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4173A - 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4173A
CN105874173A CN201580003290.8A CN201580003290A CN105874173A CN 105874173 A CN105874173 A CN 105874173A CN 201580003290 A CN201580003290 A CN 201580003290A CN 105874173 A CN105874173 A CN 105874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half
push rod
eccentric
cam pin
inn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32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4173B (zh
Inventor
稻垣浩
白田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7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4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4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4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10Final actuators
    • F01D17/12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 F01D17/14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varying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ozzles or guide conduits
    • F01D17/141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varying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ozzles or guide conduits by means of shiftable members or valves obturating part of the flow path
    • F01D17/143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varying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ozzles or guide conduits by means of shiftable members or valves obturating part of the flow path the shiftable member being a wall, or part thereof of a radial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46Fastening of diaphragms or stator-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6Double casings; Measures against temperature strain 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02Blade-carrying members, e.g. 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01D9/04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20Mounting or supporting of plant; Accommodating heat expansion or cree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04D17/12Multi-stage pumps
    • F04D17/122Multi-stage pumps the individual rotor discs being, one for each stage, on a common shaft and axially spaced, e.g. conventional centrifugal multi- stage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05D2220/31Application in turbines in stea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60Assembly meth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60Assembly methods
    • F05D2230/64Assembly methods using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or centring, e.g. pins
    • F05D2230/644Assembly methods using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or centring, e.g. pin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alignment, e.g. wedges or eccen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位置调节装置(20)具备偏心销(21)和推杆(31)。偏心销(21)具有支撑在下半外侧构件(11y)的圆周方向(Dc)端部且可旋转的旋转轴部(22),以及进入下半内侧构件(6y)的圆周方向(Dc)的圆周方向端部的偏心轴部(23)。推杆(31)从下半内侧构件(6y)的圆周方向(Dc)的端面(7y)进入下半内侧构件内,与下半内侧构件内的偏心轴部(23)接触。旋转轴部(22)以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Ac)为中心,形成为圆柱状。偏心轴部(23)上形成有侧周面(26)以及杆接触面(27),侧周面(26)是与偏心轴部(23)进入的下半内侧构件的偏心轴孔(16)的内周面接触的面,以与旋转轴线(Ac)空开间隔(d)且平行的偏心轴线(Ad)为中心;推杆(31)接触杆接触面(27)。

Description

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调节配置在所述下半外侧构件的内周侧且形成环状内侧环下半部的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形成筒状外侧筒下半部的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
本申请依据2014年1月27日向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特愿2014-12768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处援用其内容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蒸汽涡轮机、燃气涡轮机或压缩机等旋转机械具备转子轴、以该转子轴为中心的圆筒状壳体、配置在该壳体内周侧并以转子轴为中心的环状静叶环。这种旋转机械中,从其组装等观点来看,圆筒状的壳体及环状的静叶环的任一个均沿圆周方向被分割为多个。
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布了一种具备转子轴、壳体及静叶环的蒸汽涡轮机。该蒸汽涡轮机中,圆筒状的壳体(或机室)由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构成,静叶环由上半叶环和下半叶环构成。该蒸汽涡轮机还具备调节下半叶环相对于下半壳体的相对位置的支撑金属件。
支撑金属件具有圆柱状的插入部和相对于该插入部偏心的圆柱状突出部。在下半叶环圆周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从外周侧向内周侧凹下的孔,在下半壳体圆周方向的端部、与下半叶环的孔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凹下的切口。圆柱状的插入部以该中心轴为中心插入下半叶环的孔中并可旋转,圆柱状的突出部配置在下半壳体的切口内。
以突出部的中心轴为中心使支撑金属件旋转时,相对于突出部偏心的插入部以突出部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公转。因此,以突出部的中心轴为中心使支撑金属件旋转时,插入支撑金属件的插入部的下半叶环相对于下半壳体,向与突出部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移动。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如上所述,以突出部的中心轴为中心使支撑金属件旋转,使下半叶环相对于下半壳体进行相对移动,并调节下半叶环相对于下半壳体的相对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3-170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需要用于使支撑金属件旋转的工具。作为工具,例如,可考虑到内六角扳手。此时,在圆柱状突出部的端面,形成向插入部侧凹下的内六角扳手孔,在该内六角扳手孔中插入内六角扳手的端部,操作该内六角扳手,使支撑金属件旋转。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必须扩大配置支撑金属件突出部的下半壳体的切口直径方向的尺寸,并确保在支撑金属件的突出部安装工具的空间。从而,采用该支撑金属件时,为了确保工具空间,必须扩大形成外侧筒的壳体的外径。也就是说,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外侧筒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在不使外侧筒大型化的情况下,可调节形成内侧环下半部的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形成外侧筒下半部的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
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的第一方式,位置调节装置调节配置在所述外侧筒的内周侧,并以所述转子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内侧环下半部的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以转子轴线为中心形成筒状外侧筒下半部的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其具备: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支撑在所述下半外侧构件圆周方向端部且可旋转;以及偏心销,所述偏心销具有进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部且随着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一体旋转的偏心轴部;推杆,所述推杆从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面插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内,并可接触到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内的所述偏心轴部。所述旋转轴部以位于垂直于所述转子轴线的方向且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具有圆柱状的形状。所述偏心轴部上形成有侧周面以及杆接触面,所述侧周面是与所述偏心轴部进入的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偏心轴孔的内周面接触的面,以与所述旋转轴线空开间隔且平行的偏心轴线为中心;所述推杆接触所述杆接触面。
该位置调节装置中,通过使偏心销旋转,从而偏心销的偏心轴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公转。因此,可使偏心轴部进入的下半内侧构件相对于下半外侧构件,沿垂直于旋转轴线的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此外,该位置调节装置中,从下半内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面向下半内侧构件内插入推杆,将该推杆按压至偏心销的杆接触面,使该偏心销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因此,该位置调节装置中,无需操作该工具,使工具的尖端从偏心销的直径方向外侧卡合至偏心销,以使偏心销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从而,该位置调节装置中,无需扩大外侧筒的外径,以在偏心销的直径方向外侧确保工具空间。
此处,在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也可在所述推杆进入的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杆孔内周面形成内螺纹。所述推杆也可以在可与所述杆孔的所述内螺纹旋接的外周形成外螺纹。
该位置调节装置中,通过调节推杆的拧入量,可改变推杆的按压量,并调节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相对于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因此,该位置调节装置中,比起未在外周形成外螺纹仅调节杆的按压量,能更容易且准确地微调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相对于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而且,该位置调节装置中,在相对位置的调节作业结束时,即使原样放置推杆,只要不转动推杆,推杆的按压量就不发生变化。
此外,以上任一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作为所述推杆,可以具有以所述偏心轴部中的所述偏心轴线为基准,与一侧的部分接触的第一推杆,和以所述偏心轴部中的所述偏心轴线为基准,与另一侧的部分接触的第二推杆。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在以偏心轴线为基准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可使偏心销旋转。而且,如果在推杆外周形成外螺纹,完成相对位置的调节作业时,即使原样放置2根推杆,只要不转动各推杆,各推杆的按压量就不发生变化,因此,偏心销不会旋转。因此,完成相对位置的调节作业后,无需另外进行偏心销的止动作业,可实现作业时间的缩短化。
此外,以上任一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偏心轴部也可具有以所述偏心轴线为中心的圆柱状的圆柱部;以及切口圆柱部,所述切口圆柱部以所述偏心轴线为中心形成圆柱状,且与所述圆柱部直径相同的圆柱的一部分缺失。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侧周面为所述圆柱部及所述切口圆柱部的侧周面,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杆接触面也可为所述圆柱切口形成的面。
此外,在所述偏心轴部具有所述圆柱部和所述切口圆柱部的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杆接触面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也可为从所述圆柱切口侧朝向所述侧周面侧的平滑的凹曲面。
该位置调节装置中,即使偏心销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也可以维持推杆尖端和杆接触面之间的接触性。
此外,以上任一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也可以具备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配置在所述下半外侧构件的所述端部,形成有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插入的旋转轴孔。
该位置调节装置中,偏心销可围绕旋转轴线顺畅地旋转。
此外,在具备所述支撑块的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也可以具备将所述支撑块固定至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固定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旋转机械具备以上任一位置调节装置、作为所述外侧筒的壳体、作为所述内侧环的静叶环、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以所述转子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位置调节方法使用以上任一位置调节装置,调节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其中,将所述偏心销的所述偏心轴部插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所述偏心轴孔,在所述下半外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部支撑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并使其可旋转,从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面将所述推杆插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内,通过所述推杆的尖端按压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杆接触面,使所述偏心销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此处,所述位置调节方法中,也可以在支撑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之前,暂时支撑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在暂时支撑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推杆使所述偏心销旋转,使所述偏心销旋转后,解除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暂时支撑,并通过所述下半外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部支撑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
该方法中,由于在暂时支撑下半内侧构件的状态下使偏心销旋转,因此,不会施加偏心销的下半内侧构件的载重,可容易地旋转偏心销。
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可在不使外侧筒大型化的情况下,调节形成内侧环下半部的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形成外侧筒下半部的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气涡轮机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的组装过程(其1)中的位置调节装置四周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的组装过程(其2)中的位置调节装置四周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的组装过程(其3)中的位置调节装置四周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节过程中的位置调节装置四周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下半叶环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下半壳体相对移动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其1)。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下半叶环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下半壳体相对移动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其2)。
图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的组装过程(其4)中的蒸汽涡轮机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改进例的偏心销的正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改进例的偏心销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调节装置及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的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械是蒸汽涡轮机。该蒸汽涡轮机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以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子轴线Ar为中心旋转的转子1、配置在转子1的外周侧并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的环状的静叶环(内侧环)5、配置在该静叶环5的外周侧并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的筒状的壳体(外侧筒)10、调节静叶环5相对于壳体10的相对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20(参照图2)。
另外,以下将转子轴线Ar的延伸方向作为转子轴向Da,将以转子轴线Ar为基准的直径方向仅作为直径方向Dr。在相对于该转子轴线Ar垂直的方向中,将垂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Dv,将水平方向作为左右方向Dh。此外,将围绕转子轴线Ar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Dc。
转子1具备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向转子轴向Da延伸的转子轴2、和在相对于该转子轴2的圆周方向Dc排列并固定于转子轴2的多个动叶3。
环状的静叶环5在静叶环5的内周侧且比转子1的动叶3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设有在圆周方向Dc排列的多个静叶9。蒸汽涡轮机中,转子轴2的外周侧和环状的静叶环5之间的筒状空间,换言之,配置动叶3及静叶9的空间构成蒸汽流路。环状的静叶环5以转子轴2为基准,具有上侧的上半叶环6x和下侧的下半叶环(下半内侧构件)6y。上半叶环6x及下半叶环6y沿圆周方向Dc延伸,各圆周方向Dc的端部通过螺栓等连接。此时,上半叶环6x的圆周方向Dc的端面即分割面7x和下半叶环6y的圆周方向Dc的端面即分割面7y互相接触。此外,环状的壳体10也以转子轴2为基准,具有上侧的上半壳体11x和下侧的下半壳体(下半外侧构件)11y。上半壳体11x及下半壳体11y也沿圆周方向Dc延伸,各圆周方向Dc的端部通过螺栓等互相连接。此时,上半壳体11x的圆周方向Dc的端面即分割面12x和下半壳体11y的圆周方向Dc的端面即分割面12y互相接触。下半壳体11y的圆周方向Dc的两端部形成有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凹下的槽15。该槽15如图3及图4所示,分为朝向上侧的槽底面15a和朝向内周侧的槽侧面15b。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构成外侧筒,下半壳体11y构成下半外侧构件。此外,静叶环5构成外侧环,下半叶环6y构成下半内侧构件。
位置调节装置20如图2所示,配置在下半壳体11y圆周方向Dc一侧的端部的槽15和另一侧的端部的槽15上。该位置调节装置20如图3及图4所示,具备:偏心销21;尖端与偏心销21接触的2个按压螺栓(推杆)31;在下半壳体11y的槽15内支撑偏心销21并使其可旋转的支撑块41;将该支撑块41固定至下半叶环6y的块固定螺栓(固定件)35;配置在支撑块41和槽15的槽底面15a之间的下部衬垫51;将下部衬垫51固定至下半叶环6y的槽15内的衬垫固定螺栓52;配置在支撑块41上方的上部衬垫53。
偏心销21具有以位于垂直于转子轴线Ar的方向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Ac为中心,形成为圆柱状的旋转轴部22;偏心轴部23,所述偏心轴部23形成有以与旋转轴线Ac空开间隔且平行的偏心轴线Ad为中心的侧周面26及按压螺栓31接触的螺栓接触面(杆接触面)27。旋转轴部22和偏心轴部23一体形成。偏心轴部23具有以偏心轴线Ad为中心的圆柱状圆柱部24;以及切口圆柱部25,所述切口圆柱部25以偏心轴线Ad为中心形成圆柱状,且与圆柱部24直径相同的圆柱的一部分缺失。切口圆柱部25形成半圆柱形状。该半圆柱中包括偏心轴线Ad的平面形成螺栓接触面27。此外,偏心轴部23的侧周面26为圆柱部24的侧周面及切口圆柱部25的侧周面。
在按压螺栓3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例如,形成有六角扳手尖端进入的六角扳手孔32(参照图4)等。对应1个偏心销21,有2个该按压螺栓31。
块固定螺栓35具有螺纹部36和螺栓头部37。螺纹部36形成有外螺纹。在螺栓头部37,例如,形成有六角扳手尖端进入的六角扳手孔38(参照图4)等。
支撑块41具有销支撑部42以及固定部45,所述销支撑部42上形成有偏心销21的旋转轴部22可旋转插入的圆柱状旋转轴孔43;所述固定部45上形成有插通块固定螺栓35的螺纹部36的螺栓插通孔46及螺栓头部37进入的头部收纳孔47。固定部45相对于销支撑部42位于上方,与该销支撑部42一体形成。旋转轴孔43沿左右方向Dh贯通销支撑部42。此外,头部收纳孔47从固定部45的外表面向左右方向Dh凹入。螺栓插通孔46从固定部45的头部收纳孔47的底面开始,沿左右方向Dh贯通该固定部45。头部收纳孔47的内径比块固定螺栓35的螺栓头部37的外径大。此外,螺栓插通孔46的内径比块固定螺栓35的螺纹部36的外径大。因此,即使处于块固定螺栓35的螺纹部36完全插通支撑块41的螺栓插通孔46的状态,块固定螺栓35也可沿垂直于该轴的方向,相对于支撑块41进行一定程度的相对移动。
支撑块41的固定部45的左右方向Dh的宽度比支撑块41的销支撑部42的左右方向Dh的宽度小。此外,该固定部45的左右方向Dh的宽度比下半壳体11y的槽15的左右方向Dh的宽度稍短,但与该槽15的左右方向Dh的宽度大致相同。固定部45的左右方向Dh的下半叶环6y侧的面与销支撑部42的左右方向Dh的下半叶环6y侧的面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将支撑块41收纳至下半壳体11y的槽15内时,固定部45的左右方向Dh的下半壳体11y侧与槽15的槽侧面15b之间会产生缝隙。上部衬垫53配置在该缝隙中。此时,上部衬垫53的上表面和下半壳体11y的分割面12y实质上在同一平面上。另一方面,下部衬垫51的左右方向Dh的宽度与下半壳体11y的槽15的左右方向Dh的宽度相同。该下部衬垫51如上所述,配置在支撑块41的销支撑部42与槽15的槽底面15a之间。
在下半叶环6y的圆周方向Dc的端部,形成偏心销21的偏心轴部23可旋转插入的圆柱状偏心轴孔16、可插入按压螺栓31的按压螺栓孔(杆孔)17和可旋接块固定螺栓35的螺纹部36的固定螺栓孔19。偏心轴孔16从下半叶环6y的外周向左右方向Dh的转子轴2侧凹入。按压螺栓孔17从下半叶环6y的分割面7y开始向垂直下方凹入,与偏心轴孔16连通。该按压螺栓孔17的内周面形成有可旋接按压螺栓31的内螺纹18。该按压螺栓孔17的数量与按压螺栓31相同,对应1个偏心轴孔16,形成2个。2个按压螺栓孔17中,一个按压螺栓孔17以偏心轴线Ad为基准,形成在转子轴方向Da的一侧,另一个按压螺栓孔17以偏心轴线Ad为基准,形成在转子轴方向Da的另一侧。固定螺栓孔19从下半叶环6y的外周向左右方向Dh的转子轴2侧凹入。从而,该固定螺栓孔19凹入的方向与偏心轴孔16凹入的方向相同。该固定螺栓孔19的内周面形成有可旋接块固定螺栓35的螺纹部36的内螺纹。
接下来,对蒸汽涡轮机的组装方法以及使用位置调节装置的、下半叶环6y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在下半叶环6y上安装偏心销21的同时,将支撑块41暂时固定于下半叶环6y。此时,在下半叶环6y的偏心轴孔16中插入偏心销21的偏心轴部23。然后,将该偏心销21的旋转轴部22插入支撑块41的旋转轴孔43中。而且,使块固定螺栓35的螺纹部36插通至支撑块41的螺栓插通孔46,并将该螺纹部36轻轻拧入下半叶环6y的固定螺栓孔19。在该阶段中,不将块固定螺栓35的螺纹部36切实拧入下半叶环6y的固定螺栓孔19,而是使支撑块41针对与块固定螺栓35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处于可在一定程度进行相对移动的状态。另外,此处,将偏心销21的偏心轴部23插入下半叶环6y的偏心轴孔16后,再将该偏心销21的旋转轴部22插入支撑块41的旋转轴孔43,但也可与此相反,将偏心销21的旋转轴部22插入支撑块41的旋转轴孔43后,再将偏心销21的偏心轴部23插入下半叶环6y的偏心轴孔16。
接下来,如图6所示,在下半壳体11y的槽15的槽底面15a,使用衬垫固定螺栓52固定下部衬垫51。
然后,如图7所示,将安装有偏心销21及支撑块41的下半叶环6y组装至安装有下部衬垫51的下半壳体11y。
在将下半叶环6y组装至下半壳体11y的状态下,下半叶环6y经过偏心销21、支撑块41及下部衬垫51由下半壳体11y支撑。
接下来,如图8所示,固定千分表90后,将按压螺栓31拧入下半叶环6y的按压螺栓孔17。固定千分表90时,在表座91上安装千分表90并将表座91放置到下半壳体11y的分割面12y的同时,使千分表90的测头接触下半叶环6y的分割面7y,从而可通过千分表90检测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偏移量。将按压螺栓31拧入按压螺栓孔17时,将六角扳手的尖端插入按压螺栓31的六角扳手孔32,使按压螺栓31旋转。
然后,在确认千分表90所示的下半叶环6y的分割面7y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分割面12y的偏移量的同时,适当调节2个按压螺栓31分别至按压螺栓孔17的拧入量。将2个按压螺栓31分别拧入按压螺栓孔17时,如图9及图10所示,按压螺栓31的尖端接触到偏心销21的螺栓接触面27。在此基础上,调节2个按压螺栓31分别拧入按压螺栓孔17的拧入量时,偏心销21的螺栓接触面27受到按压螺栓31的按压,偏心销21的偏心轴部23以偏心轴线Ad为中心旋转。此外,由于偏心销21的旋转轴部22与偏心轴部23一体形成,因此,旋转轴部22也以偏心轴线Ad为中心旋转。该旋转轴部22在以偏心轴线Ad为中心旋转的过程中,在支撑块41的旋转轴孔43内旋转。但是,由于旋转轴部22及支撑块41由下半壳体11y支撑,因此,相对于下半壳体11y,不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偏心轴部23以相对于下半壳体11y不进行相对移动的旋转轴部22为基准时,随着旋转轴部22的旋转,以该旋转轴部22的旋转轴线Ac为中心公转。因此,偏心轴部23所进入的下半叶环6y随着该偏心轴部23的公转,在相对于旋转轴线Ac垂直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偏心销21的旋转轴部22及支撑块41如上所述,相对于下半壳体11y,不进行相对移动。另外,支撑块41如图8所示,虽然通过块固定螺栓35安装在下半叶环6y上,但如上所述,由于暂时固定该支撑块41,使其相对于下半叶环6y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对移动,因此,相对于下半叶环6y进行相对移动,相对于下半壳体11y不进行相对移动。
对2个按压螺栓31分别拧入固定按压孔17的拧入量进行调节,结果使千分表90所示的偏移量,也就是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的偏移量处于目标偏移量以内后,分别稍微拧入2个按压螺栓31,使2个按压螺栓31的尖端分别切实接触到偏心销21的螺栓接触面27。结果是,偏心销21相对于旋转轴线Ac不能旋转。而且,将块固定螺栓35切实拧入下半叶环6y,将支撑块41切实固定至下半叶环6y。
接下来,如图4所示,在固定部45的左右方向Dh的下半壳体11y侧与下半壳体11y的槽15的槽侧面15b之间的缝隙中配置上部衬垫53。
以上,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调节完成。
另外,通过2个位置调节装置20的操作进行的下半叶环6y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调节作业中,可以同时进行通过一个位置调节装置20的操作进行的调节作业和通过另一个位置调节装置20的操作进行的调节作业,也可以在通过一个位置调节装置20的操作进行的调节作业完成后,再进行通过另一个位置调节装置20的操作进行的调节作业。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将转子1组装至组装有下半叶环6y的下半壳体11y。该转子1经由安装在下半壳体11y上的轴承(未图示)支撑在下半壳体11y上并且可进行旋转。
接下来,如图2所示,将上半叶环6x放到下半叶环6y上,并通过螺栓等连接该上半叶环6x的圆周方向Dc的端部与下半叶环6y的圆周方向Dc的端部,以使上半叶环6x的分割面7x与下半叶环6y的分割面7y相接。
接下来,将上半壳体11x放到下半壳体11y上,并通过螺栓等连接该上半壳体11x的圆周方向Dc的端部与下半壳体11y的圆周方向Dc的端部,以使上半壳体11x的分割面12x与下半壳体11y的分割面12y相接。
以上,蒸汽涡轮机的组装完成。
另外,通过以上操作,完成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调节后,将转子1组装至组装有下半叶环6y的下半壳体11y。但是,也可以在将安装有偏心销21及支撑块41的下半叶环6y组装至下半壳体11y后,且在完成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调节前,将转子组装至下半壳体11y。
如上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下半叶环6y的分割面7y插入下半叶环6y内的按压螺栓31按压至偏心销21的螺栓接触面27后,使该偏心销21围绕旋转轴线Ac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无需操作该工具,使工具的尖端从偏心销21的直径方向外侧卡合至偏心销21,以使偏心销21围绕旋转轴线Ac旋转。从而,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增大槽15的尺寸以及扩大壳体10的外径,以在偏心销21的直径方向外侧确保工具空间。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可在不使壳体10大型化的情况下,调节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调节按压螺栓31的拧入量,调节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比起未在外周未形成外螺纹仅调节杆的按压量,更能容易且准确地微调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将2个按压螺栓31分别拧入下半叶环6y的同时,对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因此,调节完成后,偏心销21则不再能够通过2个按压螺栓31进行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另外进行偏心销21的止动作业,可实现作业时间的缩短化。
“偏心销的第一改进例”
参照图12说明偏心销的第一改进例。
本改进例的偏心销21a也和以上实施方式的偏心销21相同,具有以旋转轴线Ac为中心,形成为圆柱状的旋转轴部22;以及偏心轴部23a,所述偏心轴部23a形成有以偏心轴线Ad为中心的侧周面26及按压螺栓31接触的螺栓接触面27a。以上实施方式中,包括偏心轴线Ad的平面形成螺栓接触面27,但本改进例中,虽然平行于偏心轴线Ad,但不包括该偏心轴线Ad的平面形成螺栓接触面27a。
如此,螺栓接触面27a也可以是不包括偏心轴线Ad的平面。
“偏心销的第二改进例”
参照图13说明偏心销的第二改进例。
本改进例的偏心销21b也和以上实施方式的偏心销21相同,具有以旋转轴线Ac为中心,形成为圆柱状的旋转轴部22;以及偏心轴部23b,所述偏心轴部23b形成有以偏心轴线Ad为中心的侧周面26及按压螺栓31接触的螺栓接触面27b。上述实施方式及第一改进例中,螺栓接触面27、27a为平面,但在本改进例中,螺栓接触面27b是从偏心销21b的切口侧朝向侧周面26侧的平滑的凹曲面。
如此,通过使螺栓接触面27b形成为平滑的凹曲面,即使偏心销21b以旋转轴线Ac为中心旋转,也可以维持按压螺栓31的尖端和螺栓接触面27b之间的接触性。
“其他改进例”
以上实施方式中,在杆孔即按压螺栓孔17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18,在推杆即按压螺栓31上形成旋接至该按压螺栓孔17的外螺纹。但是,也可以在杆孔的内周面不形成内螺纹,并且在推杆上不形成外螺纹。
即使使用这种推杆,也可以通过推杆按压偏心销的杆接触面,因此,与以上实施方式相同,可在不使壳体10大型化的情况下,调节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
但是,使用这种推杆时,无法通过调节推杆的拧入量来调节下半叶环6y在上下方向Dv上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因此,难以准确进行该相对位置的微调。此外,使用这种推杆时,在调节完成后,需要另外进行将推杆固定为不可移动状态的作业或偏心销21的止动作业。
以上实施方式中,使用2个作为推杆的按压螺栓31。但是,也可以使用1个推杆。然而,此时,偏心销21的旋转方向限定为单向。
此外,也可以在旋转偏心销21前,使用起重机等,将下半叶环6y设为稍微吊起的状态,使其接触不到转子1,即,暂时支撑下半叶环6y,在该状态下旋转偏心销21。之后,也可以解除下半叶环6y的暂时支撑,使下半壳体11y的下部衬垫51支撑旋转轴部22及支撑块41。通过这种方法,旋转偏心销31进行调节时,下半叶环6y的载重不会施加给偏心销31,易于旋转偏心销31并且易于拧入按压螺栓31。
以上实施方式的位置调节装置20确定了蒸汽涡轮机的下半叶环6y相对于下半壳体11y的相对位置。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只要具有以转子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以该转子轴线为中心的筒状的外侧筒和配置在外侧筒的内周侧并以转子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内侧环,且外侧筒及内侧环分别可分割为上半部和下半部,则也可以适用于燃气涡轮机和压缩机等其他的旋转机械。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可在不使外侧筒大型化的情况下,调节形成内侧环下半部的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形成外侧筒下半部的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
符号说明
1 转子
2 转子轴
3 动叶
5 静叶环(内侧环)
6x 上半叶环
6y 下半叶环(下半内侧构件)
7x、7y 分割面(圆周方向的端面)
9 静叶
10 壳体(外侧筒)
11x 上半壳体
11y 下半壳体(下半外侧构件)
12x、12y 分割面
15 槽
16 偏心轴孔
17 按压螺栓孔(杆孔)
18 内螺纹
19 固定螺栓孔
20 位置调节装置
21、21a、21b 偏心销
22 旋转轴部
23、23a、23b 偏心轴部
24 圆柱部
25 切口圆柱部
26 侧周面
27、27a、27b 螺栓接触面(杆接触面)
31 按压螺栓(推杆)
35 块固定螺栓(固定件)
41 支撑块
43 旋转轴孔
46 螺栓插通孔
47 头部收纳孔
51 下部衬垫
53 上部衬垫

Claims (10)

1.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调节配置在所述外侧筒的内周侧,并以所述转子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内侧环下半部的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以转子轴线为中心形成筒状外侧筒下半部的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
具备: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支撑在所述下半外侧构件圆周方向端部且可旋转;以及偏心销,所述偏心销具有进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部且随着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一体旋转的偏心轴部;
推杆,所述推杆从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面插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内,并可接触到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内的所述偏心轴部,
所述旋转轴部以位于垂直于所述转子轴线的方向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形成为圆柱状;
所述偏心轴部上形成有侧周面以及杆接触面,所述侧周面是与所述偏心轴部进入的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偏心轴孔的内周面接触的面,以与所述旋转轴线空开间隔且平行的偏心轴线为中心;所述推杆接触所述杆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在所述推杆进入的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杆孔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
在所述推杆可与所述杆孔的所述内螺纹旋接的外周形成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推杆,具有以所述偏心轴部中的所述偏心轴线为基准,与一侧的部分接触的第一推杆,和以所述偏心轴部中的所述偏心轴线为基准,与另一侧的部分接触的第二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偏心轴部具有以所述偏心轴线为中心的圆柱状的圆柱部;以及切口圆柱部,所述切口圆柱部以所述偏心轴线为中心形成圆柱状,且与所述圆柱部直径相同的圆柱的一部分缺失,
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侧周面为所述圆柱部及所述缺口圆柱部的侧周面;
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杆接触面为所述圆柱切口形成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杆接触面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为从所述圆柱切口侧朝向所述侧周面侧的平滑的凹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具备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配置在所述下半外侧构件的所述端部,形成有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插入的旋转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具备将所述支撑块固定至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固定件。
8.一种旋转机械,其具备: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
作为所述外侧筒的壳体、
作为所述内侧环的静叶环、
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以所述转子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
9.一种位置调节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调节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半外侧构件的相对位置,其中,
将所述偏心销的所述偏心轴部插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所述偏心轴孔,
在所述下半外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部支撑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
从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面将所述推杆插入所述下半内侧构件内,通过所述推杆的尖端按压所述偏心轴部的所述杆接触面,使所述偏心销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位置调节方法,其中,
在支撑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之前,暂时支撑所述下半内侧构件,
在暂时支撑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推杆使所述偏心销旋转,
使所述偏心销旋转后,解除所述下半内侧构件的暂时支撑,并通过所述下半外侧构件圆周方向的端部支撑所述偏心销的所述旋转轴部。
CN201580003290.8A 2014-01-27 2015-01-21 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 Active CN105874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2768 2014-01-27
JP2014012768A JP6194553B2 (ja) 2014-01-27 2014-01-27 位置調節装置、これを備えている回転機械、及び位置調節方法
PCT/JP2015/051538 WO2015111620A1 (ja) 2014-01-27 2015-01-21 位置調節装置、これを備えている回転機械、及び位置調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4173A true CN105874173A (zh) 2016-08-17
CN105874173B CN105874173B (zh) 2017-11-17

Family

ID=53681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290.8A Active CN105874173B (zh) 2014-01-27 2015-01-21 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3770B2 (zh)
JP (1) JP6194553B2 (zh)
KR (1) KR20160088406A (zh)
CN (1) CN105874173B (zh)
DE (1) DE112015000516T5 (zh)
WO (1) WO20151116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254A (zh) * 2018-05-23 2019-12-03 通用电气公司 检查工具及方法
CN111033000A (zh) * 2017-10-23 2020-04-17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轴流流体机械及其顶隙测量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31243A (ja) * 2013-09-17 2016-10-06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イ ターボ機械における偏心結合装置及び嵌合ケーシングを結合する方法
DE102014214703A1 (de) * 2014-07-25 2016-01-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Ausrichten eines Leitschaufelträgers zu einem Gehäuse einer Turbine
JP6417623B2 (ja) * 2015-02-19 2018-11-0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装置、これを備えている回転機械、及び位置決め方法
JP6671102B2 (ja) * 2015-02-20 2020-03-25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定装置、回転機械、回転機械の製造方法、組立方法及び取外方法
JP6509008B2 (ja) * 2015-03-30 2019-05-08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支持装置、タービン、回転機械の組立方法、及び回転機械の分解方法
EP3870808B1 (en) * 2018-11-30 2022-08-17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 Co. KG Mid-frame section of a gas turbine eng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0498A (ja) * 1999-05-12 2000-11-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圧縮機可変翼の支持装置
US20080031729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Snecma Cylindrical-ro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variable-pitch vane of a turbomachine
CN101892874A (zh) * 2009-01-06 2010-11-24 通用电气公司 可变位置导向叶片致动系统和方法
WO2013065368A1 (ja) * 2011-11-04 2013-05-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リンク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可変静翼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6184A (en) * 1964-01-20 1969-07-15 John F Kopczynski Fluid displacement device and means to subject said fluid to a magnetic field
US3498727A (en) * 1968-01-24 1970-03-0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Blade ring support
US3861827A (en) * 1974-03-12 1975-01-21 Gen Electric Diaphragm support lugs
JPS63170505A (ja) 1987-01-09 1988-07-14 Toshiba Corp ノズルダイヤフラム
US4817417A (en) * 1987-05-06 1989-04-0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ouble eccentric mount
JPS644804A (en) 1987-06-29 1989-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troller for self-inserting machine
JPH0681604A (ja) 1992-08-31 1994-03-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翼環支持装置
JPH09112204A (ja) 1995-10-19 1997-04-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連結型180°分割静翼の上下ボルト締め構造
JPH1077803A (ja) * 1996-09-04 1998-03-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翼環の位置決め用偏心ピン
JP3745727B2 (ja) * 2002-11-11 2006-02-1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ケーシングの位置決め機構
JP4801373B2 (ja) * 2005-05-16 2011-10-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の車室構造
EP2463484A1 (de) * 2010-12-13 2012-06-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ohrförmiges Gehäuse für eine Turbomaschine
US8870533B2 (en) * 2011-07-13 2014-10-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ssembly for aligning an inner shell of a turbine cas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0498A (ja) * 1999-05-12 2000-11-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圧縮機可変翼の支持装置
US20080031729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Snecma Cylindrical-ro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variable-pitch vane of a turbomachine
CN101892874A (zh) * 2009-01-06 2010-11-24 通用电气公司 可变位置导向叶片致动系统和方法
WO2013065368A1 (ja) * 2011-11-04 2013-05-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リンク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可変静翼駆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3000A (zh) * 2017-10-23 2020-04-17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轴流流体机械及其顶隙测量方法
CN111033000B (zh) * 2017-10-23 2022-06-10 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轴流流体机械及其顶隙测量方法
CN110529254A (zh) * 2018-05-23 2019-12-03 通用电气公司 检查工具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0516T5 (de) 2016-10-13
WO2015111620A1 (ja) 2015-07-30
JP2015140693A (ja) 2015-08-03
US10233770B2 (en) 2019-03-19
KR20160088406A (ko) 2016-07-25
US20160341069A1 (en) 2016-11-24
JP6194553B2 (ja) 2017-09-13
CN105874173B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4173A (zh) 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该位置调节装置的旋转机械及位置调节方法
CN209664852U (zh) 一种可以预防薄壁轴套件精密加工变形的工装
JP5743770B2 (ja) 減速機組み込み方法および偏心揺動型の減速機
CN103374794B (zh) 缝纫机的布料进给机构
TW201032927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n internal thread on a base body
CN204149170U (zh) 防松机械臂连接结构
CN107299968A (zh) 一种鱼形线减速机
CN104734375B (zh) 一种采用定位销固定的电机端盖及方法
JP6543463B2 (ja) 減速機群及び減速機群の設計方法
CN108119507A (zh) 一种固定环螺母定位装置
CN106002412A (zh) 凸轮轴槽曲面加工专用夹具
CN204603907U (zh) 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次装夹工装夹具
CN205376307U (zh) 改进的空气可变电容器
CN203918577U (zh) 一种摩托车泵体的铣开关槽夹具
CN106271598A (zh) 电子产品用高精度组装机构
CN100504038C (zh) 汽轮机低压端部外汽封轴向定位装置
CN203751773U (zh) 一种加工内孔管的可旋转夹具
CN205534083U (zh) 全齿啮合传动装置
CN207500418U (zh) 一种鱼形线减速机
CN205799033U (zh) 一种凸轮轴槽曲面加工专用夹具
CN203162870U (zh) 可调整角度的灯座
CN105945183B (zh) 一种螺纹花键同步滚轧用相位可调模具结构
CN208241544U (zh) 电机绕组试制排绕模板
CN206258091U (zh) 一种内撑式轴系回转精度测量装置
CN216162566U (zh) 一种电机旋变转子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