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9796B -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9796B
CN105779796B CN201410782092.3A CN201410782092A CN105779796B CN 105779796 B CN105779796 B CN 105779796B CN 201410782092 A CN201410782092 A CN 201410782092A CN 105779796 B CN105779796 B CN 105779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earth
magnesium
cnt
composite
gross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20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79796A (zh
Inventor
马鸣龙
张奎
李兴刚
李永军
石国梁
袁家伟
赖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IM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Priority to CN2014107820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9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9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79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9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中,稀土镁合金包含:Gd和Y,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7%‑16%;La、Ce、Pr和Nd中的一种或几种,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Ti,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0.5%;Cu、Ni和Si中的至少一种,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0.5%;Zr,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2%‑1.2%;且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总重量占复合材料的0.2%‑5%。其制备方法为: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按比例进行合金熔炼获得混合浆料;进行半固态挤压成形,获得锭坯;将锭坯车削后重熔,喷射成形重新形成铸锭;将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等温塑性变形;再进行时效处理并冷却,最终形成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强度高,强韧性好,具有较强的淬透能力。

Description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是地球上储量丰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种轻质碱土元素,纯镁密度仅为1.74g/cm3,化学性质活泼,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通过对纯镁进行合金化,得到可工程应用的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好,易于回收等优点;但同时相比于其他合金而言,绝对强度较低,耐热性差,容易氧化和腐蚀等缺点,限制了镁合金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所以镁合金发展一直以追求高强、耐热、耐腐蚀为目标。随着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镁合金用量逐渐增大。在武器装备、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领域开始广泛使用。一方面是追求更轻、更快的武器需求,另一方面是节能、环保的能源及环境所迫,均为镁合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世纪30年代初,出于战争需要,密度小,强度较高的稀土镁合金开始受到关注,并开发出能够在300℃以上工作的Mg-Ho系合金,该合金系具有中等强度室温力学性能,优越抗蠕变性能,曾被用于武器装备和航天领域。随后,利用Y在镁中固溶度较高,可热处理强化的特点,开发出室温强度高、蠕变性能优良的Mg-Y系合金,该合金经热处理后,耐蚀性大幅度提高,可与当时许多铸造铝合金相媲美。70年代,发现Gd在镁中拥有比Y更大的固溶度,在提高镁合金的强度方面优于Y元素。Mg-Gd系合金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但由于Gd密度高,降低了镁合金轻质特性,Mg-Gd二元系合金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人员在Mg-Gd二元系合金基础上,添加Y、Nd等元素,结合多种工艺手段,在降低Gd含量的同时,又保证了合金的优良性能,提出了Mg-Gd多元系合金的开发思路。其中,Mg-Gd-Y合金具有出色的室温及高温性能,可在200℃-300℃条件下使用,具有明显优势。
变形镁合金的强化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共同决定,第一,细晶强化,合金经过变形后,发生动态再结晶,根据Hall-Petch关系,合金强度与晶粒尺寸呈反比,而镁合金的K值系数是铝合金的3-4倍,因此,细晶强化是镁合金的重要强化方式;第二,时效强化,变形镁合金在后续时效过程中,先行固溶的合金元素会沿着一定方向析出,阻碍晶界及位错运动,进而提高合金的强度;第三,加工硬化,主要是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形成高密度的位错,由于镁合金的滑移系较少,位错易发生缠结,并且很难跳出,在后续的变形过程中进一步降低位错运动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合金强度的效果。以上可以发现,提高镁合金强度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增加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又或者是阻碍缺陷的运动。
稀土变形镁合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一方面其耐热性能是其他类型镁合金无法媲美的,另外其稳定的力学性能是工程化应用所需的重要指标。因此,许多科研机构都将精力投入到开发高强耐热镁合金中,由于该领域一直处于空白,新型合金牌号的开发是目前稀土变形镁合金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且,绝大多数新开发的合金都是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而工程化生产并获得应用的稀土变形镁合金少之又少,因此对其中出现的工程性问题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团队在之前的稀土变形镁合金制备过程中,发现大尺寸的稀土镁合金热变形后淬火,心部难于淬透,心部及边部力学性能差距很大,截面尺寸越大,这种差异越显著。
分析原因,主要是稀土镁合金的耐热效应所导致。由于稀土元素在镁中有较大的固溶度,有明显的热处理强化效果,因此,一般的稀土变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为熔铸-均匀化-塑性变形-淬火-时效,在前期的均匀化过程中,大量的共晶组织分解回溶,形成了过饱和固溶体,而溶质原子的回溶,造成对电子运动的阻碍,必然导致了合金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下降。稀土含量越高,均匀化后的过饱和程度越高,导电导热性能也越低,因此造成了大截面尺寸镁合金的心部淬不透,自然会造成合金性能的显著差异。另外,由于变形镁合金晶粒明显细化,合金的晶界增多,导致对电子的散射增加,最终引起了合金淬透性变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性能差异较小、淬透性好的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即提供一种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CNP)-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中,稀土镁合金包含:Gd和Y,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7%-16%;La、Ce、Pr和Nd中的一种或几种,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Ti,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0.5%;Cu、Ni和Si中的至少一种,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0.5%;Zr,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2%-1.2%;且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总重量占复合材料的0.2%-5%。
石墨烯作为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仅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其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因此,本发明将石墨烯添加到稀土镁合金中,利用其较高的导热性能,提高稀土镁合金的淬透性。
另外,将碳纳米管添加到镁合金中,可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和韧性,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类复合材料。本发明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这两类增强体加到稀土镁合金中,一方面利用稀土元素可热处理强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利用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的高导热性,开发出内外性能差异较小的一类稀土镁合金-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提高镁合金的综合性能并可扩大其应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含量大于碳纳米管的含量,碳纳米管可以是单壁或多壁碳纳米管。
一种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纯镁熔化,并将镁-稀土-碳纳米管-石墨烯(Mg-RE-CNT-CNP)中间合金加入纯镁中熔炼,熔炼温度为700℃-850℃,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且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温度控制在800℃-850℃,然后冷却至700℃,得到混合浆料;
(2)将上述混合浆料降温至600-650℃进行半固态挤压成形,获得锭坯;
(3)将锭坯车削后重熔,重熔后铸锭温度不高于800℃,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保护气体为氩气及四氟乙烷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5-20∶1;
(4)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5)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然后进行等温塑性变形;
(6)变形后的材料进行时效处理并冷却,最终形成复合材料。
所述Mg-RE-CNT-CNP中间合金的制备过程为:将纯镁温度升高至750-850℃,添加稀土RE,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不高于800℃时添加碳纳米管CNT及石墨烯CNP;将中间合金在450-550℃进行保温24-48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450-550℃下再保温24-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不低于20,然后迅速水冷。
所述步骤(1)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四氟乙烷(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5-20∶1。
所述步骤(5)中,固溶温度不低于540℃,保温时间在4-24h之内,视铸锭大小不同进行调整,并结合多级处理工艺进行固溶;等温塑性变形包括挤压、锻造或轧制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6)中,时效温度为160-220℃,时间为6-24h。
本发明在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将稀土镁合金熔体与石墨烯、碳纳米管的混合浆料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在触变成形过程中合金可以保持较为均匀的晶粒以及较高的致密性。将挤压成形后的锭坯重熔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铸造合金,可以使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这两类增强体均匀分布,弥补了由于半固态挤压导致增强体聚集的问题。将铸锭进行致密化处理后,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得合金的密度增加,提高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变形前的固溶处理,是为了让合金中的稀土元素能够回溶,在后续析出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时效强化能力。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稀土镁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强韧性好,特别是较强的淬透能力的优点,可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零部件,特别是大尺寸截面材料等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78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30%,Gd、Y总量为25%,La、Ce总量为5%;CNT及CNP总量为8%,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50℃进行保温48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50℃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La Ce Zr Ti Si CNP CNT
含量(wt%) 6 3 0.2 0.8 0.3 0.2 0.1 1.2 0.6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3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3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5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为540℃,保温时间为8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20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15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470MPa,导热系数为80W/m·K。
实施例2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80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28%,Gd、Y总量为22%,La、Ce总量为6%;CNT及CNP总量为10%,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80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00℃进行保温48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00℃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La Ce Zr Ti Si CNP CNT
含量(wt%) 8 5 0.4 0.6 0.2 0.3 0.1 0.7 0.3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2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2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5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45℃,保温时间为10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21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12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500MPa,导热系数为70W/m·K。
实施例3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76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26%,Gd、Y总量为22%,La、Ce、Pr总量为4%;CNT及CNP总量为12%,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00℃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00℃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La Pr Ce Zr Cu Si CNP CNT
含量(wt%) 7.5 4 0.4 0.3 0.6 0.25 0.2 0.1 1.5 0.8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1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25℃,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25℃,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50℃,保温时间为14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21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16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520MPa,导热系数为76W/m·K。
实施例4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76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33%,Gd、Y总量为28%,La、Pr、Ce总量为5%;CNT及CNP总量为5%,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9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00℃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00℃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La Pr Ce Zr Cu Si CNP CNT
含量(wt%) 5 8 0.7 0.5 0.3 0.3 0.1 0.2 2.0 1.1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3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45℃,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6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40℃,保温时间为16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16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24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80MPa,导热系数为80W/m·K。
实施例5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78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30%,Gd、Y总量为25%,Pr、Ce总量为5%;CNT及CNP总量为6%,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20℃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00℃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Pr Ce Zr Ti Si CNP CNT
含量(wt%) 7.5 4 0.5 0.8 0.6 0.2 0.3 2.5 1.0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50℃以上,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4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6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45℃,保温时间为8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20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20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70MPa,导热系数为80W/m·K。
实施例6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76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35%,Gd、Y总量为25%,Pr、Ce总量为10%;CNT及CNP总量为6%,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30℃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30℃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Pr Ce Zr Ti Ni CNP CNT
含量(wt%) 7.5 4 0.8 0.6 1.0 0.4 0.3 3 1.5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4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4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5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45℃,保温时间为12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175℃下进行时效,时间为20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70MPa,导热系数为85W/m·K。
实施例7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82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30%,Gd、Y总量为25%,La、Pr总量为5%;CNT及CNP总量为5%,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35℃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35℃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Pr La Zr Ti Cu CNP CNT
含量(wt%) 7.5 4 0.8 0.6 1.0 0.1 0.1 0.8 0.2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0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5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2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55℃,保温时间为6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19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18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75MPa,导热系数为90W/m·K。
实施例8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82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32%,Gd、Y总量为28%,Ce总量为4%;CNT及CNP总量为5%,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35℃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35℃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Ce Zr Ti Ni CNP CNT
含量(wt%) 7.5 7.5 0.6 0.5 0.1 0.2 3.0 1.5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45℃,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1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7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55℃,保温时间为8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18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20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85MPa,导热系数为80W/m·K。
实施例9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82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25%,Gd、Y总量为20%,Pr、Nd、Ce总量为5%;CNT及CNP总量为7%,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35℃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35℃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Pr Nd Ce Zr Ti Ni Cu CNP CNT
含量(wt%) 8.0 2.0 0.2 0.5 0.3 0.3 0.1 0.1 0.1 2.5 2.0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5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5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8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60℃,保温时间为5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22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8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85MPa,导热系数为80W/m·K。
实施例10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82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25%,Gd、Y总量为20%,Ce总量为5%;CNT及CNP总量为7%,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35℃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35℃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并将稀土镁合金熔体与石墨烯及碳纳米管增强体混合得到混合浆料。
成分 Gd Y Ce Zr Ni Si Cu CNP CNT
含量(wt%) 6.0 6.0 1.2 0.3 0.1 0.1 0.1 1.4 0.4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40℃,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15℃,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78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70℃,保温时间为4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22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6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85MPa,导热系数为95W/m·K。
实施例11
1、首先制备Mg-RE-CNT-CNP中间合金,纯镁温度升高至850℃,添加稀土,稀土总质量约为25%,Gd、Y总量为20%,La、Ce、Pr总量为5%;CNT及CNP总量为7%,且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为780℃时进行添加;将中间合金在550℃进行保温36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535℃下再保温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为20,然后迅速水冷。
2、按照下表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熔炼得到稀土镁合金熔体。
成分 Gd Y Pr Ce La Zr Ni Si CNP CNT
含量(wt%) 3.0 7.5 0.2 0.5 0.3 0.2 0.1 0.2 0.4 0.1
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R134a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20∶1,主元素及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最终熔炼温度控制在835℃,然后降温至700℃。
3、将上述混合浆料继续降温至640℃,采用半固态的方式进行挤压成形,得到金属锭。
4、将金属锭车削后重熔,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有气体保护,保护气氛同上,重熔后铸锭温度为800℃,搅拌均匀后转移到喷射成形设备中,喷射沉积获得铸锭。
5、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6、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温度560℃,保温时间为4.5h,然后进行挤压。
7、变形后的材料在180℃下进行时效,时间为18h,冷却,最终形成含有上述两种增强体的稀土镁合金材料。
此稀土镁合金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达到485MPa,导热系数为100W/m·K。

Claims (8)

1.一种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稀土镁合金包含:Gd和Y,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7%-13%;La、Ce、Pr和Nd中的一种或几种,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Ti,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0.5%;Cu、Ni和Si中的至少一种,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0.5%;Zr,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2%-1.2%;余量为镁;且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总重量占复合材料的0.2%-5%;石墨烯的含量大于碳纳米管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或多壁碳纳米管。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纯镁熔化,并将Mg-RE-CNT-CNP中间合金加入纯镁中熔炼,熔炼温度为700℃-850℃,其他合金元素按照比例辅助补充添加,且Zr以Mg-Zr中间合金的方式最后添加,温度控制在800℃-850℃,然后冷却至700℃,得到混合浆料;
(2)将上述混合浆料降温至600-650℃进行半固态挤压成形,获得锭坯;
(3)将锭坯车削后重熔,重熔后铸锭温度不高于800℃,充分搅拌后,利用喷射成形的方法重新形成铸锭,整个过程中保护气体为氩气及四氟乙烷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5-20:1;
(4)将获得的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去皮,获得预制坯料;
(5)将预制坯料进行固溶处理,然后进行等温塑性变形;
(6)变形后的材料进行时效处理并冷却,最终形成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g-RE-CNT-CNP中间合金的制备过程为:将纯镁温度升高至750-850℃,添加稀土RE,在稀土完全熔化后且熔体温度不高于800℃时添加碳纳米管CNT及石墨烯CNP;将中间合金在450-550℃进行保温24-48h后,进行多向锻造;将锻造后的合金在450-550℃下再保温24-48h后,直接进行挤压,挤压比不低于20,然后迅速水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为氩气及四氟乙烷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5-20: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固溶温度不低于540℃,保温时间在4-24h之内,视铸锭大小不同进行调整,并结合多级处理工艺进行固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等温塑性变形包括挤压、锻造或轧制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时效温度为160-220℃,时间为6-24h。
CN201410782092.3A 2014-12-16 2014-12-16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779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2092.3A CN105779796B (zh) 2014-12-16 2014-12-16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2092.3A CN105779796B (zh) 2014-12-16 2014-12-16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9796A CN105779796A (zh) 2016-07-20
CN105779796B true CN105779796B (zh) 2018-03-16

Family

ID=56374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2092.3A Active CN105779796B (zh) 2014-12-16 2014-12-16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9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0713B2 (en) 2014-02-21 2018-12-11 Terves, Inc. Fluid activated disintegrating metal system
GB201413327D0 (en) 2014-07-28 2014-09-10 Magnesium Elektron Ltd Corrodible downhole article
CN106222591B (zh) * 2016-08-04 2018-10-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
GB201700714D0 (en) 2017-01-16 2017-03-01 Magnesium Elektron Ltd Corrodible downhole article
CN107267826A (zh) * 2017-05-16 2017-10-20 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石墨烯增强镁基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5299B (zh) * 2017-06-27 2019-12-31 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模高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04272A (zh) * 2017-09-19 2018-01-19 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镁合金铸锭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53408A (zh) * 2017-09-19 2018-02-02 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镁合金铸锭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53409A (zh) * 2017-09-19 2018-02-02 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锌铝镁合金铸锭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2065B (zh) * 2018-12-05 2020-09-18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提高大尺寸稀土镁合金挤压筒形件组织性能的方法
CN110434347B (zh) * 2019-08-30 2022-09-09 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稀土混杂微结构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27884B (zh) * 2019-08-30 2020-11-2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高导热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719099A (zh) * 2020-05-15 2020-09-29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预变形的Mg-RE合金时效组织调控方法
CN111910098B (zh) * 2020-06-30 2021-07-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增强镁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921699B (zh) * 2022-05-26 2023-04-25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抗高温轮毂用复合材料及汽车轮毂
CN115011847B (zh) * 2022-06-20 2023-06-20 江苏凯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稀土复合强化Al-Si-Cu-Mg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6421A (zh) * 2008-09-19 2010-03-24 清华大学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85929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含富铈混合稀土和钆的高强度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加工方法
EP2396442B1 (en) * 2009-02-16 2012-11-14 Bayer International SA An engine or engine par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30110243A (ko) * 2012-03-28 2013-10-10 이성균 Cnt 그래핀이 함유된 합금
CN102719693B (zh) * 2012-06-11 2014-04-16 上海交通大学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混杂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2068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含两系稀土的高强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6421A (zh) * 2008-09-19 2010-03-24 清华大学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EP2396442B1 (en) * 2009-02-16 2012-11-14 Bayer International SA An engine or engine par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485929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含富铈混合稀土和钆的高强度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加工方法
KR20130110243A (ko) * 2012-03-28 2013-10-10 이성균 Cnt 그래핀이 함유된 합금
CN102719693B (zh) * 2012-06-11 2014-04-16 上海交通大学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混杂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2068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含两系稀土的高强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9796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79796B (zh) 稀土镁合金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6433B (zh)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用Al-Mg-Sc-Zr系铝合金组合物及成型件制备方法
CN103060638B (zh) 一种Al-Zn-Mg-Cu-Zr-Er合金的双级时效工艺
Starke J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tatus of aluminum–lithium alloys
CN104630556B (zh) 一种超高强高韧高耐蚀CuNiSiNbSn系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8090A (zh) 一种高强、高导电、高延伸性稀土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8689A (zh) 一种高强超韧低密度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1657B (zh) 一种钛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1994072A (zh) 改善7系高强铝合金强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CN108342610A (zh) 一种导电率好的铜基合金坯料
CN104004945B (zh) 含钪高强度的Al-Zn-Mg-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6550A (zh) 一种含长周期结构相高阻尼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41665A (zh) 一种含稀土钪及铒的高强高韧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8304B (zh) 一种高强高导导线用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6408A (zh) 一种低成本高塑性变形镁合金
CN102242299A (zh) 一种Bi和Nd复合强化的高强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8117A (zh) 一种提高Cu-Fe-C复相铜合金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
HOU et al. Cryogenic processing high-strength 7050 aluminum alloy and controlling of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 et al. High strength and rapid solution Mg alloy by adding Fe element fabricated by binder jet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7447152B (zh) 一种高强高韧的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2799A (zh) 一种具有极高热导率单相α镁锂合金及其加工工艺
CN107267826A (zh) 一种改性石墨烯增强镁基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291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
Zhang et al. High tensile ductility and strength in dual-morphology hierarchical nanolamellar-structured TiZr alloys
CN111101039A (zh) 一种高强耐蚀镁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4

Address after: 101407 No. 11 Xingke East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 Xinjie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