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6817B -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6817B
CN105666817B CN201610182586.7A CN201610182586A CN105666817B CN 105666817 B CN105666817 B CN 105666817B CN 201610182586 A CN201610182586 A CN 201610182586A CN 105666817 B CN105666817 B CN 105666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extrusion
plate
rack
di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25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6817A (zh
Inventor
李兴旺
林永桂
杨新龙
王瑞添
林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UYAO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UY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UYAO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UY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825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6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6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6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6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6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5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extrus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 B29C48/154Coating solid articles, i.e. non-hollow articles
    • B29C48/155Partial coa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条挤出装置,用于在工件的安装面上安装胶条,该胶条挤出装置包括胶料供应机构、机架、驱动机架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于机架上的挤出头机构,挤出头机构包括与胶料供应机构连通的至少一个模头,每个模头均设有与胶条形状一一对应的挤出口,至少一个挤出口位于安装面的正上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胶条挤出方法,采用上述胶条挤出装置,包括步骤: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下行,位于安装面正上方的挤出口逐渐靠近安装面;胶料供应机构挤出胶料,胶料流出至安装面;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沿着安装面的安装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安装面全部布满胶条。本发明将胶料挤出成型,直接贴合于工件上,具有生产简单、无须组装、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条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工件如玻璃等均需要在其周围边部安装胶条,用以增强安装的密封性。目前,胶条是通过注塑机加热胶料并且将胶料注塑至相应的模具中后冷却成型的。之后将胶条取出,并在胶条与玻璃的接触面粘结3M胶,人工把胶条粘结在玻璃上。上述胶条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工序太多,生产成本太高,且其对于产品的外观不易控制。并且,由于前期是注塑成型,胶条与玻璃的尺寸都会存在公差,在安装时会出现相应的间隙。此外,注塑成型的胶条是通过3M胶粘结在玻璃上,两者之间的粘结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其将胶料挤出成型,直接贴合于工件上,具有生产简单、无须组装、成本低等优点。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胶条挤出装置,用于在工件的安装面上安装胶条,包括胶料供应机构、机架、驱动所述机架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挤出头机构,所述挤出头机构包括与所述胶料供应机构连通的至少一个模头,每个所述模头均设有与胶条形状一一对应的挤出口,至少一个所述挤出口位于所述安装面的正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出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转轴和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模头至少为两个,所述模头远离所述挤出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模头沿着所述转轴的外周周向布置,所述转轴内设有与所述胶料供应机构连通的胶料通道,所述挤出口与所述胶料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感应所述模头位置的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摆缸和与所述感应装置、所述摆缸电性连接的控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出头机构还包括模头安装座,所述模头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转轴的外周、并设有与所述模头一一对应的安装接口,所述模头远离所述挤出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接口上,所述安装接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胶料通道和所述挤出口连通,所述模头安装座设有与所述转轴连接的安装部,所述挤出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角度限位板,所述角度限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转动轨迹相适应的限位口,所述转轴和所述安装部均卡入所述限位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压轮机构,所述压轮机构包括与所述安装面相接触的压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轮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一调整块、第二调整块和驱动所述第一调整块下压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调整块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一端安装于所述机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紧固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调整块,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紧固配合,所述第二调整块的末端安装有所述压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侧板和与所述侧板上下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挤出头机构和所述压轮机构均固定于所述滑板背离所述侧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滑板两侧的两个滑动缓冲机构和与所述侧板连接的顶板,所述滑动缓冲机构包括导向杆和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的弹性元件,所述顶板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的外周形状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还包括法兰盘、位于所述顶板正下方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的两个加强筋板,所述法兰盘一端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滑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托板嵌设于所述第一托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两个所述加强筋板对称分布于所述滑板的两侧。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胶条挤出方法,采用上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下行,使得位于安装面正上方的挤出口逐渐靠近安装面;
胶料供应机构挤出胶料,胶料经过挤出口流出至安装面;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沿着安装面的安装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安装面全部布满胶条。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条挤出装置,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下压,使得位于安装面正上方的模头的挤出口逐渐靠近于安装面。胶料供应机构挤出胶料,胶料经过挤出口流出至工件,胶料直接挤出成型为胶条。之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沿着安装面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工件的安装面全部布满胶条。本发明中胶料通过相应形状的模头挤出成型,直接粘结在玻璃等工件上,取代了现有的人工安装成型胶条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直接与玻璃等接触,降低工作人员被划伤等危险系数,也防止玻璃表面吸附粉尘等污染物。此外,由于是在玻璃上直接挤出成型胶条,因而胶条的尺寸根据玻璃本身的安装面而定,减小了胶条与玻璃的尺寸公差,确保胶条与玻璃的安装精度。再者,直接把胶料挤出至工件上,胶料利用自身的粘结特性牢固地粘接于工件上,有效地提高了胶条的粘结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及可靠性。
所述挤出头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模头,至少两个模头对应不同规格的胶条形状设置,至少两个模头能够通过转轴转动使得其中一个模头的挤出口与安装面相对,进而达到自由切换模头的目的,以保证在同一玻璃上可以挤出不同形状的胶条。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感应装置、摆缸和与所述感应装置、所述摆缸电性连接的控制阀。通过感应装置感应模头的位置,之后控制阀根据模头的位置信息控制摆缸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实现不同模头之间自动切换,实现装置的自动化。
所述挤出头机构还包括角度限位板,所述角度限位板开设有与模头安装座的安装部转动轨迹相适应的限位口,用于保证模头切换的精度,防止模头转动切换时发生偏差。
本发明还包括压轮机构,压轮与所述安装面接触。通过压轮压住玻璃后挤出头机构才挤出胶体,用以保证挤出的胶条尺寸稳定,胶条路径与压轮在玻璃上的轨迹也相符合。
由于第一调整块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一条形孔配合固定,因而在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第一调整块可上下移动来调节其位置,进而调节压轮的高度,保证压轮始终压住工件。同时,第二调整块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二条形孔配合固定,通过上下调节第二紧固件,进而可调节第二调整块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调节压轮的高度。本发明所述的第一调整块和第二调整块达到了精确调节压轮高度的效果。
所述机架还包括侧板和与侧板滑动连接的滑板,挤出头机构和压轮机构均固定于滑板上。在整个机架结构下压后,压轮与工件相抵,此时压轮受力可带动滑板上行,因而滑板与侧板的滑动配合达到了自主调整压轮位置的效果,适用于在曲面工件或存在凸起等不平的工件上移动。
所述机架还包括滑动缓冲机构,滑动缓冲机构对滑板的上行或下行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弹性元件限制滑板的滑动幅度,从而防止滑板与顶板等结构发生碰撞,保护整个机架使用安全。
机架还包括连接侧板和顶板的加强筋板,以保证整个机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托板用于承托滑板,由于滑板与第一托板之间频繁碰撞,容易损坏第一托板,尤其是第一托板的外侧部位受损程度最大。在第一托板的外侧嵌入第二托板,使得第二托板位于滑板下方易损部位。当第二托板受损时,可直接更换第二托板,降低整个装置的维修难度,保证整个装置的强度,同时也方便更换不同厚度的第二托板,用于调整滑板的可移动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条挤出方法,通过把胶料通过相应形状的模头挤出成型,直接安装在玻璃等工件上,取代了现有的人工安装成型胶条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是在玻璃上直接挤出成型胶条,因而胶条的尺寸是由玻璃本身的安装面而定,减小了胶条与玻璃的尺寸公差,确保玻璃与工件的安装精度。此外,直接把胶料挤出至工件上,胶料利用自身的粘结特性牢固地粘接于工件上,有效地提高了胶条的粘结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向视图;
图3为图1的右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架,110、侧板,111、导轨,120、顶板,130、法兰盘,140、滑板,141、定位块,150、第一托板,160、第二托板,170、加强筋板,180、滑动缓冲机构,181、导向杆,182、弹性元件,200、挤出头机构,210、模头,211、挤出口,220、模头安装座,221、安装部,230、转轴,240、高压旋转接头,250、变径接头,260、双轴承T型,270、防松动轴承螺帽,281、控制阀,282、摆缸,283、感应装置,290、角度限位板,300、压轮机构,310、压轮,320、压轮固定座,330、第一调整块,331、第一条形孔,332、第二条形孔,340、第二调整块,350、第一紧固件,360、第二紧固件,371、气缸,372、气缸固定板,373、气缸锁紧板,374、耳轴,400、气源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胶条挤出装置,用于在工件的安装面上安装胶条。该胶条挤出装置包括胶料供应机构(未示出)、机架100、驱动机架100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未示出)和固定于机架100上的挤出头机构200。挤出头机构200包括与胶料供应机构连通的至少一个模头210,每个模头210均设有与胶条形状一一配合的挤出口211,至少一个挤出口211位于安装面的正上方。本发明所述的胶料为PU胶等。工件放置于机架100的下方,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100下压,使得位于安装面正上方的模头210的挤出口211靠近安装面。胶料供应机构挤出胶料,胶料经过挤出口211流出至工件,胶料直接挤出成型为胶条。之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100沿着安装面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工件的安装面全部布满胶条。胶条安装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100复位,取出工件,完成工件上的胶条安装。本发明中胶料通过相应形状的模头210挤出成型,直接粘结在玻璃等工件上,取代了现有的人工安装成型胶条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直接与玻璃等接触,降低工作人员被划伤等危险系数,也防止玻璃表面吸附粉尘等污染物。此外,由于是在玻璃上直接挤出成型胶条,因而胶条的尺寸根据玻璃本身的安装面而定,减小了胶条与玻璃的尺寸公差,确保胶条与玻璃的安装精度。再者,直接把胶料挤出至工件上,胶料利用自身的粘结特性牢固地粘接于工件上,有效地提高了胶条的粘结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及可靠性。
具体地,机架100包括法兰盘130、位于法兰盘130下方的顶板120、与顶板120垂直连接的侧板110、与侧板110上下滑动连接的滑板140和连接侧板110和顶板120的两个加强筋板170。两个加强筋板170对称分布于滑板140的两侧,以保证整个机构的稳定性。法兰盘130一端与顶板1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机构为外置驱动设备,包括机械手、悬吊臂、气缸滑台等。侧板110面向滑板140的一侧设有竖直的导轨111,滑板140的背部设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未示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挤出头机构200固定于滑板140上。挤出头机构200还包括模头安装座220、高压旋转接头240、转轴230和驱动转轴230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转轴230通过双轴承T型260和防松动轴承螺帽270固定于滑板140上。转轴230内设有与胶料供应机构的出料口连通的胶料通道,转轴230通过高压旋转接头240与胶料供应机构连通,以方便转轴230转动。优选地,在高压旋转接头240与胶料供应机构之间还安装有变径接头250,便于连接不同大小接口的胶料供应机构。模头安装座220安装于转轴230的中间位置,模头安装座220设有与模头210一一对应的安装接口,安装接口沿着转轴230的外周周向布置并与胶料通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模头2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模头210的挤出口211对应两种不同规格的胶条形状,两个模头210安装于安装接口上,安装接口的两端分别与胶料通道和挤出口211连通。两个模头210能够通过转轴230的转动使得其中一个模头210的挤出口211与安装面相对,进而达到自由切换模头210的目的,以保证在同一玻璃是可以挤出不同形状的胶条。本发明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转轴230的外周设置两个以上的模头210,通过转轴230转动,带动更多不同的模头210切换;或者仅设置一个模头210,此时可通过转轴230带动模头210切换挤出角度。优选地,模头210和模头安装座220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安装接口上更换模头210。
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感应模头210位置的感应装置283、安装于转轴230上的摆缸282和与感应装置283、摆缸282电性连接的控制阀281。摆缸282和感应装置283安装于转轴230的末端。同时,控制阀281安装于模头安装座220的上侧。通过感应装置283感应模头210的位置,之后控制阀281根据模头210的位置信息控制摆缸282驱动转轴230转动,进而实现两个模头210之间自动切换,实现装置的自动化。优选地,挤出头机构200还包括安装于滑板140上的角度限位板290,模头安装座220设有与转轴230连接的安装部221,角度限位板290开设有与安装部221转动轨迹相适应的限位口,转轴230和安装部221均卡入限位口内,用于保证模头210切换的精度,防止模头210转动切换时发生偏差。为保证模头210的自由转动,机架100的侧板110和滑板140均开设有用以供模头210转动的开口。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安装于滑板140上的压轮机构300。压轮机构300包括与安装面相接触的压轮310,压轮310与朝向安装面的模头210沿着安装面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压轮310压住玻璃,之后挤出头机构200挤出胶料,用以保证挤出的胶条尺寸稳定,同时胶条路径与压轮在玻璃上的轨迹也相符合。挤出头机构200和压轮机构300均固定于滑板140上,与滑板140同步运动。在整个机架100下压后,压轮310与工件相抵,此时压轮310受力可带动滑板140上行,因而滑板140与侧板110的滑动配合达到了自主调整压轮310位置的效果,适用于在曲面工件或存在凸起等不平的工件上移动。
机架100还包括位于顶板120正下方的第一托板150和第二托板160。第一托板150与侧板110远离顶板120的一端连接,第二托板160嵌设于第一托板150远离侧板110的一侧。第一托板150用于承托滑板140,由于滑板140与第一托板150之间频繁碰撞,容易损坏第一托板150,尤其是第一托板150的外侧部位受损程度最大。在第一托板150的外侧嵌入第二托板160,使得第二托板160位于滑板140下方易损部位。当第二托板160受损时,可直接更换第二托板160,降低整个装置的维修难度,保证整个装置的强度,同时也方便更换不同厚度的第二托板160,用于调整滑板140的可移动距离。
此外,机架100还包括安装于滑板140两侧的两个滑动缓冲机构180。滑动缓冲机构180对滑板140的上行或下行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滑动缓冲机构180包括导向杆181、套设于导向杆181上的弹性元件182和安装于滑板140上的定位块141。顶板120开设有与导向杆181的外周形状配合的导向孔,导向杆181一端与弹性元件18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孔。弹性元件182的另一端与顶板120相抵。定位块141内设有螺纹孔,导向杆181穿过导向孔的一截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导向杆181与定位块141螺纹连接。当压轮310带动滑板140移动时,与滑板140连接的导向杆181也跟着移动,又由于导向杆181上套设有弹性元件182,弹性元件182对导杆181的移动产生缓冲作用,进而限制滑板140的滑动幅度,从而防止滑板140与顶板120等结构发生碰撞,保护整个机架100的使用安全。同时导向杆181与滑板140上的定位块141螺纹连接,可通过旋转导向杆181来调节导向杆181伸出顶板120的长度,进而调节弹性元件182的压缩量,从而可以调节弹性元件182的缓冲力大小。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压轮机构3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350、第二紧固件360、第一调整块330、第二调整块340和驱动第一调整块330下压的第三驱动机构。第一调整块330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条形孔331和第二条形孔332。整个压轮机构300通过压轮固定座320固定于机架100的滑板140上,第一紧固件350一端安装于压轮固定座320,另一端与第一条形孔331紧固配合。第二紧固件360一端安装于第二调整块340,另一端与第二条形孔332紧固配合。压轮310安装于第二调整块340的末端。第一紧固件350和第二紧固件360为紧固螺丝。由于第一调整块330通过第一紧固件350与第一条形孔331配合固定,因而在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第一调整块330可上下移动来调节其位置,驱动机构进而调节压轮310的高度,保证压轮310始终压住工件。同时,第二调整块340通过第二紧固件360与第二条形孔332配合固定,通过上下调节第二紧固件360,进而可调节第二调整块340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调节压轮310的高度。本发明的第一调整块330和第二调整块340达到了精确调节压轮310高度的目的。
上述的第三驱动机构包括气缸371、气缸固定板372、气缸锁紧板373和两端分别与气缸固定板372和气缸锁紧板373连接的耳轴374。压轮固定座320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述的第一调整块330,第一调整块330朝下设置。压轮固定座320的端部水平延伸安装上述的气缸固定板372和气缸锁紧板373,气缸固定板372和气缸锁紧板373相对设置,用于安装耳轴374,气缸371固定在耳轴上,气缸固定板372和气缸锁紧板373起到锁紧固定气缸371的作用。同时,气缸371的末端与第一调整块330固定连接,气缸371与第一调整块330以及压轮固定座320三者之间围合形成三角连接关系,保证压轮机构300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包括气源连接机构400,气源连接机构400安装于顶板120上,用于与外界气源连通,为整个装置的驱动机构输送气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条挤出方法,采用上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100下行,使得位于安装面正上方的模头210的挤出口211逐渐靠近安装面;
胶料供应机构挤出胶料,胶料经过挤出口211流出至安装面;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架100沿着安装面的安装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安装面全部布满胶条。
通过把胶料通过相应形状的模头210挤出成型,直接安装在玻璃等工件上,取代了现有的人工安装成型胶条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是在玻璃上直接挤出成型胶条,因而胶条的尺寸是由玻璃本身的安装面而定,减小了胶条与玻璃的尺寸公差,确保玻璃与工件的安装精度。此外,直接把胶料挤出至工件上,胶料利用自身的粘结特性牢固地粘接于工件上,有效地提高了胶条的粘结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及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胶条挤出装置,用于在工件的安装面上安装胶条,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料供应机构、机架、驱动所述机架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挤出头机构,所述挤出头机构包括与所述胶料供应机构连通的至少一个模头,每个所述模头均设有与胶条形状一一对应的挤出口,至少一个所述挤出口位于所述安装面的正上方;所述挤出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转轴和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模头至少为两个,所述模头远离所述挤出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模头沿着所述转轴的外周周向布置,所述转轴内设有与所述胶料供应机构连通的胶料通道,所述挤出口与所述胶料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感应所述模头位置的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摆缸和与所述感应装置、所述摆缸电性连接的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头机构还包括模头安装座,所述模头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转轴的外周、并设有与所述模头一一对应的安装接口,所述模头远离所述挤出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接口上,所述安装接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胶料通道和所述挤出口连通,所述模头安装座设有与所述转轴连接的安装部,所述挤出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角度限位板,所述角度限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转动轨迹相适应的限位口,所述转轴和所述安装部均卡入所述限位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压轮机构,所述压轮机构包括与所述安装面相接触的压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一调整块、第二调整块和驱动所述第一调整块下压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调整块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一端安装于所述机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紧固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调整块,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紧固配合,所述第二调整块的末端安装有所述压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侧板和与所述侧板上下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挤出头机构和所述压轮机构均固定于所述滑板背离所述侧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滑板两侧的两个滑动缓冲机构和与所述侧板连接的顶板,所述滑动缓冲机构包括导向杆和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的弹性元件,所述顶板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的外周形状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条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法兰盘、位于所述顶板正下方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的两个加强筋板,所述法兰盘一端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滑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托板嵌设于所述第一托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两个所述加强筋板对称分布于所述滑板的两侧。
CN201610182586.7A 2016-03-25 2016-03-25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666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2586.7A CN105666817B (zh) 2016-03-25 2016-03-25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2586.7A CN105666817B (zh) 2016-03-25 2016-03-25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6817A CN105666817A (zh) 2016-06-15
CN105666817B true CN105666817B (zh) 2018-08-24

Family

ID=5622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2586.7A Active CN105666817B (zh) 2016-03-25 2016-03-25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68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6559A1 (en) * 2001-03-02 2002-09-04 SOCIETA' ITALIANA VETRO- SIV-SpA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extruding a profile on a glazing and glazing having extruded profile
CN205767356U (zh) * 2016-03-25 2016-12-07 广州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胶条挤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6817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54025U (zh) 砂罐车及其卸料装置
CN201283466Y (zh) 门式纵梁焊接机
CN203411069U (zh) 上下料交换机械手
CN208683913U (zh) 一种码垛箱码垛夹具
CN208230238U (zh) 点胶封装装置
CN211167633U (zh) 封箱机
CN207957014U (zh) 贴片机构及点胶封装机
CN105666817B (zh) 胶条挤出装置及方法
CN208403448U (zh) 一种硫化鞋围条贴合装置
CN206047421U (zh) 一种自动焊接机
CN203211597U (zh) 具有送、下料机构的圆盘贴标设备
CN209219737U (zh) 一种展示装置用汽车零部件的固定夹紧机构
CN110539320A (zh) 一种多吸附点周向及径向位置可调的吸附模块
CN207580345U (zh) 一种无泡贴标机构
CN219464607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引脚的矫正器
CN205767356U (zh) 胶条挤出装置
CN109372860B (zh) 一种冰箱搁架自动定位粘接固化一体装置
CN209225529U (zh) 一种肥料封箱机自动更换胶带机构
CN209079225U (zh) 光固化3d打印机
CN206154733U (zh) 卫生用品复合用的超声波焊接装置
CN204982276U (zh) 一种经编机消极式送经机构
CN205202433U (zh) 旋转摆正定位自动送料机
CN204250837U (zh) 一种设于皮带运输机上的皮带调偏装置
CN103317711A (zh) 送料传动机构
CN210787983U (zh) 一种新型三轴点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