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3879B -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3879B
CN105643879B CN201511034532.8A CN201511034532A CN105643879B CN 105643879 B CN105643879 B CN 105643879B CN 201511034532 A CN201511034532 A CN 201511034532A CN 105643879 B CN105643879 B CN 105643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s
inner slide
shovel base
slide
she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4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3879A (zh
Inventor
张军
杨静
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345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3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3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3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3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3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45/332Mountings or guides therefor; Driv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其中,注塑模具包括抽芯机构,抽芯机构包括铲基、n个第一内滑块和n个第二内滑块、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个第一内滑块和n个第二内滑块交替拼接成一圈贴合围设于铲基的外周面,铲基、n个第一内滑块和n个第二内滑块共同形成壳状产品的型芯,第一驱动装置与n个第一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铲基向后移动后,驱动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第二驱动装置与n个第二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后,驱动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更顺利的实现具有整圈环形内扣的壳状产品的抽芯操作。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具有开口处设有整圈环形内扣的壳状产品,不能采用前、后模芯直接成型,需要通过斜顶结构进行抽芯,由于通过斜顶结构进行抽芯所能获得的抽芯行程最大在10mm左右,因此一旦壳状产品的整圈环形内扣深度大于10mm,甚至超过30mm时,通过斜顶结构将无法实现内扣型芯的抽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旨在能够更顺利的实现具有整圈环形内扣的壳状产品的抽芯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注塑模具,包括流道板、前模板、后模组件、注胶装置和抽芯机构,所述流道板、前模板和后模组件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抽芯机构设于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组件之间,所述抽芯机构包括铲基、n个第一内滑块、n个第二内滑块、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及所述铲基均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上;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交替拼接成一圈贴合围设于所述铲基的外周面,所述铲基、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共同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芯,所述铲基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均能向内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铲基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后模组件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壁板、托板和底板;所述铲基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以随所述底板移动;所述第一内滑块安装于所述托板上,所述托板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后,带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内腔中抽出;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安装于所述壁板上。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二内滑块的侧面之间的间隙由外至内呈渐扩设置,以使得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能相对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n个第二内滑块围设的腔体,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相应地,所述铲基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以使得所述铲基能向后运动。
优选地,所述铲基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通过联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将所述铲基向后的移动转化为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的移动,以使得所述铲基构成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抽芯机构还包括数个外滑块及与所述外滑块相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数个外滑块拼接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外滑块向远离所述型芯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或/和第三驱动装置为油缸。
优选地,所述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前模板和/或后模组件的开合模顺序控制装置;所述开合模控制装置包括电子感应开关和/或顺序开模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注塑模具还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设于所述抽芯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悬挂于所述承载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滑块上设有数个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注胶装置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滑块、所述第二内滑块、所述外滑块、所述铲基、所述前模板及所述后模组件内均设有供冷却介质流过的管路。
优选地,所述n为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模具以及工件拾取装置,所述工件拾取装置用于夹持所述壳状产品;包括流道板、前模板、后模组件、注胶装置和抽芯机构,所述流道板、前模板和后模组件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抽芯机构设于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组件之间,所述抽芯机构包括铲基、n个第一内滑块、n个第二内滑块、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及所述铲基均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上;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交替拼接成一圈贴合围设于所述铲基的外周面,所述铲基、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共同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芯,所述铲基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均能向内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铲基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该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模具以及工件拾取装置,所述工件拾取装置用于夹持所述壳状产品;包括流道板、前模板、后模组件、注胶装置和抽芯机构,所述流道板、前模板和后模组件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抽芯机构设于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组件之间,所述抽芯机构包括铲基、n个第一内滑块、n个第二内滑块、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及所述铲基均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上;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交替拼接成一圈贴合围设于所述铲基的外周面,所述铲基、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共同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芯,所述铲基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均能向内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铲基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该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包括:
所述后模组件与所述前模板分离;
所述铲基向后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
所述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腔中抽出;
所述工件拾取装置夹持固定所述壳状产品;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所述工件拾取装置夹持所述壳状产品向前移动以脱离所述第二内滑块。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抽芯机构包括n个第一内滑块和n个第二内滑块,n个第一内滑块能相对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因而该注塑模具的n个第一内滑块和n个第二内滑块可以分为两组进行抽芯;具体的,铲基向后移动为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提供空间,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使得第一内滑块与壳状产品的内壁分开;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腔中抽出;而后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壁分离;第一内滑块均能向内移动,而避免各第一内滑块在向后抽出过程中出现碰触开口边沿的现象;同样地,各第二内滑块均能向内移动,而避免壳状产品被拾取装置向上移出时出现第二内滑块碰触开口边沿的现象;通过工件拾取装置的辅助壳状产品相对第二内滑块向前移动,不设置顶出装置也能够实现抽芯;由于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是以平移的方式向内移动的,只要内部空间足够,相较于通过斜顶结构进行抽芯的方式,能够更顺利的实现具有整圈环形内扣的壳状产品的抽芯操作,且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均可具有更长的平移抽芯行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后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后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后,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注塑模具一实施例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右视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第一次打开状态的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第二次打开状态的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第三次打开状态的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注塑设备一实施例的开模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流道板 200 前模板
300 后模组件 400 注胶装置
500 抽芯机构 310 托板
320 底板 330 壁板
510 铲基 520 第一内滑块
530 第二内滑块 540 第二驱动装置
550 后模仁 560 外滑块
570 第三驱动装置 501 滑动部
502 滑槽 521 注胶孔
600 承载装置 700 管路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后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后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前、后、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后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壳状产品,所述壳状产品具有后端呈开口设置的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后端开口处的整圈环形内扣,例如,该壳状产品可以是后端开口的球壳状、椭球壳状产品,还可以是前后端均开口的球壳状、椭球壳状产品。
参照图1至6,图1为本发明注塑模具一实施例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右视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第一次打开状态的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第二次打开状态的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第三次打开状态的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流道板100、前模板200、后模组件300、注胶装置400(请参阅图3至图5)和抽芯机构500(请参阅图3和图7),所述流道板100、前模板200和后模组件300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抽芯机构500设于所述前模板200与所述后模组件300之间,所述抽芯机构500包括铲基510、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n个第二内滑块530、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40,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及所述铲基510均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300上;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交替拼接成一圈贴合围设于所述铲基510的外周面,所述铲基510、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共同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芯,所述铲基510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均能向内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铲基510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40与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抽芯机构500包括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n个第二内滑块530,n个第一内滑块520能相对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因而该注塑模具的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n个第二内滑块530可以分为两组进行抽芯;具体的,铲基510向后移动为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提供空间,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使得第一内滑块520与壳状产品的内壁分开;第一内滑块520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腔中抽出;而后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壁分离;第一内滑块520均能向内移动,而避免各第一内滑块520在向后抽出过程中出现碰触开口边沿的现象;同样地,各第二内滑块530均能向内移动,而避免壳状产品被拾取装置向上移出时出现第二内滑块530碰触开口边沿的现象;通过工件拾取装置的辅助壳状产品相对第二内滑块530向前移动,不设置顶出装置也能够实现抽芯;由于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是以平移的方式向内移动的,只要内部空间足够,相较于通过斜顶结构进行抽芯的方式,能够更顺利的实现具有整圈环形内扣的壳状产品的抽芯操作,且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均可具有更长的平移抽芯行程。
其中,n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壳状产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的选取,在本实施例中,壳状产品为椭球壳状产品,n的数值是4,也就是有4个第一内滑块520和4个第二内滑块5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模组件300还包括设于托板310前方的壁板330。所述注胶装置400用于注入胶料;所述注胶装置400固设于所述流道板100,所述注胶装置400的热流道使用阀针使得进胶时间可调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优选地,所述后模组件300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壁板330、托板310和底板320;所述铲基510安装于所述底板320上以随所述底板320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安装于所述托板310上,所述托板310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向后移动后,带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内腔中抽出;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安装于所述壁板330上。
该注塑模具通过后模组件300的顺序打开,完成开模操作,基于后模组件300上述设置,本实施例中,该注塑模具的打开操作包括:
请参阅图3,后模组件300第一次打开:后模组件300向后打开与前模板200分离;
请参阅图4,后模组件300第二次打开:底板320向后打开与托板310分离,带动铲基510向后移动,驱动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
请参阅图5,后模组件300第三次打开:托板310向后打开,带动第一内滑块520向后移动以从壳状产品的内腔中抽出。
通过三次打开操作,能够顺利完成铲基510和第一内滑块520的抽芯;工序简单,容易实现。
所述抽芯机构500还可以包括后模仁550和与第四驱动装置(未图示),后模仁550对应壳状产品的开口的内边沿设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后模仁550,用于驱动所述后模仁550向内移动。在第三次打开操作后,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后模仁550向内移动,实现后模仁550与壳状产品的分离。
请参阅图7,为了使得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时更为顺利,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二内滑块530之间的间隙由外至内呈渐扩设置,以使得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能相对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通过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内滑块530之间的间隙由外至内渐扩,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时,不会受到第二内滑块530的阻碍,移动更为顺利。当然,相邻的所述第二内滑块53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也可以是一定的,此时第一内滑块520也可以相对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
请参阅图3至图5,为了使得铲基510向后移动时更为顺利,优选地,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n个第二内滑块530围设的腔体,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相应地,所述铲基510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以使得所述铲基510能向后运动。通过设置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和n个第二内滑块530围设的腔体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渐扩设置,所述铲基510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使得铲基510向后移动时,不会受到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的阻碍,移动更为顺利。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铲基510同时实现第一驱动装置的功能,具体地,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铲基510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通过联动机构(未图示)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将所述铲基510向后的移动转化为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的移动,以使得所述铲基510构成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设置联动机构将铲基510的运动转化为第一内滑块520的运动,使得所述铲基510构成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体的,联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滑块520上的滑动部501,以及设于所述铲基510的外周面上的供所述滑动部501滑动的前后延伸的滑槽502;所述铲基510向后移动以带动滑槽502与滑动部501产生相对移动,所述滑动部501在所述滑槽502中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无需同时设置铲基510和第一驱动装置,简化了模具的结构,节约模具的空间。
请参阅图6和图7,优选地,所述抽芯机构500还包括数个外滑块560及与所述外滑块560相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570,所述数个外滑块560拼接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70用于驱动所述外滑块560向远离所述型芯的方向移动。通过数个外滑块560拼接形成壳状产品的型腔,能够适应壳状产品的外部形状,请参阅图3和图4,在注塑模具第一次打开后,通过第三驱动装置570驱动外滑块560脱离壳状产品。其中,在成型前端也设有开口的壳状产品时,该注塑模具的前模仁、前模铲基与外滑块560共同构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40或/和第三驱动装置570为油缸。油缸驱动可控性能好,能够较精确的控制外滑块560和第二内滑块530的运动。
优选地,该注塑模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前模板200和/或后模组件300的开合模顺序控制装置(未图示);所述开合模控制装置包括电子感应开关(未图示)和/或顺序开模机构(未图示)。顺序开模机构可以是现有的机械式开合模控制机构,其通过结构设计对开模顺序和开模行程进行限位,顺序开模机构是较常用的开合模控制装置,在此不再赘述,电子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是否进行打开操作,并将感测的信号传递给注塑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感测信号控制开合模操作,在顺序开模机构老化失灵时,及时监测开合模操作,及时发现异常开合模,避免因此带来的损失。
请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该注塑模具还包括承载装置600,所述承载装置600设于所述抽芯机构500的上方,所述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悬挂于所述承载装置600上。由于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的重量比较重,会给该注塑模具的导向杆(未图示)带来比较重的负担,因而在所述抽芯机构500的上方设置承载装置600,所述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悬挂于所述承载装置600上,以中和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的重力,减小导向杆的负重,避免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将导向杆压弯。其中承载装置600是哥林柱。
请参阅图6至图7,针对前、后端均开口的壳状产品,可以对注胶孔进行合理选择,使得壳状产品的外观更美观,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滑块520上设有数个注胶孔521,所述注胶孔521与所述注胶装置400相连通。注胶装置400从第一内滑块520处注胶,成型的壳状产品的注胶点在壳状产品的内壁,整个壳状产品外部形状完整,外观更美观。
请参阅图3和图4,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滑块520、所述第二内滑块530、所述外滑块560、所述铲基510、所述前模板200及所述后模组件300内均设有供冷却介质流过的管路700。通过设置独立管路700,生产时,管路700中流过冷却介质,及时为第一内滑块520、第二内滑块530、外滑块560、铲基510、前模板200及后模组件300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影响塑料成型。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注塑设备,该注塑设备包括工件拾取装置(未图示)和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注塑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工件拾取装置用于拾取壳状产品。其中,工件拾取装置可以是机械手或其他具有拾取功能的设备。
请参阅图8和图9,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其中该注塑模具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包括:
S1,所述后模组件300与所述前模板20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后模组件第一打开实现后模组件300与前模板200的分离,因而,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步骤为,S1’,所述后模组件第一次打开,驱动所述后模组件300与所述前模板200分离。
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抽芯机构500还包括数个外滑块560及与所述外滑块560相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570,所述数个外滑块560拼接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70用于驱动所述外滑块560向远离所述型芯的方向移动。
因而,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1’后的步骤S8,具体的,
S8,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70驱动外滑块560脱离壳状产品。
S2,所述铲基510向后移动。
铲基510向后移动为第一内滑块520和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提供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铲基510是安装于底板320上的,因而可以通过后模组件第二次打开,驱动所述底板320向后移动,带动所述铲基510向后移动,完成上述操作。
S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使得第一内滑块520与壳状产品的内壁分开,为后续的抽出做准备。
由于本实施例中,铲基510构成该第一驱动装置,因而,步骤S2和步骤S3可以合并为步骤S9,具体的,
步骤S9,所述后模组件第二次打开,驱动所述底板320向后移动,带动所述铲基510向后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内滑块520向内移动。
S4,所述第一内滑块520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腔中抽出。
由于第一内滑块520是安装于后模组件300上的,因而可以通过后模组件300的第三次打开操作,实现第一内滑块520的抽出,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滑块520安装于托板310上,因此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步骤为,S4’,所述后模组件第三次打开,驱动所述托板310向后打开,带动所述第一内滑块520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腔中抽出。
S5,所述工件拾取装置夹持固定所述壳状产品。
工件拾取装置可以是机械手或其他具有拾取功能的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芯机构500还可以包括后模仁550和与第四驱动装置,后模仁550对应壳状产品的开口的内边沿设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后模仁550,用于驱动所述后模仁550向内移动,从而实现后模仁550与壳状产品的分离。因此还包括在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的步骤S10,具体的,
S10,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后模仁550向内移动。
S6,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40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
工件拾取装置固定壳状产品后,壳状产品不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40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530向内移动,可以实现第二内滑块530与壳状产品内壁的分离。
S7,所述工件拾取装置夹持所述壳状产品向前移动以脱离所述第二内滑块530。
第二内滑块530与壳状产品内壁的分离后,通过工件拾取装置转移壳状产品,无需设置顶出装置辅助脱模操作即可完成脱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壳状产品,所述壳状产品具有后端呈开口设置的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后端开口处的整圈环形内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流道板、前模板、后模组件、注胶装置和抽芯机构,所述流道板、前模板和后模组件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抽芯机构设于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组件之间,所述抽芯机构包括铲基、n个第一内滑块、n个第二内滑块、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及所述铲基均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上;
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交替拼接成一圈贴合围设于所述铲基的外周面,所述铲基、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共同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芯,所述铲基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能向后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均能向内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铲基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所述抽芯机构还包括后模仁和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后模仁对应壳状产品的开口的内边沿设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后模仁向内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组件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壁板、托板和底板;所述铲基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以随所述底板移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安装于所述托板上,所述托板用于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后,带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内腔中抽出;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安装于所述壁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内滑块的侧面之间的间隙由外至内呈渐扩设置,以使得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能相对所述n个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和n个第二内滑块围设的腔体,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相应地,所述铲基在自前向后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以使得所述铲基能向后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基与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通过联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将所述铲基向后的移动转化为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的移动,以使得所述铲基构成驱动所述n个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机构还包括数个外滑块及与所述外滑块相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数个外滑块拼接形成所述壳状产品的型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外滑块向远离所述型芯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或/和第三驱动装置为油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前模板和/或后模组件的开合模顺序控制装置;所述开合模控制装置包括电子感应开关和/或顺序开模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设于所述抽芯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悬挂于所述承载装置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滑块上设有数个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注胶装置相连通。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滑块、所述第二内滑块、所述外滑块、所述铲基、所述前模板及所述后模组件内均设有供冷却介质流过的管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4。
13.一种注塑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以及工件拾取装置,所述工件拾取装置用于夹持所述壳状产品。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后模组件与所述前模板分离;
所述铲基向后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内滑块向内移动;
所述第一内滑块向后移动以从所述壳状产品的内腔中抽出;
所述工件拾取装置夹持固定所述壳状产品;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向内移动;
所述工件拾取装置夹持所述壳状产品向前移动以脱离所述第二内滑块。
CN201511034532.8A 2015-12-31 2015-12-31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Active CN105643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4532.8A CN105643879B (zh) 2015-12-31 2015-12-31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4532.8A CN105643879B (zh) 2015-12-31 2015-12-31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3879A CN105643879A (zh) 2016-06-08
CN105643879B true CN105643879B (zh) 2019-05-10

Family

ID=5649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4532.8A Active CN105643879B (zh) 2015-12-31 2015-12-31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3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8515A (zh) * 2017-01-04 2017-05-31 佛山市顺德区百年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组件
CN108274703A (zh) * 2018-01-29 2018-07-13 湖北工业大学 狭小空间内二级联动内抽芯注塑模
CN114919137B (zh) * 2022-06-15 2023-10-31 宁波峰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外壳注塑模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9195A (ja) * 1995-10-20 1997-04-28 Sekisui Chem Co Ltd 射出成形用金型
KR101170044B1 (ko) * 2011-07-12 2012-07-31 강석민 내측 원형 언더컷 처리 구조를 갖는 사출금형 및 사출물 취출 방법
CN102689384A (zh) * 2011-03-23 2012-09-26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退出机构
CN103415384A (zh) * 2011-03-11 2013-11-27 博革新元件国际公司 可收缩型芯部件的保持套筒
CN203792646U (zh) * 2014-03-14 2014-08-27 上海信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圆倒扣脱模机构
CN10407063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株式会社哈达 容器、容器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
CN205343677U (zh) * 2015-12-31 2016-06-29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6040A (ja) * 1999-07-15 2001-01-30 Canon Inc 射出成形用金型
JP2001170976A (ja) * 1999-12-21 2001-06-26 Nikon Corp 射出成形用金型装置
JP5464138B2 (ja) * 2010-12-16 2014-04-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Cvjブーツ成形用金型及びcvjブーツ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9195A (ja) * 1995-10-20 1997-04-28 Sekisui Chem Co Ltd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103415384A (zh) * 2011-03-11 2013-11-27 博革新元件国际公司 可收缩型芯部件的保持套筒
CN102689384A (zh) * 2011-03-23 2012-09-26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退出机构
KR101170044B1 (ko) * 2011-07-12 2012-07-31 강석민 내측 원형 언더컷 처리 구조를 갖는 사출금형 및 사출물 취출 방법
CN10407063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株式会社哈达 容器、容器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
CN203792646U (zh) * 2014-03-14 2014-08-27 上海信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圆倒扣脱模机构
CN205343677U (zh) * 2015-12-31 2016-06-29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3879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3879B (zh) 注塑模具、注塑设备及注塑设备的开模方法
CN104626423A (zh) 一种橡胶环形件的自动硫化生产装置
CN104985762B (zh) 注塑模腔体件内环形倒扣脱模机构
CN206242383U (zh) 工件双色成型模具
CN201761021U (zh) 二次注塑成型设备的上料装置
CN204622406U (zh) 一种橡胶环形件的自动硫化生产装置
CN208305663U (zh) 脱模结构、注塑模具以及注塑件
CN108638432A (zh) 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
CN205343677U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CN104015307B (zh) 一种高同轴度复合绝缘子注射模具
CN201530092U (zh) 一种注塑模具装置
CN107535550A (zh) 烧麦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04622508U (zh) 一种可实现多方向抽芯的机构
CN206614761U (zh) 带有抽芯机构的用于生产呼吸罩的双色模具
CN108381856B (zh) 一种多色注塑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3739170U (zh) 一种制造塑料盒具的新型注塑成型设备
CN20729081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直顶斜抽脱模装置
CN206416447U (zh) 周转箱注塑模具
CN206663652U (zh) 一种双色包胶注塑模具
CN203876133U (zh) 一种微注塑成型自动嵌取件装置
CN106881821A (zh) 一种模具
CN106915046A (zh) 一种易脱模模具
CN207105500U (zh) 注塑模具
CN206520151U (zh) 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
CN206729343U (zh) 一种连帮制鞋、传统制鞋的鞋面合楦拉帮成型脱楦上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6006 community 37,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Tong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Zhongkai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19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