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3532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3532B
CN103503532B CN201280021443.8A CN201280021443A CN103503532B CN 103503532 B CN103503532 B CN 103503532B CN 201280021443 A CN201280021443 A CN 201280021443A CN 103503532 B CN103503532 B CN 103503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resource
signal
user terminal
control sign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14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3532A (zh
Inventor
武田和晃
阿部哲士
岸山祥久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03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3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应于用户数的增加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在用户终端中设置:接收部,接收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和在规定的OFDM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与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重发确认部,基于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对于所述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确认,输出重发响应信号;以及选择部,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探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接入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方式。
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也探讨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称为LTE 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在LTE(Rel.8)或LTE-A(Rel.9、Rel.10)中,作为通过多个天线来发送接收数据、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无线通信技术,探讨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输出)技术。在MIMO系统中,在发送接收机中准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从不同的发送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发送信息序列。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 and EvolvedUTRA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LTE的后继系统(例如,Rel.9、Rel.10)中,规定从不同的发送天线同时对不同的用户发送发送信息序列的多用户MIMO(MU-MIMO:Multiple User MIMO)。探讨着该MU-MIMO传输也应用于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异构网络)或CoMP(CoordinatedMulti-Point,协作多点)传输中。因此,在将来的系统中,设想连接到基站装置的用户数增加,存在以现有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MU-MIMO传输等的将来的系统的特性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应于用户数的增加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接收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和在规定的OFDM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与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重发确认部,基于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进行对于所述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确认,输出重发响应信号;以及选择部,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生成部,生成对于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发送部,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下行控制信号且在所述规定的OFDM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而发送;以及接收部,接收在用户终端中基于进行了所述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而进行了重发确认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将在无线基站装置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发送到用户终端,将对于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反馈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中,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下行控制信号且在所述规定的OFDM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而发送到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进行了所述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而输出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所述重发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的步骤。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将在无线基站装置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发送到用户终端,将对于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反馈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包括:信号生成部,生成对于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以及发送部,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下行控制信号且在所述规定的OFDM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而发送,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接收部,接收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在规定的OFDM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与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重发确认部,基于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对于所述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确认,输出重发响应信号;以及选择部,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有效地应对与用户数的增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的不足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MU-MIMO的Hetnet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进行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的子帧的一例的图。
图3是扩展PDCCH(FDM型PDCCH)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映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PUCCH Format 1a/1b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的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资源的选择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对于系统频带的扩展PD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8是说明在扩展PDCCH的格式为跨越插入(with cross interleaving)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的一例的图。
图9是说明在扩展PDCCH的格式为非跨越插入(without cross interleaving)的情况下的搜索空间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应用的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资源的选择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资源的选择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资源的选择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资源的选择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基带处理部以及一部分上位层的功能方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基带处理部的功能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应用MU-MIMO的Hetnet的概略图。图1所示的系统中,设置有在基站装置eNB(eNodeB)的小区内具有局部的小区的小型基站装置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层次性地构成。设想在这样的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中,除了从基站装置eNB的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对于多个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数据之外,还从小型基站装置RRH的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对于多个用户终端UE的数据。此时,在无线资源中复用的控制信号增加,存在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不足的可能性。
如上述的构成等所示,虽然通过MU-MIMO而频率利用效率得以改善,但存在产生基站装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不足的问题的可能性。图2是表示进行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的子帧的一例的图。在子帧内,对于用户终端UE的下行数据的信号和用于接收该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发送。
此外,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1~3个OFDM码元)被确保作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无线资源区域(PDCCH区域)。PDCCH区域由从子帧的开头到最多3个OFDM码元构成,根据业务量信息(例如,连接的用户数等),每个子帧的OFDM码元数动态地发生变化(选择1~3个OFDM码元数中的其中一个)。此外,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确保下行数据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用的无线资源区域(PDSCH区域)。
此外,在PDCCH区域中,分配与各用户终端对应的DCI。此时,考虑仅以由从子帧的开头到最多3个OFDM码元构成的PDCCH区域不能对全部用户终端UE分配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例如,在图2所示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中,表示因各用户发送的PDCCH信号的增加而PDCCH区域不足,不能确保对于用户终端UE#5、#6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分配资源的情况。这样在应用MU-MIMO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设想下行控制信号的分配资源的不足,对于MU-MIMO传输的吞吐量特性的影响成为问题。
为了解决PDCCH区域的不足,考虑在从子帧的开头到最多3个OFDM码元的区域以外扩展PDCCH(在现有的PDSCH区域中扩展PDCCH)。本发明人想到通过在子帧的规定的码元数目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从而将现有的PDSCH区域的规定的频域重新作为PDCCH区域(也称为FDM型PDCCH或者UE-PDCCH)而使用(参照图3)。
此外,在如图3所示那样扩展PDCCH区域的情况下,认为需要探讨使用被扩展的PDCCH区域(以下,也记为“扩展PDCCH”)进行发送的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以下,也记为“扩展PDCCH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的反馈控制。例如,在使用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基于扩展PDCCH信号进行了重发确认的PDSCH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地选择对各用户终端分配的PUCCH的无线资源。此时,考虑对用户终端从无线基站装置指定特定的无线资源而通知的方法,但存在不能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活用的顾虑。
尤其,在LTE系统中,也探讨使用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进行通信的结构(载波聚合),期望根据通信环境而进行最佳的重发响应信号的反馈。因此,本发明人在扩展PDCCH区域的情况下,探讨扩展PDCCH信号的重发响应的反馈控制,从而实现了本发明。以下,详细说明重发响应的反馈控制。
首先,说明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例。
如图4所示,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信号复用到规定的无线资源,从用户终端(UE#1、UE#2)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的数据信号复用到上行数据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区域的无线资源。此外,上行控制信号在与数据信号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与数据信号一并复用到PUSCH区域的无线资源,在仅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复用到上行控制信道(PUCCH)区域的无线资源。
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中,包含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等。重发响应信号由表示从无线基站装置对于用户终端的发送信号被适当地接收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未被适当地接收的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表现。
无线基站装置根据ACK来检测PDSCH信号的发送成功,根据NACK来检测在PDSCH信号中检测出错误的情况。此外,无线基站装置当在上行链路中对重发响应信号分配的无线资源中的接收功率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是DTX(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间歇传输)。
DTX是“ACK和NACK都没有从用户终端被通知”的判定结果,这意味着用户终端没有接收到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此时,用户终端由于不检测对本站发送了PDSCH信号的情况,所以作为结果既不发送ACK也不发送NACK。无线基站装置若接收到ACK则发送下一个新数据,但若是NACK或没有响应的DTX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重发控制以使进行所发送的数据的重发。
用户终端在使用PUCCH的无线资源而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情况下,从无线资源中选择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规定的无线资源而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另外,作为PUCCH的无线资源,使用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叠加码)、CS(Cyclic Shift,循环偏移)或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索引。
此外,在LTE(Rel.8)中,如图5所示,规定对于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ACK/NACK的通知格式(PUCCH Format1a/1b)。
在1个码字(1个CW)传输(1个传输块数(1个TB))的情况下,规定“ACK”、“NACK”、“DTX”的3个状态(参照图5A),在2个码字(2个CW)传输(2个传输块数(2个TB))的情况下,规定“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DTX”的5个状态(参照图5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ACK”记载为“A”,将“NACK”记载为“N”,将“DTX”记载为“D”。
码字(CW)是指信道编码(纠错编码)的编码单位,在应用MIMO复用传输时进行1个或者多个码字的传输。在LTE中,在单用户MIMO中使用最多2个码字。在2层发送的情况下,各层成为独立的码字,在4层发送的情况下,每2层成为1个码字。
在图5的映射表中,“0”表示在该子帧中用户终端不对无线基站装置发送信息,“1”、“-1”、“j”、“-j”分别表示特定的相位状态。例如,在图5A中,“1”、“-1”分别相当于“0”、“1”,能够表示1比特的信息。此外,在图5B中,“1”、“-1”、“j”、“-j”分别相当于“00”、“11”、“10”、“01”的数据,能够表示2比特的信息。
这样,在应用上述的PUCCH格式1a/1b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一个无线资源而发送最多2比特的重发响应信号。另外,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扩展PDCCH信号的情况下,也与接收到现有的PDCCH信号的情况相同地,需要对PDSCH信号进行重发确认,控制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以下,具体说明基于扩展PDCCH信号而进行了重发确认的PDSCH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的反馈控制。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指定重发响应信号用的无线资源的识别信息而选择PUCCH的无线资源的情况。另外,第一方式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不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
在第一方式中,在利用扩展PDCCH区域而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设置指定用于重发响应信号的PUCCH的无线资源的识别信息(ARI:ACK/NACK Resource Indicator,ACK/NACK资源指示符)的比特字段。此时,从预先使用上位层信号(上位控制信号)而对各用户终端设定的多个无线资源中,基于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而选择特定的无线资源。由此,能够对各用户终端动态地进行重发响应信号的反馈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另外,在第一方式中,能够应用上述的PUCCH格式1a/1b。
例如,如图6A、B所示,对多个用户终端(在这里为5个UE(UE#1~UE#5)设定4个无线资源(在这里为无线资源识别符R1~R4)。对用户终端设定的多个无线资源能够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通知。并且,无线基站装置通过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ARI而发送,从而各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选择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无线资源。另外,在这里,表示对多个用户终端共享分配多个相同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但当然也可以对每个用户终端分配不同的资源。
在这里,表示以对UE#1~UE#5共享设定2比特(4个)的无线资源,并使用2比特的ARI在UE间避免无线资源的冲突的方式,对各用户终端动态地分配无线资源的情况。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对用户设定的无线资源的数设为大于2比特,共享无线资源的用户终端的数也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无线基站装置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设置用于指定无线资源的ARI字段。例如,能够在规定了下行的调度等的DL分配(assignment)(例如,DCI格式1A、2A等)中追加ARI字段用的比特。
这样,通过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用于指定重发响应信号用的无线资源的识别信息,选择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更多的用户终端能够共享一个资源,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使用与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Control Channel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索引或者VRB(Virtual Resource Block,虚拟资源块)索引,选择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情况。另外,第二方式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不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
首先,参照图7说明对于系统频带的扩展PDCCH的分配的一例。另外,在图7中,作为一例,表示对由25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构成的小区带宽,设定8个(NVRB=8)虚拟资源块(VRB:Virtual Resource Block)组作为扩展PDCCH的情况。此外,图7中表示资源配置类型0(Resource allocation type0)的情况。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资源块配置类型有3种不同的类型(Resource allocation type0,1,2)。资源块配置类型0和1在频域中支持非连续频率配置,类型2仅支持连续频率配置。资源块配置类型0通过除了频域中的各个资源块之外,还由相邻的资源块的组来表示,从而削减位图的尺寸。图7中,由于小区带宽为25个资源块,所以资源块组(RBG)的尺寸成为2。此时,8个VRB组以2个单位配置(RBG=1、3、7、8)在PRB中。
无线基站装置对用户终端,通过上位层信号来通知NVRB个的VRB组作为扩展PDCCH。在如图7所示那样设定的情况下,对用户终端通知规定的RBG(在这里为RBG=1、3、7、8)。此外,在VRB中,从PRB索引(RBG索引)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对VRB索引进行标号。
扩展PDCCH的资源块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在前半时隙(第1时隙)配置DL分配(例如,DCI格式1A、2A等),在后半时隙(第2时隙)配置了UL许可(例如,DCI格式0、4)。通过在前半时隙配置DL分配,能够尽快进行下行数据信号的解调。另外,扩展PDCCH的资源块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作为扩展PDCCH的格式,考虑将各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以由多个资源元素组(REG)构成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单位进行分配的方法(with cross interleaving,跨越插入)和将各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以PRB单位进行分配的方法(without crossinterleaving,非跨越插入)。
用户终端在跨越插入的情况下,在CCE索引中规定的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在非跨越插入的情况下,在PRB索引中规定的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以下,具体说明各格式。
<跨越插入>
在跨越插入中,无线基站装置对扩展PDCCH分配由在可使用的无线资源内的连续的REG(=4个资源元素)构成的CCE。例如,无线基站装置基于从各用户终端通知到的接收质量,决定连续地分配的CCE数(aggregation levelΛ(=1、2、4、8),聚合等级)。然后,对扩展PDCCH设定与对应于各用户终端的聚合等级的CCE数对应的REG。
例如,在对由25个PRB构成的小区带宽,以资源配置类型0配置8个(NVRB=8)VRB组作为扩展PDCCH的情况下,对于PRB的无线资源如图8所示那样配置REG。
构成1个CCE的9个REG对构成扩展PDCCH的PRB的无线资源沿着频率方向连续地分配。图8中,由连续的VRB组的沿着频率方向分配的9个REG(仅图示3个REG)成为1个CCE。即,横跨不同的PRB而构成1个CCE。另外,在PRB的无线资源中,对于作为CRS等的参考信号而被分配的资源元素,排除该资源元素而进行REG的分配。此外,无线基站装置根据各用户终端的聚合等级,对各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进行连续的CCE的分配。
用户终端由于不知道被分配发往本装置的扩展PDCCH信号的CCE、所选择的聚合等级,所以对存在被分配的可能性的全部CCE循环进行扩展PDCCH信号的合成(盲解码)。
此外,为了降低用户终端实施扩展PDCCH信号的盲合成的实施次数,无线基站装置能够对每个用户终端设定搜索空间,在每个用户终端的搜索空间内,分配发往各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用的CCE。此时,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搜索空间内进行扩展PDCCH信号的盲解码。
此外,在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根据各聚合等级并通过以下的式(1)来求出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另外,与各聚合等级Λ(=1、2、4、8)对应的PDCCH的候选数能够分别设为6、6、2、2。
[数1]
(式1)
Yn=(A×Yn-1)modD
扩展PDCCH的时隙j中的CCE的总数
i=0、……、Λ-1
m=0、……、M(Λ)-1
M(Λ):各聚合等级中的PDCCH的候选数
Y-1=nUEID≠0
A=39827
D=65537
<非跨越插入>
在非跨越插入中,无线基站装置对扩展PDCCH以VRB单位分配各用户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例如,无线基站装置基于从各用户终端通知到的接收质量,决定连续分配的VRB数(聚合等级Λ(=1、2、4、8))。然后,分配对应于各用户终端的聚合等级的数目的VRB,作为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的无线资源。
在非跨越插入中,由于对扩展PDCCH以VRB单位分配各用户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所以能够使用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进行扩展PDCCH的解调。由于DM-RS规定作为UE单独的参考信号,能够对UE单独进行波束成型,所以获得充分的接收质量。因此,能够降低聚合等级,有效增大容量。
由于用户终端不知道被分配发往本装置的扩展PDCCH信号的VRB、所选择的聚合等级,所以对存在被分配的可能性的全部VRB循环进行扩展PDCCH信号的合成(盲解码)。
此外,为了降低用户终端实施扩展PDCCH的盲合成的实施次数,无线基站装置能够对每个用户终端设定搜索空间,在每个用户终端的搜索空间内,分配发往各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用的VRB。此时,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搜索空间内进行扩展PDCCH信号的盲解码(参照图9)。
在搜索空间内进行盲解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根据各聚合等级通过以下的式(2)来求出扩展PDCCH中的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VRB索引(nVRB))。另外,与各聚合等级Λ(=1、2、4、8)对应的PDCCH的候选数能够分别设为6、6、2、2。
[数2]
(式2)
i=0、……、Λ-1
m=0、……、M(Λ)-1
M(Λ):各聚合等级中的PDCCH的候选数
对扩展PDCCH设定的VRB数
例如,如图9所示,在聚合等级1中,在VRB#0-#5中设定6个搜索空间。在聚合等级2中,在VRB#0-#7中以2个VRB单位设定4个搜索空间。在聚合等级4中,在VRB#0-#7中以4个VRB单位设定2个搜索空间。在聚合等级8中,在VRB#0-#7中以8个VRB单位设定1个搜索空间。另外,在聚合等级2、8中,因VRB数的不足而搜索空间重叠(Overlap)。
并且,在用户终端中,根据聚合等级而对搜索空间进行盲解码,获得对VRB分配的DCI。这样,在非跨越插入中,各用户的DCI以PRB单位进行分配,在VRB索引中规定的搜索空间中进行盲解码。
如上所述,用户终端能够根据扩展PUCCH的格式,求出CCE索引或者VRB索引。在第二方式中,各用户终端使用扩展PDCCH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选择在重发响应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另外,在第二方式中,也可以应用上述的PUCCH格式1a/1b。
在扩展PDCCH的格式为跨越插入的情况下,能够基于与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决定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无线资源。另外,在聚合等级大于1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在对应的多个CCE索引中最小的CCE索引。
具体而言,如以下的式(3)所示,用户终端能够根据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设定的参数和扩展PDCCH的控制信道元素的号码(CCE索引),求出PUCCH的无线资源。
[数3]
式(3)
与扩展PDCCH对应的最小CCE索引
参数
p:天线端口
另外,作为PUCCH的无线资源,使用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叠加码)、CS(Cyclic Shift,循环偏移)或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索引。用户终端对这样基于CCE索引而选择的无线资源,复用重发响应信号并反馈到无线基站装置。
在扩展PDCCH的格式为非跨越插入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那样没有与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所以用户终端能够基于VRB索引,决定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无线资源。另外,在聚合等级大于1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在对应的VRB索引中最小的VRB索引。
具体而言,如以下的式(4)所示,用户终端能够根据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设定的参数和扩展PDCCH的虚拟资源块号码(VRB索引),求出PUCCH的无线资源。
[数4]
式(4)
与扩展PDCCH对应的最小VRB索引
参数
p:天线端口
这样,通过接收到扩展PUCCH信号的用户终端基于CCE索引或者VRB索引来选择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PUCCH的无线资源,能够省略用于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在该重发响应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令。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下行传输的无线资源。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说明在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系统中,应用信道选择的情况。另外,第三方式能够适当地应用于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LTE-A系统(Rel.10)中,以进一步的频率利用效率以及峰值吞吐量等的提高为目标,探讨着比LTE宽频带的频率的分配。例如,在LTE-A中探讨着,具有与LTE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成为一个要求条件,采用将具有LTE可使用的带宽的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CC))具有多个的发送频带。
此外,在LTE-A系统中,为了维持上行单载波发送的特性,探讨着将对于通过多个下行CC发送的PDSCH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通过特定的CC的PUCCH来发送。具体而言,探讨着对PUCCH格式1a/1b设定多个无线资源,通过相位调制(例如,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和无线资源的选择信息来规定了多个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组合的映射表(信道选择(Channelselection))。
另外,在对于通过多个下行CC发送的PDSCH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特定的CC被称为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主分量载波),PCC以外的CC被称为SCC(Secondly omponent arrier,副分量载波)。此外,将PCC中的服务小区称为PCell(PrimaryCell,主小区),将SCC中的服务小区称为SCell(Secondly Cell,副小区)。
图10表示在由2个基本频率块(PCC以及SCC)构成的系统频带中,应用信道选择的情况下的映射表的一例。映射表能够由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分配的CC数以及发送模式(即,传输块数或者码字数)决定。
图10A表示对PUCCH格式1b设定3个无线资源(Ch1~Ch3)的情况(PCC以及SCC中的一个为1个CW、另一个为2个CW)。图10B表示对PUCCH格式1b设定4个无线资源(Ch1~Ch4)的情况(PCC以及SCC为2个CW)。在图10A中,ACK(0)以及ACK(1)相当于PCC(2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ACK(2)相当于SCC(1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或者ACK(0)相当于PCC(1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ACK(1)以及ACK(2)相当于SCC(2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此外,在图10B中,ACK(0)以及ACK(1)相当于PCC(2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ACK(2)以及ACK(3)相当于SCC(2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
作为在映射表中设定的PUCCH的无线资源(例如,Ch1~Ch4),能够使用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叠加码)、CS(Cyclic Shift,循环偏移)或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索引。
在第三方式中,用户终端基于多个CC的每个的扩展PDCCH信号,进行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重发确认,根据各CC载波中的重发确认的结果(ACK/NACK/DTX的组合)和映射表,决定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无线资源。
例如,在PCC和SCC为2个CW、PCC(2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ACK(0)、ACK(1))为“NACK、ACK”、SCC(2个CW)的重发响应信号(ACK(2)、ACK(3))为“ACK、ACK”的情况下,参照图10B所示的映射表,使用无线资源(Ch2)中的QPSK调制码元的“-j”。
这样,通过应用信道选择,即使是在通过特定的CC的PUCCH来发送多个CC的PDSCH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设定多个CC的重发响应信号而进行发送。另一方面,在应用上述的信道选择而决定PUCCH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需要指定在映射表中设定的PUCCH的多个无线资源(例如,Ch1~Ch4)。
在第三方式中,在信道选择的应用中,利用扩展PDCCH信号而指定在映射表中设定的多个PUCCH的无线资源(参照图11)。具体而言,基于与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用于指定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PUCCH的无线资源的ARI中的至少一个,指定映射表的无线资源(Ch1~Ch4)。
例如,在PCell中发送扩展PDCCH信号的情况下,在扩展PDCCH的格式为跨越插入的情况下,能够基于与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指定映射表的无线资源。例如,在PCell为2个CW的情况下,基于与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指定映射表中的Ch1和Ch2中的至少一个。
为了基于CCE索引而指定Ch1和Ch2的双方,能够使用以下的式(5)、(6),根据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设定的参数和与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求出。另外,在以下的式中,式(5)对应于Ch1、式(6)对应于Ch2。此外,在聚合等级大于1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在对应的多个CCE索引中最小的CCE索引。
[数5]
式(5)
式(6)
与扩展PDCCH对应的最小CCE索引
参数
p:天线端口
此外,在扩展PDCCH的格式为非跨越插入的情况下,基于与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VRB索引,指定映射表的无线资源即可。例如,在PCell为2个CW的情况下,基于与用户终端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VRB索引,指定映射表中的Ch1和Ch2中的至少一个。
为了基于VRB索引而指定Ch1和Ch2的双方,能够使用以下的式(7)、(8),根据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设定的参数和与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VRB索引求出无线资源。另外,在以下的式中,式(7)对应于Ch1、式(8)对应于Ch2。此外,在聚合等级大于1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在对应的多个VRB索引中最小的VRB索引。
[数6]
式(7)
式(8)
与扩展PDCCH对应的最小VRB索引
参数
p:天线端口
另外,在PCell为1个CW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上述式(5)或者式(7)指定在Ch1中设定的无线资源。此外,在PCell为2个CW的情况下,也将Ch1或者Ch2中的一个无线资源(例如,Ch1)通过CCE索引或者VRB索引指定,将另一个无线资源(例如,Ch2)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指定。
这样,通过基于与扩展PU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指定映射表的无线资源,能够省略用于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在该重发响应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令。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下行传输的无线资源。
除此之外,也可以将Ch1和Ch2的双方的无线资源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来指定。在通过上位层指定无线资源的情况下,能够在多个用户终端间共享设定无线资源,使用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而选择特定的无线资源。这样,通过将扩展PDCCH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和ARI进行组合而指定无线资源,能够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且能够灵活地设定PUCCH的无线资源的指定方法。
此外,在SCell中发送扩展PDCCH信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上位层指定映射表中的Ch3以及Ch4的多个无线资源,使用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来选择特定的无线资源。
在相同的子帧中,在PCell和SCell中发送扩展PDCCH信号的情况下,存在PCell的扩展PDCCH信号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和SCell的扩展PDCCH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重复的情况。因此,在基于一个CC的扩展PDCCH信号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来指定无线资源(例如,Ch1、Ch2)的情况下,优选对另一个CC使用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而选择特定的无线资源。
图12说明在PCC和SCC为2个CW的情况下,对Ch1基于PCell的扩展PDCCH信号的CCE索引而指定,对Ch2~4使用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而选择特定的无线资源的情况。
无线基站装置对用户终端将3组(Ch2~Ch4)无线资源的组合通知4个(2比特量)(参照图12B)。当然,也可以在不同的组中包含相同的资源。无线资源的组合能够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通知。然后,无线基站装置通过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ARI而发送,用户终端基于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选择在映射表中设定的无线资源(Ch2~Ch4)。此时,例如,ARI字段能够置换SCell的扩展PDCCH信号中的TPC指令字段(2比特)而设置。
此外,用户终端根据与PCell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使用上述式(5)指定与Ch1对应的无线资源。另外,在扩展PDCCH的格式为非跨越插入的情况下,根据与PCell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VRB索引,使用上述式(7)指定与Ch1对应的无线资源。由此,能够指定与映射表的Ch1~Ch4对应的无线资源(参照图12A)。
另外,在上述图11中,表示了在各CC(PCell和SCell)的频带中复用扩展PDCCH信号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如图13所示,第三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将在多个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扩展PDCCH信号通过一个CC(例如,PCC)的服务小区(例如,PCell)发送的情况(跨载波调度)。
在跨载波调度中,也能够应用使用了上述的映射表的信道选择,选择PUCCH的无线资源。另外,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由于各CC的扩展PDCCH信号复用到特定的CC(在这里,PCC),所以与各CC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不重复。
因此,在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双方的CC的扩展PDCCH信号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指定无线资源(例如,Ch1~Ch4)。
例如,在PCC以及SCC为2个CW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与PCell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使用上述式(5)以及(6)(或者式(7)以及(8))指定Ch1和Ch2。此外,能够根据与SCell的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或者VRB索引),使用上述式(5)以及(6)(或者式(7)以及(8))指定Ch3和Ch4。当然,也可以对一部分无线资源,与使用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的ARI而选择无线资源的方法进行组合。
(第四方式)
在第四方式中,说明在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系统中,在扩展PDCCH信号中包含指定用于重发响应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识别信息而选择PUCCH的无线资源的情况。另外,第四方式能够适当地应用于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
参照图14说明第四方式中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法。另外,图14中,表示由4个CC(CC#1~CC#4)构成发送频带的情况。此外,图14中,表示CC#1构成发送PUCCH信号的特定的基本频率块(PCC)、CC#2~CC#4构成其他的基本频率块(SCC)的情况。另外,在第四方式中,能够应用PUCCH格式3。
首先,无线基站装置对各用户终端通过来自上位层的RRC信令而设定多个(例如,4个)PUCCH信号用的无线资源。此外,在对于SCC的PDSCH信号的扩展PDCCH信号中,TPC字段(2比特)置换为ARI字段。
在ARI字段中,在通过RRC信令而被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指定用户终端应利用的一个无线资源。在用户终端中,从通过RRC信令而被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确定在ARI字段中指定的无线资源,从而能够求出用于重发响应信号的无线资源。
此外,在ARI字段中,优选在多个SCC(在图14中为CC#2~CC#4)中全部指定同一个无线资源。由此,在用户终端中,能够确定对本装置分配的唯一的无线资源。通过对这样特定的无线资源映射与全部CC对应的重发响应信号,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通知PDSCH信号被适当地接收的情况或者PDSCH未被适当地接收的情况。
如上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能够使用SCC的DCI格式1A中的TPC字段(2比特)作为ARI的通知用。当然,也可以在其他的DCI格式中追加ARI字段,也可以将设定的无线资源的数设为大于2比特。
此外,图14中,表示在全部CC中发送扩展PDCCH信号的结构,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在一部分CC中发送扩展PDCCH信号,在其他的CC中发送现有的PDCCH信号(复用到从子帧的开头到1~3OFDM码元)的情况。
以下,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用户终端10以及无线基站装置20的移动通信系统1。用户终端10以及无线基站装置20支持LTE-A。
如图15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装置20、与该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10而构成。无线基站装置20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无线基站装置20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而相互连接。各用户终端10能够在小区C1、C2中与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各用户终端10包含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作为用户终端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设为与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是各用户终端10来进行说明,但更一般地,可以是既包含移动终端装置也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复用),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复用)。另外,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对各副载波映射数据后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在LTE-A中规定的通信信道结构。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10中共享的PDSCH、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和扩展PDC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控制信号。在这里,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数(1~3OFDM码元数)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下行控制信号,在规定的OFDM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对扩展PDCCH信号和PDSCH信号进行频分复用。
通过扩展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扩展PDCCH用于使用分配PDSCH的资源区域而支持PDCCH的容量不足。上位控制信号能够包括与设定扩展PDCCH的PRB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RBG的信息)、与在决定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的控制式中使用的参数有关的信息、与在使用ARI选择无线资源的情况下成为候选的多个无线资源有关的信息等。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10中共享的PUSCH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重发响应信号(ACK/NACK信号)等。
参照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20的整体结构。无线基站装置2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通知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
从无线基站装置20对用户终端1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无线基站装置20的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而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用户终端10通知用于小区中的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小区中的通信的广播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Root SequenceIndex,根序列索引)等。
各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对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10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20的数据,由各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部202放大,且被各发送接收部203频率变换后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在被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而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和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无论是LTE终端还是LTE-A终端,其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因此不区分说明。用户终端10包含用于MIMO传输的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对于下行链路的数据,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部102放大,被发送接收部103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被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MAC层上位的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部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到各发送接收部103。即,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包含:基于扩展PDCCH信号而进行对于PDSCH信号的重发确认,并输出重发响应信号的重发确认部;以及基于扩展PDCCH信号而选择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无线资源的选择部。
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此后,放大器部102对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以及一部分上位层的功能方框图,主要表示基带信号处理部204的发送处理的功能块。图18中例示了最多可应对M个(CC#1~CC#M)的分量载波数的基站结构。对于成为无线基站装置20的属下的用户终端10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转发到无线基站装置20。
控制信息生成部300将进行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的上位控制信息以用户单位生成。此外,上位控制信息可以包含能够预先映射扩展PDCCH(FDM型PDCCH)的资源块(PRB位置)。此外,根据需要,生成与在决定搜索空间的开始位置的控制式中使用的参数有关的信息、与在使用ARI而选择无线资源的情况下成为候选的多个无线资源有关的信息等。
数据生成部301将从上位站装置30转发的发送数据,按每个用户作为用户数据而输出。分量载波选择部302按每个用户选择在与用户终端10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从无线基站装置20对用户终端10通过RRC信令而通知分量载波的追加/削减,从用户终端10接收应用完成消息。
调度部310根据系统频带整体的通信质量,控制对于属下的用户终端10的分量载波的分配。此外,从按每个用户终端进行了选择的分量载波中决定特定的分量载波(PCC)。此外,调度部310控制各分量载波CC#1-CC#M中的资源的分配。区分LTE终端用户和LTE-A终端用户而进行调度。在调度部310中,从上位站装置30输入发送数据以及重发指示,且从测定了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部输入信道估计值和资源块的CQI。
此外,调度部310一边参照被输入的重发指示、信道估计值以及CQI,一边进行上下行控制信息以及上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调度。移动通信中的传播路径因频率选择性衰落而按每个频率其变动不同。因此,调度部310对对于各用户终端10的用户数据,按每个子帧指示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映射位置)(也被称为自适应频率调度)。在自适应频率调度中,对各资源块选择传播路径质量良好的用户终端10。因此,调度部310使用从各用户终端10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而指示资源块(映射位置)。
同样地,调度部310对通过自适应频率调度而通过扩展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等,按每个子帧指示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映射位置)。因此,调度部310使用从各用户终端10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而指示资源块(映射位置)。
此外,调度部310根据与用户终端10之间的传播路径状况,控制聚合数。在PDCCH的情况下,控制CCE聚合数,在扩展PDCCH的情况下,控制CCE聚合数(跨越插入)或者VRB聚合数(非跨越插入)。对小区边缘用户提高CCE聚合数以及VRB聚合数。此外,决定在分配的资源块中满足规定的块错误率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满足调度部310决定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的参数设定在信道编码部303、308、312、调制部304、309、313中。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与在1个分量载波内的最大用户复用数N对应的信道编码部303、调制部304、映射部305。信道编码部303将由从数据生成部301输出的用户数据(包含一部分上位控制信号)构成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按每个用户进行信道编码。调制部304将进行了信道编码的用户数据按每个用户进行调制。映射部305将进行了调制的用户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
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06生成用于控制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DL分配)。该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按每个用户生成。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可以设为包含用于指定PUCCH的无线资源的ARI字段的结构。例如,在DCI格式1A、2A等中追加ARI字段用的比特。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生成作为用户公共的下行控制信息的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的下行公共信道用控制信息生成部307。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上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11、信道编码部312、调制部313。上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11生成用于控制上行共享数据信道(PUSCH)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UL许可等)。该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按每个用户生成。
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生成部318生成以信道估计、码元同步、CQI测定、移动性测定等的各种目的而使用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此外,用户个别参考信号生成部320生成作为用户个别的下行链路解调用参考信号的DM-RS。
在上述调制部309、313中按每个用户进行了调制的控制信息在控制信道复用部314中进行复用。PDCCH用的下行控制信息复用到从子帧的开头到1~3OFDM码元,并在交织部315中进行交织。另一方面,扩展PDCCH(FRM型PDCCH)用的下行控制信息在子帧的规定的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进行频分复用,并在映射部319中映射到资源块(PRB)。此时,映射部319基于来自调度部310的指示进行映射。另外,在映射部319中,除了应用非跨越插入之外,还可以应用跨越插入进行映射。
预编码权重乘算部321按多个天线的每个,对映射到副载波的发送数据以及用户个别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的相位以及/或者振幅进行控制(偏移)。通过预编码权重乘算部321进行了相位以及/或者振幅偏移的发送数据以及用户个别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输出到IFFT部316。
在IFFT部316中,从交织部315以及映射部319输入控制信号,从映射部305输入用户数据。IFFT部316对下行信道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序的信号。循环前缀插入部317在下行信道信号的时序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另外,循环前缀作为用于吸收多路径传播延迟之差的保护间隔起作用。附加了循环前缀的发送数据对发送接收部203送出。
图19是用户终端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功能方框图,表示支持LTE-A的LTE-A终端的功能块。
从无线基站装置20作为接收数据而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在CP除去部401中除去CP。被除去了CP的下行链路信号输入到FFT部402。FFT部402将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从时域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并输入到解映射部403。解映射部403对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从下行链路信号取出被复用了多个控制信息的复用控制信息、用户数据、上位控制信号。另外,解映射部403的解映射处理是基于从应用部105输入的上位控制信号而进行。从解映射部403输出的复用控制信息在解交织部404中进行解交织。另外,未被交织的扩展PDCCH信号可以不经由解交织部404而输入到控制信息解调部405。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包括对控制信息进行解调的控制信息解调部405、对下行共享数据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部406以及信道估计部407。控制信息解调部405包括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数据解调部406包括对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对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进行解调的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解调部406b。
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作为用户公共的控制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CQI),并输入到映射部415,作为对于无线基站装置20的发送数据的一部分而映射。
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用户个别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例如,UL许可)。解调后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输入到映射部415,用于上行共享数据信道(PUSCH)的控制。
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用户个别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用户固有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例如,DL分配)。解调后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输入到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用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的控制,并且输入到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
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中,在通常的PDCCH、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的情况下,对多个CCE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此外,在非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的情况下,对多个VRB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
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基于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输入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获取用户数据或上位控制信息。在上位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扩展PDCCH可映射的PRB位置(VRB位置)输出到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解调部406b基于从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输入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对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进行解调。
信道估计部407使用用户固有的参考信号(DM-RS)或者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CRS)进行信道估计。在对通常的PDCCH、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进行解调的情况下,使用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另一方面,在对非跨越插入的扩展PDCCH以及用户数据进行解调的情况下,使用DM-RS以及CRS进行信道估计。将估计出的信道变动输出到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以及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在这些解调部中,使用估计出的信道变动以及解调用的参考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作为发送处理系的功能块,包括数据生成部411、信道编码部412、调制部413、DFT部414、映射部415、信道复用部416、IFFT部417、CP插入部418。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作为PUCCH用的发送处理系的功能块,包括重发确认部421、资源选择部422、调制部423、循环移位部424、块扩散部425、映射部426。
数据生成部411根据从应用部105输入的比特数据,生成发送数据。信道编码部412对发送数据实施纠错等的信道编码处理,调制部413将信道编码后的发送数据以QPSK等进行调制。DFT部414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映射部415将DFT后的数据码元的各频率分量映射到被无线基站装置20指示的副载波位置。此外,映射部415将被映射的信号输出到信道复用部416。
重发确认部421基于PDCCH信号或者扩展PDCCH信号,进行对于PDSCH信号的重发确认,并输出重发响应信号。在与无线基站装置的通信中被分配多个CC的情况下,对每个CC判定PDSCH信号是否能够无误地接收。重发确认部421将重发响应信号输出到资源选择部422。另外,在这里,表示将重发响应信号通过PUCCH发送的情况(在发送时的子帧中,没有PUSCH信号的情况下)。在将重发响应信号包含在PUSCH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与数据信号进行复用。
资源选择部422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基于与PDCCH信号或者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CCE索引、与扩展PDCCH信号对应的VRB索引、ARI、或者映射表等,选择在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所选择的无线资源的信息通知到调制部423、循环移位部424、块扩散部425以及映射部426。
调制部423基于从资源选择部422通知到的信息,进行相位调制(PSK数据调制)。循环移位部424使用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恒定幅度零自相关)码序列的循环移位进行正交复用。另外,循环移位量对每个用户不同,且与循环移位号码相关联。循环移位部424将循环移位后的信号输出到块扩散部(正交码乘法部件)425。块扩散部425对循环移位后的参考信号乘以正交码(进行块扩散)。这里,关于在参考信号中使用的OCC(块扩散码号码),既可以从上位层通过RRC信令等进行通知,也可以使用与数据码元的CS预先相关联的OCC。块扩散部425将块扩散后的信号输出到映射部426。
映射部426基于从资源选择部422通知到的信息,将块扩散后的信号映射到副载波。此外,映射部426将映射后的信号输出到信道复用部416。信道复用部416对来自映射部415、426的信号进行时间复用,设为包含上行控制信道信号的发送信号。IFFT部417将进行了信道复用的信号进行IFFT而变换为时域的信号。IFFT部417将IFFT后的信号输出到CP插入部418。CP插入部418对乘以正交码后的信号赋予CP。然后,使用上行链路的信道,对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上行发送信号。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从用户终端通过上行链路而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使用CAZAC码序列的循环移位将用户间进行正交复用、反馈重发响应信号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清楚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改以及变形方式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只将例示说明作为目的,不对本发明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1年5月2日申请的特愿2011-103172。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3)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接收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和在所述子帧的规定的OFDM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与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
重发确认部,基于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进行对于所述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确认,输出重发响应信号;以及
选择部,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所述选择部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以PRB单位被分配的情况、和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被分配使得与扩展控制信道对应的1个CCE横跨不同的PRB而被映射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从预先被通知的多个无线资源中,选择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的ARI(ACK/NACK资源指示符)字段中指定的无线资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被分配使得与扩展控制信道对应的1个CCE横跨不同的PRB而被映射的情况下,利用CCE索引而选择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以PRB单位被分配的情况下,利用资源块的索引来选择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从多个基本频率块接收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
所述选择部参照使用多个无线资源和相位调制方式的比特信息而规定对于多个基本频率块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组合的映射表,从特定的基本频率块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中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无线资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在将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以CCE单位进行的情况下,基于与进行了所述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指定在所述映射表中使用的至少一个无线资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从预先被通知的多个无线资源中,指定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的ARI字段中指定的无线资源,作为在所述映射表中使用的至少一个无线资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基于与所述特定的基本频率块的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指定如下无线资源作为在所述映射表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之一:指定为在所述映射表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之一并且是在其他的基本频率块的下行控制信号的ARI字段中指定的无线资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在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基于与各基本频率块的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对应的CCE索引,指定在所述映射表中使用的多个无线资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从多个基本频率块接收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所述选择部从预先被通知的多个无线资源中,选择在对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分别分配的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的ARI字段中指定的无线资源。
10.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部,生成对于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
发送部,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下行控制信号且在所述子帧的所述规定的OFDM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而发送;以及
接收部,接收在用户终端中基于进行了所述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而进行了重发确认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
所述接收部在用户终端选择的无线资源中接收所述重发响应信号,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是用户终端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以PRB单位被分配的情况、和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被分配使得与扩展控制信道对应的1个CCE横跨不同的PRB而被映射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而选择的无线资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部在进行所述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用于指定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ARI(ACK/NACK资源指示符)字段。
1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将在无线基站装置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发送到用户终端,将对于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反馈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中,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下行控制信号且在所述子帧的所述规定的OFDM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而发送到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进行了所述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而输出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以PRB单位被分配的情况、和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被分配使得与扩展控制信道对应的1个CCE横跨不同的PRB而被映射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将所述重发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的步骤。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将在无线基站装置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发送到用户终端,将对于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反馈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包括:
信号生成部,生成对于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以及发送部,在从子帧的开头到规定的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复用下行控制信号且在所述规定的OFDM码元数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而发送,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部,接收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在规定的OFDM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与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重发确认部,基于进行了频分复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对于所述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确认,输出重发响应信号;以及选择部,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所述选择部在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以PRB单位被分配的情况、和进行了频分复用的所述下行控制信号被分配使得与扩展控制信道对应的1个CCE横跨不同的PRB而被映射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选择在所述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
CN201280021443.8A 2011-05-02 2012-02-17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3503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3172A JP5285117B2 (ja) 2011-05-02 2011-05-02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103172 2011-05-02
PCT/JP2012/053829 WO2012150666A1 (ja) 2011-05-02 2012-02-17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3532A CN103503532A (zh) 2014-01-08
CN103503532B true CN103503532B (zh) 2017-08-22

Family

ID=4710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443.8A Active CN103503532B (zh) 2011-05-02 2012-02-17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4161B2 (zh)
EP (1) EP2706797A4 (zh)
JP (1) JP5285117B2 (zh)
KR (1) KR20140031272A (zh)
CN (1) CN103503532B (zh)
CA (1) CA2834762A1 (zh)
WO (1) WO20121506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84855B1 (en) * 2010-06-21 2019-01-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S2911637T3 (es) * 2011-06-07 2022-05-20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 Inst Método para recibir información de control de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móvil
WO2013006193A1 (en) * 2011-07-01 2013-01-10 Intel Corporation Layer shifting in open loop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JP5811443B2 (ja) 2011-07-22 2015-1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895388B2 (ja) * 2011-07-22 2016-03-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927661B2 (ja) * 2011-08-1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327521B (zh) * 2012-03-20 2016-12-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和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以及设备
US8989112B2 (en) * 2012-04-27 2015-03-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ICIC carrier aggregation using extension carriers
DK3261400T3 (en) * 2012-05-10 2019-02-18 Sun Patent Trust DYNAMIC ALLOCATION OF ACK / NACK RESOURCES
US9480059B2 (en) 2012-06-15 2016-10-2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indica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807747B2 (en) * 2012-06-15 2017-10-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180732B2 (ja) * 2012-12-17 2017-08-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036580B2 (en) * 2013-01-17 2015-05-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a flexible subframe
JP6289818B2 (ja) * 2013-05-09 2018-03-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6233817A (zh) * 2014-04-22 2016-1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终端、无线站、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1019620B2 (en) 2014-05-19 2021-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band pairing of carriers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ransmit- and receive-switch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plexing of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1452121B2 (en) * 2014-05-19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for different latency targets utilizing thin control
US10194462B2 (en) * 2014-07-11 2019-01-29 Apple Inc.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link-budget-limited devices
US9980257B2 (en) 2014-09-26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6048597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US9844072B2 (en) 2014-09-26 2017-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uplink frame structure
US9955462B2 (en) 2014-09-26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CN107113261B (zh) 2014-12-29 2020-01-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以及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13096B (zh) * 2014-12-31 2020-03-3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US9844049B2 (en) * 2015-01-07 2017-12-12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initiating uplink multi-user medium access in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
CN106559202B (zh) * 2015-09-29 2019-09-1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低空口延迟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设备
CN108605267A (zh) * 2016-01-29 2018-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423090A (zh) * 2016-05-06 2022-04-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JP2020017775A (ja) * 2016-11-02 2020-0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
CN110089084B (zh) * 2016-12-19 2022-08-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
FI3573397T3 (fi) * 2017-01-20 2024-01-11 Ntt Docomo Inc Käyttäjäpääte ja langaton tiedonsiirtomenetelmä
CN114745089A (zh) * 2017-02-03 2022-07-12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其操作方法
CN110870269B (zh) * 2017-07-10 2022-11-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043904A1 (ja) * 2017-09-01 2019-03-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00288438A1 (en) * 2017-09-07 2020-09-1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49351A1 (ja) * 2017-09-08 2019-03-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027781A1 (en) * 2018-07-30 2020-02-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of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dmrs with cross-polarization antenna
WO2020031282A1 (ja) * 2018-08-07 2020-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5004A2 (en) * 2007-03-19 2008-09-25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receiving ack/nack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47077A (zh) * 2008-03-24 2009-09-3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KR20100112084A (ko) * 2009-04-08 2010-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1868033A (zh) * 2009-04-20 2010-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子帧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112144A (ko) * 2007-06-20 2008-12-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미디어 방송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전송/수신방법 및 그 장치
EP2380388A1 (en) * 2009-01-16 2011-10-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cch load control by pdcch restrictions
US8995329B2 (en) * 2009-04-17 2015-03-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HARQ/NACK feedback signal from repeater
WO2010122808A1 (ja) * 2009-04-24 2010-10-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CN102549944B (zh) * 2009-09-28 2014-1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RU2537792C2 (ru) * 2010-04-07 2015-01-10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поиска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го узла
KR101165643B1 (ko) * 2010-12-20 2012-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ack/nack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EP3113567B1 (en) * 2011-02-11 2018-04-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5004A2 (en) * 2007-03-19 2008-09-25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receiving ack/nack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47077A (zh) * 2008-03-24 2009-09-3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KR20100112084A (ko) * 2009-04-08 2010-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1868033A (zh) * 2009-04-20 2010-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子帧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maining details of FDD ACK/NACK channel selection》;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4, R1-110897》;20110225;正文第2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64161B2 (en) 2018-08-28
EP2706797A4 (en) 2014-12-24
JP2012235353A (ja) 2012-11-29
EP2706797A1 (en) 2014-03-12
KR20140031272A (ko) 2014-03-12
US20140086189A1 (en) 2014-03-27
CN103503532A (zh) 2014-01-08
CA2834762A1 (en) 2012-11-08
JP5285117B2 (ja) 2013-09-11
WO2012150666A1 (ja)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53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03544B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7887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9341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69500B (zh) 收发信号的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CN103931126B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03514B (zh) 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68580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68098B (zh) 在wtru内实施的利用载波聚合传送ul控制信息的方法和wtru
US94197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22995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的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9565431A (zh) 发送用于信道状态变化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6867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11314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05695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6209334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666419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者接收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35652B (zh)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2141463A2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94659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9787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4058236A1 (ko)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4904150A (zh) 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666417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