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356A - 组合称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称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65356A CN105765356A CN201580001482.5A CN201580001482A CN105765356A CN 105765356 A CN105765356 A CN 105765356A CN 201580001482 A CN201580001482 A CN 201580001482A CN 105765356 A CN105765356 A CN 1057653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unit
- screw
- unit
- diameter member
-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5845 chattering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3 down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3/00—Weigh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feed or discharge for weighing-out batches of materia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3/00—Weigh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feed or discharge for weighing-out batches of material
- G01G13/02—Means for automatically loading weigh pans or other receptacles, e.g. disposable containers, under control of the weighing mechanism
- G01G13/022—Material feeding devices
- G01G13/026—Material feeding devices by mechanical conveying means, e.g. belt or vibratory convey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 G01G19/393—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using two or more weigh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 Weight Measurement For Supplying Or Discharging Of Specified Amounts Of Material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从用户交换螺杆构件的观点来看,可提高方便性和耐久性两者的组合称重装置。一种组合称重装置包括:主体;多个称重单元;槽,其在平面图中从所述主体的中心在所述多个称重单元的方向上径向延伸;螺杆单元,其是布置在所述槽中以朝向所述称重单元传送所述槽中的物体的螺旋构件,所述螺杆单元在所述槽中旋转以传送所述物体;和旋转驱动构件,其旋转所述螺杆单元。在这一点上,所述螺杆单元和所述旋转驱动构件中的一个在端部包括突起,其围绕固定在其中所述螺杆单元附接的方向上的旋转轴旋转,且另一个包括槽凸轮,在槽凸轮中所述突起在端部装配并滑动,且在所述突起装配在所述槽凸轮中之后,所述突起通过所述螺杆单元的旋转而在所述槽凸轮上滑动以将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过旋转布置在槽中的螺杆构件传送提供到槽的物体的组合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称重装置。该称重装置包括电机驱动的输送螺杆。输送螺杆形成为螺旋杆。即使产品不适合振动输送,输送螺杆也可将物体从传送单元充分传送到称重系统。
输送螺杆和电机通过弹簧和球彼此耦接。因此,输送螺杆可很容易地从电机交换。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8-537099W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称重装置包括在输送螺杆和电机之间具有弹簧和球的耦接机构。因此,在交换过程中,总是需要用户伸手并把用户的手放到输送螺杆和电机的耦接部分的附近。
在通常的称重装置中,输送螺杆和电机的耦接部分常常位于称重装置主体的中心部分附近,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考虑到交换输送螺杆的实际操作,用户必须进行伸出用户的手的操作和把用户的手放到输送螺杆和电机的耦接部分的操作。由于这个原因,不利于用户的便利性和卫生。
还可设想,具有弹簧和球的耦接机构布置在输送螺杆和电机的耦接部分的外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输送螺杆和电机的耦接部分和耦接机构之间的物理距离会增加。其结果是,组件布置在其中的空间在称重装置主体中增大,这导致由于组件数量的增加而使称重装置的成本增加和增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合称重装置,其中从用户交换螺杆构件的观点来看,便利性和卫生两者都可改善。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组合称重装置,包括:多个称重单元;槽,其在平面图中从主体的中心在多个称重单元的方向上径向延伸;螺杆单元,其是布置在槽中以朝向称重单元传送槽中的物体的螺旋构件,螺杆单元在槽中旋转以传送物体;和旋转驱动构件,其旋转螺杆单元;其中螺杆单元和旋转驱动构件中的一个在端部包括突起,其围绕在螺杆单元附接的方向上固定的旋转轴旋转,且螺杆单元和旋转驱动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槽凸轮,其中突起在端部装配(fit,配合)并滑动;且在突起装配在槽凸轮中之后,突起通过螺杆单元的旋转而在槽凸轮上滑动以将螺杆单元附接到旋转驱动构件。
发明的有利效果
在本公开的组合称重装置中,从用户交换螺杆构件的观点来看,便利性和卫生两者都可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组合称重装置1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组合称重装置的分散台10和传送单元20的示意透视图。
图3是示出当横向看传送单元20时的图1中的组合称重装置1的传送单元20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示出当从上方看组合称重装置1时的图1中的组合称重装置1的示意平面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螺杆单元3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用于附接螺杆单元30的框架90和设置在框架90中的开口1001、旋转驱动构件1002和突起1003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修改例的外径构件32的结构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修改例的开口1001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式。然而,有时省略没有必要的详细描述。例如,有时省略公知项的详细描述或基本相同构造的重复描述。这是为了避免下面描述不必要的冗长以促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发明人提供了附图和以下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但并不是通过附图和以下描述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登录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描述的主题。
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参考图1至图8描述实施方式。
(1-1整体操作的概要)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组合称重装置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组合称重装置1的示意透视图。
图1中的组合称重装置1包括分散台10、传送单元20、螺杆单元(screwunit)30、存储料斗(poolhopper)40、称重料斗50、辅助料斗(boosterhopper)60、集体排出斜槽70和引导块80。
首先将描述组合称重装置1的操作的概要。
物体由布置在组合称重装置1的上部的横向送料装置(crossfeeder)(未示出)传送到组合称重装置1。此时,物体是软而粘的食物,诸如生鸡肉。然而,物体不限于软而粘的食物,而是任何食物都可被传送,只要该食物难以通过通常的振动传送来传送。
由横向送料装置传送的物体被提供到分散台10的大致中心部分。分散台10被驱动以绕垂直延伸的旋转轴C旋转(参见图1)。分散台10在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传送从上部提供的物体,同时在圆周方向上分散物体。由分散台10分散和传送的物体从分散台10的外周排出。
从分散台10排出的物体被提供到环形布置在分散台10下方的多个传送单元20。多个传送单元20从分散台10的中心径向延伸。换言之,多个传送单元20从组合称重装置1的中心径向延伸。此时,引导块80布置在彼此相邻的传递单元20之间。引导块80的作用防止物体掉落在传送单元20之间。每个传送单元20向与传送单元20一一对应地布置在分散台10周围的存储料斗40传送从分散台10提供的物体。具体而言,在每个传送单元20中,布置在槽21中的螺杆单元30旋转以移动槽21中的物体。每个传送单元20使所传送的物体落入被布置在传送单元20的外端部的下部(槽21的外端部的下部)中的存储料斗40中,从而将物体提供到存储料斗40。
每个存储料斗40临时保持从传送单元20提供的物体。然后,存储料斗40将所保持的物体提供到一对一地布置在存储料斗40下方的对应称重料斗50。每个称重料斗50使用称重机构(未示出)对物体的重量称重。从称重料斗50排出的物体由一对一地布置在称重料斗50下方的对应辅助料斗60容纳并暂时保持。
基于称重料斗50和辅助料斗60中的物体的重量,组合称重装置1的控制器(未示出)计算获得容许重量的组合中的与目标重量一致或与其接近的料斗的组合(combination)。在包括在由控制器计算获得的组合中的料斗中的物体被排出到集体排出斜槽70。排出到集体排出斜槽70的物体被提供给下游工序(未示出)。
(1-2构成组合称重装置1的每个组件的描述)
将参考附图在下面描述组合称重装置1的分散台10、传送单元20、存储料斗40、称重料斗50和辅助料斗60。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组合称重装置1的分散台10和组合称重装置1的传送单元20的示意透视图。图2示出引导块80被拆卸的状态。
图3是示出当从横向看分散台10和传送单元20时的图1中的组合称重装置1的分散台10和组合称重装置1的传送单元20的示意透视图。在图3中,传送单元20中的槽21的凹槽22的图中的前侧被省略。传送单元20中的螺杆单元30的保持器的截面被示出。
图4是示出当从上方看组合称重装置1时的图1中的组合称重装置1的示意平面图。图4示出分散台10被拆卸的状态。分散台10的仅外边缘位置由交替的长划线和双短划线表示。
分散台10是分散从布置在组合称重装置1的上部的横向送料装置(未示出)供应的物体的构件。分散台10将所分散的物体供应到传送单元20。
分散台10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大致圆形状。分散台10包括布置在中央部分的锥形单元11和布置在锥形单元11的外周的外周单元12(参见图2)。锥形单元11和外周单元12是倾斜的,使得分散台10的外周侧降低(参见图3)。锥形单元11的倾斜比外周单元12的倾斜陡(参见图3)。
分散台10由布置在分散台10下方的驱动轴(未示出)支撑。支撑分散台10的驱动轴耦接到分散台电机(未示出)。分散台电机的驱动装置绕垂直延伸的旋转轴C旋转分散台10。在这种情况下,分散台10可在单一方向上旋转,或分散台10的旋转方向可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当将物体从布置在组合称重装置1的上部的横向送料装置(未示出)供应到由分散台电机旋转的分散台10中心部分附近时,分散台10在由离心力在圆周方向上分散物体的同时在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传送所供应的物体。由分散台10分散并传送的物体从分散台10的外周排出,并落在一个传送单元20的槽21中(参见图2)。
传送单元20是传送从分散台10供应的物体的构件。实施方式的组合称重装置1包括14个传送单元20。然而,作为例子给出14个传送单元20,但传送单元20的数量不限于14个传送单元20。
多个传送单元20布置在分散台10下方,使得包围分散台10(参见图2)。在平面图中,多个传送单元20从分散台10的周围向布置在分散台10周围的存储料斗40径向延伸(参见图4)。更具体而言,多个传送单元20从分散台10下方的空间向布置在分散台10的周围的存储料斗40径向延伸(参见图3)。一个称重料斗50设置在每个对应存储料斗40下方(参见图1)。即,传送单元20从分散台10的周围向布置在分散台10的周围的称重料斗50径向延伸。传送单元20(在图3的传送方向D上)向称重料斗50传送由分散台10分散的物体。
每个传送单元20主要包括槽21和螺杆单元30(参见图2)。螺杆单元30布置在槽21中。
槽21从分散台10下方的空间向对应于槽21的存储料斗40延伸(参见图3和4)。每个槽21都在平面图中关于分散台10的中心径向延伸(参见图4)。包括在多个传送单元20中的槽21作为一个整体从分散台10径向延伸(参见图4)。
每个槽21与框架90的内部空间由上游侧壁91分离(参见图3)。框架90布置在分散台10下方以支撑分散台10。框架90包括其中螺杆单元30插入其中的开口1001。在框架90中,将驱动力传递到螺杆单元30的至少一个旋转驱动构件1002(将在后面描述)被容纳在开口1001的内部空间中(参见图3)。旋转驱动构件1002连接到设置在组合称重装置1的主体中的电机,并在电机被驱动时旋转驱动构件1002绕图3所示的旋转轴D旋转。
每个槽21从上游侧壁91延伸,并且包括凹槽22,凹槽22包括半圆形弯曲的内表面22a(参见图2)。凹槽22由半圆形弯曲的内表面22a形成为向下凹的槽形状。在平面图中,槽21的凹槽22相对于分散台10的中心从上游侧壁91径向向外延伸到存储料斗40。凹槽22倾斜,使得凹槽22的外边缘侧降低,即,使得存储料斗40一侧低于分散台10一侧(参见图3)。
从分散台10的外周排出的物体被供应到槽21。因为三角棱柱形的引导块80布置在彼此相邻的槽21之间(参见图1),所以物体被提供到一个槽21,而不会从分散台10掉落在彼此相邻的槽21之间的空间中。
通过旋转布置在槽21中的螺杆单元30来传送被供应到槽21的物体。更具体而言,螺杆单元30通过旋转布置在槽21中的螺杆构件31向存储料斗40传送物体。
在每个槽21中布置一个螺杆单元30(参见图4)。落在槽21中的物体通过旋转螺杆单元30在槽21中传送。后面将描述螺杆单元30的构造。
在每个槽21的外缘侧的下方设置一个存储料斗40。存储料斗40容纳并暂时保存从传送单元20传送的物体。存储料斗40通过打开设置在存储料斗40的底部的可打开门(未示出)将暂时保存的物体供应到设置在存储料斗40下方的称重料斗50。
称重料斗50是称重装置的一个实例。称重料斗50布置在分散台10的周围。具体而言,在每个存储料斗40下方设置一个称重料斗50。换言之,在每个传送单元20的槽21的外边缘侧下方设置一个称重料斗50。称重料斗50容纳并暂时保存从存储料斗40供应的物体。称重料斗50通过打开设置在称重料斗50的底部的可打开门(未示出)将暂时保存的物体供应到设置在称重料斗50下方的辅助料斗60。
每个称重料斗50都包括称重仪器(未示出),其对称重料斗50中的物体的重量称重。例如,称量仪器是负荷传感器。称重仪器的称量结果被发送到组合称重装置1的控制器(未示出)。
在每个称重料斗50下方设置一个辅助料斗60。辅助料斗60被构造为能够容纳并暂时保存从称重料斗50供应的物体。辅助料斗60通过打开设置在辅助料斗60的底部的可打开门(未示出)将暂时保存的物体供应到设置在辅助料斗60下方的集体排出斜槽70。当辅助料斗60打开设置在辅助料斗60的底部的可打开门(未示出)以从称重料斗50接收物体时,物体可被供应到集体排出斜槽70,同时辅助料斗60不会暂时保存物体。
(2-1螺杆单元30的具体构造)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螺杆单元30的构造。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螺杆单元30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5中,为了描述的方便,线状构件31a和31b的结构被部分省略。
图5示出其中外径构件32在预定平面上被切开以便于理解设置在内径构件33中的槽凸轮(groovedcam)和布置在槽凸轮周围的外径构件32之间的关系的状态。
图6是示出用于附接螺杆单元30的框架90和设置在框架90中的开口1001、旋转驱动构件1002和突起1003的图。
如图5和图6中所示,螺杆单元30由用户附接在形成于框架90中的开口1001。
此时,开口1001具有形成于框架90中的孔状结构。连接到电机的旋转驱动构件1002布置在开口1001的内部。
旋转驱动构件1002连接到电机(未示出),并通过驱动电机绕图3中的旋转轴D旋转。旋转轴D固定在与其中螺杆单元30插入开口1001中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
突起1003形成于旋转驱动构件1002的端部。突起1003在旋转驱动构件1002旋转的同时绕旋转轴D旋转。突起1003被装配到形成于内径构件33中的槽凸轮中,且突起1003可在槽凸轮上滑动的同时移动。
如图5中所示,螺杆单元30主要包括螺杆构件31、外径构件32和内径构件33。
如图3中所示,螺杆构件31包括成型为螺旋形状的至少线状构件31a。有时螺杆构件31还包括线状构件31b。此时,线状构件31b在与线状构件31a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但是线状构件31b不与线状构件31a物理相交。线状构件31a和31b的截面可以正圆构成。或者,线状构件31a和31b的截面可被以多边形状构成,诸如四边形。在线状构件31a和31b的截面以多边形状构成的情况下,因为所谓的角部形成于线状构件中,所以可提高物体的运输能力。
螺杆构件31耦接到内径构件33,且螺旋构件31也随内径构件33的旋转而旋转。即,内径构件33通过图6中的旋转驱动构件1002的旋转而在与旋转驱动构件1002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内径构件33的旋转可使耦接到内径构件33的螺杆构件31旋转。通过螺杆构件31的旋转,物体在槽21中被传送并供应到存储料斗40。
外径构件32是连接到螺杆构件31的圆柱形构件。因为内径构件33被布置在外径构件32的内部,所以外径构件32具有环形截面。外径构件32被布置在内径构件33周围,并且轴承插置在它们之间,且外径构件32被构造为对内径构件33的旋转操作几乎没有影响。即,即使内径构件33旋转,外径构件32也不会由于受到内径构件33的旋转力而旋转。
内径构件33是耦接到螺杆构件31的圆柱形构件。因为旋转驱动构件1002和突起1003插入内径构件33的内部,所以内径构件33具有环形截面。内径构件33被布置在形成于外径构件32内的空间中。内径构件33包括使突起1003装配在其中的槽凸轮。突起1003在装配到槽凸轮时在槽凸轮上滑动。螺旋槽形成于槽凸轮中。具体而言,槽凸轮包括从突起1003最初装配在内径构件33中的起点开始形成为螺旋形状的槽。当突起1003在槽凸轮上滑动并移动时,内径构件33插入主体中。
为了描述的方便,在螺杆单元30附接到主体时突起1003最初被装配到其中的部分被称为第一槽凸轮部分。在将突起1003装配到第一槽凸轮部分时突起1003在其中滑动并移动的部分被称为第二槽凸轮部分。
第一槽凸轮部分和第二槽凸轮部分物理上连续地形成。即,在突起1003在第一槽凸轮部分上滑动并移动之后,突起1003可继续在第二槽凸轮部分中滑动并移动。然而,用户必须改变施加到螺杆单元30的力的方向以便将突起1003从第一槽凸轮部分移动到第二槽凸轮部分或从第二槽凸轮部分移动到第一槽凸轮部分。
更具体而言,理想的是,突起1003在其中滑动并移动的方向在其中第一槽凸轮部分和第二槽凸轮部分彼此转变的部分是不连续的。具体而言,第一槽凸轮部分具有其中槽凸轮形成于与旋转轴D相同的方向上的构造,且第二槽凸轮部分具有其中槽凸轮相对于内径构件33的外周形成为螺旋形状的构造。
在这些构造中,在将突起1003装配到第一槽凸轮部分中进行的操作可不同于在使突起1003在第一槽凸轮部分和第二槽凸轮部分中滑动并移动中进行的操作。在突起1003装配到第一槽凸轮部分中的情况下,用户可在与旋转轴D相同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即使用户很难看到其中突起1003和第一槽凸轮部分彼此附接的部分,用户也可将螺杆单元30凭直觉装配到突起1003中。
第一槽凸轮部分和第二槽凸轮部分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但是只要改变由用户施加在螺杆单元30上的力,即可使用任何构造。
内径构件33也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其中内径构件33的外周没有覆盖外径构件32的部分。即,内径构件33中的第一部分被构造为以便由用户在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主体时在视觉上识别。例如,即使在用户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主体的情况下,用户也可在视觉上识别形成于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槽凸轮部分和突起1003两者的情况下附接螺杆单元30。因此,在附接螺杆单元30时,用户的便利性可提高。另一方面,第二部分是其中内径构件33的外周覆盖有外径构件32的部分。因此,用户不能在附接螺杆单元30时在视觉上识别第一部分。然而,例如,因为外周覆盖有外径构件32,所以外周几乎不会被由从物体产生的水分弄脏。因此,卫生可得到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第一槽凸轮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形成。至少第二槽凸轮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形成。第二槽凸轮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形成于第一部分中。第一槽凸轮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形成于第二部分中。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外径构件32和内径构件33被分为没有覆盖外径构件32的第一部分和覆盖有外径构件32的第二部分。因此,改善了在附接过程中用户的便利性和组合称重装置1的操作过程中的卫生这两者。
(2-2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的用户的操作)
将在下面描述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的用户的操作。
用户握住螺杆单元30。此时,用户在视觉上识别形成于内径构件33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槽凸轮部分的同时将形成于旋转驱动构件1002中的突起1003装配在第一槽凸轮部分中。
然后,在突起1003被装配到第一槽凸轮部分中的同时用户旋转螺杆构件31。因此,突起1003从第一槽凸轮部分移动到第二槽凸轮部分,同时滑动,且突起1003在滑动的同时在第二槽凸轮部分中移动。此时,因为至少第二槽凸轮部分形成为螺旋形状,所以螺杆单元30随突起1003在第二槽凸轮部分上的移动而插入开口1001中。
用户在视觉上识别外径构件32的同时将外径构件32装配到开口1001中,且用户旋转螺杆构件31。
突起1003在第二槽凸轮部分上滑动并在第二槽凸轮部分中移动,并到达第二槽凸轮部分的末端。此时,用户不能再旋转螺杆构件31。因此,用户可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
(2-3从主体分离螺杆单元30的用户的操作)
将在下面描述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的用户的操作。
在突起1003到达第二槽凸轮部分的末端的情况下,用户可在与附接螺杆单元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螺杆构件31。当用户在与进行附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螺杆构件31时,突起1003在第二槽凸轮部分上滑动并在第二槽凸轮部分中移动。
用户可通过连续旋转螺杆构件31将外径构件32从开口1001分离。此时,仅通过旋转螺杆构件31的操作,不会使突起1003从第二槽凸轮部分移动到第一槽凸轮部分。即,当突起1003达到第二槽凸轮部分时,用户不能再旋转螺杆构件31。此时,用户在旋转轴D的方向上从开口1001拉出螺杆构件31,这允许用户从90分离螺杆单元30。因此,突起1003被构造为通过旋转之外的操作从第二槽凸轮部分移动到第一槽凸轮部分,这允许用户防止螺杆单元30由于螺杆构件31的过度旋转而非预期地掉出主体。可减少螺杆单元30从主体意外掉落,因此可减少由螺杆单元30的掉落所造成的故障。特别是,组合称重装置1的螺杆单元30是长而细的构件,且通常重量集中在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的部分上。由于此原因,从提高用户的便利性的观点出发,如上所述地形成第一槽凸轮部分和第二槽凸轮部分是很重要的。
上述操作使用户能够从主体分离螺杆单元30。
(3概要)
实施方式的组合称重装置1包括框架90、多个存储料斗40、暂时保存外部供应的物体的槽21和在平面图中从主体的中心在多个存储料斗40的方向上径向延伸的螺杆单元30,螺杆单元30为螺旋构件,其朝向存储料斗40传送保存在槽21中的物体,螺杆单元30在槽21中旋转以传送物体。在组合称重装置1中,框架90包括多个螺杆单元30附连到其上的开口1001,和布置在开口1001中以绕在螺杆单元附接到开口的方向上固定的旋转轴旋转的突起1003。螺杆单元30包括槽凸轮,在所述槽凸轮中,布置在开口1001中的突起1003被装配到螺杆单元30的端部,突起1003在槽凸轮上滑动。槽凸轮具有从上述端部向相反端的方向形成的螺旋槽凸轮结构。当螺杆单元30在突起1003被装配到槽凸轮中之后旋转时,突起1003在槽凸轮上滑动以将螺杆单元30插入开口1001中。
在该构造中,当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时,用户通过用户的手旋转螺杆单元30,这允许用户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因此,用户的便利性和卫生可改善,这是因为用户可在不伸到框架90的内部来操纵分离机构的情况下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
以往,对于引导块80布置在槽21之间的组合称重装置1,用户必须伸到彼此相邻的引导块80之间形成的小空间来交换螺杆单元30。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中,即使引导块80布置在槽21之间,用户也可仅通过旋转螺杆单元30的端部来进行分离工作。因此,可防止用户的臂的一部分在用户伸到彼此相邻的引导块80之间形成的小空间时被弄脏以改善卫生。
在实施方式的组合称重装置1中,螺杆单元30的端部包括内径构件33(其包括槽凸轮)和布置在内径构件33的外周的外径构件32,内径构件33的第一部分没有覆盖外径构件32,但是第一部分包括槽凸轮的第一槽凸轮部分(当螺杆单元30插入开口1001中时,突起1003最初装配到第一槽凸轮部分),并且不同于内径构件33的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覆盖有外径构件32。
在该构造中,覆盖有外径构件32的部分和未覆盖有外径构件32的部分可相对内径构件33形成。因此,用户可在检查内径构件33中的未覆盖有外径构件32的部分的同时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因此,当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时,用户的便利性可改善。在内径构件33中,覆盖有外径构件32的部分几乎不会被从分散台10提供到槽21的物体弄脏。因此,用户的便利性和卫生这两者都可被改善。
在螺杆单元30中,用户分离螺杆单元30的旋转方向可不同于保留在槽21中的物体被传送的旋转方向。换言之,旋转驱动构件1002旋转螺纹单元30以传送物体的第一旋转方向不同于螺杆单元30旋转以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旋转驱动构件1002的第二旋转方向。
因此,当螺杆单元30传送物体时,螺杆单元30在附接方向上旋转,使得可防止螺杆单元30掉出框架90或松动。
当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或从框架90分离时,可设置锁定机构使得旋转驱动构件1002不旋转。当用户旋转螺杆单元30以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时,有时旋转驱动构件1002取决于突起1003和槽凸轮之间的摩擦而与螺杆单元30的旋转一起旋转。因此,设置锁定机构使得旋转驱动构件1002不旋转,由此当用户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时,可改善便利性。当用户发出清洗等的输入指令时,可进行打开和关闭锁定机构的操作。当传感器等检测到螺杆单元30的分离时,可操作锁定机构。
(4-1第一修改例)
在组合称重装置1中,外径构件32和开口1001可形成为如图7和图8所示的形状。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修改例的外径构件32的结构。为了描述的方便,在图7中省略了形成于内径构件33中的槽凸轮。图7(a)是示出在横向上看外径构件32和内径构件33时的结构的图。在图7(a)中,阴影部分表示形成于外径构件32中的平面单元。在图7(a)中,灰色部分表示内径构件33。图7(b)是示出在图7(a)的方向A上看外径构件32和内径构件33时的结构的图。在图7(b)中,灰色部分表示内径构件33,且黑色区域表示形成于内径构件33和外径构件32之间的内部空间。
图8是用于说明修改例的开口1001的结构的图。
外径构件32具有其中至少一个平面单元形成于其外周的一部分的结构(图7(a)中的阴影部分),且开口1001具有其中与形成于外径构件32中的平面单元相同数量的直线单元(参见图8)形成于外周的一部分。当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时,形成于外径构件32中的平面单元和形成于开口中的直线单元彼此接合。
在该构造中,形成于外径构件32中的平面单元和形成于开口1001中的直线单元彼此接合,同时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因此,平面单元和直线单元以面对面的方式彼此接合,即使在螺杆构件31在组合称重装置1中传送物体时也可使得螺杆单元30的颤动(rattle)对于框架90减少。
图7和图8分别示出其中两个平面单元和两个直线单元形成于外径构件32和开口1001中的实例。然而,平面单元和直线单元不限于上述构造,且在螺杆单元30附接到框架90时颤动可能减少的情况下,可形成三个平面单元和直线单元或至少四个平面单元和直线单元。或者,可形成一个平面单元和一个直线单元。
开口1001中的直线单元可形成于基本垂直向下的方向上,或者直线单元可形成于正交于垂直向下方向的方向上。在直线单元形成于基本垂直向下的方向上的情况下,可减小在直线单元中由物体引起的水分或飞扬物的滞留。因此,可改善卫生。
(4-2第二修改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中,内径构件33包括槽凸轮,且旋转驱动构件1002包括突起1003。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构造,且槽凸轮可形成于旋转驱动构件1002中,而外径构件32可包括突起1003。
即,组合称重装置可包括:多个存储料斗40;槽21,其在平面图中从主体的中心在多个称重单元的方向上径向延伸;螺杆单元30,其是布置在槽21中以朝向存储料斗40传送槽21中的物体的螺旋构件,螺杆单元30在槽21中旋转以传送物体;和旋转驱动构件1002,其旋转螺杆单元30。在组合称重装置中,螺杆单元30和旋转驱动构件1002中的一个在端部包括突起1003,其围绕固定在螺杆单元30附接的方向上的旋转轴旋转,且另一个包括槽凸轮,其中突起1003在端部装配并滑动,且在突起1003装配在槽凸轮中之后,突起1003通过螺杆单元30的旋转而在槽凸轮上滑动以将螺杆单元30附接到旋转驱动构件。
在该构造中,当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时,用户通过用户的手旋转螺杆单元30,这允许用户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因此,用户的便利性和卫生可改善,这是因为用户可在不伸至框架90的内部来操纵分离机构的情况下将螺杆单元30附接至框架90或者从框架90分离螺杆单元30。
形成于内径构件33中的槽凸轮或旋转驱动构件1002可在突起1003旋转360度时被附接。槽凸轮可在突起1003旋转720度时附接。在实施方式中,当突起1003旋转了由设计者设定的在90°到1080°的宽范围内的角度时,突起1003和螺杆单元30可彼此附接。此时,当旋转角度被设定为360°到720°的范围内的预定角度时,可减少用户的手臂的扭曲,使得用户的便利性可改善。
虽然在上面将实施方式描述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中公开的技术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而该技术可适当地应用于在更改、替换、添加和省略之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在实施方式和修改例中所描述的组件的组合作出新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在上面被描述为本公开的技术的实例,且为此给出附图和详细说明。
因此,不仅解决问题所需的组件,而且解决问题不需要的组件可能包括在附图和详细说明中描述的组件中以举例说明上述技术。因此,应注意,即使不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组件包括在附图和详细说明中,不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组件也不应被认为是必要组件。
因为实施方式用于举例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所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登录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或其等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替换、添加和省略。
工业应用
本公开可应用到其中在交换物体时交换螺杆单元的组合称重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组合称重装置
10分散台
20传送机
21槽
22凹槽
22a凹槽的内表面(槽的面对螺杆构件的表面)
30螺杆单元
31螺杆构件
31a线状构件
31b线状构件
32外径构件
33内径构件
40存储料斗
50称量料斗(称量装置)
60辅助料斗
70集体排出斜槽
80引导块
1001开口
1002旋转驱动构件
1003突起
D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
Claims (11)
1.一种组合称重装置,其包括:
主体;
多个称重单元;
槽,其在平面图中从所述主体的中心在所述多个称重单元的方向上径向延伸;
螺杆单元,其是布置在所述槽中以向所述称重单元传送所述槽中的物体的螺旋构件,所述螺杆单元在所述槽中旋转以传送所述物体;和
旋转驱动构件,其旋转所述螺杆单元;
其中,
所述螺杆单元和所述旋转驱动构件中的一个在端部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围绕在所述螺杆单元附接的方向上固定的旋转轴旋转,且所述螺杆单元和所述旋转驱动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槽凸轮,在所述槽凸轮中所述突起在端部装配并滑动;且
在所述突起装配在所述槽凸轮中之后,所述突起通过所述螺杆单元的旋转而在所述槽凸轮上滑动以将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
2.一种组合称重装置,其包括:
主体;
多个称重单元;
分散所供应的物体的分散台;
槽,其在平面图中从所述主体的中心在所述多个称重单元的方向上径向延伸;
螺杆单元,其是布置在所述槽中以将从所述分散台供应给所述槽的所述物体向所述称重单元传送的螺旋构件,所述螺杆单元在所述槽中旋转以传送所述物体;
引导块,其布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槽之间以防止从所述分散台分散的所述物体掉落在彼此相邻的所述槽之间的空间中;和
旋转驱动构件,其旋转所述螺杆单元,其中,
所述螺杆单元和所述旋转驱动构件中的一个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围绕在所述螺杆单元在端部附接的方向上固定的旋转轴旋转,且所述螺杆单元和所述旋转驱动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槽凸轮,在所述槽凸轮中所述突起在端部装配并滑动;且
在所述突起装配在所述槽凸轮中之后,所述突起通过所述螺杆单元的旋转而在所述槽凸轮上滑动以将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驱动构件旋转所述螺杆单元以传送所述物体的第一旋转方向不同于所述螺杆单元旋转以将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的第二旋转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
所述螺杆单元的端部包括包含槽凸轮的内径构件以及布置在所述内径构件的外周的外径构件;
所述内径构件的第一部分没有覆盖所述外径构件,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槽凸轮的第一槽凸轮部分,其中最初装配所述第一部分来附接所述槽凸轮;且
所述内径构件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覆盖有所述外径构件,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槽凸轮中的除了所述第一槽凸轮槽部分以外的第二槽凸轮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
所述螺杆单元的端部包括包含所述突起的内径构件和布置在所述内径构件的外周的外径构件;
所述内径构件的第一部分没有覆盖所述外径构件,且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所述突起;且
所述内径构件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覆盖有所述外径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旋转驱动构件周围的开口,当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时,所述螺杆单元的所述端部装配在所述开口中,其中,
所述外径构件具有其中至少一个平面单元形成于外周的一部分的结构;
所述开口具有其中与形成于所述外径构件中的所述平面单元的数量相同的直线单元形成于外周的所述一部分中的结构;且
当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时,形成于所述外径构件中的所述平面单元和形成于所述开口中的所述直线单元彼此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的所述直线单元形成于基本垂直向下的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
所述槽凸轮包括第一槽凸轮部分和第二槽凸轮部分;
所述第一槽凸轮部分和所述第二槽凸轮部分连续地形成于所述槽凸轮中;且
所述突起在所述第一槽凸轮部分上滑动的方向不同于所述突起在所述第二槽凸轮部分上滑动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
在所述突起装配到所述槽凸轮中之后,当所述螺杆单元旋转在90°到1080°的范围内的固定角度时,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
在所述突起装配到所述槽凸轮中之后,当所述螺杆单元旋转在360°到720°的范围内的固定角度时,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称重装置,其中,
在所述突起装配到所述槽凸轮中之后,当所述螺杆单元旋转360°时,所述螺杆单元附接到所述旋转驱动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05794U JP3195388U (ja) | 2014-10-31 | 2014-10-31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JP2014-005794U | 2014-10-31 | ||
PCT/JP2015/067511 WO2016067673A1 (ja) | 2014-10-31 | 2015-06-17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65356A true CN105765356A (zh) | 2016-07-13 |
CN105765356B CN105765356B (zh) | 2020-05-19 |
Family
ID=52685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1482.5A Active CN105765356B (zh) | 2014-10-31 | 2015-06-17 | 组合称重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112825B1 (zh) |
JP (1) | JP3195388U (zh) |
CN (1) | CN105765356B (zh) |
DE (1) | DE212015000012U1 (zh) |
DK (1) | DK201500149Y3 (zh) |
PL (1) | PL3112825T3 (zh) |
RU (1) | RU2661315C2 (zh) |
WO (1) | WO2016067673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6466A (zh) * | 2017-04-28 | 2019-12-06 | 川西胜三 | 计量装置 |
CN111169687A (zh) * | 2020-01-19 | 2020-05-19 | 武汉金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 面条分装自动封装装置 |
CN111232284A (zh) * | 2020-01-19 | 2020-06-05 | 武汉金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面条分装称重系统 |
CN112888917A (zh) * | 2018-10-18 | 2021-06-01 | 马瑞奥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将螺旋进给器安装到组合称重器的安装设备 |
CN113562265A (zh) * | 2021-09-26 | 2021-10-29 | 常州佳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计数秤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89903B2 (ja) * | 2015-01-23 | 2018-09-12 | 株式会社イシダ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DK3568675T3 (da) | 2017-01-13 | 2022-07-25 | Marel As | Fødesnegl til kombinationsvægt |
EP3938743B1 (en) | 2019-03-12 | 2024-02-21 | Cabinplant International A/S | A method of weighing and batching article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98868A1 (en) * | 2005-03-03 | 2006-09-06 | Cabinplant International A/S | Weighing arrangement |
CN101576398A (zh) * | 2008-05-09 | 2009-11-11 | 株式会社石田 | 组合计量装置 |
JP2009276157A (ja) * | 2008-05-14 | 2009-11-26 | Ishida Co Ltd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CN102058011A (zh) * | 2010-12-03 | 2011-05-18 | 兰州理工大学 |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结构 |
US20130186696A1 (en) * | 2012-01-25 | 2013-07-25 | Marel A/S | Combination weigh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02950B2 (ja) * | 1991-02-21 | 1996-05-29 | 株式会社イシダ | 組合せ計量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RU2079117C1 (ru) * | 1993-08-23 | 1997-05-10 | Александр Макарович Салдаев | Взвеш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
US8729410B2 (en) * | 2005-03-03 | 2014-05-20 | Cabinplant International A/S | Arrangement for conveying controlled portions of a product material to a combinational weigh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a transport screw with a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
DK2116823T3 (da) * | 2008-05-09 | 2013-01-14 | Ishida Seisakusho | Kombinationsvægtindretning |
CN102308141A (zh) * | 2009-02-05 | 2012-01-04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2014
- 2014-10-31 JP JP2014005794U patent/JP3195388U/ja not_active Ceased
-
2015
- 2015-06-17 PL PL15855886T patent/PL3112825T3/pl unknown
- 2015-06-17 CN CN201580001482.5A patent/CN105765356B/zh active Active
- 2015-06-17 WO PCT/JP2015/067511 patent/WO20160676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6-17 DE DE212015000012.5U patent/DE212015000012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5-06-17 RU RU2016105118A patent/RU2661315C2/ru active
- 2015-06-17 EP EP15855886.6A patent/EP3112825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1-18 DK DKBA201500149U patent/DK201500149Y3/da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98868A1 (en) * | 2005-03-03 | 2006-09-06 | Cabinplant International A/S | Weighing arrangement |
CN101576398A (zh) * | 2008-05-09 | 2009-11-11 | 株式会社石田 | 组合计量装置 |
JP2009276157A (ja) * | 2008-05-14 | 2009-11-26 | Ishida Co Ltd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CN102058011A (zh) * | 2010-12-03 | 2011-05-18 | 兰州理工大学 |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结构 |
US20130186696A1 (en) * | 2012-01-25 | 2013-07-25 | Marel A/S | Combination weigher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6466A (zh) * | 2017-04-28 | 2019-12-06 | 川西胜三 | 计量装置 |
CN112888917A (zh) * | 2018-10-18 | 2021-06-01 | 马瑞奥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将螺旋进给器安装到组合称重器的安装设备 |
CN112888917B (zh) * | 2018-10-18 | 2022-12-30 | 马瑞奥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将螺旋进给器安装到组合称重器的安装设备 |
CN111169687A (zh) * | 2020-01-19 | 2020-05-19 | 武汉金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 面条分装自动封装装置 |
CN111232284A (zh) * | 2020-01-19 | 2020-06-05 | 武汉金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面条分装称重系统 |
CN111232284B (zh) * | 2020-01-19 | 2022-04-01 | 武汉金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面条分装称重系统 |
CN113562265A (zh) * | 2021-09-26 | 2021-10-29 | 常州佳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计数秤 |
CN113562265B (zh) * | 2021-09-26 | 2021-12-07 | 常州佳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计数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6105118A3 (zh) | 2018-06-07 |
DK201500149U1 (da) | 2016-07-08 |
PL3112825T3 (pl) | 2019-09-30 |
EP3112825A1 (en) | 2017-01-04 |
EP3112825A4 (en) | 2017-05-03 |
JP3195388U (ja) | 2015-01-15 |
DK201500149Y3 (da) | 2016-08-12 |
RU2661315C2 (ru) | 2018-07-13 |
DE212015000012U1 (de) | 2016-01-21 |
RU2016105118A (ru) | 2017-08-21 |
EP3112825B1 (en) | 2019-02-20 |
WO2016067673A1 (ja) | 2016-05-06 |
CN105765356B (zh) | 2020-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65356B (zh) | 组合称重装置 | |
JP6389903B2 (ja)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
CN109964837A (zh) | 喂养设备 | |
US20140299633A1 (en) | Rotary pipe-type linear feeder | |
JPWO2018055885A1 (ja) | 検体検査自動化システム | |
EP2011391A2 (en) | Feed hopper system | |
CN211254492U (zh) | 一种组合秤的旋转加料机构 | |
EP3124409A1 (en) | Conveyance system and system for inspecting article to be conveyed | |
JP5731273B2 (ja) | 組合せ計量機のホッパアセンブリ | |
JP5855308B1 (ja)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
CN103274081A (zh) | 一种自动称重送料系统 | |
CN107826715B (zh) | 供给装置和供给方法 | |
JP2016102798A (ja)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
US10472181B1 (en) | Dispersive supply device and combination weighing device | |
JP4651130B2 (ja)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
JP2008074562A (ja) | スクリューフィーダー | |
CN111086861A (zh) | 一种自动送料设备 | |
CN102627192A (zh) | 药品摆药机的药箱 | |
EP3285132B2 (en) | Method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a powder and/or granular material | |
JP2016136087A (ja)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
CN106111286A (zh) | 一种食材处理机 | |
CN202625322U (zh) | 药品摆药机的药箱 | |
JP6007117B2 (ja) | 組合せ計量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CN205554742U (zh) | 一种固体药物制剂分装器 | |
JP2016061690A (ja)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