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1682B -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1682B
CN105671682B CN201410652649.1A CN201410652649A CN105671682B CN 105671682 B CN105671682 B CN 105671682B CN 201410652649 A CN201410652649 A CN 201410652649A CN 105671682 B CN105671682 B CN 105671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system
powders
bacterial fibre
antibacterial matrices
system an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26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1682A (zh
Inventor
焦红娟
王颢
王双燕
刘建兵
李睿
高扬
曹占理
赵静波
杨德林
王又五
张德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TA HIGH-TECH FIBE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TA YOUTH HIGH-TECH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TA YOUTH HIGH-TECH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TA YOUTH HIGH-TECH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526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1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1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1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1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1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铜系抗菌纤维的横截面具有皮芯结构,皮层含有抗菌剂和载体树脂,芯层含有成纤高聚物,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包括载体树脂粉体和铜系抗菌剂粉末的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体;将混合粉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得到抗菌母粒;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成纤高聚物复合纺丝制备铜系抗菌纤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铜系抗菌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截面形态均匀,纺丝组件更换周期长,制备的抗菌纤维抗菌效果好,耐久性好,特别对真菌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皮芯结构的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部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如何杀灭和抑制微生物的危害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抗菌产品也迅速发展起来。当今社会由于环境污染、人品流动频繁等造成的接触性细菌感染的机会或场合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环境卫生与自我健康日益重视。近年来,人们逐渐考虑把医疗保健与日用纺织品相结合,抗菌织物的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大。尤其是公共场所的纺织用品(如火车上的桌布、卧铺垫单、盖单,医院里病床的床上用品等);服装(尤其是日常穿着的内衣、运动服等)、鞋袜及家纺产品。对于抗菌织物而言,目前市场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后整理工序加工而成的抗菌织物,加工方法分为表面涂层,树脂整理和微胶囊法,经后整理加工方法而成的织物具有一些缺点,如抗菌的效果差,耐久性差,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日渐不能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需要。另一类是采用抗菌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抗菌织物,抗菌纤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本身带有抗菌功能的天然抗菌纤维,如:大麻、竹纤维;另一种是在化纤纺丝的过程中把抗菌介质加入其中经湿法纺丝或熔融纺丝制成的抗菌纤维,称为人工抗菌纤维。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后整理抗菌织物的不足,以及天然抗菌纤维的局限性,具有持久性好,耐洗涤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备受人们的关注。
目前抗菌纤维或织物的研制和生产的核心是抗菌剂的研制和生产。到目前抗菌剂已经基本形成了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高分子抗菌剂等四类。在这四类抗菌剂中有机抗菌剂耐热性较差、易分解,天然和高分子类抗菌剂耐热性差、加工困难且研究时间短,因此各类抗菌剂各有特点,同时各种抗菌剂都有自己比较适合的应用领域。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具有耐热性好、抗菌谱广、有效期长的无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是利用银、铜、锌、钛等金属及其离子的杀菌或抑菌能力制得的一类抗菌剂,是通过金属在其表面吸附的水化层中少量溶出离子实现的。以金属离子对伤寒菌的抗菌剂最低浓度(MIC)计,抗菌能力排序如下:Ag+>Hg2+>Cd2+>Cu2+>Au3+>Co2+>Pb2+>H+>Fe3+>Al3+>Zn2+>Mn2+>Ba2+>Ca2+>Na+;由于汞、镉、铅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毒性较强,不适合用作纤维生产,目前抗菌纤维或织物常用的是银离子及其化合物。但银系抗菌剂的存在着易变色、价格高的问题,此外Ag+能与水介质中的Cl-、HS-、S2-和SO42-等多种阴离子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失去抗菌活性。相比较而言,铜系抗菌剂的应用成本较Ag低廉很多,同时Cu2+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安全性。
CN 103741242 A公开了一种氧化亚铜基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氧化亚铜粉体,分散剂和改性剂加入到水介质中,经研磨,分散、改性、干燥后得到改性氧化亚铜粉体;(2)将步骤(1)中的改性氧化亚铜粉体与不同品种的母粒(如涤纶、锦纶等)按1:1-1:50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经造粒得到不同品种(如涤纶、锦纶等)的抗菌母粒;(3)将所制得的抗菌母粒与普通母粒按1:1-1:50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高速纺丝设备中,经过熔融纺丝、卷绕后得到纤维制品。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此方法所制备的纤维既保持了纤维原有的特性,又具有广谱抗菌性,抑菌率达到99%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芯结构的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和抗菌性能,纤维制备过程中也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均匀的纤维截面形态、合理的纺丝组件更换周期和良好的抗菌耐久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铜系抗菌纤维的横截面具有皮芯结构,皮层含有抗菌剂和载体树脂,芯层含有成纤高聚物,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体,所述抗菌母粒配料包括67.75-99.1重量份的载体树脂粉体和0.5-30重量份的铜系抗菌剂粉末;
(2)将混合粉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得到抗菌母粒;
(3)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成纤高聚物复合纺丝制备铜系抗菌纤维。
铜系抗菌纤维的截面可以为圆环形,中心的圆形芯中含有成纤高聚物,环形的皮层中含有抗菌剂和载体树脂。其中环形的皮层中可以全部为抗菌剂和载体树脂,也可以部分为抗菌剂和载体树脂,而其余的皮层部分部分为与芯层成分相同的成纤高聚物。由于铜系抗菌纤维由抗菌母粒和成纤高聚物复合熔融纺丝而成,所以皮层与芯层的分界线并不是很明显。在铜系抗菌纤维的表面(皮层)和内部(芯层)具有抗菌剂浓度梯度截面,这样纤维表面也就是皮层的抗菌剂浓度最高,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抗菌剂浓度逐渐降低,而铜系抗菌纤维的芯层不含有抗菌剂。这样皮芯结构的铜系抗菌纤维不但能够提高其有效抗菌作用时间,还能合理经济地利用抗菌剂,降低抗菌材料的成本。
所述铜系抗菌剂选自铜、氧化铜、氧化亚铜、氯化铜、氯化亚铜、溴化铜、硫化铜、氢氧化铜、草酸铜、钼酸铜、硼酸铜、碳酸铜、硝酸铜、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采用载体树脂粉体与铜系抗菌剂粉末混合能够大大的提高铜系抗菌纤维中铜系抗菌剂的宏观和微观分散性,提高了所制备的抗菌母粒的均匀性和流动性能,从而保证抗菌母粒在纺丝组件内与成纤高聚物充分复合而形成均匀的圆环形截面,从而保证铜系抗菌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均匀的纤维截面形态及合理的纺丝组件更换周期。
所述载体树脂粉体粒径为20-80目,所述铜系抗菌剂的粒径为100-1000nm;
优选的,所述载体树脂的粒径为40-60目,所述铜系抗菌剂的粒径为300-700nm。
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堆密度为0.60-0.75g/ml,所述铜系抗菌剂的堆密度为2.2-2.8g/ml;
优选的,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堆密度为0.65-0.70g/ml,所述铜系抗菌剂的堆密度为2.3-2.7g/ml。
铜系抗菌剂粒径过大(>1000nm),则无法适应纤维的加工,会发生堵塞喷丝孔的问题,且铜系抗菌剂的颗粒越大,抗菌性能就越差;铜系抗菌剂粒径过小(<100nm),则会产生纳米效应,发生凝聚、抱团、吸附等状况,不利于铜系抗菌剂在树脂中的分散,且产生的类似絮凝或淤泥状物不易通过组件过滤。
载体树脂的粒径越小,堆积密度越大;载体树脂的粒径越大,堆积密度越小。在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处理过程中,需要载体树脂粉体与铜系抗菌剂粉末的堆密度差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自然分层,从而避免铜粉在载体树脂粉体中分散不均匀的情况。
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分别为粘度为0.8-1.3cP的PBT粉体、粘度为2.0-3.4cP的PA6粉体或熔融指数为20-60g/10min的PP粉体,所述成纤高聚物分别为PET、PA6或PP,
优选的,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分别为粘度为1.0-1.2cP的PBT粉体、粘度为2.4-3.0cP的PA6粉体或熔融指数为20-40g/10min的PP粉体。
对于锦纶,载体树脂粉体和成纤高聚物均采用PA6(尼龙6),载体树脂粉体和成纤高聚物采用相同的原料,在皮-芯复合纺丝组件中复合纺丝时皮层和芯层相容性好,能够大大的提高铜系抗菌纤维的机械物理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均匀的纤维截面形态,纺丝组件更换周期长。
对于涤纶,载体树脂粉体采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纺丝时采用的成纤高聚物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两者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也有着很好的相容性,加入PBT并不会影响PET纤维的性能,而且,与PET相比,PBT的脂肪基长度较大,柔顺的脂肪烃基对分子链的作用增强,从而导致PBT分子刚性比PET分子链的刚性小,由于PBT大分子具有规整结构和适当的柔顺性,PBT更容易形成结晶结构,且结晶速率更高,更容易与铜系抗菌剂均匀混合,并且所制备的抗菌母粒成型周期短,加工流动性好,。
对于聚丙烯树脂,载体树脂粉体和成纤高聚物均采用PP(聚丙烯树脂),在皮-芯复合纺丝组件中复合纺丝时皮层和芯层相容性好。PP是分子链节排列得很规整的结晶形等规聚合物,在温度高于0℃以上时非常脆,所以在高速搅拌混合时能够避免凝聚、抱团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所制备的抗菌母粒中铜系抗菌剂的分散性,以及抗菌母粒的流动性。
由于测熔融指数时,会发生降解,测试时间长短不易把握,降解程度也不同,故PBT和PA6一般采用粘度来表征熔融指数。本发明采用了较低粘度的载体树脂粉体,可以保证抗菌母粒的流动性,也就是使抗菌母粒具有较高的熔融指数,但过低的粘度会导致纺丝时强度达不到要求;高粘度的树脂流动性较差,也就是熔融指数低,则流动不均匀,使初生纤维拉伸时易产生毛丝、断头,使铜系抗菌纤维可纺性差。由于本发明采用表面(皮层)和内部(芯层)不一致的皮芯型梯度截面,即复合熔融纺丝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载体树脂粘度进行选择,控制抗菌母粒的熔融指数与芯层的成纤高聚物所用的树脂基材匹配,以保证两种熔体在组件中能够形成完整均匀的皮芯型截面,并保证纺丝的稳定性。本发明研究人员经过长期大量实验确定了PBT粉体和PA6粉体的粘度范围,和PP粉体的熔融指数。采用该粘度或熔融指数范围的粉体所制备的铜系抗菌纤维可纺性好,纤维的机械物理强度高且纺丝组件更换周期长。
所述步骤(1)中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为将抗菌母粒配料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15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为将抗菌母粒配料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2-10分钟后,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3-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继续搅拌1-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为将抗菌母粒配料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转速300-500rpm搅拌1-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800-1000rpm继续搅拌1-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3-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800-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1-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高速混合机为立式混合机,从顶部加入抗菌母粒配料经过混合后从底部放出。本发明抗菌母粒在混合过程中,先搅拌2-10分钟后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3-1/2的预分散体,重新从顶部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这样能够避免由于抗菌母粒配料中各种粉末的堆密度不同而发生分层,导致混合不均匀。
所述抗菌母粒配料还包括0.05-1重量份的抗氧剂、0.05-1重量份的辅助抗氧剂、0.1-1.5重量份的润滑剂和0.1-1.5重量份的偶联剂;
优选的所述抗菌母粒配料还包括0.1-0.5重量份的抗氧剂、0.1-0.5重量份的辅助抗氧剂,0.1-0.25重量份的润滑剂和0.1-0.5重量份的偶联剂;
高分子材料会在成型、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生结构变化,即称为老化,其中,氧化作用是导致高分子材料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机理是氧化降解作用。尤其是载体树脂相对于成纤高聚物切片,增加了高剪切作用的造粒工序,其降解更大。降解导致的聚合物分子量降低、粘度降低的问题会使熔体形成的流场粘性拖曳作用减弱,不利于铜系抗菌剂的分散,影响母粒的均匀性;另外,在复合纺丝时也会由于粘度过低出现掉料,影响可纺性。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是指对高聚物受氧化并出现老化现象能起到延缓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在抗菌母粒配料中添加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提高了抗菌母粒中抗菌剂的均匀性和铜系抗菌纤维的可纺性。
由于载体树脂在熔融之后具有较高的粘度,其通过机头等流道时,必定要与加工机械表面产生摩擦,而高分子之间也有因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这些摩擦会使熔体的流动受阻,同时严重的摩擦会使制品表面变得粗糙,影响加工性能。而在抗菌母粒配料中加入润滑剂可提高熔体流动性,降低挤出成型时的阻力和螺杆的扭矩,延长加工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加工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通过润滑作用,可减少完成铜系抗菌剂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辅助其在载体树脂中的分散。一般情况下,润滑作用可分为内部润滑和外部润滑,外部润滑指的是能使熔体与外部金属表面之间的相互摩擦减少的润滑作用,而内部润滑指的是能使树脂分子之间及树脂分子与填料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的润滑作用。实际上,大多数分散润滑剂均兼具两种润滑作用,只是相对强弱不同而已。
为了改善载体树脂粉体与铜系抗菌剂的界面性能,在抗菌母粒配料的配混中添加了偶联剂。偶联剂分子中一部分官能团与载体树脂粉体反应,另一部分官能团与铜系抗菌剂表面的吸附水反应,在铜系抗菌剂和载体树脂粉体之间形成牢固的粘合,能够增强载体树脂粉体与铜系抗菌剂之间的粘合强度,提高了抗菌母粒的性能,所制备的铜系抗菌纤维经过多次水洗之后,仍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理想的分散润滑剂应在成型加工时能明显改善熔体的流动性,润滑效果高而持久;与载体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良好;不影响制品的性能,无毒、价廉。本发明选用了烃类润滑剂和金属皂类润滑剂的复合润滑剂。烃类润滑剂中聚乙烯蜡的润滑作用偏外部润滑,特点是熔点较高,适宜于高温造粒加工条件,且聚乙烯与载体树脂相容性好,改善流动性的效果较为明显。而金属皂类的润滑作用偏内部润滑,且可弥补烃类润滑剂在加工初期和后期润滑性的不足。因此,这种复合润滑剂的内部润滑性和外部润滑性比较平衡,且在挤出加工中初期润滑效果、中期润滑效果和后期润滑效果也比较平衡。两类润滑剂复合使用,含量不能太大,会导致纺丝时出现析出,产生掉料。
所述步骤(1)中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包括对铜系抗菌剂表面进行偶联剂处理和搅拌混合处理,所述偶联剂处理为将乙醇与偶联剂按质量比1:1-3的比例混合后,放入铜系抗菌剂中在300-500rpm的条件下搅拌20-40min,所述搅拌混合处理为将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抗氧剂、辅助抗氧剂、润滑剂和载体树脂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2-10分钟后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3-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继续搅拌1-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优选的,所述偶联剂处理为将乙醇与偶联剂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放入铜系抗菌剂中在400rpm的条件下搅拌30min,所述搅拌混合处理为将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抗氧剂、辅助抗氧剂、润滑剂和载体树脂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300-500rpm的条件下搅拌1-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800-1000rpm继续搅拌1-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3-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800-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1-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在抗菌母粒配料混合搅拌前对铜系抗菌剂进行偶联剂处理,能够防止了铜系抗菌剂在高温空气下可能产生的性质改变,从而影响抗菌性能。乙醇的极性较弱,采用乙醇与偶联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到铜系抗菌剂中搅拌,能够提高铜系抗菌剂与偶联剂的结合能力,提高偶联剂的作用效果,使铜系抗菌剂与树脂载体之间充分融合,从而提高铜系抗菌纤维的耐洗能力。
所述抗氧剂选自Irganox MD 1024、Irganox 1076、Irganox 1098和Irganox 101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辅助抗氧剂选自Irgafox 168和Irganox B 225,所述润滑剂为烃类润滑剂和金属皂类润滑剂的复合润滑剂,所述烃类润滑剂选自聚乙烯蜡和石蜡,所述金属皂类润滑剂选自硬酯酸锌、硬酯酸钙和硬酯酸钡,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A-186、硅烷偶联剂A-187、硅烷偶联剂A-1100和钛酸酯偶联剂KR-38S。
所述PBT粉体、PA6粉体或PP粉体分别由PBT切片、PA6切片或PP切片在9℃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粉磨加工而成。
所述PBT粉体、PA6粉体或PP粉体分别由PBT切片、PA6切片或PP切片在刀盘间隙1.5-1.8mm的磨盘磨粉机中0-9℃,3000-40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而成。
磨盘磨粉机的刀盘间隙太小会导致磨盘内温升过快,PBT切片、PA6切片或PP切片熔化粘在磨盘内;刀盘间隙太大会导致被振动筛筛网拦下的大颗粒多,磨粉效率低。磨盘磨粉机的冷却水温度为0-9℃,避免了PBT切片、PA6切片或PP切片熔化粘在磨盘内。同时获得的PBT粉体、PA6粉体或PP粉体粒径均匀,能够与铜系抗菌剂充分混合,所制备的抗菌母粒中铜系抗菌剂分散度好。
所述步骤(3)中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成纤高聚物按质量比10-50:50-90的比例复合纺丝制备铜系抗菌纤维。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由权利要求1-9任意一种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制备的铜系抗菌纤维可纺性好,纺丝组件更换周期为5天,强度为3.43-3.78CN/dtex,伸长为25.6-52.1%,抗菌性能均达到了国家AAA标准,真菌的抑菌率大于99.54%,防霉等级为1级或0级,水洗50次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99.43%、大肠杆菌抑菌率大于99.42%;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大于99.43%。抗真菌和霉菌能力强,且抗菌耐久性好,经多次水洗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抑菌率。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的铜系抗菌纤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皮层 2、芯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制备PBT粉体
将粘度为1.2的PBT切片加入到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9℃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BT粉体,所述PBT粉体的堆密度为0.70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5kg的硅烷偶联剂A-186与0.5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30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氧化铜粉末中,在400rpm的条件下搅拌3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31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0.5kg Irganox MD 1024、0.5kg Irgafox168、0.15kg聚乙烯蜡、0.1kg硬酯酸钡和67.75kgPBT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475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95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3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95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27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28.90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将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ET切片按质量比10:9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涤纶基抗菌纤维FDY。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35℃,第二区240℃,第三区240℃,机头240℃,管道240℃;纺速:2000m/min;牵倍3.2。
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物理指标:规格120dtex/48f;强度:3.66CN/dtex,伸长:42.5%;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89%;
防霉等级:1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霉菌生长稀少或局部生长,在样品表面的釜盖面积少于10%;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8.76%、大肠杆菌抑菌率99.84%;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52%。
实施例2
1)制备PBT粉体
将粘度为0.8的PBT切片加入到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9℃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60-80目的PBT粉体,所述PBT粉体的堆密度为0.75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1.5kg的硅烷偶联剂A-1100与1.5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25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氯化铜粉末中,400rpm的条件下搅拌4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28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1kg Irganox MD 1024、1kg Irgafox 168、1kg聚乙烯蜡、0.5kg硬酯酸钙和68.5kgPBT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1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35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32.80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将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ET切片按质量比20:8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涤纶基抗菌纤维FDY。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35℃,第二区240℃,第三区240℃,机头240℃,管道240℃;纺速:2000m/min;牵倍3.2。
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物理指标:规格83dtex/48f;强度:3.78CN/dtex,伸长:52.1%;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54%;
防霉等级:1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霉菌生长稀少或局部生长,在样品表面的釜盖面积少于10%;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58%、大肠杆菌抑菌率99.74%;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63%。
实施例3
1)制备PBT粉体
将粘度为1.3的PBT切片加入到磨盘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9℃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BT粉体,所述PBT粉体的堆密度为0.72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1kg的钛酸酯偶联剂KR-38S与0.1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1.5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硝酸铜粉末中,500rpm的条件下搅拌2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1.7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0.05kg Irganox 1010、0.05kg Irganox B225、0.1kg聚乙烯蜡、0.1kg硬酯酸钡和98kgPBT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2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27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26.80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将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ET切片按质量比50:50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涤纶基抗菌纤维FDY。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35℃,第二区240℃,第三区240℃,机头240℃,管道240℃;纺速:2000m/min;牵倍3.2。
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物理指标:规格83dtex/48f;强度:3.57CN/dtex,伸长:46.1%;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87%;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43%、大肠杆菌抑菌率99.76%;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58%。
实施例4
1)制备PBT粉体
将粘度为1.0的PBT切片加入到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9℃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BT粉体,所述PBT粉体的堆密度为0.72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5kg的硅烷偶联剂A-1100与0.5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10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碳酸铜粉末中,500rpm的条件下搅拌2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11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0.5kg Irganox MD 1024、0.5kg Irgafox168、0.5kg石蜡、0.5kg硬酯酸锌和87kgPBT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2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2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27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28.50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将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ET切片按质量比50:5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涤纶基抗菌纤维FDY。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35℃,第二区240℃,第三区240℃,机头240℃,管道240℃;纺速:2000m/min;牵倍3.2。
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物理指标:规格83dtex/48f;强度:3.65CN/dtex,伸长:43.7%;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85%;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53%、大肠杆菌抑菌率99.42%;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79%。
实施例5
1)制备PA6粉体
将粘度为3.4的PA6切片加入到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9℃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A6粉体,所述PA6粉体的堆密度为0.70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5kg的硅烷偶联剂A-187与0.5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20kg的粒径为100-1000nm的铜粉末中,在400rpm的条件下搅拌4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21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0.5kg Irganox MD 1024、1kg Irganox B225、0.1kg石蜡、0.4kg硬脂酸锌和77kg PA6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1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35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18.43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A6切片按质量比20:8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锦纶基抗菌纤维DTY。
POY工艺: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40℃,第二区245℃,第三区245℃,机头245℃,管道245℃;纺速:2300m/min。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DTY工艺:纺速400m/min,牵倍1.55。
物理指标:规格120dtex/48f;强度:3.47CN/dtex,伸长:32.4%;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56%;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53%、大肠杆菌抑菌率99.47%;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49%。
实施例6
1)制备PA6粉体
将粘度为2.4的PA6切片加入到磨盘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9℃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A6粉体,所述PA6粉体的堆密度为0.70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1kg的硅烷偶联剂A-187与0.1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5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铜粉末中,在500rpm的条件下搅拌3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5.2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0.05kg Irganox 1076、0.15kg Irganox B225、0.2kg石蜡、0.4kg硬脂酸锌和94kgPBT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8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8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27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19.89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A6切片按质量比40:6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锦纶基抗菌纤维FDY。
联苯温度290℃;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90℃,第三区290℃,机头290℃,管道290℃;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68℃,第二区273℃,第三区273℃,机头273℃,管道273℃;纺速:3000m/min;牵倍2.8
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物理指标:规格120dtex/48f;强度:3.66CN/dtex,伸长:28.9%;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98%;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53%、大肠杆菌抑菌率99.75%;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81%。
实施例7
1)制备PA6粉体
将粘度为2.0的PA6切片加入到磨盘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9℃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A6粉体,所述PA6粉体的堆密度为0.70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1kg的硅烷偶联剂A-1100与0.5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26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硫化铜粉末中,在500rpm的条件下搅拌3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27.5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1kg Irganox MD 1024、0.5kg Irgafox168、0.5kg聚乙烯蜡、0.5kg硬脂酸锌和70kgPA6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8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8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27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21.08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A6切片按质量比10:9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锦纶基抗菌纤维FDY。
联苯温度290℃;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90℃,第三区290℃,机头290℃,管道290℃;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68℃,第二区273℃,第三区273℃,机头273℃,管道273℃;纺速:3000m/min;牵倍2.8
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物理指标:规格120dtex/48f;强度:3.49CN/dtex,伸长:32.6%;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87%;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69%、大肠杆菌抑菌率99.76%;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57%。
实施例8
1)制备PA6粉体
将粘度为2.8的PA6切片加入到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0℃的冷却水,在30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A6粉体,所述PA6粉体的堆密度为0.62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5kg的硅烷偶联剂A-186与0.5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10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氢氧化铜粉末中,在500rpm的条件下搅拌4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11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0.5kg Irganox 1076、0.5kg Irganox B225、0.5kg聚乙烯蜡、1kg硬酯酸钙和86.5kg PA6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400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2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35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20.12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将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A6切片按质量比30:70比例分别熔融后,送到皮-芯复合纺丝组件中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锦纶基抗菌纤维DTY。
POY工艺: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40℃,第二区245℃,第三区245℃,机头245℃,管道245℃;纺速:2300m/min。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DTY工艺:纺速400m/min,牵倍1.55。
物理指标:规格220dtex/72f;强度:3.57CN/dtex,伸长:29.8%;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69%;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54%、大肠杆菌抑菌率99.46%;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75%。
实施例9
1)制备PA6粉体
将粘度为3.0的PA6切片加入到磨盘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8mm,采用0℃的冷却水,在30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80目的PA6粉体,所述PA6粉体的堆密度为0.69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1kg的硅烷偶联剂A-186与1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20kg的粒径为100-1000nm的铜粉末中,在300rpm的条件下搅拌4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22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1kg Irganox 1076、1kg Irganox B 225、0.25kg聚乙烯蜡、0.25kg硬酯酸钙和75.5kg PA6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300rpm的条件下搅拌4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3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35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19.06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将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A6切片按质量比50:5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锦纶基抗菌纤维DTY。
POY工艺: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40℃,第二区245℃,第三区245℃,机头245℃,管道245℃;纺速:2300m/min。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DTY工艺:纺速400m/min,牵倍1.55。
物理指标:规格220dtex/72f;强度:3.48CN/dtex,伸长:25.6%;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74%;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64%、大肠杆菌抑菌率99.58%;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43%。
实施例10
1)制备PP粉体
将熔融指数为40g/10min的PP切片加入到磨盘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5℃的冷却水,在40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20-60目的PP粉体,所述PP粉体的堆密度为0.70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1kg的硅烷偶联剂A-187与0.1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0.5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硫酸铜粉末中,在500rpm的条件下搅拌2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0.7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0.1kg Irganox 1010、0.1kg Irgafox 168、0.05kg石蜡、0.05kg硬酯酸锌和99kgPP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1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8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3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8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4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27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42.08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P切片分别熔融后,按质量比50:50比例送到皮-芯复合纺丝组件中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聚丙烯基抗菌纤维DTY。
POY工艺: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40℃,第二区245℃,第三区245℃,机头245℃,管道245℃;纺速:2300m/min。可纺性好,组件周期5天。
DTY工艺:纺速400m/min,牵倍1.55。
物理指标:规格120dtex/48f;强度:3.78CN/dtex,伸长:40.03%;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89%;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78%、大肠杆菌抑菌率99.47%;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56%。
实施例11
1)制备PP粉体
将熔融指数为60g/10min的PP切片加入到磨盘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0℃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P粉体,所述PP粉体的堆密度为0.73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1kg的硅烷偶联剂A-186与1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15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硫酸铜粉末中,在500rpm的条件下搅拌3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17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1kg Irganox MD 1024、1kg Irgafox 168、0.1kg石蜡、0.1kg硬酯酸锌和81.8kgPP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1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27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58.08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P切片按质量比30:7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聚丙烯基抗菌纤维DTY。
POY工艺:联苯温度265℃;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85℃,第三区280℃,机头285℃,管道285℃;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40℃,第二区245℃,第三区245℃,机头245℃,管道245℃;纺速:2300m/min。可纺性好,组件周期5天。
DTY工艺:纺速400m/min,牵倍1.55。
物理指标:规格240dtex/72f;强度:3.87CN/dtex,伸长:39.56%;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87%;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74%、大肠杆菌抑菌率99.73%;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64%。
实施例12
1)制备PP粉体
将熔融指数为20g/10min的PP切片加入到磨粉机中,调节刀盘间隙为1.5mm,采用0℃的冷却水,在38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获得粒径为40-60目的PP粉体,所述PP粉体的堆密度为0.73g/ml;
2)铜系抗菌剂的偶联剂处理
将0.5kg的硅烷偶联剂A-186与0.5kg的乙醇混合后加入到21kg的粒径为300-700nm的溴化铜粉末中,在500rpm的条件下搅拌30min获得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
3)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
将22kg偶联剂处理后的铜系抗菌剂、1kg Irganox MD 1024、1kg Irgafox 168、0.5kg聚乙烯蜡、0.5kg硬酯酸锌和75kgPP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1000rpm继续搅拌2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约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4)制备抗菌母粒
将混合粉体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成条,切粒得到抗菌母粒。造粒工艺:挤出机各区温度:第一区:225℃,第二区235℃,第三区240℃,第四区245℃,机头240℃,螺杆转速350rpm,经铸带并切粒,制备成抗菌母粒。抗菌母粒熔指为:23.58g/10min。
5)纺丝
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PP切片按质量比40:60比例分别熔融后复合纺丝,得到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铜系聚丙烯基抗菌纤维FDY。
联苯温度290℃;芯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80℃,第二区290℃,第三区290℃,机头290℃,管道290℃;皮层螺杆温度:第一区:268℃,第二区273℃,第三区273℃,机头273℃,管道273℃;纺速:3000m/min;牵倍2.8
可纺性好,组件更换周期5天。
物理指标:规格120dtex/48f;强度:3.43CN/dtex,伸长:41.32%;
抗菌性能(以10%加入抗菌织物中):国家AAA标准;
抗真菌:采用GB/T 20944.2-2007吸收法检测得到抑菌率为99.92%;
防霉等级:0级,采用GB/T24346-2009培养皿法,试验菌种黑曲霉、绿色木霉、绳状青霉、球毛壳霉,在放大镜下无明显长霉;
抗菌耐久性:水洗50次后采用FZ/T 73023-2006标准检测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78%、大肠杆菌抑菌率99.76%;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9.69%。
实施例1-4由PBT粉体作为载体树脂粉体,PET切片作为成纤高聚物切片制备FDY和POY纤维,所制备的纤维可纺性好,纺丝组件更换周期为5天,强度为3.57-3.78CN/dtex,伸长为42.5-52.1%,抗菌性能均达到了国家AAA标准,真菌的抑菌率大于99.54%,防霉等级为1级或0级,水洗50次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99.43%、大肠杆菌抑菌率大于99.42%;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大于99.52%。
实施例5-9由PA6粉体作为载体树脂粉体,PA6切片作为成纤高聚物切片制备FDY和POY纤维,所制备的纤维可纺性好,纺丝组件更换周期为5天,强度为3.47-3.66CN/dtex,伸长为25.6-32.6%,抗菌性能均达到了国家AAA标准,真菌的抑菌率大于99.56%,防霉等级为0级,水洗50次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99.53%、大肠杆菌抑菌率大于99.46%;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大于99.43%。
实施例10-12由PP粉体作为载体树脂粉体,PP切片作为成纤高聚物切片制备FDY和POY纤维,所制备的纤维可纺性好,纺丝组件更换周期为5天,强度为3.43-3.78CN/dtex,伸长为39.56-41.32%,抗菌性能均达到了国家AAA标准,真菌的抑菌率大于99.87%,防霉等级为0级,水洗50次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99.74%、大肠杆菌抑菌率大于99.47%;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大于99.56%。

Claims (13)

1.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铜系抗菌纤维的横截面具有皮芯结构,皮层含有抗菌剂和载体树脂,芯层含有成纤高聚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体,所述抗菌母粒配料包括67.75-99.1重量份的载体树脂粉体和0.5-30重量份的铜系抗菌剂粉末,所述载体树脂粉体粒径为20-80目,所述铜系抗菌剂的粒径为100-1000nm,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分别为粘度为0.8-1.3cP的PBT粉体、粘度为2.0-3.4cP的PA6粉体或熔融指数为20-60g/10min的PP粉体;
(2)将混合粉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得到抗菌母粒;
(3)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成纤高聚物复合纺丝制备铜系抗菌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树脂的粒径为40-60目,所述铜系抗菌剂的粒径为300-70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堆密度为0.60-0.75g/ml,所述铜系抗菌剂的堆密度为2.2-2.8g/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堆密度为0.65-0.70g/ml,所述铜系抗菌剂的堆密度为2.3-2.7g/ml。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纤高聚物分别为PET、PA6或PP。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载体树脂粉体分别为粘度为1.0-1.2cP的PBT粉体、粘度为2.4-3.0cP的PA6粉体或熔融指数为20-40g/10min的PP粉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为将抗菌母粒配料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15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为将抗菌母粒配料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2-10分钟后,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1/3-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继续搅拌1-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抗菌母粒配料混合均匀为将抗菌母粒配料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搅拌转速300-500rpm的条件下搅拌1-5分钟后,调节搅拌转速至800-1000rpm继续搅拌1-5分钟,从高速混合机底部放出1/3-1/2的预分散体,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顶部,在搅拌转速800-10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1-5分钟,获得混合粉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BT粉体、PA6粉体或PP粉体分别由PBT切片、PA6切片或PP切片在9℃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粉磨加工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BT粉体、PA6粉体或PP粉体分别由PBT切片、PA6切片或PP切片在刀盘间隙1.5-1.8mm的磨盘磨粉机中0-9℃,3000-4000rpm的条件下粉磨加工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作为皮层的抗菌母粒和作为芯层的成纤高聚物按质量比10-50:50-90的比例复合纺丝制备铜系抗菌纤维。
13.一种铜系抗菌纤维,由权利要求1-12任意一种方法制备得到。
CN201410652649.1A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71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2649.1A CN105671682B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2649.1A CN105671682B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1682A CN105671682A (zh) 2016-06-15
CN105671682B true CN105671682B (zh) 2018-08-31

Family

ID=5694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2649.1A Active CN105671682B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1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0354A (zh) * 2016-06-23 2016-09-28 张家港新丝纬化纤有限公司 超细涤锦抗菌纤维
CN106120021B (zh) * 2016-06-28 2018-03-02 广东同和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菌除臭保健功能的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7883B (zh) * 2016-08-24 2017-05-03 福建省百凯经编实业有限公司 经编蕾丝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06854778A (zh) * 2016-12-28 2017-06-16 厦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负离子抗菌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聚酯纤维、面料及服装
CN108624968A (zh) * 2017-03-21 2018-10-09 仪征市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涤纶复合抗菌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
TW201843362A (zh) * 2017-05-04 2018-12-16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纖維母粒的製造方法及纖維
CN106977751B (zh) * 2017-05-11 2018-04-03 浙江银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抗菌除臭功能母粒、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286086B (zh) * 2018-02-08 2019-04-23 浙江银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抗菌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74205A (zh) * 2018-04-13 2018-08-0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磨盘式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
CN109338510A (zh) * 2018-09-28 2019-02-15 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自卷曲聚己内酰胺-聚氨酯偏心皮芯复合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7071A (zh) * 2018-12-06 2019-03-29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制备多层结构的纳米纤维的方法
CN111364121B (zh) * 2018-12-25 2022-11-18 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70242B (zh) * 2019-10-25 2020-11-27 福建冠泓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作工艺
CN111663221A (zh) * 2020-06-04 2020-09-15 地平线控股(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显著降低纱线断裂强度的抗菌纱线的制备方法、及其抗菌纱线和抗菌面料
WO2021175134A1 (en) * 2020-03-02 2021-09-10 X-Germ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c. Antibacterial material containing a highly dispersed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ag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336979A (zh) * 2020-03-02 2021-09-03 无菌时代复合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高分散性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9399A (zh) * 2020-08-12 2020-11-10 无菌时代复合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散性聚烯烃抗菌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2360A (zh) * 2020-11-25 2022-05-27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组合物
CN113321868A (zh) * 2021-05-20 2021-08-3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用白色铜系抗菌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22538A (zh) * 2021-05-20 2021-08-3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2826A (zh) * 2021-11-17 2021-12-31 台州康怡丝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并列型多维卷曲pa66和pa6双组分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6588904A (zh) * 2023-04-03 2023-08-15 华盈谷(武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碳抗菌抗病毒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6360A (zh) * 2005-05-26 2005-11-1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微波屏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05640A (zh) * 2007-12-18 2008-06-25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熔体直纺生产皮芯结构微波屏蔽功能纤维的方法
CN102071488A (zh) * 2010-12-17 2011-05-25 北京中纺优丝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芯型抗菌有色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5187A (zh) * 2011-08-02 2012-02-08 苏州东胜化纤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0778A (zh) * 2013-12-12 2014-04-09 绍兴东盛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皮芯型天然抗菌保健、防紫外线聚丙烯纤维
CN103741242A (zh) * 2013-12-04 2014-04-23 太仓荣文合成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铜基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6360A (zh) * 2005-05-26 2005-11-1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微波屏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05640A (zh) * 2007-12-18 2008-06-25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熔体直纺生产皮芯结构微波屏蔽功能纤维的方法
CN102071488A (zh) * 2010-12-17 2011-05-25 北京中纺优丝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芯型抗菌有色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5187A (zh) * 2011-08-02 2012-02-08 苏州东胜化纤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1242A (zh) * 2013-12-04 2014-04-23 太仓荣文合成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铜基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0778A (zh) * 2013-12-12 2014-04-09 绍兴东盛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皮芯型天然抗菌保健、防紫外线聚丙烯纤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1682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1682B (zh) 一种铜系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57988C (zh) 一种抗菌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8531B (zh) 一种抗菌防螨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20835A (zh) 一种抗菌远红外保健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US5047448A (en) Antimicrobial-shaped article a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105688B2 (en) Inorganic solid-phase combined powder, master batc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i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548607B (zh) 一种抗菌色母粒及原液着色pet抗菌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
US1137116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microbial thermal and heat-retaining fiber, fiber produced by the method and fabric using the fiber
CN103882543B (zh) 一种防螨抗菌热塑性高聚物熔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S59133235A (ja) 殺菌性ポリ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01187087A (zh) 一种纳米抗菌超细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
CN101705527A (zh) 抗菌抗静电多功能尼龙6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1440534A (zh) 纳米竹炭粘胶抗菌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48026A (zh) 一种白竹炭锦纶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81588A (zh) 一种抗菌除臭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53595C (zh) 抗菌锦纶母粒、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1956244A (zh) 一种具有防蚊、抗紫外功能的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7385597B (zh) 一种用于网布生产的铜离子抗菌尼龙纱线
CN101195930A (zh) 一种抗菌聚酰胺6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12323171A (zh) 一种含薰衣草的锦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0070A (zh) 一种多功能铜抗菌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5729A (zh) 一种太极石与聚酯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3184574A (zh) 锦纶6抗菌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03451772B (zh) 一种抗菌涤锦复合导电长丝
CN111411419A (zh) 一种皮芯结构驱蚊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0

Address after: 312071 No. 10, Shuangyan Road, Yuecheng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TA HIGH-TECH FIBER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 complex building, No. 22, Zhonghe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7

Patentee before: CTA YOUTH HIGH-TECH FIBE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