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6957A -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6957A
CN105846957A CN201610169068.1A CN201610169068A CN105846957A CN 105846957 A CN105846957 A CN 105846957A CN 201610169068 A CN201610169068 A CN 201610169068A CN 105846957 A CN105846957 A CN 105846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control channel
physical downlink
downlink control
downgo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90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6957B (zh
Inventor
阿部哲士
岸山祥久
永田聪
三木信彦
武田和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46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6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6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6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 e.g. by allocating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基站装置具有:信号生成部,生成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第2下行控制信号;控制信道复用部,将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n=1、2或3)的无线资源,将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该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子帧内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发送部,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1下行控制信号,在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2下行控制信号,控制信道复用部在设定了CIF的情况下,在作为基于该CIF值而决定的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内复用第2下行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280021496.X,申请日:2012年2月17日,发明名称: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传输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接入方式,对下行线路(下行链路)利用基于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的方法,对上行线路(上行链路)利用基于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方法。
此外,以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该后继系统又被称为高级LTE或者增强LTE(以下记为“LTE-A”)。在LTE(Rel.8)或LTE-A(Rel.9、Rel.10)中,作为由多个天线发送接收数据从而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无线通信技术,正研究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MIMO系统中,在发送接收机准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从不同的发送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发送信息序列。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 and EvolvedUTRA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LTE-A中,规定有从不同的发送天线向不同用户同时发送发送信息序列的多用户MIMO(MU-MIMO:Multiple User MIMO)。该MU-MIMO传输被研究还用于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异构网络)和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协作多点)传输。这样,在将来的系统中,连接到基站装置的用户数会增加,可想到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会不足。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大下行控制信道而增加其容量,且复用更多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信号生成部,生成对移动终端装置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对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从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控制信道复用部,将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将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该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发送部,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在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道复用部在设定了CIF(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在作为基于该CIF值而决定的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内复用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部,接收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该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解调部,在设定了CIF的情况下,基于该CIF值而决定作为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对该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而检测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对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在无线基站装置中生成的第1和第2下行控制信号,对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中接收到的第1和第2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信号生成部,生成对移动终端装置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对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从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控制信道复用部,将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将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该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发送部,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在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道复用部在设定了CIF(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在作为基于该CIF值而决定的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内复用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有:接收部,接收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该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解调部,在设定了CIF的情况下,基于该CIF值而决定作为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对该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而检测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对移动终端装置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对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从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将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将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步骤,该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在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在设定了CIF(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在作为基于该CIF值而决定的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内复用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该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在设定了CIF的情况下,基于该CIF值而决定作为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对该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而检测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有:信号生成部,生成发往移动终端装置的第1和第2下行控制信号;第1复用部,将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从子帧的开头起至规定码元数为止的控制区域;第2复用部,将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从控制区域的下一个码元起至子帧的最终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上;以及发送部,发送被复用到控制区域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以及被复用到无线资源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部,接收在从子帧的开头起至规定码元数为止的控制区域复用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以及在从控制区域的下一个码元起至子帧的最终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频分复用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信道估计部,利用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对接收到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小区固有或用户固有的参照信号对接收到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解调部,利用信道估计结果,解调第1以及第2下行控制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扩展下行控制信道而增大其容量,可复用更多DCI。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MU-MIMO的HetNet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进行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的子帧的一例的图。
图3是扩展PDCCH(FDM型PDCCH)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扩展PDCCH对于系统频带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5A和图5B是说明扩展PDCCH的格式为跨越插入(with cross interleaving)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的一例的图。
图6是说明扩展PDCCH的格式为非跨越插入(without cross interleaving)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的一例的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FDM型PDCCH的资源块的一例的图。
图8是交叉载波调度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将交叉载波调度应用于FDM型PDCCH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以及一部分上位层的功能模块图。
图14是移动终端装置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应用MU-MIMO的HetNet的概略图。图1所示的系统在基站装置eNB(eNodeB)的小区内设有具有局部的小区的小型基站装置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层次性地构成。在这样的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中,还假设并不是从基站装置eNB的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对于多个移动终端装置UE(User Equipment:用户装置)的数据,而是从小型基站装置RRH的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对于多个移动终端装置UE的数据,存在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不足的可能性。
此外,在应用了CoMP的HetNet中,存在在维持向宏基站装置eNB连接了移动终端装置UE的状态下动态地进行小区范围扩展(cell range expansion)的可能性。此时,位于小型基站装置RRH的小区边缘附近的移动终端装置UE从基站装置eNB接收下行控制信号,并从小型基站装置RRH接收下行数据信号。因此,存在在基站装置eNB中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不足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该问题,还考虑从小型基站装置RRH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结构,但小型基站装置RRH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少。
如上述的结构等那样,虽然通过MU-MIMO改善频率利用效率,但有可能产生基站装置eNB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不足的问题。图2是表示进行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的子帧的一例的图。在子帧内,对于移动终端装置UE的下行数据的信号以及用于接收该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的信号被时分复用而发送。
从子帧的开头起规定的OFDM码元(1~3OFDM码元)被确保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无线资源区域(PDCCH区域)。PDCCH区域由子帧的开头起最大3个OFDM码元构成,根据业务信息(例如,连接的用户数等)而对每个子帧动态地改变OFDM码元数(选择1~3OFDM码元数的任意个)。在从子帧的开头起规定的码元数以后的无线资源,确保下行数据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用的无线资源区域(PDSCH区域)。
此外,对PDCCH区域分配与各移动终端装置UE对应的DCI。此时,考虑如下情况:仅由从子帧的开头起最大3个OFDM码元构成的PDCCH区域,无法对所有的移动终端装置UE分配DCI。例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DCI的增加导致PDCCH区域不足,无法确保对于移动终端装置UE#5、#6的DCI的分配资源。这样,在应用MU-MIMO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假设DCI的分配资源不足,对于MU-MIMO传输的吞吐量特性的影响成为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PDCCH区域的不足,考虑在从子帧的开头起最大3个OFDM码元以外扩展PDCCH(向现有的PDSCH区域扩展PDCCH)。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对子帧的开头码元起规定码元数以后的无线资源设定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型的PDCCH,在FDM型PDCCH配置下行控制信号,并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而发送给移动终端装置UE。
图3是表示配置了现有的PDCCH和FDM型PDCCH的子帧结构的图。在子帧的开头几个OFDM码元(1~3OFDM码元)中横跨整个系统频带而配置现有的PDCCH,在配置了现有的PDCCH的码元以后的无线资源配置FDM型PDCCH。一个FDM型PDCCH的频域的带宽是无线资源的调度单位的大小,例如一个资源块(RB)。
这样,通过用于从基站装置eNB向移动终端装置UE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下行链路支持作为扩展PDCCH的FDM型PDCCH,从而能够使用现有的PDSCH区域的规定的频域作为扩展PDCCH区域。扩展PDCCH区域能够利用在现有的PDSCH区域配置的每个用户的DM-RS(解调参照信号)而解调。DM-RS被规定为用户专用的解调用参照信号,能够对UE单独进行波束成型(Beam forming),因此获得充分的接收质量。因此,即使是小区边缘附近的UE,只要通信环境良好就能够降低聚合等级,因此能够改善吞吐量。
这里,参照图4说明扩展PDCCH(FDM型PDCCH)对于系统频带的分配方法。另外,在图4中,作为一例,表示对由25个物理资源块(PRB:物理资源块)构成的小区带宽,作为扩展PDCCH而设定8个(NVRB=8)的虚拟资源块(VRB:Virtual Resource Block)组的情况。此外,在图4表示资源配置类型0(Resource allocation type0)的情况。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资源块配置类型有3种不同类型(Resource allocation type0、1、2)。资源块配置类型0与1在频域支持非连续频率配置,类型2只支持连续频率配置。资源块配置类型0通过相邻的资源块的组来表示而非频域中的单独的资源块来表示,从而减少位图的尺寸。在图4中,由于小区带宽是25个资源块,因此资源块组(RBG)的尺寸成为2。此时,8个VRB组以两个为单位被配置在PRB(RBG=1、3、7、8)。
基站装置eNB对移动终端装置UE通过上位层信号通知NVRB个VRB组作为扩展PDCCH。在如图4所示那样设定时,对移动终端装置UE通知规定的RBG(这里,RBG=1、3、7、8)。此外,对VRB以PRB索引(RBG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对VRB索引进行编号。
扩展PDCCH的资源块能够设为被分为前半时隙(第一个时隙)和后半时隙(第二个时隙)而配置了下行控制信号的结构。此外,作为扩展PDCCH的格式,考虑以由多个资源元素组(REG)构成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单位分配各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的方法(跨越插入)、以及以PRB单位分配各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的方法(非跨越插入)。
移动终端装置UE在跨越插入的情况下,在由CCE索引规定的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在非跨越插入的情况下,在由VRB索引规定的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以下,说明各格式中的盲解码。
<跨越插入>
在跨越插入时,基站装置eNB对扩展PDCCH分配由可使用的无线资源内的连续的REG构成的CCE。另外,1个CCE由9个REG构成。此外,1个REG由4个资源元素构成。例如,基站装置eNB基于从各移动终端装置UE通知的接收质量,决定用于表示连续分配的CCE数的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1、2、4、8))。然后,对扩展PDCCH设定与基于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聚合等级的CCE数对应的REG。
例如,对由25个PRB构成的小区带宽,通过资源配置类型0配置8个(NVRB=8)的VRB组作为扩展PDCCH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那样对PRB的无线资源配置REG。
构成1个CCE的9个REG在频率方向上连续分配给构成扩展PDCCH的VRB的无线资源。如图5B所示,被分配到连续的VRB组的频率方向的9个REG构成1个CCE。另外,在VRB的无线资源中,对作为CRS等的参照信号而被分配的资源元素,排除该资源元素而进行REG的分配。此外,基站装置eNB基于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聚合等级,对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扩展PDCCH信号进行连续的CCE的分配。
移动终端装置UE监视有可能被上位层信号设定的多个扩展PDCCH的候选。这被称为盲解码。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不被通知被分配了发往本装置的扩展PDCCH信号的CCE以及被选择的聚合等级。因此,针对有可能被分配发往本装置的扩展PDCCH信号的所有CCE循环进行扩展PDCCH的解码。
此外,基站装置eNB为了将移动终端装置UE进行的盲解码的尝试次数最小,对每个移动终端装置UE设定搜索空间,在该搜索空间内能够分配发往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扩展PDCCH信号用的CCE。此时,移动终端装置UE在对应的搜索空间内尝试扩展PDCCH的解码。
在搜索空间内尝试盲解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根据各聚合等级,通过以下的式(1)能够求得搜索空间。另外,与各聚合等级∧(=1、2、4、8)对应的PDCCH的候选数分别是6、6、2、2。
[数1]
式(1)
Yn=(A×Yn-1)modD
扩展PDCCH的时隙j的CCE的总数
i=0,...,Λ·1,
m=0,...,M(Λ)·1,
M(Λ):各聚合等级的PDCCH的候选数
Y1=nUEID≠0
A=39827
D=65537
<非跨越插入>
在非跨越插入时,基站装置eNB对扩展PDCCH以PRB单位分配发往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DCI。例如,基站装置eNB基于从各移动终端装置UE通知的接收质量,决定用于表示连续分配的VRB数的聚合等级。然后,对扩展PDCCH分配与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聚合等级对应的数的VRB作为发往移动终端装置UE的DCI的无线资源。
在非跨越插入中,对扩展PDCCH以PRB单位分配无线资源作为发往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DCI的无线资源。对有可能被配置扩展PDCCH的无线资源配置作为用户专用的下行参照信号的DM-RS。因此,能够利用DM-RS进行扩展PDCCH的解调。此时,可进行以PRB为单位的信道估计,能够对各移动终端装置UE有效地形成波束成型。
移动终端装置UE监视有可能通过上位层信号设定的多个扩展PDCCH的候选。移动终端装置UE中不被通知被分配有发往本装置的DCI的扩展PDCCH的VRB以及被选择的聚合等级。因此,针对有可能被分配发往本装置的DCI的所有扩展PDCCH信号的VRB循环进行扩展PDCCH的解码。
此外,基站装置eNB为了使移动终端装置UE进行的盲解码的尝试次数最小,对每个移动终端装置UE设定搜索空间,在该搜索空间内,能够分配发往各移动终端装置UE的DCI用的VRB。此时,移动终端装置UE只要在对应的搜索空间内进行DCI的解码即可(参照图6)。
在搜索空间内尝试盲解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根据各聚合等级(VRB单位),通过以下的式(2)可求得搜索空间。另外,与各聚合等级∧(=1、2、4、8)对应的PDCCH的候选数分别是6、6、2、2。另外,这里表示聚合等级为6、6、2、2的情况,但聚合等级以及PDCCH的候选数当然不限定于此。
[数2]
式(2)
n VRB FDM - PDCCH = ( &Lambda; &CenterDot; m + i ) mod N VRB FDM - PDCCH
i=0,...,Λ-1,
m=0,...,M(Λ)·1,
M(Λ):各聚合等级的PDCCH的候选数
对扩展PDCCH设定的VRB数
对由25个PRB构成的小区带宽,通过资源配置类型0配置8个(NVRB=8)的VRB组作为扩展PDCCH的情况下,对VRB以PRB索引(RBG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对VRB索引进行编号(参照图6)。
在聚合等级1中,对VRB#0~#5设定6个搜索空间。在聚合等级2中,对VRB#0~#7以2个VRB为单位设定4个搜索空间。在聚合等级4中,对VRB#0~#7以4个VRB为单位设定两个搜索空间。在聚合等级8中,对VRB#0~#7以8个VRB为单位设定一个搜索空间。另外,在聚合等级2、8,由于VRB数不足而搜索空间重叠(overlap)。
此外,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根据聚合等级,搜索空间被盲解码,取得对VRB分配的DCI。这样,在非跨越插入中,以PRB为单位分配各用户的DCI,在由VRB索引规定的搜索空间被盲解码。
这样,作为控制信道区域而利用扩展PDCCH(FDM型PDCCH),从而能够确保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此外,通过限定搜索空间,能够抑制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次数。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限制在PDCCH和FDM型PDCCH中可使用的聚合等级、DCI格式的种类。由此,减少盲解码数,且能够基于环境改善特性。
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次数基于与各聚合等级∧(=1、2、4、8)对应的PDCCH的候选数(6、6、2、2)。例如,当与聚合等级∧(=1、2、4、8)对应的搜索空间数是(6、6、2、2)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为了解码现有的PDCCH,尝试16次(=6+6+2+2)的盲解码,为了解码FDM型PDCCH,尝试16次盲解码。从而,与不并用PDCCH和FDM型PDCCH的情况相比,在并用PDCCH和FDM型PDCCH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总数增加。
因此,限制聚合等级,使得PDCCH和FDM型PDCCH中聚合等级∧不同。例如,将PDCCH的聚合等级限制为4或8,将FDM型PDCCH的聚合等级限制为1或2。由此,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次数是,对PDCCH尝试4次(=2+2)盲解码,对FDM型PDCCH尝试12次(=6+6)盲解码。从而,即使在并用PDCCH与FDM型PDCCH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次数抑制为16次(=4+12)。这与不并用PDCCH与FDM型PDCCH的情况下的移动终端装置UE的盲解码的尝试总数相同。
另外,对于PDCCH与FDM型PDCCH的聚合等级的限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决定聚合等级的限制以便用户复用数最大化,或者决定聚合等级的限制以便优先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特性。
移动终端装置UE事先针对PDCCH以及FDM型PDCCH被通知聚合等级的限制。移动终端装置UE在PDCCH以及FDM型PDCCH的聚合等级被限制的情况下,被限制为与被限制的聚合等级对应的盲解码的次数,因此能够减少盲解码次数的总数。
此外,限制DCI格式种类,使得在PDCCH与FDM型PDCCH中DCI格式不同。例如,PDCCH限制发送用于下行链路调度分配的DCI(例如,DCI格式1A、2等),FDM型PDCCH限制发送用于上行链路许可的DCI(例如,DCI格式0、4等)。另外,PDCCH以及FDM型PDCCH中的DCI格式的组合并不限定于此。
由此,由于用于下行链路调度分配的DCI在时间上先被解调,因此移动终端装置UE在对时间上比FDM型PDCCH早接收的PDCCH进行解码后紧接着能够开始解调PDSCH。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的聚合等级的限制或者DCI格式的限制从基站装置eNB利用上位层信令通知到移动终端装置UE,且动态地切换上述限制的设定。由此,可灵活运用系统。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被分配了FDM型PDCCH的PRB的前半时隙和后半时隙,限制各时隙的DCI种类,使得至少在一个时隙配置相同比特尺寸的多个DCI。由此,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次数减少,因此能够减少移动终端装置UE的负担。
例如,在LTE-A(Rel.10)中规定的R-PDCCH在前半时隙被配置下行链路调度分配用DCI(例如,DCI格式1A、2A等),在后半时隙被配置上行链路许可用DCI(例如,DCI格式0、4等)。图7A是表示本发明人等提出的对FDM型PDCCH的资源块直接采用R-PDCCH的DCI分配的情况下的DCI配置的示意图。
此时,由于在DCI格式1A和2A中比特尺寸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进行盲解码。此外,由于DCI格式0和4的比特尺寸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进行盲解码。从而,例如,如果与各聚合等级∧(=1、2、4、8)对应的搜索空间数为6、6、2、2,则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对配置在前半时隙的DCI格式1A尝试(6+6+2+2=)16次盲解码。同样,对配置在前半时隙的DCI格式2A、配置在后半时隙的DCI格式0、配置在后半时隙的DCI格式4分别尝试16次盲解码。从而,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总数成为16×4次(64次)。
另一方面,图7B是将DCI格式限制为在前半时隙配置相同比特尺寸的多个DCI的例子。如图7B所示,在图7A中被配置在后半时隙的用于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0再次被配置在前半时隙。DCI格式0的比特尺寸与配置在前半时隙的用于下行链路调度分配的DCI格式1A相同。
此时,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配置在前半时隙的DCI格式1A、0的比特尺寸相同,因此,能够通过一次盲解码(最大16次)同时解码。对于配置在前半时隙的剩余的DCI格式2A、配置在后半时隙的DCI格式4,分别尝试16次盲解码。从而,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总数成为16×3次(48次)。从而,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次数减少,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装置UE的负担。另外,DCI格式1A与DCI格式0通过在尝试了16次盲解码后处理开头一个比特来区分。
另外,也可以设为将在图7A中配置在前半时隙的DCI格式1A配置于后半时隙的结构。此时,在后半时隙配置相同比特尺寸的DCI格式0、1A。此时,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盲解码的尝试总数也成为16×3次(48次)。另外,FDM型PDCCH的资源块中的相同消息尺寸的DCI格式的组合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对交叉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应用了FDM型PDCCH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结构。
在LTE-A(Rel-10)中,一致同意将相当于LTE(Rel.8)之前的系统频带的基本频率块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并集合多个CC实现宽带化。有可能会产生在一部分CC中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比较强但在其他的CC中干扰的影响较少的通信环境。因此,研究如下的结构:由干扰的影响少的其他CC进行用于在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较强的CC发送的共享数据信道(PDSCH等)的DCI的分配。这里,将发送PDSCH的CC的PDCCH由不同于该CC的其他CC发送的情况称为交叉载波调度。
图8是应用交叉载波调度的情况下的概略图。在图8所示的方法中,应用将发送PDSCH的CC(副小区)的PDCCH由不同于该CC(副小区)的其他CC(主小区)发送的交叉载波调度。具体来说,用于分配CC#1的PDSCH或者PUSCH的DCI-1被分配到CC#1的PDCCH,用于分配CC#2的PDSCH或者PUSCH的DCI-2被分配到不同的CC#1的PDCCH。对各DCI附加用于指示调度目的地的CC的3比特的CIF(Carrier Indicator Field:载波指示符字段)。移动终端装置UE基于解调后的DCI中附加的CIF值,能够判断是分配到哪个CC的PDSCH。
本发明将搜索空间构成为,通过交叉载波调度被分配到相同的CC(主小区)的主小区的PDSCH分配用的FDM型PDCCH、以及副小区的PDSCH分配用的FDM型PDCCH这两个搜索空间连续。图9表示成为主小区的CC#1的搜索空间与成为副小区的CC#2的搜索空间成为连续结构的情况。
这样,通过主小区与副小区的搜索空间连续的搜索空间结构,能够防止主小区与副小区的搜索空间重叠。由此,能够降低不同CC之间的分配PDSCH的DCI被阻塞(Blocking)的概率。
当对于FDM型PDCCH的DCI的分配方法为跨越插入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式(3)求得子帧n中的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另外,与各聚合等级∧(=1、2、4、8)对应的FDM型PDCCH的候选数分别为6、6、2、2。
[数3]
式(3)
Yn=(A×Yn-1)modD
扩展PDCCH的时隙j的CCE的总数
i=0,...,Λ·1,
m=0,...,M(Λ)·1,
nCI=CIF值
M(Λ):各聚合等级的PDCCH的候选数
Y-l=nUEID≠0
A=39827
D=65537
此外,当对于FDM型PDCCH的DCI的分配方法为非跨越插入的情况下,以PRB为单位被分配DCI,因此通过以下的式(4)可求得子帧n中的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
[数4]
式(4)
S n ( &Lambda; ) = &Lambda; &CenterDot; { ( Y n + m + n CI M ( &Lambda; ) ) mod N VRB FDM - PDCCH } + i
以下,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移动终端装置10以及基站装置20的无线通信系统1。移动终端装置10以及基站装置20支持LTE-A。
如图10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基站装置20、以及与该基站装置20通信的多个移动终端装置10。基站装置20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基站装置20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互相连接。各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与小区C1、C2中与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另外,上位站装置30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各移动终端装置10包含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作为移动终端装置来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设与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是各移动终端装置10而进行说明,但更一般的是既包含移动终端装置又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复用),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复用)。另外,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对各副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对每个终端分割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在LTE-A中规定的通信信道结构。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移动终端装置10中共享的PDSCH、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以及扩展PDC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号。这里,对从子帧的开头起规定的OFDM码元数(1~3OFDM码元数)为止的无线资源复用下行控制信号,对规定的OFDM码元数后的无线资源频分复用扩展PDCCH信号与PDSCH信号。
通过扩展PDCCH(FDM型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扩展PDCCH用于利用被分配了PDSCH的资源区域支持PDCCH的容量不足。上位控制信号能够包含与被设定扩展PDCCH的PRB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RBG的信息)、对于PDCCH以及扩展PDCCH的聚合等级的限制以及DCI格式种类的限制、与用于决定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的控制式的参数有关的信息等。
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具有在各移动终端装置10中共享的PUSCH、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重发响应信号(ACK/NACK信号)等。
参照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的整体结构。基站装置2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通知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
从基站装置20向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基站装置20的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用于小区中的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用于小区中的通信的广播信息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Root Sequence Index:根序列索引)等。
各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进行预编码而向每个天线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另一方面,针对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到基站装置20的数据,在各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部202放大,被各发送接收部203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或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和释放等呼叫处理、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着,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整体结构。无论LTE终端还是LTE-A终端其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因此不区分说明。移动终端装置1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被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部102放大,并被发送接收部103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被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和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部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后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部103。
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此后,放大器部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后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以及一部分上位层的功能模块图,主要表示了基带信号处理部204的发送处理的功能模块。图13例示了最大可应对M个(CC#0~CC#M)的分量载波数的基站结构。对于成为基站装置20的下属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转发到基站装置20。
控制信息生成部300以用户为单位生成进行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的上位控制信息。此外,上位控制信息能够包含可预先映射扩展PDCCH(FDM型PDCCH)的资源配置(PRB位置)信号。此外,生成与在用于决定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的上述各控制式中使用的参数有关的信息、与聚合等级的限制或DCI格式种类的限制有关的信息等。
数据生成部301按照用户输出从上位站装置30转发来的发送数据作为用户数据。分量载波选择部302对每个用户选择在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从基站装置20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过RRC信令通知分量载波的追加/削减,并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应用完成消息。
调度部310根据系统频带整体的通信质量,控制对于下属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分量载波的分配。此外,从对每个移动终端装置选择的分量载波中决定确定的分量载波(PCC)。此外,调度部310控制各分量载波CC#1-CC#M中的资源的分配。对LTE终端用户和LTE-A终端用户区分进行调度。调度部310从上位站装置30被输入发送数据以及重发指示,并从测定了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部被输入信道估计值和资源块的CQI。
此外,调度部310参照被输入的重发指示、信道估计值以及CQI,进行上行下行控制信息以及上行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调度。移动通信中的传播路径根据频率选择性衰减,其变动按照频率而不同。因此,调度部310针对发往各移动终端装置10的用户数据,按照子帧指示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映射位置)(被称为自适应频率调度)。在自适应频率调度中,对各资源块选择传播路径质量良好的移动终端装置10。因此,调度部310利用从各移动终端装置10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指示资源块(映射位置)。
同样,调度部310针对通过自适应频率调度由扩展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等,按照每个子帧指示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映射位置)。因此,调度部310利用从各移动终端装置10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指示资源块(映射位置)。
此外,调度部310根据与移动终端装置10之间的传播路径状况,控制聚合数。对PDCCH控制CCE聚合数,对扩展PDCCH控制CCE聚合数(跨越插入时)或者VRB聚合数(非跨越插入时)。另外,当在PDCCH和扩展PDCCH中聚合数被限制时,在被限制的聚合数的范围内进行控制。例如,PDCCH的聚合数被限制为4、8,扩展PDCCH的聚合数被限制为1、2。对小区边缘用户提高CCE聚合数以及VRB聚合数。此外,决定在被分配的资源块中满足规定的块错误率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满足由调度部310决定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的参数被设定于信道编码部303、308、312、调制部304、309、313。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与一个分量载波内的最大用户复用数N对应的信道编码部303、调制部304、映射部305。信道编码部303将由从数据生成部301输出的用户数据(包含一部分上位控制信号)构成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按照每个用户进行信道编码。调制部304将信道编码后的用户数据,按照每个用户进行调制。映射部305将调制后的用户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具有从多个DCI格式中使用规定的DCI格式生成控制信息的生成部(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06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11)。多个DCI格式包含以上行链路许可为内容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0/4)、以下行链路调度分配为内容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1A等)。调度部310能够对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06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11限制在PDCCH与扩展PDCCH中应用的DCI格式。例如,限制为在PDCCH中仅应用下行DCI格式(1A、2等),且限制为在扩展PDCCH中仅应用上行DCI格式(0、4等)。此外,调度部310控制扩展PDCCH,使得在时域的前半时隙或后半时隙配置相同比特尺寸的多个DCI格式。
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06利用以下行链路调度分配为内容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1A等),生成用于控制PDSCH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此时,按照每个用户生成该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此外,该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包含用于识别被分配了PDSCH的上行服务小区的识别字段(CIF)。在应用交叉载波调度时,调度部310基于CIF值决定搜索空间开始位置。在跨越插入时,调度部310基于通过式(3)计算的搜索空间开始位置来设定搜索空间,在非跨越插入时,调度部310基于通过式(4)计算的搜索空间开始位置来设定搜索空间。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具有下行公共信道用控制信息生成部307,所述下行公共信道用控制信息生成部307生成作为用户公共的下行控制信息的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11利用以上行链路许可为内容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0/4),生成用于控制PUSCH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该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按照每个用户而生成。此外,该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包含用于识别被分配了PUSCH的上行服务小区的识别字段(CIF)。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具有信道编码部312以及调制部313,所述信道编码部312将生成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按照每个用户进行信道编码,所述调制部313将信道编码后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按照每个用户进行调制。
小区固有参照信号生成部318生成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RS: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RS)被复用到上述PDCCH区域的无线资源上而被发送。此外,用户专用参照信号生成部320生成下行解调参照信号(DM-RS:Downlink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用户固有的下行解调参照信号(DM-RS)被复用到上述PDSCH区域的无线资源而被发送。
上述调制部309、313中按照每个用户调制的控制信息被控制信道复用部314复用。PDCCH用的下行控制信息被复用到子帧的开头起1~3OFDM码元上,且被交织部315交织。另一方面,扩展PDCCH(FRM型PDCCH)用的下行控制信息被频分复用到子帧的规定的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上,且被映射部319映射到资源块(PRB)上。此时,映射部319基于来自调度部310的指示而映射。另外,映射部319不仅应用非跨越插入,还可以利用跨越插入而映射。
预编码权重乘法部321按照多个天线的每个天线,控制(偏移)被映射到副载波上的发送数据以及用户专用的解调用参照信号(DM-RS)的相位和/或振幅。被预编码权重乘法部321进行了相位和/振幅偏移后的发送数据以及用户专用的解调用参照信号(DM-RS)被输出到IFFT部316。
IFFT部316从交织部315以及映射部318被输入控制信号,且从映射部305被输入用户数据。IFFT部316对下行信道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循环前缀插入部317向下行信道信号的时域信号插入循环前缀。另外,循环前缀起到用于消除多路径传播延迟之差的保护间隔的作用。被附加了循环前缀的发送数据被送往发送接收部203。
图14是用户终端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功能模块图,表示支持LTE-A的LTE-A终端的功能模块。
作为接收数据而从无线基站装置2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被CP去除部401去除CP。被去除了CP的下行链路信号输入到FFT部402。FFT部402对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而从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并输入到解映射部403。解映射部403对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从下行链路信号取出复用了多个控制信息的复用控制信息、用户数据、上位控制信号。另外,解映射部403的解映射处理基于从应用部105输入的上位控制信号而进行。从解映射部403输出的复用控制信息被解交织部404解交织。另外,未被交织的扩展PDCCH信号也可以不经由解交织部404而输入到控制信息解调部405。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具有用于解调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解调部405、用于解调下行共享数据的数据解调部406以及信道估计部407。控制信息解调部405具有用于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用于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数据解调部406具有用于解调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号的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用于解调下行公共信道数据的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解调部406b。
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而取出作为用户公共的控制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CQI),且被输入到映射部415,作为发往基站装置20的发送数据的一部分而被映射。
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用户专用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例如,UL Grant)。被解调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被输入到映射部415,用于上行共享数据信道(PUSCH)的控制。
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用户专用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用户固有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例如,DL assignment)。被解调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被输入到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从而用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的控制,且被输入到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
控制信息解调部405从子帧的开头码元起解调PCFICH而确定配置PDCCH的控制区域,并从所确定的控制区域解调PDCCH。此外,控制信息解调部405解调在从控制区域的下一个码元起至子帧的最终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数据区域)频分复用的扩展PDCCH。
在应用交叉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在跨越插入的情况下,控制信息解调部405通过式(3)计算搜索空间开始位置,并对基于所计算的搜索空间开始位置确定的搜索空间进行盲解码。此外,在非跨越插入的情况下,通过式(4)计算搜索空间开始位置,并基于所计算的搜索空间开始位置对搜索空间进行盲解码。
另外,对应用了“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以及PDCCH以CCE为单位进行盲解码,对应用了“非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以及PDCCH,以VRB为单位进行盲解码。
控制信息解调部405在被通知了扩展PDCCH以及PDCCH的聚合数的限制信息的情况下,执行与在扩展PDCCH和PDCCH中分别被限制的各聚合等级对应的盲解码。此外,在对PDCCH分配下行DCI(格式1A、2等),对扩展PDCCH分配上行DCI(格式0、4等)的情况下,从PDCCH解调下行DCI,并从扩展PDCCH解调上行DCI。关于扩展PDCCH,在前半时隙或后半时隙中配置有相同比特尺寸的多个DCI格式的情况下,相同比特尺寸的DCI格式通过一次盲解码而被同时解调。
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基于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输入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取得用户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可映射在上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扩展PDCCH的PRB位置(VRB位置)输出到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解调部406b基于从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输入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公共信道数据。
信道估计部407利用用户固有的参照信号(DM-RS)或者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CRS)估计信道。在解调通常的PDCCH、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的情况下,利用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另一方面,在解调非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以及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利用DM-RS以及CRS进行信道估计。将被估计的信道变动输出到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以及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在这些解调部中,利用估计的信道变动以及解调用的参照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作为发送处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而具有数据生成部411、信道编码部412、调制部413、DFT部414、映射部415、IFFT部416、CP插入部417。数据生成部411根据从应用部105输入的比特数据,生成发送数据。信道编码部412对发送数据施加纠错等信道编码处理,调制部413通过QPSK等调制信道编码后的发送数据。
DFT部414对调制后的发送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映射部415将DFT后的数据码元的各频率分量映射到由基站装置20指示的副载波位置上。IFFT部416对相当于系统频带的输入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而变换为时序数据,CP插入部417对时序数据以数据段落插入循环前缀。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在附图中图示的大小以及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除此之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可适当变更后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1年5月2日申请的特愿2011-103223。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信号生成部,生成对移动终端装置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对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从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
控制信道复用部,将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将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该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
发送部,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在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信道复用部在设定了CIF(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在作为基于该CIF值而决定的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内复用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定了交叉载波调度而从主小区发送与在副小区中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设定具有确定所述副小区的CIF值的CIF。
3.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部,接收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该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
解调部,在设定了CIF的情况下,基于该CIF值而决定作为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对该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而检测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对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在无线基站装置中生成的第1和第2下行控制信号,对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中接收到的第1和第2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
信号生成部,生成对移动终端装置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对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从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
控制信道复用部,将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将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该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
发送部,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在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信道复用部在设定了CIF(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在作为基于该CIF值而决定的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内复用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有:
接收部,接收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该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
解调部,在设定了CIF的情况下,基于该CIF值而决定作为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对该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而检测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对移动终端装置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对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从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
将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将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步骤,该分配给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
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在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
在设定了CIF(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在作为基于该CIF值而决定的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内复用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复用到在1个子帧内分配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最初的n个码元的无线资源的第1下行控制信号和频分复用到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该分配给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在所述子帧内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号所复用的码元以后的规定码元作为时域,其中,n=1、2或3;以及
在设定了CIF的情况下,基于该CIF值而决定作为所述扩展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资源的搜索空间,对该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而检测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号的步骤。
CN201610169068.1A 2011-05-02 2012-02-17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5846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3223A JP5587824B2 (ja) 2011-05-02 2011-05-02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103223 2011-05-02
CN201280021496.XA CN103503544B (zh) 2011-05-02 2012-02-17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496.XA Division CN103503544B (zh) 2011-05-02 2012-02-17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6957A true CN105846957A (zh) 2016-08-10
CN105846957B CN105846957B (zh) 2019-05-14

Family

ID=4710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9068.1A Active CN105846957B (zh) 2011-05-02 2012-02-17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201280021496.XA Active CN103503544B (zh) 2011-05-02 2012-02-17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496.XA Active CN103503544B (zh) 2011-05-02 2012-02-17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9420609B2 (zh)
EP (2) EP2706800B1 (zh)
JP (1) JP5587824B2 (zh)
KR (2) KR20160019972A (zh)
CN (2) CN105846957B (zh)
CA (2) CA2971335A1 (zh)
ES (1) ES2611213T3 (zh)
PT (1) PT2955970T (zh)
WO (1) WO201215066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166A (zh) * 2018-02-14 2019-08-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4162A (zh) * 2017-11-16 2020-07-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2182A1 (en) * 2011-05-03 2022-03-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arch area based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US9398578B2 (en) * 2011-05-03 2016-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us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PL2721792T3 (pl) 2011-06-15 2020-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zszerzenie sygnalizacji sterowania fizycznego łącza pobierania w systemie łączności
US8879667B2 (en) * 2011-07-01 2014-11-04 Intel Corporation Layer shifting in open loop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9161344B2 (en) * 2012-03-19 2015-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ggregation of resources i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s
BR112013031729B1 (pt) * 2012-05-09 2022-08-16 Sun Patent Trust Aparelh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aparelho terminal e circuito integrado
WO2014137138A1 (ko) * 2013-03-04 2014-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장치
JP2014204254A (ja) * 2013-04-04 2014-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4181430A1 (ja) * 2013-05-09 2014-1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6396445B2 (ja) * 2013-10-31 2018-09-2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通信方法、eNodeB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CN104703212B (zh) * 2013-12-06 2019-07-2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KR101807816B1 (ko) * 2014-10-20 2017-12-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안테나 송수신을 위한 기지국의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KR20160052982A (ko) * 2014-10-29 2016-05-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고속 이동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0652768B2 (en) * 2015-04-20 2020-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based broadcast messaging
US10390354B2 (en) * 2015-09-10 2019-08-20 Intel IP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B (eNB),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flexible duplex communication
US10461908B2 (en) * 2015-11-11 201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channels in low latency L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267352B (zh) * 2015-12-01 2021-09-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调度方法及装置
JP2019091957A (ja) * 2016-03-30 2019-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7169005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356800B2 (en) * 2016-05-09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numerology with symbol boundary alignment for uniform and non-uniform symbol d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3041929C (en) * 2016-11-03 2023-05-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20180068677A (ko) * 2016-12-14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16777A1 (ja) * 2016-12-19 2018-06-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
EP3668170A4 (en) * 2017-08-10 2021-03-2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
CN109392133B (zh) * 2017-08-11 2022-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093480B (zh) * 2017-09-30 2024-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0687324B2 (en) * 2017-10-02 2020-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DCCH monitoring periodicity
EP4351070A3 (en) 2017-10-02 2024-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dcch monitoring periodicity
CN109673027B (zh) * 2017-10-16 2023-0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集中单元cu融合方法、相应设备及系统
CN111602441A (zh) * 2018-01-11 2020-08-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1151224A1 (en) * 2020-01-29 2021-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from a secondary cell to a primary cell
KR20210132531A (ko) * 2020-04-27 2021-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3984A2 (en) * 2008-11-04 2010-05-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viding a downlink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rst carrier to indicate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second, different carrier
CN101796867A (zh) * 2007-06-22 2010-08-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WO2010123331A2 (ko) * 2009-04-24 2010-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병합 전송을 위한 제어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302830A2 (en) * 2009-09-28 2011-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xtend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WO2011099695A2 (ko) * 2010-02-09 2011-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34823A1 (en) 2009-04-27 2012-03-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10020708A (ko) * 2009-08-24 2011-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구성과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US8433251B2 (en) * 2009-09-28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ing
KR101684867B1 (ko) * 2010-04-07 2016-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간 다중화 이득을 이용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CN101860896B (zh) * 2010-06-13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6867A (zh) * 2007-06-22 2010-08-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WO2010053984A2 (en) * 2008-11-04 2010-05-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viding a downlink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rst carrier to indicate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second, different carrier
WO2010123331A2 (ko) * 2009-04-24 2010-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병합 전송을 위한 제어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302830A2 (en) * 2009-09-28 2011-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xtend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WO2011099695A2 (ko) * 2010-02-09 2011-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4162A (zh) * 2017-11-16 2020-07-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67166A (zh) * 2018-02-14 2019-08-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7166B (zh) * 2018-02-14 2022-12-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0667A1 (ja) 2012-11-08
EP2706800B1 (en) 2016-09-14
JP2012235360A (ja) 2012-11-29
PT2955970T (pt) 2016-12-14
US9756633B2 (en) 2017-09-05
EP2955970A1 (en) 2015-12-16
CN103503544A (zh) 2014-01-08
CA2834208C (en) 2019-03-12
EP2955970B1 (en) 2016-10-26
EP2706800A4 (en) 2014-11-26
US9420609B2 (en) 2016-08-16
US20140301286A1 (en) 2014-10-09
CN103503544B (zh) 2017-05-03
JP5587824B2 (ja) 2014-09-10
CA2971335A1 (en) 2012-11-08
KR20140030207A (ko) 2014-03-11
CN105846957B (zh) 2019-05-14
ES2611213T3 (es) 2017-05-05
CA2834208A1 (en) 2012-11-08
KR101794099B1 (ko) 2017-11-06
KR20160019972A (ko) 2016-02-22
US20160278056A1 (en) 2016-09-22
EP2706800A1 (en)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544B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0353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931126B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380639B (zh) 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
CN103503514B (zh) 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845012B (zh) 在载波聚合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确认信令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2995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的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379787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934503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335651B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737479B (zh) 通信系统中接收或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3283276B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541560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350354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534019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获取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6209334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2870480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711314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37478B (zh)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配置和映射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7040338A (zh) 用于配置用于NB‑IoT UE发送上行信号的资源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05695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750439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窄带来传输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4441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285490A (zh) 盲解码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