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3878A -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3878A
CN105803878A CN201410855609.7A CN201410855609A CN105803878A CN 105803878 A CN105803878 A CN 105803878A CN 201410855609 A CN201410855609 A CN 201410855609A CN 105803878 A CN105803878 A CN 105803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mp
people
bicycle
board road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5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宏伟
李林毅
陆文亮
宋俊杰
张轶群
刘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vg Municip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vg Municip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vg Municip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vg Municip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56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3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3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3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所述的人非共板道路包括平行设置的人行道(1)与非机动车道(2),所述的非机动车道(2)的一端紧挨人行道(1),另一端紧挨绿化设施带(4),在交叉口设置人行坡道(8)与非机动车坡道(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非机动车行驶舒适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口坡道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背景技术
现有城市道路老路改造中,受原有道路规划限制及既有建筑物、管线、行道树等的限制,为保证机动车道通行能力,采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板的设计方法很常见。为了实现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的区分,人非共板结构的面层材料形式一般通过材料、颜色加以区分,人行部分一般采用铺装结构,非机动车部分一般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而常见的在交叉口范围,人非共板结构均采用铺装形式,人流与非机动车流合并后共同通过一个缘石坡道过渡至交叉口范围,缘石坡道的设置还需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铺设提示盲道。
但人非共板道在交叉口位置采用上述方法,人非共同通过铺装结构的一个坡道过渡过街,在高峰时段会对通行效率和行人安全(特别是对无障碍坡道有使用需求的行人)造成较大影响;铺装结构的平整度和骑行舒适度相对较差,管理存在困难的情况下,速度较快的电动自行车不愿意通过目前形式的坡道骑行,还造成对机动车道的占用,有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对于人非共板道路的交叉口坡道,需要解决人非区分各有通道和非机动车坡道骑行舒适性的问题。
中国专利ZL200920210243.2公开了一种连续的人非共板断面交叉路口结构,该交叉路口结构至少包括相交的第一机动车道及第二机动车道;还包括高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且平行设置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所述非机动车道及所述人行道借助于同一缘石坡道降低至所述第一机动车道所在的平面;所述缘石坡道连续延伸至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末端,并在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交合处设置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所在的平面。该交叉路口结构的连续性好,通过引导非机动车与行人共道过街,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降低了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行驶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所述的人非共板道路包括平行设置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的一端紧挨人行道,另一端紧挨绿化设施带,其特征在于,在交叉口设置人行坡道与非机动车坡道。
所述的非机动车坡道的坡度不大于1:40。
所述的非机动车道通过非机动车坡道的坡过渡至交叉口地面,并在接平处设有两红白杆。
所述的接平处靠人行坡道的位置设有雨水口。
所述的人行道与人行坡道采用铺装结构,所述的非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坡道采用沥青路面结构。
所述的人非共板道路为向机动车道方向2%的排水横坡。
所述的非机动车坡道的坡底处为向人行道方向2%的排水横坡,其雨水通过接平处增设的雨水口排至下水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人非共板道路的交叉口增设非机动车坡道,解决了人非交通间的相互影响,增加了人、非在交叉口处通行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了非机动车在交叉口驶上专用通道的舒适性,减少了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的可能,并且实际施工实施时也比较简便易行,并不增加施工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中,人行道1,非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坡道3,绿化设施带4,机动车道5,红白杆6,雨水口7,人行坡道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所述的人非共板道路包括平行设置的人行道1与非机动车道2,所述的非机动车道2的一端紧挨人行道1,另一端紧挨绿化设施带4,在交叉口设置人行坡道8与非机动车坡道3。所述的人行道1与人行坡道8采用铺装结构,所述的非机动车道2与非机动车坡道3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所述的人行坡道8按一般做法在人行横道处设置,并满足无障碍要求。所述的非机动车坡道3的坡度不大于1:40,非机动车道2通过非机动车坡道3过渡至交叉口地面,并在接平处设有两贴有反光膜的红白杆6,防止机动车乱停占道,接平处靠人行坡道8的位置设有雨水口7,非机动车坡道3的坡底处与交接的机动车道5的雨水通过雨水口7排至下水道。所述的人非共板道路为向机动车道5方向2%的排水横坡。所述的非机动车坡道3的坡底处为向人行道1方向2%的排水横坡,为解决排水问题,在非机动车道坡道接平处靠人性道侧石位置增设一处雨水口7,并为防止机动车驶上人非通道,在坡道上设2个红白杆,既不影响非机动车的上下坡交通,又起到阻挡机动车的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描述后,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多样的修改和替代,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7)

1.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所述的人非共板道路包括平行设置的人行道(1)与非机动车道(2),所述的非机动车道(2)的一端紧挨人行道(1),另一端紧挨绿化设施带(4),其特征在于,在交叉口设置人行坡道(8)与非机动车坡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机动车坡道(3)的坡度不大于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机动车道(2)通过非机动车坡道(3)的坡过渡至交叉口地面,并在接平处设有两红白杆(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平处靠人行坡道(8)的位置设有雨水口(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行道(1)与人行坡道(8)采用铺装结构,所述的非机动车道(2)与非机动车坡道(3)采用沥青路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非共板道路为向机动车道(5)方向2%的排水横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机动车坡道(3)的坡底处为向人行道(1)方向2%的排水横坡。
CN201410855609.7A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Pending CN105803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5609.7A CN105803878A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5609.7A CN105803878A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3878A true CN105803878A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6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5609.7A Pending CN105803878A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387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7997A (zh) * 2017-08-24 2017-10-2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人非等高共板道路交叉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
CN110965493A (zh) * 2019-12-25 2020-04-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园绿道入口诱导系统
CN113235339A (zh) * 2021-05-31 2021-08-10 陈祖凤 一种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园道路无障碍诱导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526A (ja) * 2002-09-30 2004-06-24 Taisei Corp 分割橋体式交通路及び分割橋体式交通路の構築方法
CN201517189U (zh) * 2009-09-27 2010-06-30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连续的人非共板断面交叉路口结构
CN102587239A (zh) * 2012-03-01 2012-07-18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人非分流的城市安全岛
CN103410065A (zh) * 2013-08-07 2013-11-27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及雨水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526A (ja) * 2002-09-30 2004-06-24 Taisei Corp 分割橋体式交通路及び分割橋体式交通路の構築方法
CN201517189U (zh) * 2009-09-27 2010-06-30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连续的人非共板断面交叉路口结构
CN102587239A (zh) * 2012-03-01 2012-07-18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人非分流的城市安全岛
CN103410065A (zh) * 2013-08-07 2013-11-27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及雨水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玲: "镇海新城南北区28米宽道路横断面设计", 《中国水运》 *
郑杰: "当今非机动车交通特点及管理措施研究", 《城市道桥与防洪》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7997A (zh) * 2017-08-24 2017-10-2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人非等高共板道路交叉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
CN110965493A (zh) * 2019-12-25 2020-04-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园绿道入口诱导系统
CN113235339A (zh) * 2021-05-31 2021-08-10 陈祖凤 一种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园道路无障碍诱导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7574U (zh) 一种交通道路立体十字路口
CN105648864A (zh) 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
JP2015535556A (ja) 都市交差路構造
CN105803878A (zh)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CN103485251B (zh) 一种人车分离的城市道路
CN102286904A (zh) 一种十字路口四层立交桥
CN110616611A (zh) 一种涵洞式立体交通系统及其通行方法
CN1834352B (zh) 一种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
CN204875402U (zh) 简易城市干道上空空中停车场
CN102900000B (zh)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CN210916838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CN202913323U (zh) 交通组织系统
CN202787003U (zh)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CN209099091U (zh) 一种适合水乡古镇风貌的路面结构
CN206887696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人行道
CN203096539U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105178123A (zh) 一种十字立交桥
CN206376162U (zh) 快速直通立交桥
CN202519557U (zh) 一种无阻立交桥
CN202482722U (zh) 半潜式横穿马路人行通道
CN205839642U (zh) 一种城市多功能非绝对隔离装置
CN102286903B (zh) 一种四层立交桥
CN2931557Y (zh) 一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交叉道口免红绿灯立交桥
CN204849503U (zh) 适用于城市主次干道交叉路口的地下公交车站系统
CN210657853U (zh)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