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8399A - 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58399A CN105758399A CN201511019231.8A CN201511019231A CN105758399A CN 105758399 A CN105758399 A CN 105758399A CN 201511019231 A CN201511019231 A CN 201511019231A CN 105758399 A CN105758399 A CN 1057583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light
- vertical
- blocking ring
- h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41000264877 Hippospongia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125000001475 halogen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 G01C21/02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with the use of startrac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及星敏感器遮光罩,根据已知的太阳抑制角θ、CCD视场角ω和入瞳直径d1计算出遮光罩的长度a和遮光罩的上端口直径d2,对称扩展上端口两端,将遮光罩拓展为圆柱体结构,且该圆柱体底面直径等于扩展后的上端口直径;在所述圆柱体内设计多个横向挡光环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或者在所述圆柱体内设计蜂窝结构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本发明对杂散光的抑制能力很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机系统杂散光抑制领域,特别是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及星敏感器遮光罩。
背景技术
星敏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杂散光的影响,导致成像质量下降,成像对比度降低,以至于影响到后续的星点提取和星图处理,严重时会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抑制杂散光对于星敏感器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而星敏感器遮光罩能够对星敏感器的杂散光进行有效的抑制,并能保证有很好的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及星敏感器遮光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根据已知的太阳抑制角θ、CCD视场角ω和入瞳直径d1计算出遮光罩的长度a和遮光罩的上端口直径d2,对称扩展上端口两端,将遮光罩拓展为圆柱体结构,且该圆柱体底面直径等于扩展后的上端口直径;在所述圆柱体内设计多个横向挡光环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或者在所述圆柱体内设计蜂窝结构和多个竖直挡光环。
所述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计算公式为:
hi=tanω×xi+h1
其中,a为遮光罩的长度,b1为遮光罩入射端的端面半径,b2为遮光罩圆筒的外半径,xi为第i个横向挡光环的横坐标,yi为第i-1个横向挡光环顶点与遮光罩底部端面的角点之间的连线与遮光罩视场边沿线的交点的横坐标;hi为第i个横向挡光环的侧壁宽度。
第一个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的确定过程为:连接遮光罩上端口入射边缘上的点M和遮光罩下端口的角点B’,交视场边缘线CC’于点X1,从点X1作遮光罩内壁A’B’的垂线,垂足即为第一个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垂线的长度即为第一个横向挡光环的侧壁宽度。
所述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和高度确定过程如下:设点A是以太阳抑制角入射的光线与视场边缘线的交点,取点A为第一个竖直挡光环的端点,过点A作遮光罩下端的垂线交于点A1,在遮光罩下端直线上取点B1使得A1B1长度等于d,在点B1处作遮光罩下端面的垂线,然后作点A’使得点A’与点A关于该垂线对称,连接点M’和点A’交该垂线于点B,点B为第二个竖直挡光环的顶点位置,BB1为第二个竖直挡光环的高度,然后在遮光罩下端直线上取点C1使得B1C1等于d,在C1处作遮光罩下端面的垂线,然后作点B’与点B关于该垂线对称,连接点M’和点B’交该垂线于点C,点C为第三个竖直挡光环的顶点位置,CC1为第三个竖直挡光环的高度;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竖直挡光环与所述圆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d。
d=10mm。
连接遮光罩上端口入射边缘上的点M和最后一个竖直挡光环顶点关于圆柱体侧壁对称的点,该连线将最里层横向挡分割为两部分,切除该横向挡光环或者切除该横向挡光环靠近竖直挡光环上方的部分。
所述蜂窝结构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正六边形中的一种;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径与孔深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方法设计的星敏感器遮光罩,该遮光罩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分为两部分,该两部分内分别设有多个横向挡光环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所述横向挡光环的圆心在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中心轴上;所有竖直挡光环的中轴线均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中轴线重合;或者该两部分内分别设有蜂窝结构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所述竖直挡光环的中轴线均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径与孔深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方法原理简单,直观且容易理解。并且可根据该原理作图,确定图中几何关系列出计算公式求解遮光罩结构尺寸;通过列出两条相交直线的表达式,经过求解方程组得到挡光环位置的一般表达式。然后在matlab中利用该表达式编程,实现计算机快速求解。即可确定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该方法编程简单,计算方便,且对于不同的遮光罩结构尺寸只需要在程序中改动输入参数即可快速准确求解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挡光环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抑制杂散光,竖直挡光环不仅可以让杂散光经过多次反射到达探测面,而且其形成的“消光空间”可以将光线限制其中,经过多次反射后完全消除。对于稍大于太阳光抑制角的入射杂散光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在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和高度的计算方法中,通过取不同的间距值d,可以很好的控制遮光罩的结构尺寸,便于根据具体应用环境改变具体结构尺寸。而不同的间距值d可以在相同的结构尺寸下设计出不同个数的竖直挡光环。该计算方法简单,确定竖直挡光环的个数和尺寸时灵活方便,并且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算出各个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和高度;相较于传统只设计横向挡光环结构的遮光罩具有更好的杂散光抑制能力;本发明采用了蜂窝结构的消杂光技术,并从几何尺寸和结构外形上设计出了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正六边形四种结构的蜂窝孔。微小蜂窝结构代替了横向挡光环,并将内壁带蜂窝结构的遮光罩与带竖直挡光环的遮光罩相组合形成最终遮光罩结构,相较于横向挡光环和竖直挡光环结构的组合遮光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遮光罩的杂散光抑制能力得到提高;本发明对杂散光的抑制能力很强。
附图说明
图1为遮光罩尺寸设计图。
图2为延拓后的遮光罩结构图。
图3为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的计算方法图。
图4为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和高度的计算方法图。
图5为只有横向挡光环的遮光罩示意图。
图6为保留相交部分的沿视场结构遮光罩示意图。
图7为保留相交部分的垂直遮光罩示意图。
图8为不保留相交部分的沿视场结构遮光罩示意图。
图9为不保留相交部分的垂直遮光罩示意图。
图10为三角形截面蜂窝孔设计图。
图11为正方形截面蜂窝孔设计图。
图12为圆形截面蜂窝孔设计图。
图13为正六边形截面蜂窝孔设计图。
图14为正方形蜂窝孔沿视场结构遮光罩示意图。
图15为正方形蜂窝孔垂直遮光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遮光罩尺寸设计图。根据图1中的几何关系可以列出方程组,计算出遮光罩的长度L、一级遮光罩长度L1、二级遮光罩长度L2和遮光罩的上端口直径d2。
由图1中的几何关系,可以列出如下公式:
d2=d1+2Ltanω
L=L1+L2
L2=MNcosω
L1=MQsin(90°-θ)
结合以上各式,对于给定的太阳抑制角θ、CCD视场角ω和入瞳直径d1,则可以算出遮光罩的长度L、一级遮光罩长度L1、二级遮光罩长度L2和遮光罩上端口的直径d2。然后将确定结构参数的遮光罩延拓成如图2所示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的计算方法图。对于已经确定结构参数并延拓的遮光罩结构,该结构是中心对称的,故可取过中心轴的一个截面来研究,在该面上以遮光罩入射端的中心为原点,以中心轴所在直线为X轴,入射端垂直于中心轴的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其中各点坐标分别为A(0,b2)、B(a,b2)、A'(0,-b2)、B'(a,-b2)、C(0,-b1)、C'(a,-D0/2)、M(0,b1)。
其中,a为遮光罩的长度L,DL为遮光罩的上端口直径,D0为遮光罩的下端口直径,h1为延拓时在上端口取的延拓长度。
横向挡光环确定方法:连接遮光罩上端口入射边缘上的点M和遮光罩下端口的角点B’交视场边缘线CC’于点X1,从点X1作遮光罩内壁A’B’的垂线,垂足即为第一个挡光环的位置,垂线的长度即为挡光环的高度。然后,连接点X1和遮光罩下端口的点B交A’B’于点Y1,连接点M和点Y1交视场边缘线于点点X2,从点X2作遮光罩内壁A’B’的垂线,垂足即为第二个挡光环的位置,垂线的长度即为挡光环的高度。依次则可以确定所有挡光环的位置和高度。
给出一般规律如下:横向挡光环的端点坐标都出现直线CC’上,故可设第i次确定的挡光环端点坐标为Xi(xi,tanω*xi-b1),则第i+1次确定的挡光环坐标为Xi+1(xi+1,tanω*xi+1-b1),设相应的与遮光罩内壁的交点为Yi(yi,-b2)和Yi+1(yi+1,-b2)。由横向挡光环确定方法可知:点M、点Xi和点Yi在一条直线上,点B、点Xi和点Yi+1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列直线方程如下:
对于直线MXiYi:
对于直线BXiYi+1:
有以上两式,解得:
在MATLAB中编程计算出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对确定的遮光罩结构尺寸和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设计如图5所示的遮光罩结构。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和高度的计算方法图。图4中点A是以太阳抑制角入射的光线与视场边缘线MN的交点。点M为遮光罩上端口的边缘上的点,点M’为点M关于中心轴对称的一点,点N为遮光罩下端口边缘上的一点。
竖直挡光环确定方法:点A是以太阳抑制角入射的光线与视场边缘线的交点,入射角度大于太阳抑制角的光线至少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反射才能到达探测面,故取点A为第一个竖直挡光环的端点,过点A作遮光罩下端的垂线交于点A1,在遮光罩下端直线上取点B1使得A1B1等于d,在点B1处作遮光罩下端面的垂线,然后作点A’使得点A’与点A关于该垂线对称,连接点M’和点A’交该垂线于点B,点B即为确定的第二个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及高度。然后再遮光罩下端直线上取点C1使得B1C1等于d,在C1处作遮光罩下端面的垂线,然后作点B’与点B关于该垂线对称,连接点M’和点B’交该垂线于点C,点C即为确定的第三个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及高度。依次,我们确定了B、C、D三个竖直挡光环,竖直挡光环个数的设计主要依据遮光罩使用环境来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间距d来控制遮光罩的尺寸和竖直挡光环的个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套实现途径,通过横向挡光环和竖直挡光环的设计得到所有的参数,经过整合,提出了两种针对横向挡光环与竖直挡光环相交时的设计方案,分别为保留相交部分和不保留相交部分。同时提出了在点A处的两种确定竖直挡光环的方案,分别为垂直遮光罩和沿视场结构遮光罩。对于第一套实现途径,总共设计出了四种不同的结构。保留相交部分的沿视场结构遮光罩如图5所示,保留相交部分的垂直遮光罩如图6所示,不保留相交部分的沿视场结构遮光罩如图7所示,不保留相交部分的垂直遮光罩如图8所示。在横向挡光环和竖直挡光环整合时,对于与竖直挡光环相交的横向挡光环,在整合后的遮光罩中都不存在,对于挡住竖直挡光环作用视野的挡光环,通过作竖直挡光环视野边缘线与横向挡光环相交,保留相交部分指保留交点靠近遮光罩内壁的一段,除去交点另一边靠近中心轴的那一段,不保留相交部分指除去与竖直挡光环视野边缘线相交的任何一个横向挡光环。竖直挡光环视野边缘线指的是图4中的线段M’D’。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套实现途径,设计出了四种几何尺寸和结构外形的蜂窝。三角形截面蜂窝孔如图10所示,正方形截面蜂窝孔如图11所示,圆形截面蜂窝孔如图12所示,正六边形截面蜂窝孔如图13所示。对于三角形截面的蜂窝孔的设计采用的是正三角形,可先设计出一个边长为L1的正三角形,然后将其横向等间距L2复制多个,再将这排三角形阵列沿低端所在的直线翻转180°后左移或右移(L1+L2)/2,上移0.732*L1+0.5*L2。将得到的结构向上等间距复制即可得到图10所示的结构。对于正方形截面的蜂窝孔的设计采用的是全等的正方形横向和纵向等间距排列而成。对于圆形截面的蜂窝孔的排列方式很多种,本发明中给出的是全等的圆形横向和纵向等间距排列而成。当时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一种圆形蜂窝孔的结构。对于正六边形蜂窝孔结构,采用全等的正六边形依次相邻排列而成。以上所有的结构都考虑到孔的深度对杂散光抑制的影响,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杂散光抑制能力。经仿真验证得到,孔径与孔深度之比小于1时,杂散光抑制能力最好,故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设计的不同形状蜂窝孔的孔径与孔深度之比都为1。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套实现途径,将内壁带正方形蜂窝孔的遮光罩与带竖直挡光环的遮光罩相组合,根据竖直挡光环结构的遮光罩在点A处挡光环的两种设计方案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组合遮光罩。图14是正方形蜂窝孔沿视场结构遮光罩示意图。图15是正方形蜂窝孔垂直遮光罩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铝合金材料,其具有加工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也可采用钛合金才料,其密度较小质量轻、线胀系数较小、高强度、耐腐蚀、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和易成型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星敏感器的机械结构。
Claims (8)
1.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已知的太阳抑制角θ、CCD视场角ω和入瞳直径d1计算出遮光罩的长度a和遮光罩的上端口直径d2,对称扩展上端口两端,将遮光罩拓展为圆柱体结构,且该圆柱体底面直径等于扩展后的上端口直径;在所述圆柱体内设计多个横向挡光环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或者在所述圆柱体内设计蜂窝结构和多个竖直挡光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计算公式为:
hi=tanω×xi+h1
其中,a为遮光罩的长度,b1为遮光罩入射端的端面半径,b2为遮光罩圆筒的外半径,xi为第i个横向挡光环的横坐标,yi为第i-1个横向挡光环顶点与遮光罩底部端面的角点之间的连线与遮光罩视场边沿线的交点的横坐标;hi为第i个横向挡光环的侧壁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和侧壁宽度的确定过程为:连接遮光罩上端口入射边缘上的点M和遮光罩下端口的角点B’,交视场边缘线CC’于点X1,从点X1作遮光罩内壁A’B’的垂线,垂足即为第一个横向挡光环的位置,垂线的长度即为第一个横向挡光环的侧壁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挡光环的位置和高度确定过程如下:设点A是以太阳抑制角入射的光线与视场边缘线的交点,取点A为第一个竖直挡光环的端点,过点A作遮光罩下端的垂线交于点A1,在遮光罩下端直线上取点B1使得A1B1长度等于d,在点B1处作遮光罩下端面的垂线,然后作点A’使得点A’与点A关于该垂线对称,连接点M’和点A’交该垂线于点B,点B为第二个竖直挡光环的顶点位置,BB1为第二个竖直挡光环的高度,然后在遮光罩下端直线上取点C1使得B1C1等于d,在C1处作遮光罩下端面的垂线,然后作点B’与点B关于该垂线对称,连接点M’和点B’交该垂线于点C,点C为第三个竖直挡光环的顶点位置,CC1为第三个竖直挡光环的高度;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竖直挡光环与所述圆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遮光罩上端口入射边缘上的点M和最后一个竖直挡光环顶点关于圆柱体侧壁对称的点,该连线将最里层横向挡分割为两部分,切除该横向挡光环或者切除该横向挡光环靠近竖直挡光环上方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结构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正六边形中的一种;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径与孔深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方法设计的星敏感器遮光罩,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罩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分为两部分,该两部分内分别设有多个横向挡光环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所述横向挡光环的圆心在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中心轴上;所有竖直挡光环的中轴线均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中轴线重合;或者该两部分内分别设有蜂窝结构和多个竖直挡光环,所述竖直挡光环的中轴线均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径与孔深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19231.8A CN105758399B (zh) | 2015-12-30 | 2015-12-30 | 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19231.8A CN105758399B (zh) | 2015-12-30 | 2015-12-30 | 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58399A true CN105758399A (zh) | 2016-07-13 |
CN105758399B CN105758399B (zh) | 2018-12-18 |
Family
ID=56342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1019231.8A Active CN105758399B (zh) | 2015-12-30 | 2015-12-30 | 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58399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29250A (zh) * | 2017-08-16 | 2017-11-07 | 南通云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状遮光罩 |
CN108873566A (zh) * | 2018-06-15 | 2018-11-23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一种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 |
CN109000637A (zh) * | 2018-05-24 | 2018-12-14 | 清华大学 | 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及星敏感器 |
CN109901288A (zh) * | 2019-03-04 | 2019-06-18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一种激光直射光及其前向散射光光陷阱装置 |
CN111016160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具有高吸光能力的星敏感器用遮光罩的3d打印制备方法 |
CN111879408A (zh) * | 2020-06-18 | 2020-11-03 | 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抑制杂散光功能的挡光环、冷屏及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
CN114166208A (zh) * | 2021-10-22 | 2022-03-11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蜂窝件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26300A (ja) * | 2002-02-05 | 2003-08-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恒星センサ |
CN1502524A (zh) * | 2002-11-26 | 2004-06-09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
CN201653412U (zh) * | 2009-12-30 | 2010-11-24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双探头光学敏感器遮光罩 |
CN102243414A (zh) * | 2010-11-26 | 2011-11-16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一种反射式星敏感器遮光罩 |
CN102538785A (zh) * | 2011-12-29 | 2012-07-04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具有杂光抑制的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 |
-
2015
- 2015-12-30 CN CN201511019231.8A patent/CN1057583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26300A (ja) * | 2002-02-05 | 2003-08-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恒星センサ |
CN1502524A (zh) * | 2002-11-26 | 2004-06-09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
CN201653412U (zh) * | 2009-12-30 | 2010-11-24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双探头光学敏感器遮光罩 |
CN102243414A (zh) * | 2010-11-26 | 2011-11-16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一种反射式星敏感器遮光罩 |
CN102538785A (zh) * | 2011-12-29 | 2012-07-04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具有杂光抑制的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李芸等: "一种新型空间相机遮光罩的设计与仿真", 《光电工程》 * |
胡晓东等: "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 《传感器与微系统》 * |
陈学等: "具有蜂窝内壁的遮光罩杂散光抑制特性分析", 《光学学报》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29250A (zh) * | 2017-08-16 | 2017-11-07 | 南通云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状遮光罩 |
CN107329250B (zh) * | 2017-08-16 | 2024-02-27 | 南通云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状遮光罩 |
CN109000637A (zh) * | 2018-05-24 | 2018-12-14 | 清华大学 | 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及星敏感器 |
CN109000637B (zh) * | 2018-05-24 | 2020-11-06 | 清华大学 | 一种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方法及星敏感器 |
CN108873566A (zh) * | 2018-06-15 | 2018-11-23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一种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 |
CN109901288A (zh) * | 2019-03-04 | 2019-06-18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一种激光直射光及其前向散射光光陷阱装置 |
CN111016160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具有高吸光能力的星敏感器用遮光罩的3d打印制备方法 |
CN111879408A (zh) * | 2020-06-18 | 2020-11-03 | 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抑制杂散光功能的挡光环、冷屏及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
CN114166208A (zh) * | 2021-10-22 | 2022-03-11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蜂窝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58399B (zh) | 2018-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58399B (zh) | 星敏感器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2902856A (zh) | 金属网导电薄膜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597733B (zh) | 一种计算空间结构中的各种构件的太阳辐射量的方法 | |
CN104182969B (zh) | 一种单线阵相机内外参数标定方法 | |
CN103544728A (zh) | 一种在实景地图中基于法向量的被探面过滤方法 | |
CN106513930A (zh) | 一种交叉结构的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方法 | |
CN109765839B (zh) | 任意边界光学元件单行不相交随机加工路径规划方法 | |
CN104732589B (zh) | 快速混合网格生成方法 | |
CN102682424B (zh) | 基于边缘方向差值的图像放大处理方法 | |
CN103473781A (zh) | 一种公路岩体边坡图像中节理裂纹的分割方法 | |
CN104915984A (zh) | 基于八叉树的复杂矿体块段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 |
CN110001066A (zh) | 一种三维打印最少分区填充方向确定方法 | |
CN107123138A (zh) | 基于vanilla‑R点对剔除策略的点云配准算法 | |
CN104484893B (zh) | 圆环形图像的绘制方法和系统 | |
CN114912378A (zh) | 一种基于流量特性曲面的套筒阀数字化设计方法 | |
CN107506538B (zh) | 一种光学临近修正工艺的预处理方法 | |
CN105095578A (zh) | 一种等径变螺距螺旋叶片的下料计算方法 | |
US8666531B2 (en) | Slicing method for rapid prototyping apparatus | |
CN107067106A (zh) | 一种适用于形状任意的两个多边形之间的外靠接临界多边形的计算方法 | |
TW201317876A (zh) | 階層式感測方法 | |
CN106211190A (zh) | 一种非规则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方法 | |
US20180210294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2760297A (zh) | 采用旋转tin网的多边形影像数字化方法 | |
CN105956996B (zh) | 基于二次折射投影模型的鱼眼图像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ang et al. | Fisheye omnidirectional camera calibration—Pinhole or spherical mod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