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9832B - 电抗器 - Google Patents

电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9832B
CN105849832B CN201480070995.7A CN201480070995A CN105849832B CN 105849832 B CN105849832 B CN 105849832B CN 201480070995 A CN201480070995 A CN 201480070995A CN 105849832 B CN105849832 B CN 105849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rminal
reactor
terminal fittings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9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9832A (zh
Inventor
三崎贵史
西康二
山本伸郎
山本伸一郎
加藤雅幸
山田幸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9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9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8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构成线圈的绕线的端部与端子配件的连接、并且组装作业性也优良的电抗器。电抗器具备:线圈,对绕线进行卷绕而成;以及磁芯,具有配置于所述线圈内的部分,所述磁芯包括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该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侧主体部,从所述线圈突出并且成为磁路;端子配件,与所述绕线的端部连接;以及侧树脂模制部,一体地保持所述侧主体部与所述端子配件。

Description

电抗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搭载的车载用DC-DC转换器(converter)这样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构件等的电抗器。特别涉及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线圈与端子配件的连接、并且组装作业性也优良的电抗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进行电压的升压动作、降压动作的电路的构件之一,存在电抗器。专利文献1、2公开了应用于放置在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的转换器的电抗器。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用树脂覆盖将绕线螺旋状地卷绕而成的线圈与环状的磁芯的组合体的整周而得到的被覆体浸渍于液体制冷剂来提高散热性。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做成用树脂覆盖将绕线螺旋状地卷绕而成的线圈而得到的线圈成型体,容易处置线圈,容易进行与磁芯的组装作业,并且通过做成用树脂覆盖磁芯中的从线圈突出的部分而得到的芯成型体,能够利用上述树脂来保护该突出部分以及上述线圈。
对上述线圈连接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等外部装置。在该线圈与外部装置的电连接时,以往,对构成线圈的绕线的端部连接端子配件。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端子配件的端子板。该端子板是使端子配件的一部分埋设于绝缘性树脂而得到的树脂成型体,为了稳定地固定磁芯(上述芯成型体),具备通过上述绝缘性树脂而成型的固定部分(基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494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791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期望能够针对电抗器高精度地进行构成线圈的绕线的端部与端子配件的连接,组装作业性更加优良。
如果使用具备上述端子板那样的端子配件的树脂成型体,则能够在构成线圈的绕线的端部附近容易并且稳定地配置端子配件。因此,在使用端子板的方式中,例如与利用具有供螺栓插通的圆孔的圆型端子(专利文献1的图3的端子50)的情况相比,更容易使上述绕线的端部与端子配件的连接部分稳定。但是,如果利用上述端子板,则有时无法高精度地连接上述绕线的端部与端子配件。
此处,树脂成型体一般具有公差。因此,在端子板的尺寸在公差的范围内偏移大时,构成线圈的绕线的端部的位置与端子板的端子配件的位置有可能发生偏移。当通过拉拽上述绕线的端部等来对上述绕线的端部与端子板的端子配件进行对位时,上述绕线的端部处的端子配件的连接部位附近被赋予不必要的应力,有可能导致连接不良。如果这样使用端子板,则在上述对位时有时难以纠正偏移。在除端子板之外还使用上述芯成型体、线圈成型体等多个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被认为容易产生上述偏移,该偏移的纠正变得更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线圈与端子配件的连接并且组装作业性也优良的电抗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电抗器具备:线圈,对绕线进行卷绕而成;以及磁芯,具有配置于所述线圈内的部分,所述磁芯包括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该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侧主体部,从所述线圈突出并且成为磁路;端子配件,与所述绕线的端部连接;以及侧树脂模制部,一体地保持所述侧主体部与所述端子配件。
发明效果
上述电抗器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线圈与端子配件的连接,并且组装作业性也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说明对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所具备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与其他芯构件(U字芯构件)进行组装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所具备的磁芯而示出构成磁路的主要构件的概略以及端子配件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所具备的线圈以及磁芯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说明在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所具备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中固定端子配件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所具备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中示出端子配件与固定部的附近的局部剖视图,示出固定端子配件的前后。
图11是说明在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所具备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中固定端子配件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12是示意地示出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示出具备转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1)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电抗器具备:对绕线进行卷绕而成的线圈;以及具有配置于上述线圈内的部分的磁芯,上述磁芯包括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该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侧主体部,从上述线圈突出并且成为磁路;端子配件,与上述绕线的端部连接;以及侧树脂模制部,一体地保持上述侧主体部与上述端子配件。
侧树脂模制部保持端子配件是指相对于侧主体部,端子配件被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直接支撑。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的一部分与端子配件的一部分结合(例如,后述(3)的方式)、或者覆盖端子配件的一部分(例如,后述(5)的方式)、或者钩挂于端子配件的一部分等,从而将端子配件保持于侧树脂模制部。
上述方式的电抗器设为用树脂覆盖磁芯中的、形成磁路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得到的成型体(外侧芯构件)。并且上述方式的电抗器不将端子配件设为与形成磁路的部分独立的树脂成型体(端子板)、而是设为通过树脂模制部而将端子配件与上述磁芯的一部分一体化的结构。即,端子配件被覆盖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侧树脂模制部的结构树脂本身直接支撑。通过该结构,上述方式的电抗器能够抑制由上述树脂成型体的公差引起的偏移,能够高精度地连接构成线圈的绕线的端部与端子配件。
并且,上述方式的电抗器进行线圈与磁芯的组装,将磁芯构筑成预定的形状,从而能够容易并且高精度地在构成线圈的绕线的端部附近配置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所具备的端子配件。能够高精度地配置上述绕线的端部与端子配件,因此上述方式的电抗器能够省略两者的定位所需的时间。在是通过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将侧主体部与端子配件一体地成型而得到的一体的构件的情况下,端子配件或者端子板与线圈以及形成磁路的部分独立,相比于磁路部分的形成和端子配件等的配置是不同工序的以往的电抗器相比,尽管具备端子配件但构件件数少,制造工序数量少。根据这些方面,上述方式的电抗器的组装作业性优良,进而生产率优良。
此外,在上述方式的电抗器中,由于侧主体部被侧树脂模制部覆盖,能够实现机械性的保护、免受环境影响的保护、与线圈之间的绝缘性的提高、与端子配件之间的绝缘性的提高等。
(2)作为上述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方式:上述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通过上述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而形成并且保持上述端子配件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具备插通到设置于上述端子配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孔的轴部以及与上述轴部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大于上述固定孔的最小直径的部分的头部。
在上述方式中,代表性地,通过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而构成的轴部以及头部作为铆钉而发挥功能,对端子配件进行铆接。通过该结构,在上述方式中,将端子配件牢固地保持于侧树脂模制部。在该方式所具备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中,代表性地,在侧树脂模制部的成型时仅形成轴部,在将该轴部插通于端子配件的固定孔的状态下使轴部的端部熔融,通过该熔融部分而形成头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成型而得到的侧树脂模制部不具备端子配件,因此外形是较简单的形状,中间构件(固定端子配件之前的成型体)的制造性优良。
(3)在上述固定部具备至少一个轴部以及头部的情况下,可列举如下方式:上述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还具备通过上述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而形成并且防止上述端子配件的旋转的防旋转部。
在上述(2)的方式中,如果在铆接中使用的固定孔是圆筒孔,则容易形成,但是有可能端子配件以轴部作为中心轴而旋转。当端子配件旋转时,线圈的绕线的端部与端子配件的位置有可能发生偏移。在上述方式中,还具备防旋转部,因此即使固定孔是圆筒孔,也能够防止由端子配件的旋转引起的上述位置偏移。如果将防旋转部设为例如被嵌入到设置于端子配件的其他孔中的突起等,则防旋转部也作为上述端子配件的固定部发挥功能,容易提高端子配件的固定强度。
(4)作为上述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方式:上述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通过上述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而形成并且埋设并保持上述端子配件的一部分的埋设固定部。
在上述方式中,端子配件的一部分被埋设于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中,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代表性地,该方式所具备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是将侧主体部与端子配件一体地成型于侧树脂模制部而得到的一体的构件,不需要另行固定端子配件,因此工序数量少。
(5)作为上述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方式:上述磁芯通过配置于上述线圈内的一对中间主体部、连结这两个中间主体部的一端的上述侧主体部以及从上述线圈突出并且连结上述两个中间主体部的另一端的其他侧主体部而构成环状的闭合磁路,还具备覆盖上述其他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一对中间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一体地保持上述其他侧主体部与上述一对中间主体部的连结树脂模制部。
在上述方式中,磁芯的主要结构构件是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以及通过连结树脂模制部而将侧主体部与一对中间主体部一体化而得到的芯构件这两者,构件件数少且容易将磁芯组装成环状。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使具备连结树脂模制部的芯构件支撑线圈而将两个芯构件连接,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线圈与磁芯的组装,组装作业性优良。进而,在上述方式中,具备连结树脂模制部,从而能够提高中间主体部与线圈之间的绝缘性,而且还能够实现机械性的保护以及免受环境影响的保护。
(6)作为上述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方式:上述磁芯通过配置于上述线圈内的一对中间主体部、连结这两个中间主体部的一端的上述侧主体部以及从上述线圈突出并且连结上述两个中间主体部的另一端的其他侧主体部而构成环状的闭合磁路,还包括以下的外侧芯构件与内侧芯构件。上述外侧芯构件具备上述其他侧主体部与覆盖该其他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侧树脂模制部。上述内侧芯构件具备上述中间主体部与覆盖上述中间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中间树脂模制部。
上述方式所具备的外侧芯构件可以说是指在上述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中省略了端子配件的构件。在上述方式中,磁芯的主要结构构件是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外侧芯构件以及一对内侧芯构件,共计四个,如果包括端子配件,则与在专利文献2等中记载的以往的电抗器相比,组装构件件数少,组装作业性优良。另外,在上述方式中,各芯构件能够做成长方体状等简单的形状,因此容易成型而制造性优良。进而,在上述方式中,由于具备中间树脂模制部,能够提高中间主体部与线圈之间的绝缘性。此外,在上述方式中,由于各芯构件都具备树脂模制部,也能够实现机械性的保护以及免受环境影响的保护。
(7)作为上述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具备配置于上述线圈的设置面的接合层的方式。
在上述方式中,通过接合层,例如能够将线圈容易地固定于设置对象,进而能够将电抗器固定于设置对象,因此设置作业性优良。通过该线圈的固定,当在电抗器的使用时被施加振动等的情况下,在上述方式中,也能够防止线圈的伸缩、匝彼此的互相摩擦等举动。进而,通过上述线圈的固定,容易将线圈的热传递到设置对象,在具备后述的散热板的情况下传递到散热板,在上述方式中,散热性也优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抗器。图中的相同标号表示相同名称的构件。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
(电抗器)
·整体结构
电抗器1A如图1所示,具备将绕线2w螺旋状地卷绕而成的线圈2以及配置于线圈2的内外而形成闭合磁路的磁芯3。电抗器1A安装于转换器箱等设置对象(未图示)来使用。例如,如后所述,安装在直接暴露于液体制冷剂4L(图7)的部位来使用。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的特征之一在于具备通过树脂(侧树脂模制部328m)而将与构成线圈2的绕线2w的端部2e连接的端子配件8A和磁芯3的一部分(侧主体部32)一体化而得到的构件(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下,首先说明作为电抗器1A的主要结构部件的线圈2以及磁芯3的概略、作为特征点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具体结构以及基于特征点的主要效果,然后,依次说明电抗器1A的各结构的详细情况等。
·线圈的概略
本例所示的线圈2如图1、后述的图6等所示,具备一对线圈元件2a、2b以及连接两线圈元件2a、2b的连结部2r。各线圈元件2a、2b是将绕线2w螺旋状地卷绕而形成的筒体(在这里是使角部变圆了的矩形筒状体)。各线圈元件2a、2b以各轴向平行的方式并列(横向排列)。使形成线圈元件2a、2b的绕线2w的一部分呈U字形地弯曲而形成连结部2r。
绕线2w能够合适地利用具备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构成的导体以及设置于其外周的由绝缘材料(代表性地,聚酰胺-酰亚胺)构成的绝缘被覆层(未图示)的被覆线。导体可列举扁线、圆线等。本例所示的绕线2w是导体为扁线的被覆线,线圈元件2a、2b是扁立缠绕线圈。
绕线2w的两端部2e、2e都从线圈元件2a、2b的匝部分被引出。在本例中,两端部2e、2e从线圈元件2a、2b的一端面(在图1中,纸面近前的面)在其轴向上被引出,其前端到达磁芯3(在这里是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外周缘(也参照后述的图7的侧视图)。这些绕线2w的两端部2e、2e作为分别接合端子配件8A、8A的一方的端部8e、8e的区域而发挥功能。两端部2e、2e的绝缘被覆层被剥下而露出导体(在这里是扁线),对该导体部分连接端子配件8A、8A。在图1中,示出绕线2w的两端部2e、2e与端子配件8A、8A的端部8e、8e分别直接接合了的状态。
·磁芯的概略
本例所示的磁芯3如图2、图3所示,以一对柱状的中间主体部31、31和一对柱状的侧主体部32、32作为主体,这些主体部31~32主要由软磁性材料构成而构筑磁路。各中间主体部31、31分别插通地配置于横向排列的线圈元件2a、2b(图1)内,作为配置于线圈2内的部分来利用。各侧主体部32、32分别并非是实质上配置线圈2而是从线圈2突出的部分。以将横向排列的两中间主体部31、31连接的方式组装侧主体部32、32,将这些主体部31~32配置成环状。
本例所示的磁芯3将通过树脂(在这里是侧树脂模制部328m、连结树脂模制部30m)覆盖上述构筑磁路的部分(在这里是中间主体部31、31、侧主体部32、32)而得到的芯构件设为结构要素。在这里,磁芯3包括从线圈2的一端(在图1中,左端)露出的芯构件以及具有配置于线圈2内的部分的芯构件。前者的芯构件如图2所示,是一方的侧主体部32被树脂覆盖并且一体地保持端子配件8A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后者的芯构件是通过树脂而将一对柱状的中间主体部31、31与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呈U字形地一体成型而得到的U字芯构件30U。以下,主要参照图2,详细地说明各芯构件328A、30U。
··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
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一方的侧主体部32、侧树脂模制部328m和端子配件8A作为主要结构要素。在本例中,侧主体部32的柱状的外周面除一部分之外都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覆盖。端子配件8A的一部分被埋设于该结构树脂中。即,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具备通过上述结构树脂而形成并且埋设并保持端子配件8A的一部分的埋设固定部3280。
上述结构树脂沿着侧主体部32的外形设置,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外形与侧主体部32的外形大致相似。也可以使两者的外形形状不相似而完全不同。侧主体部32的形状、结构材料、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材料以及中间主体部31的形状、结构材料、中间树脂模制部的结构材料在下面一并叙述。
…端子配件
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所具备的端子配件8A是将线圈2与对线圈2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等外部装置(未图示)之间电连接的导电部件。端子配件8A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构成,其代表性结构是具有供螺栓等紧固连结部件插通的贯通孔80h的形状。端子配件8A的形状、大小能够在如下范围内适当选择,即在设置有电抗器1A的状态下能够将构成线圈2的绕线2的端部2e与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外部装置侧的端子配件之间连接的范围。如果端子配件8A不是上述圆型端子而是图3所示的板状体,则在设置有电抗器1A的状态下上述绕线2的端部2e与外部装置侧的端子配件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较大,即使在两者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对两者之间进行连接。
本例所示的端子配件8A是将板材弯折成型为预定的立体形状而得到的弯曲形状的板材。将一端侧区域(端部8e)设为与构成线圈2的绕线2的端部2e的连接区域,将另一端侧区域设为具备贯通孔80h并且与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区域。将被两个连接区域夹着的中间区域设为利用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保持区域(埋设区域),在该区域设置埋设固定部3280。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端子配件8A的保持区域。在这里,相对于中间区域,一端侧区域沿着线圈2的轴向而朝向线圈2地弯折,另一端侧区域沿着线圈2的轴向而朝向侧主体部32的外侧地弯折,中间区域与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图2)平行地配置。
本例所示的端子配件8A中的与绕线2的端部2e的连接区域(端部8e)是平板状,但能够设为例如U字形等能够夹持绕线2的端部2e的形状。另外,在本例中,端子配件8A具有弯折部分,但能够设为不具有弯折部分的平坦的形状等。端子配件8A能够与公知的板状的端子配件(例如,专利文献2的端子部件9A、9B)同样地,通过按预定的大小、形状打穿金属板而适当进行成型来制造。
…线圈与端子配件的连接
在构成线圈2的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中,能够利用电阻焊、激光焊、TIG(Tungsten Inert Gas,钨极惰性气体)焊接等各种焊接、锡焊、钎焊、压接、振动熔敷等。通过所列举的方法,将绕线2w的结构材料与端子配件8A的结构材料直接接合,或者包括焊锡等导电性接合材料而实质上地直接接合。在这里,进行电阻焊。上述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的接合面积能够适当选择,接合面积越大,则越能够牢固地将两者接合。如本例所示,如果利用导体为扁线的绕线2w,则容易确保与板状的端子配件8A的接合面积,容易构筑上述直接接合的方式或者实质上直接接合的方式。另外,在这样的直接接合的方式等中,在线圈2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中不需要螺栓等紧固连结部件等,能够削减构件件数。
在本例所示的电抗器1A中,能够在组装线圈2与磁芯3之后的任意时期进行构成线圈2的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即,作为电抗器1A的一例,能够设为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未连接的方式。根据芯构件328A、30U的形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2),能够在先进行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之后,组装线圈2与磁芯3。在这种情况下,形成连接了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的电抗器。
构成线圈2的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如图1所示保持不变,如果用绝缘材料覆盖其外周,则能够提高上述连接部位与电抗器1A的外围构件之间的绝缘性。例如,如果在上述连接部位处卷绕绝缘胶带等,则能够容易地在上述连接部位的外周形成绝缘层。
··U字芯构件
U字芯构件30U以一对中间主体部31、31、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和连结树脂模制部30m作为主要结构要素。本例所示的U字芯构件30U使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图3)与一对中间主体部31、31的一方的端面31e、31e如图3的箭头所示地接合来作为U字形的中间构件,该中间构件的整周被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结构树脂实质上地覆盖,如图2所示,具有U字形的外形。也可以不将上述中间构件的外形与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外形设为相似形状而使其完全不同。
··侧树脂模制部、连结树脂模制部的被覆区域
能够适当选择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中的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覆盖的被覆区域以及U字芯构件30U中的被连结树脂模制部30m覆盖的被覆区域。各树脂模制部30m、328m覆盖侧主体部32以及中间主体部31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中,侧树脂模制部328m以端子配件8A相对于一方的侧主体部32不能装卸的方式覆盖并固定端子配件8A的一部分。上述被覆区域越大,则越容易得到具备各树脂模制部30m、328m的效果。即,能够得到如下效果:机械性地保护侧主体部32、中间主体部31;保护侧主体部32、中间主体部31免受环境影响(例如,防止由于与液体制冷剂4L等接触而导致的腐蚀);提高与线圈2之间的绝缘性;提高与端子配件8A之间的绝缘性;提高与电抗器1A的外围构件之间的绝缘性;牢固地保持端子配件8A等。
在本例所示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中,一方的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的一部分(接合覆盖中间主体部31、31的端面31e、31e的树脂的端面30e、30e的区域)不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覆盖而露出,剩余部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覆盖。即,在本例中,使一方的侧主体部32与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结构树脂接合。通过不使树脂彼此接合而使芯片与树脂接合,容易降低由树脂模制部的成型公差引起的接合部位的误差,能够高精度地使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与U字芯构件30U一体化。进而,能够高精度地使中间主体部31、31与侧主体部32、32一体化,能够良好地具有所期望的电感。
在本例所示的U字芯构件30U中,通过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结构树脂来覆盖各中间主体部31、31的另一方的端面31e、31e和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的一部分,形成由该结构树脂构成的端面30e。覆盖中间主体部31、31的另一方的端面31e、31e的上述结构树脂一般是非磁性材料,因此作为间隙材料而发挥功能。
此外,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与U字芯构件30U同样地,能够设为侧主体部32的整体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覆盖的方式。另外,能够设为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及U字芯构件30U的一部分、例如设置面的一部分等处不具有树脂模制部而使侧主体部32等露出的方式。
··侧树脂模制部、连结树脂模制部的厚度
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的厚度、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结构树脂的厚度都能够适当选择。例如,关于上述结构树脂的厚度,可列举为0.1mm以上且3mm以下。在这里,覆盖作为被覆对象的侧主体部32的各面、上述中间构件的各面的上述结构树脂的厚度大致一样。但是,在侧树脂模制部328m中保持上述端子配件8A的部分的上述结构树脂的厚度比侧主体部32中的其他部位厚,该厚壁部分向侧主体部32的外侧突出。该厚壁部分形成埋设固定部3280。构成埋设固定部3280的树脂的厚度局部地较厚,从而能够提高端子配件8A与电抗器1A的外围构件的绝缘性。另外,在本例中,在埋设固定部3280中具有设置于两个端子配件8A、8A之间的凸条329。通过该凸条329,能够提高端子配件8A、8A间的绝缘性。
此外,针对侧主体部32的每个面、上述中间构件的每个面,能够使覆盖各面的上述结构树脂的厚度不同。例如,能够使覆盖侧主体部32的设置面的上述结构树脂的厚度比其他面薄,或者使覆盖中间主体部31的端面31e的上述结构树脂的厚度根据所期望的间隙长度而变厚或者变薄。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代表性地,电抗器1A能够经过组合体10(图1)的制作线圈2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这样的过程来制造。具体来说,准备线圈2、磁芯3(在这里是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U字芯构件30U),组装线圈2与磁芯3而制作组合体10。如后面所述,利用嵌件成型等而预先适当地制作芯构件328A、30U。在本例中,能够在使U字芯构件30U支撑线圈2的状态下将U字芯构件30U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连接,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另外,在本例中,两芯构件328A、30U具有滑动连结部303s、323s(在后面叙述,图2),从而能够在高精度地进行两芯构件328A、30U的定位的同时,容易地组装线圈2与磁芯3。
(主要效果)
电抗器1A根据以下的理由(1)、(2),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线圈2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另外,根据以下的理由(3)、(4),电抗器1A的组装作业性也优良。
(1)将磁芯3的一部分与端子配件8A设为一体的构件(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从而不同于端子配件、端子板是与形成磁路的部分独立的构件的情况,不会实质上产生端子配件8A相对于磁芯3的位置偏移。
(2)通过将上述一体的构件设为线圈2的组装构件,当进行磁芯3相对于线圈2的定位时,能够自动地进行端子配件8A相对于线圈2的定位。其结果是,能够使端子配件8A相对于线圈2的位置精度和磁芯3相对于线圈2的位置精度成为相同程度的高精度。
(3)通过将上述一体的构件设为与线圈2的组装构件,成为包括端子配件8A的电抗器1A,并且构件件数少,相比于端子配件、端子板与磁芯等独立的构件的情况,组装工序数量少。
(4)通过将上述一体的构件设为与线圈2的组装构件,在线圈2与磁芯3的组装时,不需要另行进行端子配件8A相对于线圈2的定位,实质上并未产生该定位所需的时间。
此外,本例所示的电抗器1A由于磁芯3的主要结构构件是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与U字芯构件30U这两者,因此磁芯3本身的组装构件件数少。另外,通过滑动连结部303s、323s,能够容易并且高精度地将磁芯3组装成环状,因此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磁芯3相对于线圈2的定位,进而,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端子配件8A相对于线圈2的定位。进而,电抗器1A在进行构成线圈2的绕线2w的端部2e与端子配件8A的电连接时,不需要螺栓等紧固连结部件,能够实现构件件数的削减、连结工序的省略。根据这些方面也可知,电抗器1A的组装作业性优良。
(结构的详细情况等)
以下,举例说明电抗器1A的各结构的详细情况、其他可利用的结构等。
·线圈
代表性地,线圈2构成为将没有连接部的1根连续的绕线2w螺旋状地卷绕。各线圈元件2a、2b的匝数彼此相同,将两线圈元件2a、2b串联电连接。线圈元件2a、2b的端面形状除上述方筒状等之外,还能够适当变更为圆环状等。
通过不同的绕线来制作各线圈元件,能够做成将各线圈元件的绕线的另一端部彼此通过上述各种焊接、锡焊、压接等而直接接合而成的线圈、经由另行准备的连结部件(例如,板材)进行接合而成的线圈。
·磁芯
利用图3,详细地说明磁芯3的作为主体的中间主体部31以及侧主体部32的结构材料、制造方法。
本例所示的中间主体部31、31分别是使用软磁性材料的多个芯片31m与由相对导磁率比芯片31m低的材料构成的多个间隙材料31g的组合物。本例所示的侧主体部32、32是使用软磁性材料的芯片32m。在这里,各芯片31m、32m设为使用软磁性金属粉末的压粉成型体。在间隙材料31g中,除了利用以氧化铝等非金属无机材料、不饱和聚酯等树脂这样的非金属有机材料为代表的非磁性材料之外,还能够利用混合铁粉等软磁性材料和树脂等非磁性材料而得到的低导磁率材料等。
在磁芯3中构筑磁路的部分除了具备间隙材料31g的方式之外,还能够设为具备气隙的方式、根据芯片31m、32m的相对导磁率而不具备间隙的方式(无间隙构造)。能够适当选择芯片31m、32m以及间隙材料31g的数量,图3是示例。间隙材料31g能够通过连结树脂模制部30m(图2)的结构树脂而与芯片31m保持为一体,但能够适当地通过粘接剂、粘接带等将芯片31m与间隙材料31g接合。在通过该接合而形成树脂模制部30m时,能够做成在容易处置芯片31m与间隙材料31g的组合物的基础上,能够维持牢固的固定状态的磁芯3。
作为芯片31m、32m的主成分的软磁性材料,可列举铁、铁合金(Fe-Si合金等)这样的金属、铁素体这样的非金属等。芯片31m、32m能够利用使用由上述软磁性材料构成的软磁性粉末的成型体、层叠多个具有绝缘覆膜的电磁钢板而得到的层叠体。上述成型体除压粉成型体(压粉磁芯)之外,还可列举烧结体、包括软磁性粉末与树脂的复合材料等。
代表性地,压粉成型体是在对包括上述软磁性材料和适当的粘合剂(树脂等)、润滑剂的原料粉末进行成型之后实施以去除伴随成型的变形等为目的的热处理而得到的。通过该热处理,代表性地,粘合剂、润滑剂消失,因此容易得到饱和磁通密度以及相对导磁率比复合材料高的压粉成型体。
复合材料通过利用注塑成型等,还能够容易地成型为复杂的立体形状。复合材料中的作为粘合剂的树脂能够利用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在将复合材料设为100体积%时,复合材料中的软磁性粉末的含量可列举为20体积%以上且75体积%以下、进而为30体积%以上且65体积%以下。剩余部主要可列举上述树脂这样的非金属有机材料。剩余部除了上述树脂之外,还能够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等陶瓷这样的非金属无机材料等(例如,将复合材料设为100体积%,则为0.2体积%以上且20体积%以下)。复合材料通过调整软磁性粉末、树脂、非金属无机材料等的掺合量,能够容易地调整磁特性。复合材料包括树脂等非磁性材料,从而容易实现较低的相对导磁率。当在包括由复合材料构成的芯片的中间主体部31的表面、侧主体部32的表面对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等树脂模制部进行成型的情况下,复合材料中的树脂适当选择不容易由于树脂模制部的成型时的热、压力等而发生劣化等的树脂即可。
在磁芯3中构筑磁路的部分除间隙材料之外由同样的材料构成,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能够适当变更芯片的结构材料、制造方法等而设为磁特性不同的方式。例如,能够设为中间主体部31与侧主体部32的磁特性不同的方式。
在本例中,将中间主体部31设为长方体状,将侧主体部32设为其端面(在图3中为上下表面)是圆顶形状的异形柱状体,但能够适当变更形状。例如,能够将中间主体部31设为圆柱状等,将侧主体部32设为长方体状等。此外,构筑磁路的部分能够设为将一对中间主体部31与一方的侧主体部32一体地成型而得到的U字形体、将一方的中间主体部31与一方的侧主体部32一体地成型而得到的L字形体等。
本例所示的电抗器1A从设置状态来看,侧主体部32、32中的放置于设置对象的一侧的区域(在图3中为下方侧的区域)比中间主体部31、31突出。更具体来说,以使得两侧主体部32、32的设置面(在图3中为下表面)与线圈2的设置面(在图1中为下表面)大致平齐的方式,调整侧主体部32、32的大小。两侧主体部32、32的设置面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连结树脂模制部30m(图2)的结构树脂覆盖,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U字芯构件30U的设置面设为由上述结构树脂形成的平面。覆盖上述设置面的结构树脂的厚度薄到低于2mm,两侧主体部32、32比中间主体部31、31充分突出(图2)。电抗器1A的设置面通过覆盖线圈2的设置面与侧主体部32、32的设置面的树脂而构成,在这里实质上是平面。因此,在电抗器1A中,不仅线圈2,磁芯3(特别是侧主体部32、32)也被设置对象面支撑。
另一方面,以使得两侧主体部32、32的与设置面对置的面(在图3中为上表面)与中间主体部31、31实质上平齐的方式,调整侧主体部32、32的大小。因此,构成线圈2的绕线2w的端部2e以及连结部2r不受侧主体部32、32干扰,能够容易地配置于各侧主体部32、32的上方(图1)。
·侧树脂模制部、连结树脂模制部的结构材料
作为侧树脂模制部328m以及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结构材料,能够利用适当的树脂。特别是,磁芯3配置于线圈2的附近,因此上述结构材料优选为绝缘性树脂。具体的树脂可列举PPS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液晶聚合物(LCP)、尼龙6、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在上述树脂中,能够含有由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氮化铝(AlN)、氮化硼(BN)、碳化硅(SiC)、多铝红柱石等陶瓷构成的填料。通过设为含有1种以上的所列举的陶瓷的填料的树脂,能够提高侧树脂模制部328m以及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散热性、绝缘性等。根据填料的组分,也能够期待抑制振动/噪音的效果。
·一体地成型于侧树脂模制部、连结树脂模制部的要素
··滑动连结部
此外,本例所示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及U字芯构件30U具备相互卡合的滑动连结部323s、303s(图2)。滑动连结部323s、303s是通过在与线圈2的轴向以及线圈元件2a、2b的横向排列方向(在图1、图2中,左右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上下方向)上使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及U字芯构件30U滑动而实现两者的机械连结的部分。在本例中,将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所具备的滑动连结部323s设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凸条,将U字芯构件30U所具备的滑动连结部303s设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嵌入上述凸条的槽,但两者也可以反过来。另外,在本例中,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端面具备防碰撞突起(未图示),该防碰撞突起(未图示)在从图2的上方起使U字芯构件30U的滑动连结部303s(槽)沿着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滑动连结部323s(凸条)时进行U字芯构件30U的定位。防碰撞突起是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端面朝向中间主体部31侧地突出的凸条,设置成在连结了两芯构件328A、30U时与U字芯构件30U的下方缘相接。使U字芯构件30U相对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而滑动,直至抵接到该防碰撞突起,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两芯构件328A、30U组装成环状。另外,通过该连结,两芯构件328A、30U能够维持组装成环状的状态。
也可以仅进行利用滑动连结部323s、303s实施的机械卡合,但如果进一步地适当使用粘接剂等来将两芯构件328A、30U接合,则能够做成更牢固的一体的构件。在本例中,在卡合前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U字芯构件30U的端面30e等配置片状的粘接剂,或者通过涂敷、喷涂粘接剂等而形成粘接剂层,或者在卡合后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端面(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与U字芯构件30U的端面30e之间填充液态的粘接剂,然后适当地固化(硬化)即可。粘接剂能够适当地利用以(1)环氧树脂、硅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树脂、(2)PPS树脂、LCP等热塑性树脂、(3)聚氨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光)硬化型树脂等树脂为主体的物质,特别是以绝缘性树脂为主体的物质。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硬化不需要加热,能够防止线圈2、磁芯3(特别是侧树脂模制部328m、连结树脂模制部30m)受到伴随粘接剂的硬化而产生的热。因此,能够抑制线圈2、磁芯3(特别是树脂模制部328m、30m)的热损伤。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将线圈2与磁芯3接合。
··安装部
此外,本例所示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及U字芯构件30U分别具备针对设置对象的安装部325、305(图2)(也参照图7的侧视图)。在这里,安装部325、305是向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外侧以及U字芯构件30U的侧主体部32的外侧突出的凸片,具备供螺栓45(图7)插通的螺栓孔325h、305h。能够适当选择安装部325、305的个数(在这里是共计4个)、形成位置。在这里,安装部325、305设置于侧主体部32、32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但例如也能够以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及U字芯构件30U的设置面平齐的方式设置于下方侧。在这里,螺栓孔325h、305h通过金属筒形成。金属筒的强度比侧树脂模制部328m、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结构树脂高,因此能够充分承受来自螺栓45的紧固力。
··分隔部
此外,本例所示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以及U字芯构件30U分别具备从由覆盖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的树脂构成的端面30e突出并且在组装了线圈2(图1)时设置于线圈元件2a、2b(图1)间的分隔部327、307(图2)。通过分隔部327、307,能够提高线圈元件2a、2b间的绝缘性。
能够省略上述滑动连结部323s、303s、安装部325、305以及分隔部327、307中的至少一方。侧树脂模制部328m、连结树脂模制部30m即使具有除端子配件8A之外还将上述各种要素一体成型而得到的复杂的外形,也能够通过利用嵌件成型等注塑成型而容易地成型。在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成型中,将一方的侧主体部32设为芯子,以将预定的形状的端子配件8A固定于该侧主体部32的预定的位置的方式将端子配件8A也配置于模具来进行嵌件成型等即可。在连结树脂模制部30m的成型中,如图3所示,将把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与一对中间主体部31、31组装成U字形而得到的中间构件设为芯子来进行嵌件成型等即可。
·传感器
此外,电抗器1A能够设为具备用于测定动作时的物理量的传感器7(参照后述的图5)的方式。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传感器7的详细情况。
[实施方式2]
参照图4~图7,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以及使用例。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还具备接合层62(图5、图7)与散热板6(图4、图5、图7)。特别是,通过接合层62来固定线圈2与磁芯3的组合体10和散热板6(图7),形成一体的构件(图4)。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中,磁芯3具备各中间主体部31、31(图6)分别被中间树脂模制部310m、310m(图6)覆盖而得到的一对内侧芯构件310、310(图6)以及各侧主体部32、32(图4~图6)分别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320m(图4~图6)覆盖而得到的一对外侧芯构件328B、320(图4~图6)。即,在电抗器1B中,磁芯3具备共计四个芯构件328B、320、310、310。进而,电抗器1B还具备传感器7(图6)。以下,依次说明各芯构件以及该结构的效果、接合层62、散热板6、传感器7以及具备它们的效果。
·芯构件
本例所示的外侧芯构件320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B同样地,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的一部分从侧树脂模制部320m露出(图6),其他部分被侧树脂模制部320m的结构树脂以大致均匀的厚度覆盖。在内侧芯构件310中,中间主体部31的外周面的实质上整体被中间树脂模制部310m的结构树脂覆盖。在本例中,中间主体部31的端面31e的一部分从中间树脂模制部310m露出。该露出部分(在这里是圆形形状)通过在树脂模制部的成型时支撑中间主体部31的支撑部件而形成。该露出部分被外侧芯构件328B、320堵塞,但例如能够用作将主体部31、32彼此接合的粘接剂的填充空间。
本例所示的外侧芯构件328B、320与内侧芯构件310、310不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滑动连结部,但具备相互卡合而进行定位的卡合部。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B(外侧芯构件320)中,具备由侧树脂模制部328m(320m)的结构树脂构成、并且从覆盖侧主体部32的内端面32e的端面30e朝向线圈元件2a、2b地分别突出的短的筒状部323t、323t。各内侧芯构件310、310分别在两端部具备被嵌入筒状部323t、323t的薄壁部313t、313t。此处,各内侧芯构件310、310分别使覆盖中间主体部31、31的外周面的结构树脂中的两端部的厚度比中间部薄地设置有薄壁部313t、313t。筒状部323t的厚度以及薄壁部313t的厚度被调整成在将筒状部323t嵌入于薄壁部313t时,筒状部323t的表面与上述中间部的表面实质上平齐。通过这些筒状部323t、323t与薄壁部313t、313t,构筑上述卡合部。
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虽然如上述那样具备四个芯构件328B、320、310、310,但由于具有卡合部(筒状部323t、薄壁部313t),能够容易地进行相互定位,而且能够高精度地组装。另外,对外侧芯构件320首先组装两内侧芯构件310、310而做成U字形,从而与实施方式1的U字芯构件30U同样地,能够通过两内侧芯构件310、310来支撑线圈2,能够容易地进行它们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B的组装。这样,关于电抗器1B,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线圈2与端子配件8A的连接精度以及组装作业性优良。另外,本例所示的各芯构件328B、320、310、310都是沿着侧主体部32、中间主体部31的简单的形状,因此容易成型且制造性优良,因此电抗器1B的生产率也优良。进而,除侧树脂模制部320m之外,还具备中间树脂模制部310m,从而电抗器1B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也能够机械性地保护两主体部31、32,保护两主体部31、32免受环境影响,提高与线圈2、外围构件的绝缘性。
·接合层
作为电抗器的一例,能够设为在该设置面中的至少线圈2的设置面具备接合层的方式。如本例所示,接合层62如果设置于电抗器1B的设置面的实质整个区域(图5),则能够期待稳定地固定于散热板6、并且由于针对散热板6的接触面积的增大而使得散热性提高等,从而优选。代表性地,接合层62的结构材料优选为具有针对使用电抗器1B时的最高达到温度而不软化的程度的耐热性的树脂(粘接剂),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抗器1B与设置对象的绝缘性,优选为绝缘性树脂。具体的树脂可列举环氧树脂、硅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的绝缘性树脂、PPS树脂、LCP等热塑性的绝缘性树脂。如果设为在该绝缘性树脂中含有上述陶瓷的填料的方式,则能够提高散热性、绝缘性等。如果接合层62的导热系数是0.1W/m·K以上、进一步地是1W/m·K以上、特别是2W/m·K以上,则导热性优良,从而优选。接合层62例如使用片状的材料,或者通过涂敷、喷涂而形成即可。
能够通过接合层62而将线圈2固定于散热板6,从而当在使用电抗器1B时被施加振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线圈2伸缩或者线圈2的匝彼此互相摩擦等举动。特别是,在本例中,在线圈元件2a、2b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具备接合层62(图5),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上述的线圈2的举动。进而,在本例所示的电抗器1B中,线圈元件2a、2b是扁立缠绕线圈,因此占空系数高且小型化,而且由于是方筒状,因此容易将线圈2的设置面设为平面状,容易将线圈2与散热板6的接触面积确保为较大。根据这一点,能够通过接合层62而充分固定线圈2与散热板6。接合层62的厚度(设置前)可列举低于2mm、进一步地在1mm以下、特别是在0.5mm以下。在设置电抗器1B之后,有时接合层62的厚度变薄(例如,成为0.1mm左右)。
·散热板
作为电抗器的一例,能够设为具备在使用时发热的线圈2的任意的部位配置的散热板的方式。本例所示的电抗器1B具备配置于线圈2的设置面的散热板6。
作为散热板6的结构材料,可列举金属、上述陶瓷这样的非金属材料。具体的金属可列举铝、铝合金、镁、镁合金、铜、铜合金、银、银合金、铁、奥氏体不锈钢等。金属的导热性优良,而且特别是铝、其合金的质量轻且加工性也优良。能够适当选择散热板6的厚度,例如,可列举2mm以上且5mm以下左右。
散热板6具有与线圈2的设置面对应的大小即可,能够适当选择其大小、形状。本例所示的散热板6不仅具有与线圈2的设置面对应的大小,还具有与线圈2和磁芯3的组合体10的设置面对应的大小。因此,电抗器1B除线圈2的热之外,还能够将磁芯3的热也良好地传递到设置对象。另外,散热板6如果与组合体10的设置面相比足够大,则例如能够作为一体地支撑组合体10的支撑部件来发挥功能,能够期待容易地进行输送等。本例所示的散热板6是矩形形状,能够设为例如在其四角具有能够供凸台42(图7)插通的贯通孔(未图示)的方式等。
·传感器
传感器7可列举例如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磁通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本例所示的传感器7是具备热敏电阻这样的热敏元件的温度传感器,形成为具备保护热敏元件的保护部(例如,树脂等的管)以及将来自热敏元件的信息传递到外部的配线72的一体部件(图5、图6)。在这里,将传感器7的配置位置设在两线圈元件2a、2b之间,电抗器1B具备将上述一体部件保持于上述预定的配置位置的传感器保持部件75。传感器保持部件75具有挂于分隔部307、327(图6)的爪部,将传感器保持部件75插入到线圈元件2a、2b之间,将上述爪部钩挂到分隔部307、327,从而上述一体部件的配置位置不发生实质上的偏移,能够良好地维持预定的配置位置。另外,做成通过传感器保持部件75而覆盖传感器7的一部分的结构。通过这样,传感器7例如不易与液体制冷剂4L接触,容易适当地测定电抗器1B的物理量。能够设为进一步通过环氧系粘接剂、丙烯酸系粘接剂等粘接剂来将传感器7固定到传感器保持部件75的预定的配置位置的方式、或者设为不使用传感器保持部件75而仅通过上述粘接剂将传感器7固定到预定的配置位置的方式。传感器保持部件75与侧树脂模制部328m等同样地通过绝缘性树脂而构成,从而与分隔部307、327同样地能够提高线圈元件2a、2b之间的绝缘性。
(该方式的效果)
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当安装于设置对象时,能够使散热板6设置于线圈2的设置面与设置对象之间。电抗器1B除了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所起到的上述效果之外,通过将所设置的散热板6用作线圈2的散热路径,散热性也优良。特别是,电抗器1B通过接合层62来牢固地固定组合体10(特别是线圈2)与散热板6,不仅线圈2的热,还将磁芯3的热高效并且均匀地传递到电抗器1B的设置对象,散热性更优良。散热板6也能够用作组合体10的支撑部件,具备散热板6的电抗器1B能够期待提高作为组合体10的一体的构件的强度、刚性。进而,在电抗器1B中,能够通过传感器7而适当地测定电抗器1B(特别是线圈2)的温度等,能够适当地控制冷却状态而维持高的散热性。
·使用例
参照图7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的使用状态的一例。为了容易理解,图7以剖面示出冷却箱4,简化侧面而示出电抗器1B。在电抗器1B中,例如将线圈2与磁芯3的组合体10收纳到冷却箱4并固定于箱4内来利用。箱4是在其内部进行液体制冷剂4L的供给和排出的容器,具备将液体制冷剂4L供给到箱4内的供给口40i、将箱4内的液体制冷剂4L排出到箱4外的排出口40o、能够收纳组合体10并且储存液体制冷剂4L的空间以及对组合体10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在这里是具有供螺栓45安装的螺栓孔的凸台42)。液体制冷剂4L通过外部的冷却器(未图示)适当被冷却而成为预定的温度,通过泵等供给机构(未图示)从供给口40i供给到箱4内。被导入到箱4内的液体制冷剂4L与组合体10接触,冷却电抗器1B。与组合体10接触而升温了的液体制冷剂4L从排出口40o向箱4外排出,返回到上述冷却器等。通过这样利用适当的供给机构,能够将液体制冷剂4L循环供给到箱4内。这样的箱4例如一体地形成于转换器箱。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冷却箱4是剖面为矩形形状的容器,在通过平面构成的安装面(内底面)41上具有放置组合体10的区域以及配置组合体10的安装部305、325的多个凸台42(在这里是4个)。通过以连通到安装部305、325的螺栓孔305h、325h(图4~图6)与凸台42的螺栓孔的方式分别扭入螺栓45,能够将组合体10固定在箱4内。箱4有时不具有凸台42。通过具有凸台42,即使不使箱4的底面整体变厚,也能够充分确保螺栓45的连结长度,能够牢固地固定组合体10。
本例所示的电抗器1B使接合层62以及散热板6设置于线圈2与磁芯3的组合体10的设置面(在这里是线圈2的下表面、外侧芯构件328B、320的下表面)和冷却箱4的安装面41之间。上述设置面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同样地,实质上由平面构成,覆盖该设置面的散热板6的外表面实质上与上述设置面(平面)平行。因此,电抗器1B的组合体10能够与箱4的安装面41进行面接触,被稳定地固定于箱4。在使箱4为金属制的情况下,能够将组合体10的热从进行面接触的散热板6良好地传递到箱4,散热性优良。此外,在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夸大地将接合层62示为较厚,但实际上也可以较薄。
能够适当选择供给口40i以及排出口40o的开口部的大小、形成部位。通过调整它们或者调整液体制冷剂4L的输送条件等,例如能够设为使组合体10浸渍于液体制冷剂4L的状态(图7),或者设为组合体10能够与依次供给的液体制冷剂4L接触的状态。在这里,在将组合体10收纳并固定于冷却箱4的状态下,将供给口40i设置于箱4的上方(从组合体10离开的一侧),将排出口40o设置于箱4的安装面41的附近(组合体10的固定区域的附近)。另外,设为使排出口40o的口径φo小于供给口40i的口径φi、并且除了组合体10中的与箱4的安装面41的接触区域之外的实质整体始终浸渍于液体制冷剂4L。
冷却箱4的结构材料可列举例如铝、铝合金这样的金属。金属一般来说具有导热系数高且散热性优良、根据组分而针对液体制冷剂4L的耐腐蚀性、抗化学药品性优良、耐热性优良、机械强度优良这样的优点。另一方面,箱4的结构材料可列举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这样的非金属材料。树脂除质量轻之外,根据组分还具有针对液体制冷剂4L的耐腐蚀性、抗化学药品性优良的这样的优点。
液体制冷剂4L如果是形态不根据使用电抗器1B时的最高达到温度而变化的物质(不气化的物质),则冷却能力高,能够合适地利用。具体来说,可列举作为自动变速装置的润滑油的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箱油)、氟化液(注册商标)等氟类惰性液体、HCFC-123、HFC-134a等氟利昂类制冷剂、甲醇、乙醇等醇类制冷剂、丙酮等酮类制冷剂等。在电抗器1B用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载用构件这样的用途的情况下如果借用ATF,则也可以不另行准备液体制冷剂4L,利用ATF的循环供给机构,能够简单地形成基于液体制冷剂4L的电抗器1B的散热构造。
在将电抗器1B设置于这样的被供给液体制冷剂4L的环境的情况下,其实质整体能够与液体制冷剂4L接触。特别是在使用电抗器1B时发热的线圈2能够与液体制冷剂4L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利用液体制冷剂4L的高的冷却能力而有效地散热,散热性优良。此外,该使用例也同样能够应用于包括实施方式1在内的其他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3]
参照图8~图10,说明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与具备在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成型时将端子配件8A一体化而得到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328B的实施方式1、2不同,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具备在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成型后通过其结构树脂来固定端子配件8C并保持端子配件8C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以下,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对于与实施方式1、2重复的结构以及效果的说明。
(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
电抗器1C所具备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具备通过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而形成并且保持端子配件8C的固定部。在本例中,固定部具备插通到设置于端子配件8C的圆筒状的固定孔82h的轴部3282(图9、图10)以及与轴部3282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比固定孔82h的直径大的部分的头部3283。换而言之,轴部3282以及头部3283成为铆钉的轴以及头部,端子配件8C是被铆接了的状态。进而,在本例中,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具备通过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而形成、并且分别插通到设置于端子配件8C的另外两个贯通孔(固定孔84h、84h)的突起(防旋转突起3284、3284)。这些固定孔84h、84h与突起3284、3284作为防止端子配件8C的旋转的防旋转部而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固定部而发挥功能。即,该端子配件8C被插通于固定孔82h、84h的轴部3282、突起3284钩挂住,并且通过头部3283来防止从轴部3282、突起3284掉落(脱落),进而也防止旋转。通过这样的固定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与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等同样地,牢固地保持端子配件8C。
在本例中,端子配件8C在上述中间区域在上下方向上纵向排列地具备三个圆筒孔(图9)。将其中的一个圆筒孔(在这里是中央的孔)设为在上述铆接中使用的固定孔82h,将隔着该固定孔82h的上下两个圆筒孔设为用于端子配件8C的防旋转部的固定孔84h、84h。在本例中,使铆接中使用的固定孔82h的直径大于其他两个固定孔84h、84h的直径,但能够使三个圆筒孔的直径相等,或者使全部的直径不同。如果将固定孔82h、84h设为圆筒孔,则能够通过利用打孔机进行穿孔、钻孔等而容易地形成(这一点关于后面叙述的实施方式4的固定孔86h也一样)。
在本例中,侧树脂模制部328m以与上述的纵向排列的三个圆筒孔对应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纵向排列地具备通过其结构树脂形成的防旋转突起3284、轴部3282和头部3283、防旋转突起3284(图8、图9)。轴部3282、突起3284是与圆筒状的固定孔82h、84h的内周形状相似的圆柱状(图9),与固定孔82h、84h的内径相对应地,轴部3282的外径大于突起3284的外径。由于轴部3282粗,从而如后面所述,容易使其端部熔融而形成头部3283,并且能够形成足够大的头部3283。轴部3282、突起3284的外形(外周形状)能够设为与固定孔82h、84h的内周形状不相似,但如果设为与圆筒孔相似的形状即圆柱状,则成型性优良。
只要有一组固定孔82h与固定部(轴部3282、头部3283)的组,就能够固定端子配件8C,因此能够省略固定孔84h以及防旋转突起3284。但是,如本例所示,还具备固定孔84h以及突起3284,从而即使固定孔82h是圆筒孔,也能够防止端子配件8C的以轴部3282为中心轴的旋转,能够稳定地维持端子配件8C的位置,从而优选。另外,通过固定孔84h以及突起3284,容易提高端子配件8C的定位精度、固定状态。如果固定孔82h是圆筒孔,则即使轴部3282是非圆柱状,端子配件8C也可能旋转,因此优选具备防旋转部。
如果能够防止端子配件8C的旋转,则能够适当变更固定孔84h以及防旋转突起3284的形状、配置位置、个数等。可列举例如将上述固定孔82h以及固定部(3282、3283)横向排列而非纵向排列,或者配置成三角形形状。另外,能够将固定孔84h以及突起3284设为仅1组或者设为3组以上。
(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9所示,准备在预定的位置形成有预定的大小以及形状的固定孔82h、84h的端子配件8C。另外,利用嵌件成型等,准备侧主体部32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覆盖并且在该树脂模制部328m的预定的位置将预定的大小以及形状的轴部3282、防旋转突起3284一体地成型而得到的芯成型品。
在该方式中,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设为能够熔融的树脂、例如PPS等热塑性树脂。通过这样,如后面所述,能够使铆接中使用的轴部3282的端部熔融。
轴部3282的突出高度设为在插通于端子配件8C的固定孔82h时轴部3282的端部充分突出的高度(参照图10的左图)。通过这样,通过使轴部3282的端部熔融,能够形成足够的大小的头部3283。防旋转突起3284的突出高度如果在插通于端子配件8C的固定孔84h时能够防止端子配件8C的旋转,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在插通于端子配件8C的固定孔84h时防旋转突起3284的端部少许突出的程度、与端子配件8C的表面实质上平齐的程度、或者不从固定孔84h突出的程度中的任一种。
接下来,使所准备的芯成型品的轴部3282、防旋转突起3284、3284分别插通到端子配件8C的固定孔82h、84h、84h。在本例中,在插通了的状态下,如图10的左图所示,突起3284的端部、轴部3282的端部、突起3284的端部都从端子配件8C的固定孔84h、82h、84h突出。在这里,使轴部3282的突出量大于防旋转突起3284的突出量。
接下来,使从端子配件8C的固定孔82h突出的轴部3282的端部熔融,如图10的右图所示,以具有大于固定孔82h的直径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头部3283。该头部3283如图10的右图所示,从端子配件8C的表面突出地设置。以通过头部3283中的上述大的部分与存在于端子配件8C的背面的芯成型品的树脂夹着端子配件8C的方式来支撑端子配件8C。
通过上述工序,得到通过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而铆接了端子配件8C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所得到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通过组装线圈2以及芯构件310、310、320,得到电抗器1C。
或者在组装线圈2与磁芯3之后,能够做成使轴部3282的端部熔融而固定了端子配件8C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在组装线圈2与磁芯3之前,预先制作使轴部3282的端部熔融而预先固定了端子配件8C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则通过组装线圈2与磁芯3,能够将端子配件8C的端部8e自动地配置到线圈2的绕线2w的端部2e,组装作业性优良。
(该方式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中,端子配件8C和具备侧主体部32的芯成型品在电抗器1C的制造过程中虽然是独立的,但最终,将通过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设为线圈2的组装构件。即,电抗器1C的组装构件件数能够设为与具备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电抗器1A等相同。因此,根据在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理由(1)~(4),电抗器1C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线圈2与端子配件8C的连接,而且组装作业性也优良。另外,上述芯成型品不具备端子配件8C而具有简单的外形,因此通过将侧主体部32配置于模具来进行嵌件成型等,能够容易地制造且制造性优良。进而,在上述芯成型品中,在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成型时,也不会发生端子配件8C相对于侧主体部32偏移的情况。
(变形例3-1)
作为能够防止端子配件8C的旋转的其他方式,可列举固定孔82h是非圆形孔(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状、椭圆等异形形状)、并且固定部的轴部是与上述非圆形孔相似形状的柱状的方式。在该方式中,即使在铆接中使用的固定孔82h为一个,也能够在固定端子配件8C的同时防止旋转。
(变形例3-2)
作为能够防止端子配件8C的旋转的其他方式,可列举设为具备多组固定孔82h与固定部(轴部3282、头部3283)的组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使被插通于固定孔84h的上述防旋转突起3284的端部熔融而形成头部。在该方式中,能够更可靠地通过头部3283来防止脱落,能够更牢固地支撑端子配件8C,而且能够防止端子配件8C的旋转。此外,如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的那样,如果将构成上述铆接的组设为一个,则能够减少熔融部位。
(变形例3-3)
说明了上述固定孔82h是在其轴向上具有相同的直径的圆筒孔的情况。能够将固定孔设为在其轴向上直径不同的阶梯孔(未图示)。该阶梯孔使配置于端子配件8C的正面侧的直径大于配置于端子配件8C的背面侧(侧主体部32侧)的直径(设为大径),从而能够通过形成为埋入到在上述正面侧设置的大径的孔的头部3283来进行防脱及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头部3283即使形成为与端子配件8C的表面平齐,也没问题。但是,在具有阶梯孔的情况下,如果也以头部3283的一部分从端子配件8C的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则能够更牢固地固定端子配件8C。
(变形例3-4)
在实施方式3中,关于磁芯3,对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C处的端子配件8C的固定有关的方面以外的结构示出了与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同样地具备四个芯构件的方式,但能够设为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同样地具备两个芯构件的方式。这一点关于后述的实施方式4也一样。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使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一部分熔融来固定端子配件8C的方式。此外,作为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能够设为具备通过由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构成的钩挂部来固定端子配件8D而得到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的方式。以下,详细地说明具备钩挂部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省略关于与实施方式1~3重复的结构以及效果的说明。
(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
图11所示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具备通过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而形成并且保持端子配件8D的钩挂部。在本例中,钩挂部具备通过使端子配件8D嵌入并压入来机械性地保持端子配件8D的部分(夹持突起3288、3288)。
更具体来说,钩挂部具备插通到设置于端子配件8D的固定孔86h的钩挂突起3286以及夹持分别设置于端子配件8D的两缘的缺口88、88的两个夹持突起3288、3288。端子配件8D被插通于固定孔86h的钩挂突起3286钩挂住,并且夹持突起3288、3288在啮入到缺口88、88的同时夹住两缘,从而防止从突起3286掉落(脱落)以及旋转。通过这样的钩挂部,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与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等同样地,牢固地保持端子配件8D。
在本例中,端子配件8D在上述中间区域具有一个圆筒孔,在中央区域的两缘具有切成矩形形状的部分,将前者设为固定孔86h,将后者设为缺口88、88。能够适当变更固定孔86h的形状以及大小、缺口88的形状以及大小。在本例中,将设置于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钩挂突起3286的外形(外周形状)设为与固定孔86h的内周形状相似的形状即圆柱状,但能够设为与固定孔86h的内周形状不相似。
在本例中,各夹持突起3288、3288是角柱状,两突起3288、3288的对置面成为倾斜面3288s、3288s。该倾斜面3288s以使得两突起3288、3288间的间隔从开口的外侧朝向侧主体部32侧变窄的方式倾斜(突起3288、3288的自由端侧宽,固定端侧窄)。突起3288、3288间的最小间隔稍微小于设置于端子配件8D的缺口88、88间的距离。本例所示的固定孔86h、突起3286、3288的形状是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变更。
在被嵌入到这样的夹持突起3288、3288间的端子配件8D中,缺口88、88间的区域以压入状态被夹持于突起3288、3288间,并且缺口88、88的缘面88e被突起3288的上端面3288e支撑。进而,端子配件8D在仅有固定孔86h以及钩挂突起3286的情况下可能旋转,但通过夹持突起3288、3288能够防止旋转。通过这样利用钩挂突起3286钩挂住端子配件8D并且利用夹持突起3288、3288夹持端子配件8D,端子配件8D能够高精度地被定位,并且能够限制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置地被固定。
(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的制造方法。准备在预定的位置形成有预定的大小以及形状的固定孔86h、缺口88、88的端子配件8D。另外,利用嵌件成型等,准备侧主体部32被侧树脂模制部328m覆盖、并且在该树脂模制部328m的预定的位置将预定的大小以及形状的钩挂突起3286、夹持突起3288、3288一体地成型而得到的芯成型品。
与实施方式3不同,在该方式中,在端子配件8D的固定时,不使侧树脂模制部328m熔融。因此,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既可以是热固性树脂等,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
钩挂突起3286的突出高度在插通于端子配件8D的固定孔86h时能够钩挂住端子配件8D即可,可以是突起3286的端部少许突出的程度、与端子配件8D的表面实质上平齐的程度、或者不从固定孔86h突出的程度中的任一种。
接下来,使所准备的芯成型品的钩挂突起3286插通到端子配件8D的固定孔86h,并且将缺口88、88嵌入到夹持突起3288、3288之间。能够利用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的弹性变形来进行该嵌入。钩挂突起3286以及夹持突起3288的倾斜面也作为安装端子配件8D时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
通过上述工序,能够得到通过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而机械性地钩挂住端子配件8D而成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所得到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通过与线圈2以及芯构件310、310、320(图6)进行组装,能够得到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
(该方式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中,端子配件8D与具备侧主体部32的芯成型品虽然在电抗器的制造过程中是独立的,但最终,将通过侧树脂模制部328m的结构树脂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D设为与线圈2的组装构件。即,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的组装构件件数能够设为与具备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的电抗器1A等相同。因此,根据在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理由(1)~(4),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线圈2与端子配件8D的连接,而且组装作业性也优良。另外,上述芯成型品不具备端子配件8D,制造性优良,而且在端子配件8D与芯成型品的一体化时,不需要熔融这样的加热工序。期待例如能够在端子配件8D的总长度短并且振动时发生共振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在线圈2与设置对象的连接强度足够高的情况下等利用该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
(变形例4-1)
能够将夹持突起3288、3288的至少一方设为钩形状(从端子配件D的侧面绕到正面的L字形状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端子配件8D的掉落(朝向侧主体部32的外侧的掉落,朝向图11的纸面近前侧的方向的掉落)。除成型之外,还能够通过进行切削等来形成钩形状的突起。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具备接合层62与散热板6的双方的方式。此外,作为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能够设为仅具备接合层62的方式。在该方式中,如果也将接合层62设置于线圈2的设置面、进而设置于电抗器的设置面的实质整个区域,则能够期待相对于设置对象的稳定的固定、散热性的提高等。在将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接合到设置对象之前的期间,如果在接合层62的表面预先安装脱模材料,则能够维持接合层62的表面清洁,从而优选。在对设置对象设置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时,卸下脱模材料,进行与粘接剂相应的固化(硬化)处理(也有不需要的情况)即可。
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具备接合层62,从而例如即使省略上述了利用螺栓45的紧固连结等,也能够充分地固定于设置对象。另外,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能够通过接合层62将线圈2固定于设置对象,从而当在使用时被施加振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线圈2伸缩或者线圈2的匝彼此互相摩擦等举动。进而,如果线圈元件2a、2b是方筒状的扁立缠绕线圈,则如上所述,容易将线圈2的设置面与设置对象的接触面积确保为较大,能够通过接合层62充分地固定线圈2与设置对象。具备接合层62的方式、还具备散热板6的方式也能够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3、4、后述的实施方式6~8。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电抗器1B的收纳对象,说明了一体地设置于转换器箱的冷却箱4。作为实施方式6的电抗器,能够设为具备与转换器箱独立而安装于转换器箱的冷却箱4的方式。
[实施方式7]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具备I字形的芯构件(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与U字形的芯构件(U字芯构件30U)的方式,在实施方式2~4中,说明了具备多个I字形的芯构件(内侧芯构件310、310、外侧芯构件328A、328B、328C、328D、320)的方式。此外,作为实施方式7的电抗器,能够设为具备一方的中间主体部31与一方的侧主体部32以组装成L状的状态被树脂模制部覆盖而得到的带端子的L字形芯构件以及另一方的中间主体部31与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以组装成L状的状态被树脂模制部覆盖而得到的L字形芯构件的方式。即,能够设为磁芯3具备共计两个L字形芯构件的方式。
[实施方式8]
在实施方式1~7中,说明了磁芯3的主要结构构件都具备树脂模制部的方式。此外,作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能够设为磁芯具有不具备树脂模制部的部分的方式。即,关于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可列举具备图6等所示的线圈2、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328A~328D中的某一个、图3所示的中间主体部31、31以及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的方式以及具备图6等所示的线圈2、上述带端子的L字形芯构件、图3所示的另一方的中间主体部31以及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的方式等。在任一种方式中都具有不需要进行树脂模制部的成型的部分,因此磁芯的制造性优良。
在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中,例如,在通过上述复合材料构成不具有树脂模制部的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的情况下,根据复合材料的制造条件等(例如,使比重大于树脂的磁性成分沉淀等),能够具备通过复合材料中的树脂成分而实质性地形成的表面树脂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期待通过表面树脂层(也可以包括上述陶瓷)来保护磁性成分免受环境影响,即使不另行具备树脂被覆层,也可以期待抑制腐蚀等效果。中间主体部31成为被线圈2覆盖的状态,因此无论磁芯的组成如何,无论有没有树脂,都能够通过线圈2在一定程度上期待抑制腐蚀等效果。
在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中,如果使绝缘体(未图示)另行设置于线圈2与磁芯3中的不具有树脂模制部的部分之间,则能够提高线圈2与磁芯3之间的绝缘性,或者使线圈2与磁芯3的相互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绝缘体能够利用适当的形状的绝缘体,例如可列举具备配置于中间主体部31的外周的筒状部以及配置于另一方的侧主体部32和线圈2的端面之间的框状部的方式。绝缘体的结构材料可列举在树脂模制部的结构材料的部分所述的各种热塑性树脂等。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1~8的电抗器1A~1C等能够合适地应用于通电条件为例如最大电流(直流):100A~1000A左右、平均电压:100V~1000V左右、使用频率:5kHz~100kHz左右的用途。作为该用途的代表例,实施方式1~8的电抗器1A~1C等能够合适地应用于放置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转换器的结构构件、具备该转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构件这样的车载构件。以下,参照图12、图13,简单地说明将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等应用于车载用电力转换装置的例子。
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这样的车辆1200如图12所示,具备主电池1210、与主电池1210连接的电力转换装置1100以及通过来自主电池1210的供给电力来驱动而用于行驶的马达(负载)1220。代表性地,马达1220是3相交流马达,在行驶时,驱动车轮1250,在再生时,作为发电机而发挥功能。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车辆1200除马达1220之外,还具备引擎。此外,在图12中,作为车辆1200的充电部位而示出输入口,但能够设为具备插头的方式。
电力转换装置1100具有与主电池1210连接的转换器1110以及与转换器1110连接并且进行直流与交流的相互转换的变流器(inverter)1120。本例所示的转换器1110在车辆1200的行驶时,使200V~300V左右的主电池1210的直流电压(输入电压)升压到400V~700V左右,对变流器1120进行供电。另外,转换器1110在再生时,使从马达1220经由变流器1120输出的直流电压(输入电压)降压为适合主电池1210的直流电压,对主电池1210充电。变流器1120在车辆1200的行驶时,将通过转换器1110升压了的直流转换为预定的交流而对马达1220供电,在再生时,将来自马达1220的交流输出转换成直流而输出到转换器1110。
转换器1110如图13所示,具备多个开关元件1111、控制开关元件1111的动作的驱动电路1112和电抗器L,通过ON/OFF的重复(开关动作)来进行输入电压的转换(在这里是升降压)。作为开关元件1111,利用场效应晶体管(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功率器件。电抗器L利用旨在阻碍将要在电路中流过的电流的变化的线圈的性质,具有在由于开关动作而电流将要增减时使其变化平滑的功能。作为该电抗器L,具备上述实施方式1~8的电抗器1A~1C等。特别是,在具备能够向转换器1110内供给液体制冷剂4L的冷却箱4的情况下,通过在该箱4内收纳电抗器1A~1C的组合体10等,能够容易地构筑散热性也优良的构造。电力转换装置1100、转换器1110具备高精度地进行线圈2与端子配件8A等的连接并且组装作业性也优良的电抗器1A~1C等,从而能够做成能够高精度地连接线圈2与端子配件8A等、组装作业性也优良而且如上所述散热性也优良的构造。
此外,车辆1200除转换器1110之外,还具备与主电池1210连接的供电装置用转换器1150、与成为辅机1240的电力源的副电池1230和主电池1210连接并且将主电池1210的高压转换成低压的辅机电源用转换器1160。代表性地,转换器1110进行DC-DC转换,但供电装置用转换器1150、辅机电源用转换器1160进行AC-DC转换。在供电装置用转换器1150中,有时也进行DC-DC转换。作为供电装置用转换器1150、辅机电源用转换器1160的电抗器,能够利用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1~8的电抗器1A~1C等相同的结构并且适当变更大小、形状等而得到的电抗器。另外,在作为进行输入电力的转换的转换器的仅进行升压的转换器、仅进行降压的转换器中,也能够利用上述实施方式1~8的电抗器1A~1C等。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旨在包括由权利要求书表示的、在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例如,能够设为仅具有一个线圈元件的电抗器。例如,能够将在线圈的外周形成了树脂模制部的线圈成型体设为结构要素。进而,能够将通过树脂模制部一体地保持至少一个的中间主体部与线圈而得到的芯-线圈成型体、通过树脂模制部而一体地保持一对中间主体部、另一方的侧主体部及线圈而得到的U字芯-线圈成型体设为结构要素。在具备这些芯-线圈成型体的方式中,构件件数少,组装作业性更加优良。
产业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抗器能够合适地应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车辆中搭载的车载用转换器(代表性地,DC-DC转换器)、空调机的转换器等各种转换器、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构件。
标号说明
1A、1B、1C 电抗器
10 组合体
2 线圈
2a、2b 线圈元件
2r 连结部
2w 绕线
2e 端部
3 磁芯
30U U字芯构件
310 内侧芯构件
320 外侧芯构件
328A、328B、328C、328D 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
31 中间主体部
31e 端面
31m、32m 芯片
31g 间隙材料
32 侧主体部
32e 内端面
30m 连结树脂模制部
310m 中间树脂模制部
320m、328m 侧树脂模制部
3280 埋设固定部
3282 轴部
3283 头部
3284 防旋转突起
3286 钩挂突起
3288 夹持突起
3288e 上端面
3288s 倾斜面
30e 端面
303s、323s 滑动连结部
313t 薄壁部
323t 筒状部
305、325 安装部
305h、325h 螺栓孔
307、327 分隔部
329 凸条
4 冷却箱
4L 液体制冷剂
45 螺栓
40i 供给口
40o 排出口
41 安装面(内底面)
42 凸台
6 散热板
62 接合层
7 传感器
72 配线
75 传感器保持部件
8A、8C、8D 端子配件
8e 端部
80h 贯通孔
82h、84h、86h 固定孔
88 缺口
88e 缘面
1100 电力转换装置
1110 转换器
1111 开关元件
1112 驱动电路
L 电抗器
1120 变流器
1150 供电装置用转换器
1160 辅机电源用转换器
1200 车辆
1210 主电池
1220 马达
1230 副电池
1240 辅机
1250 车轮。

Claims (7)

1.一种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对绕线进行卷绕而成;以及
磁芯,具有配置于所述线圈内的部分,
所述磁芯包括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该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
侧主体部,从所述线圈突出并且成为磁路;
端子配件,与所述绕线的端部连接;以及
侧树脂模制部,一体成型而一体地保持所述侧主体部与所述端子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通过所述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而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端子配件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具备插通到设置于所述端子配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孔的轴部以及与所述轴部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比所述固定孔的最小直径大的部分的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还具备通过所述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而形成并且防止所述端子配件的旋转的防旋转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端子的外侧芯构件具备通过所述侧树脂模制部的树脂而形成并且埋设地保持所述端子配件的一部分的埋设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通过配置于所述线圈内的一对中间主体部、连结这两个中间主体部的一端的所述侧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线圈突出并且连结所述两个中间主体部的另一端的其他侧主体部而构成环状的闭合磁路,
所述磁芯具备连结树脂模制部,该连结树脂模制部覆盖所述其他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一对中间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一体地保持所述其他侧主体部与所述一对中间主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通过配置于所述线圈内的一对中间主体部、连结这两个中间主体部的一端的所述侧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线圈突出并且连结所述两个中间主体部的另一端的其他侧主体部而构成环状的闭合磁路,
所述磁芯包括:
外侧芯构件,具备所述其他侧主体部与覆盖该其他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侧树脂模制部;以及
内侧芯构件,具备所述中间主体部与覆盖所述中间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中间树脂模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于所述线圈的设置面的接合层。
CN201480070995.7A 2013-12-26 2014-12-25 电抗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9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0519 2013-12-26
JP2013270519 2013-12-26
JP2014-104773 2014-05-20
JP2014104773A JP6315256B2 (ja) 2013-12-26 2014-05-20 リアクトル
PCT/JP2014/084435 WO2015099099A1 (ja) 2013-12-26 2014-12-25 リアクト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9832A CN105849832A (zh) 2016-08-10
CN105849832B true CN105849832B (zh) 2018-09-07

Family

ID=5347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99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9832B (zh) 2013-12-26 2014-12-25 电抗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0235B2 (zh)
JP (1) JP6315256B2 (zh)
CN (1) CN105849832B (zh)
DE (1) DE112014006018T5 (zh)
WO (1) WO20150990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5389A (ja) * 2014-07-01 2016-01-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ア片、及びリアクトル
CN107710578B (zh) * 2015-09-01 2019-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
JP6474051B2 (ja) * 2016-01-07 2019-02-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複合材料成形体、リアクトル、及び複合材料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6844494B2 (ja) * 2017-02-08 2021-03-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2018142624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6611081B2 (ja) * 2017-02-28 2019-11-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US11515076B2 (en) * 2017-03-27 2022-11-29 Hitachi Metals, Ltd. Coil device
JP6628156B2 (ja) * 2017-05-29 2020-01-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7116357B2 (ja) * 2018-03-14 2022-08-1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6899078B2 (ja) * 2018-06-05 2021-07-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7215036B2 (ja) * 2018-09-21 2023-01-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TWI699941B (zh) * 2018-09-28 2020-07-21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熱功能的無線充電裝置
JP7124635B2 (ja) * 2018-10-25 2022-08-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7022344B2 (ja) * 2018-11-14 2022-02-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7368790B2 (ja) * 2019-12-19 2023-10-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US20210268596A1 (en) * 2020-02-28 2021-09-02 The Esab Group Inc. Electromagnetic components cool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nfiguration
WO2022141238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固定装置及电源转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9333A (ja) * 2011-03-29 2012-10-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098253A (ja) * 2011-10-28 2013-05-20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コイル装置用インサート成形コアの製造方法、コイル装置用リングコア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コイル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装置
CN103282983A (zh) * 2011-02-14 2013-09-0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抗器、电抗器制造方法、以及电抗器部件
JP2013175565A (ja) * 2012-02-24 2013-09-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179258A (ja) * 2012-02-08 2013-09-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並びにリアクトル用コア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4935U (ja) * 1983-10-27 1985-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取付装置
JPH0855458A (ja) * 1994-08-09 1996-02-27 Sony Corp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02067170A (ja) * 2000-08-23 2002-03-05 Ricoh Co Ltd 熱カシメ方法及び熱カシメ部材
US7776047B2 (en) * 2003-04-09 2010-08-17 Depuy Spine, Inc. Guide for spinal tools, implants, and devices
EP2315220B1 (en) * 2008-08-22 2016-03-30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Reactor component and reactor
JP2011049494A (ja) 2009-08-28 2011-03-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の固定構造
JP4947503B1 (ja) * 2010-09-22 2012-06-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JP5749503B2 (ja) * 2011-01-27 2015-07-15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コア固定具及びコイル装置
JP5951933B2 (ja) * 2011-03-14 2016-07-1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コアモジュール、コイル装置及びコア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874959B2 (ja) * 2011-10-11 2016-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35191A (ja) * 2011-12-27 2013-07-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JP5983913B2 (ja) * 2012-02-24 2016-09-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179184A (ja) * 2012-02-28 2013-09-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US9713893B2 (en) * 2013-07-09 2017-07-25 Wenger Manufacturing, Inc. Method of preconditioning comestible materials using steam/water static mixer
US9514878B2 (en) * 2013-11-22 2016-12-06 Tamura Corporation Coi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and reactor
JP6457714B2 (ja) * 2013-12-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及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2983A (zh) * 2011-02-14 2013-09-0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抗器、电抗器制造方法、以及电抗器部件
JP2012209333A (ja) * 2011-03-29 2012-10-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098253A (ja) * 2011-10-28 2013-05-20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コイル装置用インサート成形コアの製造方法、コイル装置用リングコア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コイル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装置
JP2013179258A (ja) * 2012-02-08 2013-09-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並びにリアクトル用コア部品
JP2013175565A (ja) * 2012-02-24 2013-09-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99099A1 (ja) 2015-07-02
US20160314897A1 (en) 2016-10-27
CN105849832A (zh) 2016-08-10
DE112014006018T5 (de) 2016-10-20
JP6315256B2 (ja) 2018-04-25
US10170235B2 (en) 2019-01-01
JP2015144229A (ja) 2015-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9832B (zh) 电抗器
CN103858186B (zh) 电抗器、电抗器用线圈部件、转换器和功率转换器件
CN106463249B (zh) 电抗器
JP5867677B2 (ja)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WO2015098876A1 (ja) リアクトル
US9947461B2 (en) Reactor
US10192670B2 (en) Reactor
CN103858187A (zh) 电抗器、电抗器用线圈部件、转换器和功率转换器件
CN104025218A (zh) 电抗器、线圈成型体、转换器和功率转换器件
CN103650077A (zh) 电抗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69689A (zh) 电抗器、转换器、及电力转换装置
CN103403820A (zh) 电抗器
CN107004497A (zh) 电抗器
CN110521100A (zh) 电力转换装置用滤波器模块
CN107430931A (zh)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JP2015053395A (ja)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US10163563B2 (en) Reactor
JP2015126142A (ja) リアクトル
JP6167895B2 (ja) リアクトル
CN109564815A (zh) 电抗器
JP2013074062A (ja) リアクトル
CN109036815A (zh) 电抗器
CN111788646B (zh) 电抗器
JP6016034B2 (ja) リアクトル
WO2015099100A1 (ja) リアク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