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7318A -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7318A
CN105847318A CN201610073581.0A CN201610073581A CN105847318A CN 105847318 A CN105847318 A CN 105847318A CN 201610073581 A CN201610073581 A CN 201610073581A CN 105847318 A CN105847318 A CN 105847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data
stat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35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7318B (zh
Inventor
大谷大辅
细田润
奈良和也
栗山祐司
富所佳规
木曾俊也
山田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165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177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7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7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7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7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04N1/00103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via satelli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4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with a server,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74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by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 H04N2201/0075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by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by a user operated remote control device, e.g. receiving instructions from a user via a computer terminal or mobile telephone hand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在数据处理系统(S)中,构成为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彼此登记通信目标。此外,在数据处理系统(S)中,进行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转变为彼此建立了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在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在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该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在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在转变为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转变为通信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个设备协作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技术,在将由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电话等便携式终端、或者从便携式终端向摄像装置发送与拍摄相关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使用Wi-Fi通信、Bluetooth(注册商标)通信(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近年来,已经可以使用能够以更低功率消耗进行通信的BLE(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商标)的技术。
在各通信技术中,通信速度、功率消耗、利用时的便利性等特性各不相同,需要遵循与各自的特性相应的规约(制约)进行通信。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4-23002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未能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符合规约),更有效地使摄像装置与便携式终端协作来执行动作。在照相机与智能电话以外的设备的协作中也同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作,其目的在于,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满足规约),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是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设备的外围设备和作为利用该外围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设备的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中心设备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所述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所述外围设备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第1通信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第1通信部,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收发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使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是提供给定功能的第1设备和利用该第1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执行部,其由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部,其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即使在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维持通信连接;
配对部,其使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彼此组合的状态即配对状态;和
控制部,其在转变为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通过所述通信控制部来收发给定信号,由此使其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
所述执行部在使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配对状态之后,使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考虑这2个设备的配对状态、和与其他所述第1设备或其他所述第2设备的组合的配对状态,来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是作为与提供给定功能的外围设备防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中心设备而发挥功能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所述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所述外围设备所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第1通信部,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部,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是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外围设备而发挥功能并与利用该功能的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第1通信部,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部,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在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设备的外围设备和作为利用该外围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设备的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围设备中,包括:
第1通信步骤,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步骤,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在所述中心设备中,包括:
第1通信步骤,进行如下的基于所述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所述外围设备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步骤,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外围设备中的所述第1通信步骤和所述中心设备中的所述第1通信步骤,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外围设备中的所述控制步骤和所述中心设备中的所述控制步骤,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收发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使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在提供给定功能的第1设备和利用该第1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步骤,由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步骤,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即使在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维持通信连接;
配对步骤,使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彼此组合的状态即配对状态;和
控制步骤,在转变为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通过所述通信控制步骤来收发给定信号,由此使其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
所述执行步骤在使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配对状态之后,使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所述通信控制步骤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考虑这2个设备的配对状态、和与其他所述第1设备或其他所述第2设备的组合的配对状态,来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多个装置间交换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彼此登记通信目标,
进行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转变为彼此建立了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
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
在所述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该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
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在转变为所述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所述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所述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向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转变。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配对单元,其登记通信对象;
通信单元,其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通信:通过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从而转变为建立了与所登记的所述通信对象的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在所述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和
控制单元,其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转变为所述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所述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通信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在多个装置间交换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彼此登记通信目标,
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进行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转变为彼此建立了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的处理;
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的处理;和
在所述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该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在转变为所述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所述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所述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向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转变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进行的数据通信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的功能构成中的用于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以及模式动作处理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5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所执行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所执行的模式动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中的通信状态的显示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图9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所执行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所执行的模式动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中的通信状态的显示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图3的便携式终端以及服务器的功能构成中的用于执行图像共享处理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13是说明具有图15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便携式终端以及服务器所执行的图像共享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摄像装置和便携式终端上的应用的动作构成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摄像装置和便携式终端上的动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应用中的相册的选择画面的示意图。
图17是说明相册登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自动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在照相机侧的相册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图像登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摄像装置中的画面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摄像装置中的画面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图3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的功能构成中的用于执行配对连接处理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24是说明具有图29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所执行的配对连接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说明具有图29的功能构成的便携式终端所执行的配对连接处理的其他流程的流程图。
图26是用于说明自动发送的后台进程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用于说明自动发送的后台进程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用于说明BLE连接参数自适应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Wi-Fi设定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用于说明菜单打开(Menu Open)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是用于说明基于BLE通信的照相机起动的模式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S具备:至少具有摄像/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1;和作为至少具有图像显示/通信功能的信息终端的便携式终端2。
在通信系统S中,具有如下功能,即通过用户对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中的任意一方的设备进行操作,从而从用户所操作的一方的操作设备向另一方的设备,进行能够实现图像文件级数据通信的通信方式下的通信连接的请求,在建立了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根据操作设备的操作,进行与另一方的设备的图像文件的收发、另一方的设备所保持的图像数据的阅览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建立”通信连接,是指通过指定相互通信的对方来进行给定手续(协商(negotiation)),从而识别相互通信的对方,此后,无需每次进行通信都进行给定手续,总是处于能够通信的状态。该状态维持到进行解除通信连接的手续为止。此外,通信连接已经“建立”的状态即使在无线电波状态变差而成为暂时不能通信的状态或设备的电源被关闭(OFF)的情况下也被维持。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使用2个通信方式,以能够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建立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在通信系统S中,构成为通过虽然低速但是省电且适于始终连接的无线通信方式(以下称作“第1通信方式”)、和高速且适于文件的收发的无线通信方式(以下称作“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通信方式使用基于Bluetooth low energy/Bluetooth LE(商标)(以下称作“BLE”)的通信标准的通信方式。此外,第2通信方式使用基于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中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的通信标准的通信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在建立了通信连接的状态下的功率消耗大,因此在能够预测出到下一次进行数据传送为止的等待时间会较长的情况下,通过每次解除通信连接来降低功率消耗。此外,在通信连接未建立的状态下,不能通过基于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的通信来自动地打开(ON)对方侧的设备的电源或者使应用起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对功率消耗较少的第1通信方式即BLE始终进行连接,并根据状况建立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的通信连接。
关于该基于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的始终连接,可以在具有外部协作功能的摄像装置和便携式终端分别在能够通信连接的距离范围内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从多个设备中任意选择实际利用外部协作功能的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的组合,在直到外部协作功能被解除为止的期间维持该选择的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的组合。
关于从多个设备中选择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的组合来开始基于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的始终连接的方法(配对处理),在后面叙述。
在此,说明从处于通过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而始终连接的状态的摄像装置1向便携式终端2发送图像文件的例子。
图2是表示在通信系统S中进行的数据通信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来说,在图2的例子中,用户操作作为一方设备的摄像装置1,由此发挥摄像装置1侧的外部协作功能,经由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向便携式终端2发送建立基于适于图像文件的收发的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的指示(连接指示)。
在经由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而接收到连接指示的便携式终端2中,发挥照相机协作应用的功能,进行用于建立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的处理,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建立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
详细来说,通过来自摄像装置1的经由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的连接指示,从而便携式终端2侧的用于发挥照相机协作应用的功能的程序被起动,通过摄像装置1侧的外部协作功能和便携式终端2侧的照相机协作应用的功能,从而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进行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的建立。
第1通信方式较省电,并且即使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的主电源切断(或处于低功率消耗状态)情况下也始终连接,主电源切断(或处于低功率消耗状态)的一方的设备具有接通主电源(或解除低功率消耗状态)的功能、和使经由第1通信方式而指定的应用程序起动(执行)的功能,使得通过来自另一方的经由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成为至少能够实现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应用程序的执行的状态。
因此,例如,在发送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等的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无需操作便携式终端2便能够进行基于用于数据通信的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的建立。
由此,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能够从摄像装置1向便携式终端2自动地发送图像数据。
另外,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通过照相机协作应用的功能的发挥而被暂时地保存在便携式终端2的存储器(storage)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摄像装置1侧的外部协作功能与便携式终端2侧的照相机协作应用的功能而自动地收发的图像数据的有效利用,将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设为能够利用因特网上的图像共享服务自动地从其他用户所持有的便携式终端等进行阅览的状态。具体来说,摄像装置1若在设定了自动进行图像共享的协作动作模式的状态下进行摄影,则经由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向便携式终端2指示能够进行从摄像装置1向其他便携式终端的图像的共享。在接收到共享指示的便携式终端2中,发挥照相机协作应用的功能,接收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并暂时保存在便携式终端2的存储器中之后,通过基于照相机协作应用功能的指示来发挥图像管理&网络接入用应用的功能(起动用于该功能的程序),在自己(图像管理&网络接入用应用)的功能中管理暂时保存在便携式终端2的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并且以图像共享为目的将图像数据发送给预先已经协作的云服务器。在云服务器中,通过针对预先已经协作的其他便携式终端设为能够利用图像数据的状态,从而进行由摄像装置1拍摄并由便携式终端2接收到的图像的共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构成为与其他设备协作实现给定功能的装置。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通过在彼此的装置之间利用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来进行数据的交换(数据传送),从而执行例如根据摄像装置1的操作向便携式终端2传送图像来使便携式终端2取得图像的处理、根据便携式终端2的操作使图像从摄像装置1传送到便携式终端2的处理等已协作的处理(以下称作“协作处理”)。
此外,在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中构成为,为了从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的通信连接并未建立而不能执行协作处理的状态转变为能够执行协作处理的状态,经由连接被维持(始终连接)的第1通信方式即BLE,从进行操作的装置打开另一方的装置的第2通信方式即Wi-Fi来建立通信连接。即,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即使在由于与其他装置的通信连接并未建立等而处于不能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状态/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与其他装置的通信连接也被维持(始终连接)。在此,所谓“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是指其他装置的电源关闭的状态、或用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程序并未起动的状态、或基于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的通信连接并未建立的状态(在此所说的电源关闭的状态,包含虽然能够进行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但是不能执行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给定协作处理的低功率消耗状态)。因此,在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中,即使在其他装置的电源关闭的状态、或用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程序并未起动的状态、或基于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的通信连接并未建立的状态(未发挥功能的状态)即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下,也能够经由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转变为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在此,对配对处理进行说明。
所谓配对处理,是指进行2台BLE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设定的处理。在连接设定之后,基于该设定,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连接为可通信的状态。此外,通过配对处理,从而连接所需要的对方侧的配对信息存储在各个设备(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BLE方式的通信中,在作用不同的外围设备(peripheral)和中心设备(central)之间进行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围设备是摄像装置1,中心设备是便携式终端2。
对此,外围设备为了通知自身的存在,使用无线电波向周围发出通告(advertising)信号(对通告信号进行广播发送),并响应来自中心设备的连接请求。
中心设备扫描是否存在向自己提供所需的数据的外围设备,若检测到相应的外围设备,则请求连接,开始数据的交换。然后,中心设备使用由外围设备提供的信息(服务)来执行一些任务。
在通告信号中,能够包含外围设备的名称(设备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无线LAN(Wi-Fi)中的接入点的识别名即SSID)、表示能够提供的信息(服务)的信息(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
在通过配对处理完成了连接设定后的BLE的连接时(通信时),发送包含全世界唯一(unique)的BD地址(Bluetooth(注册商标)DeviceAddress)的通信数据包。由此,不会与不期望的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摄像装置1例如构成为数码照相机。
摄像装置1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3、总线14、输入输出接口15、摄像部16、输入部17、输出部18、存储部19、第1通信部20、第2通信部21、驱动器22和电源部23。
CPU11按照记录在ROM12中的程序或从存储部19载入到RAM13中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该CPU11、RAM13、ROM12(或存储部19)构成控制部。
在RAM13中,还适当存储CPU11执行各种处理上所需要的数据等。
CPU11、ROM12以及RAM13经由总线14相互连接。在该总线14上还连接有输入输出接口15。在输入输出接口15,连接有摄像部16、输入部17、输出部18、存储部19、第1通信部20、第2通信部21、驱动器22以及电源部23。
虽未图示,但摄像部16具备光学透镜部和图像传感器。
光学透镜部由为了拍摄被摄体而使光会聚的透镜、例如聚焦透镜、变焦透镜等构成。
聚焦透镜是使被摄体像成像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的透镜。变焦透镜是使焦点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化的透镜。
在光学透镜部中,还根据需要,设置对焦点、曝光、白平衡等设定参数进行调整的外围电路。
图像传感器由光电变换元件、AFE(Analog Front End,模拟前端)等构成。
光电变换元件例如由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的光电变换元件等构成。被摄体像从光学透镜部入射到光电变换元件。因此,光电变换元件对被摄体像进行光电变换(摄像)并将图像信号积累一定时间,将所积累的图像信号作为模拟信号而依次提供给AFE。
AFE针对该模拟的图像信号,执行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处理等各种信号处理。通过各种信号处理,从而生成数字信号,并作为摄像部16的输出信号而输出。
以下,将这样的摄像部16的输出信号也称作“摄影图像的数据”。摄影图像的数据被适当提供给CPU11、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等。
输入部17由各种按钮等构成,根据用户的指示操作来输入各种信息。
输出部18由显示器、扬声器等构成,输出图像、声音。
存储部19由硬盘或者闪存等构成,存储各种图像的数据。
第1通信部20对通过虽然低速但是省电且适于始终连接的第1通信方式在与外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携式终端2)之间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通信方式使用基于BLE的通信标准的通信方式。
第2通信部21对通过高速且适于文件的收发的第2通信方式在与外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携式终端2)之间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通信方式使用基于无线LAN中的Wi-Fi的通信标准的通信方式。
在驱动器22,适当安装由磁盘、光盘、光磁盘或者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可移动介质31。通过驱动器22从可移动介质31读出的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19中。此外,可移动介质31也能够与存储部19同样地存储在存储部19中存储的图像的数据等各种数据。
电源部23例如是由锂离子二次电池构成,经由电源电路(未图示)向摄像装置1提供驱动用的电力的电力供给源,向摄像装置1的各构成供给作为摄像装置1的驱动源的电流。电源部23由CPU11控制,例如在电源关闭状态下,停止向输出部18等的电源的供给而关闭显示输出,维持第1通信部20、第2通信部21等的通信中的电源的供给,被控制为即使在电源关闭状态下也能够进行图像发送。
此外,便携式终端2例如构成为智能电话。
另外,关于硬件构成,由于与摄像装置1同样故省略。以下,在将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中的硬件用作说明的情况下,针对摄像装置1在符号的末尾附加“-1”,针对便携式终端2在符号的末尾附加“-2”。即,摄像装置1标记为CPU11-1至可移动介质31-1,便携式终端2标记为CPU11-2至可移动介质31-2。
在这样构成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中发挥数据通信的功能的情况下,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在通过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建立了通信连接的状态(始终连接状态)下进行。即,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以通过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进行了连接为前提来发挥摄影图像的自动发送功能。
具体来说,从摄像装置1向便携式终端2经由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而发出指示(连接指示),使得建立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连接,从而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建立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像装置1中,设为接入点(AP)模式使得在Wi-Fi下成为主机,在便携式终端2中,设为工作站(ST)模式使得在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Wi-Fi下成为子机,通过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的1对1的直接通信来建立通信连接。
另外,在建立1次通信连接并配对的情况下,在各设备中保持与该配对相关的信息。在进行近距离通信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如下处理,即搜索位于无线电波到达的范围内的设备,从其中基于所保持的配对信息不进行密码等的输入地自动建立通信连接。此外,关于配对操作,首先,显示位于周围的能够连接的所有装置(BLE/Wi-Fi为起动状态的装置)的设备名等,从其中由用户指定执行协作处理的装置,由此来进行配对操作。
图4是表示这样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的功能构成中的用于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以及模式动作处理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首先,对自动图像接收处理进行说明。
所谓“自动图像接收处理”,是指在摄像装置1中,在从摄像部16取得了摄影图像的情况下,在便携式终端2中建立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将摄影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在便携式终端2中自动地接收图像的一系列处理。
在摄像装置1侧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1中,摄影控制部51和通信控制部5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1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71。
在图像存储部71中,存储从摄像部16取得的摄影图像的数据。
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以执行摄影处理。结果,从摄像部16输出摄像图像。所输出的摄像图像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
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即BLE(Wi-Fi)下的通信,并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52例如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并将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
此外,在便携式终端2侧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2中,应用管理部91和通信控制部9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2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111。
在图像存储部111中,存储从摄像装置1取得的摄像图像的数据。
应用管理部91管理应用的起动和结束等。
具体来说,应用管理部91例如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若在第1通信部20-2中接收到起动应用的指示,则起动所指定的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管理部91起动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使其发挥通信控制功能。另外,所谓应用、装置中的“起动”,除了包含新执行应用的情况以外,还包含重新开始休眠中(在后台执行中)的应用的执行的情况,此外,也包含伴随将电源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变的情况。
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1通信部20-2(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BLE(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的接收、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92例如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从摄像装置1接收图像。
图5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所执行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另外,在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开始状态下,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的配对完成,成为始终连接的状态。此外,关于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Wi-Fi,虽是关闭状态,但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预先彼此取得Wi-Fi的设定(配置文件),成为在Wi-Fi的起动时能够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建立1对1的通信连接的状态。
<摄像装置1侧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
在步骤S111-1中,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以执行摄影处理。结果,从摄像部16输出摄像图像。所输出的摄像图像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
在执行摄影处理时,在设定了自动图像传送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12-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针对便携式终端2,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发送起动应用的指示。结果,在接收到起动应用的指示的便携式终端2中,应用被起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被起动而发挥通信控制功能。
在步骤S113-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针对便携式终端2,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发送摄像装置1的接入点信息(以下称作“照相机AP信息”)。结果,在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便携式终端2中,会以便携式终端2成为子机的ST(station,工作站)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114-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使得以成为主机的AP(access point,接入点)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115-1中,通信控制部52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判定是否在第2通信部21-1中根据来自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请求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
在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8-1。关于步骤S118-1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并未建立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16-1。
在步骤S116-1中,通信控制部5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116-1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15-1。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116-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7-1。
在步骤S117-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关闭Wi-Fi。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11-1。
在步骤S118-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向已连接的便携式终端2发送拍摄到的摄像图像。结果,通过Wi-Fi来发送拍摄到摄像图像。然后,摄像装置1侧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2侧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
在步骤S111-2中,应用管理部91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若在第1通信部20-2中接收到起动应用的指示,则起动所指定的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被起动而发挥通信控制功能。
在步骤S112-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在从摄像装置1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情况下,以ST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113-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检索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步骤S114-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找到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114-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7-2。步骤S117-2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未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114-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15-2。
在步骤S115-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2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14-2。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6-2。
在步骤S116-2中,应用管理部91结束在步骤S111-2中起动的应用。通过结束应用,从而第2通信部21-2中的Wi-Fi通信功能被关闭。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11-2。
在步骤S117-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与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连接,并将已连接的情况(连接请求)通知给摄像装置1。
在步骤S118-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接收从摄像装置1发送的图像。所接收到的图像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11中。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自动收发处理结束。
接着,对模式动作处理进行说明。
此外,所谓“模式动作处理”,是指在便携式终端2中,基于REC模式/PLAY模式的各种模式,在摄像装置1中建立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使摄像装置1执行与模式相对应的动作的一系列处理。
在摄像装置1侧执行模式动作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1中,摄影控制部51和通信控制部5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1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71。
在图像存储部71中,存储从摄像部16取得的摄影图像的数据。
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以拍摄取景图像用于REC模式。结果,从摄像部16输出取景图像。
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BLE(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52例如在REC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从摄像部16得到的取景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此外,通信控制部52在PLAY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的图像的一览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
此外,在便携式终端2侧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2中,应用管理部91和通信控制部9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2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111。
在图像存储部111中,存储从摄像装置1取得的图像的数据。
应用管理部91管理应用的起动和结束等。
具体来说,应用管理部91例如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若在第1通信部20-2中接收到起动应用的指示,则起动所指定的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管理部91起动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使其发挥通信控制功能。
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1通信部20-2(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BLE(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92例如在REC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从摄像装置1接收从摄像部16得到的取景图像。此外,通信控制部52在PLAY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从摄像装置1接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的图像的一览。
图6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所执行的模式动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另外,在模式动作处理的开始状态下,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的配对完成,成为始终连接的状态。此外,关于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Wi-Fi,虽是关闭状态,但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预先彼此取得Wi-Fi的设定(配置文件),成为在Wi-Fi的起动时能够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建立1对1的通信连接的状态。
<摄像装置1侧的模式动作处理>
在步骤S211-1中,CPU11针对便携式终端2,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根据来自便携式终端2的起动请求来起动摄像装置1,并且在从便携式终端2有起动时的模式指定的情况下,设定该指定的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式可以设定以下模式中的任意模式:在便携式终端2中一边确认来自摄像装置1的取景图像一边进行拍摄的REC模式;和在便携式终端2中阅览存储在摄像装置1中的图像一览的PLAY模式。
在步骤S212-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针对便携式终端2,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发送照相机AP信息。结果,在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便携式终端2中,基于所接收到的照相机AP信息,以便携式终端2成为子机的ST(工作站)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213-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使得以成为主机的AP(接入点)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214-1中,通信控制部52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判定是否根据来自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请求在第2通信部21-1中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
在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214-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217-1。关于步骤S217-1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未建立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214-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215-1。
在步骤S215-1中,通信控制部5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5-1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214-1。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5-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216-1。
在步骤S216-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关闭Wi-Fi。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11-1。
在步骤S217-1中,摄影控制部51以及通信控制部52以在步骤S211-1中指定的模式或从便携式终端2新指定的模式执行动作。即,在所指定的模式为REC模式、且有取景图像的发送请求的情况下,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以拍摄取景图像,从而取得取景图像。然后,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所取得的取景图像依次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此外,在所指定的模式为PLAY模式、且有图像的一览(缩略图图像)的发送请求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11中的图像的一览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
然后,摄像装置1侧的模式动作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2侧的模式动作处理>
在步骤S211-2中,应用管理部91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的操作等来起动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发挥指定模式的功能的应用被起动而发挥模式的指定功能。
在步骤S212-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使摄像装置1起动。此外,在需要指定摄像装置1的起动时的模式的情况下,发送指定模式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式能够指定以下模式中的任意模式:在便携式终端2中一边确认来自摄像装置1的取景图像一边进行拍摄的REC模式;和在便携式终端2中阅览存储在摄像装置1中的图像一览的PLAY模式。
在步骤S213-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并在从摄像装置1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情况下,以ST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214-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检索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步骤S215-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找到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215-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218-2。步骤S218-2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未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215-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216-2。
在步骤S216-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6-2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215-2。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6-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217-2。
在步骤S217-2中,应用管理部91结束在步骤S211-2中起动的应用。通过结束应用,从而第2通信部21-2中的Wi-Fi通信功能被关闭。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11-2。
在步骤S218-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针对摄像装置1,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与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连接,并将已连接的情况(连接请求)通知给摄像装置1。
在步骤S219-2中,通信控制部92确认通过用户操作等而指定的模式。
在所指定的模式为REC的情况下,在步骤S219-2中成为“REC”,处理前进到步骤S220-2。
在步骤S220-2中,通信控制部92针对摄像装置1,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REC模式的切换以及取景图像的发送请求,并依次取得根据该请求从摄像装置1依次发送过来的取景图像。然后,在输出部18-2中依次显示依次取得的取景图像。用户一边阅览由摄像装置1拍摄的取景图像一边进行摄影指示等操作。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模式动作处理结束。
与此相对,在通过用户操作等而指定的模式为PLAY的情况下,在步骤S219-2中成为“PLAY”,处理前进到步骤S221-2。
在步骤S221-2中,通信控制部92针对摄像装置1,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PLAY模式的切换以及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的图像的一览的发送请求,并取得根据该请求从摄像装置1发送过来的图像的一览(缩略图图像)。然后,在输出部18-2中显示所取得的图像的一览。用户一边阅览存储在摄像装置1中的图像的一览一边进行从摄像装置1取得的图像的选择等操作。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模式动作处理结束。
图7是表示对随着上述那样的各种处理的执行依次变化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状态的转变进行表示的通信状态的显示的示意图。
如图7的例子所示,第1通信方式以及第2通信方式下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的状态显示构成为按照每个状态使显示发生变化。
在通信状态中未配对且未连接的情况(<配对:未><连接:无>)下,构成为不进行状态显示。
在通信状态中已配对但未连接的情况(<配对:完成><连接:无>)下,构成为以虚线或半透过状态来显示表示第1通信方式以及第2通信方式的图标。
在通信状态中已配对且已连接的情况(<配对:完成><连接:有>)下,构成为显示表示第1通信方式以及第2通信方式的图标。
如上构成的摄像装置1具备第2通信部21-1、通信控制部52、第1通信部20-1和通信控制部52。
通信控制部52通过在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之间通过第2通信部21-1来进行数据传送,从而执行给定协作处理。
第1通信部20-1即使在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不能执行的状态下,也维持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
通信控制部52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进行给定通信,从而从不能执行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的状态转变为能够执行的状态。
由此,即使在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不能执行的状态下,也维持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并通过第1通信部20-1来进行给定通信,由此从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不能执行的状态转变为能够执行的状态,来执行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
因此,摄像装置1无需在便携式终端2中进行操作便能够接收给定数据,能够提高经由无线通信的多个装置中的协作的便利性。
第1通信部20-1与第2通信部21-1相比虽然低速但是省电。
第1通信部20-1即使在由于基于第2通信部21-1的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未建立而不能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状态下,也会维持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
通信控制部52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来进行给定通信,从而从基于第2通信部21-1的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未建立的状态转变为已建立的状态。
由此,在更低功率消耗的状态下,维持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并能够转变为能够执行给定防作处理的状态。
第1通信部20-1即使在由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或该摄像装置1的任意一者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而不能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状态下,也维持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
通信控制部52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来进行给定通信,从而使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或该摄像装置1的任意一者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转变为就绪的状态。
由此,能够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设备中的任意一方的设备使另一方的设备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转变为准备就绪的状态。
所谓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是指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或该摄像装置1的任意一者的电源处于关闭状态、或用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程序未起动的状态、或第2通信部21-1不发挥功能的状态。
由此,能够从用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功能的一部分未工作的各种状态转变为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通信控制部52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进行给定通信,从而在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或该摄像装置1中的任意一方处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的情况下,都能够使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或该摄像装置1双方转变为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由此,能够通过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设备的任意一方,使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双方设备转变为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通信控制部52在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处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向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发送给定信号,从而使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转变为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此外,通信控制部52在该摄像装置1处于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未就绪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接收给定信号,从而使该摄像装置1转变为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由此,通过基于第2无线通信的给定信号的收发,从而能够使执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双方设备转变为执行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给定协作处理包含通过该摄像装置1的操作来控制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第1协作处理、和通过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操作来控制该摄像装置1的第2协作处理。
通信控制部52在进行第1协作处理的情况下,根据该摄像装置1的操作通过第2无线通信向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发送给定信号,由此使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转变为执行第1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此外,通信控制部52在进行第2协作处理的情况下,接收根据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操作通过第2无线通信而发送过来的给定信号,由此使该摄像装置1转变为执行第2协作处理的准备就绪的状态。
由此,能够从摄像装置1控制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来进行第1协作处理,或者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控制摄像装置1来进行第2协作处理。
通信控制部52经由基于输入部17等的用户操作,任意指定作为进行给定协作处理的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作为指定设备。
此外,通信控制部52在开始基于第1通信部20-1的与指定设备的通信连接,并维持该通信连接的状态下,设为解除了基于第2通信部21-1的与指定设备的通信连接的状态。
此外,通信控制部52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进行指定了指定设备的给定通信,从而开始基于第2通信部21-1的与指定设备的通信连接。
由此,能够指定作为特定的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来执行给定协作处理。
该摄像装置1和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中的一方是具备摄像功能的摄像装置1,另一方是具备图像的显示功能的便携式终端2。
给定协作处理包含将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图像数据通过第2通信部21-1而传送给显示终端来进行显示的图像传送处理。
由此,能够使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协作,将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终端,使用显示终端的功能来进行显示。
给定协作处理包含根据摄像装置1的操作开始图像传送处理的第1协作处理、和根据显示终端的操作开始图像传送处理的第2协作处理。
由此,能够根据摄像装置1的操作向显示终端传送图像数据,或者根据显示终端的操作从摄像装置1传送图像数据。
如上构成的通信系统S包含彼此协作实现给定功能的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
摄像装置1具备第2通信部21-1、通信控制部52、第1通信部20-1和通信控制部52。
通信控制部52通过在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之间通过第2通信部21-1来进行数据传送,从而执行给定协作处理。
第1通信部20-1即使在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不能执行的状态下,也维持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
通信控制部52通过由第1通信部20-1进行给定通信,从而从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不能执行的状态转变为能够执行的状态。
由此,即使在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不能执行的状态下,也维持与作为其他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的通信连接,并通过第1通信部20-1来进行给定通信,由此从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不能执行的状态转变为能够执行的状态,来执行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给定协作处理。
因此,摄像装置1无需在便携式终端2中进行操作便能够接收给定数据,能够提高经由无线通信的多个装置中的协作的便利性。
此外,通信控制部52通过作为第2无线通信的第2通信方式将由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发送给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
通信控制部52在基于作为第2无线通信的第2通信方式的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之间的通信连接断开的状态下,维持基于作为第1无线通信的第1通信方式的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之间的通信连接,并通过作为第1无线通信的第1通信方式在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之间收发给定的控制数据,由此使作为第2无线通信的第2通信方式从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之间的通信连接断开的状态转变为连接的状态。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无需在便携式终端2中进行操作便能够进行连接,能够提高经由无线通信的多个装置中的协作的便利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可以构成为还具备通信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92,其是彼此存储将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作为彼此的通信对象而建立关联的关联对应信息的关联对应单元。
在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中,能够构成为按照作为关联对应单元的通信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92所存储的关联对应信息,从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之间的通信连接断开的状态转变为连接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关联对应单元的通信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92能够构成为通过对作为关联对应信息的与配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发,从而将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建立关联。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关联对应单元的通信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92能够构成为通过收发关联对应信息,从而将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第2设备的便携式终端2作为基于通信控制部52的彼此的通信对象而建立关联。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关联对应单元的通信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92能够构成为,使用设备的识别信息将成为关联对应的候补的目标对象的设备名显示在输出部18中来进行选择。
以往,一直在利用通过无线通信将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与智能电话等信息处理装置进行连接的技术。
在这样的技术中,在从信息处理装置通过无线通信对摄像装置进行远程操作的情况下,最初,在这些装置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然后进行给定远程操作。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这样的技术的一例,有通过照相机操作终端对照相机进行远程操作的摄像系统(例如参照JP特开2014-230024号公报)。
但是,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对摄像装置进行远程操作的情况下,每次进行远程操作都需要在打开这些装置的电源之后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此外,在按照从信息处理装置对摄像装置进行远程操作的方式预先设定了各装置的作用之后,关于从信息处理装置对摄像装置进行远程操作的功能,也是仅能够受限制地使用预先设定的功能,因此对于进行远程操作的用户而言,便利性不高。
本实施方式鉴于这样的状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高经由无线通信的多个装置中的协作的便利性。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系统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如图8所示,通信系统S以图1所示的系统构成为前提,具备至少具有摄像/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1、至少具有图像显示/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终端2和服务器3。在通信系统S中,将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经由便携式终端2而传送到服务器3,保存图像以用于共享,将该保存的图像的地址等共享信息发送给被共享设定的其他便携式终端100、100、100…。其他便携式终端100基于所接收到的共享信息,访问服务器3对图像进行阅览等。
在通信系统S中,具有如下功能:用户通过操作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中的任意一方设备,从而从用户所操作的一方的操作设备针对另一方的设备进行能够实现图像文件级数据通信的通信方式下的通信连接的请求,在建立了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根据操作设备的操作,进行与另一方的设备的图像文件的收发、另一方的设备所保持的图像数据的阅览等。
服务器3如图3所示,构成为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N,以能够交换图像的数据的方式与便携式终端2连接,并能够在网络上公开图像。另外,关于硬件构成,由于除了摄像装置1和摄像部16以及第1通信部20以外都相同,故省略说明。
以下,在将服务器3中的硬件用作说明的情况下,在符号的末尾附加“-3”。即,服务器3标记为CPU11-3至可移动介质31-3。
在此,对防作准备处理(配对处理)进行说明。
由用户从多个摄像装置和多个便携式终端中任意指定成为自动图像传送处理的对象的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进行对该指定的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进行配对的处理。
在协作准备处理(配对处理)完成之后,根据用户对摄像装置1、便携式终端2的模式设定操作、用户对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中的哪一个进行操作,来自动地决定是否进行协作动作、执行自动图像传送处理和远程操作处理中的哪一个处理。
摄像装置1在通过用户操作而指示了摄影时,若未设定协作动作模式则进行通常的摄影记录,而在设定了协作动作模式的情况下,自动开始自动图像传送处理。
此外,便携式终端2在通过用户操作而指示了协作动作的情况下,自动开始远程操作处理。
接着,对自动图像传送处理进行说明。
所谓“自动图像传送处理”,是指在摄像装置1中,在从摄像部16取得了摄影图像的情况下,在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建立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向便携式终端2发送摄影图像,在便携式终端2中自动接收图像的一系列处理。
在摄像装置1侧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1中,摄影控制部51和通信控制部5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1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71。
在图像存储部71中,存储从摄像部16取得的摄影图像的数据。
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以执行摄影处理。结果,从摄像部16输出摄像图像。所输出的摄像图像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
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LE(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52例如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
此外,在便携式终端2侧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2中,应用管理部91和通信控制部9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2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111。
在图像存储部111中,存储从摄像装置1取得的摄像图像的数据。
应用管理部91管理应用(应用程序)的起动和结束等。
具体来说,应用管理部91例如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LE下的通信,若在第1通信部20-2中接收到起动应用程序(以下简称作“应用”)的指示,则起动所指定的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管理部91起动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使其发挥通信控制功能。另外,所谓应用、装置中的“起动”,除了包含新执行应用的情况以外,还包含重新开始休眠中(在后台执行中)的应用的执行的情况,此外,也包含伴随将电源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变的情况。
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1通信部20-2(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LE(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的接收、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92例如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从摄像装置1接收图像。
图9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所执行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另外,在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开始状态下,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LE的配对完成,成为始终连接的状态。此外,关于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虽是关闭状态,但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预先彼此取得Wi-Fi的设定(配置文件),成为在Wi-Fi的起动时能够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容易地建立1对1的通信连接的状态。
<摄像装置1侧的自动图像传送处理>
在步骤S311-1中,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以执行摄影处理。结果,从摄像部16输出摄像图像。所输出的摄像图像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
在步骤S312-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针对便携式终端2,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LE下的通信,发送起动应用的指示。结果,在接收到起动应用的指示的便携式终端2中,应用被起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被起动而发挥通信控制功能。
在步骤S313-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针对便携式终端2,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LE下的通信,发送摄像装置1的接入点信息(以下称作“照相机AP信息”)。结果,在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便携式终端2中,会以便携式终端2成为子机的ST(工作站)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314-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使得以成为主机的AP(接入点)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315-1中,通信控制部52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判定是否在第2通信部21-1中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若未建立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则等待来自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请求来建立连接)。
在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315-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318-1。关于步骤S318-1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未建立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315-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16-1。
在步骤S316-1中,通信控制部5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316-1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15-1。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316-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317-1。
在步骤S317-1中,显示错误消息等,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关闭Wi-Fi(此时也可以不立即关闭Wi-Fi,而是根据用户的指示尝试重新连接,或者在一定时间的期间自动地反复尝试重新连接)。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311-1。
在步骤S318-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向已连接的便携式终端2发送拍摄到的摄像图像。结果,通过Wi-Fi来发送拍摄到的摄像图像。然后,摄像装置1侧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2侧的自动图像接收处理>
在步骤S311-2中,应用管理部91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若在第1通信部20-2中接收到起动应用的指示,则起动所指定的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被起动而发挥通信控制功能。
在步骤S312-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在从摄像装置1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情况下,以ST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313-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检索与所接收到的照相机AP信息相对应的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步骤S314-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找到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或已经建立与摄像装置1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314-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317-2。步骤S317-2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未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314-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15-2。
在步骤S315-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315-2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14-2。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315-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316-2。
在步骤S316-2中,显示错误消息等,应用管理部91结束在步骤S311-2中起动的应用。通过结束应用,从而第2通信部21-2中的Wi-Fi通信功能被关闭(此时也可以不立即结束应用或关闭Wi-Fi,而是根据用户的指示尝试重新连接,或者在一定时间的期间自动地反复尝试重新连接)。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311-2。
在步骤S317-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与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连接,并将已连接的情况通知给摄像装置1(在与摄像装置1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在步骤S318-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接收从摄像装置1发送的图像。所接收到的图像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11中。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自动收发处理结束。
接着,对远程操作处理进行说明。
此外,所谓“远程操作处理”,是指在便携式终端2中,若通过用户操作而指示协作动作,并选择REC模式/PLAY模式等各种协作动作模式,则在与摄像装置1之间建立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使摄像装置1执行与所选择的协作动作模式相对应的动作的一系列处理。
在摄像装置1侧执行模式动作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1中,摄影控制部51和通信控制部5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1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71。
在图像存储部71中,存储从摄像部16-1取得的摄影图像的数据。
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1以拍摄取景图像用于REC模式。结果,从摄像部16-1输出取景图像。
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BLE(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52例如在REC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从摄像部16-1得到的取景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此外,通信控制部52在PLAY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的图像的一览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
此外,在便携式终端2侧执行自动图像接收处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CPU11-2中,应用管理部91和通信控制部9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2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111。
在图像存储部111中,存储从摄像装置1取得的图像的数据。
应用管理部91管理应用的起动和结束等。
具体来说,应用管理部91例如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若在第1通信部20-2中接收到起动应用的指示,则起动所指定的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管理部91起动进行Wi-Fi下的通信控制的应用,使其发挥通信控制功能。
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1通信部20-2(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BLE(Wi-Fi)下的通信,进行向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数据通信。
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92例如在REC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从摄像装置1接收从摄像部16-1得到的取景图像。此外,通信控制部92在PLAY模式时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从摄像装置1接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的图像的一览。
图10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所执行的远程操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另外,在模式动作处理的开始状态下,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的配对完成,成为始终连接的状态。此外,关于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Wi-Fi,虽是关闭状态,但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预先彼此取得Wi-Fi的设定(配置文件),成为在Wi-Fi的起动时能够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建立1对1的通信连接的状态。
<摄像装置1侧的远程操作处理>
在步骤S411-1中,摄像装置1根据从便携式终端2经由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的请求而起动,并且设定从便携式终端2指定的协作动作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协作动作模式可以设定以下模式中的任意模式:在便携式终端2中一边确认来自摄像装置1的取景图像一边进行拍摄的REC模式;和在便携式终端2中阅览存储在摄像装置1中的图像一览的PLAY模式。
在步骤S412-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针对便携式终端2,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发送照相机AP信息。结果,在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便携式终端2中,以便携式终端2成为子机的ST(工作站)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413-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使得以成为主机的AP(接入点)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414-1中,通信控制部52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判定是否在第2通信部21-1中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
在建立了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414-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17-1。关于步骤S417-1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未建立与便携式终端2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414-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15-1。
在步骤S415-1中,通信控制部5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415-1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414-1。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415-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16-1。
在步骤S416-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关闭Wi-Fi。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411-1。
在步骤S417-1中,摄影控制部51以及通信控制部52以在步骤S411-1中指定的模式执行动作。即,在所指定的模式为REC模式的情况下,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1以拍摄取景图像,从而取得取景图像。然后,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所取得的取景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此外,在所指定的模式为PLAY模式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将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11中的图像的一览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
然后,摄像装置1侧的模式动作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2侧的远程操作处理>
在步骤S411-2中,应用管理部91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的操作等来起动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发挥指定模式的功能的应用被起动而发挥模式的指定功能。
在步骤S412-2中,若用户操作输入部17而进行选择包含REC模式和PLAY模式在内的多个协作动作模式中的任意一者的操作,则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经由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向摄像装置1发送用于进行起动以及对所选择的协作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指示的指示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协作动作模式可以设定以下模式中的任意协作动作模式:在便携式终端2中一边确认来自摄像装置1的取景图像一边进行拍摄的REC模式;和在便携式终端2中阅览存储在摄像装置1中的图像一览的PLAY模式。
在步骤S413-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进行作为第1通信方式的BLE下的通信,在从摄像装置1接收到照相机AP信息的情况下,以ST模式打开Wi-Fi。
在步骤S414-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检索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步骤S415-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找到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
在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415-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18-2。步骤S418-2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未找到接入点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415-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16-2。
在步骤S416-2中,通信控制部92判定是否已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超时。
在未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416-2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415-2。
在已经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416-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17-2。
在步骤S417-2中,应用管理部91结束在步骤S411-2中起动的应用。通过结束应用,从而第2通信部21-2中的Wi-Fi通信功能被关闭。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411-2。
在步骤S418-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针对摄像装置1,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与接入点(AP)的摄像装置1连接,并将已连接的情况通知给摄像装置1。
在步骤S419-2中,通信控制部92确认所指定的协作动作模式。
在所指定的协作动作模式为REC的情况下,在步骤S419-2中成为“REC”,处理前进到步骤S420-2。
在步骤S420-2中,通信控制部92针对摄像装置1,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取得取景图像。然后,在输出部18-2中显示所取得的取景图像。用户一边阅览由摄像装置1拍摄的取景图像一边进行摄影指示等操作。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模式动作处理结束。
与此相对,在所指定的模式为PLAY的情况下,在步骤S419-2中成为“PLAY”,处理前进到步骤S421-2。
在步骤S421-2中,通信控制部92针对摄像装置1,进行作为第2通信方式的Wi-Fi下的通信,取得存储在图像存储部71中的图像的一览。然后,在输出部18-2中显示所取得的图像的一览。用户一边阅览存储在摄像装置1中的图像的一览一边进行从摄像装置1取得的图像的选择等操作。然后,便携式终端侧的模式动作处理结束。
接着,说明对无线电波状态或设备的电源状态的变化、或在协作准备处理(配对处理)、自动图像传送处理以及远程操作处理的执行的前后发生变化的通信状态进行表示的显示动作。
图11是表示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中的通信状态的显示的示意图。
如图11的例子所示,第1通信方式以及第2通信方式下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中的通信的状态显示构成为按照每个状态使显示发生变化。
在通信状态中未配对且未连接的情况(<配对:未><连接:无>)下,构成为不进行状态显示。
在通信状态中已配对但未连接的情况(<配对:完成><连接:无>)下,构成为以虚线或半透过状态来显示表示第1通信方式以及第2通信方式的图标。
在通信状态中已配对且已连接的情况(<配对:完成><连接:有>)下,构成为显示表示第1通信方式以及第2通信方式的图标。
图12是表示图3的便携式终端2以及服务器3的功能构成中的用于执行图像共享处理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所谓“图像共享处理”,是将由摄像装置1拍摄到的图像经由便携式终端2而发送到服务器3并设为在其他便携式终端100能够阅览该图像的状态来共享图像的处理。
在便携式终端2侧执行图像共享处理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CPU11-2中,通信控制部92和应用管理部91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2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111。
在图像存储部111中,存储从摄像装置1取得的图像的数据。
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中的通信。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向服务器3发送图像、进行云相册作成、共享目标设定的指示。
应用管理部91对各种应用动作进行管理控制,使从摄像装置1接收到的图像存储到设置于图像存储部111的应用相册中。
与此相对,在服务器3侧执行图像共享处理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CPU11-3中,应用管理部131和通信控制部132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3的一个区域中,设定图像存储部151。
在图像存储部151中,存储从便携式终端2取得的图像的数据。
应用管理部131对各种应用动作进行管理控制,基于来自便携式终端2的指示,在图像存储部151中作成云相册,或者例如进行对成为共享目标的其他便携式终端100的邮件地址进行登记的共享设定,或者使从便携式终端2接收到的图像存储到所作成的图像存储部151的云相册中。
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3中的通信。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3,以针对其他便携式终端100,基于共享设定,向所登记的邮件地址发送记录有共享的图像的所在地的共享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享通知中,记载记录了图像的所在地的URL。在接受到共享通知的其他便携式终端100中,能够通过访问通知中所记载的URL来阅览图像等。
接着,在经由服务器3的与其他便携式终端100的图像共享被设定的情况下的图9的自动传送处理的步骤S318-2中,在接收到图像之后,在设定了经由服务器3的图像共享的情况下,执行图16的流程。
图13是说明具有图12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便携式终端2以及服务器3所执行的图像共享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另外,本流程图是在经由服务器3的与其他便携式终端100的图像共享被设定的情况下执行、在图9的自动传送处理的步骤S318-2中接收到图像之后在便携式终端2与服务器3之间进行的处理。
<便携式终端2侧的图像共享处理>
在步骤S511-1中,通信控制部92向服务器3发送云相册作成的指示。接受该指示,在服务器3中,在图像存储部151中作成云相册。
在步骤S512-1中,通信控制部92发送共享目标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共享目标的其他便携式终端100的邮件地址的登记)的指示。接受该指示,在服务器3中,进行共享目标设定。
在步骤S513-1中,第2通信部21-2通过Wi-fi通信从摄像装置1接收图像。
在步骤S514-1中,应用管理部91通过从摄像装置1接收图像,从而将用于发送给服务器3的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11的应用相册中。另外,在摄像装置1中,发送基于“发送时调整尺寸”设定的尺寸的图像。
在步骤S515-1中,通信控制部92向服务器3发送图像。接收该图像,在服务器3中,将所接收到的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51的云相册中。
<服务器3侧的图像共享处理>
在步骤S511-2中,第2通信部21-3从便携式终端2接收云相册作成的指示。
在步骤S512-2中,应用管理部131在图像存储部151中作成云相册。
在步骤S513-2中,第2通信部21-3从便携式终端2接收共享设定的指示。
在步骤S514-2中,应用管理部131进行共享设定。具体来说,登记共享目标的邮件地址。
在步骤S515-2中,第2通信部21-3从便携式终端2接收共享用的图像。
在步骤S516-2中,应用管理部13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51的云相册中。
在步骤S517-2中,通信控制部132基于共享设定,向所登记的邮件地址发送记录有共享的图像的所在地的共享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享通知中,记载记录了图像的所在地的URL。在接受到共享通知的其他便携式终端100中,能够通过访问通知中所记载的URL来阅览图像等。
在如上构成的通信步骤T中,具有如下功能:仅通过由照相机(摄像装置1)进行拍摄,图像就被自动地向智能电话(便携式终端2)传送,进而图像被送到云相册中并自动地通知给共享对象。
以往,虽然有从照相机向智能电话自动地传送摄影图像的技术,但仅是保存在智能电话中,并没有进行到之后的共享的技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步骤T中,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按照步骤通过BLE对照相机与智能电话进行配对。
○进行配对时,智能电话应用对智能电话的OS进行判别,向照相机发送该信息。
○将照相机的接入点信息预先存储在智能电话中,使得能够从智能电话对照相机自动地进行Wi-Fi连接。
○预先作成在云相册中共享的相册。
○预先对共享的相册设定共享对象。
○在智能电话应用中预先进行设定,以使得若从照相机接收到图像则在云相册中进行共享。
○若由照相机进行拍摄则起动照相机的接入点,并通过BLE向智能电话发出指示,以使其连接到照相机的接入点。此时,根据智能电话的OS判别结果,来判断是否向接入点强制性地进行切换。
○根据智能电话的OS判别结果,通过BLE来发出指示,从而云相册的应用也起动。
○照相机若从智能电话处确认了Wi-Fi的连接,则向智能电话传送摄影图像。此时的尺寸遵从照相机的“发送时调整尺寸”设定。
○智能电话应用若接收到来自照相机的图像,则将图像保存在智能电话的指定的场所,并将图像传送到云相册中。根据智能电话的OS判别结果,来改变照相机图像接收应用和云相册应用的图像的交换方法。
○若图像到达云相册侧,则将图像已被登记到相册中的情况向共享者发出通知。
○接受到通知的共享者通过操作该通知,从而能够访问云相册对图像进行确认。
结果,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步骤T能够取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从照相机向智能电话自动地传送摄影图像。
○无需操作智能电话便能够将智能电话自动接收到的图像在云相册中进行共享。
○无需用户注意智能电话的OS的差异。
<基于BLE的应用协作处理>
基于BLE的应用协作处理是图9以及图13中未提及的部分,是成为执行图9、图13等处理的前提的OS的制约、与该制约相关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具有使用BLE的通知功能,在多个应用间进行协作动作的功能。
以往,作为在特定的OS(例如iOS)上执行动作的多个应用间的协作动作的机制的“URL方案(URL Scheme)”有仅能够由在前台(最前面)执行动作中的应用使用而在后台执行动作中不能使用的限制,在后台执行动作中的应用不能使用“URL方案”与其他应用进行协作。另一方面,BLE的功能在后台执行动作中的应用也能够使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如下执行动作。
·在照相机中设置进行应用起动的请求和通知的BLE配置文件。
·具有主导权的应用(应用A)与照相机通过BLE进行连接(配对),将BLE的连接信息通知给其他的应用(应用B),由应用A和应用B共同使用BLE的连接。
·应用B进行准备待机以能够从BLE连接信息取得应用起动通知。
·应用A执行应用起动请求,照相机接受该请求而通知应用B的应用起动,接受到该通知的应用B开始动作。
·应用A解除了与照相机的配对时通知应用B,应用B结束BLE通知的待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在iOS上执行动作的多个应用中,即使在后台执行动作中也能够进行协作动作。此外,在解除了配对后不会无谓地对BLE的通知进行待机。
接着,对应用的动作构成进行说明。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的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上的应用的动作构成图。
应用A保存从照相机自动发送的图像。
应用B用于实现将应用A所保存的图像登记到应用B管理的相册中这样的协作功能。
摄像装置1是BLE下的外围设备,搭载应用协作用的BLE配置文件。
在特定的OS中执行动作的便携式终端2是BLE下的中心设备,由应用A和应用B共同使用BLE连接。
摄像装置1和iOS设备通过BLE连接,并传递BLE配置文件的信息。
接着,示出动作序列。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的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上的动作序列的流程图。
应用A与照相机进行配对,以URL方案向应用B通知BLE连接信息。应用A由于在前台执行动作,因此能够使用URL方案。
应用B进行准备以使得能够从BLE连接信息取得应用起动通知(应用B起动通知特征(characteristic)的通知),并开始BLE通知的待机。
若使OS睡眠,则应用A变为后台动作。
应用A维持后台动作而从照相机接收自动发送图像并保存,对照相机进行应用B的起动请求(向应用B起动请求特征写入数据),照相机接受该请求而进行基于应用B起动通知特征的通知,对此进行待机的应用B起动,将图像登记到应用B管理的相册中。
应用A若解除与照相机的配对则会以URL方案来通知应用B,应用B结束BLE通知的待机。
<摄像装置侧处理>
摄像装置侧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摄像装置侧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另外,在处理开始后,执行动作以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应用A)之间建立BLE通信以及Wi-Fi通信的配对(连接)。
在步骤S611-1中,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1以进行拍摄,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将拍摄到的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
然后,在应用B的起动请求从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A经由BLE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向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B经由BLE而发送起动通知。结果,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B起动,所发送的图像被登记到相册中。然后,与便携式终端2的配对(连接)被解除,摄像装置侧处理结束。
<应用A侧处理>
应用A以及应用B的便携式终端2侧的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2进行的便携式终端侧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另外,在处理开始后,执行动作以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通过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A来建立BLE通信以及Wi-Fi通信的配对(连接)。在建立了配对的情况下,应用A向应用B提供BLE的连接信息。
在步骤S611-2中,应用管理部131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OS睡眠而使应用A成为后台动作。
在步骤S612-2中,应用管理部131在从摄像装置1接收到图像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应用A将图像保存在图像存储部151中。然后,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使得在应用管理部91下通过应用A向应用B经由BLE来发送起动请求。
在步骤S613-2中,应用管理部131使应用A在前台执行动作,进行配对解除操作。结果,与摄像装置1的配对(连接)被解除,将配对解除通知提供给应用B,应用A侧处理结束。
<应用B侧处理>
在步骤S611-3中,应用管理部131接受从应用A提供的BLE连接信息,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应用B中开始BLE通知待机。
在步骤S612-3中,应用管理部131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OS睡眠使应用B成为后台动作。
在步骤S613-3中,应用管理部131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来自摄像装置1的应用起动请求而在前台执行动作,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将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51中的图像发送到云服务器,并进行将图像存储在云服务器的给定存储区域中的相册登记。
在步骤S614-3中,应用管理部131接受来自应用A的配对解除通知,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应用B中结束BLE通知待机。然后,应用B侧处理结束。
<变形例>
本例是在图9的自动传送处理的步骤S318-2中接收到图像后,执行图13的图像共享处理的情况下的另一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协作的应用并不限于2个。
此外,也可以不是在摄像装置1中而是在其他设备中安装应用协作用的BLE配置文件。
<自动图像发送照相机中的相册登记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在自动图像发送照相机中具有相册登记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在自动发送对应照相机中,具有如下功能:通过事先进行相册设定,从而自动地传送图像,并且登记到网络上的相册中。
一直以来,在照相机与智能电话等移动终端之间,搭载有如下功能:由照相机进行拍摄之后,自动地将摄影图像向终端侧进行发送。以往,通过无线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了图像之后,必须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来登记到SNS中,或者登记到网络上的相册服务中。对许多图像进行相册共享存在非常费工夫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次的带自动发送功能的照相机中由于能够发送许多的图像,因此期望与此相匹配的功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如下执行动作。
1、事先通过应用来选择相册
在开始动作之前,如图16所示,事先通过应用来选择相册,在与照相机相对应的移动终端侧的传送应用中,选择是否将由照相机自动发送的图像登记在相册中以及登记在哪个相册中。另外,图16是表示应用中的相册的选择画面的示意图。
作为处理动作,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若事先将“共享相册”设为有效(ON)之后,使用照相机进行自动发送,则按照该设定登记到相册中。另外,图17是说明相册登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8是说明自动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相册设定处理>
相册设定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2进行的相册设定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711中,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在服务器3进行相册服务认证。
在步骤S712中,通信控制部132判定与服务器3的认证控制的结果是否为认证OK。
在认证OK的情况下,在步骤S71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714。
与此相对,在未认证OK的情况下,在步骤S71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713。
在步骤S713中,由于是认证NG,因此CPU11-2控制输出部18-1以进行错误显示。
在步骤S714中,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从服务器3取得相册一览。
在步骤S715中,CPU11-2控制输出部18-2以显示从服务器3取得的相册一览。
在步骤S716中,通过用户操作对输入部17-2进行在相册共享设定中选择相册的操作,应用管理部131选择要共享的相册。然后,相册设定处理结束。
<自动发送处理>
另外,本自动发送处理是图9的自动传送处理的另一例。
自动发送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自动发送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811中,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从摄像装置1接收图像。
在步骤S812中,应用管理部13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保存在图像存储部151中。
在步骤S813中,应用管理部131判定相册共享设定是否设定为有效。
在相册共享设定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在步骤S813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814。
与此相对,在相册共享设定未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在步骤S813中判定为“否”而结束。
在步骤S814中,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使保存在图像存储部151中的图像存储到服务器3的给定存储区域中,来进行相册登记。然后,自动发送处理结束。
2、事先通过照相机来选择相册
在1的动作中,是在应用侧选择相册的内容,但也可以将在应用侧取得的相册信息通知给照相机,在照相机侧选择相册。
照相机在拍摄前事先进行相册设定。通过通信(可以是BLE也可以是Wi-Fi),由移动终端的应用来取得相册信息,并将其通知给照相机,由此将该相册信息显示于照相机。用户观察照相机的画面,预先对相册进行选择,此外设定是否共享相册。
在自动发送中,对摄影图像附加所选择的相册ID,发送给移动终端。在终端侧,按照接收到的图像的相册ID,在相册中进行登记。
另外,图19是说明在照相机侧的相册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0是说明图像登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摄像装置侧相册设定处理>
摄像装置1侧的相册设定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相册设定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911-1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以从服务器3取得相册一览。
在步骤S912-1中,CPU11-1控制输出部18-1以显示从服务器3取得的相册一览。
在步骤S913-1中,通过用户操作对输入部17-1进行在相册共享设定中选择相册的操作,应用管理部91选择要共享的相册。然后,摄像装置1侧的相册设定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侧相册一览取得处理>
此外,便携式终端2侧的相册一览取得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2进行的相册一览取得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911-2中,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在服务器3进行相册服务认证。
在步骤S912-2中,通信控制部132判定与服务器3的认证控制的结果是否为认证OK。
在认证OK的情况下,在步骤S912-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913-2。
与此相对,在未认证OK的情况下,在步骤S912-2中判定为“否”,便携式终端2侧的相册一览取得处理结束。
在步骤S913-2中,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从服务器3取得相册一览。
在步骤S914-2中,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针对摄像装置1通知从服务器3取得的相册一览。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相册一览取得处理结束。
<摄像装置侧自动发送处理>
摄像装置1侧的自动发送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自动发送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011-1中,摄影控制部51控制摄像部16-1-1以进行摄影。
在步骤S1012-1中,摄影控制部51将拍摄到的图像保存在图像存储部71中。
在步骤S1013-1中,通信控制部52判定相册共享设定是否为有效。
在相册共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3-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014-1。
与此相对,在相册共享设定不是有效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3-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015-1。
在步骤S1014-1中,通信控制部52对成为发送对象的图像附加相册ID以用于共享。
在步骤S1015-1中,通信控制部52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将附加了相册ID的图像发送给便携式终端2。然后,摄像装置1侧的自动发送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侧相册登记处理>
便携式终端2侧的相册登记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2进行的便携式终端侧相册登记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011-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从摄像装置1接收图像。
在步骤S1012-2中,应用管理部9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保存在图像存储部111中。
在步骤S1013-2中,应用管理部91判定是否有相册ID。
在有相册ID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3-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014-2。
与此相对,在没有相册ID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3-2中判定为“否”,便携式终端2侧的相册登记处理结束。
在步骤S1014-2中,通信控制部92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使保存在图像存储部151中的图像存储到服务器3的给定存储区域中,来进行相册登记。
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相册登记处理结束。
3、通过照相机和应用来选择多个相册
关于在1的动作中分别使用多个相册的情况,在照相机中,在相册设定画面中选择相册A、相册B、相册C这3种和不进行相册登记(N/A)。在摄影中(REC),能够确认所选择的相册的种类。
此外,在应用中,事先选择相册A、相册B、相册C分别具体地设定为哪个相册。
另外,图21是表示摄像装置1中的画面显示例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摄像装置1中的画面显示例的示意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在将许多的图像自动地传送到移动终端的自动发送照相机中,通过事先进行相册设定,从而能够不仅将图像传送到移动终端,还自动地发送到网络上的相册,进行共享。例如,在拍摄今天1天展示会的照片向同事进行报告时等,非常便利。此外,通过将相册的信息通知给照相机,能够在照相机主体中确认相册名来进行选择。此外,通过在照相机侧简单地切换相册来进行拍摄,从而能够在以多个主题共享相册的情况下,简便地进行相册共享。
<变形例>
在上述1~3的动作中,提供相册的服务是一个,但也可以从运营商的不同的多个服务中,在传送应用侧进行选择并设定。通过这样构成,从而根据变形例,能够从多个服务中选择相册来进行登记。在照相机侧无需注意多个服务,能够在应用侧吸收服务的差异,因而能够简便地进行基于不同的服务的相册共享。
如上构成的数据处理系统由具备取得数据的功能的第1设备和具备管理数据的功能的第2设备协作来实现给定的协作功能。
第1设备具备经由第1无线通信单元向第2设备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单元。
第2设备具备:存储单元,其存储第1程序和第2程序,该第1程序用于执行经由第1无线通信单元从第1设备接收数据的数据接收处理,该第2程序用于执行对通过数据接收处理而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管理的数据管理处理;切换单元,其将第1程序以及第2程序在停止状态和起动状态间进行切换;和控制单元,在第2程序停止且第1程序起动的状态下,在通过数据接收处理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将第2程序从停止状态切换为起动状态,并且将该接收到的数据指定为管理对象来执行数据管理处理。
由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提高数据管理的便利性。
第1设备具备起动通知发送单元,该起动通知发送单元在经由第2无线通信单元从第1设备接收到第2程序的起动请求的情况下,经由第2无线通信单元向第2设备发送第2程序的起动通知,第2设备的控制单元在从第1程序不能直接起动第2程序的情况下,经由第2无线通信单元向第1设备发送第2程序的起动请求,通过根据该起动请求从第1设备发送的起动通知而将第2程序从停止状态切换为起动状态。
第2无线通信单元与第1无线通信单元相比虽然低速但是省电,控制单元不能通过第1无线通信单元来起动第2程序,而能够通过第2无线通信单元来起动第2程序。
数据管理处理是将所指定的数据分配到多个组的任意的组中进行管理的处理。
控制单元将所接收到的数据指定为组管理对象来执行数据管理处理。
第2设备具备组信息发送单元,该组信息发送单元将与能够通过数据管理处理来管理的多个组相关的组信息发送给第1设备,第2设备的控制单元将从第1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分配到由从第1设备接收到的组选择信息所指定的组中来进行管理。
第1设备还具备选择信息发送单元,该选择信息发送单元由从第2设备接收到的组信息所包含的多个组中选择给定组,并将该组选择信息发送给第2设备。
第2设备使第2设备存储从第1设备发送的组选择信息,每次从第1设备接收到新的数据,都分配到由所存储的组选择信息所指定的组中进行管理。
第2设备将从第1设备与组选择信息一起接收到的数据分配到由该组选择信息所指定的组中进行管理。
第1设备使从第2设备接收到的组信息所包含的多个组进行一览显示来使用户进行选择,并将基于用户操作的组选择信息发送给第2设备。
第2设备具备第3通信单元,该第3通信单元与在网络上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的服务器进行通信。
数据管理处理将从第1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指定为共享对象并经由第3通信单元发送到服务器。
数据共享服务是将多个数据分类为多个组来使其共享的服务。
第2设备在将所接收到的数据指定为共享对象来发送到服务器使其共享时,对由组选择信息所指定的组进行指定。
第1设备使用户选择是否对所取得的图像进行共享,并将共享的可否信息与组选择信息一起发送给第2设备。
第1设备使用户选择是否对所取得的图像进行共享,并将共享的可否信息与组选择信息一起发送给第2设备。
第2设备在可以共享的情况下,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
选择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的多个不同的网络上的服务,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提供所选择的服务的服务器。
第1设备是具备通过摄影来取得图像数据的功能的摄像装置。
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在被设定了自动发送模式的状态下取得了新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数据发送单元来发送该图像数据。
作为第1设备的摄像装置对组选择信息进行存储以及更新,并在实时取景画面上显示当前选择的组。
第2设备有多个不同的种类,控制单元根据种类来改变起动的控制。
第1无线通信单元处于始终连接的状态,第2无线通信单元根据经由第1无线通信单元的连接请求来建立连接,并根据种类来改变连接的建立控制。
一直以来,都在利用通过无线通信对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和智能电话等便携式终端进行连接的技术。
作为这样的技术的一例,有通过照相机操作终端对照相机进行远程操作的摄像系统(例如参照JP特开2014-230024号公报)。
此外,在便携式终端中,能够利用例如访问网络上的图像共享服务来与其他用户共享图像的图像共享应用软件等各种应用软件。
若利用这样的技术,则用户能够通过操作便携式终端,以远程操作使照相机进行拍摄,将从照相机发送的图像数据保存在便携式终端中,然后,使所需要的应用软件起动并且进行各种操作,来对图像数据进行管理,或者利用图像共享服务。
在该情况下,用户会根据便携式终端的OS(操作软件)的种类(例如iOS、Android等)起动不同的应用软件来进行操作。
但是,在使用了上述那样的技术的情况下,例如,为了使用照相机和便携式终端来利用图像共享服务,需要用户进行起动所需要的应用软件的操作,或者按照所起动的应用软件的规格进行各种操作,非常费工夫。这并不限于使照相机与便携式终端协作的情况,在通过使提供数据的设备与管理数据的设备协作来进行所取得的数据的各种管理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鉴于这样的状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高通过使提供数据的设备与管理数据的设备协作来进行所取得的数据的各种管理的情况下的便利性。
<第3实施方式>
<配对连接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对详细部分未进行说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2的处理中作为前提的BLE通信标准的制约相关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处理或在图9、图10等的处理的开始时执行,或与图9、图10等的处理并行地执行。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在通过BLE对摄像装置与便携式终端进行连接时,通过从摄像装置发出通告信号(advertising signal)而由便携式终端检测该信号来进行连接处理从而建立Bluetooth(注册商标)的连接,但若通告信号的内容在所有的状态下都相同则会发生以下那样的问题(问题1、2、3)。此外,若增加载于通告信号的信息,则信号的数据大小增大,在电力方面不利。
[问题1]
由于能够由与进行了配对设定的便携式终端不同的便携式终端来变更配对设定,因此安全性上有问题(劫持(hijacking)问题)。
若是存在进行了配对设定的摄像装置和便携式终端,且因两者的距离较远等而导致BLE连接不能建立的状况,则摄像装置发出通告信号,要与便携式终端进行连接。此时若由其他的便携式终端进行配对操作,则摄像装置与便携式终端连接而能够进行一部分的操作。
此外,若是摄像装置的电源接通的状态则BLE信号的内容(Wi-Fi的SSID、密码)被发送给便携式终端C。
[问题2]
若存在以前进行了配对设定的便携式终端,则在由摄像装置进行配对操作时该便携式终端会自动执行配对处理,因而不能由其他便携式终端来进行配对处理(便携式终端变更问题)。
存在进行了配对设定的摄像装置和便携式终端,通过摄像装置的操作来进行配对解除。若想要对其他的便携式终端与摄像装置进行配对,若操作摄像装置,则便携式终端B会自动地与摄像装置连接。此时便携式终端无法继续配对处理。
[问题3]
在便携式终端应用的配对处理中所列出的摄像装置中,能够配对的和不能配对的混在一起(列表整理)。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采取以下那样的对策。
根据与便携式终端2连接的摄像装置1的连接状态(有无配对),来使设备名发生变化,利用该变化在智能电话中进行处理。即,根据摄像装置1的配对信息即BLE连接信息(有无配对),在通告信号的设备名中附加空格字符来加以区别,根据该区别来变更通过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进行的连接控制。
具体来说,在通信系统S中,根据摄像装置1的配对的状态使通告信号的数据所包含的设备名发生变化,根据设备名来使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的处理分支。另外,能够配对以摄像装置1和便携式终端2是一对一的关系为前提。此外,便携式终端2在建立连接后,通过BD地址而并非设备名来识别作为配对对象的摄像装置1。
<摄像装置1未配对的状态>
设备名为Wi-Fi的SSID且在末尾没有空格。
例:“ZR1600-01ACDC”(设备名+无空格)
·即使进行配对也不会自动地重新连接(避免[问题2])。
(因此,若不经过配对操作则不连接。)
<摄像装置1已配对的状态>
在设备名的最后附加空格。
例:“ZR1600-01ACDC”(设备名+有空格)
·与未配对的智能电话不连接(避免[问题1])。
(仅与配对的便携式终端2连接。)
·在能够配对的候补的列表中不显示(避免[问题3])。
(仅显示未配对的设备。)
图23是表示图3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的功能构成中的用于执行配对连接处理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所谓配对连接处理,是指在摄像装置1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在BLE通信标准下,进行配对来进行连接的一系列处理。
在摄像装置1中执行配对连接处理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在CPU11-1中,配对状况判定部171、通告信号生成部172和通信控制部173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1的一个区域中,设定通信信息存储部191。
在通信信息存储部191中,存储配对处理的结果得到的配对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于无线LAN(Wi-Fi)下的接入点的识别名即SSID而生成的信息)、连接处理的结果得到的连接信息(本实施方式中为BD地址)。配对信息是在配对处理等中使用的通告信号中的设备名、和在配对处理结束后的连接时使用的BD地址。
配对状况判定部171参照存储在通信信息存储部191中的配对信息(参照有无配对信息),来判定配对的状况。配对状况判定部171在没有配对信息的情况下,判定为未进行配对的状况(以下称作“未配对状况”),在有配对信息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配对的状况(以下称作“已配对状况”)。
通告信号生成部172基于配对状况判定部171的判定结果,来生成通告信号。
在通告信号的生成时,通告信号生成部172根据配对状况判定部171的判定结果是未配对状态还是已配对状况,来变更附加于通告信号的信息(以下称作“通告信息”)。
通告信号生成部172在是未配对状况的情况下,生成将通告信息设为“设备名+无空格(仅设备名)”的“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在是已配对状况的情况下,生成将通告信息设为“设备名+空格”的“已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发送通告信号或者执行配对处理、连接处理。另外,配对处理、连接处理的结果,所取得的配对信息、BD地址被存储在通信信息存储部191中。
在便携式终端2中执行配对连接处理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在CPU11-2中,通信控制部211、配对状况判定部212和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发挥功能。
此外,在存储部19-2的一个区域中,设定通信信息存储部231。
在通信信息存储部231中,存储进行配对时得到的配对信息。配对信息是在配对处理等中使用的通告信号中的设备名、和在配对处理结束后的连接时使用的BD地址。
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具体来说,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检测通告信号或者执行配对处理、连接处理。
配对状况判定部212参照存储在通信信息存储部231中的配对信息(参照有无配对信息),来判定配对的状况。配对状况判定部212在没有配对信息的情况下,判定为未进行配对的状况(以下称作“未配对状况”),在有配对信息的情况下,判定为已进行配对的状况(以下称作“已配对状况”)。
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判定所检测到的通告信号的通告信息是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还是已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具体来说,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在通告信息是设备名+无空格(仅设备名)的情况下,判定为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在通告信息是设备名+空格的情况下,判定为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图24是说明具有图23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摄像装置1以及便携式终端2所执行的配对连接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摄像装置侧]配对连接处理>
摄像装置1侧的配对连接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配对连接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111-1中,配对状况判定部171判定是否为未配对的状况。
在是未配对的状况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1-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12-1。
在步骤S1112-1中,通告信号生成部172生成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具体来说,通告信号生成部172生成对设备名附加了没有空格的信息的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在步骤S1113-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发送所生成的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在步骤S1114-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在与便携式终端2之间执行配对处理。
在步骤S1115-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基于通过配对处理而进行的连接设定来执行连接处理。然后处理结束。
与此相对,在并非未配对的状况而是进行了配对的已配对的状况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1-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116-1。
在步骤S1116-1中,通告信号生成部172生成已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具体来说,通告信号生成部172生成对设备名附加了有空格的信息的已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在步骤S1117-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发送所生成的已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在步骤S1118-1中,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基于通过配对处理而进行的连接设定来执行连接处理。然后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侧]配对连接处理>
便携式终端2侧的配对连接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2进行的配对连接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111-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检测通告信号。结果,在第1通信部20-1中,检测从摄像装置1发送的通告信号。
在步骤S1112-2中,配对状况判定部212判定是否为未配对的状况。
在是未配对的状况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2-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13-2。
在步骤S1113-2中,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判定是否为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在并非未配对规格而是已配对的通告信号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3-2中判定为“否”,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在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3-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14-2。
在步骤S1114-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通信部以在与摄像装置1之间执行配对处理。
在步骤S1115-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通信部,以基于通过配对处理而进行的连接设定来执行连接处理。然后,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与此相对,在并非未配对而是已配对的状况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2-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116-2。
在步骤S1116-2中,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判定是否为已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
在并非已配对规格而是未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6-2中判定为“否”,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在已配对规格的通告信号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6-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17-2。
在步骤S1117-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通信部,以基于通过配对处理而进行的连接设定来执行连接处理。然后,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变形例>
为了加强避免“问题1”而特殊化为给定OS(Operating System)的规格(本实施方式中面向iOS),能够构成为设置设备名的特征,并将BLE连接一次来取得,与上述的基于通告数据的设备名的连接可否判断同样地判断,决定是维持连接还是切断。
此外,若在上述流程图中附加本变形例的功能,则能够被看作是图25。另外,图25是说明具有图23的功能构成的图3的便携式终端2所执行的配对连接处理的其他流程的流程图。
<便携式终端侧配对连接处理>
便携式终端2侧的配对连接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2进行的配对连接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另外,作为前提在处理开始时,便携式终端2的BLE并未连接。
在步骤S1211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检测通告信号。结果,在第1通信部20-2中,检测从摄像装置1发送的通告信号。
在步骤S121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开始BLE连接处理,在与摄像装置1之间进行BLE连接。
在步骤S1213中,配对状况判定部212判定是否进行了配对处理。
在进行了配对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3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214。
与此相对,在未进行配对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3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219。
在步骤S1214中,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判定是否对通告设备名进行了判断。
在对通告设备名进行了判断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4中判定为“是”,便携式终端2侧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与此相对,在未判断通告设备名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4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215。
在步骤S1215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执行连接处理。
在步骤S1216中,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判定是否对特征设备名进行了判断。
在对特征设备名进行了判断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6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218。
与此相对,在未判断特征设备名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6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217。
在步骤S1217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执行配对处理。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在步骤S1218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执行BLE切断处理。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在步骤S1219中,通告信号判定部213判定是否对通告设备名进行了判断。
在对通告设备名进行了判断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9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220。
与此相对,在未判断通告设备名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9中判定为“否”,便携式终端2侧的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在步骤S1220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执行连接处理。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配对连接处理结束。
<自动发送的后台进程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对于便携式终端2(智能电话)的应用而言,后台动作有时间上的限制,具有用于在时间内进行图像发送的功能。
在现有的摄像装置中,在摄像装置(照相机)与智能电话等移动终端之间,搭载有由照相机进行拍摄后,自动地将摄影图像向终端侧发送这样的功能。
为了无智能电话的操作而仅通过照相机的操作来进行发送,通过发送使用了蓝牙的起动通知,从而通过后台进程来起动应用,实现了智能电话即使在睡眠状态下也接收图像的机制。
在iOS中后台动作有时间限制,因而在此情况下有时无法发送全部数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进行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那样的动作。另外,图26以及图27是用于说明自动发送的后台进程处理的流程图。
1.从照相机向智能电话进行基于BLE的进程起动通知。
2.在智能电话中在后台启动图像接收用的应用。
3.启动照相机的Wi-Fi接入点,通过Wi-Fi与智能电话进行连接。
4.从照相机发送向应用发送的文件的列表。
5.应用从照相机取得文件列表的文件。
6A-1.在时间内数据传送完成的情况下,向照相机传达成功,结束后台进程,使智能电话返回到睡眠状态。
6A-2.照相机为了发送下一个文件列表而再次进行基于BLE的进程起动通知。
6B-1.在时间内数据传送没有可能完成的情况下,向照相机传达失败,结束后台进程,使智能电话返回到睡眠状态。
6B-2.照相机为了发送未能发送的文件列表而再次进行基于BLE的进程起动通知。
6C-1.在后台进程无预先通知地结束的情况下,应用无法进行任何处理。
6C-2.照相机检测通信切断,为了发送未能发送的文件列表而再次进行基于BLE的进程起动通知。
另外,在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变更发送数据的粒度来进行重试。
<[摄像装置侧]文件传送处理>
摄像装置1侧的文件传送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摄像装置侧]文件传送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311-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发送通知。
在步骤S1312-1中,通信控制部173判定Wi-Fi的打开/关闭(ON/OFF)。
在Wi-Fi打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2-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4-1。
与此相对,在Wi-Fi关闭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2-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3-1。
在步骤S1313-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起动Wi-Fi接入点。
在步骤S1314-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建立HTTP通信。
在步骤S1315-1中,通信控制部173作成文件列表。
在步骤S1316-1中,通信控制部173发送文件列表。
在步骤S1317-1中,通信控制部173发送文件。
在步骤S1318-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使得在便携式终端2中判定是否检测到超时。
在便携式终端2中检测到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8-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321-1。
与此相对,在便携式终端2中未检测到超时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8-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9-1。
在步骤S1319-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接收通信完成通知。
在步骤S1320-1中,通信控制部173判定发送是否成功。
在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1320-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322-1。
与此相对,在发送未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1320-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321-1。
在步骤S1321-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重新设定发送数据量。
在步骤S1322-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设定下一发送数据。
在步骤S1323-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判定是否有下一数据。
在有下一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1323-1中判定为“是”,处理返回到步骤S1221。
与此相对,在没有下一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1323-1中判定为“否”,摄像装置1侧的文件传送处理结束。
<[便携式终端侧]文件传送处理>
便携式终端2侧的文件传送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2进行的便携式终端2侧的文件传送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311-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1通信部20-2以接收BLE通知。
在步骤S1312-2中,CPU11在后台(BG)起动应用。
在步骤S1313-2中,通信控制部211判定是否与Wi-Fi未连接。
在与Wi-Fi未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3-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4-2。
与此相对,在并非与Wi-Fi未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3-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5-2。
在步骤S1314-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连接到摄像装置1的AP。
在步骤S1315-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建立HTTP通信。
在步骤S1316-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接收文件列表。
在步骤S1317-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接收文件。
在步骤S1318-2中,CPU11判定基于OS的进程是否已经结束。
在基于OS的进程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8-2中判定为“是”,便携式终端2侧的文件传送处理结束。
与此相对,在基于OS的进程未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8-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9-2。
在步骤S1319-2中,CPU11判定是否进行了基于OS的进程的结束预先通知。
在进行了基于OS的进程的结束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9-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321-2。
与此相对,在未进行基于OS的进程的结束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9-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320-2。
在步骤S1320-2中,通信控制部211判定文件的接收是否已完成。
在文件的接收已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320-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321-2。
与此相对,在文件的接收未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320-2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317-2。
在步骤S1321-2中,通信控制部211控制第2通信部21-2以发送通信完成通知。然后,便携式终端2侧的文件传送处理结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由于分割成多次的发送进程全部从蓝牙的通知开始,因此能够通过有时间限制的通信功能,将大量的数据发送完。此外,通过结束定时未知的进程,容易从未能发送的数据起再次进行发送。
<BLE连接参数自适应设定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具有按照相机电源打开时和关闭时自适应地设定BLE的连接参数,使连接稳定性与省电化兼顾的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BLE的连接参数的连接间隔的时间越短则数据传送速率越高,但消耗电流会增大。连接监视超时的时间越短则到判断为BLE被切断并进行重新连接处理为止的时间越短、实际不能通信的时间变短,但从用户看来很容易被切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进行如图28所示那样的动作。另外,图28是用于说明BLE连接参数自适应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按照相机电源打开时和关闭时自适应地变更BLE的连接参数。
·照相机电源打开时,缩短连接间隔与连接监视超时的时间。
·照相机电源关闭时,增长连接间隔与连接监视超时的时间。即,按照相机电源打开时和关闭时来分支,变更BLE的连接参数设定。
即,BLE连接参数自适应设定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BLE连接参数自适应设定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411中,CPU11判定是否关闭了照相机电源。
在关闭了照相机电源的情况下,在步骤S141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413。
与此相对,在未关闭照相机电源的情况下,在步骤S141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412。
在步骤S1412中,通信控制部173将设定变更为“连接间隔←40ms”、“连接监视超时←3.01s”。然后,BLE连接参数自适应设定处理结束。
在步骤S1413中,通信控制部173将设定变更为“连接间隔←1000ms”、“连接监视超时←5s”。然后,BLE连接参数自适应设定处理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可以实现以下那样的效果。
·照相机电源打开时,数据传送速率较高,不能通信的时间较短。
·照相机电源关闭时,省电地执行动作,即使通信稍微中断也不识别为切断。
(照相机电源关闭时由于不发生数据传送,因此即使传送速率较低也不会产生问题。)
<摄像装置侧的Wi-Fi设定控制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若通过蓝牙对照相机与智能电话进行配对,则Wi-Fi连接变得容易,由于若从该状态变更Wi-Fi设定则会变得无法连接,因此在照相机侧具有按照有无配对来对Wi-Fi设定的变更功能施加限制的功能。此外,具有根据有无配对来进行调整以使得动作不同的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在照相机与智能电话等移动终端之间,搭载有由照相机进行拍摄后,自动地将摄影图像向终端侧发送这样的功能。
为了自动进行发送而通过BLE对照相机与智能电话进行配对,经由BT将照相机的Wi-Fi设定发送给智能电话。智能电话基于此时的信息连接到照相机的Wi-Fi接入点。
但是接入点的SSID、密码由于仅是设定的值,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若发生变更则照相机和智能电话会变得不能通过Wi-Fi来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进行图29所示那样的动作。另外,图29是用于说明摄像装置1侧的Wi-Fi设定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照相机在BLE配对时将照相机的Wi-Fi接入点的SSID、密码载于BT的通信中来发送给智能电话。
·智能电话将所接收到的SSID、密码追加到自身的Wi-Fi设定中。
·照相机记录配对成立的信息,以后屏蔽Wi-Fi密码的变更菜单,使用户不能执行。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根据有无配对来切换Wi-Fi密码变更的可/不可。
即,摄像装置1侧的Wi-Fi设定控制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Wi-Fi设定控制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51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执行BLE配对处理。
在步骤S1512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设定SSID和密码并起动WiFi AP。
在步骤S1513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通过BLE来发送SSID和密码。
在步骤S1514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判定是否检测到WiFi连接。
在检测到WiFi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1514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515。
与此相对,在未检测到WiFi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1514中判定为“否”,处理在步骤S1514中成为待机状态。
在步骤S1515中,通信控制部173保存配对信息。然后,摄像装置1侧的Wi-Fi设定控制处理结束。
图30是用于说明菜单打开处理的流程图。
菜单打开处理开始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菜单打开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611中,通信控制部173取得配对信息。
在步骤S1612中,通信控制部173判定是否配对设定完成。
在配对设定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61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613。
与此相对,在并非配对设定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612中判定为“否”,菜单打开处理开始结束。
在步骤S1613中,CPU11屏蔽菜单。然后,菜单打开处理开始结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能够防止由于照相机侧的设定变更而导致不能进行自动发送或者其他通信功能变得不能使用的情况。
另外,除了Wi-Fi密码以外也根据有无配对来切换动作的功能如下所示。
·自动图像发送
有配对:能够执行
无配对:不能执行(也不能设定为有效)
·手动图像发送
有配对:全部能够执行
无配对:不能执行应用在后台的发送
<基于BLE通信的照相机起动的模式判断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具有如下功能:在由于BLE的主要原因而使照相机起动的情况下,并非立即进行通常起动而是一边确认照相机的BLE通信状态一边判断起动的模式,根据需要进行电源关闭,由此来抑制照相机的无用的处理。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具有如下功能:仅通过来自智能电话的进行了照相机起动的情况等有意的操作,从而照相机转变为正常动作,以使得不进行无用的起动处理。
一直以来,通过HW的构成,从而即使在照相机的电源关闭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BLE的连接。此外在维持BLE有效而照相机的电源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BLE的HW来探测BLE的各种事件,以其为主要原因能够进行照相机的电源打开。但是,作为通过BLE来起动的情况下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BLE的切断、连接、来自智能电话的BLE读/写(Read/Write)请求等各种主要原因来起动,因此若单纯地通过所有的主要原因来通常地启动照相机的电源则会进行多余的处理,在电力方面也不利。此外,照相机进行了BLE起动时,保留通过什么BLE事件而被起动的信息是很困难的。(照相机由于电源关闭,因此在RAM等中不会留下BLE连接的内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进行如图31所示那样的动作。另外,图31是用于说明基于BLE通信的照相机起动的模式判断处理的流程图。另外,作为[前提条件],照相机的BLE处于通告或连接中的状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如下处理:将BLE模块设定为睡眠(Sleep),关闭照相机的电源,维持BLE的输出不变而关闭电源。
1)通过某BLE事件,照相机被起动。
此时作为起动主要原因仅能够掌握通过BLE的主要原因而起动了照相机这一情况。
2)照相机作为BLE起动待机状态而进行专用的起动(仅LED点亮)。
重新起动BLE而成为通告的状态并起动计时器(5秒)。
另外,在计时器(5秒)以内的期间中没有BLE连接的情况下判断为BLE切断事件。
直接设定BLE的睡眠(Sleep),将照相机关闭电源。
→PowerOff[1]
3)在计时器的时间内有BLE的连接的情况下,删除计时器而转到下面的处理。
在BLE连接处理完成后重新起动计时器(5秒)。
另外,在计时器(5秒)以内的期间中,在没有基于BLE信号的Wi-Fi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该状态下设定睡眠(Sleep),将照相机关闭电源。
4)在计时器时间内通知了BLE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从智能电话有意地起动而以Wi-Fi模式起动照相机。
即,模式判断处理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7-1进行的模式判断处理开始的操作而开始。
在步骤S1711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成为BLE的睡眠(Sleep)中(通告或连接中)。
在步骤S1712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产生BLE事件(连接/切断/WiFi模式起动)。
在步骤S1713中,CPU11进行照相机起动处理(所需最低限度的处理)。
在步骤S1714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进行BLE打开处理(BLE连接等待计时器设定)。
在步骤S1715中,通信控制部173判定是否是计时器等待。
在是计时器等待的情况下,在步骤S1715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716。
与此相对,在并非计时器等待的情况下,在步骤S1715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718。
在步骤S1716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进行BLE连接处理(来自便携式终端2的请求等待计时器)。
在步骤S1717中,通信控制部173判定是否是计时器等待。
在是计时器等待的情况下,在步骤S1717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719。
与此相对,在并非计时器等待的情况下,在步骤S1717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718。
在步骤S1718中,CPU11进行BLE睡眠(Sleep)处理并关闭照相机电源。然后,模式判断处理结束。
在步骤S1719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执行WiFi起动处理。
在步骤S1720中,通信控制部173控制第2通信部21-1以执行与便携式终端2的WiFi连接处理。
在步骤S1721中,CPU11进行起动基于便携式终端指定模式的NET模式(远程拍摄、观看照片等)的控制。然后,模式判断处理结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中,通过在照相机通过BLE的事件而被唤醒的情况下仅进行所需最低限度的处理,从而能够尽可能抑制BLE事件所引起的照相机处理的电池消耗。
<变形例>
在被判断为BLE的切断所引起的起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入通过延长通告的间隔等对设定进行变更来变得更省电那样的处理。
如上述构成的通信系统S具备以下那样的构成。
一种通过作用不同的多个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来进行给定协作处理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配对单元,该配对单元基于用户操作来指定成为给定协作处理的对象的多个设备的组合,执行使表示该组合的配对信息存储到彼此的设备中的配对处理。
第1设备具备:通告信号送出单元,其送出作为通过无线通信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的通告信号;和通告信号控制单元,其根据通过配对单元而存储的配对信息使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自己的识别名发生变化。
第2设备具备:连接单元,其检测由通告信号送出单元所送出的通告信号,在是来自提供给定协作处理所涉及的功能的设备的送出的情况下,在与该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和连接控制单元,其基于通过配对单元而存储的配对信息以及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识别名的变化状态,来控制是否建立与检测到通告信号的设备的通信连接。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在利用无线通信对多个设备进行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不期望的设备彼此被误连接,使得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连接。
第1设备是具有摄影功能的摄像装置,第2设备是具有显示功能的信息终端。
给定协作处理是将由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发送到信息终端来进行显示的处理。
无线通信是基于BLE标准的无线通信。
第1设备是BLE标准的外围设备,第2设备是BLE标准的中心设备。
通告信号送出单元在与任意设备进行了连接的情况下不送出通告信号,在与任意设备都未进行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发送通告信号。
通告信号控制单元控制通告信号送出单元,以使得在与任意设备都未配对的状态下,送出在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设备名的末尾未附加空格的第1通告信号,而在与任意设备已配对的状态下,送出在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设备名的末尾附加了空格的第2通告信号。
连接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检测到第1通告信号的情况下,即使与送出了该第1通告信号的照相机已配对也不重新连接,在检测到第2通告信号情况下,在与送出该第2通告信号的照相机已配对的情况下进行重新连接,在并非已配对的情况下不进行重新连接。
信息终端的连接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在配对操作时进行配对的同时开始连接,然后,在维持配对而结束了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再次成为能够连接的状态也不进行连接。
具备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第1通信单元、和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第2通信单元。
通告信号通过第1通信方式来发送。
在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识别名中,包含用于识别第2通信方式下的设备的识别信息。
还具备第2连接控制单元,该第2连接控制单元使用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识别名中包含的设备的识别信息,来建立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
第1通信方式是基于BLE(Bluetooth Low Energy)(商标)标准的无线通信。
第2通信方式是基于Wi-Fi标准的无线通信,识别信息是SSID。
以往,已知一种技术,在智能电话等信息终端对经由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而连接(配对)的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进行远程操作的情况下,预先存储连接(配对)过一次的对方侧设备的信息,在再次对相同摄像装置与信息终端进行连接(配对)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所存储的对方侧设备的信息来容易地设定摄影条件等(例如参照JP特开2015-5889号公报)。
此外,一般由于在建立了无线通信的连接的状态下电池会消耗,因而在不需要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切断连接那样的控制,近年来,使用BLE(Bluetooth Low Energy)(商标)等低功率消耗的通信手段的情况也逐渐多起来。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对过去连接过的相同摄像装置与信息终端再次进行了连接后的摄影条件等的设定虽然变得容易,但是在将连接过一次的摄像装置与信息终端的连接切断之后,想要再次对相同摄像装置与智能电话进行重新连接的情况、想要变更配对来进行重新连接的情况等下,在能够连接的摄像装置、信息终端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有时会与不期望的对象误连接或者产生安全性上的问题的情况。在通过摄像装置与信息终端以外的设备的组合来进行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鉴于这样的状况而作,其目的在于在利用无线通信对多个设备进行通信连接的情况下,防止不期望的设备彼此被误连接,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连接。
如上述构成的通信系统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设备即外围设备与利用该外围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设备即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具备以下那样的构成。
外围设备具备第1通信部和控制部。
第1通信部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控制部与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
中心设备具备第1通信部和控制部。
第1通信部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外围设备所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控制部与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
外围设备的第1通信部和中心设备的第1通信部即使在外围设备和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经由第1通信部来收发给定信号而转变为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使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中的任意一方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从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向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经由第1通信部来收发给定信号而使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转变为给定动作状态。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使任意的外围设备与任意的中心设备转变为彼此组合的状态即配对状态,在转变为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并使转变为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不处于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以进行了用于使这2个设备新转变为配对状态的用户操作为条件来建立通信连接,在处于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无需进行用户操作而自动地建立通信连接。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考虑这2个设备的配对状态、以及与其他外围设备或其他中心设备的组合的配对状态,来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在发送通告信号时控制第1通信部,以使得根据配对状态使通告信号的一部分的状态发生变化。
中心设备的控制部控制第1通信部,以使得根据配对状态和从外围设备接收到的通告信号的一部分的变化状态来决定是否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在发送通告信号时控制第1通信部,以使得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不处于配对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通告信号的一部分为第1状态的第1通告信号,在与任意的中心设备之间处于配对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通告信号的一部分为与第1状态不同的第2状态的第2通告信号。
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从不处于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第1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在从不处于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第2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不建立通信连接,在从处于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第1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不建立通信连接,在从处于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第2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中,在基于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被切断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以使得无需进行用户操作而自动地使被切断的通信连接再次建立。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在使被切断的通信连接再次建立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发送使通告信号的一部分发生了变化的第2通告信号。
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使被切断的通信连接再次建立的情况下,控制第1通信部使得以接收到第2通告信号为条件来建立通信连接。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是具有摄影功能的摄像装置。
中心设备是具有图像的管理功能的信息终端。
给定数据处理是将由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发送给信息终端,由信息终端对该发送的图像进行管理的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信息终端的控制部在维持了基于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使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所需要的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暂时停止执行的执行停止状态,并在从摄像装置经由第1通信部而接收到给定信号的情况下,使处于执行停止状态的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状态,通过转变为执行状态的图像管理程序,来执行对从摄像装置发送的图像进行接收和管理的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摄像装置的控制部在进行了摄影时,在自动发送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向信息终端经由第1通信部发送给定信号,在信息终端使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状态之后,执行将所拍摄到图像自动地发送给信息终端的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是具有摄影功能的摄像装置。
中心设备是具有操作功能以及显示功能的信息终端。
给定数据处理是根据信息终端的操作对摄像装置的摄影功能进行远程操作的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摄像装置的控制部在维持了基于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使电源转变为关闭状态,在从信息终端经由第1通信部接收到给定信号的情况下,使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并在使电源已转变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根据来自信息终端的远程操作来执行与摄影功能相关的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信息终端的控制部在远程操作模式被设定的状态下发生了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经由第1通信部向摄像装置发送给定信号,使摄像装置的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之后,执行对摄像装置的摄影功能进行远程操作的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信息终端的控制部经由第1通信部向摄像装置发送指定起动时的动作模式的给定信号。
摄像装置的控制部在经由第1通信部从信息终端接收到指定起动时的动作模式的给定信号的情况下,使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并且转变为所指定的动作模式。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和中心设备还具备第2通信部,该第2通信部进行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该第2通信方式能够进行比第1通信方式更高速的数据通信,但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不能通信。
给定数据处理是经由第2通信部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进行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数据通信的处理。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第1通信部与第2通信部相比用于维持通信连接的功耗较低。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针对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中的不处于能够进行基于第2通信部的数据通信的动作状态的设备,通过经由第1通信部发送给定信号而使其转变为能够进行基于第2通信部的数据通信的动作状态之后,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开始基于第2通信部的数据通信。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第2通信方式设定用于在与任意的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需要的连接信息,并使用该设定的连接信息来建立通信连接。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在建立了基于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禁止连接信息的设定变更。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摄像装置的控制部在经由第1通信部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以该信号为来自处于配对状态的信息终端的有意的起动请求信号为条件使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的控制部和中心设备的控制部在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中由于外围设备或中心设备的任意一方不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而导致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被中断的情况下,从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向不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经由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由此使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转变为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使被中断的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重新开始。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信息终端的控制部在维持了基于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使图像管理程序在后台执行,并在使图像管理程序连续地执行而超过了由操作系统规定的后台执行的限制时间的情况下,使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停止状态。
摄像装置的控制部在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中,每当信息终端因为操作系统的后台执行的时间限制而使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停止状态并由此导致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被中断时,经由第1通信部发送给定信号使处于执行停止状态的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状态,使被中断的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重新开始。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所谓给定动作状态是如下状态:电源处于打开状态、并且用于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程序正在执行动作、并且能够进行基于第2通信部的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外围设备根据自己的电源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使对是否通过第1通信部而维持着通信连接进行监视的间隔时间发生变化。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第1通信方式是基于BLE(Bluetooth Low Energy)(商标)标准的无线通信。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通信系统是提供给定功能的第1设备和利用该第1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具备执行部、通信控制部、配对部和控制部。
执行部由第1设备以及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部在第1设备与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即使在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第1设备和第2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维持通信连接。
配对部使第1设备和第2设备转变为彼此组合的状态即配对状态。
控制部在转变为配对状态的第1设备和第2设备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通过通信控制部来收发给定信号,由此使其转变为给定动作状态。
执行部在使第1设备与第2设备转变为配对状态之后,使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协作来开始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通信控制部在第1设备与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考虑这2个设备的配对状态、和与其他第1设备或其他第2设备的组合的配对状态,来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通信系统是作为与提供给定功能的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中心设备而发挥功能的数据处理装置。
数据处理装置具备第1通信部和控制部。
第1通信部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外围设备所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控制部与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
第1通信部即使在外围设备和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控制部在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经由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而转变为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与外围设备协作来开始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通信系统是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外围设备而发挥功能并与利用该功能的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装置。
数据处理装置具备第1通信部和控制部。
第1通信部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控制部与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
第1通信部即使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控制部在不处于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之间经由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而转变为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与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因此,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如上构成的通信系统中,在多个装置间交换数据。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构成为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彼此登记通信目标。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进行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转变为彼此建立了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在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在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该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在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在转变为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向通信连接状态转变。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一方的装置检测另一方的装置的通告信号,根据装置间的通信目标的登记的状态以及该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设备名的变化状态来控制连接的有无。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构成为应用在后台以能够进行数据传送的方式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在从一方的装置向另一方的装置的数据传送中,每当该另一方的装置中的应用在后台的数据传送动作由于OS(OperatingSystem)的控制而被中断时,从该一方的装置起动该另一方的装置中的进行了数据传送的应用,重新开始被中断的数据传送。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以给定的定时对通信连接状态进行监视。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根据进行监视的装置的电源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来使通信连接状态的监视的间隔时间发生变化。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在装置间登记了通信目标的状态下,在一方的装置产生了通信的事件的情况下,以是来自另一方的装置的有意的请求为条件,打开该一方的装置的电源。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构成为通过多个不同的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第1通信方式、和与该第1通信方式不同的通信方式的第2通信方式协作,从而对一方的装置和另一方的装置通过来自对方侧的装置的操作来进行给定控制。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第2通信方式下的通信来交换图像的发送请求,使用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来进行图像发送。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在第2通信方式下的通信的通信目标已被登记的状态下,禁止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的设定变更。
因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如上构成的通信装置具备配对单元、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
通信控制部51(配对单元)登记通信对象。
此外,通信控制部51(通信单元)控制第1通信部20-1,以使得通过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从而转变为建立了与所登记的通信对象的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并在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来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在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
此外,通信控制部51(控制单元)在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在转变为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通信连接。
因此,在摄像装置1(通信装置)中,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在各个制约下,有效利用通信的特性或OS的功能(或满足规约),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前提条件,有以下那样的条件。
·在Wi-Fi通信中,由1个设备能够同时进行通信连接的对象能够是多台,多个应用一边共享一边利用Wi-Fi通信。例如,将8台作为PC或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连接到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的AP,能够同时参照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能够同时连接的AP(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构成为仅1台。
·在Wi-Fi通信中,各应用在后台执行的状态下没有维持数据通信连接的保证。
·与此相对,在BLE通信中,由1个设备能够同时进行通信连接的对象能够是多台。详细来说,构成为中心设备能够连接多个外围设备,而外围设备仅能够连接到1个中心设备。
此外,在BLE通信中,各应用能够独占自己专用的通信连接。即,BLE的物理连接是1个,能够共享该物理连接而独占独自的逻辑连接。
·此外,在BLE通信中,各应用即使在后台执行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给定条件下维持通信连接。
·所谓给定条件,是指为了维持通信连接而每隔给定间隔进行的间歇性的通信持续进行。
·作为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例如有由于设备间的距离拉开等而导致无线电波状况恶化的情况、iOS为了给其他应用空出CPU功率、存储器区域而强制性地中断在后台进行BLE通信的应用的动作的情况等。即,在距离拉开的情况下物理连接被切断,而在应用的动作被中断的情况下,物理连接被维持,基于逻辑连接的数据通信被中断。
·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包含与本实施方式无关的应用软件在内能够执行多个应用软件。
·在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中,与本实施方式相关联的应用在后台执行Wi-Fi通信时,若与本实施方式无关的其他应用在前台开始Wi-Fi通信,则与本实施方式相关联的应用的Wi-Fi通信有时会被中断。另外,应用在后台执行Wi-Fi通信(数据通信)时,其他应用在前台开始了Wi-Fi通信的情况下,后台的应用的Wi-Fi通信并不是一定会被中断,例如,在iOS的情况下,构成为若是在限制时间内,则能够在后台继续数据通信。
·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也可以构成为在与本实施方式相关联的应用在后台进行与已配对的对象的BLE通信的情况下,与本实施方式无关的其他应用不会在前台与其他对象开始BLE通信。另外,无关系的应用构成为能够进行BLE通信。
·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与Wi-Fi通信相比较的情况下的BLE通信的始终连接性,有2个含义。
·1个含义是,在满足给定条件的期间,即使在低功率消耗状态下也维持通信连接。
·另1个含义是,即使在由于不满足给定条件而导致通信连接被切断的情况下,只要不改变连接对象(与配对稍有不同的概念?),就能够与相同对象容易地重新连接。
另外,一般的BLE的配对是指BLE连接的建立,但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的配对除了包含BLE连接的建立以外,还包含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记录照相机的BD地址、和建立一次Wi-Fi连接(iOS的情况下为Wi-Fi配置文件的登记)。通过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的应用存储BD地址,从而能够在BLE切断后的重新连接时与之前连接的照相机进行连接。
·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的OS搭载了在上述制约下运用的例如iOS的版本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为上述那样的前提,因此在Wi-Fi通信中能够构成为不能预先对通信对象固定地进行登记(配对),在BLE通信中,能够构成为预先对通信对象固定地进行登记(配对)。另外,在不考虑功率消耗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使Wi-Fi始终连接,并可以构成为由应用来存储进行Wi-Fi连接的对象。
BLE使用的优点在于,能够简化Wi-Fi连接时的用户操作,不需要SSID和PW的输入,通过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与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中的某一方的操作便能够进行Wi-Fi连接。
在如上述构成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能够实现低功率消耗的通信的动作,BLE通信由中心设备(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检测外围设备(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的通告信号而开始连接,开始了连接之后,每隔给定间隔时间反复进行通信用的电源的打开和关闭,同时进行间歇性的通信。
作为这样的BLE通信的规约(制约),在每隔给定间隔时间的通信持续进行的期间,通信的连接状态被维持,但在由于某些主要原因而导致每隔给定间隔时间的通信不能进行的情况下,通信的连接状态被解除。在通信的连接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为了重新连接,需要再次从外围设备(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的通告和中心设备(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的扫描开始。
在此所说的某些主要原因,例如有由于设备间的距离拉开而导致无线电波变弱、或者基于设备的OS(操作系统)的制约的原因等。
对于OS的制约而言,例如在iOS的情况下,各应用在后台执行时能够进行与BLE设备的通信,但由于与其他应用共享CPU功率、存储器,因此能够连续执行动作的时间受到限制,即使在BLE通信的执行中也会中断连接。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以iOS为前提的情况下,在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的情况下,以使用多个应用软件更有效地进行协作动作为目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以BLE为前提的情况下,在使多个设备协作来执行动作的情况下,以使用低功率消耗的通信更有效地进行协作动作为目的。
具体来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BLE与Wi-Fi协作,从而从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向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从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向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仅通过一方的操作来进行另一方的起动、控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BLE通信来交换图像的发送请求,使用Wi-Fi通信来进行实际的图像发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仅通过由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进行拍摄来经由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将摄影图像自动登记到云相册中的情况下,根据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的OS种类来使应用的动作发生变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仅通过由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进行拍摄来经由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将摄影图像自动登记到云相册中的情况下,能够以预先在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侧设定的条件进行向云相册的自动登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中,在后台起动中的应用由于不能与其他应用协作,因此经由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通过BLE来起动其他应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仅通过由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进行拍摄来经由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将摄影图像自动登记到云相册中的情况下,事先在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侧选择要登记的相册,并将该选择信息存储在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在检测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的通告信号来进行BLE连接(重新连接)的情况下,根据配对状态以及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设备名的变化状态来控制连接的有无。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向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的数据传送中,每当由于iOS的控制而导致应用的后台动作被中断时,从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通过BLE来再次起动应用,重新开始被中断的数据传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根据自己的电源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使BLE的连接监视的间隔时间发生变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在BLE的配对已建立的状态下,禁止Wi-Fi的设定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在BLE的配对已建立的状态下,在产生了BLE的事件的情况下,以是来自作为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2的有意的请求为条件来打开作为照相机的摄像装置1的电源。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由智能电话构成的便携式终端2而对外部设备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平板终端、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其他的数码照相机等电子设备、或者服务器。此外,通信方式也可以是近距离型通信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公共线路等其他的无线通信,还可以是有线,发送目的地可以是多个,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1以数码照相机为例而便携式终端2以智能电话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例如,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上述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具体来说,例如,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接收机、摄像机、便携式导航装置、便携式电话机、智能电话、便携式游戏机等。
在通过软件来执行一系列的处理的情况下,构成该软件的程序从网络、记录介质安装到计算机等。
计算机可以是嵌入到专用的硬件中的计算机。此外,计算机也可以是能够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来执行各种功能的计算机,例如通用的个人计算机。
包含这样的程序的记录介质不仅由为了向用户提供程序而与装置主体分开配给的图3的可移动介质31构成,还由以预先组装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提供给用户的记录介质等构成。可移动介质31例如由磁盘(包括软盘)、光盘或光磁盘等构成。光盘例如由CD-ROM(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用光盘)、Blu-ray(注册商标)Disc(蓝光光盘)等构成。光磁盘由MD(Mini-Disk,微型光盘)等构成。此外,以预先组装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提供给用户的记录介质,例如由记录了程序的图3的ROM12、图3的存储部19所包含的硬盘等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进行记述的步骤不仅包含沿其顺序按时间序列进行的处理,还包含未必一定按时间序列进行处理、而是并行或者单独地执行的处理。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的用语意味着,由多个装置、多个单元等构成的整个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例示,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本发明能够采用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进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省略、置换等各种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本说明书等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子电路来构成摄像部、输入部、输出部、存储部、第1通信部、第2通信部等,通过软件(使CPU执行存储在RAM或ROM中的程序)来实现摄像控制部、通信控制部、应用管理部、配对状况判定部、通告信号生成部等。
但是,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由电子电路构成的各种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通过电子电路来构成由软件实现的各种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Claims (38)

1.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是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设备的外围设备和作为利用该外围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设备的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中心设备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所述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所述外围设备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第1通信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第1通信部,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收发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使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中的任意一方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从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向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收发给定信号而使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使任意的外围设备与任意的中心设备转变为彼此组合的状态即配对状态,
在转变为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建立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
并使转变为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不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以进行了用于使这2个设备新转变为配对状态的用户操作为条件来建立通信连接,在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无需进行用户操作而自动地建立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考虑这2个设备的配对状态、以及与其他所述外围设备或其他所述中心设备的组合的配对状态,来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发送所述通告信号时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以使得根据所述配对状态使所述通告信号的一部分的状态发生变化,
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以使得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和从所述外围设备接收到的所述通告信号的一部分的变化状态来决定是否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发送所述通告信号时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以使得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不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情况下,发送所述通告信号的一部分为第1状态的第1通告信号,在与任意的中心设备之间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情况下,发送所述通告信号的一部分为与所述第1状态不同的第2状态的第2通告信号,
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从不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所述第1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在从不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所述第2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不建立通信连接,
在从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所述第1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不建立通信连接,
在从处于所述配对状态的外围设备接收到所述第2通告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在与该外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中,在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被切断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以使得无需进行用户操作而自动地使被切断的通信连接再次建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使被切断的通信连接再次建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发送使所述通告信号的一部分发生了变化的第2通告信号,
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使被切断的通信连接再次建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通信部使得以接收到所述第2通告信号为条件来建立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是具有摄影功能的摄像装置,
所述中心设备是具有图像的管理功能的信息终端,
所述给定数据处理是将由所述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发送给所述信息终端,由所述信息终端对该发送的图像进行管理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终端的所述控制部,
在维持了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所需要的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暂时停止执行的执行停止状态,
在从所述摄像装置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而接收到给定信号的情况下,使处于所述执行停止状态的所述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状态,
通过转变为所述执行状态的所述图像管理程序,来执行对从所述摄像装置发送的图像进行接收和管理的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的所述控制部,
在进行了摄影时,在自动发送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向所述信息终端发送给定信号,
在所述信息终端使所述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所述执行状态之后,执行将所拍摄到的图像自动地发送给所述信息终端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是具有摄影功能的摄像装置,
所述中心设备是具有操作功能以及显示功能的信息终端,
所述给定数据处理是根据所述信息终端的操作对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影功能进行远程操作的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的所述控制部,
在维持了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使电源转变为关闭状态,
在从所述信息终端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而接收到给定信号的情况下,使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
在使电源已转变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根据来自所述信息终端的远程操作来执行与摄影功能相关的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终端的所述控制部,
在远程操作模式被设定的状态下发生了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向所述摄像装置发送给定信号,
在使所述摄像装置的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之后,执行对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影功能进行远程操作的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终端的所述控制部,
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向所述摄像装置发送对起动时的动作模式进行指定的给定信号,
所述摄像装置的所述控制部,
在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从所述信息终端接收到对起动时的动作模式进行指定的给定信号的情况下,使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并且转变为所指定的动作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还具备进行基于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的第2通信部,所述第2通信方式能够进行比所述第1通信方式更高速的数据通信,但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不能通信,
所述给定数据处理是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进行基于所述第2通信方式的数据通信的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部与所述第2通信部相比用于维持通信连接的功耗较低。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针对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中的不处于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通信部的数据通信的动作状态的设备,通过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给定信号而使其转变为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通信部的数据通信的动作状态之后,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开始基于所述第2通信部的数据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通信方式设定用于在与任意的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需要的连接信息,并使用该设定的连接信息来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建立了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禁止所述连接信息的设定变更。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的所述控制部,
在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以该信号为来自处于配对状态的所述信息终端的有意的起动请求信号为条件使电源转变为打开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和所述中心设备的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中由于所述外围设备或所述中心设备的任意一方不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而导致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被中断的情况下,从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向不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由此使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设备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使被中断的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重新开始。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终端的所述控制部,
在维持了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通信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图像管理程序在后台执行,并在使所述图像管理程序连续执行而超过了由操作系统规定的后台执行的限制时间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停止状态,
所述摄像装置的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中,每当所述信息终端因为操作系统的后台执行的时间限制而使所述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停止状态并由此导致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被中断时,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使处于执行停止状态的所述图像管理程序转变为执行状态,使被中断的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重新开始。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动作状态是如下状态:电源处于打开状态、并且用于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程序正在执行动作、并且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通信部的所述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
根据自己的电源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使对是否通过所述第1通信部而维持着通信连接进行监视的间隔时间发生变化。
26.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方式是基于BLE即低功耗蓝牙标准的无线通信。
27.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是提供给定功能的第1设备和利用该第1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执行部,其由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部,其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即使在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维持通信连接;
配对部,其使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彼此组合的状态即配对状态;和
控制部,其在转变为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通过所述通信控制部来收发给定信号,由此使其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
所述执行部在使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配对状态之后,使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考虑这2个设备的配对状态、和与其他所述第1设备或其他所述第2设备的组合的配对状态,来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
2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是作为与提供给定功能的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中心设备而发挥功能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所述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所述外围设备所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第1通信部,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部,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29.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是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外围设备而发挥功能并与利用该功能的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第1通信部,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部,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发送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30.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在作为提供给定功能的设备的外围设备和作为利用该外围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设备的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围设备中,包括:
第1通信步骤,进行如下的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在与所有的中心设备均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广播通信来发送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所提供的功能通知给其他设备的信号即通告信号,在与响应该通告信号的中心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中心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步骤,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在所述中心设备中,包括:
第1通信步骤,进行如下的基于所述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控制:检测所述外围设备发送的通告信号,在该通告信号所示的功能是自己希望的功能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建立基于第1通信方式的通信连接,并通过在与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和
控制步骤,与所述外围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所述外围设备中的所述第1通信步骤和所述中心设备中的所述第1通信步骤,
即使在所述外围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通过定期性地进行通信来维持通信连接,
所述外围设备中的所述控制步骤和所述中心设备中的所述控制步骤,
在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来收发给定信号而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之后,使所述外围设备与所述中心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3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在提供给定功能的第1设备和利用该第1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的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给定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步骤,由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协作来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步骤,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即使在建立了该通信连接的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能够执行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也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维持通信连接;
配对步骤,使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彼此组合的状态即配对状态;和
控制步骤,在转变为所述配对状态的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不处于所述给定动作状态的情况下,在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之间通过所述通信控制步骤来收发给定信号,由此使其转变为所述给定动作状态,
所述执行步骤在使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转变为配对状态之后,使该第1设备与该第2设备协作来开始所述给定数据处理的执行,
所述通信控制步骤在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考虑这2个设备的配对状态、和与其他所述第1设备或其他所述第2设备的组合的配对状态,来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
32.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多个装置间交换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彼此登记通信目标,
进行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转变为彼此建立了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
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
在所述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该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
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在转变为所述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所述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所述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向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转变。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方的装置检测另一方的装置的通告信号,根据装置间的所述通信目标的登记的状态以及该通告信号所包含的设备名的变化状态来控制连接的有无。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应用在后台以能够进行数据传送的方式执行动作,
在从一方的装置向另一方的装置的数据传送中,每当该另一方的装置中的应用在后台的数据传送动作由于OS即操作系统的控制而被中断时,从该一方的装置起动该另一方的装置中的进行了所述数据传送的应用,重新开始被中断的数据传送。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通过多个不同的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
通过使第1通信方式、和与该第1通信方式不同的通信方式的第2通信方式协作,从而对一方的装置和另一方的装置通过来自对方侧的装置的操作来进行给定控制。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第2通信方式下的通信来交换图像的发送请求,使用所述第1通信方式下的通信来进行图像发送。
3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配对单元,其登记通信对象;
通信单元,其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通信:通过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从而转变为建立了与所登记的所述通信对象的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在所述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和
控制单元,其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转变为所述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所述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通信连接。
38.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在多个装置间交换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彼此登记通信目标,
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进行对给定信息进行通信的给定通信手续,转变为彼此建立了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状态的处理;
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下,每隔给定间隔进行间歇性的定期通信的处理;和
在所述定期通信被维持的期间,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维持,在该定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该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在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再次根据在转变为所述通信连接状态时所发送的所述给定信息的内容的变化状态和所登记的所述通信目标的有无,来控制可否向所述通信连接状态转变的处理。
CN201610073581.0A 2015-02-04 2016-02-02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Active CN105847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0704 2015-02-04
JP2015020704 2015-02-04
JP2015-056243 2015-03-19
JP2015-056242 2015-03-19
JP2015056243 2015-03-19
JP2015056242 2015-03-19
JP2015216558A JP6217731B2 (ja) 2015-02-04 2015-11-04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15216559A JP6278031B2 (ja) 2015-02-04 2015-11-04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15-216559 2015-11-04
JP2015-216558 2015-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7318A true CN105847318A (zh) 2016-08-10
CN105847318B CN105847318B (zh) 2020-02-21

Family

ID=5655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3581.0A Active CN105847318B (zh) 2015-02-04 2016-02-02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CN201610073256.4A Active CN105847317B (zh) 2015-02-04 2016-02-02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3256.4A Active CN105847317B (zh) 2015-02-04 2016-02-02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0367988B2 (zh)
CN (2) CN1058473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5420A (zh) * 2017-12-19 2019-07-19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装置、图像捕获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278589A (zh) * 2018-03-14 2019-09-24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7178A (zh) * 2015-01-29 2015-08-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US9832429B2 (en) * 2015-03-17 2017-11-2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Shared vehicle camera
US10223061B2 (en) * 2015-12-17 2019-03-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play redistribution between a primary display and a secondary display
JP6532414B2 (ja) * 2016-02-09 2019-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28727B2 (en) * 2016-03-04 2020-07-28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mong computing devices
JP6833397B2 (ja) * 2016-08-12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447595B2 (ja) * 2016-08-31 2019-01-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処理実行装置、制御方法、処理実行方法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JP6693365B2 (ja) * 2016-09-20 2020-05-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報知装置、報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49259B2 (en) * 2016-09-23 2019-07-09 Apple Inc. Broadcasting a device st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8105422A1 (ja) 2016-12-06 2018-06-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JP6639430B2 (ja) * 2017-01-31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14803B1 (ja) * 2017-04-24 2020-07-01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画像共有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6991734B2 (ja) * 2017-04-28 2022-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210139A1 (zh) * 2017-05-18 2018-11-22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891072B2 (ja) * 2017-08-09 2021-06-18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586434B1 (en) * 2017-10-25 2020-03-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access to audio/video record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19154001A (ja) * 2018-03-06 2019-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撮像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25107B2 (ja) * 2018-04-05 2022-02-2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US11194019B2 (en) 2018-04-30 2021-12-07 Faro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one touch regist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cans with an augmented reality enable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WO2019226151A1 (en) * 2018-05-21 2019-11-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communication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process state
JP7179520B2 (ja) * 2018-07-31 2022-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547996B (zh) * 2019-01-11 2022-04-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其无线配对方法和无线网络配对系统
JP7479908B2 (ja) * 2020-04-06 2024-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7231A (zh) * 2003-11-25 2005-06-15 微软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参数修改电源管理算法
CN102917113A (zh) * 2011-06-14 2013-02-06 米特尔网络公司 集中式蓝牙设备配对
WO2014008658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Nokia Corporation Handling packet data units
CN103795882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无线连接方法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140323048A1 (en) * 2013-04-26 2014-10-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modes
CN104219744A (zh) * 2013-05-29 2014-12-17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Ble分布网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5948B2 (ja) 2002-02-19 2009-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KR100985250B1 (ko) 2004-03-30 2010-10-04 소니 주식회사 인터페이스 교섭을 위한 무선 장치,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JP4612865B2 (ja) * 2005-05-20 2011-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電源制御方法
JP2007020037A (ja) * 2005-07-11 2007-01-25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US8559350B2 (en) 2005-12-20 2013-10-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chanism to convey discovery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07306201A (ja) 2006-05-10 2007-11-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情報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026615B1 (en) 2007-07-30 2014-10-29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JP4894826B2 (ja) 2008-07-14 2012-03-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報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B0814105D0 (en) * 2008-08-01 2008-09-10 Springdale Sustainable Develop Composition for accelerated production of collagen
RU2534752C2 (ru) 2009-01-29 2014-12-10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Способ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JP2010283485A (ja) * 2009-06-03 2010-1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211391A (ja) 2010-03-29 2011-10-20 Nikon Corp 撮影依頼端末、撮像装置、撮影依頼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548869B2 (en) 2011-04-08 2017-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multicasting using 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 wireless technology
JP2013110738A (ja) 2011-10-27 2013-06-06 Panasonic Corp 画像通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118487A1 (ja) 2012-02-08 2013-08-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8798510B2 (en) * 2012-07-24 2014-08-05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mob sensor timing adjustment
JP5974779B2 (ja) 2012-09-27 2016-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984393B (zh) 2012-12-12 2015-06-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传输文件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6062239B2 (ja) 2012-12-27 2017-01-18 株式会社ザクティ 電子機器
KR20140087829A (ko) * 2012-12-31 2014-07-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가 이동 통신 단말로부터 연결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매체 및 디지털 영상 장치
JP6112938B2 (ja) * 2013-03-29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245843B2 (ja) 2013-05-21 2017-12-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操作端末、撮像システム、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00249B2 (ja) 2013-06-21 2015-10-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影条件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36888B2 (en) * 2013-06-28 2015-09-15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Radio receiver and reception frequency setting method used therein, and frequency setting device and frequency setting method
JP6221479B2 (ja) 2013-08-06 2017-11-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情報提供サーバ、情報提供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27492B1 (ja) 2013-08-19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2164917B1 (ko) * 2014-02-10 2020-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에서 재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JP5755347B2 (ja) 2014-02-20 2015-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KR102126994B1 (ko) 2014-06-17 2020-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채널 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JP6385205B2 (ja) * 2014-09-01 2018-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7231A (zh) * 2003-11-25 2005-06-15 微软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参数修改电源管理算法
CN102917113A (zh) * 2011-06-14 2013-02-06 米特尔网络公司 集中式蓝牙设备配对
WO2014008658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Nokia Corporation Handling packet data units
CN103795882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无线连接方法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140323048A1 (en) * 2013-04-26 2014-10-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modes
CN104219744A (zh) * 2013-05-29 2014-12-17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Ble分布网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邹鹏: "手机外设的低功耗设计", 《无线互联科技》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5420A (zh) * 2017-12-19 2019-07-19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装置、图像捕获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1146721B2 (en) 2017-12-19 2021-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278589A (zh) * 2018-03-14 2019-09-24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278589B (zh) * 2018-03-14 2022-02-18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50891B2 (en) 2021-06-29
US20160227596A1 (en) 2016-08-04
CN105847318B (zh) 2020-02-21
CN105847317A (zh) 2016-08-10
US10367988B2 (en) 2019-07-30
CN105847317B (zh) 2020-01-31
US20190289195A1 (en) 2019-09-19
US20160227097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7318A (zh)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
CN111083685B (zh)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2238759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95332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CN105357438A (zh) 证书传送管理相机网络
JP6603513B2 (ja) 通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10035420A (zh) 通信系统和装置、图像捕获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KR101543498B1 (ko) 통신 장치, 통신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촬상 장치, 촬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CN103916980B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4114023A1 (en) Inter-device multimedia content playback continuing method
CN103944870B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366386B2 (ja) 通信装置、撮像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55870A1 (zh) 设备控制方法和设备
JP2015073231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745916B (zh)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CN106973216A (zh) 摄像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2015009276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307103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6127379A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98379A (zh) 一种终端及其实时视频图像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6940590A (zh) 一种终端设备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5123891U (zh) 具分离式录音功能之摄像系统
JP7097694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006962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85518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