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0353U -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0353U
CN218090353U CN202222572263.2U CN202222572263U CN218090353U CN 218090353 U CN218090353 U CN 218090353U CN 202222572263 U CN202222572263 U CN 202222572263U CN 218090353 U CN218090353 U CN 218090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green belt
sponge city
green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22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涛
蔡成彪
陈道振
张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22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0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0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0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道路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包括有绿化带,绿化带设置在车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绿化带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C型道牙,绿化带的中部设置有排水系统和挡水板组,挡水板组用于对落水进行隔挡,排水系统用于对落水进行排泄,为了提高道路的排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背景技术
路缘石是指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随着道路设计越来越需要体现海绵城市设计要求,人们要求道路设计更符合人性化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人行道及慢行系统与机动车道不共板时,路缘石为封闭结构,难以匹配调蓄及排水功能,雨水积聚在路面上,难以排走,导致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道路的排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包括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设置在车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所述绿化带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C型道牙,所述绿化带的中部设置有排水系统和挡水板组,所述挡水板组用于对落水进行隔挡,所述排水系统用于对落水进行排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型道牙的设置能够使在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上的落水沿着C型道牙流到绿化带上,通过排水系统与挡水组件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将绿化带划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把落水分区域进行排泄,从而能够提高道路的排水效果,与现有技术封闭式结构的路缘石相比较,该种道路缘石既能满足路缘石结构功能,又可以进行排水消能,符合应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包括安装在所述绿化带内部的砼基础;堆砌在所述砼基础顶面的挡水墙;涂抹在所述挡水墙外壁的砂浆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砂浆层外壁的加固层,其中,所述挡水墙远离所述砼基础的一端伸出所述绿化带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墙安装在砼基础的顶面,并使挡水墙远离砼基础的一端伸出绿化带外,能够将绿化带分隔成几部分,实现对落水分区域隔挡,实现快速排水的功能,砂浆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对挡水墙进行防水保护,通过在挡水墙的外壁设置有加固层,可以提高挡水墙的结构强度,使挡水墙不易发生侧翻,进而延长挡水墙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开设在所述绿化带中部的雨水井;安装在所述雨水井顶面的引流排水板;安装在所述雨水井底部的排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外壁的透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水从引流排水板处落到雨水井内,落水再通过排水管进行排走,可以提高排水效率,通过在绿化带外壁的透水层,使下渗至车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落水同样可以流至雨水井内,实现匹配调蓄及排水功能。
优选的,所述绿化带自上而下设置有蓄水层、种植土层、中粗砂层、以及砾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带自上而下设置有蓄水层、种植土层、中粗砂层、以及砾石层,即,绿化带自上而下的基层硬度逐渐提升,符合应用需求,并且,工作人员通过在绿化带上种植绿植,蓄水层可以为绿植提供水分,保证绿植的正常生长。
优选的,所述车行道自上而下设置有细粒式沥青砼、中粒式沥青砼、粗粒式沥青砼、沥青下封层、第一级配碎石层、以及第一密实路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行道自上而下设置有细粒式沥青砼、中粒式沥青砼、粗粒式沥青砼、沥青下封层、第一级配碎石层、以及第一密实路基,即,车行道自上而下的基层硬度逐渐提升,符合应用需求,并且,采用不同颗粒大小的沥青砼层叠、铺设在车行道的顶部,行车可以轻松地在行车道上进行行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行车的行驶安全。
优选的,所述非机动车道远离所述绿化带的一侧设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D型牙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行道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D型牙道,D型牙道可以对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的落水进行引流,进而能够提高道路的排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人行道自上而下设置有透水砖层、干硬性水泥砂浆层、透水混凝土层、第三级配碎石层、第二反滤土工布、以及第三密实路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行道自上而下设置有透水砖层、干硬性水泥砂浆层、透水混凝土层、第三级配碎石层、第二反滤土工布、以及第三密实路基,即,人行道自上而下的基层硬度逐渐提升,符合应用需求,并且,落水可以沿着透水砖层落到干硬性水泥砂浆层上,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粘结效果,能够把落水充分利用,符合经济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C型道牙与所述绿化带的装配处设置有流水平石层,所述流水平石层与所述绿化带的顶面平整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C型道牙与绿化带的装配处设置有流水平石层,一方面可以提高道路的美观性,第二方面可以起到排除路面积水的作用,从而实现调蓄及排水功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C型道牙的设置能够使在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上的落水沿着C型道牙流到绿化带上,通过排水系统与挡水组件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将绿化带划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把落水分区域进行排泄,从而能够提高道路的排水效果,与现有技术封闭式结构的路缘石相比较,该种道路缘石既能满足路缘石结构功能,又可以进行排水消能,符合应用需求;
2、挡水墙安装在砼基础的顶面,并使挡水墙远离砼基础的一端伸出绿化带外,能够将绿化带分隔成几部分,实现对落水分区域隔挡,实现快速排水的功能,砂浆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对挡水墙进行防水保护,通过在挡水墙的外壁设置有加固层,可以提高挡水墙的结构强度,使挡水墙不易发生侧翻,进而延长挡水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挡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行道;11、细粒式沥青砼;12、中粒式沥青砼;13、粗粒式沥青砼;14、沥青下封层;15、第一级配碎石层;16、以及第一密实路基;17、防渗土工布;2、绿化带;21、蓄水层;22、种植土层;23、中粗砂层;24、以及砾石层;3、非机动车道;31、细粒式透水沥青;32、中粒式透水沥青;33、满铺玻璃纤维格栅;34、透水水泥混凝土;35、第二级配碎石层;36、第一反滤土工布;37、以及第二密实路基;4、人行道;41、透水砖层;42、干硬性水泥砂浆层;43、透水混凝土层;44、第三级配碎石层;45、第二反滤土工布;46、以及第三密实路基;5、排水系统;51、雨水井;52、引流排水板;53、排水管;54、透水层;6、挡水板组;61、砼基础;62、挡水墙;63、砂浆层;64、加固层;71、C型道牙;72、D型道牙;73、流水平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包括有绿化带2,绿化带2设置在车行道1和非机动车道3之间,在绿化带2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C型道牙71,非机动车道3的一侧设置有人行道4,非机动车道3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D型道牙72,并且,绿化带2的中部设置有挡水板组6和排水系统5,挡水板组6将绿化带2划分成几个区域,在挡水板组6的作用下,可以对落水进行隔挡,C型道牙71、D型道牙72能够把落水引流至排水系统5处进行排泄,从而提高道路的调蓄及排水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车行道1自上而下设置有细粒式沥青砼11、中粒式沥青砼12、粗粒式沥青砼13、沥青下封层14、第一级配碎石层15、以及第一密实路基16,具体地,细粒式沥青砼11为4cm厚的细粒式改性沥青砼,中粒式沥青砼12为6cm厚的中粒式普通沥青砼,粗粒式沥青砼13为8cm厚的粗粒式普通沥青砼,并且,在细粒式沥青砼11与中粒式沥青砼12之间、在中粒式沥青砼12与粗粒式沥青砼13之间均喷射有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细粒式沥青砼11与中粒式沥青砼12之间可以更好地相结合,同时也使中粒式沥青砼12与粗粒式沥青砼13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实,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自上而下铺设不同颗粒大小的沥青砼,以便于增加道路基础的稳定性、提高路面的弹性、以及增强道路的耐久性。
更具体地,参照图3,沥青下封层14为1cm厚的沥青下封层14,第一级配碎石层15为15cm厚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在沥青下封层14与第一级配碎石层15之间喷射有渗层油,以起到稀释沥青、改善渗透层和层间联接性能的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型道牙71的底端埋入在车行道1内,C型道牙71与绿化带2的装配处设置有流水平石层73,流水平石层73夯实在C型道牙71的长边两侧,使流水平石层73与绿化带2的顶面平整过渡,此外,为了对车行道1的内部进行防水保护,在车行道1靠近绿化带2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土工布17,防渗土工布17的覆盖整个车行道1的侧面,使防渗土工布17的顶端延伸至C型道牙71的侧壁、底端延伸至第一密实路基的底面,从而减少绿化带2的水分渗透道车行道1内而造成损坏。
参照图2和图3,绿化带2为下沉式绿化带2,绿化带2自上而下设置有蓄水层21、种植土层22、中粗砂层23、以及砾石层24,此外,排水系统5设置在绿化带2的中部,其中,排水系统5包括雨水井51、引流排水板52、排水管53、以及透水层5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雨水井51开设在绿化带2的中部,即,雨水井51贯穿于蓄水层21、种植土层22、中粗砂层23、以及砾石层24,引流排水板52覆盖在雨水井51的顶面,排水管53安装在雨水井51的底部,使排水管53同时于外部的出水管相接通,透水层54为透水土工布,透水层54覆盖式设置在绿化带2的底部,工作人员根据绿化带2的实际长度尺寸来调整排水系统5的数量,能够提高道路的调蓄及排水功能。
为了实现落水的引流,挡水组件设置在绿化带2的顶面,参照图3和图4,挡水组件包括砼基础61、挡水墙62、以及加固层64,具体地,砼基础61埋藏在绿化带2内,砼基础6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挡水墙62堆砌在砼基础61的顶面,使得挡水墙62远离砼基础61的一端伸出绿化带2外,在挡水墙62的外壁涂抹砂浆层63,以便于对挡水墙62进行防水保护,加固层64为鹅卵石层,通过在挡水墙62伸出绿化带2的一端外壁固定有加固层64,能够增强挡水墙62的结构稳定性,使挡水墙62不易发生侧翻。
工作人员根据绿化带2的实际长度尺寸来调整挡水组件的数量,同时配合排水系统5的使用,能够对路面的落水进行隔挡、引流、排泄,实现道路的调蓄及排水功能,减少路面坑洼的形成,从而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参照图3和图4,非机动车道3自上而下设置有细粒式透水沥青31、中粒式透水沥青32、满铺玻璃纤维格栅33、透水水泥混凝土34、第二级配碎石层35、第一反滤土工布36、以及第二密实路基37,具体地,细粒式透水沥青31为4cm厚的细粒式彩色透水沥青,中粒式透水沥青32为5cm中粒式透水沥青,第二级配碎石层35为10cm厚的级配碎石层。
同样地,在细粒式透水沥青31与中粒式透水沥青32之间、满铺玻璃纤维格栅33与透水水泥混凝土34之间均喷射有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以便于增强细粒式透水沥青31与中粒式透水沥青32之间的粘结性,也使得满铺玻璃纤维格栅33与透水水泥混凝土34可以更好地相结合。
参照图1和图3,人行道4自上而下设置有透水砖层41、干硬性水泥砂浆层42、透水混凝土层43、第三级配碎石层44、第二反滤土工布45、以及第三密实路基46,具体地,透水砖层41为6cm厚的工字透水砖,干硬性水泥砂浆层42的厚度尺寸为2cm,透水混凝土层43的厚度尺寸为15cm,第三级配碎石层44的厚度尺寸为10cm。
更具体地,两个D型道牙72对称设置在非机动车道3的长边两侧,D型道牙72的顶面与人行道4的顶面平整设置,使人行道4的顶面高于非机动车道3的顶面,形成阶梯式的错位,以保证行人的行走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绿化带2设置在车行道1和非机动车道3之间,两条C型道牙71分别设置在绿化带2的长边两侧,人行道4设置在非机动车道3的一侧,两条D型道牙72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道3的长边两侧。
C型道牙71、D型道牙72能够把落水引流至绿化带2处,挡水板组6将绿化带2划分成几个区域,挡水墙62对绿化带2上的落水进行阻挡,从而使落水可以落至雨水井51内,再从排水管53处排走,从而提高道路的调蓄及排水功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绿化带(2),所述绿化带(2)设置在车行道(1)与非机动车道(3)之间,所述绿化带(2)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C型道牙(71),所述绿化带(2)的中部设置有排水系统(5)和挡水板组(6),所述挡水板组(6)用于对落水进行隔挡,所述排水系统(5)用于对落水进行排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包括安装在所述绿化带(2)内部的砼基础(61);堆砌在所述砼基础(61)顶面的挡水墙(62);涂抹在所述挡水墙(62)外壁的砂浆层(63);以及设置在所述砂浆层(63)外壁的加固层(64),其中,所述挡水墙(62)远离所述砼基础(61)的一端伸出所述绿化带(2)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5)包括:开设在所述绿化带(2)中部的雨水井(51);安装在所述雨水井(51)顶面的引流排水板(52);安装在所述雨水井(51)底部的排水管(53);以及设置在所述绿化带(2)外壁的透水层(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2)自上而下设置有蓄水层(21)、种植土层(22)、中粗砂层(23)、以及砾石层(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1)自上而下设置有细粒式沥青砼(11)、中粒式沥青砼(12)、粗粒式沥青砼(13)、沥青下封层(14)、第一级配碎石层(15)、以及第一密实路基(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3)远离所述绿化带(2)的一侧设置有人行道(4),所述人行道(4)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D型牙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4)自上而下设置有透水砖层(41)、干硬性水泥砂浆层(42)、透水混凝土层(43)、第三级配碎石层(44)、第二反滤土工布(45)、以及第三密实路基(4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道牙(71)与所述绿化带(2)的装配处设置有流水平石层(73),所述流水平石层(73)与所述绿化带(2)的顶面平整过渡。
CN202222572263.2U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Active CN218090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2263.2U CN218090353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2263.2U CN218090353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0353U true CN218090353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5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2263.2U Active CN218090353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0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8064B (zh) 避免路面雨水沉积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
CN202898938U (zh) 用于城市道路及景观道路的渗排结合型路面结构
CN103103905A (zh) 一种道路路面排水方法及其排水结构系统
CN2116210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104032793B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CN1104535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05507112A (zh) 一种防内涝补给地下水的路面系统
CN106835890A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6758675A (zh) 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111663399A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KR101008421B1 (ko) 독립된 배수관 및 배수구를 이용한 비점오염원 제어용 배수시설
CN108239905B (zh)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44342A (zh) 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城市道路延时排水结构
CN218090353U (zh) 一种适应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道路缘石结构
CN111535098A (zh)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3346758U (zh) 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CN206721599U (zh) 一种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214831631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结构
CN2128957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道排水装置
CN210826961U (zh) 适用于住宅小区楼宇单元门前的路面结构
CN207919270U (zh) 一种海绵城市可渗可排透水性路面
CN215288437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雨水处理系统
CN210657853U (zh)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CN211772559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灌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