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0524B -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0524B
CN105860524B CN201610284213.0A CN201610284213A CN105860524B CN 105860524 B CN105860524 B CN 105860524B CN 201610284213 A CN201610284213 A CN 201610284213A CN 105860524 B CN105860524 B CN 105860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parts
fluororesin
wear
materi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42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0524A (zh
Inventor
邹华维
罗维
梁梅
陈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2842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0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0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0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0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1/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polysulfo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1/02Polythioethers; Polythioether-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9/00Compositions of polyacetal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acetals
    • C08L59/04Copolyoxymethyl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omega-amino 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lactam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L2205/16Fibres; Fibr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它是由下述体积份的原料和助剂制备得到: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50‑99份,氟树脂1‑50份,短切纤维1‑50份,抗氧剂0.05~0.2份,润滑剂0.15~0.6份,热稳定剂0.5~1份,成核剂0.25~1份。本发明提供的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通过合理控制高模量增强纤维与氟树脂的比例,能够提高摩擦磨损过程中耐磨氟树脂在对磨表面的迁移从而达到降低材料摩擦系数的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磨损和力学性能的目的。所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可以作为高性能、多用途的改性工程塑料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本发明材料的制备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成熟,十分便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润滑工程塑料如聚酰胺6、聚甲醛、聚苯硫醚等材料具有刚性大,蠕变小,质轻、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热、耐磨、成本低、电绝缘性好等优势,在传动领域逐渐取代金属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单一工程塑料的摩擦系数及磨损量仍然较大,在某些要求苛刻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对工程塑料进行增强改性、填充改性可以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
在专利CN 102786797A中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粉末与纤维协同改性尼龙复合材料,随着碳纤维粉末的加入,材料的耐磨性能及摩擦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使用碳纤维粉末导致了材料力学性能的降低,同时碳纤维加入量过高提高了复合材料成本,制约了其在一般领域的应用。该复合材料难以取得耐磨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
在专利CN 102516767A中公开了一种发汗式聚苯硫醚耐磨材料的制备,通过在树脂基体中填充造孔剂之后洗涤得到材料骨架,再将润滑脂或润滑油引入到体系中从而获得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均显著降低的复合材料。但是,润滑油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效,从而导致材料的耐磨性能大打折扣。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既具有好的耐磨性能,又具有好的力学性能,并且生产成本较低的耐磨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它是由助剂和下述体积份的原料备得到的:
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50-99份,氟树脂1-50份,短切纤维1-50份。
进一步地,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60-80份,氟树脂10-30份,短切纤维10-20份。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的体积份为:抗氧剂0.05~0.2份,润滑剂0.15~0.6份,热稳定剂0.5~1份,成核剂0.25~1份。
进一步地,所述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选自聚苯硫醚、聚甲醛和聚酰胺6中的任一种,优选聚苯硫醚。
更进一步地,所述聚苯硫醚的熔融指数为50~400g/10min;所述聚甲醛为共聚甲醛,熔融指数为9~45g/10min。其中,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聚苯硫醚可以通过硫化钠法制备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为60-80%。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纤维选自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任一种,优选碳纤维。
更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所述芳纶纤维为对位芳纶纤维;所述碳纤维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平均长度为1mm~5mm。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是涂有浸润剂的玻璃纤维,所述浸润剂为脂肪族聚氧乙烯醚;所述碳纤维是涂有上浆剂的碳纤维,所述上浆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主体的乳液型上浆剂或聚氧乙烯型环氧树脂为主体的乳液型上浆剂中的任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
进一步地,所述自润滑氟树脂选自聚四氟乙烯、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聚四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任一种,优选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地,所述的聚四氟乙烯为辐照法或悬浮法聚四氟乙烯微粉,重均分子量为1万~10万,平均粒径5~100μm。所述重均分子量是通过光散射法得到的。
进一步地,所述自润滑氟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是10-30%。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丁酯、乙撑双硬脂酰胺、硅酮粉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成核剂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稳定剂选自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磷酸酯钠盐、硬脂酸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预混料:将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自润滑氟树脂、抗氧剂、润滑剂、成核剂、热稳定剂混合,得到预混料;
(2)制备复合材料:将步骤(1)所制得的预混料经过主加料筒加入同向平行双螺杆内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将增强纤维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段的侧喂料口计量加入,并开启位于双螺杆挤出机末端的真空泵;双螺杆转速为60~120rpm,主喂料机螺杆转速为10~30rpm;
(3)取挤出机口模挤出的料条,冷却、干燥、切粒即得。
发明人在材料开发过程中偶然发现,将适当比例的短切纤维和自润滑氟树脂复合到聚合物树脂基体中,所得到的复合体系在摩擦测试过程中,起到润滑这作用的自润滑含氟树脂组分能够在对磨表面形成稳定,连续的富集薄膜,这相较于单独添加自润滑氟树脂对应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薄膜具有更加优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可以显著降低材料摩擦系数及磨损量,达到较好的增强减摩作用,最终得到了本发明具有长时摩擦稳定性的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
试验证明,与现有的纯聚苯硫醚树脂材料相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将硬质增强纤维与软质含氟自润滑树脂共同引入复合体系中,在实现对基体树脂增强的同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摩擦稳定性,尤其当采用碳纤维时,所制得的以聚苯硫醚为基体的复合体系稳定态摩擦系数较纯聚苯硫醚树脂降低70%~90%,稳定态干摩擦摩擦系数降低75%~80%,达到0.08~0.12。
2、本发明通过合理调节硬质增强纤维同软质含氟树脂的比例,在混合过程中可实现软质含氟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均匀分散并保护硬质纤维长度受到过度损失从而使复合体系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15%碳纤维增强的复合体系弯曲模量高于10GPa,拉伸强度高于120MPa.
3、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因硬质纤维的承载作用及软质含氟树脂的自润滑效应得到协同,使软质含氟树脂能够稳定富集在对磨表面形成自润滑转移膜,提高材料在长时干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
4、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广泛生产并不断代替现有滑动部件材,用于汽车、能源等领域,有利于促进纤维增强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发展与推广。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材料:聚酰胺6为BASF公司B3S(密度1.13g/cm3),聚甲醛为宝理M450s(密度1.41g/cm3),聚苯硫醚为四川得阳化工hb(密度1.36g/cm3),聚四氟乙烯为浙江歌瑞GR0420(密度2.21g/cm3),3mm短切碳纤维为东丽T70012K(密度1.74g/cm3)。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密度1.05g/cm3)为德国BASF生产,硅酮粉GM-DS101HC(密度0.95g/cm3)为中蓝晨光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生产,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密度0.97g/cm3)为广州度特化工生产,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A200(密度2.32g/cm3)为赢创德固赛生产,3mm短切无碱玻璃纤维(E-玻璃纤维584)(密度2.61g/cm3)由巨石集团生产,3mm短切对位芳纶纤维(密度1.43g/cm3)由中蓝晨光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生产。
实验仪器:高速混合机(SHR-10A,浙江白熊机械有限公司),双螺杆挤出机(TSSJ25/36,成都盛达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9626A型,上海齐欣仪器)。
实施例1
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各物料所加的份数均为体积份,按以下组成进行配比:聚苯硫醚79.2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5份;碳纤维5份;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份;润滑剂硅酮粉0.3份;热稳定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0.5份;成核剂纳米二氧化硅0.5份。之后将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分别放置于100℃和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然后将准确称量的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微粉、加工助剂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2000r搅拌10min。设定挤出机从料斗到模头的各段温度分别为(共九区):260℃,290℃,300℃,300℃,300℃,300℃,300℃,305℃,310℃。待温度达到后,将搅拌均匀的除短切纤维以外的上述物料加入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短切纤维由挤出机中部的侧喂料装置加入,主机的螺杆转速为120r/min,料斗进料螺杆的转速为20r/min,侧喂料加料转速为20r/min。进而将物料共混熔融挤出。经挤出机口模挤出的料条经水下冷却切粒制得长度为3mm左右的复合材料粒子。其中,制备工艺中螺杆转速不能过低,否则会对功能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造成影响。
实施例2
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区别在于原料按以下组成进行配比:聚苯硫醚74.2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5份;碳纤维10份;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份;润滑剂硅酮粉0.3份;成核剂纳米二氧化硅0.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区别在于原料按以下组成进行配比:聚苯硫醚69.2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5份;碳纤维15份,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份;润滑剂硅酮粉0.3份;成核剂纳米二氧化硅0.5份。
实施例4
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区别在于原料按以下组成进行配比:聚苯硫醚69.2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5份;3mm短切E-玻璃纤维15份,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份;润滑剂硅酮粉0.3份;成核剂纳米二氧化硅0.5份。
实施例5
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区别在于原料按以下组成进行配比:聚苯硫醚69.2份;聚四氟乙烯微粉15份;3mm短切对位芳纶纤维15份,抗氧剂0.1份;润滑剂0.3份;成核剂0.5份。
实施例6
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各物料所加的份数均为体积份,按以下组成进行配比:共聚甲醛75份;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聚四氟乙烯共聚物10份;玻璃纤维15份;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份;成核剂纳米二氧化硅0.5份。之后将共聚甲醛,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聚四氟乙烯共聚物放置于80℃和10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6小时,然后将准确称量的共聚甲醛、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聚四氟乙烯共聚物、加工助剂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1500r搅拌10min。设定挤出机从料斗到模头的各段温度分别为(共九区):160℃,170℃,175℃,175℃,175℃,175℃,175℃,180℃,180℃。待温度达到后,将搅拌均匀的除短切纤维以外的上述物料加入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短切纤维由挤出机中部的侧喂料装置加入,主机的螺杆转速为120r/min,料斗进料螺杆的转速为20r/min,侧喂料加料转速为20r/min。进而将物料共混熔融挤出。经挤出机口模挤出的料条经水下冷却切粒制得长度为3mm左右的复合材料粒子。
实施例7
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各物料所加的份数均为体积份,按以下组成进行配比:尼龙6树脂80份;聚偏氟乙烯乙烯粉10份;对位芳纶纤维10份;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份;润滑剂硅酮粉0.3份;成核剂纳米二氧化硅0.5份。之后将尼龙6树脂,聚偏氟乙烯粉末分别放置于80℃和85℃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然后将准确称量的尼龙6、聚偏氟乙烯粉、加工助剂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2000r搅拌10min。设定挤出机从料斗到模头的各段温度分别为(共九区):220℃,240℃,250℃,250℃,250℃,250℃,250℃,255℃,255℃。待温度达到后,将搅拌均匀的除短切纤维以外的上述物料加入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短切纤维由挤出机中部的侧喂料装置加入,主机的螺杆转速为100r/min,料斗进料螺杆的转速为20r/min,侧喂料加料转速为20r/min。进而将物料共混熔融挤出。经挤出机口模挤出的料条经水下冷却切粒制得长度为3mm左右的复合材料粒子。
实施例8本发明复合材料的性能
测试所得材料的摩擦系数、比磨耗率、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缺口冲击强度、表面洛氏硬度)。
按照GB3960-83测定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按照GB/T 1040.2-2006标准、GB/T9341-2008标准及GB/T 1843-2008标准测试注塑试样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缺口冲击性能。采用洛氏硬度计测量摩擦试样的表面硬度(标尺为HRL)。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可以看出,与加入玻纤和芳纶纤维相比,碳纤维在相同填充量下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及模量。同时,对位芳纶为相较于无机的碳纤维及玻璃纤维,其仍然具有较高的形变能力,因此对应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较高。同时,对于磨损性能而言,碳纤维复合体系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也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通过合理控制高模量增强纤维与氟树脂的比例,能够提高摩擦磨损过程中耐磨氟树脂在对磨表面的迁移从而达到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磨损和力学性能的目的。所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可以作为高性能、多用途的改性工程塑料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本发明材料的制备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成熟,十分便于工业化生产。

Claims (6)

1.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助剂和下述体积份的原料制备得到的:
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69.2-80份,氟树脂10-15份,短切纤维5-15份;
所述热塑性工程塑料基体为聚酰胺6,所述纤维为芳纶纤维;
所述氟树脂选自聚四氟乙烯、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聚四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的体积份为:
抗氧剂0.05~0.2份,润滑剂0.15~0.6份,热稳定剂0.5~1份,成核剂0.25~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为辐照法或悬浮法制备的聚四氟乙烯微粉,重均分子量为1万~10万,平均粒径5~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丁酯、乙撑双硬脂酰胺、硅酮粉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成核剂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热稳定剂选自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磷酸酯钠盐、硬脂酸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与短切纤维的体积比为1:1。
CN201610284213.0A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860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4213.0A CN105860524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4213.0A CN105860524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0524A CN105860524A (zh) 2016-08-17
CN105860524B true CN105860524B (zh) 2018-12-11

Family

ID=56630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4213.0A Active CN105860524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05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4758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介电性能且耐磨的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3645B (zh) * 2017-06-28 2020-01-10 四川大学 一种易结晶的聚苯硫醚自润滑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6261A (zh) * 2017-07-26 2019-02-05 刘若慧 一种摩擦材料
CN107418150B (zh) * 2017-08-25 2019-06-18 佛山市彩贵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高剪切强度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86625B (zh) * 2017-08-25 2020-04-14 佛山市彩贵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剪切强度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
CN108047677A (zh) * 2017-12-13 2018-05-18 四川大学 一种高耐磨高强度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02368A (zh) * 2017-12-21 2018-06-01 湖南鼎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分子聚苯硫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5611A (zh) * 2017-12-28 2018-07-17 浙江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油压缩机转子材料
CN108424620A (zh) * 2018-04-09 2018-08-21 青岛元汇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9549A (zh) * 2018-04-11 2018-11-23 启东海大聚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35278A (zh) * 2018-08-09 2019-01-04 南京欧纳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较高耐磨性的工程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9705576A (zh) * 2018-12-27 2019-05-03 中广核高新核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自润滑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35106A (zh) * 2018-12-27 2019-05-10 张家港大塚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低翘曲高耐磨性液晶聚合物复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12923A (zh) * 2019-02-21 2019-06-21 浙江中达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聚甲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15988B (zh) * 2019-08-29 2022-03-11 江苏沃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耐磨聚苯硫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7802B (zh) * 2019-10-09 2022-04-19 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7248B (zh) * 2019-12-31 2022-07-29 苏州纳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增强pps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74833B (zh) * 2020-05-17 2022-03-1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耐磨聚苯硫醚/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CN111808419B (zh) * 2020-07-10 2023-06-20 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摩擦系数的耐磨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26062A (zh) * 2020-10-15 2021-01-15 厦门恒美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仿石效果的塑胶原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573B (zh) * 2020-11-02 2021-12-03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微纤化结构的低摩擦耐磨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292845A (zh) * 2021-05-25 2021-08-24 苏州润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耐磨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13014B (zh) * 2021-10-27 2024-02-09 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轴承保持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6508A (zh) * 2021-10-29 2022-03-01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增强聚甲醛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63746B (zh) * 2021-11-11 2023-05-30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增强as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15236A (zh) * 2021-11-18 2022-02-08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高强度、高耐磨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07442A (zh) * 2021-12-09 2022-04-29 浙江邦德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低摩擦系数的硅芯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1113A (zh) * 2021-12-30 2022-04-22 昆山科运新型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润滑高耐磨含氟高分子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4456592B (zh) * 2022-02-22 2023-08-29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6003953A (zh) * 2022-12-20 2023-04-25 北京国标建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摩擦高承压滑块材料及制作方法
CN116478530B (zh) * 2023-04-03 2024-05-14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抗静电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1732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磨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1732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磨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0524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0524B (zh) 一种热塑性低摩擦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1736B (zh) 一种耐摩擦的抗老化增强尼龙及制备方法
CN101724222B (zh) 一种高耐磨自润滑聚甲醛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5448B (zh) 一种改性填料离子增强型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04489A (zh) 无碱玻璃纤维增强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8825B (zh) 一种uhmwpe/pa66注塑用耐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51315B (zh) 一种耐磨造纸网用聚酯单丝的制备方法
CN111057373B (zh) 一种pps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9161B (zh) 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66树脂组合物
CN111040440B (zh) 一种低密度高耐磨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11732A (zh) 一种高耐磨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81380A (zh) 一种耐磨、耐腐蚀的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695A (zh) 一种高分子自润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该高分子自润滑材料制成的板簧卷耳衬套
CN113980459A (zh) 一种高刚性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94929A (zh) 一种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9661A (zh) 一种适用于水油环境中尼龙pa6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5772B (zh) 一种玻纤增强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3640A (zh) 一种高流动高抗冲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5598A (zh) 一种热塑性低耐磨性好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0128B (zh) 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66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80076A (zh) 一种托辊用石墨烯耐磨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0127A (zh) 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66树脂组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8047677A (zh) 一种高耐磨高强度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7992A (zh) 石墨烯改性的聚酰胺6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9104A (zh) 耐磨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