上述线缆的上述另一个端部,设置有连接器,
上述连接部具有能够固定上述连接器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线部以及上述连接部的外径为上述连接器的外径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在体壁设置上述第2孔的穿刺器具,
上述穿刺器具为筒状,上述穿刺器具的内径大于上述引线部、上述连接部以及上述线缆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在体壁设置上述第2孔的穿刺器具,
上述穿刺器具的外径与上述线缆的外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器具具备设置于上述引线部的另一个端部的拉手部,
上述拉手部的外径大于上述第2孔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护上述连接部的连接部保护罩,
上述连接部保护罩包含与上述连接器的形状对应的部分。
8.一种辅助器具,其在具备摄像部、控制系统和线缆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用于将上述摄像部设置于体内,
上述摄像部用于配置在体内并且监视体内,
上述控制系统设置在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
上述线缆能够进行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上述辅助器具的特征在于,
具有线结构,
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上述摄像部以及一个端部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从体外导入到体内,并且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上述线缆的另一个端部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CN201480072580.3A 2014-01-16 2014-12-25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Active CN105899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7896.1A CN107625548A (zh) 2014-01-16 2014-12-25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6147 2014-01-16
JP2014006147 2014-01-16
PCT/JP2014/084251 WO2015107848A1 (ja) 2014-01-16 2014-12-25 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補助器具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7896.1A Division CN107625548A (zh) 2014-01-16 2014-12-25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9115A true CN105899115A (zh) 2016-08-24
CN105899115B CN105899115B (zh) 2017-12-15

Family

ID=5354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7896.1A Pending CN107625548A (zh) 2014-01-16 2014-12-25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器具
CN201480072580.3A Active CN105899115B (zh) 2014-01-16 2014-12-25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7896.1A Pending CN107625548A (zh) 2014-01-16 2014-12-25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1154B2 (zh)
JP (2) JP6019253B2 (zh)
CN (2) CN107625548A (zh)
WO (1) WO20151078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1879A (zh) * 2018-12-06 2021-08-17 回弹治疗公司 具有用于旋转图像的图像控制系统的套管和近端安装的摄像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5548A (zh) * 2014-01-16 2018-01-26 夏普株式会社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器具
US10893795B2 (en) 2014-01-23 2021-01-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and auxiliary tool set
WO2015151778A1 (ja) 2014-03-31 2015-10-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
WO2017091682A1 (en) * 2015-11-25 2017-06-01 Spiration, Inc. Sheaths for needle delivery
CN109330700B (zh) * 2018-07-31 2020-10-09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从操作设备组件及手术机器人
CN113476119B (zh) * 2021-08-20 2022-12-30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穿刺器及穿刺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639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1322640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US20090187073A1 (en) * 2008-01-22 2009-07-2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device and process of installing medical device in patient
US20090306470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apparatus
JP2011156267A (ja) * 2010-02-03 2011-08-1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医療装置
CN102271570A (zh) * 2010-02-08 2011-12-0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
EP2471435A1 (en) * 2009-08-24 2012-07-0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1464B2 (en) * 2005-07-08 2013-07-23 Olympus Corporation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apparatus,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and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method
SG132553A1 (en) * 2005-11-28 2007-06-28 Pang Ah San A device for laparoscopic or thoracoscopic surgery
JP4472727B2 (ja) 2007-06-14 2010-06-0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009072368A (ja) * 2007-09-20 2009-04-0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医療装置
JP5161714B2 (ja) * 2008-09-19 2013-03-13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US20110004644A1 (en) * 2009-07-03 2011-01-06 Via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precision control
JP4829388B1 (ja) * 2010-08-25 2011-12-0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装置
JP5669666B2 (ja) * 2011-05-16 2015-0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システム
JP5419937B2 (ja) * 2011-08-31 2014-0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CN107260109B (zh) 2013-08-08 2019-06-14 夏普株式会社 体内摄像装置、体内摄像装置的支撑管
CN105555184B (zh) 2013-10-31 2017-05-24 夏普株式会社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JP5976957B2 (ja) 2013-11-26 2016-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の支持管
US9981112B2 (en) 2013-11-29 2018-05-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accessory for support tube of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fixing tool for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CN107625548A (zh) 2014-01-16 2018-01-26 夏普株式会社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器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639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1322640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US20090187073A1 (en) * 2008-01-22 2009-07-2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device and process of installing medical device in patient
US20090306470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apparatus
EP2471435A1 (en) * 2009-08-24 2012-07-0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device
JP2011156267A (ja) * 2010-02-03 2011-08-1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医療装置
CN102271570A (zh) * 2010-02-08 2011-12-0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1879A (zh) * 2018-12-06 2021-08-17 回弹治疗公司 具有用于旋转图像的图像控制系统的套管和近端安装的摄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41154B2 (en) 2019-10-15
WO2015107848A1 (ja) 2015-07-23
JP6019253B2 (ja) 2016-11-02
JP2017051621A (ja) 2017-03-16
CN105899115B (zh) 2017-12-15
CN107625548A (zh) 2018-01-26
US20160331222A1 (en) 2016-11-17
JPWO2015107848A1 (ja) 2017-03-23
JP6224196B2 (ja)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9115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CN105451632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CN107361726B (zh)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工具组
US8475359B2 (en) Medical apparatus
US10110785B2 (en) Deployable imag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solid state imager
CN105555184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JP5893124B2 (ja) 腹腔鏡システム
JP4971209B2 (ja) 医療装置
WO2012021597A3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with integrated camera
US20080312499A1 (en) Endoscope system
JP6144806B2 (ja) 体内撮像装置、体内撮像装置用付属具、固定具
WO2018163538A1 (ja) 補助具セット及び体内撮像装置
JP2006000276A (ja) 内視鏡用カメラヘッド、内視鏡用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US11337603B2 (en) Laparoscopic device implantation and fix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7205628A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CN106163363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