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4698A - 鞍骑型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骑型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44698A CN105644698A CN201510702218.6A CN201510702218A CN105644698A CN 105644698 A CN105644698 A CN 105644698A CN 201510702218 A CN201510702218 A CN 201510702218A CN 105644698 A CN105644698 A CN 1056446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lectric motor
- drive unit
- rear frame
- motor dr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鞍骑型电动车辆。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鞍骑型电动车辆包括在设于车体框架的枢轴部可摆动地被支持的摇臂,配设在该摇臂的电动机,将电力供给电动机的电池,以及控制上述电动机的动作的电动机驱动单元,在上述鞍骑型电动车辆中,避免摇臂及车体罩的大型化,同时容易确保连接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动机之间的配线的间隙。电动机驱动单元(30)在摇臂(24)的外侧,配置在枢轴部(25)的正上方,支持于车体框架(F)。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骑型电动车辆,其包括:
摇臂,可转动地支持后轮,同时,在设于车体框架的枢轴部可摆动地被支持;
电动机,发挥赋予上述后轮的动力,配设在上述摇臂;
电池,将电力供给该电动机;以及
电动机驱动单元,控制上述电动机的动作。
背景技术
电动两轮车(ElectricTwo-wheeler)在摆动自如地支持在车体框架、同时轴支后轮的摇臂内,收纳发挥驱动后轮的动力的电动机,以及控制该电动机的动作的电动机驱动单元,这样的电动两轮车在专利文献1中为人们所公知。根据这样的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电动机驱动单元收纳在摇臂内,因此,电动机和电动机驱动单元的连接成为容易,尽管如此,但也产生引起摇臂大型化的课题。另一方面,电动两轮车的发挥驱动后轮的动力的电动机收纳在摇臂内,在乘员用座席的前方,用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风道部从上方覆盖支持在车体框架的电动机驱动单元,这样的电动两轮车在专利文献2中为人们所公知,根据在该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摇臂小型化可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66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6305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电动两轮车中,虽然能得到使得摇臂小型化的效果,但电动机驱动单元和收纳电动机的摇臂的摆动中心在前后方向成为大致水平排列配置,因此,对于摇臂的摆动,难以确保连接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动机之间的配线的间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避免摇臂及车体罩的大型化、同时容易确保连接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动机之间的配线的间隙的鞍骑型电动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特征在于,鞍骑型电动车辆包括:
摇臂,可转动地支持后轮,同时,在设于车体框架的枢轴部可摆动地被支持;
电动机,发挥赋予上述后轮的动力,配设在上述摇臂;
电池,将电力供给该电动机;以及
电动机驱动单元,控制上述电动机的动作;
在上述鞍骑型电动车辆中,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在上述摇臂的外侧,配置在上述枢轴部的正上方,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
又,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
在第一特征的构成中,加之,用乘员用座席从上方覆盖的收纳箱以及具有向前下方倾斜、从前方覆盖上述后轮的前倾斜部、从上方覆盖上述后轮的后挡泥板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沿上述前倾斜部配置于用上述收纳箱和上述后挡泥板的上述前倾斜部夹着的空间。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
在第二特征的构成中,加之,上述车体框架的一部分由上侧后框架和下侧后框架构成,上述上侧后框架支持上述收纳箱,上述下侧后框架支持上述后挡泥板,配置于上述上侧后框架的下方,在侧面视图中,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配置为位于上述上侧后框架及上述下侧后框架之间。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
在第三特征的构成中,加之,上述车体框架包括:
前管,可转向地支持转向把手;
下框架,从该前管向后下方延伸;
电池箱,收纳上述电池,与上述下框架的下端部结合;
左右一对的上述上侧后框架,与该电池箱的顶壁的后部结合,向后上方延伸;以及
上述下侧后框架,与上述电池箱的后部侧壁结合,向后上方延伸,同时后端部与上述上侧后框架的后部结合。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
在第二~第四任意一项特征的构成中,加之,覆盖上述收纳箱的罩部件形成为在上述乘员用座席的前部下方具有朝后方凹的凹部,将行驶风引导到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侧的导风口,位于上述凹部的最后端,设置于上述罩部件。
再有,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
在第三~第五任意一项特征的构成中,加之,在上述下侧后框架,固结用于共同安装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和上述后挡泥板的前部的支柱。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电动机驱动单元在摆动自如地支持摇臂的枢轴部的正上方,支持于车体框架,因此,不需要在摇臂确保收纳电动机驱动单元的空间,不仅可实现摇臂的小型化,还易于确保连接电动机驱动单元及电动机之间的配线的间隙。
又,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电动机驱动单元沿前倾斜部配置于收纳箱和后挡泥板设有的前倾斜部夹着的空间,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收纳箱及后挡泥板的前倾斜部之间的空间,配置电动机驱动单元,可以配置空间效率良好的电动机驱动单元,也可以避免因电动机驱动单元的配置导致的车体罩的大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电动机驱动单元在侧面视图中配置为位于支持收纳箱的上侧后框架和配置在上侧后框架的下方的下侧后框架之间,因此,易于确保将电动机驱动单元配置在收纳箱和后挡泥板的前倾斜部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上侧后框架与电池箱的顶壁后部结合,向后上方延伸,下侧后框架与电池箱的后部侧壁结合,向后上方延伸,因此,更易确保将电动机驱动单元配置在收纳箱和后挡泥板的前倾斜部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形成在覆盖收纳箱的罩部件、位于配置在乘员用座席的前部下方的凹部的最后端的导风口将行驶风朝电动机驱动单元侧引导,设置于罩部件,因此,易于用行驶风冷却电动机驱动单元,可抑制雨水从导风口浸入电动机驱动单元侧。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固结于在下侧后框架的支柱,共同安装电动机驱动单元及后挡泥板的前部,因此,可实现减少部件数及减少组装工时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两轮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在省略前罩及前叉的状态下的图1的2-2线箭头方向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箭头方向视图。
图4是在省略收纳部的状态下表示收纳部内的充电用电线与充电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符号5箭头所示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插头保持手段的放大图。
图7是从图6的7-7线箭头所示方向看插头保持手段的图,其中,(a)表示插头保持时,(b)表示插头装卸时。
图8是在将充电用电线从收纳部拉出状态下的电动两轮车的前部左侧面图。
图9是在省略侧罩状态下的图1的符号9箭头所示部放大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12-转向把手
13-前管
14-下框架
15-电池箱
16-上侧后框架
17-下侧后框架
18-乘员用座席
19-收纳箱
22-后挡泥板
22a-前倾斜部
24-摇臂
25-枢轴部
27-电动机
28-电池
30-电动机驱动单元
36-作为罩部件的中央罩
37-凹部
71-支柱
76-导风口
F-车体框架
W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添附的图1~图9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设为是指从乘电动两轮车的乘员所看到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作为鞍骑型电动车辆的电动两轮车的车体框架F包括:
前管13,可转向地支持轴支前轮WF的前叉11及棒状的转向把手12;
下框架14,从该前管13向后下方延伸;
电池箱15,与该下框架14的下端部结合;
左右一对的上侧后框架16,与该电池箱15的顶壁15a的后部结合,向后上方延伸;以及
左右一对的下侧后框架17,前端部与上述电池箱15的后部侧壁15b的上部结合,向后上方延伸,同时后端部与上述上侧后框架16的后部结合。
收纳箱19支持于左右一对的上述上侧后框架16的前部,用乘员用座席18从上方覆盖,配置于该收纳箱19的后方的货物承受台20设于左右一对的上述上侧后框架16的后部上。又,从上方覆盖上述前轮WF的前挡泥板21支持于上述前叉11,从上方覆盖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后挡泥板22用左右一对的上述下侧后框架17支持。
在作为上述车体框架F一部分的上述电池箱15的后部侧壁15b中,在上述下侧后框架17的结合部的下方,设置向后方突出的支持突部23,用后端部轴支上述后轮WR的摇臂24的前端部,由设置于上述支持突部23的枢轴部25可摆动地支持。又,在上述上侧后框架16的后部及上述摇臂24的后部之间设置后缓冲单元26。
在上述摇臂24的后部,收纳使旋转轴线与上述后轮WR同轴的电动机27,向该电动机27提供电力的电池28收纳于上述电池箱15内,上述电动机27的动作用电动机驱动单元30控制。
上述车体框架F由至少具有下框架罩31和护腿罩32的车体罩33覆盖,上述下框架罩31从上方覆盖上述下框架14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护腿罩32从前方覆盖坐于乘员用座席18的乘员的腿部,与上述下框架罩31的左右两侧连续设置,在该实施形态中,上述车体罩33包括前罩34、下框架罩31、一对护腿罩32、一对侧罩35、以及中央罩36,上述前罩34从前方覆盖上述前管13,上述下框架罩31从后方覆盖上述前管13的同时从上方覆盖上述下框架14及上述电池箱15的前部,将横截面形状设为朝下方打开的大致U字形,上述一对护腿罩32与该下框架罩31的左右两侧连续设置,上述左右一对侧罩35从上方覆盖上述电池箱15的后部,同时从侧方覆盖上述上侧后框架16及上述下侧后框架17,与上述下框架罩31的后端连续设置,上述中央罩36形成为从侧方覆盖上述收纳箱19,与左右一对的上述侧罩3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上部连续设置。
上述乘员用座席18设为能开闭上述收纳箱19,配设于上述中央罩36上,上述中央罩36在上述乘员用座席18的前部下方,形成为具有向后方凹的凹部37。
上述电池箱15构成上述车体框架F的一部分,该电池箱15内所收纳的上述电池28支持于车体框架F。电动两轮车设有对上述电池28充电的充电器38,该充电器38由来自外部电源(无图示)的供给电力对上述电池28充电,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
同时参照图2及图3,从上述充电器38延伸出用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充电用电线39,收纳该充电用电线39的收纳部40在侧面视图中沿上述下框架14,设置于上述下框架罩31的左侧侧壁。
上述收纳部40由上述下框架罩31和安装于该下框架罩31的收纳箱41形成,上述收纳箱41在侧面视图中配置于上述下框架14的前方,用多个螺丝部件42安装于上述下框架罩31的左侧内面。
同时参照图4,上述充电器38在左右的上述护腿罩32之间、且上述收纳部40的右侧,配置为沿上述下框架14,且在侧面视图中与上述收纳部40至少有一部分重叠,在上述车体框架F的上述下框架14的上下处,分别用螺栓43、44紧固安装臂部45a、45b,上述充电器38收纳、支持于具有上述安装臂部45a、45b的支持框架45。
一端部与上述充电器38的右侧上部连接的上述充电用电线39,液密(不透液体)地贯通设置于上述收纳箱4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前部的插入通孔46,进入上述收纳部40内。在上述收纳部40内,上述充电用电线39配置为从上述插入通孔46向下方延伸,在上述收纳部40内的下部,形成大致U字状地反转,在该收纳部40内向上方延伸。而且,在收纳于收纳部40内的部分,上述充电用电线39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圆筒状罩47覆盖。
同时参照图5,在上述下框架罩31的左侧侧壁的上部,设置可连通上述收纳部40内的开口部49,同时,安装可开闭地关闭该开口部49的盖50,在与关闭状态下的上述盖50相对的部分,在上述收纳箱41,安装插头保持手段52,其可装卸地保持设于上述充电用电线39另一端部的插头51。
同时参照图6及图7,上述插头51包括插头本体53、罩部54、以及一对连接端子55,上述插头本体53形成为与上述充电用电线39的另一端连接,同时,向上述充电用电线39的纵长方向长长地延伸,上述罩部54围绕上述充电用电线39的一部分,与上述插头本体53连成一体,上述一对连接端子55在与上述充电用电线39的相反侧,从上述插头本体53突出。
上述插头本体53与上述罩部54一起由合成树脂形成,形成使得具有横截面大致呈矩形状的外形形状,在其周向,在四个转角部具有顺序编号的第一~第四倾斜面53a、53b、53c、53d,在沿该插头本体53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为使得容易从两侧握持该插头本体53,形成凹下为圆弧状的一对握持凹部56。
上述插头保持手段52包括保持板58、一对固定保持爪59、以及一对可动保持爪60,上述保持板58在表面侧具有可收纳上述插头51的一部分的保持凹部57,同时,在面对上述开口部49的位置,安装于上述收纳箱41,上述一对固定保持爪59突出设置于该保持板58,在上述保持板58的背面侧,一体地突出设置一对支架58a,上述一对可动保持爪60可转动地支持于上述一对支架58a。
上述保持凹部57可收纳上述插头51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该插头51的长方向长长地延伸,在该保持凹部57的两侧壁,形成与上述插头本体53的上述握持凹部56相对应的一对插入凹部61。
上述插头本体53收纳于上述保持凹部57,使得第一~第四倾斜面53a~53d之中第一及第二倾斜面53a、53b从上述保持凹部57突出,一对上述固定保持爪59在夹持上述第二凹部37的两处,从上述保持凹部57的一侧侧缘突出,与第一倾斜面53a嵌合,一体地突出设置于上述保持板58的表面。
又,一对上述可动保持爪60能可嵌合/脱离地与收纳于上述保持凹部57状态的上述插头本体53的第二倾斜面53b嵌合,使得收纳于上述保持凹部57的上述插头本体53夹持于一对上述固定保持爪59之间,同时,该可动保持爪60一体地形成在一对可动臂63的前端部,上述一对可动臂63在上述保持凹部57的另一侧,配置使得贯通设在上述保持板58的一对狭缝62。
一对上述可动臂63的基端部在上述保持板58的背面相互一体连接。而且,相互一体连接的一对上述可动臂63的基端部通过沿上述保持凹部57的长方向延伸的支轴64可转动地支持于上述支架58a,两可动臂63可在嵌合位置和嵌合解除位置之间转动,上述嵌合位置是指在收纳于上述保持凹部57的上述插头本体53的上述第二倾斜面53b,如图7(a)所示,使一对上述可动保持爪60嵌合,上述嵌合解除位置是指如图7(b)所示,解除上述可动保持爪60与上述第二倾斜面53b的嵌合,在上述可动臂63及上述支架58a之间,对上述可动臂63朝将上述可动保持爪60设为上述嵌合位置侧赋能的扭簧65围绕上述支轴64设置。
通过这样的插头保持手段52,如图7(b)的箭头所示,只要用插头本体53推开可动保持爪60,相对上述保持凹部57插入/拔取上述插头51,即可实现上述插头51相对于插头保持手段52的装卸。
而且,开关66用于检测上述插头51是否保持于插头保持手段,该开关66紧固于一体地突出设置于上述保持板58背面的开关安装板58b。该开关66包括开关箱67、检测器68、以及板簧69,上述开关箱67固定于上述开关安装板58b,上述检测器68从该开关箱67向上述保持板58侧突出,同时,朝突出方向赋能,上述板簧69可从上述保持板58侧接触该检测器68,同时,发挥与上述检测器68背离侧的弹簧赋能力,基端部固定于上述开关箱67。
另一方面,当上述插头51保持于上述保持凹部57时,用上述插头本体53压下销70,使得销70一端部能与上述插头本体53抵接,上述销70能在轴向移动地支持于上述保持板58,上述板簧69的顶端部从上述开关箱67侧与该销70的另一端部抵接。因此,上述销70对其一端部朝从上述保持凹部57突出侧弹簧赋能,与用上述插头本体53压下上述销70相对应,用上述板簧69推压上述检测器68,由此,检测上述插头51保持于插头保持手段52。
在解除由上述插头保持手段52对插头51的保持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可从上述开口部49拉出上述充电用电线39,通过将这样拉出的充电用电线39的上述插头51连接到外部电源,可对上述电池28充电。
同时参照图9,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在上述摇臂24的外侧,配置于上述枢轴部25的正上方,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
但是,上述后挡泥板22具有向前下方倾斜、从前方覆盖上述后轮WR的前倾斜部22a,形成为从上方覆盖上述后轮WR,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沿上述前倾斜部22a配置于用上述收纳箱19和上述后挡泥板22的上述前倾斜部22a夹着的空间。
而且,上述车体框架F的一部分由上侧后框架16和下侧后框架17构成,上述上侧后框架16支持上述收纳箱19,上述下侧后框架17支持上述后挡泥板22,配置于上述上侧后框架16的下方,在侧面视图中,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配置为位于上述上侧后框架16及上述下侧后框架17之间。
第一支柱71和配置于第一支柱71后方的第二支柱72通过焊接固结于上述下侧后框架17,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的前部及上述后挡泥板22的前部由螺栓73及螺母74共同支持于第一支柱71,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的后部由螺栓75支持于上述第二支柱72。
而且,在覆盖上述收纳箱19的中央罩36,如图1所示,在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侧,设置引导行驶风的导风口76,该导风口76位于上述中央罩36形成的上述凹部37的最后端,设置于上述中央罩36。
下面,说明该实施形态的作用,用来自外部电源的供给电力对电池28进行充电,充电用电线39从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的充电器38延伸,且能与外部电源连接,收纳该充电用电线39的收纳部40在侧面视图中,沿着构成车体框架F的一部分、从前管13向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4,设置于从上方覆盖上述下框架14的一部分的下框架罩31,因此,收纳部40形成为长形状,易于确保用于收纳充电用电线39的空间,同时,不需卷绕充电用电线39而能将其收纳于收纳部40,可使充电用电线39的拉出及收纳容易。而且,收纳部40设置于从上方覆盖下框架14的一部分的下框架罩31,因此,可易于区划收纳部40。
又,上述充电器38在侧面视图中与上述收纳部40至少有一部分重叠,同时,沿上述下框架14配置,因此,可节省空间地配置收纳部40及充电器38,可缩短充电用电线39的长度。
而且,上述充电器38配置于左右的上述护腿罩32之间,因此,可有效利用左右护腿罩32之间的空间,实现充电器38的紧凑配置。
又,上述收纳部40由上述下框架罩31和安装于该下框架罩31的收纳箱41形成,因此,可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收纳部40。
又,在上述下框架罩31,设置可连通至上述收纳部40内的开口部49,同时,安装可开闭地关闭该开口部49的盖50,在与关闭状态下的上述盖50相对的部分,在上述收纳箱41,安装可装卸地保持设有上述充电用电线39端部的插头51的插头保持手段52,因此,使得插头保持手段52易于配设在收纳部40内,同时,插头保持手段52配置于盖50打开时面对开口部49的位置,因此,使得插头51相对于插头保持手段52的装卸作业容易。
又,在用设置于车体框架F的枢轴部25可摆动地支持的摇臂24,配设发挥给与后轮WR动力的电动机27,控制该电动机27动作的电动机驱动单元30,在上述摇臂24的外侧,配置于上述枢轴部25的正上方,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因此,不需用摇臂24确保收纳电动机驱动单元30的空间,不仅可实现摇臂24的小型化,还易于确保连接电动机驱动单元30及电动机27之间的配线的间隙。
又,由乘员用座席18从上方覆盖的收纳箱19,以及具有朝前下方倾斜、从前方覆盖上述后轮WR的前倾斜部22a且从上方覆盖上述后轮WR的后挡泥板22,支持于车体框架F,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沿上述前倾斜部22a配置于上述收纳箱19和上述后挡泥板22的上述前倾斜部22a夹着的空间,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收纳箱19及后挡泥板22的前倾斜部22a之间的空间,配置电动机驱动单元30,可以配置空间效率良好的电动机驱动单元30,也可以避免因电动机驱动单元30的配置导致的车体罩33的大型化。
又,上述车体框架F的一部分由支持上述收纳箱19的上侧后框架16,及支持上述后挡泥板22地配置于上述上侧后框架16下方的下侧后框架17构成,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在侧面视图中配置为位于上述上侧后框架16及上述下侧后框架17之间,因此,易于确保将电动机驱动单元30配置在收纳箱19及后挡泥板22的前倾斜部22a之间的空间。
又,上述车体框架F包括可转向地支持转向把手12的前管13,从该前管13向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4,收纳上述电池28、与上述下框架14的下端部结合的电池箱15,与该电池箱15的顶壁15a的后部结合、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上述上侧后框架16,以及与上述电池箱15的后部侧壁15b结合、向后上方延伸的同时、后端部与上述上侧后框架16后部结合的上述下侧后框架17,因此,更易确保将电动机驱动单元30配置在收纳箱19和后挡泥板22的前倾斜部22a之间的空间。
又,覆盖上述收纳箱19的中央罩36形成为在乘员用座席18的前部下方具有向后方凹的凹部37,将行驶风朝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侧引导的导风口76位于上述凹部37的最后端,设置于上述中央罩36,因此,易于用行驶风冷却电动机驱动单元30,可抑制雨水从导风口76浸入电动机驱动单元30侧。
再有,在上述下侧后框架17,固结用于将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及上述后挡泥板22的前部共同安装的第一支柱71,因此,可实现减少部件数及减少组装工时数。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在不脱离记载在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状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6)
1.一种鞍骑型电动车辆,包括:
摇臂(24),可转动地支持后轮(WR),同时,在设于车体框架(F)的枢轴部(25)可摆动地被支持;
电动机(27),发挥赋予上述后轮(WR)的动力,配设在上述摇臂(24);
电池(28),将电力供给该电动机(27);以及
电动机驱动单元(30),控制上述电动机(27)的动作;
上述鞍骑型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在上述摇臂(24)的外侧,配置在上述枢轴部(25)的正上方,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鞍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用乘员用座席(18)从上方覆盖的收纳箱(19)以及具有向前下方倾斜、从前方覆盖上述后轮(WR)的前倾斜部(22a)、从上方覆盖上述后轮(WR)的后挡泥板(22)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沿上述前倾斜部(22a)配置于用上述收纳箱(19)和上述后挡泥板(22)的上述前倾斜部(22a)夹着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鞍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体框架(F)的一部分由上侧后框架(16)和下侧后框架(17)构成,上述上侧后框架(16)支持上述收纳箱(19),上述下侧后框架(17)支持上述后挡泥板(22),配置于上述上侧后框架(16)的下方,在侧面视图中,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配置为位于上述上侧后框架(16)及上述下侧后框架(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鞍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框架(F)包括:
前管(13),可转向地支持转向把手(12);
下框架(14),从该前管(13)向后下方延伸;
电池箱(15),收纳上述电池(28),与上述下框架(14)的下端部结合;
左右一对的上述上侧后框架(16),与该电池箱(15)的顶壁(15a)的后部结合,向后上方延伸;以及
上述下侧后框架(17),与上述电池箱(15)的后部侧壁(15b)结合,向后上方延伸,同时后端部与上述上侧后框架(16)的后部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中记载的鞍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覆盖上述收纳箱(19)的罩部件(36)形成为在上述乘员用座席(18)的前部下方具有朝后方凹的凹部(37),将行驶风引导到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侧的导风口(76),位于上述凹部(37)的最后端,设置于上述罩部件(36)。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中记载的鞍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侧后框架(17),固结用于共同安装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30)和上述后挡泥板(22)的前部的支柱(7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3357 | 2014-12-01 | ||
JP2014243357A JP6121391B2 (ja) | 2014-12-01 | 2014-12-01 |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44698A true CN105644698A (zh) | 2016-06-08 |
CN105644698B CN105644698B (zh) | 2018-08-24 |
Family
ID=56102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02218.6A Active CN105644698B (zh) | 2014-12-01 | 2015-10-26 | 鞍骑型电动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21391B2 (zh) |
CN (1) | CN10564469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4739A (zh) * | 2018-04-26 | 2020-11-2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 |
CN114162247A (zh) * | 2020-09-10 | 2022-03-1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摩托车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97184U (ja) * | 1982-12-22 | 1984-07-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ク−タ−型車輌の車体前部構造 |
JPH0826160A (ja) * | 1994-07-15 | 1996-01-30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JP2013154858A (ja) * | 2012-01-31 | 2013-08-15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JP2013203282A (ja) * | 2012-03-29 | 2013-10-07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 |
WO2014102851A1 (ja) * | 2012-12-25 | 2014-07-0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76872Y2 (ja) * | 1990-10-05 | 1998-07-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小型車両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
JP3592755B2 (ja) * | 1994-08-31 | 2004-11-2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電動式スクータ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
JP2003019992A (ja) * | 2001-07-09 | 2003-01-21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冷却装置 |
JP5597376B2 (ja) * | 2009-09-15 | 2014-10-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GB201101879D0 (en) * | 2011-02-03 | 2011-03-23 | Agility Global Ltd | Electric motorcycle |
JP2012206604A (ja) * | 2011-03-29 | 2012-10-25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ユニット |
JP5916463B2 (ja) * | 2012-03-26 | 2016-05-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
2014
- 2014-12-01 JP JP2014243357A patent/JP61213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0-26 CN CN201510702218.6A patent/CN1056446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97184U (ja) * | 1982-12-22 | 1984-07-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ク−タ−型車輌の車体前部構造 |
JPH0826160A (ja) * | 1994-07-15 | 1996-01-30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JP2013154858A (ja) * | 2012-01-31 | 2013-08-15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JP2013203282A (ja) * | 2012-03-29 | 2013-10-07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 |
WO2014102851A1 (ja) * | 2012-12-25 | 2014-07-0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4739A (zh) * | 2018-04-26 | 2020-11-2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 |
CN114162247A (zh) * | 2020-09-10 | 2022-03-1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摩托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04606A (ja) | 2016-06-09 |
JP6121391B2 (ja) | 2017-04-26 |
CN105644698B (zh) | 2018-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80431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2958789B (zh) | 踏板型电动车辆 | |
CN102498031B (zh) | 电动两轮车 | |
CN102556240B (zh) | 电动车辆 | |
JP6864162B1 (ja)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
JP6183089B2 (ja) | 電動車両 | |
JP2011063065A5 (zh) | ||
JP2013203149A (ja) | 電動車両の充電装置 | |
KR20150023862A (ko) | 차량용 라디에이터 가드 및 상기 유형의 라디에이터 가드를 구비한 차량 | |
CN102107706B (zh) | 鞍乘型电动车辆 | |
JP5237230B2 (ja) | 電動二輪車 | |
JP6880210B2 (ja) | 車両の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 |
KR101359809B1 (ko) | 전동 차량에서의 출력 제어 장치 | |
US9254888B2 (en) |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TWI744935B (zh) | 跨騎型電動車輛 | |
CN105644698A (zh) | 鞍骑型电动车辆 | |
CN105644677A (zh) | 鞍骑型电动车辆 | |
JP6479116B1 (ja) | 電動二輪車 | |
CN102642477B (zh) | 电动车辆 | |
CN111989260B (zh) | 鞍乘型电动车辆 | |
EP2703269B1 (en) |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CN212950963U (zh) | 跨骑式电动车 | |
CN114072327B (zh) | 跨骑型电动车辆 | |
EP2586683A1 (en) | Motor driven vehicle | |
JP3160201U (ja) |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の電源ボック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