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9030A -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9030A
CN105709030A CN201410741296.2A CN201410741296A CN105709030A CN 105709030 A CN105709030 A CN 105709030A CN 201410741296 A CN201410741296 A CN 201410741296A CN 105709030 A CN105709030 A CN 105709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fever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medicine composition
exogenous hi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12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伟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ai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ai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ai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ai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412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9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9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9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按重量份计,其活性成分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柴胡20-30,葛根20-30,黄芩12-15,知母12-15,金银花12-15,连翘12-15,大青叶20-30,穿心莲20-30,甘草4-6,青蒿9-12。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是采用由解肌退热,清热解毒中药组成的处方,并制成颗粒剂,退热迅速、使用携带方便、副作用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感高热是临床常见病症,是指外感邪毒所致急性发热而体温达38.5℃以上者。目前对本病症的治疗虽有较多方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值得进一步研究。西医学方面,本病多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乃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常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等进行治疗。但目前西药中抗病毒药物品种不多,疗效亦欠理想,而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就临床所见,运用上述药物治疗后,患者体温反复回升,疗程较长。
中医学对本病亦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也存在以下薄弱环节。第一,在组方方面,多由一些清热解毒药物组成,而较少使用解肌退热之品。第二,在剂型方面,多为汤剂、口服液等。汤剂煎服携带不便。口服液所含药量较少,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剂量。因此高效、速效、方便的新药开发和应用,是提高热病临床疗效的根本保证和当务之急。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中西药对治疗外感高热病症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按重量份计,其活性成分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柴胡20-30,葛根20-30,黄芩12-15,知母12-15,金银花12-15,连翘12-15,大青叶20-30,穿心莲20-30,甘草4-6。
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按重量份计,其活性成分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柴胡30,葛根30,黄芩15,知母15,金银花15,连翘15,大青叶30,穿心莲30,甘草6。
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
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中含有辅料,所述辅料为糊精。
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放入柴胡,葛根,黄芩,知母,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穿心莲,甘草,加水煮1.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保留药渣;往药渣中再加入水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批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以适量糊精为辅料,喷雾干燥制粒。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是采用由解肌退热,清热解毒中药组成的处方,并制成颗粒剂,退热迅速、使用携带方便、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采用由解肌退热,清热解毒中药组成的处方,制成颗粒剂,以提供一种退热迅速、使用携带方便、副作用小的治疗外感高热的新型药物。
具体地,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其活性成分由以下组分组成:
柴胡20-30,葛根20-30,黄芩12-15,知母12-15,金银花12-15,连翘12-15,大青叶20-30,穿心莲20-30,甘草4-6,青蒿9-12。
其中,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柴胡30,葛根30,黄芩15,知母15,金银花15,连翘15,大青叶30,穿心莲30,甘草6。
其中,柴胡解肌散热,葛根发汗解肌,黄芩、知母清泻里热,此四药为君。金银花、连翘疏风解表,大青叶、穿心莲清热解毒,四药为臣,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治疗外感高热时表里双解,卫气同治,并重视清热解毒。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外感高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甚,微恶风寒,身痛,烦渴,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临床观察表明,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卫气同病型外感高热有非常理想的疗效,在服药后1~2h开始退热,效率优于西药;且疗效稳定,发热体温缓慢持续下降,体温不会反复回升使得疗程变长。
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优选为制成颗粒剂。制成颗粒剂的过程为:将上述9味中药原料加水煮1.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保留药渣;往药渣中再加入水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批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以适量糊精为辅料,喷雾干燥制粒。
实施例1: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各味药物原料的用量如下:
柴胡30g,葛根30g,黄芩15g,知母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大青叶30,穿心莲30g,甘草6g。
将上述9味中药原料水加水煮1.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保留药渣;往药渣中再加入水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批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以适量糊精为辅料,喷雾干燥制粒。其中,所述颗粒剂的含量为5.0g生药/每克颗粒剂。
实施例2: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解毒作用实验
1、药物: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45,0.9,1.8g生药/mL;
阿司匹林,湖南制药厂生产,规格0.3g/片;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028g/mL;
伤寒—副伤寒菌苗,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规格5mL/支。
2、动物:
日本大耳白家兔,体重1.8-2.2kg,雄雌备用,由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提供。
3、实验方法与结果:
家兔实验前2天,每天测正常肛温2次,选择体温在38.5-39.5℃既每天波动不超过0.2℃的动物供实验用。实验前先测动物基础体温,然后根据动物体重,耳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菌苗1.5mL/kg,待家兔体温升高1℃以上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设置空白对照组(1),服用蒸馏水;设置阳性对照组(2),服用阿司匹林0.28g/kg;设置三组实验组,分别为服用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低剂量组(3)4.5g生药/kg、中剂量组(4)9.0g生药/kg、高剂量组(5)18.0g生药/kg。于服药后1h,2h,4h,6h分别测试肛温1次,比较各组给药后与给药前的体温差值(负数为升温,正数为降温),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家兔体温的影响(n=10,平均值±SD值)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结果表明,家兔耳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菌苗后,体温平均升高1℃以上。而给予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后,均可使发热家兔体温缓慢持续下降,其降温发生过程,剂量是4.5g/kg,给药后2h;剂量是9.0g/kg,给药后1-4h;剂量是18.0g/kg,给药后1-6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表明,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解热作用,且发热体温缓慢持续下降。
实施例3: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抗炎作用实验
1、药物: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39,0.78,1.56g生药/mL。大鼠给药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365,0.735,1.47g生药/mL。
阿司匹林,湖南制药厂生产,规格0.3g/片;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浓度为5mg/mL。大鼠给药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5mg/mL。
2、动物:
KM小白鼠,雄性,50只,体重25-30g,由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提供;
SD大白鼠,雄性,50只,体重140-180g,由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提供.
3、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小鼠,体重25-30g,雄性,随机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服用蒸馏水;(2)阳性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0.2g/kg;设置三组实验组,服用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3)低剂量组15.6g生药/kg,(4)中剂量组3.12g生药/kg,(5)高剂量组62.4g生药/kg。
连续给药7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30min后,尾静脉注射2%伊文斯蓝10mL/kg,随即ip0.6%醋酸20mL/kg致炎,20min后处死小鼠。用5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将冲洗液离心后,在620nm处比色,测定光密度(OD),以光密度表示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程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n=10,平均值±SD值)
组别 光密度(OD) 抑制率(%)
1 0.428±0.123
2 0.271±0.0.095** 36.7
3 0.398±0.109 9.1
4 0.305±0.103* 28.7
5 0.312±0.097* 27.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能明显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具有抗炎的作用。
(二)对大鼠蛋清足趾肿胀的影响
大鼠,体重140-180g,雄性,随机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服用蒸馏水;(2)阳性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0.1g/kg;设置三组实验组,服用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3)低剂量组7.3g生药/kg,(4)中剂量组14.7g生药/kg,(5)高剂量组29.4g生药/kg。
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30min,以10%蛋清,每只大鼠足趾皮下注射0.05mL。用毛细管放大法测定大鼠致炎前、致炎后1、2、4、6h足趾体积。计算体积变化值,以致炎后与致炎前足趾体积差值为肿胀度,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n=10,平均值±SD值)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剂量为7.3g生药/kg的于致炎后2h、剂量为14.7、29.4g生药/kg的于致炎后1-6h,能明显抑制大鼠蛋清足趾肿胀,具有抗炎作用。
综上,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31.2、62.4g生药/kg,能明显降低醋酸致炎后小鼠腹腔渗出液中的伊文斯蓝含量,表示能抑制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14.7、29.4g生药/kg,能明显抑制大鼠蛋清足趾肿胀,具有抗炎的作用。
实施例4: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抗菌、抗病毒实验
一、实验材料
1、药物: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实施例1中所得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实验时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1g生药/mL。
氨苄青霉素:哈尔滨制药厂生产,含量1g干粉/瓶,实验时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5μg/mL。
硫酸庆大霉素: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含量4万u/mL,实验时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10μg/mL。
病毒唑:湖北天门制药厂,含量100mg/mL,实验时用Hank’s液稀释,再用含2%小妞血清1640细胞生长维持液稀释成100μg/mL。
2、动物:
NIH小鼠,18-22g,由湖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均系微生物临床检验室分离鉴定菌种,在各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增菌培养后,计数细菌数,去1×109/mL菌数供实验用。
4、病毒:
FM1(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由湖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室提供,在Hela细胞传代计算病毒滴度供实验用。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1、抗菌实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试管法,测定细菌对药敏的敏感度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用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用血清肉汤(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流感杆菌用用血清肉汤(巧克力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试管法:将实验药在各菌相适应的培养基中作倍比稀释后,每管加对数生长期是严峻0.1mL(含菌量1×109/mL)。37℃培养24h后观察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实验时设培养基对照,加菌不加药阳性对照。
琼脂扩散法(打孔法):取直径为75mm平皿,每皿倒入各细菌生长所需的相应培养基20mL,待培养基冷凝后,用无菌棉签蘸取含菌量为1×109/mL菌液,涂布平板,用直径6mm打孔器在平皿培养基上打孔,每孔用微量加样器加入150μL药液,置37℃培养24h测抑菌圈直径大小,重复三次,计算抑菌圈平均直径。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体外抗菌实验中,最低抑菌浓度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肺炎双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为62.50mg/mL,对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平均为104.58mg/mL,对甲、乙链球菌,流感杆菌的MIC均为125mg/mL。而对大肠杆菌则无抑制作用。
表4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最低抑菌浓度的比较
菌名(株数) MIC(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5) 104.58
大肠杆菌 -
肺炎双球菌 62.50
甲型链球菌 125.00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25.00
流感杆菌 125.00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体外抗菌实验中,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在琼脂平板中的抑菌作用,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的数据显示,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抑菌作用于试管法实验结果相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与阳性抗菌对照组氨苄青霉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小于0.01),氨苄青霉素抗菌作用优于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阴性对照孔(生理盐水)无抑菌作用。
表5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琼脂平板中抑菌圈直径大小的比较(n=10)
与氨苄青霉素比较,*P<0.01。
2、抗病毒实验
2.1体外抗病毒实验: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在Hale细胞上先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供实验用,再测定病毒的TCID50(半数细胞病变效应单位),然后测定药物对病毒的抑制指数,长满单层的Hale细胞,用Hank’s液洗涤三次后,接种10倍系列的病毒液,37℃吸附1小时后,弃去未吸附的病毒液,设正常细胞对照,病毒对照组合实验组,分别加入细胞生长维持液,含药细胞生长维持液,37℃培养,逐日观察细胞病变7-8天,细胞病变不再进展时分别计算TCID50,计算抑制指数,抑制指数=对照组LogTCID50-实验组LogTCID50,抑制指数≥2,表示有抗病毒作用。
2.2小鼠体内抗病毒实验:NIH小鼠,体重18-22g,随机分为实验组(分高、中、低剂量),病毒唑对照组,正常对照组1(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2(1640),病毒对照组(V+1640)。以104.32TCID50FM1液滴鼻感染小鼠,连续6天经口灌胃给药、给水,第7天小鼠称重,解剖取肺,计算肺指数值(肺重÷体重×100),并求出肺指数抑制率。肺指数值大,表示肺病变程度严重。
肺指数抑制率(%)=(病毒对照组肺指数值-实验组肺指数值)÷病毒对照组肺指数值×100%
2.3实验结果
2.3.1培养细胞中抗FM1作用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细胞的最低无毒浓度:将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按照1:10,1:20,1:40,1:80,1:160浓度加入到培养24h已长满单层Hale细胞中,每瓶1mL,同时设不加药液正常细胞作对照,37℃培养,连续7天观察(每48h换含相同剂量的药物维持液1次),制成细胞悬液,0.5%胎盼蓝染色计算出细胞生长抑制率,以细胞生长抑制率小于10%药液浓度作为实验浓度,本次最低无毒浓度为12.5mg/mL。
2.3.2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FM1抑制指数的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表6结果表明,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FM1,在Hale细胞中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指数均数差>2,与病毒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6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FM1的抑制作用比较(n=4,平均值±S)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3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响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高、中、低剂量均能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部炎症,如表7所示。
表7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影响(n=4,平均值±S)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4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高、中、低剂量,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生存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实验观察流感病毒感染组10只小鼠病毒感染后一周内死亡7只,而喂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高、中剂量的实验组与病毒唑治疗组的小鼠病毒感染后无一只死亡,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小鼠病毒感染后10只中有2只死亡,结果如表8所示,实验组、病毒唑治疗组小鼠存活数与病毒感染组小鼠存活数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校正X2检验P<0.01)。
表8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动物数(只) 小鼠死亡数 小鼠存活数
病毒对照组 10 7 3
病毒唑治疗组 10 0 10*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高剂量) 10 0 10*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中剂量) 10 0 10*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低剂量) 10 2 8*
生理盐水对照组 10 0 10
1640对照组 10 0 10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1。
综上,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体外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104.58mg/mL,62.50mg/mL,125mg/mL,125mg/mL,125mg/mL。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实验细胞的最低无毒浓度为12.5mg/mL。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在培养细胞中对FM1的抑制指数为2.79,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对FM1感染小鼠的生存有保护作用,实验组的高、中、低剂量,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小鼠存活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均能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其肺指数抑制率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活性成分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柴胡20-30,葛根20-30,黄芩12-15,知母12-15,金银花12-15,连翘12-15,大青叶20-30,穿心莲20-30,甘草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活性成分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柴胡30,葛根30,黄芩15,知母15,金银花15,连翘15,大青叶30,穿心莲30,甘草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中含有辅料,所述辅料为糊精。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放入柴胡,葛根,黄芩,知母,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穿心莲,甘草,加水煮1.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保留药渣;往药渣中再加入水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批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以适量糊精为辅料,喷雾干燥制粒。
CN201410741296.2A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709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1296.2A CN105709030A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1296.2A CN105709030A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9030A true CN105709030A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44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1296.2A Pending CN105709030A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090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8274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李仁知 一种解肌退热、清热解毒的中药颗粒制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8274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李仁知 一种解肌退热、清热解毒的中药颗粒制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8258C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7565B (zh) 一种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688332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0290B (zh) 一种防治畜禽温热病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326B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5373B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75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的颗粒剂
CN102139051A (zh) 清热解毒软胶囊在制备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13577187B (zh) 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组合物、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18644A (zh) 一种用于防治金鱼烂鳃病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9030A (zh)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029A (zh) 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高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63677C (zh) 一种清咽中药制剂
CN103893300B (zh) 一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91264A (zh) 一种防治家禽大肠杆菌病的中兽药口服液
CN109432287B (zh) 一种防治家禽气分热盛证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817B (zh) 一种用于防治鸭黄病毒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84306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3977226A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8529B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制剂
CN114099608B (zh) 一种含寒水石的抗病毒抗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52489B (zh) 一种治疗乳蛾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731B (zh) 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病中草药制剂
CN105288346A (zh) 一种口底部蜂窝组织炎用治疗药物
CN104623349B (zh)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