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6838U -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6838U
CN210916838U CN201920603297.9U CN201920603297U CN210916838U CN 210916838 U CN210916838 U CN 210916838U CN 201920603297 U CN201920603297 U CN 201920603297U CN 210916838 U CN210916838 U CN 210916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crossing
transition section
pedestrian
secondary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32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祖超
邓越胜
彭圣华
李亮
贾瑞雨
高红艳
刘新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32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6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6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6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以及由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形成的交叉口,所述次要道路设有次要道路人行横道,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顶面高于分别位于两侧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顶面。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连续性和舒适性,弥补目前城市道路人行道无障碍设计常规做法的不足,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工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文明风貌的体现。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和机动车在此范围内交织。目前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往往从机动车的安全角度考虑,比如转弯半径通常取较大值,这样虽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但会导致行人的通行空间被挤压。另外,行人过街时,目前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年版)中的做法是设置无障碍坡道和人行横道,将人行道高程降至机动车道高程,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人过街的连续性和舒适性,且与机动车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机动车和行人在交叉口区域的通行是一对矛盾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连续性和舒适性,弥补目前城市道路人行道无障碍设计常规做法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以及由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形成的交叉口,所述次要道路设有次要道路人行横道,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顶面高于分别位于两侧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顶面。
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的结构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石材面层、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层、水泥砂浆整平层、C35混凝土调平层和路面结构基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与次要道路之间设有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所述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的坡度α≤1:2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与主要道路之间设有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所述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的坡度β≤1: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两侧分别设有条状平石,所述两条条状平石外侧分别与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和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相连,所述两条条状平石内侧均与石材面层、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层和水泥砂浆整平层相连,所述条状平石顶面与石材面层顶面相平,所述条状平石底面与C35混凝土调平层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要道路人行道上设有与主要道路人行横道对应的无障碍坡道,所述无障碍坡道与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障碍坡道的坡度与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坡度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顶面与次要道路路缘石齐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要道路机动车道中间设有与主要道路人行横道对应的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要道路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L1=30~40m,所述次要道路的次要道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L2=10~20m,所述交叉口的路缘石转弯半径R=4~8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的宽度L3=5~10m,所述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的宽度L4=2~4m,所述石材面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水泥砂浆整平层的厚度为3cm,所述C35混凝土调平层的厚度为24cm。
对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的十字型或T型平面交叉口,主要道路人行横道采用常规方式,次要道路人行横道为抬高区域,其高程与路缘石平齐,并在两侧采用抬高放坡过渡段与机动车道路面高程衔接。
主要道路是指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设计速度在40km/h~60km/h,道路红线宽度在30m及以上;次要道路是指城市支路,设计速度在20km/h~40km/h,道路红线宽度在20m及以下。
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采用较小值,一般为4~8m,以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增大过街等候区空间、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根据城市道路的交通组织规划,当有公交车需要右转时,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取8m;当仅有小型汽车右转时,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取6m;当无机动车右转时(次要道路为单向通行),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取4m。
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宜以1m为单位增减;采用与主要道路相同的路面铺装结构;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其宽度不应小于2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5m。
次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即抬高区域宽度不宜小于5m,宜以1m为单位增减。
对于行人过街流量较大的交叉口,人行横道应适度加宽。
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为全宽式单面坡形式,坡度α不应大于1:20;所述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与设计的主要道路人行横道的无障碍坡道结合一起为三面坡形式,正面及侧面的坡度β不应大于1:12。
次要道路人行横道即抬高区域,采用与次要道路不同的路面铺装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12cm厚石材面层、环氧树脂灌浆材料、3cm厚M10水泥砂浆整平层、24cm厚C35混凝土、现状或新建路面结构基层。此外,抬高区域的两侧铺设条状平石与抬高放坡过渡段相接。
次要道路人行横道即抬高区域的路面铺装结构技术要求如下:石材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0MPa,饱和抗折强度不应小于9MPa。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抗压强度≥70MPa,拉伸剪切强度≥8MPa,抗拉强度≥15MPa。人行道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接缝为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次要道路的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和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可采用与次要道路相同的路面铺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适用于城市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路口的人行横道无障碍设计方法,兼顾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和机动车通行的平稳、顺畅。
路缘石转弯半径采用较小值(4~8m),以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增大过街等候区空间、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抬高次要道路的人行横道高程与路缘石平齐,并采用石材面层铺装结构,给行人一种领域感和安全感,增强主要道路方向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连续性和舒适性;采用抬高放坡过渡段使抬高区域与机动车道路面高程平顺衔接,以兼顾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和机动车通行的平稳、顺畅。
本实用新型从以人为本、技术可行、施工便利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道无障碍设计方法,解决了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路口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连续性和舒适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中次要道路人行横道及其抬高放坡过渡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包括主要道路1、次要道路2、以及由主要道路1和次要道路2相交形成的交叉口17,所述次要道路2设有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顶面高于分别位于两侧的主要道路1和次要道路2顶面。
参见图2,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的结构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石材面层1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层12、水泥砂浆整平层13、C35混凝土调平层14和路面结构基层15。
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与次要道路2之间设有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与主要道路1之间设有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所述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的坡度α≤1:20,所述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的坡度β≤1:12。
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两侧分别设有条状平石16,所述两条条状平石16外侧分别与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和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相连,所述两条条状平石16内侧均与石材面层1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层12和水泥砂浆整平层13相连,所述条状平石16顶面与石材面层11顶面相平,所述条状平石16底面与C35混凝土调平层14相连。
所述主要道路1人行道上设有与主要道路人行横道5对应的无障碍坡道9,所述无障碍坡道9与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相连。所述无障碍坡道9的坡度与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坡度相同。
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顶面与次要道路2路缘石齐平。所述主要道路1机动车道中间设有与主要道路人行横道5对应的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10。
所述主要道路1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4之间的宽度L1=30~40m,所述次要道路2的次要道路道路红线18之间的宽度L2=10~20m,所述交叉口17的路缘石转弯半径3R=4~8m,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的宽度L3=5~10m,所述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10的宽度L4=2~4m,所述石材面层11的厚度为12cm,所述水泥砂浆整平层13的厚度为3cm,所述C35混凝土调平层14的厚度为24cm。
本实用新型所体现出的设计思想:对于所述主要道路1与次要道路2的交叉口17,采用较小的路缘石转弯半径3,抬高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即使得抬高区域的高程与次要道路2路缘石平齐,并采用石材铺装,给行人一种领域感和安全感,增强次要道路2方向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连续性和舒适性。
所述主要道路1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km/h,主要道路道路红线4之间的宽度L1=40m;次要道路2为城市支路(单向、有公交车通行),设计速度20km/h,次要道路道路红线18之间的宽度L2=16m。
所述交叉口17的路缘石转弯半径3采用较小值,以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增大过街等候区空间、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无机动车右转的转弯半径取4m,有机动车(不含公交车)右转的转弯半径取6m,有机动车(含公交车)右转的转弯半径取8m。
所述主要道路人行横道5宽度取7m(因周边居民小区密集、行人过街流量较大);采用与主要道路相同的沥青路面铺装结构;主要道路人行横道5长度为22m,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10,宽度L4=2m。
所述次要道路2人行横道6即抬高区域宽度L3取6m(因周边居民小区密集、行人过街流量较大)。
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为全宽式单面坡形式,坡度不应大于1:20;所述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与主要道路人行横道5设计的无障碍坡道9结合一起为三面坡形式,正面及侧面的坡度β不应大于1:12。路缘石出露高度为15cm,则抬高放坡过渡段7宽度取3m,抬高放坡过渡段8宽度取1.8m。
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即抬高区域,采用与次要道路2不同的路面铺装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12cm厚石材面层1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12、3cm厚M10水泥砂浆整平层13、24cm厚C35混凝土14、现状或新建路面结构基层15。此外,抬高区域的两侧铺设条状平石16分别与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和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8相接。
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即抬高区域的路面铺装结构技术要求如下:石材面层11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0MPa,饱和抗折强度不应小于9MPa。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层12抗压强度≥70MPa,拉伸剪切强度≥8MPa,抗拉强度≥15MPa。人行道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接缝为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所述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和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8,可采用与次要道路相同的路面铺装结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9)

1.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包括主要道路(1)、次要道路(2)、以及由主要道路(1)和次要道路(2)相交形成的交叉口(17),所述次要道路(2)设有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顶面高于分别位于两侧的主要道路(1)和次要道路(2)顶面;
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的结构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石材面层(1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层(12)、水泥砂浆整平层(13)、C35混凝土调平层(14)和路面结构基层(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与次要道路(2)之间设有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所述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的坡度α≤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与主要道路(1)之间设有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所述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的坡度β≤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两侧分别设有条状平石(16),所述两条条状平石(16)外侧分别与第一抬高放坡过渡段(7)和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相连,所述两条条状平石(16)内侧均与石材面层(1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层(12)和水泥砂浆整平层(13)相连,所述条状平石(16)顶面与石材面层(11)顶面相平,所述条状平石(16)底面与C35混凝土调平层(1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道路(1)人行道上设有与主要道路人行横道(5)对应的无障碍坡道(9),所述无障碍坡道(9)与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障碍坡道(9)的坡度与第二抬高放坡过渡段(8)坡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顶面与次要道路(2)路缘石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口(17)的路缘石转弯半径(3)R=4~8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道路人行横道(6)的宽度L3=5~10m,所述石材面层(11)的厚度为12cm,所述水泥砂浆整平层(13)的厚度为3cm,所述C35混凝土调平层(14)的厚度为24cm。
CN201920603297.9U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Active CN210916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3297.9U CN210916838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3297.9U CN210916838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6838U true CN210916838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1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3297.9U Active CN210916838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6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547A (zh) * 2019-04-28 2019-07-19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547A (zh) * 2019-04-28 2019-07-19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11112A (ja) 半(1/2)立体交差点を利用したノンストップ無停車及び無停止交通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適用した交通方法
JP6093871B2 (ja) 都市交差路構造
CN202247574U (zh) 一种交通道路立体十字路口
WO2007112643A1 (fr) Structure de chaussées dépourvue de feux de circulation, destinée à un système de trafic urbain rapide sans arrêt
CN2926299Y (zh) 带停车泊位的立交桥
CN210916838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CN102912701B (zh) 多功能左转式定向互通立交桥
CN107700299A (zh) 一种高架桥梁下层地面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286335A (zh) 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桥
KR100840406B1 (ko) 친환경성 선로형식 도로포장
CN1236853A (zh) 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
CN2913433Y (zh) 立体交通线和利用路中、路边空间的高架轨道
CN202247569U (zh) 十字路口立交桥
WO2014071540A1 (zh)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CN201047046Y (zh) 互通立交通道
CN102900000B (zh)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CN101906743A (zh) 城市交叉口处道路交通系统
CN201411610Y (zh) 回旋式互通立交桥
CN104313966A (zh) 没有红绿灯的十字交叉路口道路交通系统
KR20120115187A (ko) 반(1/2) 입체 교차로를 이용한 논스톱 교통 시스템 및 이를 적용한 교통 시스템
CN2535437Y (zh) 半沉内环式立交桥
CN202671991U (zh) 万向畅通小巧立交桥
CN110029547A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
CN205501746U (zh) 一种公路丁字交叉口的轻型汽车钢构立交桥结构
CN202925409U (zh) 半层高的立交桥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