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7370B -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7370B
CN105887370B CN201410547334.0A CN201410547334A CN105887370B CN 105887370 B CN105887370 B CN 105887370B CN 201410547334 A CN201410547334 A CN 201410547334A CN 105887370 B CN105887370 B CN 105887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yarn
substrate sheet
needle
dra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73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7370A (zh
Inventor
川户卓真
泽田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5473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7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7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7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7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7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缝纫线不会成为障碍的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缝制机包括缝制机构(1),该缝制机构(1)具有:带有缝纫线(13)能够通过的针孔的针(11);和配置在所述针(11)的下方,并对通过所述针(11)缝制的左右的缝制片(F)和左右的基底片(B)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12),所述缝纫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14)供给至缝制机构(1),左右的所述缝制片(F)和左右的所述基底片(B)被向所述缝制机构(1)搬运,并由所述缝制机构(1)缝制在一起。在该缝制机中,在所述缝纫机压脚(12)的上方具有纱线引出单元,该纱线引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缝纫线(13)从所述纱线供给机构(14)引出以使得所述缝纫线(13)变成松弛状态。

Description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尤其涉及针对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将左右的基底片在位置对合的基础上进行缝制的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具有1根针的缝制机中,用1本针对左右的基底片各进行2次共计4次的缝制。在这样进行缝制时,通过人的手来实现左右的基底片的位置对合。在该情况下,存在位置没有完全对合、作业花费时间等缺陷。
为了消除这样的缺陷,开发出了具有左右并列的4根针的缝制机。在通过这样的4根针的缝制机对左右的拉链用链缝制规定长度的基底片时,希望将左右对齐了的位置作为缝制的开始位置。在缝制多片基底片的情况下,还希望基底片彼此之间的缝制开始位置没有变动。
而且,在相对于连续的拉链将多片基底片以基底片彼此之间在搬运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一般不将缝纫线切断而使之保持连续状态。但是,当将完成缝制的基底片向下一工序搬运时,由于不将缝纫线切断而使之保持连续状态,所以缝纫线被该完成缝制的基底片拉拽,从而对其后面的基底片的搬运构成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从而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中的左右对齐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将该左右的基底片缝制在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上,且缝纫线不会成为障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本发明的缝制机包括缝制机构,该缝制机构具有:带有缝纫线能够通过的针孔的针;和配置在所述针的下方,并对通过所述针缝制的左右的缝制片和左右的基底片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所述缝纫线被从纱线供给机构供给至缝制机构,左右的所述缝制片和左右的所述基底片被向所述缝制机构搬运,并由所述缝制机构缝制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缝纫机压脚的上方具有纱线引出单元,该纱线引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缝纫线从所述纱线供给机构引出以使得所述缝纫线变成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中,优选具有挡块,所述挡块配置在与所述针相比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并用于与左右的所述基底片的端部抵接而使左右的所述基底片位置对合。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2中,优选的是,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在位于所述针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所述针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或2中,优选的是,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当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或2中,优选的是,所述缝制机构具有左右并列的多根针,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将分别穿过所述多根针的多根纱线一并引出。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中,优选的是,左右的所述缝制片是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本发明的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利用缝制机并通过缝纫线针对左右的缝制片在左右同时缝制左右的基底片,所述缝制机包括缝制机构,该缝制机构具有:带有所述缝纫线能够通过的针孔的针;和配置在所述针的下方,并对通过所述针缝制的所述左右的缝制片和所述左右的基底片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所述缝纫线被从纱线供给机构供给至所述缝制机构,所述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纱线引出单元将所述缝纫线从所述纱线供给机构引出而使所述缝纫线变成松弛状态的步骤;和将左右的所述基底片并行地搬运到所述缝纫机压脚与左右的所述缝制片之间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中,优选的是,包括:被搬运的左右的所述基底片的端部到达挡块而使左右的所述基底片位置对合的步骤,其中,所述挡块与所述针相比配置在搬运方向下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7或8中,优选的是,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在位于所述针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所述针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7或8中,优选的是,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当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由于在所述缝纫机压脚的上方具有纱线引出单元,该纱线引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缝纫线从所述纱线供给机构引出以使得所述缝纫线变成松弛状态,所以,在基底片被搬运到缝纫机压脚与缝制片之间时,被纱线引出单元引出的松弛状态的缝纫线随着基底片的端部而移动,不会对基底片的端部的行走构成障碍。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由于具有挡块,所述挡块配置在与所述针相比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并用于与左右的所述基底片的端部抵接而使左右的所述基底片位置对合,所以,能够在开始缝制之前使左右的基底片左右位置对合,而且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上的左右对合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因此,左右的基底片能够在搬运方向上无错位地被缝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缝制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由于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在位于所述针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所述针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所以,通过移动到伸出位置的纱线引出机构,缝纫线被长地引出,此时,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退避位置,被引出的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由于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当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所以能够通过旋转运动使纱线成为松弛状态,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缝纫线引出成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由于所述缝制机构将分别穿过所述多根针的多根纱线一并引出,所以能够缩短作业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本发明在将左右的基底片缝制到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上时更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由于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包括:通过纱线引出单元将所述缝纫线从所述纱线供给机构引出而使所述缝纫线变成松弛状态的步骤;和将左右的所述基底片并行地搬运到所述缝纫机压脚与左右的所述缝制片之间的步骤,所以,能够在开始缝制之前使左右的基底片左右位置对合,而且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上的左右对合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因此,左右的基底片能够在搬运方向上无错位地被缝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缝制品质。而且,在基底片被搬运到缝纫机压脚与缝制片之间时,被纱线引出单元引出的松弛状态的缝纫线随着基底片的端部而移动,不会对基底片的端部的行走构成障碍。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由于包括:被搬运的左右的所述基底片的端部到达挡块而使左右的所述基底片位置对合的步骤,其中,所述挡块与所述针相比配置在搬运方向下游侧,所以,能够在开始缝制之前使左右的基底片左右位置对合,而且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上的左右对合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因此,左右的基底片能够在搬运方向上无错位地被缝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缝制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由于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在位于所述针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所述针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所以,通过移动到伸出位置的纱线引出机构,缝纫线被长地引出,此时,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退避位置,被引出的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由于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和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当引出所述缝纫线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旋转,所以能够通过旋转运动使纱线成为松弛状态,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缝纫线引出成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从而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中的左右对齐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将该左右的基底片缝制在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上,且缝纫线不会成为障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缝制机的一部的、从搬运方向上游侧观察到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缝制机中缝制机构、挡块及纱线引出单元的周边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纱线引出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示出左右的基底片和左右的拉链用链的缝制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左右的基底片和左右的拉链用链的缝制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对左右的基底片和左右的拉链用链进行缝制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示出挡块和纱线引出单元的动作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是示出挡块和纱线引出单元的动作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示出挡块和纱线引出单元的动作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挡块和纱线引出单元的动作状态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用针缝制时的动作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2是示出纱线引出单元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3示出变形例的纱线引出单元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缝制机构
2 弯折引导部
4 基底按压部件
5 纱线引出驱动机构(动作缸)
6L,6R 挡块
7 纱线引出机构(纱线引出杆,纱线引出凸轮)
8 搬运块
11 针
12 缝纫机压脚
13 纱线(缝纫线)
14 纱线供给机构
B 基底片
F 拉链用链(缝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缝制机的一部的、从搬运方向上游侧观察到的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缝制机中缝制机构、挡块及纱线引出单元的周边的局部立体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以图2中的近前侧为左侧,以远隔侧为右侧。以针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以针的基部侧为上方,以针尖侧为下方。此外,以基底片和拉链用链被搬运的方向为搬运方向,以沿着搬运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为搬运方向上游侧,以沿着搬运方向而言的下游侧为搬运方向下游侧。这里,左右也可以说是,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内,从搬运方向上游侧朝着搬运方向下游侧的假想线的左侧和右侧。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缝制机具有左右并列的4根针11,相对于各针11各配置1根缝纫线13。这些缝纫线13是从纱线供给机构14供给的。在本实施例中,纱线供给机构14按照纱线13而配置有4个。
如图2所示,缝制机主要包括具有针11的缝制机构、拉链用链搬运机构、弯折引导部2、以及基底按压部件4。
缝制机构1包括:具有纱线能够通过的针孔11A的针11;和该针11能够通过且对所缝制的部位(缝制片F和基地片B)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12,且通过未图示的动作机构,使左右并列的4根针11以贯穿左右的缝制片F和左右的基底片B的方式同时进行往复动作而进行缝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11有4根,在左右各2根并列地配置。不过,对针的数量并没有限定,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也可以是2根。此外,在左右各配置2根针11的情况下,左右各2根针11也可以前后排列。
缝纫机压脚12配置在针11的下方。在缝纫机压脚12上设有能够供各自上方的针贯穿的4个孔。
在进行缝制时,各针11以分别经由这些孔而贯穿缝纫机压脚以及缝制片F和基底片B的方式进行往复动作,并且缝制片F及基底片B双方沿着规定的搬运方向而被搬运。
弯折引导部2与缝制机构1相比配置在搬运方向上游侧,用于进行引导以使基底片B弯折,在其缝制机构侧的端部分别安装有比该端部更向缝制机构侧突出的引导片。通过该引导片,在弯折引导部被弯折了的基底片能够保持着弯折状态被一直送到缝制机构1中的缝纫机压脚12的下方。
基底按压部件4在弯折引导部2中的缝制机构侧的端部以在左右方向上隔着弯折引导部2而相对的方式配置,并构成为一边按压左右的基底片B一边使左右的基底片B沿着搬运方向朝着缝制机构1搬运。
如图2所示,在缝纫机压脚12的左右两侧,与针11相比在搬运方向上游侧配置有挡块6L,6R。通过这些挡块6L,6R与左右的基底片B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抵接,被搬运来的左右的基底片B停止在规定的位置并且左右位置对合。
此外,在缝纫机压脚12的上方配置有纱线引出单元,该纱线引出单元包括:纱线引出机构7;使该纱线引出机构7在位于针11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针11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当纱线引出单元引出缝纫线13时,通过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纱线引出机构7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又退避到退避位置。通过该纱线引出单元,能够在基底片B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到达挡块6L,6R之前,将4根缝纫线13一并引出而使之成为松弛状态。因此,当基底片B被搬运进缝纫机压脚12与缝制片F之间从而与配置在针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挡块抵接时,被引出的松弛状态的4根缝纫线随着基底片B的端部而移动,从而不会对基底片B的端部的行走构成障碍。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纱线引出机构由沿其伸缩方向观察时成L字形的纱线引出杆7构成,纱线引出驱动机构由具有伸缩棒的动作缸5构成,并且伸缩棒的端部连结于纱线引出杆7。该纱线引出杆7在动作缸的带动下能够在从位于距针11最远离的位置处的伸出位置(图3中点划线所示位置)和位于距针11最接近的位置处的退避位置之间切换。当纱线引出杆7位于伸出位置时,纱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引出,而后纱线引出杆7返回到退避位置。此时,纱线13成为松弛状态。
不过,纱线引出机构只要能够将缝纫线从纱线供给机构引出使该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即可,对其结构没有限定。例如,图12及图13示出了纱线引出机构的变形例。取代上述的纱线引出杆7,而是设置能够绕轴旋转的纱线引出凸轮7’。该纱线引出凸轮7’具有曲率大的曲面(大幅鼓出的曲面)和曲率小的曲面(鼓出程度小的曲面)。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经由轴使该纱线引出凸轮7’旋转。通过该纱线引出凸轮7’的旋转,当旋转到曲率大的曲面与纱线13相接触的位置时,纱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14引出,当旋转到曲率小的曲面与纱线13相接触的位置时,被引出的纱线13成为松弛状态。另外,纱线引出机构7优选位于与针孔11A相比的上方,在该情况下,通过针孔11A之前的缝纫线以成为松弛状态的方式被从纱线供给机构中引出。
在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的缝制机对连续的左右缝制片、在本实施例中为连续的左右拉链用链缝制左右的基底片时,如图7~11所示动作。
图4~6示出缝制时的、连续的左右拉链用链和左右的基底片的状态。图4是示出左右的基底片和左右的拉链用链的缝制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左右的基底片和左右的拉链用链的缝制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对左右的基底片和左右的拉链用链进行缝制时的剖面示意图。
为了形成这样的、连续的左右拉链用链和左右的基底片的完成缝制的状态,首先,如图7所示,在前次的缝制结束后将完成缝制的拉链用链和基底片向下一工序搬运。当将完成缝制的拉链用链和基底片向下一工序搬运时,挡块6相对于拉链用链F的上表面远离,在其与拉链用链F之间形成可供完成缝制的拉链用链和基底片通过的通路。在搬运之后,通过挡块6L,6R从上方按压左右的拉链用链F。
然后,如图8所示,纱线引出杆7在动作缸的带动下,从退避位置(如图8中点划线所示)最大程度伸出而到达伸出位置,而后又如图9所示从伸出位置返回到退避位置。通过移动到伸出位置的纱线引出杆7,缝纫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14如图8所示地长地引出,而当纱线引出杆7移动到退避位置时,该被引出的缝纫线13如图9所示自然地成为松弛状态。
然后,从搬运方向上游侧将左右的基底片B并行地搬运到缝纫机压脚12与左右的拉链用链F之间。左右的基底片B进入缝纫机压脚12与左右的拉链用链F之间并一直行走到挡块,此时,被引出的松弛状态的缝纫线13随着基底片B的端部而移动,对基底片B的端部的走行不会构成障碍。
一旦左右的基底片B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到达(抵接于)挡块6L,6R,就使左右的基底片B在左右方向上对齐位置,通过配置于挡块上的传感器等发出信号,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利用4根针11同时开始进行缝制。此时,使挡块6L,6R相对于左右的拉链用链远离,由此一边搬运连续的拉链用链以及基底片一边进行缝制。
当如图10所示进行缝制且缝制完成时,挡块6L,6R对左右的拉链用链在此进行按压,成为等到下一基底片的状态。
此外,作为左右的拉链用链(缝制片)的搬运机构,只要能够将左右的拉链用链沿着搬运方向输送,就没有特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具有进给齿的搬运块8来实施的。通过进给齿卡合在左右的拉链用链的纤维等上,随着使该搬运块8从图7~11的右侧向左侧运动,而能够将左右的拉链用链F沿着搬运方向、即从图7~11的右侧朝着左侧搬运。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及其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1,缝制机包括缝制机构1,该缝制机构1具有:带有缝纫线13能够通过的针孔的针11;和配置在针11的下方,并对通过针11缝制的左右的缝制片F和左右的基底片B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12,缝纫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14供给至缝制机构1,左右的缝制片F和左右的基底片B被向缝制机构1搬运,并由缝制机构1缝制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压脚12的上方具有纱线引出单元,该纱线引出单元用于将缝纫线13从纱线供给机构14引出以使得缝纫线13变成松弛状态。
在基底片B被搬运到缝纫机压脚12与缝制片F之间时,被引出的松弛状态的缝纫线13随着基底片B的端部而移动,不会对基底片B的端部的行走构成障碍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2,优选的是,具有挡块6L,6R,该挡块6L,6R配置在与针11相比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并用于与左右的基底片B的端部抵接而使左右的基底片B位置对合。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2,能够在开始缝制之前使左右的基底片左右位置对合,而且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上的左右对合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因此,左右的基底片能够在搬运方向上无错位地被缝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缝制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3,优选的是,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7;和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纱线引出机构7在位于针11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针11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当纱线引出单元引出缝纫线13时,通过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纱线引出机构7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3,通过移动到伸出位置的纱线引出机构,缝纫线被长地引出,此时,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退避位置,被引出的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4,纱线引出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具有:纱线引出机构7,和使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当引出缝纫线13时,通过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4,能够通过旋转运动使纱线成为松弛状态,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缝纫线引出成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5,优选的是,缝制机构1具有左右并列的多根针11,纱线引出单元将分别穿过多根针11的多根纱线13一并引出。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5,能够缩短作业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6,优选的是,左右的缝制片B是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6,本发明在将左右的基底片缝制到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上时更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7,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利用缝制机并通过缝纫线13针对左右的缝制片F在左右同时缝制左右的基底片B,缝制机包括缝制机构1,该缝制机构1具有:带有缝纫线13能够通过的针孔的针11;和配置在针11的下方,并对通过针11缝制的左右的缝制片F和左右的基底片B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12,缝纫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14供给至缝制机构1,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纱线引出单元将缝纫线13从纱线供给机构14引出而使缝纫线13变成松弛状态的步骤;和将左右的基底片并行地搬运到缝纫机压脚12与左右的缝制片F之间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7,能够在开始缝制之前使左右的基底片B左右位置对合,而且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上的左右对合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因此,左右的基底片B能够在搬运方向上无错位地被缝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缝制品质。而且,在基底片B被搬运到缝纫机压脚12与缝制片F之间时,被纱线引出单元引出的松弛状态的缝纫线13随着基底片的端部而移动,不会对基底片B的端部的行走构成障碍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8,优选的是,包括:被搬运的左右的基底片B的端部到达挡块6L,6R而使左右的基底片B位置对合的步骤,其中,挡块6L,6R与针11相比配置在搬运方向下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8,能够在开始缝制之前使左右的基底片左右位置对合,而且能够以左右的基底片上的左右对合了的位置为缝制开始位置。因此,左右的基底片能够在搬运方向上无错位地被缝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缝制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9,优选的是,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7;和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纱线引出机构7在位于针11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针11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当纱线引出单元引出缝纫线13时,通过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纱线引出机构7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9,通过移动到伸出位置的纱线引出机构,缝纫线被长地引出,此时,纱线引出机构移动到退避位置,被引出的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缝纫线成为松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10,纱线引出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具有:纱线引出机构7’和使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当引出缝纫线13时,通过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10,能够通过旋转运动使纱线成为松弛状态,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缝纫线引出成松弛状态。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不过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不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构成限定。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和省略。

Claims (10)

1.一种缝制机,包括缝制机构(1),该缝制机构(1)具有:带有缝纫线(13)能够通过的针孔(11A)的针(11);和配置在所述针(11)的下方,并对通过所述针(11)缝制的左右的缝制片(F)和左右的基底片(B)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12),所述缝纫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14)供给至缝制机构(1),左右的所述缝制片(F)和左右的所述基底片(B)被向所述缝制机构(1)搬运,并由所述缝制机构(1)缝制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缝纫机压脚(12)的上方具有纱线引出单元,该纱线引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缝纫线(13)从所述纱线供给机构(14)引出以使得所述缝纫线(13)变成松弛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挡块(6L,6R),所述挡块(6L,6R)配置在与所述针(11)相比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并用于与左右的所述基底片(B)的端部抵接而使左右的所述基底片(B)位置对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
纱线引出机构(7);和
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在位于所述针(11)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所述针(11)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引出所述缝纫线(13)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7’)和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
当引出所述缝纫线(13)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制机构(1)具有左右并列的多根针(11),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将分别穿过所述多根针(11)的多根缝纫线(13)一并引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
左右的所述缝制片(B)是连续的左右的拉链用链。
7.一种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其利用缝制机并通过缝纫线(13)针对左右的缝制片(F)在左右同时缝制左右的基底片(B),所述缝制机包括缝制机构(1),该缝制机构(1)具有:带有所述缝纫线(13)能够通过的针孔(11A)的针(11);和配置在所述针(11)的下方,并对通过所述针(11)缝制的所述左右的缝制片(F)和所述左右的基底片(B)进行按压的缝纫机压脚(12),所述缝纫线(13)被从纱线供给机构(14)供给至所述缝制机构(1),所述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纱线引出单元将所述缝纫线(13)从所述纱线供给机构(14)引出而使所述缝纫线(13)变成松弛状态的步骤;和
将左右的所述基底片并行地搬运到所述缝纫机压脚(12)与左右的所述缝制片(F)之间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被搬运的左右的所述基底片(B)的端部到达挡块(6L,6R)而使左右的所述基底片(B)位置对合的步骤,其中,所述挡块(6L,6R)与所述针(11)相比配置在搬运方向下游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
纱线引出机构(7);和
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在位于所述针(11)附近的退避位置和距所述针(11)的位置比处于退避位置时远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引出所述缝纫线(13)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5)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移动到伸出位置之后退避到退避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引出单元具有:纱线引出机构(7’)和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驱动的纱线引出驱动机构,
当引出所述缝纫线(13)时,通过所述纱线引出驱动机构使所述纱线引出机构(7’)旋转。
CN201410547334.0A 2014-10-15 2014-10-15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Active CN105887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7334.0A CN105887370B (zh) 2014-10-15 2014-10-15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7334.0A CN105887370B (zh) 2014-10-15 2014-10-15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7370A CN105887370A (zh) 2016-08-24
CN105887370B true CN105887370B (zh) 2019-01-04

Family

ID=57001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7334.0A Active CN105887370B (zh) 2014-10-15 2014-10-15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73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1288A (ja) * 2001-02-02 2002-10-15 Juki Corp 上下送りミシン
CN1746372A (zh) * 2004-09-07 2006-03-15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CN202000095U (zh) * 2010-12-24 2011-10-05 向运彪 一种连接压线条
CN103361889A (zh) * 2012-04-03 2013-10-23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布料的缝制方法及双链环缝纫机
CN103572515A (zh) * 2012-07-27 2014-02-12 Juki株式会社 缝线绽开防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1288A (ja) * 2001-02-02 2002-10-15 Juki Corp 上下送りミシン
CN1746372A (zh) * 2004-09-07 2006-03-15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CN202000095U (zh) * 2010-12-24 2011-10-05 向运彪 一种连接压线条
CN103361889A (zh) * 2012-04-03 2013-10-23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布料的缝制方法及双链环缝纫机
CN103572515A (zh) * 2012-07-27 2014-02-12 Juki株式会社 缝线绽开防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7370A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00653B1 (en) Sewing or looping head, particularly for automated closing of tubular knitted articles at an axial end thereof
CN203451791U (zh) 平头锁眼机的自动送料装置
CN105696203B (zh) 一种自动上罗纹机
WO2011001289A3 (e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ewing, embroidering, quilting and/or the like
US4122787A (en) Sewing method and machine
CN105887370B (zh) 缝制机及左右基底片对合缝制方法
JP7137297B2 (ja) ミシン
CN106149211A (zh) 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
US2729176A (en) Feed-off-the-arm knit goods machine
JP2010227206A (ja) ミシンの玉布供給装置
KR20010051086A (ko) 단추 구멍 재봉 기계
CN2923773Y (zh) 缝纫机夹板自动缝纫装置
CN103194865A (zh)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2877219A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US1742221A (en) Sewing machine
CN205874686U (zh) 一种缝纫机的针杆组件结构
US999718A (en) Sewing-machine.
JP6334989B2 (ja) 送り出し腕型ミシン
CN102851881A (zh) 操作链形缝迹缝纫机的方法及链形缝迹缝纫机
US2914009A (en) Fabric trimming and thread lay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US2491457A (en) Multiple needle stitching mechanism
US2873704A (en) Mechanism for operating on tubular blanks
JP2015188669A5 (zh)
US1762479A (en) Festoon-sewing machine
US2029242A (en)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