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4355B - 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 Google Patents

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4355B
CN105664355B CN201510883440.0A CN201510883440A CN105664355B CN 105664355 B CN105664355 B CN 105664355B CN 201510883440 A CN201510883440 A CN 201510883440A CN 105664355 B CN105664355 B CN 105664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low frequency
main body
hous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34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4355A (zh
Inventor
岩崎威
文室晋一
児岛猛
堀川有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64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4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低频治疗仪(1)的垫(30)具有弧或如弧那样的形状。该垫(30)的形状是基于肩胛骨周围的部分与肩胛骨的形状相应地弯曲的情况而设定的。因此,垫(30)易于契合肩胛骨周围的部分。因此,电流集中地流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易于提高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

Description

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一种低频治疗仪:通过向身体的对象部位流通电流,有助于改善肩部僵硬等症状。图9示出作为以往的低频治疗仪的一例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9310号公报)的低频治疗仪200。
低频治疗仪200具备:具备电源(省略图示)的主体210、一对具备三个电极221的垫220、将主体210与垫220连接的一对线缆230以及用于变更通电区域的操作部240。垫220的形状是在其长边方向上的两处形成有缩腰部的左右对称的葫芦形状。三个电极221沿垫220的长边方向并排地进行配置。根据该低频治疗仪200,通过对操作部240进行操作来选择通电区域,从与所选择的通电区域对应的电极221输出电流。
发明内容
作为沿着肩胛骨而存在的表层的肌肉的斜方肌以及作为斜方肌的下层的肌肉的菱形肌被认为是与肩部僵硬有关的代表性肌肉。因此,通过使电流集中地流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能够期待提高与解除肩部僵硬有关的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1的低频治疗仪200,垫220的形状是葫芦形状,因此难以将垫220佩带于后背的肩胛骨周围的部分。另外,即使能够将垫220佩带于肩胛骨周围的部分,垫220也不仅佩带于肩胛骨周围的部分而且还佩带于其它部分。因此,虽说能够通过操作部240的操作来选择通电区域,但是存在电流未集中地流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从而无法充分得到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的担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的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低频治疗仪的垫具有弧或如弧那样的形状。
上述低频治疗仪和低频治疗仪的垫有助于提高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垫的正面图。
图3是图1的垫的背面图。
图4是图1的主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的线缆被收纳在壳体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的低频治疗仪的第一使用方式的动作图。
图7是表示图1的低频治疗仪的第二使用方式的动作图。
图8是表示图1的低频治疗仪的第三使用方式的动作图。
图9是以往的低频治疗仪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的一个方式)
〔1〕本公开所涉及的低频治疗仪的垫具有弧或如弧那样的(大致弧的)形状。
肩胛骨周围的部分与肩胛骨的形状相应地弯曲。基于这种身体的形状,将上述低频治疗仪的垫的形状设定为弧或如弧那样的形状。因此,垫易于契合肩胛骨周围的部分。因此,电流集中地流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易于提高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
〔2〕根据所述低频治疗仪的垫的一例,所述弧的内侧的边的曲率大于所述弧的外侧的边的曲率,或者,所述如弧那样的形状中的内侧的边的曲率大于所述如弧那样的形状中的外侧的边的曲率。
根据本低频治疗仪的垫,第一宽度比第二宽度窄,第一宽度是弧的凹部处的弧的内侧的边与外侧的边的距离,第二宽度是弧的凹部的两侧的部分处的弧的内侧的边与外侧的边的距离。因此,与第一宽度等于或宽于第二宽度的情况相比,垫易于变形。因此,垫更加易于契合颈部或肩等弯曲的部位。
〔3〕本公开所涉及的低频治疗仪具备:所述低频治疗仪的垫;把持部,其安装在比形成于所述垫的凹部靠端部侧的位置;主体,其具备向所述垫提供电流的电源;以及线缆,其将所述垫与所述主体连接。
在本低频治疗仪的垫被佩带于身体的情况下,通过拉拽把持部,来从垫的端部侧起依次从身体剥离。因此,与从垫的中间部分起将垫剥离的情况相比,用户易于将垫从身体剥离。
〔4〕根据所述低频治疗仪的一例,所述把持部具备配置于输出面上的第一要素和配置于非输出面上的第二要素,该输出面是所述垫中的提供电流的面,该非输出面是所述垫中的与所述输出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所述第一要素在所述输出面所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要素在所述非输出面所占的面积。
根据本低频治疗仪的垫,与第一要素在输出面所占的面积大于第二要素在非输出面所占的面积的情况相比,输出面中的能够佩带于身体的部分的面积大。因此,能够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处的大范围流通电流。另外,根据本低频治疗仪,与第二要素在非输出面所占的面积小于第一要素在输出面所占的面积的情况相比,在剥离垫时用户所把持的第二要素的面积大。因此,用户易于将垫从身体剥离。
〔5〕根据所述低频治疗仪的一例,还具备收纳所述垫、所述主体及所述线缆的壳体以及对所述壳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所述盖具备粘贴面,该粘贴面是内侧的能够粘贴所述垫的面,通过将所述垫粘贴于所述粘贴面并关闭所述盖来将所述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低频治疗仪,盖的内侧的面作为用于收容垫的部件而发挥功能。因此,在壳体本身中无需形成用于收容垫的专用构造。因此,避免了由于存在该构造而使壳体内的空间变小的担忧。
〔6〕根据所述低频治疗仪的一例,所述壳体具备:主体支承部,其支承所述主体;线缆插入口,其是形成于被所述主体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的壁之间的开口;以及线缆收容部,其与所述线缆插入口连接,能够收容所述线缆。所述主体具备:操作部,其被操作以调节所述垫的输出;以及罩,其通过铰链来与所述操作部结合,能够对所述线缆插入口进行开闭。
根据本低频治疗仪,在主体被主体支承部所支承、线缆插入口开放的状态下,能够将线缆从壳体的外部配置到线缆收容部。然后,利用主体的罩来关闭线缆插入口,由此避免线缆从壳体窜出。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低频治疗仪1具备收容多个结构部件的壳体10、对壳体10的开口11进行开闭的盖20以及具有柔软性的一对垫30。低频治疗仪1还具备安装于垫30的端部的把持部40、具备向垫30提供电流的电源(省略图示)的主体50以及将垫30与主体50连接的一对线缆70。
如图2所示,垫30的形状为如弧那样的形状。该形状是以使垫30沿着肩胛骨周围的部分的弯曲形状来契合身体的方式决定的。垫30的面积被设定成:在垫30被佩带于肩胛骨周围的部分的状态下,佩带于非对象部分处的部分的面积小或者佩带于非对象部分处的部分实质上不存在,其中该非对象部分是肩胛骨周围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垫30的形状和面积是基于标准体型而决定的。并且,例如能够根据年龄和性别中的至少一方来设定多个标准体型。在该情况下,与所设定的多个标准体型分别相应地准备形状互不相同的多个垫30。
垫30还具备凹部30A,该凹部30A是由于垫30的形状为如弧那样的形状而形成的。垫30的内侧的边即垫30的凹侧的边的曲率大于垫30的外侧的边即垫30的凸侧的边的曲率。因此,第一宽度WA比第二宽度WB窄,该第一宽度WA是凹部30A处的垫30的内侧的边与外侧的边的距离,该第二宽度WB是凹部30A的两侧的部分处的垫30的内侧的边与外侧的边的距离。
如图2和图3所示,垫30具备输出面31(参照图3)和非输出面32(参照图2),该输出面31是向对象部位提供电流的面,该非输出面32是与输出面31相反的一侧的面。垫30还具备配置于输出面31与非输出面32之间的用于对输出面31进行加温的加热器(省略图示)。输出面31具备输出电流的电极33(参照图3)。输出面31被具有导电性和粘着性的凝胶状的材料所覆盖。形成非输出面32的材料的一例是具有非导电性的树脂。
把持部40的材料的一例是具有非导电性的树脂。把持部40具备配置于输出面31上的第一要素41(参照图3)和配置于非输出面32上的第二要素42(参照图2)。垫30被第一要素41和第二要素42夹持。因此,把持部40被固定于垫30。第二要素42的形状的一例是圆形状。在把持部40中,第一要素41在输出面31所占的面积小于第二要素42在非输出面32所占的面积。
线缆70安装于把持部40,与垫30的电极33连接。因此,从主体50(参照图1)输出的电力经由线缆70被供给到垫30。在该情况下,电极33例如输出微弱的脉冲电流。
如图4所示,主体50具备被操作以调整垫30(参照图3)的输出的操作部60、通过铰链来与操作部60结合的罩51以及用于连接AC适配器(省略图示)的电源连接器52。主体50在内部具备根据操作部60的操作来控制垫30的输出的控制电路(省略图示)。
操作部60具备对垫30中流通的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的输出调整部61、选择电流的输出方式的过程切换部62以及对垫30的加热器的输出的通断进行切换的温热切换部63。
如图5所示,盖20具备粘贴面21,该粘贴面21是内侧的能够粘贴垫30的面。通过将垫30粘贴于粘贴面21并关闭盖20来将垫30收容在壳体10内。
壳体10具备开口11、侧壁12、底壁13以及支承主体50的主体支承部14。主体50和主体支承部14具备能够装卸的构造。主体50通过安装于主体支承部14而被收容在壳体10内。基于主体50安装于主体支承部14的状态,在壳体10的侧壁12与主体50之间形成线缆插入口11A,该线缆插入口11A是开口11的一部分。并且,由主体50、侧壁12以及底壁13围住而形成线缆收容部15。线缆插入口11A与线缆收容部15连接。
在主体50安装于主体支承部14的状态下,通过罩51相对于主体50进行旋转来开放或封闭线缆插入口11A。根据一例,罩51能够相对于主体50旋转的范围是从关闭线缆插入口11A的第一旋转位置到与操作部60的正面隔着规定的距离相向的第二旋转位置为止的范围。规定的距离例如是用户100(参照图6)能够对操作部60进行操作的距离。
在线缆插入口11A开放的情况下,能够将线缆70从壳体10的外部配置到线缆收容部15。然后,利用罩51来关闭线缆插入口11A,由此将线缆70收容在壳体10内。这样,壳体10能够将垫30、主体50以及线缆70一并收纳。
参照图6~图8来说明低频治疗仪1的动作。
通过将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省略图示)的AC适配器与电源连接器52(参照图4)连接,来向主体50(参照图4)供给电力。用户100将垫30从粘贴面21(参照图5)剥离,从线缆收容部15(参照图5)引出线缆70,用手掌抓握把持部40的第二要素42,将垫30佩带于对象部位。用户100能够通过选择对象部位来选择低频治疗仪1(参照图1)的使用方式。
图6表示第一使用方式。在第一使用方式中,垫30被佩带于颈部和肩。图7表示第二使用方式。在第二使用方式中,垫30被佩带于肩胛骨周围的部分中的上方部分。图8表示第三使用方式。在第三使用方式中,垫30被佩带于肩胛骨周围的部分中的下方部分。
肩胛骨周围的部分与肩胛骨的形状相应地弯曲。垫30的形状基于这样的身体的形状而被设定为如弧那样的形状。因此,垫30易于契合作为肩胛骨周围的部分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因此,电流集中地流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易于提高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另外,在垫30中形成有凹部30A,因此即使对象部位是颈部和肩等弯曲的部位,垫30也易于契合身体。
这样,根据低频治疗仪1,无论在选择第一使用方式、第二使用方式以及第三使用方式中的哪一个使用方式的情况下,垫30都易于契合对象部位。因此,能够从垫30集中地向身体的各种部分流通电流,由此进一步提高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
在低频治疗仪1(参照图1)的使用结束之后,通过拉拽把持部40来将佩带于身体的垫30从身体剥离。然后,将垫30、主体50(参照图1)以及线缆70收纳于壳体10(参照图1),利用罩51(参照图5)来关闭线缆插入口11A(参照图5),利用盖20(参照图1)来关闭壳体10的开口11(参照图1)。
此外,在用户100的体型与标准体型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垫30的佩带状态与理想的佩带状态不一致。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未反映出要契合肩胛骨周围的部分的意图的以往的垫相比,利用意图契合肩胛骨周围的部分而设计的垫30,也易于契合肩胛骨周围的部分。因此,无论用户100的体型如何,对于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集中地流通电流的贡献度都比以往的垫高。这表示与以往的垫相比相对提高了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低频治疗仪1,还得到以下的效果。
(1)第一宽度WA比第二宽度WB窄。因此,与第一宽度WA等于或宽于第二宽度WB的情况相比,垫30易于变形。因此,垫30更加易于契合颈部或肩等弯曲的部位。
(2)低频治疗仪1具备安装于垫30的端部的把持部40。因此,在垫30佩带于身体的情况下,通过拉拽把持部40,来从垫30的端部侧起依次从身体剥离。因此,与从垫30的中间部分起将垫30剥离的情况相比,用户100易于将垫30从身体剥离。
(3)第一要素41在输出面31所占的面积小于第二要素在非输出面32所占的面积。因此,与第一要素41在输出面31所占的面积大于第二要素42在非输出面32所占的面积的情况相比,输出面31中的能够佩带于身体的部分的面积大。因此,能够向肩胛骨周围的部分处的大范围流通电流。另外,与第二要素42在非输出面32所占的面积小于第一要素41在输出面31所占的面积的情况相比,在剥离垫30时用户100所把持的第二要素42的面积大。因此,用户100易于将垫30从身体剥离。
(4)盖20的内侧的面即粘贴面21作为用于收容垫30的部件而发挥功能。因此,在壳体10本身中无需形成用于收容垫30的专用构造。因此,避免了由于存在该构造而使壳体10内的空间变小的担忧。
(5)在主体50被主体支承部14所支承、线缆插入口11A开放的状态下,能够将线缆70从壳体10的外部配置到线缆收容部15。然后,利用主体50的罩51来关闭线缆插入口11A,由此避免线缆70从壳体10窜出。
(6)主体50的罩51具有关闭线缆插入口11A的作用。因此,通过利用罩51关闭线缆插入口11A,不会从外部视觉识别出配置于线缆收容部15的线缆70。因此,低频治疗仪1的设计性提高。
(7)把持部40的第二要素42的形状是圆形状。因此,用户100易于用手掌抓握把持部40的第二要素42。因此,易于将垫30佩带于对象部位。
(变形例)
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说明是本公开所涉及的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所能够采取的方式的例示,目的并不在于对该方式进行限制。本公开所涉及的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除了能够采取实施方式以外,还能够采取例如下面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将彼此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相组合而得到的方式。
·罩51能够相对于主体50旋转的范围是任意的选择事项。根据一例,该范围是从第一旋转位置到覆盖操作部60的正面的第三旋转位置为止的范围。根据该结构,罩51兼具覆盖主体50的操作部60的功能和关闭线缆插入口11A的功能,因此与使个别的部件具有这些机构的情况相比,简化了低频治疗仪1的结构。
·主体50是否具备罩51是任意的选择事项。根据一例,从主体50省略罩51。根据另一例,低频治疗仪1具备与主体50相分离地形成的、通过安装于主体50来覆盖操作部60的盖。此外,根据这些变形例,低频治疗仪1能够具备安装于壳体10来对线缆插入口11A进行开闭的盖。
·根据变形例的低频治疗仪1,在壳体10本身中形成用于收容一对垫30的专用构造。在该情况下,低频治疗仪1能够采取省略盖20的结构。
·变形例的把持部40构成为与垫30一体。
·第一要素41和第二要素42的面积的关系是任意的选择事项。根据一例,第一要素41在输出面31所占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要素42在非输出面32所占的面积。
·根据变形例的低频治疗仪1,把持部40安装于垫30的凹部30A与端部之间。
·根据变形例的把持部40,第二要素42的形状是三角形状或四角形状。
·变形例的垫30不包含加热器。在该情况下,从操作部60省略温热切换部63。
·根据变形例的垫30,垫30的内侧的边的曲率小于或等于垫30的外侧的边的曲率。因此,第一宽度WA宽于或等于第二宽度WB。
·变形例的垫30的形状是弧。
·变形例的壳体10除了能够将一对线缆70收容于线缆收容部15以外,还能够将AC适配器收容于线缆收容部15。
本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有助于提高改善肩部僵硬的效果,因此能够用作按摩店等中使用的业务用的治疗仪等。

Claims (4)

1.一种低频治疗仪的垫,所述垫的外侧的边整体为凸形状、内侧的边整体为凹形状,并且所述垫具备:
输出面,其为提供电流的面,被具有粘着性的凝胶状的材料所覆盖;以及
非输出面,其是与所述输出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其中,所述垫被把持部夹持,所述把持部具备配置于所述输出面上的第一要素和配置于所述非输出面上的第二要素,
所述垫被所述第一要素和所述第二要素夹持,所述第二要素是把持要素,
所述内侧的边的曲率大于所述外侧的边的曲率,以及
所述第一要素在所述输出面所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要素在所述非输出面所占的面积。
2.一种低频治疗仪,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治疗仪的垫;
所述把持部,其安装在比形成于所述垫的凹部靠端部侧的位置;
主体,其具备向所述垫提供电流的电源;以及
线缆,其将所述垫与所述主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低频治疗仪还具备收纳所述垫、所述主体及所述线缆的壳体以及对所述壳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
所述盖具备粘贴面,该粘贴面是内侧的能够粘贴所述垫的面,
通过将所述垫粘贴于所述粘贴面并关闭所述盖来将所述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
主体支承部,其支承所述主体;
线缆插入口,其是形成于被所述主体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的壁之间的开口;以及
线缆收容部,其与所述线缆插入口连接,能够收容所述线缆,
所述主体具备:
操作部,其被操作以调节所述垫的输出;以及
罩,其通过铰链来与所述操作部结合,能够对所述线缆插入口进行开闭。
CN201510883440.0A 2014-12-05 2015-12-04 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Active CN105664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7033A JP6268608B2 (ja) 2014-12-05 2014-12-05 低周波治療器およびそのパッド
JP2014-247033 2014-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355A CN105664355A (zh) 2016-06-15
CN105664355B true CN105664355B (zh) 2020-12-01

Family

ID=56122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3440.0A Active CN105664355B (zh) 2014-12-05 2015-12-04 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8608B2 (zh)
CN (1) CN105664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8252B2 (ja) * 2017-08-10 2022-01-05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低周波治療器
JP6900842B2 (ja) * 2017-08-30 2021-07-07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低周波治療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0150A (zh) * 2005-04-15 2008-04-09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及低频治疗仪
CN101181655A (zh) * 2006-11-14 2008-05-2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
CN101373567A (zh) * 2007-08-24 2009-02-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贴片
CN102961824A (zh) * 2011-08-31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2249A (ja) * 2000-02-01 2001-08-0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低周波治療器
JP2006325998A (ja) * 2005-05-26 2006-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低周波治療器
JP5003052B2 (ja) * 2006-08-08 2012-08-15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低周波治療器用導子コード及びこれが取り付けられた電極パッド
JP5613638B2 (ja) * 2011-08-31 2014-10-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低周波治療器
US9283371B2 (en) * 2012-02-29 2016-03-15 Thu-Ha Duncan Electro-stimulation system
JP5755623B2 (ja) * 2012-09-28 2015-07-29 株式会社 資生堂 シート電極
CN203139388U (zh) * 2012-12-31 2013-08-21 李国兴 吸盘式电极片
CN103961256A (zh) * 2013-01-24 2014-08-06 陈金森 复方筋气穴理疗法仪器
CN203370196U (zh) * 2013-05-28 2014-01-01 姿匀国际有限公司 电极贴片的改良结构
CN103599590A (zh) * 2013-09-05 2014-02-26 上海韩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理疗贴片
CN203663070U (zh) * 2013-12-12 2014-06-25 深圳市宏强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披肩式按摩器
KR101416611B1 (ko) * 2014-01-27 2014-07-09 에인에이 (주) Led 탑재형 복합 전기자극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0150A (zh) * 2005-04-15 2008-04-09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用电极片及低频治疗仪
CN101181655A (zh) * 2006-11-14 2008-05-2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
CN101373567A (zh) * 2007-08-24 2009-02-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贴片
CN102961824A (zh) * 2011-08-31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355A (zh) 2016-06-15
JP6268608B2 (ja) 2018-01-31
JP2016106832A (ja) 2016-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65555A1 (en) Massage apparatus for skin care
US20130338729A1 (en) Self-contained adhesive patch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pain relief and muscle fatigue
EP4000451A1 (en) Cosmetic mask for eyes
US20180311493A1 (en) Muscle electrostimulation device
CN105664355B (zh) 低频治疗仪以及低频治疗仪的垫
KR101488805B1 (ko) 고주파 치료기용 전극 유닛
JP2016002277A (ja) スキンケア用器具
KR101582777B1 (ko) 팩형 고주파 미용기기
US20160310734A1 (en) Handhel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edical device
CN212016146U (zh) 智能肌肉按摩仪
JP2008178523A (ja) 超短波治療器
KR102213309B1 (ko) 경두개 전기자극기
KR200350353Y1 (ko) 마사지용 도전성 장갑 및 이를 구비한 마사지 장치
JP2015150271A (ja) 美容器具
CN111035851A (zh) 应用于电刺激按摩仪的电极组件和颈椎电刺激按摩仪
JP2019150631A (ja) マッサージ器
CN213407482U (zh) 按摩头、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KR200417052Y1 (ko) 휴대용 전위치료기
KR20180042535A (ko) 손 마사지기
KR101396310B1 (ko) 전기 자극을 이용한 무릎 경락 전기자극장치
KR101192108B1 (ko) 저주파 치료기
KR200489160Y1 (ko) 피부 관리 장치
JP2004305581A (ja) 治療用パッド及び電気治療器
KR200385174Y1 (ko) 복부 저주파 온열 패드
KR101628299B1 (ko) 전극 패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