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2783B - 电梯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电梯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2783B
CN105722783B CN201480061736.8A CN201480061736A CN105722783B CN 105722783 B CN105722783 B CN 105722783B CN 201480061736 A CN201480061736 A CN 201480061736A CN 105722783 B CN105722783 B CN 105722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component
traction wheel
elongated load
lever
elevator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17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2783A (zh
Inventor
约瑟夫·胡斯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5722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2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7Roping for counterweightless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6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positively attached to a winding dr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于用于无配重电梯设备(100)中的电梯驱动器(1)。驱动器(1)包括:马达(4);牵引轮(6),该牵引轮由马达(4)驱动,使得所述牵引轮(6)被设置用于接合承载电梯轿厢(104)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和压力装置(16),该压力装置被设置为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接合牵引轮(6)时施加法向力在该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其中牵引轮(6)和压力装置(16)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移动。因此,在使用时,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接合牵引轮(6)时由压力装置(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法向力可以改变。这可以改进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寿命。

Description

电梯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梯驱动器。该电梯驱动器尤其在被并入无配重电梯设备中有利。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新的建筑物中,电梯被设计为牵引电梯,其中轿厢和配重被穿过马达驱动的牵引滑轮的绳或带互相连接以实现互相连接的轿厢和配重沿贯穿电梯井道安装的导轨竖直行进。然而,存在建筑物中的可用空间不足以容纳传统的具有配重的牵引电梯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的示例包括升级具有窄电梯井道的现有设备或翻新位于其中空间有限的建筑物的现有楼梯井中的新的电梯设备。
EP-A1-1947048和US-A1-2009/032119l均描述了使用拉紧的齿形带或楔形齿带的无配重电梯系统,该拉紧的齿形带或楔形齿带界定从电梯轿厢的顶部经过安装在井道的顶部和底部中的多个轮并且返回电梯轿厢底部的闭合环或路径。马达驱动的齿形带与拉紧的齿形带并排设置并且接合拉紧的齿形带,以在二者之间实现正向驱动器以使电梯轿厢沿井道内的导轨上升和下降。齿形带及相关的驱动器是昂贵的,并且带的齿与驱动器的齿的相互啮合可能在操作期间导致相当大的噪声。
WO-A1-2004/041704描述了类似的闭合环型的、无配重电梯系统。然而,与使用正向驱动器和齿形带来传递上升力给电梯轿厢不同,使用牵引件来使电梯轿厢在井道内上升和下降。因为没有采用配重来补偿或部分平衡由电梯轿厢施加的力(即轿厢和其中的负载的重量),所以提升机器必须产生足够的扭矩以不仅驱动带负载的轿厢而且还完全地支撑带负载的轿厢。与使用较大型的牵引机器来传输比传统的具有配重的牵引电梯基本上更大的需求扭矩不同,WO-A1-2004/041704中的电梯设备采用不同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悬拉或绞拉比从普通的1∶1增大至2∶1的设置方式以合成其中绞拉比在4∶1(其中牵引轮产生的绞绳的4m的运动导致电梯轿厢1m的运动)至10∶1(其中牵引轮产生的绞绳的10m的运动导致电梯轿厢1m的运动)之间改变的设置方式。FR-A1-2925885和WO-A1-2011/107152中描述了类似的闭合环型设置方式。
对于上述的全部系统,无论是成齿形带或传统绳的闭合环一直遭受实质的拉力。相当大的反作用力不仅从驱动器还从限定闭合环的路径的每一个转向滑轮传递至井道结构。因此,建筑物结构必须能够承受井道内的这些附加负载。
此外,与传统的具有配重的牵引电梯相比,即使最简单的闭合环型系统仍需要至少两倍长并且在其行进路径上存在至少两倍的多个弯曲的带或绳。这不仅增加了与带/绳和转向滑轮方面的初始资本支出相关的成本,还增加了与增加的安装时间和不间断的维护成本相关的成本。此外,增加带/绳的行进路径中的弯曲的数量一般减小了其寿命。对于WO-A1-2004/041704中概述的合成绳设置方式,这些问题被进一步放大。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安装不具有配重的传统的绳绞或绳鼓型电梯,其中绳的一端附接至鼓同时绳的另一端支撑电梯轿厢。该鼓被可旋转地驱动以使得绳可以被连续地卷绕在鼓上以使电梯轿厢上升或连续地从毂上松开以使电梯轿厢下降。处于安全原因,在这些设备中,一般在马达和鼓之间需要齿轮或传递机构以防止在马达的功率损失的情况下绳从鼓上被意外地松开。
可替换的设置方式是US-A1-2003/0051948中的自推进电梯系统,其中马达驱动的牵引轮安装在电梯轿厢上并且接合从井道的天花板上悬置的带。多个滚动构件部分地围绕牵引轮,并且带被接收在滚动构件和牵引轮之间。滚动构件的轴相对于牵引轮的轴线保持固定不动。滚动构件连续地施加法向力以偏压带与牵引轮接合。为了避免带通过驱动器的任何滑动,必须预设辊子的最小推力或法向力以适应在操作期间通过电梯轿厢施加的最大绝对负载。通常,由轿厢施加的该最大负载Fmax可以由下式表达:Fmax=((mc+(m1*s))*(a+g),其中mc是空轿厢本身的质量,m1是电梯的额定负载,s是相关的安全系数,a是电梯的额定加速度,并且g是重力加速度。
本质上,在操作期间,通过轿厢施加的实际负载将很少达到该最大负载水平Fmax。因此,预设的辊子的最小推力或法向力在正常操作条件下是过量的。这导致带的早期恶化。
US-A-4620615公开了类似的系统,但是其用于采用配重的传统牵引电梯中。当多个辊子经过牵引轮时该多个辊子被拉紧弹簧偏压为接合绳。拉紧弹簧的力可以由定位螺栓调整。
发明内容
至少在一些情况中,上述问题通过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解决。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驱动器,包括马达;牵引轮,该牵引轮由马达驱动,使得所述牵引轮被设置用于与承载电梯轿厢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接合;压力装置,该压力装置被设置为施加朝向牵引轮的法向力,其中牵引轮和压力装置中的一个安装能够相对于另一个移动。牵引轮和压力装置中的一个安装在能够围绕支点旋转的杠杆上。通过使用这样的设置方式,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中的拉力可以用来围绕支点偏压杠杆。因此,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接合牵引轮时由压力装置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上的法向力可以根据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中的拉力的变化而改变。这可以提高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的寿命。
有利地,电梯驱动器还包括监测杠杆位置的开关。因此,当压力装置失效导致杠杆移动至被监测位置时,开关的输出可以用来自动地给驱动器断电、闭合一个或多个制动器、激活安全齿轮和/或发失效信号给电梯控制器或远程监控中心以使得被困在电梯轿厢中的任何乘客都可以被疏散并且可以实施需要的维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装置包括被拖曳在第一轮和第二轮上的带使得带可以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同时移动。因此,带在第一轮和第二轮之间的部分可以在其经过牵引轮的弧形部时施加法向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上。通过使用这样的布置,因为牵引轮和压力装置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移动,所以不仅由压力装置施加的法向力可以改变,而且在压力装置经过牵引轮时压力装置接合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所通过的限定弧形部的角度也可以改变。
可替代地,压力装置可以包括朝向牵引轮弹簧偏压的一系列辊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马达安装在能够围绕支点旋转的杠杆上。此处,作用在马达上的重力可以用来围绕支点偏压马达和牵引轮以将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夹紧在牵引轮和压力装置之间。如前所述,负载承载构件中的拉力可以用来还朝向压力装置偏压牵引轮。
在另一示例中,压力装置安装在能够围绕支点旋转的杠杆上。负载承载构件中的拉力可以用来朝向牵引轮围绕支点偏压压力装置。优选地,电梯驱动器还包括弹簧以朝向牵引轮偏压压力装置。因此,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变得松弛(这可能在例如当任何轿厢安装的安全齿轮或制动器被激活以保持住电梯时发生)时,存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中的拉力为零的情况,并且结果,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不提供偏压给杠杆。在该情况中,由预张紧弹簧提供的弹簧偏压足以确保存在由压力装置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上施加足够压力,以使得电梯驱动器拉紧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中的松弛并且开始正常操作。
优选地,电梯驱动器还包括安装至杠杆的转向滑轮,其中,在使用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在该转向滑轮上行进。在使用时,随着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在转向滑轮上行进,负载承载构件中的拉力可以用来朝向牵引轮围绕支点偏压压力装置。
优选地,压力装置包括被拖曳在第一轮和第二轮上的带,并且其中第一轮和第二轮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杠杆上。因此,杠杆的运动将导致带相对于牵引轮移动。
电梯驱动器可以用于电梯设备中并且优选地用于无配重的电梯设备中,其中电梯轿厢通过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互连至驱动器,以采用驱动器拉入或可替换地馈送出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以使电梯轿厢沿井道内的导轨垂直运动。
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可以是传统的电梯绳、平坦带或肋形带或适于接合牵引轮并且适于承受电梯轿厢的任何其它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梯驱动器的示意平面图;
图2是图1的电梯驱动器的另一示意平面图;
图3A-3D示电梯井道中的电梯驱动器的典型设置方式;
图4示出安装在电梯井道中的电梯驱动器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其中支撑外壳被移除的图4的驱动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电梯驱动器的示意平面图;
图7是图6的电梯驱动器的另一示意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电梯驱动器的示意平面图;
图9是图6的电梯驱动器的另一示意平面图;
图10示出用于前述附图中图示的电梯驱动器中的压力带的典型布置;
图11示出图10的压力带的可替换布置;
图12示出用于施加压力给图1至11中图示的电梯驱动器的牵引轮的不同布置;
图13图示图12中图示的可替换布置;和
图14是并入了存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的可替换方法的电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梯驱动器1的示意平面图。驱动器1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2的一侧的电动马达4。优选地,该电动马达是无齿轮的。马达4的输出轴延伸穿过支撑框架2以使位于支撑框架2的另一侧的牵引轮6旋转。在该特定的示例中,马达轴本身用作牵引轮,但是其它设置方式也是可以的。夹紧杠杆8在支点10处可枢转地安装至支撑框架2。夹紧杠杆8容纳同心地安装在支点10内的第一压轮12、设置在沿杠杆8的中间位置处的第二压轮14和位于杠杆的远离支点10的一端的转向滑轮18。压力带16被拖拽/拖带在第一和第二压轮12、14上。图10将给出压力带16的路径的更详细的图示。
支撑电梯轿厢104(如图3A-3D所示)的细长的负荷承载构件102穿过转向滑轮18、围绕牵引轮6、穿过第二压轮14而被卷绕在卷盘24上并且从卷盘24上退卷。在该示例中,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是平带。
压力带16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同时移动并且当它通过过牵引轮6的由角度α限定的弧形段时施加夹紧力或法向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法向力的方向朝向牵引轮6的中心。
卷盘24可以通过辅助马达驱动或与电动马达4同步运动。
在操作时,通过它与转向滑轮18的相互作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围绕支点10沿顺时针方向偏压夹紧杠杆8。这依次在压力带16经过牵引轮6时产生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特定的夹紧力。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增大时,夹紧杠杆8进一步围绕支点10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由此在压力带16经过牵引轮6之上时产生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更大的夹紧力。此外,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之上时压力带16在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施加法向的夹紧力所通过的角度α也增大,由此帮助改进牵引。
相反地,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减小时,夹紧杠杆8围绕支点10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并且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夹紧力与压力带16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相互作用所通过的角度α一起减小。
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变得松弛(这可能例如在任何安装安全齿轮或制动器的轿厢被激活以保持电梯时发生)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为零,并且结果,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也不提供给杠杆8的顺时针的偏压。在该情况中,由预加载弹簧20提供的弹簧偏压Fs足以确保由压力带16施加足够的压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以使得电梯驱动器1拉紧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松弛并且开始正常操作。
在操作期间,施加在压力带16上的负载相当大。当压力带16失效时,它不再能够提供阻止由弹簧偏压Fs提供的围绕支点10对杠杆8的顺时针偏压和/或在它经过转向滑轮18时由它提供的偏压的任何阻力。因此,杠杆8将旋转至极限顺时针位置处,如图2所示,以使得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被直接夹紧在牵引轮6与第二压轮14之间,并且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被固定。在该位置中,杠杆8还触发安全开关22,该安全开关22自动切断驱动器1并且闭合马达制动器5。
图3A至3D示出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电梯驱动器1的示例性的电梯设备100的典型设置方式。在全部图示的电梯设备100中,电梯轿厢104通过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与驱动器1互连。如前所述,驱动器1被用来拉入或可替代地馈送出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以实现电梯轿厢104在电梯井道106内沿导轨(未示出)垂直运动。
在图3A示出的示例中,驱动器1安装在电梯井道106的天花板上。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从驱动器1向下延伸并且被固定至电梯轿厢104的顶部上的末端108。在该典型的1∶1的绕绳(roping)布置中,被驱动器1拉入或馈送出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长度产生电梯井道106内的轿厢104的对应量的垂直运动。
图3B图示了可替代的2∶1的绕绳布置,其中驱动器1也安装在天花板上,但靠近电梯井道106的侧壁,以在电梯轿厢104朝向电梯井道106的天花板升高时不侵入到电梯轿厢104的行进路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从驱动器1向下延伸、围绕设置在轿厢104下方的两个下悬的转向滑轮110、并且进一步延伸至固定在电梯井道106的天花板上的末端108处。该特定的实施例采用2∶1的绕绳布置,由此被驱动器1拉入或馈送出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每一个单位长度导致或得出轿厢104在电梯井道106内的垂直运动的对应量的一半。
与图3B的设置方式相反,驱动器1可以如图3C所示安装在电梯井道106的井坑中。在该实施例中,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从驱动器1向上延伸经过安装至天花板的转向滑轮112、围绕设置在轿厢104下方的两个下悬转向滑轮110、并且进一步延伸至固定在电梯井道106的天花板上的终端108处。
代替图3B和3C中示出的以下悬布置安装转向滑轮110,该转向滑轮110也可以以上悬方式安装在轿厢104上方。
图3D图示了与图3A类似的布置方式,不同的是交换了驱动器1和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终端108的各自的安装位置。在该实施例中,驱动器1安装在轿厢上,而末端108安装至电梯井道106的天花板上。
应理解的是,这些特定的示例并不形成所有可能的设置方式的穷尽的列表,而是在本公开的情况下许多不同的驱动器的方向和位置以及不同的绳设置方式也是可行的。
图4示出布置在电梯井道106的顶部处的电梯驱动器1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透视图。电动马达4经由一个或多个螺栓30安装至设置在井道(未示出)的顶部中的结构支撑梁32上。在该示例中,马达4设置有两个盘制动器5。与前述示例中直接连接至牵引轮6不同,例如US-B1-6,315,080中描述的传统的柔性连接器28将马达4的轴互连至牵引轮6。柔性连接器28允许轮6的位置相对于马达轴的轻微不对齐,同时确保在操作期间马达4产生的全部转矩仍传递给牵引轮6。
支撑框架2被外壳3包围以保护容纳在其内的驱动器1的部件。此外,外壳3的面板3a设置有轴承6a以将牵引轮6可旋转地支撑在远离支撑框架2的轴向端。类似地,面板3a还支撑夹紧杠杆8围绕其枢转的支点10的一端。支撑框架2及其外壳3通过螺栓30固定在电梯井道的天花板上。在该示例中,卷绕和退卷绕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卷盘24被辅助马达26驱动,卷盘24和辅助马达26都通过支架29被安装在支撑框架2上。
图5是图4的驱动器的局部透视图,其中支撑框架的外壳3上的面板3a被移除。尽管驱动器1的结构和操作与参照图1和2描述的驱动器的结构和操作紧密地对应,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仍存在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多个不同之处。
夹紧杠杆8由互相连接的两个J形板形成。J形板在第一压轮12、第二压轮14和转向滑轮18的两端处提供轴向支撑。
另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夹紧杠杆转动的支点10不再与第一压轮12同心、而是替代地位于沿夹紧杠杆8的第一和第二压轮12、14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如前所述,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通过与转向滑轮18的相互作用其中的拉力T围绕支点10沿顺时针方向偏压夹紧杠杆8。这依次导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特定的夹紧力。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还在它经过牵引轮6时导致压力带16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施加法向的夹紧力通过特定角度α。因此,支点10的位置相当重要,因为它决定了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或牵引力T的增大/减小改变a)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法向夹紧力的程度和/或b)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压力带16接合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所通过的角度α的程度。因此,选择支点10的位置的灵活性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对于不同的特定的电梯设计、绕绳布置方式、额定负载、额定速度和类型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调整方案。
在该特定的示例中,导向件34安装在支撑框架2上以帮助技术人员在初始安装时正确且容易地馈送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接合在牵引轮6和压力带16之间。此后,安装导向件34和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之间的间隙确保在电梯正常操作期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安装导向件34不会干扰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
在该实施例中,预张紧弹簧20定位在柱塞36的表面和支撑框架的外壳3之间。柱塞36的远离该表面的一端装枢轴于夹紧杠杆8。如同前述示例中所述,预张紧弹簧20提供弹簧力以围绕其支点10沿顺时针方向偏压夹紧杠杆8。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变松的情况下,预张紧弹簧20的弹簧偏压足以确保压力带16施加足够的压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以使得电梯驱动器1能够拉紧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松弛并且开始正常操作。
图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梯驱动器1的示意平面图。与图4和5图示的示例相反,该实施例的电动马达4相对平,其被称为盘式马达。其包括用于定子绕组的壳体42,该定子绕组围绕中心转子40。优选地,永磁体安装至转子40的外周或位于转子40的外周。转子40转动牵引轮6。夹紧杠杆8可枢转地安装在支点10上,该支点10支撑在固定至马达4的壳体42上的支架44上。在一端上,夹紧杠杆8容纳第一压轮12,并且在相反端上,夹紧杠杆8容纳转向滑轮18。夹紧杠杆8由互相连接的两个J形板形成。该J形板在第一压轮12和转向滑轮18的两端处提供轴向支撑。预张紧弹簧20围绕支点10沿逆时针方向偏压杠杆8。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压轮14,但是其不像前述示例中所述的那样安装在夹紧杠杆8上,替代地,该第二压轮14可枢转地安装至固定至马达4的壳体42上的支架46上。压力带16也被拖拽在第一和第二压轮12、14之上。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电梯驱动器1的示意平面图,但是外部J形板已经被移除以更好地图示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被拉入驱动器1和馈送出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采用的路径。如前所述,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承载电梯轿厢104(如图3A-3D所示)。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夹紧杠杆8的一端的转向滑轮18、围绕牵引轮6、经过第二压轮14并且围绕安装至支架46的另一转向滑轮18。分隔器8a安装在杠杆8的J形板之间并且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在转向滑轮18和牵引轮6之间移动时分隔器8a平行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路径。分隔器8a确保位于牵引轮6一侧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张紧部分和位于牵引轮6的另一侧的经过第二压轮14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基本未张紧部分之间不干涉或接合。
压力带16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同时移动并且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由角度α限定的牵引轮6的弧形段时施加夹紧力或法向力到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法向力方向朝向牵引轮6的中心。
在操作时,通过与转向滑轮18的相互作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围绕支点10沿逆时针方向偏压夹紧杠杆8并由此偏压第一压轮12。这依次导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产生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特定的夹紧力。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增大时,夹紧杠杆8和第一压轮12围绕支点10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运动,从而导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更大的夹紧力。此外,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经过牵引轮6时压力带16施加法向的夹紧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所经过的角度α也增大,由此帮助改进牵引。
相反地,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减小时,夹紧杠杆8和第一压轮12围绕支点10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并且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夹紧力和压力带16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相互作用所经过的角度α一起减小。
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变得松弛(这可能在例如当任何安装安全齿轮或制动器的轿厢被激活以保持住电梯时发生)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为零,并且结果,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也不提供给杠杆8的顺时针的偏压。在该情况中,由预加载弹簧20提供的弹簧偏压Fs足以确保由压力带16施加足够的压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以使得电梯驱动器1拉紧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松弛并且开始正常操作。
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梯驱动器1的示意平面图。在该变型中,无齿轮电动马达4的每一端都被承受在可枢转地安装在设置在支撑框架2上的支点9上的杠杆7上。第一压轮12和第二压轮14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框架2上,并且压力带16在第一和第二压轮12、14上被拖曳。在该实施例中,作用在马达4的质量上的重力Fg用来围绕支点9在杠杆7上沿逆时针方向偏压马达4和牵引轮6,以将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夹紧在牵引轮6和压力带16之间。如同前述示例中所述,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用来朝向压力带16附加地偏压轮6。
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和第二压轮14以被卷绕在卷盘24上以及从卷盘24上松开。压力带16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同时移动并且当它经过由角度α限定的牵引轮6的弧形部时施加法向的夹紧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
卷盘24可以由被辅助马达驱动或与电动马达4同步运动。
在操作时,通过与牵引轮6的相互作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围绕支点9沿逆时针方向偏压杠杆7。这依次导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产生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特定的夹紧力。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增大时,杠杆7进一步围绕支点9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导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更大的夹紧力。此外,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压力带16将法向的夹紧力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所经过的角度α也增大,由此帮助改进牵引。
相反地,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减小时,杠杆7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并且由压力带16施加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的夹紧力以及压力带16与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相互作用所经过的角度α一起减小。
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为零或可忽略不计(这可能在例如当任何轿厢安装的安全齿轮或制动器被激活以保持住电梯时发生)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不提供逆时针的偏压给杠杆7。在该情况中,作用在马达4上的重力Fg被构造为确保压力带16施加足够的压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以使得电梯驱动器1拉紧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松弛并且开始正常操作。
在压力带16上存在相当大的负载。当压力带16失效时,它不再能够提供阻止由作用在马达4上的重力偏压Fg提供的杠杆7的围绕支点9的逆时针偏压和/或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由它提供的偏压的任何阻力。因此,杠杆7将旋转至最大的逆时针位置处,如图9所示,以使得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被直接夹紧在牵引轮6与第二压轮14之间。在该位置中,杠杆7也触发安全开关22,该安全开关22自动切断驱动器1并且闭合一个或多个马达制动器5。
图10示出用于前述附图中图示的电梯驱动器1中的压力带16的典型设置方式。为了方便参照,在该附图中压力带16的取向与图1、2、4和5中示出的实施例最接近地对应,然而,容易理解的是该取向可以适应/调整以匹配任何驱动应用,尤其是图6-9中示出的那些驱动器。
压力带16被拖带在第一和第二压轮12、14上以形成闭合环。牵引轮6定位在两个压轮12和14之间,并且当压力带16经过由角度α限定的牵引轮6的弧形部时压力带16接合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牵引轮6与压轮12、14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相对运动或移动导致由压力带16施加的法向夹紧力变化,并且还导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压力带16接合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所通过的角度α变化。在压力带16经过牵引轮6时的压力带16与第一和第二压轮12和14之间的压力带16的相反的返回部之间必须维持最小间隙g。该最小间隙g有效地限制了牵引轮6和压轮12、14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可能发生的相对位移的程度。
图11图示图10的压力带16的可替换设置方式,其给予设计者在确定牵引轮6和压轮12、14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可能发生的相对位移的程度时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在该实施例中,与在第一和第二压轮12、14之间提供用于压力带16的直接返回路径不同,返回路径在第三压轮15上移动。因此,当压力带16经过牵引轮6时压力带16接合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所通过的角度α可以显著增大,同时在当压力带16经过牵引轮6时压力带16与第三压轮15之间保持最小间隙g。
图12示出用于施加压力给前述图示和描述的电梯驱动器的牵引轮6的不同布置方式,其中压力带16及相关的压轮12、14已经被辊子构件13替代。在该特定的示例中,辊子构件13被从夹紧杠杆8朝向牵引轮6弹簧偏压。在使用时,每一个弹簧偏压的辊子构件13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都施加夹紧力或法向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夹紧杠杆8围绕其支点10的任何转动都将导致有每一个辊子构件13所施加的法向力变化。
应理解的是,因为辊子构件13定位在距离支点10的不同距离处,所以杠杆8的任何转动都将导致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辊子构件13施加不同的法向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这可能导致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早期的恶化。
对此的解决方案概略图示在图13中,其图示了图12中图示的可替代布置方式。在该示例中,辊子构件13安装在链节38上以形成链。链的一端直接固定至夹紧杠杆8上并且链的另一端通过预张紧弹簧39附接至夹紧杠杆8上。因此,每一个辊子构件13都将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6时施加相同的、均一的法向力给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应理解的是,链的两端可以经由预张紧弹簧39附接至杠杆8上。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未用来承载电梯轿厢104的部分通过卷绕到卷盘24上存储。图14图示包括存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可替换方法的电梯设备。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未用来承载电梯轿厢104的部分(即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未张紧部分)从电梯驱动器1经过、围绕附接重物52的转向滑轮50并且最后返回电梯井道106内的终端28处。随着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的未张紧部分被拉入驱动器1中或可替换地从驱动器1中馈送出,轮50和附接的重物52相应地在电梯井道106内上升和下降。应注意的是,重物52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配重而仅具有足够的尺寸以沿井道106向下拉未张紧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轮50和重物52可以容纳在沿井道106的U形通道内。
在电梯行业中带作为用于承载和驱动电梯轿厢通过井道的装置正变得更加主流。与传统的圆形绳相比,具有相同横截面面积的矩形带将具有更小的厚度。这允许电梯设计者能够选择更小尺寸的部件用于与带结合,因此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且还提高了电梯设备内的空间效率。因此,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可以成带以及传统的电梯绳的形式。
虽然已经图示和描述了公开的技术的原理,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这样的原理的情况下对设置方式和细节作出改变。基于所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的多个可能的实施例,应认识到图示的实施例仅是所述技术的示例并且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是,本发明的范围由下面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梯驱动器(1),包括:
马达(4);
牵引轮(6),该牵引轮由马达(4)驱动,使得所述牵引轮(6)被布置用于接合承载电梯轿厢(104)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和
压力装置,该压力装置被布置为朝向牵引轮(6)施加法向力,
其中牵引轮(6)和压力装置中的一个安装在能够围绕支点(9、10)旋转的杠杆(7、8)上并且由此能够相对于另一个移动,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围绕所述支点(9、10)偏压所述杠杆(7、8)使得通过压力装置朝向牵引轮(6)施加的法向力随着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增大而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还包括监测所述杠杆(7、8)的位置的开关(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所述压力装置包括被拖曳在第一轮(12)和第二轮(14)上的带(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所述压力装置包括朝向牵引轮(6)弹性偏压的一系列辊子(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辊子(13)安装在链节(38)上以形成链,并且所述链的至少一端由弹簧(39)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所述马达(4)安装在能够围绕支点(9)旋转的杠杆(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在使用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朝向所述压力装置偏压牵引轮(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所述压力装置安装在能够围绕支点(10)旋转的杠杆(8)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还包括弹簧(20),该弹簧作用在杠杆(8)上以朝向牵引轮(6)偏压所述压力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在使用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作用在杠杆(8)上以朝向牵引轮(6)偏压所述压力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还包括安装在杠杆(8)上的转向滑轮(18),其中,在使用时,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在所述转向滑轮(18)上行进。
12.根据权利要求8、9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其中,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带(16),该带被拖曳在第一轮(12)和第二轮(14)上,并且其中,第一轮(12)和第二轮(14)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杠杆(8)上。
13.一种无配重电梯设备(100),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驱动器(1);
电梯轿厢(104);和
由电梯驱动器(1)驱动并且承受电梯轿厢(104)的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
14.一种用于驱动无配重电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驱动牵引轮(6);
将电梯轿厢(104)承载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并且
当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经过牵引轮时施加法向力(F)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向力根据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中的拉力(T)的增大而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压力装置(16),以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接合牵引轮(6)时施加法向力在细长的负载承载构件(102)上。
CN201480061736.8A 2013-11-14 2014-11-13 电梯驱动器 Active CN105722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92842.6 2013-11-14
EP20130192842 EP2873638A1 (en) 2013-11-14 2013-11-14 Elevator drive
PCT/EP2014/074547 WO2015071384A1 (en) 2013-11-14 2014-11-13 Elevator driv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2783A CN105722783A (zh) 2016-06-29
CN105722783B true CN105722783B (zh) 2018-05-22

Family

ID=4957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1736.8A Active CN105722783B (zh) 2013-11-14 2014-11-13 电梯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57529A1 (zh)
EP (2) EP2873638A1 (zh)
CN (1) CN105722783B (zh)
CA (1) CA2929427A1 (zh)
WO (1) WO20150713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807205T3 (pl) * 2018-06-14 2022-07-25 Inventio Ag Sposób wznoszenia instalacji dźwigowej
CN115009954B (zh) * 2022-07-15 2023-08-22 海安市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轮的平衡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71038B1 (fr) * 1984-09-28 1988-04-08 Hydromarine Sarl Appareil de halage d'un cable
US4620615A (en) * 1985-11-14 1986-11-0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vator system
FI20021959A (fi) 2002-11-04 2004-05-05 Kone Corp Hissi
US5788018A (en) * 1997-02-07 1998-08-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ction elevators with adjustable traction sheave loading, with or without counterweights
US6315080B1 (en) 2000-01-24 2001-11-13 Paul J. Doran Converter arrangement for modular motor
WO2002038481A1 (fr) * 2000-11-08 2002-05-1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e compensation d'allongement de cable principal pour ascenseur
US6742627B2 (en) 2001-07-27 2004-06-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pressure traction arrangement
CN1272230C (zh) * 2003-10-29 2006-08-30 何先锋 负载自锁制动式提升机
JP2006111392A (ja) * 2004-10-14 2006-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装置
US20070213154A1 (en) 2006-03-13 2007-09-13 Broyan Frederick K Drive mechanism for non-personnel lifting device
JP5017944B2 (ja) * 2006-07-06 2012-09-0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駆動装置
SE0700098L (sv) 2007-01-17 2008-07-18 Motala Hissar Ab Drivanordning för hiss
FR2925885A1 (fr) * 2008-01-02 2009-07-03 Emile Kadoche Immobilisation d'une charge en suspension par effet compensateur et suppression du frein
WO2011107152A1 (en) * 2010-03-04 2011-09-09 Kone Corporation Belt-driven elevator without counterweight
CN101870437B (zh) * 2010-05-19 2013-03-13 广州四航岩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电动攀登器及其应用设备
CN201850034U (zh) * 2010-09-20 2011-06-01 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压链式吊篮用提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8721A1 (en) 2016-09-21
US20160257529A1 (en) 2016-09-08
CN105722783A (zh) 2016-06-29
CA2929427A1 (en) 2015-05-21
WO2015071384A1 (en) 2015-05-21
EP2873638A1 (en)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1650B2 (ja) 乗客コンベア用非常制動装置
CN102040173B (zh) 钢丝绳预紧装置
EP2084094B1 (en) Elevator speed limiter
KR101085826B1 (ko) 마찰차를 이용한 호이스트
KR100825670B1 (ko) 무대시설용 안전장치
KR102149670B1 (ko) 송전용 지중케이블 와인딩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송전용 지중케이블 설치시스템
US9656838B2 (en) Method for influencing a cable winch force acting on a cable drive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a method of this type
US8746414B2 (en) Elevator system
CN103523635B (zh) 电梯设备
CN1429173A (zh) 电梯装置
CN105722783B (zh) 电梯驱动器
JP2002249288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客の避難方法及び避難装置
CN105358465A (zh) 用于减小由负载变化引起的电梯轿厢的位移的装置
CN107792749A (zh) 电梯
JP5709679B2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げ機の人力駆動装置
JP5808157B2 (ja) 索条牽引式輸送設備の非常制動装置
US20190270615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JP2024067164A (ja) 索条牽引式傾斜輸送設備の車両
CN102009912A (zh) 一种减摇集装箱吊车及其减摇机构
JP2000255932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04169807A (ja) 往復移動体駆動装置
JP2004001918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981897A (en) Combined brake and tensioning device for traction-elevators.
JP2005343593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0095432A (ja) 延線用ワイヤドラム架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