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3021B -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3021B
CN105843021B CN201610059984.XA CN201610059984A CN105843021B CN 105843021 B CN105843021 B CN 105843021B CN 201610059984 A CN201610059984 A CN 201610059984A CN 105843021 B CN105843021 B CN 105843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temperature
recording medium
toner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99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3021A (zh
Inventor
山田千晶
平山顺哉
中川裕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4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3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3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3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influence of heat loss, e.g. due to the contact with the copy material or other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该定影装置是一种使利用调色剂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调色剂含有脱模剂,若将上述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则Ta<Tb,定影装置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具备第1定影部和第2定影部,第1定影部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第2定影部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方法,特别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中使用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使被称为调色剂的粉末状的颜色材料以静电式附着于记录介质,将调色剂进行加热且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固着于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包括纸制的记录介质、OHP等中使用的树脂制的记录介质等。
作为以往经常使用的定影方法,可举出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以2个辊进行夹持输送的辊夹持方式、或利用无接头带和辊进行夹持输送的带夹持方式(日本特开2012-68665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604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54608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依次配置带夹持方式和辊夹持方式的定影器,利用各个方式将记录介质加热至不同的温度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的方法。专利文献2、3中记载有在带夹持方式的定影器中,利用经加热的带将记录介质进行夹持输送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的方法。在使辊或带压接而输送时,调色剂被加热而渗出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可以在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的同时实现调色剂图像与辊或带的分离性(以下也简称为“定影分离性”)。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3所述的方法中,有时调色剂中的脱模剂未充分渗出,无法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此外,存在调色剂中残留的脱模剂使调色剂图像的膜强度下降而使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强度(以下也简称为“定影强度”)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的同时可得到高的定影强度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本发明是使利用调色剂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调色剂含有脱模剂,若将上述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则Ta<Tb
上述定影装置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具备第1定影部和第2定影部,
第1定影部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第2定影部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上述第1定影部中,对记录介质施加的压力优选为300kPa~1000kPa。
上述定影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第1定影部具备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1定影构件和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1加压构件,利用第1定影构件和第1加压构件夹持记录介质而输送,
上述第2定影部具备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2定影构件和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2加压构件,利用第2定影构件和第2加压构件夹持记录介质而输送。
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第1定影构件和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且以第1定影构件的温度T11(℃)和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T12(℃)成为T11>T12的方式调节温度。此外,优选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且以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T21(℃)成为T21≥Tb的方式调节温度。
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具备与第1定影构件和第2定影构件接触的中介构件。例如,上述中介构件为无接头状的带,在第1定影部和第2定影部中,中介构件抵接于记录介质的表面而输送记录介质。或者,例如第1定影部、第2定影部和中介构件分别为辊。
此外,本发明是具备上述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本发明是使利用调色剂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方法,
记录介质以第1定影工序和第2定影工序的顺序被输送,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
调色剂含有脱模剂,若将上述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则Ta<Tb
第1定影工序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第2定影工序以上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将上述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上述第1定影工序中,对记录介质施加的压力优选为300kPa~1000kPa。
上述定影方法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第1定影工序中,记录介质利用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1定影构件和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1加压构件进行夹持而被输送,
上述第2定影工序中,记录介质利用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2定影构件和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2加压构件进行夹持而被输送。
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第1定影构件和上述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且第1定影工序以第1定影构件的温度T11(℃)和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T12(℃)成为T11>T12的方式调节温度。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且第2定影工序以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T21(℃)成为T21>Tb的方式调节温度。
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以及其它目的、特征、方式和优点通过结合附图来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以下详细说明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以下简称为“本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使用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标记有相同的参照符号的部分表示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
[定影装置]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定影装置1沿着记录介质10的输送方向A依次具备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第1定影部20具备:配置于记录介质10的表面侧的加热辊(第1定影构件)21、以及在记录介质10的背面侧以与加热辊21对向的方式配置的加压辊(第1加压构件)22。第1定影部20中,记录介质10利用加热辊21和加压辊22进行夹持输送。第2定影部30具备:配置于记录介质10的表面侧的加热辊(第2定影构件)31、以及在记录介质10的背面侧以与加热辊31对向的方式配置的加压辊(第2加压构件)32。第2定影部30中,记录介质10利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进行夹持输送。记录介质10的表面设为利用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的面。
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中,加热辊21、31和加压辊22、32利用未图示的压力赋予装置(弹簧)进行压接,可以以成为所需的压力的方式进行调整。
加热辊21、31包含由金属构成的圆筒状基体211、311和形成于其表面的橡胶层212、312。在橡胶层212、312的表面形成有脱模层(未图示)。此外,在圆筒状基体211、311的内部设置有将其加热的加热体(未图示)。加热体是具有灯丝的玻璃管加热器,通过自圆筒状基体211、311的内部照射热线,从而加热加热辊21、31整体。此外,加热辊21、31的温度由设置于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进行监控,反馈至温度控制电路,将加热辊21、31控制在规定的温度。
加热辊的橡胶层212、312可使用耐热性的橡胶材料,可使用有机硅橡胶、丙烯酸橡胶、氟橡胶等。厚度优选为5~50mm的范围,硬度以按照JIS K6253的值计优选为5~60的范围。脱模层适合耐热性和脱模性优异的氟系的膜。作为氟系的膜的材料,适合PTFE等氟树脂、或PFA等共聚树脂。
加压辊22、32包含由金属构成的圆筒状基体221、321以及形成于其表面的橡胶层222、322。此外,在圆筒状基体221、321的内部设置有将其加热的加热体(未图示)。加热体是具有灯丝的玻璃管加热器,通过自圆筒状基体221、321的内部照射热线,从而加热加压辊22、32整体。此外,加压辊22、32的温度由设置于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进行监控,反馈至温度控制电路,将加压辊22、32控制在规定的温度。
加压辊的橡胶层222、322可使用耐热性的橡胶材料,可使用有机硅橡胶、丙烯酸橡胶、氟橡胶等。厚度优选为0.5~30mm的范围,硬度以按照JIS K6253的值计优选为5~60的范围。
定影装置1中,基于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的测定结果,可以取得通过第1定影部2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以及通过第2定影部3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温度转变根据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的温度控制、输送速度等而不同,但通常在各定影部内中显示出升温、到达最高温度、降温的温度转变。作为检测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在记录介质10上贴附高速应答性热电偶,由此测定记录介质10的表面温度。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时,可以以预先确定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检测该位置的温度的方式进行设置,也可以以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基于各位置的检测温度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检测预先已知与最高温度的温度差的位置的温度,基于该位置的检测结果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
为了在记录介质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而使用的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脱模剂,但在将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时,只要是满足Ta<Tb的关系的调色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只要是市售的调色剂,则通常含有脱模剂且满足Ta<Tb的关系。
第1定影部20中,以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即,以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进行加热辊21和加压辊22的温度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将加热辊21的温度适当控制在Ta以上且小于Tb+40℃的温度范围内而实现。另外,本实施方式是作为第1定影构件的加热辊21和作为第1加压构件的加压辊22这两者具备加热体而可控制温度的方式,但也可以是第1定影构件和第1加压构件中的仅一者具备加热体而可控制温度的方式。
第2定影部30中,以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即,以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进行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温度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将加热辊31的温度适当控制在Tb+4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而实现。另外,本实施方式是作为第2定影构件的加热辊31和作为第2加压构件的加压辊32这两者具备加热体而可控制温度的方式,但也可以是第2定影构件和第2加压构件中的仅一者具备加热体而可控制温度的方式。
定影装置1中,通过在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以上述方式进行温度控制,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和高的定影强度。可以理解这是因为,第1定影部20通过以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进行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充分渗出,其后,第2定影部30通过以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进行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图像充分定影。在第1定影部20中渗出的脱模剂附着于记录介质10的表面和加热辊21的表面,因此使第1定影部20中的记录介质10和加热辊21的分离性提高,使第2定影部30中的记录介质10和加热辊31的分离性提高。
本实施方式中,将Tb设为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采用其作为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中的温度控制的基准。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对于多个调色剂,通过下述测定条件进行粘弹性测定,求出温度和储能弹性模量(G’)的关系。此外,进行第1定影部20的温度控制,对通过第1定影部2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不同的几个试样进行调色剂表面的SEM观察。通过SEM观察可知,调色剂熔融而调色剂图像的表面变得均匀且没有间隙是在调色剂的弹性模量成为1×104Pa的温度Tb(℃)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因此,假定在小于温度Tb的温度下,在调色剂图像的表面具有间隙,调色剂中的脱模剂容易渗出至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为了在第1定影部20中使脱模剂充分地渗出,以成为作为脱模剂的熔点以上、脱模剂为液状、且调色剂层具有间隙的温度范围的Ta≤T13<Tb的方式进行温度控制,其结果,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在第1定影部20渗出至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脱模剂在第1定影部20附着于加热辊21,并且利用记录介质10输送至第2定影部30,在第2定影部30附着于加热辊31,因此有助于在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的定影分离性。因此,有助于定影装置1整体的定影分离性的提高。在第2定影部30中,通过以成为T23≥Tb的方式进行温度控制,可得到高的定影强度。
(调色剂的粘弹性测定)
调色剂的粘弹性特性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流变仪)“RDA-II型”(Rheometrics公司制)进行测定。
测定夹具:使用直径10mm的平行板。
测定试样:将调色剂加热·熔融后成型为直径约10mm、高度1.5~2.0mm的圆柱状试样而使用。
测定变形的设定:将初始值设定为0.1%,以自动测定模式进行测定。
试样的伸长补正:以自动测定模式进行调整。
测定频率:6.28弧度/秒、
测定开始温度:30℃、
测定结束温度:200℃、
升温条件:2℃/min。
另外,第1定影部20中,优选以加热辊21的温度T11和加压辊22的温度T12成为T11>T12的方式调节温度。通过如此调节温度,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更容易渗出,可以使定影分离性进一步提高。
第1定影部20中,对记录介质施加的压力优选为300kPa~1000kPa。通过压力为300kPa以上,可以使脱模剂充分地渗出。第2定影部30中对记录介质施加的压力也优选为300kPa~1000kPa。
<第2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定影装置2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在具备作为与加热辊21和加热辊31接触的中介构件的无接头状的带41的方面不同。
带41架设于加热辊21和加热辊31,从动于加热辊21和加热辊31的旋转。带41在第1定影部20中利用加热辊21和加压辊22将记录介质10进行夹持输送时,介在于加热辊21与记录介质10之间且与记录介质10抵接。其后,在抵接于记录介质10的状态下进入第2定影部30,在第2定影部30中,在利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将记录介质10进行夹持输送时介在于加热辊31与记录介质10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中,通过在第1定影部20以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充分渗出,其后,通过在第2定影部30以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图像充分定影,可以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和高的定影强度。在第1定影部20中渗出的脱模剂附着于记录介质10的表面和带41,因此可以提高第2定影部30中的记录介质10和带41的分离性。在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中,通过在共用的带41与记录介质1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在第1定影部20渗出的脱模剂在第2定影部30中记录介质10和带41被分离时,有助于分离性提高,从而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
定影装置2中,利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取得通过第1定影部2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和通过第2定影部3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温度转变根据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的温度控制、输送速度等而不同,但通常在各定影部内显示出升温、到达最高温度、降温的温度转变。作为检测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在记录介质10上贴附高速应答性热电偶,由此测定记录介质10的表面温度。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时,可以以预先确定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检测该位置的温度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基于各位置的检测温度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检测预先已知与最高温度的温度差的位置的温度,基于该位置的检测结果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
<第3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定影装置3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在具备作为与加热辊(第1定影构件)21和加热辊(第2定影构件)31接触的中介构件的、蜡输送辊42的方面不同。蜡输送辊42以适度压接于加热辊21和加热辊31的方式构成,可以设置未图示的压力赋予机构和压力调整机构。
蜡输送辊42以在加热辊21与加热辊31之间与两者接触的方式进行设置,可以是通过加热辊21或加热辊31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的构成,也可以是通过驱动进行旋转的构成。与加热辊21、31接触的最表面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中,通过在第1定影部20以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充分渗出,其后,通过在第2定影部30以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图像充分定影,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和高的定影强度。在第1定影部20中渗出的脱模剂附着于记录介质10的表面和加热辊21,在第1定影部20中有助于记录介质10和加热辊21的分离性的提高。蜡输送辊42输送附着于加热辊21的脱模剂而使其附着于加热辊31。因此,利用记录介质10进行输送的脱模剂和利用蜡输送辊42进行输送的脱模剂附着于第2定影部30的加热辊31,有助于记录介质10和加热辊31的分离性提高,在第2定影部30中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
定影装置3中,利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取得通过第1定影部2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和通过第2定影部3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温度转变根据第1定影部20和第2定影部30的温度控制、输送速度等而不同,但通常在各定影部内中显示出升温、到达最高温度、降温的温度转变。作为检测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在记录介质10上贴附高速应答性热电偶,由此测定记录介质10的表面温度。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时,可以以预先确定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检测该位置的温度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基于各位置的检测温度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检测预先已知与最高温度的温度差的位置的温度,基于该位置的检测结果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
<第4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定影装置4沿着记录介质10的输送方向A依次具备第1定影部50和第2定影部60。第1定影部50中,将加热辊(第1定影构件)51和加压辊(第1加压构件)71对向而配置。第2定影部60中,将加热辊(第2定影构件)61和加压辊(第2加压构件)71对向而配置。此外,具备架设于加热辊51和加热辊61的无接头状的带43。
定影装置4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在兼用1个加压辊71作为第1加压构件和第2加压构件的方面以及具备与作为第1定影构件51和第2定影构件61接触的中介构件的无接头状的带43的方面不同。
带43从动于加热辊51和加热辊61的旋转。带43在第1定影部50中利用加热辊51和加压辊71将记录介质10进行夹持输送时,介在于加热辊51与记录介质10之间且与记录介质10抵接。其后,在带43和加压辊71抵接于记录介质10的状态下进入第2定影部60,第2定影部60中,利用加热辊61和加压辊71将记录介质10进行夹持输送。此时,带43介在于加热辊61与记录介质10之间且与记录介质10抵接。
加热辊51、61包含由金属构成的圆筒状基体511、611以及形成于其表面的橡胶层512,612。在橡胶层512、612的表面形成有脱模层。此外,在圆筒状基体511、611的内部设置有将其加热的加热体(未图示)。加热体是具有灯丝的玻璃管加热器,通过自圆筒状基体511、611的内部照射热线,从而加热加热辊51、61整体。此外,加热辊51、61的温度由设置于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进行监控,反馈至温度控制电路,将加热辊51、61控制在规定的温度。
加热辊的橡胶层512、612可使用耐热性的橡胶材料,可使用有机硅橡胶、丙烯酸橡胶、氟橡胶等。厚度优选为5~50mm的范围,硬度以按照JIS K6253的值计优选为5~60的范围。脱模层适合耐热性和脱模性优异的氟系的膜。作为氟系的膜的材料,适合PTFE等氟树脂、或PFA等共聚树脂。
加压辊71包含由金属构成的圆筒状基体711以及形成于其表面的橡胶层712。此外,在圆筒状基体711的内部设置有将其加热的加热体(未图示)。加热体是具有灯丝的玻璃管加热器,通过自圆筒状基体711的内部照射热线,从而加热加压辊71整体。此外,加压辊71的温度由设置于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进行监控,反馈至温度控制电路,加压辊71控制在规定的温度。
加压辊的橡胶层712可使用耐热性的橡胶材料,可使用有机硅橡胶、丙烯酸橡胶、氟橡胶等。厚度优选为0.5~30mm的范围,硬度以按照JIS K6253的值计优选为5~60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中,通过在第1定影部50以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充分渗出,其后,通过在第2定影部60以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图像充分定影,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和高的定影强度。在第1定影部50中渗出的脱模剂附着于记录介质10的表面和带43,因此可提高第2定影部60中的记录介质10与带43的分离性。在第1定影部50和第2定影部60中,通过在共用的带43与记录介质1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在第1定影部50渗出的脱模剂在第2定影部60中记录介质10和带43被分离时,有助于分离性提高,从而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
定影装置4中,利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取得通过第1定影部5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和通过第2定影部6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温度转变根据第1定影部50和第2定影部60的温度控制、输送速度等而不同,但通常在各定影部内中显示出升温、到达最高温度、降温的温度转变。作为检测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在记录介质10上贴附高速应答性热电偶,由此测定记录介质10的表面温度。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时,可以以预先确定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检测该位置的温度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基于各位置的检测温度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检测预先已知与最高温度的温度差的位置的温度,基于该位置的检测结果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
<第5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定影装置5沿着记录介质10的输送方向A依次具备第1定影部50和第2定影部60。与第4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在配置加热板52代替加热辊51作为第1定影构件、配置加热板62代替加热辊61作为第2定影构件的方面,以及在无接头状的带43利用驱动可旋转地构成的方面不同。带43维持与加热板52、62接触的状态而旋转。
加热板52、62分别在与带43接触的表面附近具备由金属构成的加热部521、621。在加热部521,621的内部设置有将其加热的加热体(未图示)。加热体是具有灯丝的玻璃管加热器,通过自加热部521、621的内部照射热线,从而将加热部521、621整体加热。加热板52、62由弹性体构成,可以与加压辊71组合而将记录介质10进行加压加热。
第1定影部50中,记录介质10利用带43和加压辊71进行夹持输送。此时,记录介质10利用加热板52进行加压加热。第2定影部60中,记录介质10利用带43和加压辊71进行夹持输送。此时,记录介质10利用加热板62进行加压加热。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5中,通过在第1定影部50以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充分渗出,其后,通过在第2定影部60以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可以使调色剂图像充分定影,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和高的定影强度。在第1定影部50中渗出的脱模剂附着于记录介质10的表面和带43,因此可提高第2定影部60中的记录介质10和带43的分离性。在第1定影部50和第2定影部60中,通过在共用的带43与记录介质1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在第1定影部50渗出的脱模剂在第2定影部60中记录介质10和带43被分离时,有助于分离性提高,从而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
定影装置5中,利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取得通过第1定影部5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和通过第2定影部60的记录介质10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温度转变根据第1定影部50和第2定影部60的温度控制、输送速度等而不同,但通常在各定影部内中显示出升温、到达最高温度、降温的温度转变。作为检测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在记录介质10上贴附高速应答性热电偶,由此测定记录介质10的表面温度。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时,可以以预先确定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检测该位置的温度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基于各位置的检测温度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检测预先已知与最高温度的温度差的位置的温度,基于该位置的检测结果算出最高温度的方式进行。
[定影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方法是使利用调色剂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方法。作为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使用含有脱模剂,且若将上述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则Ta<Tb的调色剂。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方法中,记录介质以第1定影工序和第2定影工序的顺序被输送,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第1定影工序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第2定影工序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作为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方法的定影装置,可以使用上述说明的定影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说明中的任一定影装置,只要具备这种定影装置,其它构成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采用以往公知的构成。以下,基于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要构成的截面图。
图6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具备图像处理部110、转印部120、供纸部130、定影部140和控制部145,基于介由网络(例如LAN)从外部的终端装置(未图示)接收的印刷作业,选择地实行彩色和单色的印刷。
图像处理部110具有对应于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显影色的成像部110Y~110K。成像部110Y具备作为静电潜像载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11、配置于其周围的带电器112、曝光部113、显影部114、一次转印辊115、以及清洁器116等。带电器112使在以箭头B表示的方向进行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11的周面带电。
曝光部113将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11通过激光进行曝光扫描,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1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114收容内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以调色剂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1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11上将Y色的调色剂图像成像。即,由此将调色剂图像载持于静电潜像载体。
1次转印辊115通过静电作用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11上的Y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121上。即,上述的调色剂图像1次转印至中间转印体。清洁器116在转印后清扫电子照相感光体111上残留的残留调色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如上述说明那样得到优异的清洁性,这意味着利用清洁器116除去电子照相感光体111上残留的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性优异。
对于其它成像部110M~110K,也是与成像部110Y同样的构成,在相同的图中将符号省略。此外,转印部120具备架设于驱动辊124和从动辊125而在箭头方向进行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体121。该中间转印体121是无缝带形状(即,无接头带状的形状),是以成为由设计决定的所需的周长的方式对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成型或离心成型而成的圆筒状。
另外,实行彩色的印刷(彩色模式)时,在每个成像部110M~110K上,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成像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11上,该成像的调色剂图像分别转印至中间转印体121上。该Y~K的各色的成像操作以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与移动的中间转印体121的相同位置重叠而转印的方式从上流侧向下流侧错开时间地实行。
供纸部130根据上述成像时机从供纸盒拉出作为记录材料的片材S各1张,将拉出的片材S在输送路径131上朝着二次转印辊122进行输送。在输送至2次转印辊122的片材S通过二次转印辊122与中间转印体121之间时,形成于中间转印体121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2次转印辊122的静电作用全部2次转印至片材S。即,该调色剂图像从该中间转印体2次转印至记录材料。
各色调色剂图像进行了2次转印后的片材S输送至定影部140,在定影部140中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其表面的调色剂熔合于片材S的表面而定影后,利用出纸辊132排出至出纸盘133上。如此,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对应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定影部140中使用上述定影装置。
另外,上述中对实行彩色模式时的操作进行了说明,但实行单色、例如黑色的印刷(单色模式)时,仅驱动黑色用的成像部110K,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操作,经过对黑色的带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的各工序在记录片材S上实行黑色的图像形成(印刷)。
另外,中间转印体121上的没有完全转印至记录片材S的调色剂、调色剂图案利用夹着中间转印体121而配置于与从动辊125对向的位置的清洁刮板126除去。此外,在成像单元110K的、中间转印体121移动方向的下流侧例如设置有由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构成的浓度检测传感器123,检测形成于中间转印体121的调色剂图案的浓度。
控制部145基于介由网络从外部的终端装置接收的印刷作业的数据控制各部而使印刷操作顺利地实行。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本体的正面侧且上侧、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上,配置有操作面板135。操作面板135具备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指示的按钮或触控面板式的液晶显示部等,可以将该接收的指示内容传送至控制部145。
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可举出复印机、打印机、数字印刷机、简易印刷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调色剂]
上述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在记录介质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而使用的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只要是将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时,满足Ta<Tb的关系的调色剂就没有特别限定。
(粘合树脂)
作为构成调色剂的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粘合树脂,例如,可举出苯乙烯树脂或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烯烃树脂、酰胺树脂或环氧树脂等。作为粘合树脂,从调色剂粒径、形状控制性和带电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此外,作为用于得到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的聚合性单体,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丁基苯乙烯、苯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酯系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富马酸等羧酸系单体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30~50℃,更优选为35~48℃。通过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上述范围,可得到低温定影性和耐热保管性两者。
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Diamond DSC”(Perkin Elmer公司制)进行测定。作为测定方法,将试样(粘合树脂)3.0mg封入铝制锅而固定于支架。参照使用空的铝制锅。作为测定条件,在测定温度0℃~200℃、升温速度10℃/分钟、降温速度10℃/分钟下进行Heat-cool-Heat的温度控制,以其2nd.Heat中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解析,划出第1吸热峰的上升前的基线的延长线以及在从第1峰的上升部分至峰顶点之间显示最大倾斜的切线,显示其交点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脱模剂)
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可以使用公知的蜡,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聚烯烃蜡、微晶蜡等的支链状烃蜡、石蜡、沙索蜡等长链烃系蜡、二硬脂基酮等二烷基酮系蜡、巴西棕榈蜡、褐煤蜡、山嵛酸山嵛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山嵛酸酯、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季戊四醇二乙酸二山嵛酸酯、甘油三山嵛酸酯、1,18-十八烷二醇二硬脂酸酯、偏苯三酸三硬脂酯、马来酸二硬脂酯等酯系蜡、乙二胺山嵛酰胺、偏苯三酸三硬脂酰胺等酰胺系蜡等。其中,从抑制光泽不均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微晶蜡等支链状烃蜡。
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的熔点优选为70~100℃,更优选为70~85℃。脱模剂的熔点表示吸热峰的峰顶的温度,通过使用示差扫描热量计“DSC-7”(Perkin Elmer制)和热分析装置控制器“TAC7/DX”(Perkin Elmer制)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而进行DSC测定。
具体而言,将试样(脱模剂)4.5mg封入铝制锅(KIT NO.0219-0041),将其固定于“DSC-7”的样品支架,在测定温度0~200℃、升温速度10℃/分钟、降温速度10℃/分钟的测定条件下,进行加热-冷却-加热的温度控制,以其第二次的加热中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解析。其中,参照的测定使用空的铝制锅。
脱模剂的含量相对于粘合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30质量份,更优选为5~20质量份。通过蜡的含有比例为上述范围内,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
(着色剂)
调色剂中含有着色剂时,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一般已知的染料和颜料。作为用于得到黑色的调色剂的着色剂,可以任意使用炉法炭黑、槽法炭黑等炭黑、磁铁矿、铁素体等磁性体、染料、含有非磁性氧化铁的无机颜料等公知的各种着色剂。
作为用于得到彩色的调色剂的着色剂,可以任意使用染料、有机颜料等公知的着色剂,具体而言,作为有机颜料,例如可举出C.I.颜料红5、颜料红48:1、颜料红53:1、颜料红57:1、颜料红81:4、颜料红122、颜料红139、颜料红144、颜料红149、颜料红166、颜料红177、颜料红178、颜料红222、颜料红238、颜料红269、C.I.颜料黄14、颜料黄17、颜料黄74、颜料黄93、颜料黄94、颜料黄138、颜料黄155、颜料黄180、颜料黄185、C.I.颜料橙31、颜料橙43、C.I.颜料蓝15;3、颜料蓝60、颜料蓝76等,作为染料,例如可举出C.I.溶剂红1、溶剂红49、溶剂红52、溶剂红58、溶剂红68、溶剂红11、溶剂红122、C.I.溶剂黄19、溶剂黄44、溶剂黄77、溶剂黄79、溶剂黄81、溶剂黄82、溶剂黄93、溶剂黄98、溶剂黄103、溶剂黄104、溶剂黄112、溶剂黄162、C.I.溶剂蓝25、溶剂蓝36、溶剂蓝69、溶剂蓝70、溶剂蓝93、溶剂蓝95等。
对于各色,用于得到各色的调色剂的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着色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粘合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10质量份,更优选为2~8质量份。
(电荷控制剂)
调色剂中含有电荷控制剂时,可以使用公知的带正电控制剂或带负电控制剂。具体而言,作为带正电控制剂,例如可举出“苯胺黑基底EX”(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等苯胺黑系染料、“季铵盐P-51”(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Copy Charge PX VP435”(Hoechst Japan公司制)等季铵盐、烷氧基化胺、烷基酰胺、钼酸螯合颜料以及“PLZ1001”(四国化成工业公司制)等咪唑化合物等。
此外,作为带负电控制剂,例如,可举出“BONTRON S-22”(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BONTRON S-34”(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BONTRON E-81”(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BONTRON E-84”(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Spiron Black TRH”(保土谷化学工业公司制)等金属络合物、硫靛系颜料、“Copy Charge NX VP434”(Hoechst Japan公司制)等季铵盐、“BONTRON E-89”(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等杯芳烃化合物、“LR147”(日本Carlit公司制)等硼化合物、氟化镁、氟化碳等氟化合物等。作为用作带负电控制剂的金属络合物,除上述所示的化合物以外,还可举出氧羧酸金属络合物、二羧酸金属络合物、氨基酸金属络合物、二酮金属络合物、二胺金属络合物、含偶氮基苯-苯衍生物骨格金属络合物、含偶氮基苯-萘衍生物骨架金属络合物等具有各种结构的金属络合物。
电荷控制剂的含量相对于粘合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1~10质量份。
(外添剂)
调色剂可以直接使用,但为了改良流动性、带电性、清洁性等,也可以添加外添剂而成。作为外添剂,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微粒、氧化铝微粒、氧化钛微粒等无机酸化物微粒、或硬脂酸铝微粒、硬脂酸锌微粒等无机硬脂酸化合物微粒、或钛酸锶、钛酸锌等无机钛酸化合物微粒等无机微粒。这些无机微粒从耐热保管性和环境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利用硅烷偶联剂或钛偶联剂、高级脂肪酸、硅油等进行表面处理。
构成外添剂的无机微粒优选平均一次粒径为30nm以下。通过由无机微粒构成的外添剂具有上述粒径,调色剂在形成图像时难以产生外添剂的游离。外添剂的添加量在调色剂中为0.05~5质量%,优选为0.1~3质量%。
(显影剂)
调色剂也可以用作磁性或非磁性的单组份显影剂,但也可以与载体混合而用作双组份显影剂。将调色剂作为双组份显影剂使用时,作为载体,可以使用由铁等强磁性金属、强磁性金属与铝和铅等的合金、铁素体和磁铁矿等强磁性金属的化合物等以往公知的材料构成的磁性粒子,特别优选为铁素体粒子。此外,作为载体,可以使用将磁性粒子的表面以树脂等被覆剂进行被覆而成的涂层载体、在粘合树脂中分散磁性体微粉末而成的粘合型载体等。作为构成涂层载体的被覆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烯烃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硅系树脂、酯树脂、氟树脂等。此外,作为构成树脂分散型载体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聚酯树脂、氟树脂、酚醛树脂等。
调色剂作为双组份显影剂使用时,也可以在调色剂和载体中进一步根据需要而添加电荷控制剂、密合性提高剂、底漆处理剂、电阻控制剂等而形成双组份显影剂。
(调色剂粒子的平均粒径)
调色剂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以体积基准的中值径计优选为3~9μm,更优选为3~8μm。该粒径例如采用后述的乳化凝聚法进行制造时,可以根据使用的凝聚剂的浓度或有机溶剂的添加量、熔合时间、聚合物的组成而控制。
通过体积基准的中值径为上述范围,转印效率变高而半色调的画质提高,细线或点等的画质提高。调色剂粒子的体积基准的中值径是在“MULTI SIZER 3”(BeckmanCoulter公司制)中使用连接有搭载了数据处理用软件“Software V3.51”的计算机系统的测定装置进行测定·算出的值。具体而言,将试样(调色剂粒子)0.02g添加于表面活性剂溶液20mL(以调色剂粒子的分散为目的,例如是将含有表面活性剂成分的中性洗剂以纯水稀释10倍而成的表面活性剂溶液)而浸渍后,进行超声波分散1分钟,制备调色剂粒子分散液,在样品架内的放入了“ISOTONII”(Beckman Coulter公司制)的烧杯中,以移液管注入该调色剂粒子分散液直至以测定装置的显示浓度为8%为止。这里,通过设为该浓度范围,可得到具有再现性的测定值。然后,在测定装置中,将测定粒子计数值设为25000个,将孔径设为50μm,将作为测定范围的1~30μm的范围进行256分割而算出频率值,从体积积算分率较大的粒径至50%的粒径被认为是体积基准的中值径。
(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形度)
从转印效率的提高的观点出发,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形度优选为0.930~1.000,更优选为0.950~0.995。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形度使用“FPIA-2100”(Sysmex公司制)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将试样(调色剂粒子)浸渍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1分钟而使其分散后,通过“FPIA-2100”(Sysmex公司制)以测定条件HPF(高倍率成像)模式在HPF检测数3000~10000个的适当浓度下进行拍摄,对于各个调色剂粒子,通过下述式(T)算出圆形度,将各调色剂粒子的圆形度进行加算,除以全部调色剂粒子数,从而算出。
圆形度=(具有与粒子图像相同的投影面积的圆的周长)/(粒子投影图像的周长)
(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
调色剂在温度17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170)为1×102~1×103(Pa),从光泽度稳定性、耐高温偏移性的观点出发为优选。若G’170的值小于1×102Pa,则光泽度的变化相对于温度变化敏锐,在图像的先端和后端容易产生光泽度变化且无法得到稳定的图像,容易发生高温偏移。此外,若G’170的值大于1×103Pa,则调色剂没有充分地完全溶解而变得光泽度不足。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G’170)设为基于上述粘弹性测定的结果的值。
(调色剂的软化点)
调色剂的软化点(Tsp)优选为90~110℃。通过软化点(Tsp)为上述范围,不对着色剂附加负担就可以进行图像形成,因此期待可体现更广泛且稳定的色再现性。调色剂的软化点(Tsp)例如可以通过单独或组合以下方法进行控制。即,
(1)调整应形成粘合树脂的聚合性单体的种类和/或组成比、
(2)根据链转移剂的种类和/或添加量调整粘合树脂的分子量、
(3)调整脱模剂等的种类和/或添加量。
调色剂的软化点(Tsp)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以使用“流动试验机CFT-50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成型为高度10mm的圆柱形状,一边以升温速度6℃/分钟进行加热一边利用柱塞施加1.96×106Pa的压力,从直径1mm、长度1mm的喷嘴挤出的方式进行,由此绘制该流动试验机的柱塞下降量-温度间的曲线(软化流动曲线),将最初流出的温度设为熔融开始温度,将相对于下降量5mm的温度设为软化点温度的方法。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作为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可举出混炼·粉碎法、乳化分散法、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乳化聚合法、乳化聚合凝聚法、微乳胶聚合凝聚法、胶囊化法、其它公知的方法等,考虑到为了达成图像的高画质化,需要得到小粒径化的调色剂,从制造成本和制造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乳化聚合凝聚法。乳化聚合凝聚法是将由通过乳化聚合法制造的粘合树脂构成的微粒(以下也称为“粘合树脂微粒”。)的分散液与由着色剂构成的微粒(以下也称为“着色剂微粒”。)的分散液进行混合,一边取得利用pH调节的微粒表面的斥力与利用由电解质体构成的凝聚剂的添加的凝聚力的平衡一边使其缓慢凝聚,一边控制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一边进行缔合,同时进行加热搅拌,从而进行微粒间的熔合而进行形状控制,从而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制造调色剂的方法中,可以采用在使用乳化聚合凝聚法时形成的粘合树脂微粒也可以设为由组成不同的粘合树脂构成的2层以上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按照常法的乳化聚合处理(第1段聚合)制备的第1粘合树脂微粒的分散液中添加聚合引发剂和聚合性单体,对该系统进行聚合处理(第2段聚合)的方法。
此外,调色剂也可以以核-壳结构的形式构成,该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使核用的粘合树脂微粒与着色剂微粒缔合、凝聚、熔合而制作核粒子,接着,在核粒子的分散液中添加用于形成壳层的壳用粘合树脂微粒,在核粒子表面使该壳用粘合树脂微粒凝聚、熔合而形成被覆核粒子表面的壳层。
调色剂为核-壳结构时,以下,对其制造方法具体地进行说明。
该制造方法由以下工序构成:
(1)制备着色剂分散成微粒状的着色剂微粒的分散液的着色剂微粒分散液制备工序;
(2-1)得到由含有主蜡和内添剂等的核用的粘合树脂构成的核用粘合树脂微粒而制备该分散液的核用粘合树脂微粒聚合工序;
(2-2)得到由壳用的粘合树脂构成的壳用粘合树脂微粒而制备该分散液的壳用粘合树脂微粒聚合工序;
(3)使核用粘合树脂微粒和着色剂微粒在水系介质中凝聚、熔合而形成应成为核粒子的缔合粒子的凝聚·熔合工序;
(4)通过热能使缔合粒子熟化而控制形状,得到核粒子的第1熟化工序;
(5)在核粒子的分散液中添加应形成壳层的壳用粘合树脂微粒而使该壳用粘合树脂微粒凝聚、熔合于核粒子的表面而形成核-壳结构的粒子的壳层形成工序;
(6)通过热能使核-壳结构的粒子熟化而控制形状,得到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粒子的第2熟化工序;
(7)从经冷却的调色剂粒子的分散系统(水系介质)将调色剂粒子进行固液分离,从该调色剂粒子除去表面活性剂等的过滤、清洗工序;
(8)将经清洗处理的调色剂粒子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
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干燥工序之后,加入以下工序:
(9)在经干燥处理的调色剂粒子中添加外添剂的外添剂处理工序。
(1)着色剂微粒分散液制备工序
该工序中,在水系介质中添加着色剂而利用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从而进行制备着色剂分散成微粒状的着色剂微粒的分散液的处理。具体而言,着色剂的分散处理是在将表面活性剂浓度设为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的状态的水系介质中进行。分散处理中使用的分散机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可举出超声波分散机、械式均化器、Manton Gaulin、压力式均化器等加压分散机、砂磨机、盖慈曼磨机(ゲッツマンミル)或钻石精轧机等介质型分散机。该着色剂微粒分散液中的着色剂微粒的分散径以体积基准的中值径计优选为40~200nm。该着色剂微粒的体积基准的中值径使用“MICROTRAC UPA-150(HONEYWELL公司制)”通过下述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样品折射率:1.59、
样品比重:1.05(球状粒子换算)、
溶剂折射率:1.33、
溶剂粘度:0.797(30℃),1.002(20℃)
0点调整:在测定单元中投入离子交换水且进行调整。
(2-1)核用粘合树脂微粒聚合工序
在该工序中,进行聚合处理而进行制备由含有主蜡和内添剂等的核用的粘合树脂构成的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分散液的处理。该工序中的聚合处理的优选的一个例子中,在含有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下的表面活性剂的水系介质中,根据需要添加含有主蜡和内添剂等的聚合性单体溶液,且加入机械能而使液滴形成,接着,添加水溶性的聚合引发剂,在该液滴中进行聚合反应。另外,上述液滴中也可以含有油溶性聚合引发剂。这种工序中,需要赋予机械能而进行强制的乳化(液滴的形成)的处理。作为该机械能的赋予方法,可举出均质混合机、超声波、Manton Gaulin等强的搅拌或超声波振动能量的赋予方法。
(表面活性剂)
这里,对在上述着色剂微粒分散液、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聚合时使用的水系介质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说明。作为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定,利用例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芳基烷基聚醚磺酸钠等)、硫酸酯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十五烷基硫酸钠、辛基硫酸钠等)、脂肪酸盐(油酸钠、月桂酸钠、癸酸钠、辛酸钠、己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钙等)等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作为优选的表面活性剂。此外,也可以使用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丙烷与聚环氧乙烷的组合、聚乙二醇与高级脂肪酸的酯、烷基酚聚环氧乙烷、高级脂肪酸与聚乙二醇的酯、高级脂肪酸与聚环氧丙烷的酯、脱水山梨糖醇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以下,对在核用粘合树脂微粒聚合工序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和链转移剂进行说明。
(聚合引发剂)
作为水溶性的聚合引发剂,可举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偶氮双氨基二丙烷乙酸盐、偶氮双氰基异戊酸及其盐、过氧化氢等。此外,作为油溶性聚合引发剂,可举出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异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偶氮双异丁腈等偶氮系或二偶氮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2,2-双-(4,4-叔丁基过氧化环己基)丙烷、三-(叔丁基过氧基)三嗪等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或在侧链具有过氧化物的高分子引发剂等。
(链转移剂)
以调整所得的核用的粘合树脂的分子量为目的,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链转移剂。作为链转移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正辛基硫醇、正癸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等硫醇、正辛基-3-巯基丙酸酯等巯基丙酸酯、萜品油烯以及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
(2-2)壳用粘合树脂微粒聚合工序
在该工序中,与上述(2-1)的核用粘合树脂微粒聚合工序同样地进行聚合处理,进行制备由壳用的粘合树脂构成的壳用粘合树脂微粒的分散液的处理。
(3)凝聚·熔合工序
该工序中,使核用粘合树脂微粒和着色剂微粒在水系介质中凝聚、熔合而进行形成应成为核粒子的缔合粒子的处理。作为该工序中的凝聚、熔合的方法,优选为使用通过(1)的着色剂微粒分散液制备工序得到的着色剂微粒以及通过(2-1)的核用粘合树脂微粒聚合工序得到的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盐析/熔合法。此外,该凝聚·熔合工序中,可以使蜡微粒、电荷控制剂等内添剂微粒与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着色剂微粒一起进行凝聚、熔合。
这里,“盐析/熔合”是指同时进行凝聚和熔合,在生长为所需的粒径时,添加凝聚停止剂使粒子生长停止,进而,根据需要继续进行用于控制粒子形状的加热。盐析/熔合法是在存在核用粘合树脂微粒和着色剂微粒的水系介质中,添加由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和3价的盐等构成的盐析剂作为临界凝聚浓度以上的凝聚剂,接着,加热至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且核用粘合树脂微粒和着色剂微粒的熔融峰温度以上的温度,从而在进行盐析的同时进行凝聚·熔合。这里,对于作为盐析剂的碱金属盐和碱土类金属盐,作为碱金属,可举出锂、钾、钠等,作为碱土类金属,可举出镁、钙、锶、钡等,优选可举出钾、钠、镁、钙、钡。
通过盐析/熔合进行凝聚·熔合工序(3)时,优选在添加盐析剂后尽量缩短放置的时间。该理由尚不明确,但会产生以下问题:通过盐析后的放置时间,粒子的凝聚状态变动,粒径分布变得不稳定,或熔合的调色剂的表面性变动。此外,作为添加盐析剂的温度,需要至少在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作为其理由,若添加盐析剂的温度为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则会产生虽然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盐析/熔合快速进行,但无法进行粒径的控制,产生大粒径的粒子的问题。作为该添加温度的范围,只要是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即可,一般而言为5~55℃,优选为10~45℃。
此外,将盐析剂在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加入,其后尽量快速升温,加热至核用粘合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且核用粘合树脂微粒和着色剂微粒的熔融峰温度(℃)以上的温度。作为直至该升温为止的时间,优选小于1小时。进而,需要快速进行升温,作为升温速度,优选为0.25℃/分钟以上。作为上限,并不特别明确,但若瞬间提高温度则盐析会剧烈进行,因此存在难以进行粒径控制的问题,优选为5℃/分钟以下。通过以上的盐析/熔合法,可得到核用粘合树脂微粒和任意的微粒进行盐析/熔合而成的缔合粒子(核粒子)的分散液。此外,“水系介质”是指由水50~100质量%和水溶性的有机溶剂0~50质量%构成的介质。作为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酮、甲基乙基酮、四氢呋喃等。其中,优选为不溶解所生成的树脂的醇系有机溶剂。
(4)第1熟化工序
该工序中,进行通过热能使缔合粒子熟化的处理。然后,通过控制凝聚·熔合工序(3)的加热温度、尤其是第1熟化工序(4)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以成为粒径恒定、分布狭窄、形成的核粒子表面平滑但具有均匀的形状的粒子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凝聚·熔合工序(3)中降低加热温度而抑制核用粘合树脂微粒彼此的熔合的进行而促进均匀化,通过第1熟化工序降低加热温度且增长时间,将核粒子的表面控制为均匀的形状。
(5)壳层形成工序
该工序中,在核粒子的分散液中添加壳用粘合树脂微粒的分散液而使壳用粘合树脂微粒凝聚、熔合于核粒子的表面,进行使壳用粘合树脂微粒被覆于核粒子的表面而形成核-壳结构的粒子的壳化处理。该工序是用于赋予低温定影性和耐热保存性两者的性能的优选制造条件。此外,形成彩色图像时,对于二次色,为了得到高的色再现性,优选进行该壳层形成。
具体而言,在将核粒子的分散液维持于凝聚·熔合工序(3)和第1熟化工序(4)中的加热温度的状态下添加壳用粘合树脂微粒的分散液,缓慢地花数小时继续加热搅拌时,使壳用粘合树脂微粒被覆于核粒子表面而形成核-壳结构的粒子。加热搅拌时间优选为1~7小时,特别优选为3~5小时。
(6)第2熟化工序
该工序中,通过壳层形成工序(5),在核-壳结构的粒子成为规定的粒径的阶段,添加氯化钠等停止剂而使粒子生长停止,其后为了使附着于核粒子的壳用粘合树脂微粒熔合,还继续加热搅拌数小时。然后,将被覆核粒子的表面的壳用粘合树脂微粒形成的层的厚度设为100~300nm。如此,使壳用粘合树脂微粒固着于核粒子的表面而形成壳层,形成带有圆形且形状均匀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粒子。
(7)过滤、清洗工序
该工序中,首先,进行将调色剂粒子的分散液进行冷却的处理。作为冷却处理条件,优选以1~20℃/min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作为冷却处理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例示从反应容器的外部导入制冷剂而冷却的方法、将冷水直接投入至反应系统中而冷却的方法。接着,将调色剂粒子从冷却至规定温度的调色剂粒子的分散液固液分离,其后,进行从经固液分离的调色剂饼(使湿润状态的调色剂粒子凝聚成饼状而成的集合物)除去表面活性剂、盐析剂等附着物的清洗处理。这里,作为过滤处理方法,有离心分离法、使用努采漏斗等进行的减压过滤法、使用压滤机等进行的过滤法等,没有特别限定。
(8)干燥工序
该工序中,进行将经清洗处理的调色剂饼进行干燥的处理。作为该工序中使用的干燥机,可举出喷雾干燥器、真空冻结干燥机、减压干燥机等,优选使用静置架干燥机、移动式棚干燥机、流动层干燥机、旋转式干燥机、搅拌式干燥机等。经干燥处理的调色剂粒子的水分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以下。另外,经干燥处理的调色剂粒子彼此以弱的粒子间引力凝聚时,可以对该凝聚体进行解碎处理。这里,作为解碎处理装置,可以使用喷射磨机、亨舍尔混合机、磨咖啡机、食物处理机等机械式的解碎装置。
(9)外添剂处理工序
该工序中,进行对通过干燥工序(8)进行干燥处理的调色剂粒子添加外添剂的处理。作为外添剂的添加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磨咖啡机等机械式的混合装置进行添加。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而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14、比较例1~4]
在取出图像形成装置(商品名:bizhub PRESS C1060,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的定影单元的改造机中,使实心图案(纸上附着量为8.0g/m2)形成于铜版纸(商品名:OK TopCoat+,王子制纸公司制)上。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铜版纸的输送速度设为200mm/sec。作为调色剂,使用调色剂A(通过上述调色剂制造方法制作的苯乙烯-丙烯酸系调色剂)或调色剂B(通过上述调色剂制造方法制作的苯乙烯-丙烯酸系调色剂)。各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色剂的种类如表1所示。调色剂A中含有的脱模剂为聚酯蜡,其熔点Ta为70℃。此外,该调色剂A的弹性模量成为1×104Pa的温度即Tb为110℃。调色剂B中含有的脱模剂为聚酯蜡,其熔点Ta为80℃。此外,该调色剂B的弹性模量成为1×104Pa的温度即Tb为124℃。另外,Tb通过上述粘弹性测定而求出。
其后,使形成调色剂图像的铜版纸以200mm/sec的输送速度通过图1~图5中任一者显示的定影装置或一步定影装置(比较例1)。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使用的定影装置的种类如表1所示。以第1定影构件的温度T11、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T12、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T21、在第1定影部20中对记录介质施加的压力成为表1所示的温度和压力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以第2加压构件的温度成为180℃的方式进行控制。
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1将第1定影部中的夹持宽度设为20mm、将第2定影部中的夹持宽度设为20mm、将第1定影部和第2定影部中的夹持间距离设为120mm而使用。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2将第1定影部中的夹持宽度设为20mm、将第2定影部中的夹持宽度设为20mm、将第1定影部和第2定影部中的夹持间距离设为180mm而使用。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3将第1定影部中的夹持宽度设为22mm、将第2定影部中的夹持宽度设为22mm、将第1定影部和第2定影部中的夹持间距离设为180mm而使用。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4将带43的周长设为420mm、将加压辊71的外径设为120mm而使用。图5所示的定影装置5将带43的周长设为380mm、将加压辊71的外径设为120mm而使用。作为一步定影装置(比较例1),使用仅包含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1的第2定影部30的构成的装置。
[评价]
(温度测定)
对于使用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1的实施例1~10和比较例2~4,利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取得第1定影部的通过时的铜版纸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和第2定影部的通过时的铜版纸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它们通过预先确定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该位置的温度而取得。此外,对于实施例11~14和比较例1,利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取得通过第2定影部的铜版纸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它通过预先确定到达最高温度的位置,利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检测该位置的温度而取得。将其结果示于表1。另外,对于使用图2~图5所示的定影装置时的通过第1定影部的铜版纸的表面的温度,第1定影部中的T11和T12相同时,成为与使用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1时通过第1定影部的铜版纸的表面的温度几乎相同的温度,预先确认了差异在±2℃的范围内。因此,基于实施例1~10的温度T13,对于实施例11~14,将通过第1定影部的铜版纸的表面的温度T13作为预测值记载于表1。
(定影分离性)
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4中,观察铜版纸从定影装置出纸时的情况,通过以下3等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A:图像面未缠绕于第2定影构件(或架设于第2定影构件的带),分离时也未产生卡纸、
B:图像面稍微缠绕于第2定影构件(或架设于第2定影构件的带),但在分离时未产生卡纸、
C:图像面缠绕于第2定影构件(或架设于第2定影构件的带),且在分离时产生卡纸。
(定影强度)
对于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4中得到的铜版纸上的图像,对其图像部以挤压荷重1kgf用橡皮(磨砂橡皮擦“LION26111”,LION事务器公司制)擦拭2次,利用反射浓度计(制品名:X-Rite model 404,X-Rite公司制)测定图像浓度的残存率,通过以下3等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A:图像浓度残存率为90%以上、
B:图像浓度残存率为80%以上且小于90%、
C:图像浓度残存率小于80%。
【表1】
<考察>
实施例1~14中,第1定影部中满足“Ta≤T13<Tb”的关系,第2定影部中满足“T23≥Tb”的关系,可得到良好的定影分离性、良好的定影强度。另一方面,不具有第1定影部的比较例1以及第1定影部中不满足“Ta≤T13<Tb”的关系的比较例1~3的结果是定影分离性差。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都是例示而不限制于此。本发明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范围表示,认为也包含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范围和在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18)

1.一种定影装置,是使利用调色剂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所述调色剂含有脱模剂,若将所述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则Ta<Tb
所述定影装置沿着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具备第1定影部和第2定影部,
所述第1定影部以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所述第2定影部以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定影部中,对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的压力为300kPa~1000kP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1定影部具备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1定影构件以及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1加压构件,利用所述第1定影构件和所述第1加压构件夹持所述记录介质而输送,
所述第2定影部具备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2定影构件以及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2加压构件,利用所述第2定影构件和所述第2加压构件夹持所述记录介质而输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1定影构件和所述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以所述第1定影构件的温度T11℃和所述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T12℃成为T11>T12的方式调节温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且以所述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T21℃成为T21≥Tb的方式调节温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且以所述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T21℃成为T21≥Tb的方式调节温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与所述第1定影构件和所述第2定影构件接触的中介构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与所述第1定影构件和所述第2定影构件接触的中介构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与所述第1定影构件和所述第2定影构件接触的中介构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与所述第1定影构件和所述第2定影构件接触的中介构件。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中介构件为无接头状的带,
所述中介构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表面抵接,在所述第1定影部和所述第2定影部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12.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1定影部、所述第2定影部和所述中介构件分别为辊。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14.一种定影方法,是使利用调色剂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方法,
所述记录介质以第1定影工序和第2定影工序的顺序被输送,从而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所述调色剂含有脱模剂,若将所述脱模剂的熔点设为Ta℃、将调色剂的弹性模量为1×104Pa的温度设为Tb℃,则Ta<Tb
所述第1定影工序以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13℃成为Ta≤T13<Tb的方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所述第2定影工序以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最高温度T23℃成为T23≥Tb的方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加压加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影方法,其中,所述第1定影工序中,对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的压力为300kPa~1000kPa。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影方法,其中,所述第1定影工序中,所述记录介质利用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1定影构件和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1加压构件进行夹持而被输送,
所述第2定影工序中,所述记录介质利用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侧的第2定影构件和配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第2加压构件进行夹持而被输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影方法,其中,所述第1定影构件和所述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
所述第1定影工序以所述第1定影构件的温度T11℃和所述第1加压构件的温度T12℃成为T11>T12的方式调节温度。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定影方法,其中,所述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能够调节,
所述第2定影工序以所述第2定影构件的温度T21℃成为T21>Tb的方式调节温度。
CN201610059984.XA 2015-01-29 2016-01-28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Active CN105843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5382A JP6187491B2 (ja) 2015-01-29 2015-01-29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JP2015-015382 2015-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3021A CN105843021A (zh) 2016-08-10
CN105843021B true CN105843021B (zh) 2019-05-10

Family

ID=5655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9984.XA Active CN105843021B (zh) 2015-01-29 2016-01-28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29890B2 (zh)
JP (1) JP6187491B2 (zh)
CN (1) CN1058430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0405A (ja) * 1995-12-13 1997-06-20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3167459A (ja) * 2001-11-30 2003-06-13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103837A1 (ja) * 2004-04-26 2005-1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定着方法及び定着装置
CN1716126A (zh) * 2004-06-14 2006-01-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和定影装置
JP2006154608A (ja) * 2004-12-01 2006-06-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
CN101995800A (zh) * 2009-08-07 2011-03-3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8287A (ja) * 1998-05-21 1999-12-10 Fuji Xerox Co Ltd 両面画像定着装置
JP2000284524A (ja) * 1999-01-28 2000-10-13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を含有した現像剤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とローラ定着装置
JP4396191B2 (ja) * 2002-09-24 2010-01-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方法
JP2005338807A (ja) 2004-04-26 2005-12-08 Canon Inc 定着方法及び定着装置
JP2006250979A (ja) 2005-03-08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2802B2 (ja) * 2007-05-22 2013-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95678B2 (ja) * 2008-12-18 2012-1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0405A (ja) * 1995-12-13 1997-06-20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3167459A (ja) * 2001-11-30 2003-06-13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103837A1 (ja) * 2004-04-26 2005-1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定着方法及び定着装置
CN1716126A (zh) * 2004-06-14 2006-01-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和定影装置
JP2006154608A (ja) * 2004-12-01 2006-06-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
CN101995800A (zh) * 2009-08-07 2011-03-3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87491B2 (ja) 2017-08-30
US20160223969A1 (en) 2016-08-04
CN105843021A (zh) 2016-08-10
US9429890B2 (en) 2016-08-30
JP2016139091A (ja)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6217B2 (ja) トナー
CN104423186B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01373344A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77759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870490B2 (ja) 2成分現像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206387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07085363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TW200405140A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5527807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JP2006267516A (ja) 画像形成方法
EP2453319A1 (en) Method of forming hologram image,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and hologra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330706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6089746B2 (ja) クリアトナー、クリア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クリアトナー層形成方法
JP5034468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5843021B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JP2009151235A (ja) マゼンタトナー
JPH07107608B2 (ja)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カラートナーの定着方法
JP5817235B2 (ja) ホログラム画像形成方法、ホログラム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ホログラム画像形成用トナー
JP3849323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4239559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115505A (ja) 付箋紙作製方法
JP2002072752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0862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2155336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35066B2 (ja) 両面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