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8688A -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8688A
CN105658688A CN201580002201.8A CN201580002201A CN105658688A CN 105658688 A CN105658688 A CN 105658688A CN 201580002201 A CN201580002201 A CN 201580002201A CN 105658688 A CN105658688 A CN 105658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borate
ammonium
elastomerics
pentafluoropheny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2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8688B (zh
Inventor
金瑟箕
李银精
朴仁成
李忠勋
金丙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hem Ltd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58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8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420/00Metallocene catalysts
    • C08F2420/07Heteroatom-substituted Cp, i.e. Cp or analog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substituent of the Cp or analog ring is or contains a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08Low density, i.e. < 0.91 g/cm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08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onising compound other than alumoxane, e.g. (C6F5)4B-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1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rganoaluminium compou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具有高立构规整度和优异机械特性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包含50重量%或更多的基于丙烯的重复单元,并且满足乙烯含量与立构规整度之间的特定关系。

Description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6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070110和于2015年6月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081130的权益,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立构规整度和优异机械特性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茂金属催化剂很长一段时间。通常地,茂金属化合物在用铝氧烷、硼烷、硼酸盐或其他活化剂活化之后使用。例如,在具有包含环戊二烯基的配体和两个σ氯配体的茂金属化合物的情况下,采用铝氧烷作为活化剂。据报道,在茂金属化合物中用另外配体(例如,苄基或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CH2SiMe3))替换氯基团显示出增加的催化活性等效果。
EP1462464公开了使用具有氯、苄基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基团的铪茂金属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一个实例。此外,报道结果为活性物质的能量产生根据与中心金属偶联的烷基配体的类型变化(J.Am.Chem.Soc.2000,122,10358)。韩国专利No.820542公开了具有基于喹啉的配体的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并且该专利涉及具有活性基团的催化剂,所述活性基团除甲基之外包含硅原子和锗原子。
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Dow在美国专利No.5,064,802中公开了[Me2Si(Me4C5)NtBu]TiCl2(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CGC)。在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反应中,CGC在以下方面中优于迄今为止已知的茂金属催化剂:(1)即使在高聚合反应温度下也具有高活性以产生具有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以及(2)非常高的使具有高空间位阻的α-烯烃例如1-己烯和1-辛烯共聚的能力。此外,在聚合反应期间逐渐认识到CGC的各种特征,并且因此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中已进行了对合成其衍生物以用作聚合反应催化剂的持续研究。
作为一种途径,尝试合成包含氮取代基和代替硅桥的多种其他桥的金属化合物,并尝试使用所述金属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代表性金属化合物已知含有磷、亚乙基或亚丙基、次甲基和亚甲基桥代替CGC结构的硅桥,但是与CGC相比,当将所述金属化合物应用于乙烯聚合反应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反应时,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聚合反应活性或共聚反应性能。
作为另一种途径,合成了大量的具有氧桥配体代替CGC的胺基配体的化合物,并且一些尝试是使用其进行聚合反应。
然而,当通过使用已知的第4族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时,难以以高生产力和产率生产具有高立构规整度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同时满足高立构规整度和优异机械特性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其包含50重量%或更多的基于丙烯的重复单元和剩余量的含有乙烯的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其中乙烯含量x(重量%)和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满足y≥-2.27x+97.0的关系。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基于聚丙烯的弹性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其包含50重量%或更多的基于丙烯的重复单元和剩余量的含有乙烯的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其中乙烯含量x(重量%)和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满足y≥-2.27x+97.0的关系。
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是通过预定含量范围内的丙烯与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烃的共聚反应得到的,其中乙烯含量x(重量%)和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可满足y≥-2.27x+97.0的关系,优选y≥-2.27x+97.5的关系。与具有相似乙烯含量的常规丙烯弹性体(其是通过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相比,满足所述关系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具有高的立构规整度,从而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例如伸长率、弯曲模量和撕裂强度。
所述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可为50%至80%,并且优选地可为60%至75%。
另外,乙烯含量与三元组立构规整度之间的关系可在10重量%至20重量%的整个乙烯含量范围内被满足。
可以以高生产力和产率制备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满足上述关系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这是例如属于茂金属催化剂种类的第4族过渡金属催化剂所特有的,并且与通过基于茂金属的第4族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常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不同,所述满足上述关系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可以具有高立构规整度,从而满足优异的机械特性。
同时,在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中,可通过使用13C-NMR分析各个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来测量三元组立构规整度,并且表示为以下数学方程1:
[数学方程1]
三元组立构规整度(%)=PPP(mm)/{PPP(mm)+PPP(mr)+PPP(rr)}*100
在数学方程1中,PPP(mm)、PPP(mr)和PPP(rr)表示源自以下由头-尾键构成的三个丙烯单元中的第二单元的甲基的峰面积。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13C-NMR光谱可以如美国专利No.5,504,172中所述的进行测量。可以将与甲基碳区域(19ppm至23ppm(百万分之一))有关的光谱分成第一区域(21.3ppm至22.4ppm)、第二区域(20.5ppm至21.3ppm)和第三区域(19.5ppm至20.5ppm)。参考文献[期刊Polymer,第30卷(1989),第1350页]对光谱中的每个峰进行归属。在第一区域中,由PPP(mm)表示的三个丙烯单元链中第二单元的甲基共振。在第二区域中,由PPP(mr)表示的三个丙烯单元链中第二单元的甲基共振,并且其相邻单元是丙烯单元和乙烯单元的丙烯单元的甲基(PPE-甲基)在20.7ppm附近共振。在第三区域中,由PPP(rr)表示的三个丙烯单元链中第二单元的甲基共振,并且其相邻单元是乙烯单元的丙烯单元的甲基(EPE-甲基)在19.8ppm附近共振。
基于13C-NMR分析的结果,可以如下计算三元组立构规整度。当从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总峰面积中减去丙烯插入错误的峰面积时,可以得到基于由头-尾键构成的三个丙烯单元链(PPP(mr)和PPP(rr))的峰面积。因此,可以评估PPP(mm)、PPP(mr)和PPP(rr)的峰面积,并由此可由数学方程1确定三元组立构规整度。
通过如下方式显示每个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数据:在x轴上绘制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乙烯含量,并在y轴上绘制所测量的每个弹性体的三元组立构规整度。然后使数据进行线性回归以确定乙烯含量x与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之间的关系。x与y之间关系的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
作为由该方法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满足乙烯含量x与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之间的特定关系。因此,与通过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常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相比,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显示出高立构规整度,从而具有优异的伸长率、弯曲模量、撕裂强度等。
此外,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包含约50重量%或更多、或者约60重量%或更多、或者约70重量%至95重量%的基于丙烯的重复单元,和剩余量的含有乙烯的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包含在上述范围内的基于丙烯的重复单元和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从而同时满足高立构规整度和优异的机械特性。
同时,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还可以包含具有4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如上所述,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必须包含乙烯作为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但是还可以包含一种或更多种具有4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
具有4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可以是一种或更多种具有4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例如1-丁烯、1-己烯、1-辛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九碳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癸烯、12-乙基-1-十四碳烯等。其中,可以适当地使用作为代表性实例的1-丁烯、1-己烯、或1-辛烯。
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可以具有能够满足适用于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特性的密度,例如约0.860g/cm3至0.890g/cm3的密度。
同时,在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可通过使50重量%或更多的丙烯与剩余量的含有乙烯的基于烯烃的单体聚合来制备满足乙烯含量与三元组立构规整度之间特定关系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n可为1至2的整数,
R1至R10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具有7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具有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或者甲硅烷基,其中,R1至R10中的2个或更多个相邻基团可以通过包含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的次烷基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R11是氢、卤素基团、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者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
Q是碳或硅;
M是第4族过渡金属;
X1和X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具有7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具有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氨基或者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次烷基。
如以下实施例中确定的,当使用预定量的单体(即,约50重量%或更多、或者约60重量%或更多、或者约70重量%至95重量%的丙烯和剩余量的含有乙烯的基于烯烃的单体)时,在包含化学式1的特定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使各个单体聚合,从而以高产率和生产力获得满足乙烯含量与三元组立构规整度之间特定关系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这主要归因于特定茂金属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共聚单体反应性。由化学式1表示的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对称交联结构,其中双茚基通过碳或硅形成交联结构,并且含有芳香环的环胺基与各个茚基相连接。由于茂金属化合物的这种结构特征,所以包含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可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并且特别是对于丙烯和α-烯烃显示出优异的选择性和共聚反应性。
然而,当不使用包含化学式1的特定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或者各个单体含量不在适当范围内时,最终制备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可能不满足一个实施方案的乙烯含量与三元组立构规整度之间的特定关系。
同时,在一个实施方案的上述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制备方法中,化学式1中限定的取代基具体说明如下。
烷基包括直链烷基或支化烷基。
烯基包括直链烯基或支化烯基。
芳基优选具有6至20个碳原子,并且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基、萘基、蒽基、吡啶基、二甲基苯胺基、苯甲醚基等。
烷基芳基表示经烷基取代的芳基。
芳基烷基表示经芳基取代的烷基。
卤素基团表示氟基团、氯基团、溴基团、或碘基团。
甲硅烷基包括但不限于: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丁基甲硅烷基、三己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三异丁基甲硅烷基、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甲硅烷基等。
芳基优选具有6至20个碳原子,并且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基、萘基、蒽基、吡啶基、二甲基苯胺基、苯甲醚基等。
杂环基是指具有5至20个碳原子的环原子并包含一个或更多个杂原子的单价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并且其可以是单环或具有2个或更多个环的稠合环。此外,杂环基可以经烷基取代或可不经烷基取代。其实例可以包括二氢吲哚、四氢喹啉等,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由化学式1表示的茂金属化合物中,R1至R10可以更具体地各自独立地为氢、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具有7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具有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或者具有5至20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并且R11可以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
由化学式1表示的茂金属化合物可以是选自下式化合物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化合物,但不限于此:
其中Me表示甲基,并且Ph表示苯基。
同时,除了上述的茂金属化合物之外,用于一个实施方案的制备方法的催化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选自以下化学式2和化学式3的一种或更多种助催化剂化合物:
[化学式2]
Al(R12)3
在化学式2中,R12各自独立地为卤素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其被卤素取代或未被取代;
[化学式3]
[L-H]+[ZA4]-或[L]+[ZA4]-
在化学式3中,L是中性或阳离子路易斯酸;H是氢原子;Z是第13族元素;并且A各自独立地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烷基,其中其一个或更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烷氧基或苯氧基取代。
在催化剂组合物中,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过渡金属与由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铝的摩尔比可为1:1至1:1,000,优选为1:5至1:250,并且最优选为1:5至1:50。此外,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过渡金属与由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第13族元素的摩尔比可为1:1至1:10,并优选为1:1至1:5。
由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包括但不特别限于:优选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丙基铝、三丁基铝、二甲基氯化铝、三异丙基铝、三仲丁基铝、三环戊基铝、三戊基铝、三异戊基铝、三己基铝、三辛基铝、乙基二甲基铝、甲基二乙基铝、三苯基铝、三对甲苯基铝、二甲基铝甲醇盐、二甲基铝乙醇盐等,并且优选的化合物可以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
由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三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2-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正丁基三(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苄基三(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四(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2,3,5,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四(4-(三异丙基甲硅烷基)-2,3,5,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五氟苯氧基三(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乙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2,4,6-三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甲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三乙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三丙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三(正丁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二甲基(叔丁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乙基苯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2,4,6-三甲基苯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癸基二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十二烷基二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十四烷基二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十六烷基二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十八烷基二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十烷基二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癸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二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四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六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八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二十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癸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十二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十四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十六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十八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二十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癸基二(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十二烷基二(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十八烷基二(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十二烷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甲基-N-十二烷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二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与二烷基铵盐结合的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二-(异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环己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与碳盐结合的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苯基碳四(五氟苯基)硼酸盐、重氮苯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
特别地,由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优选实例可包括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十八烷基)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十八烷基)(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苯基碳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
在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制备方法中,催化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反应溶剂,并且所述反应溶剂可以包括基于烃的溶剂,例如戊烷、己烷、庚烷等;或芳香族溶剂,例如苯、甲苯等,但并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基于烯烃的单体除乙烯之外还可以包含具有4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具有4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可以包括1-丁烯、1-己烯、1-辛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的上述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制备方法中,聚合反应可以在约25℃至200℃、或者约50℃至150℃的温度下进行。所述聚合反应过程可以通过溶液聚合反应,特别是连续溶液聚合反应来进行。在这点上,上述催化剂组合物可以以溶解于溶液中的均相催化剂形式使用。
对于进行连续溶液聚合反应,在向反应器中连续提供上述单体组合物和以溶液形式的包含茂金属化合物以及任选的助催化剂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同时,可以进行聚合反应步骤,并且在将经聚合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从反应器中连续排出的同时,可以连续进行共聚反应步骤。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制备具有高立构规整度和优异机械特性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根据本发明获得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克服了通过基于茂金属的第4族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先前已知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限制,从而同时满足高立构规整度和优异机械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中乙烯含量与三元组立构规整度之间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解释。然而,以下实施例仅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术语“过夜(overnight)”或“彻夜(throughthenight)”是指约12小时至16小时,并且“室温”是指20℃至30℃。所使用的有机试剂和溶剂均购自Aldrich和Merck,并通过标准方法纯化后使用。在合成的每个步骤中,通过阻断与空气和水分的接触提高实验重现性。为了证实所产生的化合物的结构,使用600MHz核磁共振(NMR)光谱仪得到光谱。
<制备实施例:配体化合物和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合成>
制备实施例1
制备实施例1-1:1-(2-甲基-1H-茚-4-基)-1,2,3,4-四氢喹啉的合成
向500ml2-颈Schlenk烧瓶中添加4-溴-2-甲基-1H-茚(15.7g,75.63mmol)、1,2,3,4-四氢喹啉(11.08g,83.19mmol)、LiOtBu(18.16g,226.89mmol)、Pd(P(tBu)3)2(0.77g,1.5mmol),并通过添加252mL的干燥甲苯使起始材料溶解,接着在110℃的油浴中搅拌过夜。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并且然后通过向其中添加151mL的去离子水来终止反应。
在由此分离有机层之后,用50mL的二氯甲烷(DCM)将水层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并经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并且在60℃于真空下干燥过夜以得到橙色化合物(15.8g,与4-溴-2-甲基-1H-茚相比的定量收率,与起始材料相比80%收率)。
1H-NMR(CDCl3):δ7.30-7.20(m,异构体中的3H),7.15-7.10(d,J=7.5Hz,异构体中的2H),7.15-7.10(d,J=8.0Hz,异构体中的1H),7.10-7.05(d,J=8.0Hz,异构体中的1H),7.05-7.00(d,J=7.5Hz,异构体中的3H),7.00-6.95(d,J=7.5Hz,异构体中的2H),6.90-6.80(t,J=7.5Hz,异构体中的3H),6.65-6.58(m,异构体中的3H),6.48(s,异构体中的2H),6.33(s,异构体中的1H),6.30-6.25(d,J=8.0Hz,异构体中的1H),6.25-6.22(d,J=8.0Hz,异构体中的2H),3.62-3.59(t,J=5.5Hz,异构体的2-喹啉基中的6H),3.33(s,异构体的1H-茚中的2H),3.10(s,异构体的1H-茚中的3H),3.00-2.85(m,异构体的4喹啉基中的6H),2.22-2.00(m,异构体的3H-喹啉基和2-Me中的14H)
制备实施例1-2:双(4-(3,4-二氢喹啉-1(2H)-基)-2-甲基-1H-茚-1-基)-二甲基 硅烷的合成
向500mlSchlenk烧瓶中添加1-(2-甲基-1H-茚-4-基)-1,2,3,4-四氢喹啉(15.8g,60.5mmol),并通过添加300mL的干燥二乙醚使起始材料溶解,并且然后在-78℃下向其中添加n-BuLi(n-Hx中2.5M)(26.6mL),随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通过使用玻璃料(G4)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料上的残余固体在真空下干燥以得到为白色固体的锂化产物(14.4g,89%收率)。将锂化产物(14.2g,53.1mmol)置于手套箱中的500mLSchlenk烧瓶中,并且向其中添加152mL的干燥甲苯和7.6mL的THF用于将其溶解。使温度降低至-30℃之后,向其中添加Me2SiCl2(3.2mL,26.6mmol),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天。此后,将混合物在140℃的油浴中搅拌5小时。使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通过添加50mL的去离子水来终止反应。
在由此分离有机层之后,用50mL的二氯甲烷(DCM)将水层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并经K2CO3干燥,过滤、蒸馏,并且在60℃于真空下干燥过夜以得到棕白色固体配体化合物(15.8g,与锂化产物相比的定量收率,与起始材料相比89%收率)。作为1H-NMR分析的结果,外消旋:内消旋之比为约1∶1。
1H-NMR(CDCl3):δ7.40(d,J=7.5Hz,2H,外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7,7’-H),7.25(d,J=7.5Hz,2H,内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7,7’-H),7.15(t,J=7.5Hz,2H,外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6,6′-H),7.12(t,J=8.0Hz,2H,内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6,6′-H),7.10(d,J=7.5Hz,2H,外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5,5′-H),7.08(d,J=7.5Hz,2H,内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5,5′-H-),7.02(dd,J1=7.0Hz,J2=1.0Hz,4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5,5′-H),6.85-6.81(m,4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7,7′-H),6.60(td,J1=7.5Hz,J2=1.0Hz,4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6,6′-H),6.46(s,4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3,3′-H),6.26(d,J=8.0Hz,4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8,8′-H),3.81(s,2H,外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1,1′-H),3.79(s,2H,内消旋异构体的茚基中的1,1′-H),3.69-3.57(m,8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2,2′-H),2.92(t,J=6.0Hz,8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4,4′-H),2.21(d,J=0.5Hz,6H,内消旋异构体中的2,2′-Me),2.13(d,J=1.0Hz,6H,外消旋异构体中的2,2′-Me),2.13-2.08(m,8H,外消旋异构体和内消旋异构体的喹啉基中的3,3′-H),-0.27(s,3H,内消旋异构体的SiMe),-0.29(s,6H,外消旋异构体的SiMe2·),-0.30(s,3H,内消旋异构体的SiMe′)
制备实施例1-3:外消旋二甲基亚甲硅基-双(4-(3,4-二氢喹啉-1(2H)-基)-2- 甲基-茚基)二氯化锆的合成
向500mlSchlenk烧瓶中添加10.4g(18mmol,外消旋∶内消旋=1∶1)的双(4-(3,4-二氢喹啉-1(2H)-基)-2-甲基-1H-茚-1-基)二甲基硅烷,并通过添加285mL的干燥甲苯使起始材料溶解,然后在-78℃下向其中添加14.4mL的n-BuLi(n-Hx中2.5M),随后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使混合物冷却至-78℃并通过使用套管转移到其中提前放入4.2g-78℃的ZrCl4溶液(60mL甲苯中18mmol)的Schlenk烧瓶中,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在反应终止之后,用其上铺有硅藻土的玻璃料(G4)过滤产物。用约5mL的干燥甲苯将玻璃料上的残留固体洗涤三次。将甲苯溶液在真空下干燥以得到红色固体。通过使用二氯甲烷(DCM)使玻璃料上的残留固体溶出。通过在真空下干燥DCM滤液得到了红色固体。作为1H-NMR分析的结果,两种固体都是外消旋∶内消旋=1∶1的Zr配合物。收集该粗产物并将其储存在45℃的油浴中,并且在搅拌下向其中添加50mL的干燥甲苯用于溶解粗产物。将溶液在-30℃的冷冻箱中储存3天以重结晶。所得的红色固体用玻璃料(G4)过滤,并用5mL干燥正己烷洗涤两次,在真空下干燥以得到1.3g(1.9mmol,10.4%收率)的外消旋体的最终产物。
1H-NMR(甲苯-d3):δ7.19(d,J=8.5Hz,2H,茚基中的7,7′-H),7.02(d,J=7.5Hz,2H,喹啉基中的5,5′-H),6.92(d,J=7.5Hz,2H,茚基中的5,5′-H),6.85-6.82(m,2H,喹啉基中的7,7′-H),6.76(dd,J1=8.5Hz,J2=7.5Hz,2H,茚基中的6,6′-H),6.70-6.68(m,2H,喹啉基中的6,6′-H),6.67(s,2H,茚基中的3,3′-H),6.54(d,J=8.5Hz,2H,喹啉基中的8,8′-H),3.85-3.69(m,4H,喹啉基中的2,2′-H),2.65-2.54(m,4H,喹啉基中的4,4′-H),1.95(s,6H,2,2′-Me),1.90-1.70(m,4H,喹啉基中的3,3′-H),0.84(s,6H,SiMe2)
制备实施例2
外消旋二甲基亚甲硅基-双(4-(3,4-二氢喹啉-1(2H)-基)-2-甲基-茚基)二氯 化铪的合成
向250mLSchlenk烧瓶中添加3g(5.2mmol,外消旋∶内消旋=1∶1)制备实施例1-2中制备的双(4-(3,4-二氢喹啉-1(2H)-基)-2-甲基-1H-茚-1-基)-二甲基硅烷,并通过添加85mL的干燥甲苯使起始材料溶解,然后在-78℃下向其中添加4.4mL的n-BuLi(n-Hx中2.5M),接着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使混合物冷却至-78℃并通过使用套管转移到其中提前加入1.7g-78℃的HfCl4溶液(20mL甲苯中5.2mmol)的Schlenk烧瓶中,接着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终止之后,用其上铺有硅藻土的玻璃料(G4)过滤产物。用约3mL的干燥甲苯将玻璃料上的残留固体洗涤三次。在真空下干燥甲苯溶液以得到红色固体。通过使用二氯甲烷(DCM)使玻璃料上的残留固体溶出。通过在真空下干燥DCM滤液得到了红色固体。作为1H-NMR分析的结果,两种固体都是外消旋∶内消旋=1∶1的Hf配合物。收集该粗产物并储存在45℃的油浴中,并且在搅拌下向其中添加50mL的干燥甲苯用于溶解粗产物。将溶液在-30℃的冷冻箱中储存3天以重结晶。所得的红色固体用玻璃料(G4)过滤,并用3mL干燥正己烷洗涤两次,并在真空下干燥以得到1.0g(1.2mmol,23%收率)的外消旋体的最终产物。
1H-NMR(甲苯-d3):δ7.23(d,J=9.0Hz,2H,茚基中的7,7′-H),6.98(d,J=7.5Hz,2H,喹啉基中的5,5′-H),6.90(d,J=7.0Hz,2H,茚基中的5,5′-H),6.82-6.79(m,2H,喹啉基中的7,7′-H),6.72(dd,J1=8.5Hz,J2=7.5Hz,2H,茚基中的6,6′-H),6.68-6.65(m,2H,喹啉基中的6,6′-H),6.57(s,2H,3,3′-Hinindenyl),6.51(d,J=8.5Hz,2H,8,8′-Hinquinolinyl),3.81-3.66(m,4H,喹啉基中的2,2′-H),2.63-2.53(m,4H,喹啉基中的4,4′-H),2.03(s,6H,2,2′-Me),1.87-1.67(m,4H,喹啉基中的3,3′-H),0.82(s,6H,SiMe2)
<实施例: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制备>
实施例1至7
在90巴至100巴的高压下,向在80℃下预热的1.5L连续搅拌反应器中连续供给己烷溶剂(5kg/小时)以及乙烯和丙烯单体,并在89巴的压力下进行溶液聚合反应。通过提供高压氩气向反应器中放入0.025mM三苯基碳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助催化剂。将用三异丁基铝化合物处理的制备实施例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0.25mM)放入催化剂储存罐中,并且随后通过提供高压氩气将其放入反应器中。分开泵送这两种组分,并通过控制穿过反应器夹套的油温度来控制反应器温度。通过改变丙烯/乙烯的重量比来控制聚合物密度。
聚合反应之后,将聚合物与排出流分离,并将未反应的乙烯和丙烯与稀释混合物流分离。将由此获得的聚合物在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或更长,并且然后测量其物理特性。
表1中给出了实施例1至7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聚合反应条件。
比较例1至4
市售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ExxonCorp.的VistamaxxTM6120、VistamaxxTM6202、VistamaxxTM3020和VistamaxxTM3980)分别被用作比较例1至4,并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其物理特性。
<丙烯弹性体物理特性的测量方法>
三元组立构规整度的测量
通过13C-NMR分析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共聚物以计算PPP(mm)、PPP(mr)和PPP(rr)的峰面积。基于以下数学方程1计算他们的三元组立构规整度。在这方面,使用600MHzBrukerAvanceIIIHDNMR仪器测量,并且将各个共聚物溶解在1,1,2,2-四氯乙烷溶剂中,并在120℃下进行分析。
[数学方程1]
三元组立构规整度(%)=PPP(mm)/{PPP(mm)+PPP(mr)+PPP(rr)}*100
密度的测量
根据ASTMD1505标准,使用METTLERTOLEDOXS104在23℃下测量密度并在下表2和3中给出。
MFR的测量
根据ASTMD1238标准,使用DyniscoD4002HV仪器在230℃下于2.16kg的载荷下测量MFR并在下表2和3中给出。
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测量
根据ASTMD638标准,使用INSTRON4465仪器测量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并在下表4和5中给出。
硬度的测量
根据ASTMD2240标准,使用MitutoyoCTS-103和CTS-104仪器测量硬度并在下表4和5中给出。
弯曲强度的测定
根据ASTMD790标准,使用INSTRON3365仪器测量弯曲强度并在下表4和5中给出。
撕裂强度的测量
根据ASTMD624标准,使用INSTRON3365仪器测量撕裂强度并在下表4和5中给出。
[表1]实施例的聚合反应条件
[表2]实施例物理特性的评估
[表3]比较例物理特性的评估
[表4]实施例物理特性的评估
[表5]比较例物理特性的评估
参照表2至5和图1,证实了实施例1至7的基于丙烯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x和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满足y≥-2.27x+97.0的关系,并且共聚物表现出优异的机械特性,例如伸长率、弯曲模量、撕裂强度等。
与此相反,确认了与实施例的基于丙烯的共聚物相比,比较例1至4的基于丙烯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x和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不满足上述关系,并且所述共聚物在机械特性例如伸长率、弯曲模量、撕裂强度等中表现出低值。
因此,认为与常规基于丙烯的共聚物相比,考虑到其乙烯含量,实施例的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具有高的立构规整度,因此,他们在机械特性例如伸长率、弯曲模量、强度等方面中是优异的。

Claims (5)

1.一种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包含50重量%或更多的基于丙烯的重复单元和剩余量的含有乙烯的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其中乙烯含量x(重量%)和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满足y≥-2.27x+97.0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其中所述三元组立构规整度y(%)为50至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其中在10重量%至20重量%的整个乙烯含量范围内满足所述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其中所述基于烯烃的重复单元还包含具有4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丙烯的弹性体,其中所述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密度为0.860g/cm3至0.890g/cm3
CN201580002201.8A 2014-06-10 2015-06-10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Active CN105658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70110 2014-06-10
KR20140070110 2014-06-10
KR1020150081130A KR101580591B1 (ko) 2014-06-10 2015-06-09 프로필렌계 엘라스토머
KR10-2015-0081130 2015-06-09
PCT/KR2015/005834 WO2015190830A1 (ko) 2014-06-10 2015-06-10 프로필렌계 엘라스토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8688A true CN105658688A (zh) 2016-06-08
CN105658688B CN105658688B (zh) 2017-11-07

Family

ID=55083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201.8A Active CN105658688B (zh) 2014-06-10 2015-06-10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28450B2 (zh)
EP (1) EP3031835B1 (zh)
KR (1) KR101580591B1 (zh)
CN (1) CN105658688B (zh)
WO (1) WO201519083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01745A1 (en) * 1998-07-02 2000-01-13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pylene olefin copolymers
US20070244276A1 (en) * 2001-04-12 2007-10-18 Sudhin Datta Propylene ethylene polymer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CN104837848A (zh) * 2012-12-11 2015-08-12 株式会社Lg化学 新的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该配体化合物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6995A (zh) * 2014-06-10 2016-06-01 株式会社Lg化学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4802A (en) 1989-09-14 1991-11-12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etal complex compounds
US5414040A (en) 1992-09-15 1995-05-09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Formulated ethylene/α-olefin elastomeric compounds
CA2125247C (en) 1993-06-07 2001-02-20 Daisuke Fukuoka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mponent comprising said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said catalyst component, process for olefinpolymerization using said catalyst , propylene homopolymer, propylene copolymer and propylene elastomer
CA2125246C (en) 1993-06-07 2001-07-03 Junichi Imuta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a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using the same
JP2008069369A (ja) 1993-10-06 2008-03-27 Mitsui Chemicals Inc プロピレン系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US6525157B2 (en) * 1997-08-12 2003-02-25 Exxonmobile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pylene ethylene polymers
JP5008794B2 (ja) 1998-11-25 2012-08-22 バーゼル、ポリプロピレン、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メタロセンモノハロゲン化物
JP2002037795A (ja) 1999-10-22 2002-02-06 Chisso Corp インデニル配位子を有する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
US6884850B2 (en) 2000-10-30 2005-04-2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Graft-modified polymers based on novel propylene ethylene copolymers
JP2004527617A (ja) 2001-04-12 2004-09-09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プロピレン−エチレンコポリマー
DE60132827D1 (de) 2001-12-10 2008-03-27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Metallocene und von ihnen abgeleitete katalysatorzusammensetzungen
EP1462464A1 (en) 2003-03-25 2004-09-29 Borealis Technology Oy Metallocene catalysts and preparation of polyolefins therewith
DE10358082A1 (de) 2003-12-10 2005-07-14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Organübergangsmetallverbindung, Bscyclopentadienyligandsystem, Katalysatorsystem und Hertellung von Polyolefinen
DE102004027332A1 (de) 2004-06-04 2005-12-22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Übergangsmetallverbindung, Ligandsystem, Katalysato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olefinen
AU2006226366A1 (en) 2005-03-23 2006-09-28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Process for the polymerizatio of olefins
ATE526337T1 (de) 2006-03-17 2011-10-15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Metallocenverbindungen
KR100820542B1 (ko) 2006-03-24 2008-04-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이금속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이용한 올레핀 중합
JP2009533382A (ja) 2006-04-12 2009-09-17 バーゼル・ポリオレフィン・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
EP2010579A1 (en) 2006-04-21 2009-01-07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thylene propylene copolymers
US8288479B2 (en) * 2007-02-15 2012-10-16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based polymer, propylene-based polymer composition, pellet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ES2596717T3 (es) 2010-04-12 2017-01-11 Lotte Chemical Corporation Composición de catalizador para la polimerización de olefina y procedimiento de preparación de poliolefina usando la misma
KR100986301B1 (ko) 2010-04-12 2010-10-07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테트라하이드로퀴놀린 유도체로부터 유래한 티오펜-축합고리 싸이클로펜타디에닐 4족 금속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올레핀 중합
EP2655431A1 (en) 2010-12-22 2013-10-30 Borealis AG Bridged metallocene catalysts
US8969482B2 (en) 2011-09-30 2015-03-0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Dynamic modulation of metallocene catalysts
KR20140075589A (ko) 2012-12-11 2014-06-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리간드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전이금속 화합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01745A1 (en) * 1998-07-02 2000-01-13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pylene olefin copolymers
US20070244276A1 (en) * 2001-04-12 2007-10-18 Sudhin Datta Propylene ethylene polymer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CN104837848A (zh) * 2012-12-11 2015-08-12 株式会社Lg化学 新的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该配体化合物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6995A (zh) * 2014-06-10 2016-06-01 株式会社Lg化学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31835A4 (en) 2017-05-03
EP3031835A1 (en) 2016-06-15
US9828450B2 (en) 2017-11-28
US20160251461A1 (en) 2016-09-01
EP3031835B1 (en) 2018-05-02
WO2015190830A1 (ko) 2015-12-17
KR20150141895A (ko) 2015-12-21
CN105658688B (zh) 2017-11-07
KR101580591B1 (ko) 2015-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85664B1 (ko) 혼성 담지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올레핀계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KR101088657B1 (ko) 희토류 금속 착물, 중합 촉매 및 중합체 제조 방법
EP1636245A1 (en) Bisindenyl zirconium complexes for use in the polymerisation of olefins
KR101623487B1 (ko) 신규한 리간드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전이금속 화합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636995B (zh)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EP2910559B1 (en) Novel ligand compound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and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comprising the novel ligand compound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CN105658688A (zh)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
KR101787166B1 (ko) 신규한 리간드 화합물 및 전이금속 화합물의 제조방법
KR101641208B1 (ko) 프로필렌계 엘라스토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641209B1 (ko) 프로필렌계 엘라스토머
KR101579616B1 (ko) 프로필렌계 엘라스토머
DE10296812T5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thylen-Cycloolefin-Copolymer
KR101828645B1 (ko) 신규한 리간드 화합물 및 전이금속 화합물
KR101648554B1 (ko)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올레핀계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KR101583671B1 (ko) 리간드 화합물 및 전이금속 화합물의 제조방법
KR20150016828A (ko) 신규한 리간드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이금속 화합물
KR20150016827A (ko) 리간드 화합물 및 전이금속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