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7853U -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7853U
CN210657853U CN201921130046.XU CN201921130046U CN210657853U CN 210657853 U CN210657853 U CN 210657853U CN 201921130046 U CN201921130046 U CN 201921130046U CN 210657853 U CN210657853 U CN 210657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otor vehicle
vehicle lan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00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凯
李先章
刘家祥
余意
杨泽伟
熊波
盛赛华
冀苏伟
胡华
刘康
尹麒焕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Jiank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Jiank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Jiank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Jiank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00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7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7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78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包括集水井,以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垫层、基层与沥青层;沥青层为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基层为透水混凝土,垫层为碎石,集水井设置在非机动车道靠近绿化带的一侧,集水井与垫层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路基以上的沥青层、基层以及垫层均采用透水结构,使雨水渗入路面内部,最后通过垫层把雨水排至集水井内,不需要经过路表漫流,可有效解决非机动车道路面积水的问题,提高非机动车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由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制成的沥青层,相比普通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也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非机动车具有很多特有的优点,特别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城市中的非机动车道不仅不能被随意改建和取消,而且应当被以长远发展眼光去对待。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不要忽略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在进行非机动车道设计时,要对非机动车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充分的重视,坚持近期建设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发展交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并且,非机动车道的排水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机动车的设计质量。现有的非机动车道排水常用方式主要是通过设置路面横坡使雨水在路表漫流至路侧雨水口,再排至市政管网。在路面使用多年后,路面发生一定沉降,下雨时雨水不易排出,路表容易产生积水,影响非机动行车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排水性能差,路表容易产生积水,降低了非机动行车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包括集水井,以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垫层、基层与沥青层;沥青层为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基层为透水混凝土,垫层为碎石,集水井设置在非机动车道靠近绿化带的一侧,集水井与垫层相连通。
其中,该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还包括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铺设在垫层与路基之间,集水井的底部入水口的高度与防渗土工布的高度相等。
其中,沥青层分为上面层与下面层;上面层采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3,铺设厚度3-4cm;下面层采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6,铺设厚度4-5cm。
其中,路基的顶面标高沿靠近集水井的方向逐渐降低。
其中,路基的顶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2°。
其中,基层的厚度为15-20cm。
其中,垫层的厚度为15-20cm。
其中,集水井通过管路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
其中,沥青层为彩色沥青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路基以上的沥青层、基层以及垫层均采用透水结构,使雨水渗入路面内部,最后通过垫层把雨水排至集水井内,不需要经过路表漫流,可有效解决非机动车道路面积水的问题,提高非机动车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由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制成的沥青层,相比普通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也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面层;2-下面层;3-基层;4-垫层;5-防渗土工布;6-集水井;7-绿化带;8-市政雨水管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包括集水井6,以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垫层4、基层3与沥青层;沥青层为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基层3为透水混凝土,垫层4为碎石,集水井6设置在非机动车道靠近绿化带的一侧,集水井6与垫层4相连通。
具体地,例如,沿着非机动车道的延伸方向,可以间隔设置多个集水井6,集水井6的密度可以根据当地历史平均降水量进行设计,确保及时排水的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路基以上的沥青层、基层3以及垫层4均采用透水结构,使雨水渗入路面内部,最后通过垫层4把雨水排至集水井6内,不需要经过路表漫流,可有效解决非机动车道路面积水的问题,提高非机动车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由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制成的沥青层,相比普通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也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该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还包括防渗土工布5;防渗土工布5铺设在垫层4与路基之间,集水井6的底部入水口的高度与防渗土工布5的高度相等。具体地,例如,为了防止渗入垫层4内的水进入到路基中,破坏路基,可以在垫层4与路基之间铺设防渗土工布5,集水井6底部的入水口的高度与防渗土工布5的高度相等,雨水下渗至防渗土工布5之后,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集水井6底部的入水口流入集水井6内。
进一步地,沥青层分为上面层1与下面层2;上面层1采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3,铺设厚度3-4cm;下面层2采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6,铺设厚度4-5cm。具体地,上面层1厚度为4cm,下面层2的厚度为5cm。其中,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3以及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6为两种配比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几个洲的混合料封层发展而来的,具有减少水雾和眩光,降低噪音,防水漂,改善路面标志的可见度,提高潮湿路面的抗滑性等优点。
进一步地,路基的顶面标高沿靠近集水井6的方向逐渐降低。具体地,例如,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将雨水排至集水井6内,可以对路基的顶面进行处理,使路基顶面向集水井6的方向倾斜,铺设防渗土工布5之后,雨水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向集水井6;其中,垫层4与防渗土工布5接触的一面也是倾斜面,垫层4与基层3接触的一面也是倾斜面,即沿靠近集水井6的方向,垫层4的厚度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路基的顶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2°。具体地,例如,路基的顶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这样既不会因为夹角过大,影响路基整体强度,又可以及时排水。
进一步地,基层3的厚度为15-20cm。具体地,例如,基层3的厚度可以为15cm,垫层4的厚度可以20cm,实际设计厚度可以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垫层4的厚度为15-20cm。
进一步地,集水井6通过管路与市政雨水管网8连通。具体地,例如可以在集水井6的侧壁或者底部开设出水口,再通过管路连接至市政雨水管网8,有利于提高该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的持续排水能力。
进一步地,沥青层为彩色沥青层。具体地,例如,为了增添道路的美观效果,美化城市环境,可以在沥青层中加入彩色颜料,这样可以通过色彩实现道路的功能分区,便于辨识,有利于道路交通管理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及时的将路面的积水排出,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提高了雨天非机动车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2,彩色路面便于辨识,方便道路交通管理,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彩色路面可以增添道路的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以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垫层、基层与沥青层;
所述沥青层为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所述基层为透水混凝土,所述垫层为碎石,所述集水井设置在非机动车道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所述集水井与所述垫层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渗土工布;
所述防渗土工布铺设在所述垫层与路基之间,所述集水井的底部入水口的高度与所述防渗土工布的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分为上面层与下面层;
所述上面层采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3,铺设厚度3-4cm;
所述下面层采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16,铺设厚度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路基的顶面标高沿靠近所述集水井的方向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路基的顶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厚度为15-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的厚度为15-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通过管路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为彩色沥青层。
CN201921130046.XU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57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0046.XU CN210657853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0046.XU CN210657853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7853U true CN210657853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004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57853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7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8405U (zh) 一种道路路面排水结构系统
CN109098064B (zh) 避免路面雨水沉积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
CN103103905A (zh) 一种道路路面排水方法及其排水结构系统
CN202898938U (zh) 用于城市道路及景观道路的渗排结合型路面结构
CN1104535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06835890A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5507112A (zh) 一种防内涝补给地下水的路面系统
CN111663399A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CN104032793A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CN111042293A (zh) 一种道路中央绿化带防渗排水结构的施工工艺
CN208701842U (zh) 绿地缓冲带系统
CN215252069U (zh) 一种基于透水混凝土制成的自发光路面结构
CN219653844U (zh) 一种机场隐蔽式生态排水系统
CN210657853U (zh)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108867243A (zh) 一种多雨地区周边道路积水收集排放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8415472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装置
CN212389098U (zh) 采用绿色切割技术的生态停车场
CN210458847U (zh) 一种环保型沥青路面结构
CN104196113A (zh) 双向分离道路排水系统中置方法
CN202610947U (zh) 一种智能环保型道路综合排水设施
CN221255109U (zh) 一种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CN218090353U (zh)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CN216786743U (zh) 一种智慧海绵城市全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CN212895756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