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695A -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695A
CN104205695A CN201380015190.8A CN201380015190A CN104205695A CN 104205695 A CN104205695 A CN 104205695A CN 201380015190 A CN201380015190 A CN 201380015190A CN 104205695 A CN104205695 A CN 104205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user terminal
control information
antenna por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51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和晃
永田聪
岸山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05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7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5Independent weighting, i.e. weights based on own antenna recep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提供一种适合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用参考信号。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包括:乘法部,对在资源块内分配给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eCCE)的下行控制信息乘以用户终端固有的权重;以及通知部,将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在各组中,所述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所述乘法部对与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所述权重。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率、低延迟等为目的,正在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接入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方式。
此外,以比LTE进一步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也讨论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有时被称为LTE 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在LTE(Rel.8)和LTE-A(Rel.9、Rel.10)中,作为通过多个天线来发送接收数据、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无线通信技术,讨论MIMO(Multi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MIMO技术中,在发送接收机中准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从不同的发送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发送信息序列。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 andEvolved UTRA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成为LTE的后继系统的LTE-A中,规定了从不同的发送天线同时将发送信息序列发送给不同的用户的多用户MIMO(MU-MIMO:MultipleUser MIMO)传输。正在讨论将该MU-MIMO传输也应用于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异构网络)和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协调多点)传输。
在将来的系统中,设想随着连接到无线基站装置的用户数增加,传输下行控制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变得不足。因此,在以往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中,存在不能充分发挥MU-MIMO传输等的将来的系统的特性的顾虑。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考虑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的无线资源区域,传输更多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此时,如何构成用于将分配给被扩展的无线资源区域的下行控制信道(以下,称为扩展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解调的解调用参考信号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适合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用参考信号的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的要旨在于,包括:乘法部,对在资源块内分配给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的下行控制信息乘以用户终端固有的权重;以及通知部,将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在各组中,所述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所述乘法部对对应于如下的天线端口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所述权重,该天线端口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要旨在于,包括:获取部,获取组信息,该组信息表示在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一个组;估计部,估计对属于所述一个组的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的权重;以及解调部,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在各组中,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息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所述解调部使用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要旨在于,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对在资源块内分配给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的下行控制信息乘以用户终端固有的权重的步骤;以及将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在各组中,所述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在所述乘以的步骤中,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对对应于如下的天线端口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所述权重,该天线端口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旨在于,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用户终端,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包括:乘法部,对在资源块内分配给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的下行控制信息乘以用户终端固有的权重;以及通知部,将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获取部,获取表示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所述一个组的组信息;估计部,估计对属于所述一个组的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的权重;以及解调部,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在各组中,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息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所述乘法部对对应于如下的天线端口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所述权重,该天线端口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所述解调部使用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该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适合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用参考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MU-MIMO的Hetnet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进行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的子帧的一例的图。
图3是扩展PDCCH的子帧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扩展PDCCH的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扩展PDCCH的分散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PRB内将eCCE进行了频分复用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eCCE和DM-RS的天线端口的建立关联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eCCE和DM-RS的天线端口的每个聚合等级的建立关联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eCCE和DM-RS的天线端口的建立关联的其他的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eCCE和DM-RS的天线端口的建立关联的一例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基带处理部以及一部分上层的功能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基带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应用MU-MIMO传输的Hetnet的一例的图。图1所示的系统中设置有在无线基站装置(例如,eNB:eNodeB)的覆盖区域内具有局部性的覆盖区域的小型基站装置(例如,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分层地构成。在这样的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中,从无线基站装置的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对于多个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1以及#2的数据。此外,从多个小型基站装置的多个天线也同时发送对于多个用户终端UE#3、#4的数据。
图2是表示应用下行链路的MU-MIMO传输的无线帧(例如,1个子帧)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在应用MU-MIMO传输的系统中,在各子帧中从开头至规定的OFDM码元(1~3个OFDM码元)被确保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用的无线资源区域(PDCCH区域)。此外,在子帧的从开头起规定的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确保用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无线资源区域(PDSCH区域)。
在PDCCH区域中,分配对于用户终端UE(这里是UE#1~#4)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括PDSCH区域中的分配信息。这样,在各子帧中,对于用户终端UE的下行数据用的信号与用于接收该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用的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发送。
在MU-MIMO传输中,能够在同一时间以及同一频率中发送对于多个用户终端UE的数据。因此,在图2的PDSCH区域中,考虑将对于用户终端UE#1的数据与对于用户终端UE#5的数据在相同的频域中进行复用。同样地,也考虑将对于用户终端UE#4的数据与对于用户终端UE#6的数据在相同的频域中进行复用。
但是,在将较多的用户终端UE的下行控制信息分配到PDCCH区域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有时用于传输与用户终端UE#5以及#6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PDCCH区域变得不足。此时,在PDSCH区域中能够复用的用户终端UE的数目受到限制。
由此,即使通过MU-MIMO传输而增加了在相同的无线资源中复用的用户终端数,在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PDCCH区域不足的情况下,也还是存在不能充分实现PDSCH区域的利用效率的顾虑。
作为解决这样的PDCCH区域的不足的方法,考虑将PDCCH用的无线资源区域扩展到从子帧的开头起最大3个OFDM码元的控制区域以外(将PDCCH区域扩展到现有的PDSCH区域)。例如,考虑将PDSCH和PDCCH进行频分复用的方法(频分(FDM)方法)。这样的与PDSCH进行频分复用的PDCCH为了与现有的PDCCH进行区分,被称为扩展PDCCH(也称为扩展下行控制信道、E-PDCCH、增强PDCCH、FDM型PDCCH、UE-PDCCH等)。
在应用频分方法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作为用户固有的参考信号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也被称为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用户固有参考信号、UE-Specific RS、DRS(专有参考信号,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等)(以下,称为DM-RS)进行扩展PDCCH的解调,能够获得波束成型增益。此时,认为由于能够对用户终端UE单独进行波束成型因而获得充分的接收质量,对于容量的增大是有效的。
另外,作为对各用户分配扩展PDCCH的方法,能够与现有的PDCCH相同地应用在系统频带整体以由多个资源元素组(REG)构成的控制信道元素(CCE)为单位进行分配的方法(带有交织)、在系统频带整体中分散的物理资源块(PRB)内以规定的资源(例如,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为单位进行分配的方法(无交织)中的任一种方法。
在无交织中,在有配置扩展PDCCH的可能性的PRB中,配置DM-RS。因此,能够使用DM-RS进行扩展PDCCH的解调。此时,能够进行使用了DM-RS的信道估计,能够对各用户终端UE有效地形成波束成型。
图3表示在应用频分方法的情况下的帧结构的一例。在图3A所示的帧结构中,配置有现有的PDCCH和扩展PDCCH。在成为发送时间间隔的帧(以下,记为“子帧”)的从开头至规定的OFDM码元(最大3个OFDM码元)中,在系统频带整体中配置现有的PDCCH。在配置了现有的PDCCH的OFDM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与PDSCH进行频分而配置了扩展PDCCH。
此外,如图3B所示,系统频带由物理资源块(PRB)(也简称为资源块(RB))构成。另外,虽然未图示,但系统频带也可以通过由多个连续的PRB形成的资源块组(RBG)构成。在图3B中,系统频带的一部分PRB分配给扩展PDCCH,剩余的PRB分配给PDSCH。另外,PRB也是PDSCH的调度的一个单位。
此外,作为Rel.11以后的帧结构,正在讨论在子帧中从开头至规定的OFDM码元(最大3个OFDM码元)为止没有配置现有的PDCCH区域的载波类型(Extension carrier,扩展载波)。在该扩展载波类型的子帧中,也可以如图3C所示,在从开头至最大3个OFDM码元中分配扩展PDCCH或PDSCH。在图3C中,在构成子帧的全部OFDM码元中,系统频带的一部分PRB分配给扩展PDCCH,剩余的PRB分配给PDSCH。
这样,在将扩展PDCCH和PDSCH进行频分复用的情况下,例如图4所示,扩展PDCCH分配给(映射到)系统频带的一部分。
在图4中,由11个物理资源块(PRB)构成系统频带。对11个PRB,沿着频率方向赋予PRB索引(PRB#0~#10)。在图4中,扩展PDCCH映射到4个PRB#1、#4、#8、#10。另外,图4中,扩展PDCCH以PRB为单位进行映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由连续的多个PRB(例如,2个或者4个PRB)构成的资源块组(RBG)为单位进行。
在图4中,映射了扩展PDCCH的PRB(PRB#1、#4、#8、#10)与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enhanced Channel Control Element,增强信道控制元素)建立对应。具体而言,各PRB与2个eCCE建立对应,对各eCCE赋予不同的eCCE索引号#0~#7。
这里,eCCE是对于扩展PDCCH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单位。eCCE定义为能够重新使用作为对于现有的PDCCH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单位的控制信道元素(CCE:Channel Control Element)。另外,现有的CCE由9个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构成,各REG由4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Element)的组构成。
分配给扩展PDCCH的eCCE#0~#7(图5A)分别被分割,且分割的eCCE分别分散地映射到频带不同的PRB中。该映射方法也被称为分散映射(Distributed Mapping)。图5表示分散映射的一例。
具体而言,如图5A所示,无线基站装置将分配给扩展PDCCH的eCCE索引号#0~#7的eCCE分别分割为2个。此时,对1个PRB(例如、PRB#0)对应4个eCCE(例如,eCCE索引号#0、#0、#1、#1的eCCE)。另外,由多个被分割的eCCE(在图5A中,4个)构成的PRB也被称为“PRB对”。这是因为“PRB对”由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两个“PRB”构成,在频率方向上由与“PRB”相同的12个子载波构成。另外,相对于“PRB”的时间长度为1个时隙,“PRB对”的时间长度为2个时隙(1个子帧)。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作为扩展PDCCH的分配单位的eCCE被分割为多个的eCCE也简称为“eCCE”。另外,扩展PDCCH被分割为多个的eCCE也可以被称为“分割eCCE”或“扩展资源元素组(eREG)”等。
接着,如图5B所示,在图5A中被分割的eCCE分散配置在多个虚拟资源区域中。在图5B中,作为虚拟资源区域而定义了4个虚拟资源块(VPRB)#1~#4,图5A所示的16个eCCE分散配置在VPRB#1~#4中。
具体而言,在图5A中被赋予相同的eCCE索引号的eCCE在图5B中配置在不同的索引号的VPRB中。例如,被赋予相同的eCCE索引号#0的2个eCCE配置在VPRB#1和VPRB#2中。同样地,被赋予相同的eCCE索引号#1的2个eCCE配置在VPRB#3和VPRB#4中。被赋予eCCE索引号#2~#7的2个eCCE也是同样的。
如图5C所示,分散配置了eCCE的多个虚拟资源区域(VPRB#1~#4)进行交织,并映射到原来的PRB#1、#4、#8、#10。在图5C中,VPRB#1映射到原来的PRB#1、VPRB#2映射到原来的PRB#8、VPRB#3映射到原来的PRB#4、VPRB#4映射到原来的PRB#10。
如图5C所示,通过将VPRB进行交织并映射到原来的PRB,能够扩大被赋予相同的eCCE索引号的eCCE对之间的频率间隔,所以能够获得扩展PDCCH的频率分集效应。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图5A中被分割的各eCCE也可以局部映射到频带相同的PRB。此时,被赋予eCCE索引号#0的2个eCCE和被赋予eCCE索引号#1的2个eCCE配置在PRB#1内。被赋予eCCE索引号#2~#7的2个eCCE也是同样的。该映射方法也被称为局部映射(Localized Mapping)。
另外,在无交织中,在各PRB中配置DM-RS,使得用户终端UE能够以PRB为单位进行信道估计。此外,在MU-MIMO传输中,最多支持8个发送层,按每个发送层设置有DM-RS。各发送层的DM-RS使用基于正交码的码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频分复用(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中的任一个或者并用这两个而正交化。例如,在发送层数为2的情况下,对各发送层的DM-RS应用使用了码长为2的正交码的CDM。此外,在发送层数为3~4的情况下,对各发送层的DM-RS应用使用了码长为2的正交码的CDM以及FDM。此外,在发送层数为5~8的情况下,对各发送层的DM-RS应用使用了码长为4的正交码的CDM以及FDM。
此外,各发送层的DM-RS被乘以用户终端UE固有的权重(也被称为预编码权重、发送权重、波束成型权重等)后发送。因此,在MU-MIMO传输中,在各PRB中以适合多个发送层的方式配置DM-RS。
图6表示在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下的DM-RS的配置。另外,对各发送层预先分配了天线端口。在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下,对发送层#0~#3分别分配了天线端口#7~#10。
如图6所示,在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下,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两个资源元素(RE)中码分复用天线端口(AP)#7、#8的DM-RS。同样地,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两个RE中码分复用天线端口(AP)#9、#10的DM-RS。另外,在码分复用中,使用码长为2的正交码。AP#7、#8的DM-RS和AP#9、#10在相邻的子载波中进行频分复用。
另外,正在讨论扩展PDCCH以PRB分割后的eCCE为单位被分配而不是以PRB为单位被分配。此外,如图5中所说明,也正在讨论1个eCCE进一步分割为多个,分割后的各eCCE分散映射在不同的PRB中。因此,在图6中,也设想对构成1个PRB的各eCCE(eCCE#1~#4)分别映射对于不同的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此时,对AP#7~#10的DM-RS分别乘以不同的波束成型权重(权重)。因此,在进行波束成型的情况下,例如,需要使对构成1个PRB的各eCCE映射了扩展PDCCH的用户终端UE识别应使用哪个天线端口的DM-RS对该扩展PDCCH进行解调。作为该方法,考虑将eCCE#1~#4与DM-RS的AP#7~#9建立关联的第一方法和通过上层信令而将使用哪个天线端口的DM-RS通知给用户终端UE的第二方法。
另外,在图6~图10中,为了区分构成1个PRB的各eCCE,简单记载为eCCE#1~#4。但是,应注意该eCCE#1~#4只不过是仅仅表示在PRB内的第1~4个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的索引,与在图5中说明的在下行控制信息的分配中使用的eCCE索引不同。此外,图6~图10的eCCE相当于图5A所示的被分割的eCCE,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第一方法中,如图7所示,DM-RS的天线端口(AP)#7~#10与构成1个PRB的eCCE#1~#4分别建立关联。此时,用户终端UE使用AP#7~#10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获取AP#7~#10的信道估计值。在图7中,由于eCCE#1和DM-RS的AP#7建立关联,所以用户终端UE使用AP#7的信道估计值而对映射到eCCE#1的扩展PDCCH进行解调。同样地,在图7中,由于eCCE#2~#4和DM-RS的AP#8~#10分别建立关联,所以用户终端UE使用AP#8~#10的信道估计值而对映射到eCCE#2~#4的扩展PDCCH分别进行解调。
这样,在第一方法中,构成PRB的eCCE#1~#4和DM-RS的AP#7~#10分别建立关联。因此,在第一方法中,即使无线基站装置不对用户终端UE通知在映射到eCCE#1~#4的扩展PDCCH的解调中使用的DM-RS的天线端口,用户终端UE也能够使用适当的天线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即,本终端固有的波束成型权重)而对扩展PDCCH进行解调。其结果,用户终端UE能够对扩展PDCCH获得波束成型增益。
图8表示第一方法中的每个聚合等级的eCCE和DMRS的天线端口的关联。在图8中,构成1个PRB的eCCE#1~#4和在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下的天线端口(AP)#7~#9按每个聚合等级建立关联。
这里,聚合等级(AGL)表示在对于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中连续分配几个eCCE。例如,在AGL1中,1个eCCE分配给对于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同样地,在AGL2中,分配了连续的2个eCCE,在AGL4中,分配了连续的4个eCCE。聚合等级基于用户终端UE中的信号的接收质量而决定。此外,基于聚合等级,定义了表示用户终端UE进行盲解码的范围的搜索空间。
在AGL1中,由于以1个eCCE为单位进行扩展PDCCH的分配,所以1个DM-RS的天线端口(AP)与1个eCCE建立关联。例如,在图8A中,构成PRB的eCCE#1~#4分别与AP#7~#10建立关联。
在AGL2中,由于以2个eCCE为单位进行扩展PDCCH的分配,所以1个DM-RS的天线端口(AP)与连续的2个eCCE建立关联。例如,在图8B中,eCCE#1、#2与AP#7建立关联,eCCE#3、#4与AP#9建立关联。
在AGL4中,由于以4个eCCE为单位进行扩展PDCCH的分配,所以1个DM-RS的天线端口(AP)与连续的4个eCCE建立关联。例如,在图8C中,eCCE#1~#4与AP#7建立关联。
另外,在第一方法中,与DM-RS的天线端口(AP)建立关联的规定的资源区域并不限定于在资源块内进行频分复用的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例如,规定的资源区域也可以是扩展资源元素组(eREG)。这里,扩展资源元素组(eREG)是将eCCE分割为多个而获得的分割eCCE,通过将其在多个PRB中成对进行映射,即使是在聚合等级低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频率分集效应。
另一方面,在第二方法中,通过上层信令,对用户终端UE通知在对于该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的解调中使用的DM-RS的天线端口(AP)。此时,用户终端UE使用通过上层信令而被通知的天线端口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获取该天线端口的信道估计值。用户终端UE使用所获取的信道估计值,对映射到eCCE的扩展PDCCH进行解调。
在第二方法中,只要对通过上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天线端口进行信道估计即可,不需要如第一方法那样对与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进行信道估计。因此,在第二方法中,能够简化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
图9表示第二方法中的eCCE和DMRS的天线端口(AP)的关联。例如,在图9A中,假设对eCCE#1以及#2映射对于用户终端UE#1的扩展PDCCH,对eCCE#3以及#4映射对于用户终端UE#2的扩展PDCCH。此时,若通过上层信令对用户终端UE#1以及#2的双方通知DM-RS的AP#7,则在用户终端UE#1以及#2之间产生阻塞(ブロッキング)。
如图9A所示,在对同一个AP#7被分配了多个用户终端UE#1以及#2的情况下,不清楚应对AP#7的DM-RS乘以用户终端UE#1以及#2的哪一个波束成型权重。因此,即使用户终端UE#1以及#2使用AP#7的DM-RS的信道估计值对映射到eCCE#1~#4的扩展PDCCH进行解调,也未必对该扩展PDCCH获得波束成型增益。这样的现象被称为阻塞。
同样地,在图9B中,由于通过上层信令对用户终端UE#3以及#4的双方通知DM-RS的AP#9,所以在用户终端UE#3以及#4之间产生阻塞。
如以上所述,在第一方法(参照图7以及图8)中,虽然不需要对于用户终端UE通过上层信令通知天线端口,但需要对与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例如,在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下,4个天线端口#7~#9)进行信道估计,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变得复杂。相对于此,在第二方法(参照图9)中,只要对通过上层信令而被通知的一个天线端口进行信道估计即可,所以能够简化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但在被分配了同一个天线端口的用户终端UE之间产生阻塞。
因此,本发明人们研究在简化用户终端UE中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的同时,能够减轻在被分配了同一个DM-RS的天线端口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阻塞的发生的DM-RS的天线端口的构成方法,实现了本申请的发明。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对扩展PDCCH进行解调的DM-RS(解调用参考信号)的构成方法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DM-RS的与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被分为多个组。具体而言,从与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构成多个组。此外,在各组中,PRB内的各资源区域(例如,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或扩展资源元素组(eREG))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DM-RS的构成方法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0中,说明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下,对层#0~#3的DM-RS分配了天线端口(AP)#7~#10。这里,假设AP#7~#9的DM-RS分别通过码分复用(CDM)或者频分复用(FDM)进行正交。具体而言,如图6所说明,AP#7以及#8的DM-RS进行码分复用(CDM),AP#9以及#10的DM-RS进行码分复用(CDM)。此外,AP#7以及#8的DM-RS和AP#9以及#10的DM-RS进行频分复用(FDM)。
在图10中,DM-RS的天线端口(AP)#7~#10被分为由进行频分复用(FDM)的DM-RS的天线端口构成的组。具体而言,图10的组1由DM-RS进行频分复用的AP#7以及#9构成,组2由DM-RS进行频分复用的AP#8以及#10构成。
在组1中,属于组1的天线端口(AP)#7以及#9与构成PRB的eCCE#1~#4按每个聚合等级(AGL)建立关联。另外,eCCE#1~#4表示PRB内的第1~4个eCCE。
具体而言,在组1的AGL1中,eCCE#1和eCCE#2的双方与AP#7建立关联。同样地,eCCE#3和eCCE#4的双方与AP#9建立关联。在AGL1中,以1个eCCE为单位分配对于各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因此,在AP#7中,在分别分配给eCCE#1以及#2的两个用户终端UE之间产生阻塞。同样地,在AP#9中,在分别分配给eCCE#3以及#4的两个用户终端UE之间产生阻塞。
此外,在组1的AGL2中,2个eCCE#1以及#2与AP#7建立关联。同样地,2个eCCE#3以及#4与AP#9建立关联。在AGL2中,以2个eCCE为单位分配了对于各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因此,在eCCE#1以及#2中分配了对于1个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在AP#7中的用户终端UE之间不产生阻塞。关于AP#9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组1的AGL4中,4个eCCE#1~#4与AP#7建立关联。在AGL4中,以4个eCCE为单位分配到对于各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因此,在eCCE#1~#4中分配了对于1个用户终端UE的扩展PDCCH,在天线端口#7中的用户终端UE之间不产生阻塞。
同样地,在组2中,属于组2的天线端口(AP)#8以及#10与构成PRB的多个eCCE#1~#4按每个聚合等级(AGL)建立关联。另外,由于图10的组2的AGL1、AGL2、AGL4中的eCCE#1~#4与AP#8以及#10的关联的细节与组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属于各组的天线端口与PRB内的各eCCE的关联并不限定于图10所示的关联。例如,也可以在组1的AGL2中,eCCE#1以及#2与AP#9建立关联。
此外,在图10中,DM-RS的天线端口#7~#10的分组并不限定于图10所示的分组。只要相同的天线端口不会重复属于不同的组,则可以是任何分组。例如,图10的组1也可以由DM-RS被频分复用(FDM)的天线端口#7以及#10构成,组2也可以由DM-RS被频分复用(FDM)的天线端口#8以及#9构成。
此外,在图10中,各组由DM-RS通过频分复用(FDM)进行正交化的多个天线端口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DM-RS通过码分复用(CDM)进行正交化的多个天线端口构成。此时,组1也可以由DM-RS进行码分复用(CDM)的天线端口#7以及#8构成,组2也可以由DM-RS进行码分复用(CDM)的天线端口#9以及#10构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扩展PDCCH的解调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基站装置将与DM-RS(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分组所得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用户终端UE。该通知也可以使用RRC信令等的上层信令而进行。用户终端UE获取表示从无线基站装置被通知的一个组的组信息,使用与属于该一个组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具体而言,该DM-RS所乘以的权重的估计)。用户终端UE使用在上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给扩展PDCCH的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对上述扩展PDCCH进行解调。
例如,在图10中,考虑无线基站装置对用户终端UE通过上层信令而通知组1的情况。此时,用户终端UE使用属于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组1的天线端口(AP)#7以及#9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获取被乘以对AP#7以及#9的DM-RS所乘以的权重的估计值后的信道信息。此外,用户终端UE基于进行了上层信令通知的搜索空间和聚合等级(AGL)进行盲解码,掌握映射了对于本终端的扩展PDCCH的eCCE。例如,在AGL2中对eCCE#1以及#2映射了对于本终端的扩展PDCCH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使用与eCCE#1以及#2建立关联的AP#7的权重估计值以及信道估计值(即,本终端固有的波束成型权重),对该扩展PDCCH进行解调。其结果,用户终端UE能够对扩展PDCCH获得波束成型增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基站装置对用户终端UE通知被分配的组(例如,组1)。因此,用户终端UE只要使用属于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组1的AP#7、#9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即可,与使用全部AP#7~#10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用户终端UE中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此外,如图10所示,除了聚合等级(AGL)1的情况之外,不对相同的天线端口分配多个用户终端UE,所以能够减轻用户终端UE之间的阻塞的发生。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简化用户终端UE中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的同时,能够减轻在被分配了同一个DM-RS的天线端口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阻塞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无线基站装置将多个天线端口进行了分组后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用户终端UE,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知属于该一个组的天线端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PRB内的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为eCCE的情况,但该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也可以是分割eCCE而构成的eREG。此外,说明了在PRB内进行频分复用的eCCE为4个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是在PRB内频分复用3个以下或者5个以上的eCCE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利用在PRB内频分复用4个eCCE时使用的方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PRB中将多个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eCCE或者eREG)进行频分复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是在应用时分复用、空间复用、码复用的情况下或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空间复用、码复用进行组合应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利用在频分复用中使用的方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即,使用4个DM-RS的天线端口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是在发送层数为3以下或者5以上的情况下(即,使用3以下或者5以上的DM-RS的天线端口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利用在发送层数为4时使用的方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eCCE或者eREG)在PRB(资源块)内进行复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也可以在由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两个PRB构成的PRB对(资源块对)内通过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复用、空间复用、或者它们的组合而进行复用。此时,PRB对内的各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与构成各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这里,PRB对的时间长度为1ms(=0.5ms×2),PRB对内的2个PRB对应于子帧内的前半时隙和后半时隙。此时,也可以将子帧时间分割为前半时隙和后半时隙,在前半时隙和后半时隙中分别频分复用多个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在前半时隙和后半时隙中分别将4个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进行频分复用的情况下,由于在PRB对内包含8(2×4)个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所以也可以使用8层结构的DM-RS。此时,也可以将8个天线端口分为4个一组,将PRB对内的8个扩展PDCCH用资源区域与构成各组的4个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PRB的多个eCCE也可以如使用图4以及图5所说明那样应用分散映射(Distributed mapping),也可以应用局部映射(Localized mapping)。在分散映射中,由于扩展PDCCH分散而映射到系统频带,所以能够期待频率分集效应。另一方面,在局部映射中,能够根据通信环境等而期待频率调度效果。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例如LTE系统或者包含其后继系统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装置20和与该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10而构成。无线基站装置20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无线基站装置20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而相互连接。各用户终端10(10A、10B)在小区C1、C2中能够与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各用户终端10包括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作为用户终端进行说明。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互相使用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用户终端10中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展了PDCCH的扩展PDCCH。通过PDSCH而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而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通过扩展PDCCH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扩展PDCCH用于使用分配PDSCH的资源区域而支持PDCCH的容量不足。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用户终端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而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ACK/NACK等。
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无线基站装置2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发送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
通过下行链路而从无线基站装置20发送到用户终端1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而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之后转发到各发送接收部2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的发送处理之后转发到各发送接收部2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用户终端1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对用户终端10分配的资源块信息、用于用户终端10中的预编码的预编码信息、用于生成PRACH(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Root Sequence Index,根序列索引)等。预编码信息也可以经由如PHICH这样的独立的控制信道而发送。
各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对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而从用户终端10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20的数据,在各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通过放大器部202放大,并通过各发送接收部2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对在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着,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由于LTE终端和LTE-A终端的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所以不区分说明。用户终端1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通过放大器部102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部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部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Hybrid 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之后转发到各发送接收部103。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部102将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以及一部分上层的功能框图,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主要表示发送处理部的功能块。在图14中,例示了最多能够对应于M+1个分量载波(CC#0~CC#M)数的基站结构。对于成为无线基站装置20的下属的用户终端10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转发到无线基站装置20。另外,在图14中,主要表示了下行通信用的功能结构,但无线基站装置20也可以具有上行通信用的功能结构。
控制信息生成部300以用户为单位生成要进行上层信令通知(例如,RRC信令通知)的上位控制信息。此外,上位控制信息能够包括能够预先映射扩展PDCCH(FDM型PDCCH)的资源块(PRB位置)。此外,上位控制信息也可以包括表示对用户终端10分配的组的组信息。如上所述,组信息是表示与DM-RS(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进行了分组后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的信息。
数据生成部301将从上位站装置30转发的发送数据按每个用户作为用户数据而输出。分量载波选择部302按每个用户选择被分配给与用户终端10的无线通信的分量载波。
调度部310控制各分量载波中的资源分配。调度部310从上位站装置30被输入发送数据以及重发指示,且从测定了上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的接收部被输入信道估计值或资源块的CQI。
此外,调度部310参照从上位站装置30被输入的重发指示、信道估计值以及CQI,进行对于各用户终端10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在移动通信中的传播路径由于频率选择性衰减而在每个频率的变动不同。因此,在数据发送时,对用户终端10按每个子帧分配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被称为自适应频率调度)。在自适应频率调度中,对各资源块选择并分配传播路径质量良好的用户终端10。因此,调度部310使用从各用户终端10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而分配期待吞吐量的改善的资源块。
此外,调度部310决定是在现有的PDCCH的分配区域中发送下行控制信息,还是与PDSCH进行频分复用后发送。此外,调度部310关于要在PDSCH区域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通过自适应频率调度而按每个子帧指示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映射位置)。因此,调度部310使用从各用户终端10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而指示资源块(映射位置)。
此外,调度部310根据与用户终端10之间的传播路径状况来控制CCE聚合数。对小区边缘用户,提高CCE聚合数。此外,决定在所分配的资源块中满足规定的块错误率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满足调度部310决定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的参数被设定在信道编码部303、308、调制部304、309中。
另外,在现有的PDCCH的情况下,作为公共搜索空间的CCE聚合数而支持“4”、“8”,作为UE固有搜索空间的CCE聚合数而支持“1”、“2”、“4”、“8”。此外,在扩展PDCCH的情况下,作为公共搜索空间的eCCE聚合数而支持“4”、“8”,作为UE固有搜索空间的eCCE聚合数而支持“1”、“2”、“4”、“8”。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与在1个分量载波内的最大用户复用数N对应的信道编码部303、调制部304、映射部305。信道编码部303将从数据生成部301输出的用户数据(包括一部分上位控制信号)按每个用户进行信道编码。调制部304将信道编码后的用户数据按每个用户进行调制。映射部305将调制后的用户数据映射到资源块(PRB)。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生成下行控制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06。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06按每个用户终端10生成要在PDCCH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PDSCH的分配信息(DL许可)、PUSCH的分配信息(UL许可)等。PUSCH的分配信息(UL许可)例如使用DCI格式0/4等的DCI格式而生成,PDSCH的分配信息(DL许可)例如使用DCI格式1A等的DCI格式而生成。在进行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在各DCI格式中被附加用于识别跨载波CC的识别字段(CIF)。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生成CFI的CFI生成部307。如上所述,CFI表示在各子帧中被分配现有的PDCCH的OFDM码元数。CFI值基于用户终端10中的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等,在1~3之间变更。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包括与在1个分量载波内的最大用户复用数N对应的信道编码部308、调制部309。信道编码部308将在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306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息按每个用户终端10进行信道编码,且将在CFI生成部307中生成的CFI进行信道编码。调制部309对进行了信道编码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CFI进行调制。
测定用参考信号生成部311生成测定用参考信号(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测定用参考信号(CRS)输出到后述的IFFT部315。
解调用参考信号生成部317生成用户固有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也称为DM-RS、DRS、UE-Specific RS等)。在MIMO传输中,解调用参考信号生成部对与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个天线端口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输出到后述的权重乘法部318,与从映射部305输出的用户数据或者从映射部314输出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复用。
在调制部309中按每个用户进行了调制的下行控制信息在控制信道复用部312中进行复用。在现有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输出到交织部313,在交织部313中进行交织。另一方面,在扩展下行控制信道(扩展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输出到映射部314。
映射部314将要在扩展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映射到作为扩展PDCCH的分配单位的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另外,eCCE是将资源块(PRB)或者资源块组(RBG)进行分割而构成的规定的资源区域。另外,映射部314也可以使用分散映射(Distributed Mapping),将被分配给扩展PDCCH的eCCE分散在系统频带整体中。或者,映射部314也可以使用局部映射(Localized Mapping),将被分配给扩展PDCCH的eCCE集中在一部分系统频带中。
从映射部314输出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从映射部305输出的用户数据输入到权重乘法部318。此外,在解调用参考信号生成部317中生成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输入到权重乘法部318。
权重乘法部318使用规定的权重,进行预编码处理(相位和/或振幅的偏移)。权重乘法部318在进行波束成型的情况下,使用用户固有的权重(波束成型权重),对从映射部305输入的用户数据和从解调用参考信号生成部317输入的DM-RS乘以用户固有的权重。此外,权重乘法部318对从映射部314输入的下行控制信息(扩展PDCCH)和从解调用参考信号生成部317输入的DM-RS乘以用户固有的权重。如上所述,在DM-RS对应于多个发送层的情况下,DM-RS的与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被分为多个组,且多个组中的一个组被通知给用户终端10。此外,在各组中,在资源块内进行频分复用的资源区域(eCCE或者eREG)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权重乘法部318对在通知给用户终端10的组中与被分配给扩展PDCCH的资源区域(eCCE或者eREG)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DM-RS,乘以与被乘以上述扩展PDCCH的权重相同的权重。预编码后的发送信号输入到IFFT部315。
此外,从交织部313输出的下行控制信息输入到IFFT部315。此外,在测定用参考信号生成部311中生成的测定用参考信号(CRS)输入到IFFT部315。IFFT部315对输入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序的信号。循环前缀插入部316在下行信道信号的时序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另外,循环前缀作为用于吸收多路径传播延迟之差的保护间隔产生作用。被附加了循环前缀的发送数据送到发送接收部203。
图15是用户终端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功能框图,表示支持LTE-A的LTE-A终端的功能块。首先,说明用户终端10的下行链路结构。
从无线基站装置20作为接收数据而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在CP除去部401中除去CP。被除去了CP的下行链路信号输入到FFT部402。FFT部402将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从时域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并输入到解映射部403。解映射部403对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从下行链路信号取出复用了多个控制信息的复用控制信息、用户数据、上位控制信息。另外,解映射部403的解映射处理基于从应用部105输入的上位控制信息而进行。从解映射部403输出的复用控制信息在解交织部404中进行解交织。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包括解调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解调部405、解调下行共享数据的数据解调部406、以及信道估计部407。控制信息解调部405包括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从复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数据解调部406包括解调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号的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解调下行公共信道数据的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解调部406b。
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CCH)以及扩展下行控制信道(扩展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作为用户公共的控制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CQI),并输入到映射部415,作为对于无线基站装置20的发送数据的一部分而映射。在现有的PDCCH的情况下,关于作为公共搜索空间而被信令通知的多个CCE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此外,在扩展PDCCH的情况下,关于作为公共搜索空间而被信令通知的多个eCCE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
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CCH)以及扩展下行控制信道(扩展PDCCH)的UE固有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例如,UL许可)。在现有的PDCCH的情况下,关于作为UE固有搜索空间而被信令通知的多个CCE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此外,在扩展PDCCH的情况下,关于作为UE固有搜索空间而被信令通知的多个eCCE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解调后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输入到映射部415,用于上行共享数据信道(PUSCH)的控制。
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CCH)以及扩展下行控制信道(扩展PDCCH)的UE固有搜索空间的盲解码处理、解调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取出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例如,DL分配)。在现有的PDCCH的情况下,关于作为UE固有搜索空间而被信令通知的多个CCE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此外,在扩展PDCCH的情况下,关于作为UE固有搜索空间而被信令通知的多个eCCE候选,进行盲解码处理。解调后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输入到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用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的控制,并输入到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
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基于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输入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获取用户数据或上位控制信息。在上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扩展PDCCH能够映射的PRB位置(或者RBG位置)被输出到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下行公共信道数据解调部406b基于从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输入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公共信道数据。此外,在上位控制信息中,包括表示由进行信道估计的多个天线端口构成的组的组信息。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构成本发明的获取部。
信道估计部407使用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或者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CRS)进行信道估计。在解调现有PDCCH的情况下,使用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另一方面,在解调扩展PDCCH以及用户数据的情况下,使用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具体而言,信道估计部407估计与构成从无线基站装置20通知的组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所乘以的权重。信道估计部407构成本发明的估计部。
信道估计部407的信道估计值输出到公共控制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a、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b、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用控制信息解调部405c以及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在这些解调部中,使用所估计的信道估计值而进行解调处理。
下行共享数据解调部406a在解调扩展PDCCH时,使用在从无线基站装置20被通知的组中与被分配了该扩展PDCCH的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在无线基站装置20中,由于对该天线端口的DM-RS和该扩展PDCCH乘以相同的权重(用户终端10固有的波束成型权重),所以通过使用该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来解调扩展PDCCH,能够获得波束成型增益。
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作为发送处理系统的功能块,包括数据生成部411、信道编码部412、调制部413、DFT部414、映射部415、IFFT部416、CP插入部417。数据生成部411根据从应用部105输入的比特数据来生成发送数据。信道编码部412对发送数据实施纠错等的信道编码处理,调制部413通过QPSK等对进行了信道编码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
DFT部414对进行了调制的发送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映射部415将DFT后的数据码元的各频率分量映射到被无线基站装置20所指示的子载波位置。IFFT部416将相当于系统频带的输入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而变换为时序数据,CP插入部417对时序数据以数据段落插入循环前缀。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20,与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被分为多个组,该多个组中的一个组被通知到用户终端1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10只要能对属于从无线基站装置20被通知的组的天线端口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即可,与进行全部天线端口的DM-RS的信道估计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此外,在各组中,由于属于各组的天线端口与在PRB内进行频分复用的各资源区域(例如,eCCE或eREG)建立关联,所以能够减轻阻塞的发生。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在简化用户终端10中涉及信道估计的处理的同时,能够减轻在被分配了同一个天线端口的用户终端10之间的阻塞的发生。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清楚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不对本发明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2年3月19日申请的特愿2012-062690。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法部,对在资源块内分配给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的下行控制信息乘以用户终端固有的权重;以及
通知部,将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
在各组中,所述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所述乘法部对对应于如下的天线端口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所述权重,该天线端口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组中,按每个聚合等级,所述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组由解调用参考信号通过频分复用而正交化的多个天线端口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组由解调用参考信号通过码分复用而正交化的多个天线端口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是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是扩展资源元素组(eREG)。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在所述资源块内进行频分复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送层数为4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将从4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2个天线端口而构成的2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
9.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部,获取组信息,该组信息表示在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一个组;
估计部,估计对属于所述一个组的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的权重;以及
解调部,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在各组中,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息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所述解调部使用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基站装置对在资源块内分配给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的下行控制信息乘以用户终端固有的权重的步骤;以及将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
在各组中,所述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在所述乘以的步骤中,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对对应于如下的天线端口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所述权重,该天线端口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获取表示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所述一个组的组信息的步骤;估计对属于所述一个组的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的权重的步骤;以及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的步骤,
在所述解调的步骤中,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用户终端,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包括:乘法部,对在资源块内分配给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的下行控制信息乘以用户终端固有的权重;以及通知部,将从与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发送层数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而构成的多个组中的一个组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获取部,获取表示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所述一个组的组信息;估计部,估计对属于所述一个组的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的权重;以及解调部,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在各组中,资源块内的各扩展下行控制信息用资源区域与构成组的天线端口建立关联,
所述乘法部对对应于如下的天线端口的解调用参考信号乘以所述权重,该天线端口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
所述解调部使用在所述一个组中与该扩展下行控制信道用资源区域建立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估计值,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CN201380015190.8A 2012-03-19 2013-03-13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42056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2690 2012-03-19
JP2012062690A JP5554799B2 (ja) 2012-03-19 2012-03-19 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3/057042 WO2013141114A1 (ja) 2012-03-19 2013-03-13 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695A true CN104205695A (zh) 2014-12-10

Family

ID=4922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5190.8A Pending CN104205695A (zh) 2012-03-19 2013-03-13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80570B2 (zh)
EP (1) EP2830247A4 (zh)
JP (1) JP5554799B2 (zh)
KR (1) KR20140144180A (zh)
CN (1) CN104205695A (zh)
AU (1) AU2013236379A1 (zh)
WO (1) WO201314111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806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回放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WO2018028158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指示信息的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14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指示信息的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089084A (zh) * 2016-12-19 2019-08-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
CN111479328A (zh) * 2016-11-24 2020-07-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天线系统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13027A (zh) * 2018-02-12 2020-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多个天线的信号传输与接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3009B1 (ko) * 2012-01-31 2019-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안테나 포트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4023351A1 (en) * 2012-08-09 2014-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icrowave link control
US9450655B2 (en) * 2013-09-27 2016-09-20 Nec Corporation Two-stage precoding and user grouping for large 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WO2016115545A2 (en) * 2015-01-16 2016-07-21 Ping Liang Beamforming in a 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lays
EP4221377A1 (en) * 2015-03-20 2023-08-02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363173A1 (en) * 2015-10-16 2018-08-22 Intel IP Corporation Enhanced resource mapping scheme
ES2926842T3 (es) 2016-05-13 2022-10-28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la demodulación de canal de control conformado por haz
CN110291725B (zh) 2016-07-15 2022-07-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从多个用户到移动电信网络的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92428B (zh) * 2016-08-10 2021-12-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8027910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解调参考信号的复用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8023629A (zh) * 2016-11-03 2018-05-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波束确定方法、下行传输解调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321386B2 (en) 2017-01-06 2019-06-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n enhanced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31808B1 (ko) * 2017-03-28 2021-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WO2018184169A1 (en) 2017-04-06 2018-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user port loading indication
CN111758276B (zh) * 2017-12-27 2024-03-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649949B (zh) 2018-06-27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855867A1 (en) * 2018-09-21 2021-07-28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WO2020059153A1 (ja) * 2018-09-21 2020-03-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3303001B (zh) * 2018-11-09 2024-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930274A4 (en) * 2019-02-22 2022-11-02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171477A1 (ja) * 2020-02-27 2021-09-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7110276B2 (ja) * 2020-06-10 2022-08-0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信号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9127A (zh) * 2006-10-03 2009-10-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
CN102204381A (zh) * 2008-10-31 2011-09-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搜索空间设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17084B1 (ko) * 2008-07-02 2014-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기준신호 전송 방법
US8711716B2 (en) * 2009-06-19 2014-04-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KR20110009025A (ko) * 2009-07-20 2011-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41388B1 (ko) * 2009-08-19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의 참조신호 이용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중계국
KR101641968B1 (ko) * 2009-09-14 2016-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497215B1 (en) * 2009-11-06 2019-07-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source block (rb) bundling
WO2011096646A2 (en) * 2010-02-07 201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PL2369775T3 (pl) * 2010-03-16 2019-08-30 Lg Electronics Inc. Sposób i stacja bazowa do przesyłania sygnałów odniesienia oraz sposób i urządzenie użytkownika do odbioru sygnałów odniesienia
EP2555460B1 (en) * 2010-03-29 2015-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uplink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WO2011122832A2 (ko) * 2010-03-29 2011-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73906B1 (ko) * 2010-04-29 2016-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 공간 다중화 제어 채널 지원을 위한 상향 링크 ack/nack 채널의 맵핑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02673A2 (ko) * 2010-06-29 2012-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28505A2 (ko) * 2011-03-18 2012-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대-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38097A2 (ko) * 2011-04-03 2012-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50733B (zh) * 2011-05-26 2014-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润湿显示单元及电润湿显示系统
DK2777206T3 (da) * 2011-11-07 2016-03-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modtagelse af downlink-styringsinformation til mobil trådløs kommunikation
JP5487229B2 (ja) * 2011-11-07 2014-05-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609638B2 (en) * 2011-12-12 2017-03-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9127A (zh) * 2006-10-03 2009-10-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
CN102204381A (zh) * 2008-10-31 2011-09-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搜索空间设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ST-ERICSS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6bis R1-113297》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
INTEL CORPOR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6bis R1-113202》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Enhanced Downlink Control Signalli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
NTT DOCOMO: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 R1-120076》Enhanced PDCCH for DL MIMO in Rel-11",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8158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指示信息的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14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指示信息的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US11265058B2 (en) 2016-08-11 2022-03-01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Feedback method and acquisition method for group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evice
CN111479328A (zh) * 2016-11-24 2020-07-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天线系统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79328B (zh) * 2016-11-24 2023-04-0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天线系统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88806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回放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CN110089084A (zh) * 2016-12-19 2019-08-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
CN111713027A (zh) * 2018-02-12 2020-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多个天线的信号传输与接收
US11245462B2 (en) 2018-02-12 2022-02-08 Zte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11713027B (zh) * 2018-02-12 2022-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多个天线的信号传输与接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30247A4 (en) 2015-11-11
AU2013236379A1 (en) 2014-09-25
EP2830247A1 (en) 2015-01-28
JP5554799B2 (ja) 2014-07-23
US20150043474A1 (en) 2015-02-12
US9380570B2 (en) 2016-06-28
KR20140144180A (ko) 2014-12-18
JP2013197877A (ja) 2013-09-30
WO2013141114A1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695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609693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channels in multi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097327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channels in multi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3931126B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0353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2266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0962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用于3维波束形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CN104685950B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488342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基站
CN104335651B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641299B2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aperiodic channel information in multi 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4094659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603453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85490A (zh) 盲解码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3503514A (zh) 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6209334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US9755768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541560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6629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604277A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380641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33078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379787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35097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